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两位化学专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11/16 12:00:21
导读: 当地时间11月15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7届院士大会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开幕,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多个国家的科技部长或代表、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会上,来自17个国家的40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10人为中国大陆科学家。名单上,还有两位来自化学领域的专家,他们分别是湖南大学的谭蔚泓院士和吉林大学的于吉红院士。

  当地时间11月15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7届院士大会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开幕,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多个国家的科技部长或代表、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会上,来自17个国家的40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10人为中国大陆科学家。名单上,还有两位来自化学领域的专家,他们分别是湖南大学的谭蔚泓院士和吉林大学的于吉红院士。

  谭蔚泓,分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专家,密歇根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创院院长、教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前沿讲座教授,佛罗里达大学Distinguished Porfessor、V. T. and Louise Jackson Professor of Chemistry,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主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分室主任,化学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带头人,化学与分子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分析化学前沿》主编。入选2014、2015、2016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谭蔚泓长期从事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解决了分析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在国际生物分析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核酸适体、分子识别、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做了大量系统的原创性工作。提出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新方法,揭示其细胞识别的基本性质;提出多种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纳米生物传感方法,对生物分析化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于吉红,吉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于吉红教授入选,同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无机微孔晶体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无机微孔材料的晶化机制研究。研究无机微孔材料晶化过程中的模板效应及生成机制;微孔无机晶体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开发无机微孔晶体材料定向设计与合成的方法与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谭蔚泓和于吉红都是去年12月同一批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拓展阅读

  什么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TWAS院士)是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院士们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TWAS院士从发展中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外籍院士从发达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候选人应是所在国家的院士(若该国家设立院士制度),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TWAS共有1000名院士和外籍院士。他们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科学、社会和经济学等10大领域。

  新当选的中国大陆科学家还有谁?

  除谭蔚泓和于吉红两位院士外,本次大会新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的中国大陆科学家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曹晓风(女),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李蓬(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和北京大学郑晓瑛(女)。

  那些年,当选TWAS院士的化学大牛们...

  1985年

  卢嘉锡,物理化学家,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

  梁栋才,中科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

  1990年

  陈创天,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

  1992年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

  邹承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1993年

  严东生,无机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 中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洪国藩,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分析化学家,分析化学家。

  干福熹,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

  1994年

  惠永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微泡体化学和糖化学研究。

  1995年

  师昌绪,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

  1996年

  田昭武,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1997年

  白春礼,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国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开拓者之一。

  1998年

  唐晋发,从事光学与光电子薄膜的理论设计、特性检测、淀积技术和器件的教学与研究。

  1999年

  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

  王志新,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家。

  郭景坤,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

  董绍俊,分析化学家,长期从事电分析化学研究。

  2000年

  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合成的工作。

  2001年

  程津培,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戚正武,中科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2003年

  徐如人,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2004年

  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

  卢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专家。

  侯建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2005年

  李灿,中国科学院院士,催化反应和光谱表征的研究。

  2006年

  王恩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

  2007年

  支志明,港澳地区第一位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朱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

  吴妍华,台湾女性分子生物学家。

  翁启惠,台湾地区科学家,专长化学生物、有机及合成化学。

  2010年

  姚孟肇,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特聘研究员。

  万立骏,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东元,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先进材料实验室副主任,物理化学家。

  范守善,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

  唐叔贤,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专家。

  2011年

  包信和,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从事表面化学、金属催化材料和多孔催化材料以及相关的催化基础和应用开发工作。

  2012年

  江雷,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专家。

  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稀土分离和功能材料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南策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

  2013年

  陈小明,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田禾,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精细化工研究,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光化学研究,至重点为功能染料。

  2014年

  赵进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机理方面的研究。

  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炭材料科学家。

  田中群,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从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谱学电化学研究。

  李亚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2015年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化学家,从事低维材料与纳米器件、分子自组装以及电化学研究。

  谢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

  张洪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固体化学、稀土化学基础性研究工作。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70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