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8/14 13:30:42
导读: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

  判断一种化学品是否危险化学品,需查阅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

  1.2化学品的危害

  1.2.1化学品的燃爆危害

  ●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

  *燃烧三要素 点火源、可燃物、助燃物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燃烧过程

  △爆炸(浓度)极限

  常用的如下:氢气:4.0%~75%

  一氧化碳:12.5%~74.2%

  异丙醇:2%~12.7%

  甲醇:5.5%~44%

  甲苯-二异氰酸酯:0.9%~9.5%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

  *液体化学品的燃爆危险性

  △燃烧过程

  △闪燃与闪点

  汽油:-58℃~10℃

  甲苯:4 ℃

  苯乙烯:32℃

  环己酮:43℃

  *固体化学品的燃爆危险性

  △燃烧过程

  △燃点和自燃点

  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火灾

  损失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爆炸

  △ 瞬间完成直接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造成火灾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1.2.2化学品的毒性危害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 引起刺激

  ▲ 过敏

  ▲ 缺氧

  ▲ 昏迷和麻醉

  ▲ 全身中毒

  ▲ 致癌

  ▲ 致畸

  ▲ 致突变

  ▲ 尘肺

  ▲ 引起刺激

  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 过敏

  接触某些化学品可引起过敏,开始接触时可能不会出现过敏症状,然而长时间的暴露会引起身体的反应。即便是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也会产生过敏反应,皮肤和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过敏反应的影响。

  ▲ 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这种症状分为两种: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

  ▲ 昏迷和麻醉

  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 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物质以后许多年才表现出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潜伏期,一般为4-40年。

  ▲致畸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脑、心脏、胳膊和腿等重要器官正在发育,从而导致胎儿畸形。

  ▲致突变

  某些化学品可引起接触者基因发生改变而对遗传造成影响,导致后代发生不希望出现的变化。一些实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影响。

  ▲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一般很难在早期发现肺的变化,当X射线检查发现这些变化的时候病情已经较重了。尘肺病患者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时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1.2.3化学品的环境危害

  ●进入生态环境的途径

  ◆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对大气的危害

  ●破坏臭氧层

  ●导致温室效应

  ●引起酸雨

  ●形成光化学烟雾

  ●对土壤的危害

  ●土壤酸化

  ●土壤碱化

  ●土壤板结

  我国每年向陆地排放有害

  化学废物2242万吨

  ●对水体的危害

  ◆含氮、磷及其他有机物的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赤潮” 。

  ●富营养化

  ●赤潮

  ◆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造成其损害、死亡,破坏生态环境。

  ◆石油类污染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还可引起水上火灾

 

[来源:我要测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危险化学品
用户头像

作者:张岩

总阅读量 18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