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专家:预防“超级细菌”的关键是抵制滥用抗生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10/28 09:58:49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现的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的超级病菌在我国出现了。10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称我国检出3例超级细菌病例。3个病例来自宁夏和福建,其中一例因肺癌死亡。“超级细菌”的露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怎样一个病菌?为什么耐药?什么人容易感染?老百姓如何应对、预防“超级细菌”?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疾控、医疗专家。

  超级细菌能自由复制移动

  广西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周向阳称,这次,人们将在印度首先发现耐药病菌称为“超级细菌”,主要是因为此类细菌对绝大多数现有的抗菌药物耐药,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NDM-1)新型超级病菌。

  面对这种超级病菌,我国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诊疗指南。据指南介绍,此类细菌能够产生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

  实际上60%—70%的细菌都有耐药性,但不会对全部的抗菌药物耐药,而超级病菌则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而细菌虽小,但很聪明,耐药的方式有多种机制。周向阳说,有的细菌耐药是能分解抗生素,使药物失效;有的细菌则是采用抽水的方式,将到来的抗生素泵出细胞,从而不受危害。超级病菌的这种耐药性是以DNA 的结构出现的,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在细菌细胞里,它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使这种病菌有传播变异的惊人潜能。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据介绍,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也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超级细菌”。

  除了人在治病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养殖鸡、鸭、鱼等农产品时,养殖户也使用抗生素给鸡、鸭、鱼等防病治病。这种情况下,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死亡,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会生存下来,从而产生耐药细菌。不知不觉的循环,变异细菌越来越多,人类费大力气研制出的新药,寿命越来越短。这些都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住院病人易感染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

  “由于医院的病人集中,经常进行手术、器械操作,也就成了超级病菌传播的高危地带。”周向阳说,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感染超级病菌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当人的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发病后才会发现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据卫生部制定的诊疗指南介绍,超级病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超级细菌

  今年9月底,国家卫生部召集各省有关人员,专门就超级病菌的出现,举办了一个培训会。会上介绍了超级病菌的最新情况,及预防和控制。

  参加培训的周向阳告诉记者,超级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开放的腔道、溃烂的伤口都易粘染细菌。因此预防超级病菌,首先是医院,在易感染病菌的环节做好消毒。如公共场所中的门把手。医务人员和去过医院的人,要勤洗手。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普通人如何预防超级病菌呢?专家呼吁,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武器。

  区医院临床药学中心危华玲主任医师告诉记者,90%以上的初期感冒是病毒引起,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更没有必要服用抗菌药物来防病。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购买。本来你的病只需要使用二代青霉素就可治愈的,你使用了最新的青霉素治病,病好了,但下次生病时,病菌会对所有青霉素耐药。作为不知道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平时小病,能不用抗菌药物就不用;只在有病症的情况下,经医生指导服用抗菌药物,同时不要自行去药店买抗菌药物。出入医疗场所,一定要记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防护,以免细菌持续扩散。

[来源:广西新闻网]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相关专题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