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科学规划“十二五”农业重点实验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09/12/22 18:23:02

  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将建30个综合性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70个专业性和区域性部级重点实验室,200个左右的野外观测试验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

  重点实验室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12月18日,农业部组织在深圳召开的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几十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有关科技人员畅所欲言,对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围绕农业产业特点、生态区域特征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分层次、按区域建设综合性、区域性和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形成重点实验室体系。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建设,我国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相结合的创新网络。为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形成制度

  各级计划向重点实验室倾斜

  基地、项目、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王衍亮说:“多年来,我们重视针对问题的农业科技项目投入,对农业科技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增长相对缓慢,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基地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科技发展的‘短腿’。”

  “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就是要引导基本建设投入和科研经费投入逐步向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倾斜,并逐渐形成制度。”王衍亮告诉记者。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在具体工作中,要逐步增加国家公共财政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积极争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试验站的运行经费专项;根据建设总体规划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提升创新“硬”实力。鼓励国家及省部各级各类农业科研计划向重点实验室倾斜;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依托单位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基金和企业战略性创新投资,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模式。

  “四个转变”

  让分散基地成有机整体

  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布局不够完善,一些实验室定位不明确,学科布局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实验室之间业务交流和互相联系不够密切,没有按照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有效关联,未能形成科技创新合力。部分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还不强,研究方向不集中,研究力量分散,对行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把握不准。这些问题制约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造30个学科群。以30个综合性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170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以200个野外观测试验站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四个转变”:在建设方式上由“评”向“建”的转变,在功能定位和任务安排上由“无序竞争、各自为战”向“合理分工、稳定支持”转变,在考核评价机制上由基本不考核向科学分类考核的转变,在建设目标上从“促进学科发展”向“满足产业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并重”的方向转变。

  王衍亮说,要以重点实验室为重要载体,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的界限,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推进基地建设和项目、人才的紧密结合,构建具有产业特点和国情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体系,有利于协同解决农业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培育造就农业科技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大联合、大协作的农业科技工作格局。

  张桃林要求,重点实验室还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定位,不断提升自身视角的高度,按照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实验室之间业务交流和互相联系,推进创新活动的有效关联,形成强大科技创新合力。

[来源:科技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nanaliu

总阅读量 3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