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代表呼吁:希望每年投5亿安全检测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4/01/27 15:58:12
导读: 深圳95%农产品靠外地供应,把好检测关成为实现食品安全的关键。那么投入多少钱做检测才安全?“两会”期间,郑学定等15名代表联名提交呼吁政府增加检测的财政投入建议,并找人算了一笔账,得出5亿元的结果。

  深圳95%农产品靠外地供应,把好检测关成为实现食品安全的关键。那么投入多少钱做检测才安全?“两会”期间,郑学定等15名代表联名提交呼吁政府增加检测的财政投入建议,并找人算了一笔账,得出5亿元的结果。

  郑学定说,市民对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意见很大,为此代表们多次在人大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议案、询问案,市人大也将此列为重点建议案交由政府办理。但从办理情况看,仍感到体制没有理顺,政府投入不足,办理方法不当。

  “深圳食品(农产品)安全主要靠检测和追溯制度。目前,建立追溯制度在全市最大的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已具备技术手段,只要市里出台相关政策就能做到。而检测问题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郑学定以“海吉星”为例解释。

  “海吉星的疏菜检测量为每档口的品种三天检测一次,而深圳供港食品却基本做到每天每批次检测。“南山农产品公司反映,供港食品每年检测量在20万—30万批次之间,有问题的食品可追溯至生产源头,从而追究其生产责任,直至取消其供港食品资格。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圳应该借鉴。”

  郑学定说,海吉星的供应量占全市供应量的80%,如果参照供港食品的做法,做到每天每批次检测,总的检测费用为35740万元。海吉星之外的农批市场(占全市供应量的20%),检测费用为7148万元。因此总检测费用为42888万元。

  “如此高的检测费用如全部由企业承担,显然是行不通的,建议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食品安全检测费。”郑学定表示,目前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检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FQT)是由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市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和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三方共同出资组建检测中心,市里可考虑让市食品安全局下属的检测机构持有FQT的股份,并将检测费用拨付给由政府控制的FQT,然后由FQT负责深圳食品安全批发环节的检测。“目前FQT已具备技术和人才的条件,只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完全能承担起食品安全的检测和追溯任务。”

  此外,他还建议利用第三方检测力量,对各超市、菜市场等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标识制度。凡是经过检测的食品都标上类似“已检测”的字样,让市民放心。

  代表算深圳农产品检测量和成本

  疏菜:

  定性检测(快速检测),每天3000—4000批次,全年的检测批次约为100万—150万批次,每批次检测成本(为15元,全年的成本为1500万—2250万元,取值2000万元。定量检测(气象色谱仪或气质连用仪)是在定性检测发现疑似问题后的进一步检测。根据以前经验大概是定性检测10%左右,即每年检测量为10万—15万批次,每批次检测成本为500元,全年成本为5000万—7500万元,取值6000万元。

  水果:

  深圳海吉星每天约1000批次交易量,因有的水果不适用定性检测,只能适用定量检测,根据经验估算,约50%做定性检测,50%做定量检测。定性检测,全年检测批次为182500批次,每批次检测成本20元,全年成本为365万元。定量检测,每批次检测成本为500元,全年成本为9125万元。

  水产:

  水产只能适用于液质连用仪检测,为确保全市水产安全,每天约需检测500批次,全年检测批次为182500批次,每批次检测成本为1000元,全年成本为18250万元。

  总结:

  综上所述,参照供港食品检测标准,每天每批次检测,鲜活农产品的检测费用:海吉星农批市场,占全市供应量的80%,检测费用为2000万元+6000万元+365万元+9125万元+18250万元=35740万元;其它农批市场占全市供应量的20%,检测费用为35740×20%=7148万元。总检测费用为42888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

[来源:我要测网]

用户头像

作者:ludongxie

总阅读量 2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