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光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金牌2年 金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6033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光焱科技 > 解决方案 > 表面拋光與鈍化提升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至28.49%

表面拋光與鈍化提升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至28.49%

2024/09/09 14:57

阅读:9

分享:
应用领域:
能源/新能源
发布时间:
2024/09/09
检测样品:
太阳能
检测项目:
Voc損耗分析​
浏览次数:
9
下载次数:
参考标准:
IEC60904-9​

方案摘要:

在探寻高效率太阳能转换技术的道路上,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突破单结晶太阳能电池效率限制的潜力而备受瞩目。然而,其效率提升却受限于锡-铅混合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中的表面缺陷所引发的非辐射复合损失。 华中科技大学刘宗豪和陈炜于《Nature Communications》(26 Aug.DOI 10.1038/ s41467-024-51703-0)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表面重建策略,透过使用1,4-丁二胺作为化学抛光剂和乙二胺二碘化物作为表面钝化剂,有效消除了与锡相关的缺陷,并对抗有机阳离子和卤化物空位的缺陷。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锡-铅混合钙钛矿薄膜的质量,还在钙钛矿/电子传输层界面处最小化了非辐射能量损失。结果显示,经此改良的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达到了22.65%和23.32%的能量转换效率,而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认证能量转换效率更是一举达到了28.49%。

产品配置单:

分析仪器

光焱科技REPS新型太阳能电池Voc损耗分析仪

型号: REPS

产地: 上海

品牌: 光焱科技

面议

参考报价

联系电话

方案详情:

引言

在探寻高效率太阳能转换技术的道路上,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突破单结晶太阳能电池效率限制的潜力而备受瞩目。然而,其效率提升却受限于锡-铅混合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中的表面缺陷所引发的非辐射复合损失。

华中科技大学刘宗豪和陈炜于《Nature Communications(26 Aug.DOI 10.1038/ s41467-024-51703-0)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表面重建策略,透过使用1,4-丁二胺作为化学抛光剂和乙二胺二碘化物作为表面钝化剂,有效消除了与锡相关的缺陷,并对抗有机阳离子和卤化物空位的缺陷。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锡-铅混合钙钛矿薄膜的质量,还在钙钛矿/电子传输层界面处最小化了非辐射能量损失。结果显示,经此改良的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达到了22.65%23.32%的能量转换效率,而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认证能量转换效率更是一举达到了28.49%


                                              2.png


导读目录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器件与表征

5.    结论


研究目的

  1. 开发一种表面重建策略,以消除Sn–Pb混合钙钛矿薄膜中的Sn相关缺陷,并钝化有机阳离子和卤化物空位缺陷。

  2. 利用化学抛光剂BDA1,4-丁二胺)和表面钝化剂EDAI2(乙二胺二碘化物)来提高钙钛矿薄膜的表面质量。

  3. 减少非辐射能量损失,特别是在钙钛矿/电子传输层界面处。

  4. 提升Sn–Pb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5. 实现两结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高认证能量转换效率

  6. 通过长时间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测试,证明经过表面改造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的研究重点是提升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T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特别是通过减少Sn–Pb混合钙钛矿薄膜表面的非辐射性载流子复合损失来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进行了一项表面重建策略,使用化学抛光剂1,4-丁二胺(BDA)和表面钝化剂乙基二胺二碘化物(EDAI2)来消除Sn相关的缺陷并钝化有机阳离子和卤化物空位缺陷。

研究团队进行的具体步骤包括:

  1. 使用不同浓度的BDA/IPA溶液处理钙钛矿表面,以钝化表面并获得致密形态。
         3.png

  2. 通过形态分析来观察处理后的钙钛矿表面变化。

  3.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来模拟BDASn-rich表面的相互作用。
         4.png

  4. 进行电子定位函数(ELF)分析来可视化BDA如何通过Sn-N键合来钝化缺陷。

  5. 使用光致衰减谱(TAS)方法来测量控制和BDA-EDAI2改性PSC的非辐射复合。

  6. 通过残余应力分析来计算钙钛矿表面薄膜上的残余应力。


器件与表征

材料表征

  • X射线绕射(XRD)分析: 使用X射线绕射仪进行,以研究晶体结构。

  • 掠入射X射线绕射(GIXRD): 使用X射线绕射仪进行,以研究材料的残留应力和组成均匀性。

  •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测量: 使用紫外光电子能谱仪进行,搭配He放电灯(hv = 21.22 eV)作为激发源。

  • 电子定位函数(ELF)分析: 通过在(010)钙钛矿晶格平面上的ELF图来展示化学键的强度和位置。

器件表征

  • 光致衰减谱(TAS): 用于测量控制和BDA-EDAI2改性PSC的非辐射复合。

  • 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测量: 使用荧光光谱仪进行。

  • 电致发光量子效率(EQEEL)测量: 使用电致发光量子效率测量仪(Enlitech)进行。研究团队使用Enlitech的产品ELCT-3010(现REPS钙钛矿光伏Voc损耗分析系统)来进行电致发光量子效率(EQEEL)测量。这种测量是为了评估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发光效率。


         5.jpg

         6.png

         
    3说明:
         
    a. PCE:显示不同处理下的PCE分布,经过BDAEDAI?处理的样品PCE提升显著。b. J-V曲线:展示了在主动区域为0.0871 cm2的器件在不同处理下的电流密度-电压特性。BDAEDAI?处理后的样品显示出更好的电性能。c. EQE(外量子效率)图:显示不同波长下的EQE值。BDA-EDAI?处理后的样品在大多数波长下的EQE略高。d. 光强度依赖的开路电压(V_OC):显示在不同光强度下的V_OC。经过BDA-EDAI?处理的样品在低光强下显示出更高的V_OCe. EQEEL(电致发光量子效率)图:显示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EQEELBDA-EDAI?处理后的样品显示出更高的EQEEL,表明电性能和发光性能的提升。f. 电压损失机制图:展示了控制组和BDA-EDAI?处理后样品的电压损失途径。处理后的样品显示出更小的电压损失,表明界面和钙钛矿层的改善。

7.png

图片4c说明:
经过BDA-EDAI2修饰的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电压特性。图中显示了在正向和反向扫描下的性能数据,并且报告了这些器件在不同扫描方向下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分别为28.80%(反向扫描)和28.76%(正向扫描)。这些数据表明,BDA-EDAI2修饰显著提升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是研究中重要的性能指针。

在进行测量时,研究团队会将样品放置在ELCT-3010仪器中,该仪器能够提供必要的电压和电流来激发样品发光,并精确地测量发光的强度。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可以计算出EQEEL值,从而了解器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EnlitechELCT-3010产品专门设计用于这种应用,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8.jpg9.jpg
光焱科技Enlitech REPS实际装机示意照


10.jpg


  • J-V曲线测量: 用来评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如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F)和功率转换效率(PCE)。
         11.png
         
    4b说明:
         
    太阳能电池参数统计:比较了控制组和经过BDA-EDAI?处理后的串联器件的开路电压(V_OC)、短路电流密度(J_SC)、填充因子(FF)和功率转换效率(PCE)。处理后的样品在所有指标上均有提升。
         
         

外部量子效率(EQE): 用来评估太阳能电池对不同波长光的转换效率。

12.png

图片4d
EQE
光谱:显示WBGNBG子电池的EQE光谱,计算出J_SC分别为15.70 mA/cm215.32 mA/cm2。缺陷密度状态(tDOS)分析: 用来分析控制和BDA-EDAI2改性PSC的缺陷能级分布。

  • 存储时间下的性能稳定性测试: 包括在不同条件下的封装设备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下的设备性能。


结论

研究团队在这项研究中成功地展示了一种创新的表面重建策略,通过使用1,4-丁二胺(BDA)作为化学抛光剂,结合乙二胺二碘化物(EDAI2)作为表面钝化剂,显著提升了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我们的策略有效地消除了锡铅混合钙钛矿薄膜中的表面缺陷,并抑制了界面非辐射复合损失,从而实现了接近理想的功率转换效率。经过BDA-EDAI2修饰的器件不仅在小面积测试中达到了28.49%的认证效率,还在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中保持了优异的性能。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的光伏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将激发更多关于表面工程和材料优化的探索,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一步革新。


13.png

14.png



文献参考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26 Aug._DOI:10.1038/ s41467-024-51703-0

本文章为Enlitech光焱科技改写 用于科研学术分享 如有任何侵权  请来信告知



下载本篇解决方案:

资料文件名:
资料大小
下载
REPS.pdf
516KB
相关方案

川大彭强最小化界面能量损失策略实现电压损失0.36V

为减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能量损失,优化界面接触和能带对齐至关重要。四川大学彭强团队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八月发表将氟取代琥珀酸衍生物引入钙钛矿底部界面,其中四氟琥珀酸(TFSA)因其对称结构和强电负性成为最佳界面调节剂。TFSA通过多位点氢键稳定FA阳离子,配位效应失活未配位Pb2+缺陷,并调节MeO-2PACz形貌和表面电位,形成高质量钙钛矿膜。结果,0.09 cm2倒置器件效率达25.92%(认证25.77%),电压损失仅0.36 V,长期稳定性出色。12.96 cm2微模块效率达22.78%,展示扩展潜力。本研究为调控埋藏界面能量损失提供有效途径,实现高效稳定的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有机-无机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高效率、简便制备和经济性在太阳能转换领域崭露头角。倒置PSCs已达26.15%认证效率,展现巨大应用潜力。然而,PSCs效率仍未达理论极限,主要受钙钛矿膜电压损失和界面缺陷影响。界面能量损失是提高效率的关键障碍,尤其在底部界面。高性能倒置PSCs多基于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空穴传输层,但实现缺陷封闭仍具挑战。SAMs分子聚集阻碍高密度单分子层形成,不利于界面接触和钙钛矿结晶。埋藏界面影响膜形态、缺陷和稳定性,组分异质性导致缺陷积累和非辐射复合,降低开路电压。光不稳定PbI2降解进一步影响稳定性。 过量FAI可补偿缺陷,抑制离子迁移和相分离,但陷阱仍集中于界面附近。界面修改策略旨在重新分布不良组分,减少缺陷。预嵌FAI层有效消除PbI2残留,但热退火导致有机阳离子流失,均匀分布仍具挑战。因此,需要新策略同时解决SAM HTLs排列、钙钛矿结晶和界面接触问题。 本研究提出埋藏界面能量损失调控策略,通过多功能界面桥调节SAMs性质和钙钛矿生长。引入氟化琥珀酸衍生物,其中TFSA通过多重作用机制优化界面。TFSA抑制碘空位缺陷,稳定FA阳离子,调控MeO-2PACz排列和表面电位。结果获得高质量钙钛矿膜,小面积器件效率达25.92%,填充因子85.06%,创RbCsFAMA基倒置PSCs新高。未封装器件在高温和光照下展现优异稳定性。12.96 cm2微模块效率达22.78%,显示良好扩展性。

能源/新能源

2024/09/06

中科院宋延林团队:双面ST-PSCs相位均匀性达到了13.97%ηeq

如何在不牺牲半透明特性的前提下,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传统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通过添加功能性障碍层来改善钙钛矿晶界的稳定性,但这往往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策略来提升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宋延林研究员和郑州大学马俊杰教授、张懿强教授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6th Aug. 2024_ DOI: 10.1002/aenm.202402595)期刊发表了一种通过应变工程稳定双面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T-PSCs)相位均匀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压缩应变重建钙钛矿晶体结构,消除相分离并抑制光诱导的离子迁移,同时采用透明的光捕获结构提高光捕获效率。结果表明,双面ST-PSCs实现了13.97%的等效效率和41.58%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光利用效率高达5.8%。该研究为开发高性能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策略。

能源/新能源

2024/09/04

陷阱掺杂技术-有机半导体短波红外探测新方向

短波红外光(SWIR)光电探测器应用广泛,但有机半导体光电探测器(OPDs)的性能受限于陷阱态。AM.斯旺西大学Ardalan Armin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陷阱掺杂"的新技术,通过在有机半导体中引入少量客体分子,增强SWIR光响应,显着提升了OPDs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器件在SWIR和可见光波段的比探测率(D)分别达到约10⁸ Jones和10¹² Jones,线性动态范围(LDR)分别超过110 dB和220 dB,展现了其在高性能宽带光电探测领域的巨大潜力。

能源/新能源

2024/09/02

港城市大Alex Jen示范让叠层电池寿命超过1千小时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传统的单结太阳能电池受制于肖克利-奎瑟极限,为了突破这一限制,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团队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叠层太阳能电池(TSC)的设计,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带隙的亚细胞堆栈在一起,以捕获更广泛的光谱范围,从而提高整体的转换效率。 在众多的TSC设计中,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P/O TSC)由于其高效率和潜在的低成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器件结合了无机钙钛矿材料的高吸收系数和有机材料的可调带隙,使得P/O TSCs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捕获更多的太阳光,从而提高功率转换效率(PCE)。 然而,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P/O TSCs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长期稳定性,尤其是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光诱导的溴化物分离和热应力是导致这些器件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两种多功能添加剂,基于9,10-蒽醌-2-磺酸(AQS),以调节全无机钙钛矿的结晶过程,并通过氧化还原穿梭效应抑制溴化物分离,从而提高相位稳定性。这些添加剂还能与具有特定功能基团和偶极矩的有机阳离子结合,有效降低缺陷密度并调整界面能阶排列。 本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团队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八月号 (DIO: 10.1002/anie.202412515),其研究目的是通过这些多功能添加剂的应用,实现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倒置无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以推动该技术向实际应用迈进。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这些添加剂的单结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达到了18.59%的高PCE,开路电压接近1.3 V,并且由此制成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在连续运作下展现了超过1000小时的T90寿命,显示了这些添加剂在提高器件稳定性和效率方面的潜力。

能源/新能源

2024/08/30

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

光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