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GE医疗推出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03/27 22:24:50

  3月24日,GE医疗在京正式推出新一代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仪。它拥有内冷梯度、光纤射频、128通道平台三大创新科技构建的智能平台,实现了科研开发与临床应用的重大突破,适合满足高端用户的多方位需求,开创了磁共振应用的崭新时代。

  Discovery MR750 3.0T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 是基于对中空铜管式梯度水冷、光纤传输、128通道射频平台、智能快速移动床、磁体间操作系统等技术的非凡应用和有机整合。Discovery MR750 3.0T构建了全新的磁共振平台,无论在科研还是临床都确立了作为平台的技术标杆地位,充分满足了两方面的需求,引领磁共振走进全新殿堂,成就磁共振科研与临床发展的新标准。

  GE医疗大中华区诊断影像事业部总经理陈雁表示:“Discovery MR750 3.0T是GE医疗基于‘健康创想’战略,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将科研的软件技术利用崭新的平台快速临床化的杰作。GE医疗将利用先进的科研技术平台,继续加强在磁共振领域的开拓与创新,努力为满足科研及临床诊断的需求,在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疗可及性及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做出贡献。”

  成就临床新突破

  磁共振设备因其密度分辨率高,无放射线,对人体安全无害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在临床应用及科研工作中的广泛性及重要性日益显著。对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方面,磁共振技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GE医疗Discovery MR750 3.0T以其独创性的MR Touch和IDEAL IQ成像技术使磁共振从定性诊断时代进入了划时代的定量诊断时代,极限fMRI及高分辨率DTI技术彰显着GE医疗在磁共振领域技术前沿的创新和探索,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从疾病早发现、早诊断、信号的量化方面提高诊断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MR750独特的梯度系统使eDWI在其上首次实现3.0T的全身弥散成像。eDWI为临床提供新的高信噪比高分辨率肿瘤筛查方法,在分子水平对诊断与预后进行评估。MR750的技术创新必将带来临床诊断的重大突破,并且这些技术都将成为业内未来在技术突破上所关注的重点。

  树立科研新标准

  GE医疗推出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产品,树立了磁共振成像诊断领域的技术新标准,目前已经能够代表了磁共振领域的领先水平。在科研上,MR750带来的是业内更准确的功能成像,以往磁共振做脑功能成像时间稍长机器就会发热,导致数据严重漂移不真实。MR750的内冷梯度使脑功能成像fMRI的长期稳定性提高200%,采集数据漂移率达到0.03%,实现更稳定更真实的脑功能成像。

  杜克大学大脑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宋无名(Allen Song)教授介绍说,“未来十年是脑功能的十年,Discovery MR750 3.0T的超高技术指标为研究探索人体脑功能提供了无限可能。”

  以创新饯行“健康创想”

  Discovery MR750 3.0T的出现让磁共振临床与科研领域长期以来对新一代设备的期待得以落实,其在核心平台技术上的突破将帮助广大医疗工作者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上创造奇迹,探索无限的生命未知领域。

  作为国际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GE医疗有着传承百年的创新基因,在全球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汇集了顶尖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仅在中国,就有超过700名科研人员服务于中国本地和全球市场。GE医疗在全球推出的“健康创想”计划,投资30亿美元用于开发至少100项能够降低15%的医疗成本、提高15%的医疗机会与医疗质量的创新技术。

[来源:中国网]

标签: 仪器新品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