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微生物所:创新价值链下的“战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5/14 09:10:32
导读: 从满世界寻找微生物资源,到对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形成面对市场的技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这条科研战线很长,该战线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创新价值链体系。

微生物所大楼

  从满世界寻找微生物资源,到对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形成面对市场的技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这条科研战线很长,该战线既是微生物所“一个定位”的重要内容,也贯穿于“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中,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创新价值链体系。

  与中国科学院其他研究所一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根据自身特点和多年的积累,制定了研究所的“一三五”规划。

  “从满世界寻找微生物资源,到对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形成面对市场的技术。”微生物所所长黄力告诉记者,“微生物所的这条科研战线很长”。

  该战线既是微生物所“一个定位”的重要内容,也贯穿于“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中,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创新价值链体系。

  资源是核心优势

  在微生物所,不但有中国最大的微生物菌种库,亚洲最大的标本馆,还有门类比较齐全的微生物学科和优秀的科研人员。“这些共同构成了微生物所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了研究所的定位。”黄力告诉记者。

  微生物所于2009年成立了微生物资源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创新价值链的源头。利用微生物资源中心的优势,微生物所成为中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总中心的依托单位。全中科院的微生物研究人员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共享资源信息,开展合作研究。

  在2012年12月成立的全国科学院联盟里,微生物所也成为应用微生物分会的依托单位。2010年,微生物所成为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主持单位,一项微生物所参与推动的微生物信息化国际合作计划正在实施。

  黄力说:“在‘十二五’期间,微生物所将依托微生物资源中心,大力推动覆盖全中科院、面向全国、全球合作的微生物资源共享和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建设,全方位收集微生物资源,规范微生物资源管理,实现微生物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开发。”

  得益于体系支撑

  “微生物所的创新价值链有三个环节,上游和下游各自构成了两个环节,连接上下游的中间环节是最庞大的科学研究体系。”黄力在采访中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

  在微生物所的科学研究体系里,主要有五个实验室,分布在三大研究领域:微生物资源领域、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和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领域。

  黄力风趣地对这三个领域的研究作了解释:“前两者主要是面对好的微生物,寻找有用的资源,发明微生物技术。后者是对付那些不好的微生物,找出有成药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发展疫苗。”

  在五个实验室里面,两个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是与兄弟所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微生物所部分,还有两个是院重点实验室。正是因为有了该科学研究体系的支撑,微生物所才能更好地打造一条从微生物资源挖掘、技术功能改造到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价值链。

  “极端微生物环境适应机制”是微生物所的“三个重大突破”之一,其内涵是,以极端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析其遗传机制、生理代谢和大分子结构,获得关于生命对极端环境适应机制的新认识等。

  “动物源性流感病毒跨种间感染人的分子机制”是微生物所的第二个重大突破的内容,主要是希望能够研究清楚动物来源的流感病毒跨种感染人的分子机制,为流感疫苗和药物研发及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这是两个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方向。

  推动成果转化

  “在微生物所创新价值链的下游是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黄力说。

  如果说资源中心是面向资源,作基础性的研究,那么转移转化中心的使命之一就是把原创性研究的成果推向产业化。黄力还向记者表述了转移转化中心的另一个使命:面对企业需求,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黄力表示,研究所原始创新成果和企业需求是微生物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双驱动力”,在此模式下,研究所的很多科研成果将被推向市场和社会。

  微生物所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化管理部门,它是管理与研发相结合的机构,有非常高效的技术孵化平台和运行机制。

  “长链二元酸生产新技术”是微生物所“三个重大突破”之一。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技术凝聚了研究所两代科学家40余年的心血,其发展过程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领域的突破,也是创新价值链成功运转的一个体现。

  黄力介绍,微生物所的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技术的开发过程漫长且艰辛,但该技术已经成为微生物所的一大特色,这项技术目前在山东等多地实现了产业化,全球最大的微生物技术生产长链二元酸的企业也随之诞生。

  “长链二元酸生产新技术”这一重大突破主要依托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力量,其目标是,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工具,突破生产菌种改造的瓶颈;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设计能力更强的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新菌种,并开发相关新技术、新工艺。

  目前,长链二元酸已经应用于合成塑料、低温润滑油、香料等众多产品的生产中,产品在国防和民用领域都有很广的需求,因此,长链二元酸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一项核心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长链二元酸生产新技术将不以发表论文等固有的标准来评价,而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考核指标。”在微生物所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由研究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将长链二元酸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推向产业化。

  这些都印证了微生物所“一个定位”中提及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微生物科学进步,创建世界一流的微生物研究中心和微生物生物技术研发基地”的目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标签: 微生物所
用户头像

作者:pxxiang

总阅读量 1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