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你看得懂基因检测报告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2/25 09:33:01
导读: 基因检测要成为必需品,首先需要解决三个瓶颈:价格、周期和数据分析;其次在模式创新上需要解决诊断类和预防类基因检测的硬伤;最后需要在基因检测解读报告和后续服务上提高用户体验。

    基因检测要成为必需品,首先需要解决三个瓶颈:价格、周期和数据分析;其次在模式创新上需要解决诊断类和预防类基因检测的硬伤;最后需要在基因检测解读报告和后续服务上提高用户体验。

  消费领域需要解决痛点,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消费者是不能将其视为必需品的。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门槛,那就是最终的解读报告能否帮助消费者解决他们的问题?

  身为基因产品的研发人员不禁问道:消费者需要基因检测报告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死循环。一方面终端消费者无法理解报告的应用性,另一方面检测服务商无法获知真正的痛点。也许这里会诞生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那就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提供商。要出现这样的业务,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读懂基因检测报告。在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拿到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以后会如何看待报告的解读。

  基因检测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诊断类和预防类。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等。预防类包括疾病易感基因风险评估、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一直都是市场上各大医疗机构和企业争夺的“蛋糕”。

  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

  一份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自行解读的,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遗传咨询师或者有资质的医生来解读。例如靶向用药基因检测报告,里面出现的众多药物名称和相关基因功能说明,以及适用性、不适用性、可能适用性等说明,都需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和医师才能解读并且做出合适的诊断。

  这种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国家相关的政策限制也会出台,例如CFDA对于诊断的设备,卫计委对于诊断的项目,不仅如此,小编预判,相关的部门也会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报告带来的临床诊断指导也会进一步出台技术性的规范指导。

  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是知道风险以后出现的问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规范下,能够通过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得到保障。

  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报告

  针对预防类的基因检测,如果告诉普通老百姓,在知道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消费者还真的愿意知道自己患上疾病的风险吗?在新生儿基因检测上面,虽然婴儿无法为自己选择基因检测做决定,但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知道这些信息是否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我们撇开目前基因检测精确度和资质问题,只是看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内容,你会发现更多的检测项目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让消费者过渡到诊断类基因检测做好准备,比如癌症易感基因检测套餐,消费者知道的仅仅是一个“不太稳定”(为什么称为不太稳定,小编这里不细说,以后会慢慢分析基因检测的技术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不同的基因检测公司得到的检测结果会有差异)的统计学概率。得到概率的消费者接下来就被交给传统体检中心或者卖保健品买药的销售以及所谓的“基因营养师”了。

  另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游戏和好奇心吸引消费者进行一次性的消费,这里有一个很吸引互联网投资人的故事,那就是“先把用户圈进来,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最后利用逐步积累的大数据来建立门槛”,这个漂亮的商业模式的确让众多的投资人掏了不少钱。

  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是指导风险以后出现的问题,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总而言之,基因检测的报告,老百姓要么无法解读和应用(诊断类的基因检测),要么满足了好奇心以后被“卖”给传统医疗保健行业(预防类的基因检测)。这里充满了各种的“坑”,基因检测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痛点,但是前进的路是漫长的,除了用投资人的钱来填“坑”,基因世界的各位看官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只想着赚投资人的钱),专注一下分析消费者的痛点,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和市场来说话呢?

  哪个行业会被基因检测颠覆?

  基因检测作为最前沿的新技术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肯定。从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来看,市场对其认可程度还需要一段磨合期。2015年是基因检测市场推广中关键的一年,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因检测的监管和规范过程,基因检测的应用会不断加速。

  临床诊断行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同时提议国家投入2.15亿进行“百万基因组计划”。这项计划让美国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后再次使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标志着基因检测开始成为临床诊断重要的标准之一。

  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要为每个病人量身打造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使疗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从分子角度来寻找病因,简单来说,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基因检测。美国对于精准医疗的投入只是基因检测颠覆临床诊断行业的冰山一角,对于基因行业的来说,这个机遇更像是台风来临前的征兆。

  药物研发行业

  “精准医疗”的另一个方向是“精准药物”,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开发新的有效药物不仅花费国家和企业巨额的资金,而且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药物针对的人群越来越有限,药物研发周期越来越长等。这里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积累更多的数据,实现精准地开发药物,也实现从基因层面上了解病因。

  健康预防行业

  “精准医疗”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患者医学数据信息库。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让临床的数据“有迹可循”,让疾病的根源“有数可查”。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数据,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合理和完善的治疗和预防方案。临床大数据的发展会促使健康预防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基础上,基因检测在普通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能促使数据积累过程更加迅速。

  其他行业

  互联网医疗和医院等领域暂时不会受到基因检测的颠覆,充其量只能受到影响。这里和互联网医疗本身需要解决的用户痛点有关。目前医疗改革上面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基因检测的产品在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下还显得有点超前。基因检测短期内在医院和互联网领域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来源:互联网]

标签: 基因 检测
用户头像

作者:zhangds

总阅读量 7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