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国光谱最新研究成果竞相争艳——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会暨2016年光谱年会大会报告集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10/29 21:23:31
导读: 2016年10月28日,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光谱年会在福州拉开帷幕,此次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吕超教授、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研究员、厦门大学任斌教授、苏州大学杨永刚教授等做大会报告,介绍光谱新技术、新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0月28日,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和闽江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光谱年会在福州拉开帷幕。500多名来自150多家国内外科研院校单位的光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吕超教授、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研究员、厦门大学任斌教授、苏州大学杨永刚教授等做大会报告,介绍光谱新技术、新应用。以下,仪器信息网编辑摘录部分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

报告题目:大气污染光学/光谱学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

  由于我国面临的大气污染如PM2.5污染等的情况日趋严重,为了从源头治理、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对于污染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及其科学问题的解读需求也日益迫切。其中,环境监测技术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支撑与基础。面对中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刘文清院士提出了建立大气环境多维度监测平台的设想。

  刘文清院士团队利用紫外、可见、红外等的光吸收、发射、散射技术,结合光谱特征数据库、定量解析算法、光机电工程技术,形成了现场快速监测、时空分布立体监测、大范围输送通量监测的各种污染物监测技术方法。多维度监测平台技术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空气质量在线自动监测、机动车尾气遥测等领域进行了应用示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文清院士也表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国际经验表明,经过大规模治理后,环境质量改善仍需要20-30年。中国“十三五”期间,将用三个5年计划时间,推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依次达标。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会议“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新机遇,即发展痕量、区域、立体监测方法、技术与设备,突破制约我国先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瓶颈。

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金纳米载体的药物可控释放及杀菌研究

  金纳米棒(Au-NRs)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在成像、光动力治疗、可控释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药物可控释放方面,可用于光热治疗、药物负载、可控释放、杀菌等。王建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以中孔SiO2做载体,外层附着金纳米棒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形变实现药物可控释放,实现杀菌性能。另一项技术是CTAB稳定核-壳-壳纳米棒,也具有理想的杀菌性能。比较Au、AU-Ag和Au-Ag-Au NRs,核-壳-壳结构的杀菌性能和核-壳类似,但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随辐照时间增加,杀菌效能进一步增加。

  王建华教授介绍的第三项技术是将Au-Ag-Au NRs附着在磁性微球上,选择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加上磁性(Fe3O4)、包裹上核-壳-壳结构,所建立的体系可以充分利用核-壳-壳的杀菌和稳定性能,同时又能捕获细菌。课题组用拉曼光谱、XRD等技术验证了实验结论。

北京师范大学 张文凯教授

报告题目:超快激光和X射线光谱及其应用

  飞秒超快二维红外光谱方法具有无探测光背景、灵敏度高和信噪比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研究化学、生物体系中的超快结构和动力学,如已经成功测定了膜蛋白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揭示了抗艾滋病药物Rilpivirine的耐药性机制。

  张文凯教授报告中介绍了2D-IR光谱中的杂散光消除方法、高选择性非天然氨基酸红外探针的研制,及其在甲型流感病毒M2质子通道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张文凯教授还介绍了超快X射线发射光谱及其应用。面对时基漂移、自发辐射光源不稳、光谱扫描耗时等技术难点,张文凯教授团队利用单脉冲实时测量时基、分光器覆盖整个光谱的方法解决了该难点,使得超快X射线发射光谱系统的时间分辨率<50fs,采样时间缩短了100倍。

北京化工大学 吕超教授

报告题目:发光分析法评价材料结构

  如今,一些材料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分析检测工作中,深入了解材料结构才能够使这些材料分析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鉴于目前材料结构表征常用的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吕超教授提出了将发光分析法用于表征材料结构。

  对此,吕超教授着重研究了材料结构与其发光行为的内在联系,利用发光信号获得材料结构及其形成过程的信息。如,利用荧光分析法评价材料组装体结构、发光分析法评价材料表面效应、发光分析法评价材料限域结构等。发光分析法表征材料结构有可能为成为材料结构分析新方法。

郑州大学 常俊标教授

报告题目:核苷类创新药物的研究策略

  核苷类药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目前大约有55个已注册的核苷类药物用于临床,正在做临床的药物有46个。但是,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核苷类药效对于核苷酸结合靶蛋白的抑制作用还没有完全被优化,而且核苷类药物的药效还很可能与不能有效控制核苷的稳定性、分解代谢、耐药性以及不能有效提供核苷的磷酸化产物等因素有关。

  针对目前核苷类药物存在的问题,常俊标教授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如合成了具有很好抗HCV活性的新型核苷化合物(CL-045),其活性高于Sovaldi。此外,常俊标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核苷类药物方面的研发计划。

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

报告题目:试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细节特质

  韩东海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在仪器的原理和结构方面,近红外专用仪器与分光光度计大同小异,但设计思想差异颇大,重视细节是其关键。为什么近红外技术需要非常重视细节?韩东海教授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细节应对物料理化多变性;细节支撑个性化解决方案。

  随后,韩东海教授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分别给出了详实的解释,比如在细节决定仪器性能与价格方面,韩东海教授介绍到,对近红外仪器来说,被测物料对噪声的影响很大,当开发专用仪器时,应事先准确把握噪声与RPD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是市售通用仪器为了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常按最高标准设计,故仪器很贵。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孙佳姝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癌症标志物光学检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含量与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总生存期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在癌症的非常早期就有CTC的存在,使得CTC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据孙佳姝研究员介绍,惯性双螺旋芯片可实现肿瘤细胞的高通量快速分离( 3.3× 10cells/min ),当肿瘤细胞与血细胞比为百万分之一时,分离效率高于90%。将循环肿瘤细胞无标记分选,及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肺癌患者疗效的评价,与病情对应性良好。

  此外,孙佳姝研究员还介绍到,其课题组还发展了一种核酸POCT检测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现场及基层检验检疫,取得了良好效果。

厦门大学 任斌教授

报告题目:表界面高空间分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通常表界面上的分子数仅有单层或者远低于亚单层,而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表征都对表征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能以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时间分辨率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研究表面和界面过程,是目前界面表征方法的重大挑战。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具备单分子检测灵敏度和高达几个纳米的空间分辨率,可以从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研究双金属表面结构、性质,以及电化学界面分子结构变化和光电催化反应等。任斌教授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其课题组发展的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C-TERS),据悉,该技术可以结合电化学灵活调控基底和针尖的电子能级,灵敏检测电化学表界面分子结构变化。

苏州大学 杨永刚教授

报告题目:圆二色谱解析单手螺旋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材料

  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手性纳米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圆二色谱也成为其主要的光学活性检测手段之一。

  杨永刚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其课题组利用超分子模板法制备了单手螺旋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纤维和纳米管,并利用圆二色进行表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圆二色谱表征结果表明:这类材料在埃尺度上具有手性,纳米尺度上的螺旋与埃尺度上的手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其光学活性应该来源于手性模板所形成的手性缺陷。杨永刚教授还指出,这类材料有望应用于对映体拆分和不对称催化。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分子光谱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