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吴海龙、陈义、崔华获“梁树权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10/27 21:38:04
导读: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和《分析化学》编辑部2012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今年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七届该项奖项评选,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华因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得“梁树权奖”。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湖南大学姚守拙院士、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等为获奖嘉宾颁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与仪器展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和《分析化学》编辑部2012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湖南大学姚守拙院士、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等为获奖嘉宾颁奖。

  今年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七届该项奖项评选,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华因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得“梁树权奖”。

“梁树权奖”获奖嘉宾合影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是中国分析化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由著名分析化学家梁树权先生出资设立。该奖项自1993年开始实施,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2-3人,旨在鼓励我国中、青年分析化学工作者献身于分析化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和教育事业工作,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

  《分析化学》编辑部2012年优秀论文奖获奖详情如下(评选的为2009-2010年度发布的论文):

  沈阳理工大学 张东 李楠 高頔  手控注射式钛酸锶钡多孔球富集器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铅和镉

  浙江大学 刘飞 方慧 张帆 金宗来 周伟军 何勇  应用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油菜叶片中乙酰乳酸合成酶

  东华理工大学 杨水平 陈焕文 杨宇玲 胡斌 张燮 周瑜芬 张丽丽 顾海威  鸡蛋中三聚氰胺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成像

  江苏工业大学 赵炜 孔泳 阚锦晴 陈智栋  膨胀石墨电极的制备及用于色氨酸电化学检测的研究

  同济大学 楚文海 高乃云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饮用水新生含氮消毒副产物氯代乙酰胺

  附录:

  吴海龙 教授 博导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责任人

  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常务副主任(2001.10-2005.03, 正处级)、主任(2005.03-2009.12)、顾问(2010.01- )。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2006.01-2010.12);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兼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兼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任《分析化学》等八种学术期刊编委,任多个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中国化学会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共同主席。

  30年来,一直从事化学计量学、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973预研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课题。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协作主持国家973课题等。此外,还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在液膜pH化学传感器研制,稳健统计学新应用,多元校正基础理论及应用,三维数阵分析(秩估计、三线性分解、分解唯一性等)、二阶校正和二阶标准加入法、化学多维校正及多维标准加入分析法的基础理论及应用,三维图像处理、高维联用仪器数据预处理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Journal of Chemometrics、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180篇,其中SCI论文逾130篇,被引用逾800篇次,正面他引逾600篇次。参编著学术书籍7本中8章节(约17万字)。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1名、在学7名;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22名、在学22名。任俞汝勤院士学术小组组长逾10年。

  曾荣获200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均排名第三)、第四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2006年)等,2007年被列入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陈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 主任

  198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遂被分配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从事环境污染物分析研究工作,1984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于1987、1990年获硕士、博士学位,后留化学所工作至今。期间于1992-1994年和1996-1997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所访问研究(洪堡、马普奖学金);2002-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1992年晋升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研究员;现任化学所生命分析实验室主任;兼北京质谱中心主任,所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色谱学会、北京色谱协会副理事长,《化学通报》、《分析化学》、《色谱》杂志副主编及J. Chromatogr. A, J. Chromatogr. B,《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科学通报》等12种刊物编委/顾问编委。曾获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中国化学会1990年度“青年化学奖”、香港求实科学基金会1999年度“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 2001年度“青年科学家奖”,获分析测试协会奖一等奖2项 (2002、2003年)、二等奖1项(2003年)。

  从1984年开始毛细管电泳(CE)研究,1994年开始CE-LIF/LRS方法研究,1997年开始SPR成像、RRS及各种联用方法研究,2003年开始集成芯片电泳方法、原位多光谱分析研究,2006年涉及生物质谱研究。在研究主题方面,从1984年开始细胞分析,1990年开始生物活性分子分析,1997年开始参与并在后来主持脑神经活动相关化学基础研究,2000年开始手性分离及相关问题研究。也从事过一些植物、药物相关的分析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出版及合作出版著作3部。

  研究兴趣: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2. 多光谱实验装置与仪器研发 3. 毛细管与芯片电泳 4. 生物质谱 5. 实验装置与仪器研制

  崔华 教授 博导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

  1990年10月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2000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2006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现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此外,目前还担任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电化学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化学》和《分析科学学报》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纳米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及其在免疫分析和DNA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发现电致化学发光的多通道发射现象及其对电极电位、电极材料和电极表面状态等的依赖性,开辟了电位分辨的电致化学发光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电致化学发光的深入研究;率先将纳米修饰电极用于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发现鲁米诺等传统电致化学发光体系在纳米修饰电极上具有优异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发现金属纳米粒子可作为能量接受体、微尺度反应平台、还原剂、催化剂等参与液相化学发光反应,将液相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对象从分子、离子体系扩展到金属纳米体系,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化学发光体系;率先开展了化学发光功能化的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化学发光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简单的一步合成法,将发光试剂在合成的过程中直接键合到纳米金属的表面,成功制备了鲁米诺等多种发光试剂功能化的金和银纳米新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发光活性,实现了发光分子的富集和信号的放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高灵敏的生物分析探针,发展了一系列基于化学发光功能化纳米探针的免疫分析和DNA分析新方法。这些研究开创了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新的研究领域,不仅对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和纳米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她所领导的课题组已在Anal. Chem.、Chem. Eur. J、 J. Phys. Chem. B & C、 Chem. Comm.、 Biosens. Bioelectron.、Analyst等国际重要化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丰收秋天

总阅读量 35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