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仓怀兴:走在仪器研制创新模式的“路上”——访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仓怀兴研究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10/08 10:17:10
导读: 2009年9月,“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力图在科研仪器研制模式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如今,创新中心成立已近4年,“她”在改革创新的路上经历了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成绩?

  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仪器设备价值近6000亿元人民币,而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大型高端仪器更是95%来自进口。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极大进步,仪器设备过度依赖进口已经成为科学家取得重大创新的一大“拦路虎”,开展科研仪器自主研发显得“刻不容缓”。

  在如此背景下,2009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为依托单位的“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为: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力图在科研仪器研制模式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如今,创新中心成立已近4年,“她”在改革创新的路上经历了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成绩?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仓怀兴。

 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仓怀兴

  五十年历史 试水改革创新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任所长是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先生。在贝先生看来,生物和物理交叉性强,很有发展前途,但推动其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仪器技术。从那时起,生物物理所就开始自主研制仪器。仓怀兴告诉笔者,“在过去的50多年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自主研制的仪器设备100余套,涵盖空间、仿生、辐射、分离提纯、光谱、波谱、图像分析、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仪器设备直到今天,指标仍然不差。”2012年,一本记录了生物物理所仪器和实验技术五十年发展纪实的书籍《开启创新之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是有仪器研制长达50年的历史积淀,生物物理所才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选定为依托单位,建立创新中心,开始科研仪器研制模式一种新的尝试。这项尝试也深得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的支持。在生物物理所布局谋篇中,仪器自主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工科出身,一直从事仪器研制的仓怀兴被任命创新中心副主任,所长徐涛担任主任。仓怀兴介绍说,“创新中心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领导,实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动态运行机制。创新中心设首席技术专家,是具体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组组长或主要支撑技术的负责人,享受与‘百人计划’同等的待遇。”

  “成立之初,创新中心就明确定位为科研服务,设定了五大工作任务: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所需通用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研制、新的方法学研究及其技术实现;以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重要仪器设备为载体,升级技术、提高性能、添加功能,充分挖掘大型仪器的潜力;接受京区仪器开发委托,开展各自学科研究领域专用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的创新研制;整合和加强北京生科院现有技术力量,打造精密机械设计与加工中心;举办与各种仪器创新相关的研讨和交流,为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发展提供服务。”仓怀兴说。

  四年探索 稍有成绩

  如今,创新中心走过了4年探索历程。仓怀兴表示,“有成绩,也有困难。截至目前,创新中心的技术专家有10名,基本涵盖了仪器研制所需的各专业。4年里,创新中心完成及承担的大小项目达10余项,其中最具亮点工作有两项,一是创新中心申报的‘光电融合超分辨生物显微成像系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以下简称为:重大仪器专项)支持;二是创新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精密加工中心。”

  谈及获得重大仪器专项,仓怀兴很自豪地说,“重大仪器专项2011年由中央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设立当年,‘光电融合超分辨生物显微成像系统’项目就获得资助,而且该项目是当年重大仪器专项在生命科学领域资助的唯一项目。”

  “该项目瞄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整合超分辨率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和高性能图像处理计算技术等多方面的交叉优势,建立和发展全新的光电融合成像技术。项目完成后可以推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从离体走向在体,促进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脑与认知等学科的发展。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到关键技术攻关阶段。”

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成立启动仪式

  精密加工中心的成立是又一件令仓怀兴自豪的事。创新中心成立之初,外加工费时、费力等问题给创新中心的技术专家带来很多困扰,2011年10月,在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及生物物理所支持下,创新中心斥资1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精密加工中心。据仓怀兴介绍,“精密加工中心拥有十余台各类机加工机床,并有2名有经验的专职师傅,基本上可以满足创新中心仪器研制所需的基本机加工需求,将创新中心的技术专家从繁琐的外加工环节中解脱出来,加速了仪器研制的进程。”

  未来挑战多 但前途光明

  然而,成绩的背后仍然是挑战重重。仓怀兴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他正在改进的小装置,告诉笔者,装置中使用的管件本不必如现在采用的这么重,但是轻便的,没有现成尺寸合适的,如果单独定制价格高,并且量小加工方也不愿意承接。这类问题在仓怀兴所在的创新中心经常碰到,虽然精密加工中心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机加工种类实在太多,为此,他们常常不得不妥协,只要能达到目的,就不得不牺牲一些美观、实用、便利性等。

  此外,创新中心人手不足,也无法开展国外仪器研制成熟的流程分工制。仓怀兴表示,“创新中心像他一样的技术专家事无巨细,样样都要亲力亲为。我要了解仪器使用方的技术需求,给出方案,画出图纸,选择合适的材料,乃至考虑后续加工工艺。我的精力投入到研制的整个流程中,优势没有更好发挥,同时也造成了效率不高。”

  即便如此,仓怀兴还是满怀信心。生物物理所所长、创新中心主任徐涛一直给予他们很大支持,他相信,随着创新中心的不断磨合,引进更多人员,加强分工,那时情况就会变好。此外,日前,生物物理所在广州佛山建立了转化基地——佛山分所,佛山地处中国南部,原材料市场及加工都较为发达,未来可以借助转化基地承担工艺加工环节,并且转化基地也为创新中心研制的仪器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平台。

  关于未来,仓怀兴说,“创新中心计划在2-3年内成为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进而晋升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当然,在仓怀兴心中,最希望的是能为创新中心的技术专家们创造一个具有层次分工的流程体系,让每位技术家的价值最大化。

  采访编辑:杨娟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仪器研制
用户头像

作者:sunny

总阅读量 38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flysui2014-08-12 06:27:04
光追求高精尖立项,不投钱投精力在解决基础设备的可靠性上,到头来还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价值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