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多国科学家共谈科学仪器和试验技术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11/02 18:55:39
导读: 2012年10月31日-11月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 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中国标准化协会(CAS)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联合主办的“CCATM’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同期举行。以上会议同期举行旨在形成科学仪器—试验技术—试验技术与结果评价有机衔接的高峰会议,推动仪器与试验技术的发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31日-11月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 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中国标准化协会(CAS)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联合主办的“CCATM’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同期举行。

  以上会议同期举行旨在形成科学仪器—试验技术—试验技术与结果评价有机衔接的高峰会议,推动仪器与试验技术的发展。

会议现场

  11月1日-2日,以上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联合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瑞典、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企业家及政府工作人员就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科学仪器技术进展及仪器企业发展思路,以及实验室能力验证等做了报告。

  

大会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 王海舟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干勇

  报告题目:生态钢铁产品和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的发展,呼唤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干勇在报告中介绍了研究全流程监测及质量控制技术与仪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其发展的路线图和建议,有利于实现流程工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生态链的构建,冶金新材料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才能支撑流程工业的持续发展。

  

报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条财司副司长 吴学梯

  报告题目:企业与重大科学仪器开发

  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先导和重要保障支撑条件,吴学梯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科学仪器创新工作的主要资金渠道、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定位和支持范围、推动企业成为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承担主体等内容。

 

 报告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 刘卓慧

  报告题目:产品质量与检测技术

  刘卓慧在报告中介绍了产品质量和检测技术间的依存关系、产品质量对检测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检测技术是标准和技术法规制定的基础、检测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和培训检测人员的重要性。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产品质量和检测能力的关键要素。

  

 报告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方向

  报告题目:标准化助推科学仪器与试验技术创新发展

  方向介绍了试验技术、科学仪器、技术标准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探讨了如何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科学仪器和试验技术的创新发展,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

  

报告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 宋桂兰

  报告题目:中国实验室认可发展和国际互认

  宋桂兰在报告中介绍说,中国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已经实施10周年,目前实验室认可数量已接近5000家,在国际上位居第一,而且认可领域从传统的工业产品,扩展到环境、健康、安全、司法鉴定等领域。

  报告人: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IC主席/ 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认可组织总经理 Regina Robertson

  报告题目: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和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ILAC 进展报告

  Regina Robertson阐述了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PMP)认可和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PTP)认可两个新领域就相互承认协议(MRA)所开展的工作。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庄松林

  报告题目:现代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庄松林就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光学仪器的发展,并对和光学仪器相关的四个领域做了介绍,即光显示、光学成像系统、光纤传感和系统,以及光谱仪器。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庞国芳

 报告题目:追踪近20 年SCI 论文见证世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步(1991~2010)—我国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庞国芳在报告中介绍通过选择分析测试领域15个国际著名杂志(SCI 1.0-7.0),检索了近20年(1991-2010)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SCI论文3050篇,文献作者来源于72个国家和地区,对每个国家论文总量、开发的样品制备技术种类和检测技术种类三个方面做了系统的比对分析。

  

报告人:比利时冶金分析研究中心经理/ 欧洲钢铁工业分析研究与应用委员会主席 Victor Tusset

  报告题目:熔融金属在线控制技术的未来

  Victor Tusset提出熔融金属在线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在生产过程中确定熔融金属(钢)的成分和对熔融钢的直接分析。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钟华

  报告题目:现代精密仪器准确性的保证—量子计量标准

  张钟华指出现代精密仪器的准确性是由计量基准和标准来保证的。传统计量基准的量值用实物基准来保存和复现,20世纪中,利用量子物理学的成就发展了长度、时间、电学等方面的量子计量基准。新世纪中,质量的量子计量基准成为研究热点。

  

报告人: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样品委员会主席 Hendrik Emons

  报告题目:全球化时代比较测量结果的最新方法

  Hendrik Emons介绍了利用计量学、标准化、以及为实现测量结果的全球信任而制定的标准样品的作用,以及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比较性的现代测量方法。

  

报告人:瑞典腐蚀与金属研究所研发经理 Arne Bengtson

  报告题目:用脉冲分布分析发射光谱法技术快速表征夹杂物—最新研究进展

  Arne Bengtson报告中介绍了火花能量、火花频率、TRS、非对称光强等对钢铁生产中夹杂物分析的影响。并指出脉冲分布分析(PDA)是快速、定量测定钢种非金属夹杂物的有力工具,越来越多的钢厂采用这一技术进行质量控制。

  

报告人: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研究学院教授 Kazuaki Wagatsuma

  报告题目: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和射频电源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激发温度的比较研究

  Kazuaki Wagatsuma介绍说采用直流和射频电源时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铁原子谱线的波尔兹曼图呈良好的线性曲线。并比较了两者的发射特点,直流和射频等离子体温度值差别不大,且对放电参数的依赖性基本相同。

 

 报告人:岛津制作所社社长 服部重彦

  报告题目:日本分析仪器的发展史与对产业的贡献

  服部重彦在报告中介绍了上个世纪20年代,在日本化学领域大量引入海外技术,开启了日本分析仪器的历史。50年代是日本战后的复兴期,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工艺用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和其他分析仪器也获得了发展。从90年代至今分析仪器的应用已经拓展到生命科学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报告人: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云海

  报告题目:钢研纳克的自主创新之路

  贾云海从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介绍了钢硏纳克的自主创新之路。通过不断自主创新钢硏纳克掌握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出了金属原位分析仪、激光原位分析仪、质谱氧氮氢分析、稀土快速鉴别仪、电磁超声探伤仪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

 

 报告人:EA/EUROLAB/EURACHEM(EEE) 能力验证部召集人/英国LGC有限公司PT部门负责人Brian Brookman

  报告题目:通过熟练测试促进实验室质量的提高

  Brian Brookman在报告中分别就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熟练测试(PT),可选择的PT项目,实验室如何使用PT,选择合适的PT项目、LGC部门的PT项目等做了介绍。

  

报告人: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健

  报告题目:锐意创新,携手开拓

  王健介绍了聚光科技的原始创新战略、差异化产品策略;优秀人才吸引、创新团队建设;矩阵式研发管理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并积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同时借助资本推力,开展融资并购活动。

  

报告人:ME & E 咨询公司 王建生

  报告题目: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三维表征和模拟

  王建生介绍了美国材料与工程协会在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三位表征及模拟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了某种超高强度钢通过计算模型预测的屈服强度,以及一些两相合金粗化的韧性断裂过程和三维相场的模拟结果。

 

 报告人:化学测量中质量、可比性和可靠性认证和质量保证杂志/原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化学委员会主席 Paul De Bièvre

  报告题目:有证标准样品和能力验证计划的内在计量溯源值

  Paul De Bièvre介绍说不管是有证参考物质还有能力验证计划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二者都需要建立一个计量的可溯源值,但这个计量溯源值的功能又是不同的。Paul De Bièvre在报告中详细阐释了隐含在这些基本概念之下的思考。

  附录:会议日程安排

  有关本次会议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