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土十条”两会后有望落地 助推10万亿环保投资需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1/27 09:59:37
导读: 记者注意到,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相继出台后,投资需求更大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何时出台,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别涛表示,“也许不到两三个月,‘两会’后不久土壤污染行动应该会落地。”

  “三大行动计划,气水土加起来应该是10万亿级的投资需求,国家正在鼓励多渠道增加环保的投入,投入环保污染的治理。”近日,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2016年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座谈会上如此表述。

  据别涛介绍,节能环保产业整体而言是一个微利行业,它的投资巨大,需要金融产品的支持,为此金融机构应把支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

  记者注意到,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相继出台后,投资需求更大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何时出台,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此,别涛表示,“也许不到两三个月,‘两会’后不久土壤污染行动应该会落地。”

  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

  别涛认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环保是一个突出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国家整体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风险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生态系统的功能正在退化等。

  实际上,早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指出,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别涛认为,现在部分地区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已经超过上限,根据环保部门统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等多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均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3000万吨以上,远远超过环境的稀释能力,超过环境的容量。

  以京津冀为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单位面积的排放浓度是美国的11倍和6.7倍。

  2015 年底,环保部公布,我国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提前半年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但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同时提出,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高达2000万吨左右,只有再减少30%~50%,环境质量才会明显改善。

  对此别涛认为,5年之后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任务很重,曾经有一个说法,如果让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就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由2000万到3000万吨降到百万吨级,至少是1000万吨以下,这个难度很大,需要节能环保产业有大的作为。

  力推10万亿元级环保投资

  别涛介绍,环保产业在今后5年内的发展领域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土壤和地下水的监控、修护、清理,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危险废物、固定废物、废气化学品、医疗废物等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健康领域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在大力推进相关政策措施,比如规范环境市场秩序、加快推进第三方治理、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出台等。

  别涛认为,节能环保产业整体而言是一个微利行业,它的投资巨大,水处理、大气处理、土壤修复,需要金融产品的支持。

  从另一个侧面看,环保领域的投资资金渠道仍有待拓展。以水污染防治为例,2016年1月,环保部在总结水十条工作进展时指出,市场化仍需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尚未大规模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各级政府仍需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2015年又发布了水十条,也许再有几个月,土十条也即将落地。别涛说,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加起来应该是10万亿级的投资需求,国家正在鼓励多渠道增加环保的投入,同时在政策法规上也会积极扶持、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土十条两会
用户头像

作者:环保-学雷

总阅读量 2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