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点将(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金牌6年 金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4470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点将科技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2022年度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名单

为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办法》,根据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和《“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安排,按照部种植业管理司部署,2022年度我中心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区、主要发生危害区组织开展第三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活动,整县制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工作,全面提升统防统治覆盖率。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和申报工作。根据《创建工作方案》要求,我中心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推荐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 进行审核,认定77个县(市、区)完成创建任务、达到相应指标(具体名单附后)。2022年度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名单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固安县、唐山市芦台区、临西县山西省:芮城县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吉林省:蛟河市黑龙江省:延寿县、嫩江市、哈尔滨市双城区、五常市、依兰县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沭阳县、建湖县、扬州市邗江区、东台市安徽省:南陵县、庐江县、砀山县、长丰县、明光市、界首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衢州市衢江区、杭州市萧山区江西省:南昌县、永修县、彭泽县山东省:博兴县、滨州市沾化区、邹平市、东营市垦利区、聊城市东昌府区、泰安市岱岳区、荣成市、莱州市、莒县、鄄城县、济南市章丘区、胶州市河南省:商水县、正阳县、夏邑县、南乐县、内黄县、息县、沈丘县、清丰县湖北省:天门市、枝江市、安陆市、松滋市、阳新县、襄阳市襄州区、竹山县湖南省:祁东县、汨罗市、安仁县、桃源县广东省:南雄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全州县、宾阳县四川省:营山县、平昌县、射洪市贵州省:盘州市、遵义市播州区、锦屏县云南省:芒市陕西省:千阳县、澄城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拜城县、轮台县

企业动态

2023.01.17

“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6日,由山东省科协主办,山东农学会、山东人才发展集团、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内涵,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献计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袁慎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山东农学会理事长、欧亚科学院院士万书波,原内蒙古人大常委、原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内蒙古农学会理事长冯万玉等领导参加论坛并致辞。来自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等九省区农学会、山东各地市农学会、地市农科院等省内外农业科技工作者500余人参加。  万书波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根本遵循,发扬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创造性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行动方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把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袁慎庆表示,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的作用,要加快种业科技战略人才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种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引领黄河流域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和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  冯万玉表示,本次论坛是首次聚焦黄河流域种业发展问题的高层次论坛,对于沿黄九省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种业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地区性问题与挑战,今后将积极参与各省区间的农业科研协作、科普互动、学术研讨等活动,携手其他省区共同促进主要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许为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久然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单世华研究员围绕小麦、玉米、果树、花生等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种业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报告。  许为钢报告题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小麦育种联合攻关”,讲述了我国小麦育种的限制因素,指出我国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强调小麦育种要联合攻关、团体作战,要科、企、教结合推进。  赵久然以“紧盯国际前沿持续创新,实现玉米种业自立自强”为题,全面讲述了国内外玉米产业现状、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智慧育种、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等内容。  陈学森报告题为“以杏为媒,五十年讲述两个苹果一个梨的故事”,系统分析了国际国内苹果市场需求,结合亲身经历,讲述种业振兴和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质品种。  单世华以“我国花生种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为题,深入分析了我国花生产业的优势与不足,讲述了近几年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创新性进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处长、山东农学会副理事长刘开昌主持本次论坛并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地域广、人口多,任务繁重艰巨。本次论坛专家分别围绕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种业发展做了精辟分析,提出了科学对策,为解决黄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技术短板、难题,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平台资源的共享共建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着力打造黄河流域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企业动态

2023.01.11

NIAB EMR WET 中心的 Delta-T 设备传感器 – 2020 年数据显示作物产量创下历

2020 年是位于英国肯特郡 NIAB EMR 的节水技术中心 (WET Centre) 草莓产量创纪录的一年。        WET 中心是一个广泛的研究和示范设施,具有用于软果行业的创新种植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的组合。它展示了提高用水效率和当地水安全、降低成本并实现行业高产量和资金回报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2020年,一级草莓的产量高达72吨/公顷(与上一年相比显著增加)。与历史比较,2011-2013年行业平均可销售草莓产量为45吨/公顷。     WET中心的智能灌溉系统去年也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生产一吨水果所需的水量为37.5立方米至44立方米。相比之下,2011-2013年期间的行业平均数据在49立方米至108立方米的范围内。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了技术为这些关键指标带来的改进。      这个成果是由Mark Else博士领导的NIAB EMR团队做重要研究——使用多种Delt-T设备仪器,包括QS5PAR量子传感器、SM150T和ML3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GP1数据采集器和GP2数据采集器和控制器。     该团队最初的研究是在小型塑料大棚中进行的,目的是控制生长环境(提高水果质量/产量和减少水浪费),然而,WET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机会,证明他们的技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同样有效,即典型的大型专业农场塑料大棚条件。自动灌溉控制的优势     NIAB EMR 团队的研究重点是使用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尽可减少人工干预。可编程 GP2 数据采集器允许 NIAB EMR 团队为单独的实验灌溉方案设置不同的控制算法,然后测量和比较每种方法的结果。这些实验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确定关键的植物胁迫点,并确定草莓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生长基质中的较优水分含量水平。     智能灌溉技术的使用还使该团队能够确定达到所需的草莓品质和产量水平所需的较低水量。鉴于水资源日益稀缺,以及密集型园艺种植系统将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城市地区的,减少浪费非常重要,在这些地区,非常严格的水浪费预防协议(和立法)可能成为规范。实际应用程序数据WET 中心使用的灌溉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种植者采用,2018年在英国一个这样的地点进行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使用由 NIAB EMR 研究团队设计并基于 Delta-T Devices(SM150T 传感器和 GP2 数据采集器)和 Netafim UK(灌溉系统)设备的精密灌溉包的好处来自该种植者的数据(如下所示)显示了使用自动灌溉系统(由SM150T)控制基质水分水平与传统的实践手动方法之间的差异。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严格控制且高度一致的"锯齿"图案(红线),与手动实践控制相比,产量提高了 7%。手动方法也有明显的基质太湿或太干的情况(蓝线)。VPD和基质包装袋颜色效果的研究     WET中心团队还使用Delta-T设备SM150T土壤水分传感器以及RHT2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传感器对植物用水与蒸汽压差(VPD)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是椰壳纤维种植袋上的塑料颜色也会对作物生长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发现,黑色种植袋吸收足够多的额外太阳辐射,以形成更温暖的根区(尤其是在生长季节的早期),而白色种植袋将更多的光线反射到生长作物的树冠中(参见下图了解对基质温度的影响)。因此,植物生长和结果的时间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种植袋颜色这样简单的方法来控制。PAR和植物气候的研究       WET中心的另一个实验领域在塑料大棚内PAR(光合有效辐射)水平的影响——用DelTa-T器件QS5PAR传感器测量。PAR对应于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所需的辐射光谱范围,2020的水平远远高于10年平均水平。      他们的研究表明,单板、框架,特别是塑料大棚结构内的行位置会影响植物的光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一级产量    为了探索这种现象的影响,研究小组使用GP2数据采集器和控制器(连接到QS5 PAR传感器),在预先设定的阈值要求的基础上自动打开和关闭塑料大棚顶部的通风口。该系统旨在优化太阳经过头顶时的植物气候(如下为示例数据)。     PAR研究的数据使WET中心的精确灌溉系统得以微调 - 能够根据PAR和VPD相关的植物气候变化进行额外的灌溉,从而有助于提供较好的长期生长条件。因此,这些系统能够利用 2020 年异常晴朗的天气将产量提高到原本无法实现的水平。远程查看WET中心数据     WET中心上述所有研究都受益于该团队对实时项目数据的远程智能手机访问。这是通过使用Delta-T Devices的DeltaLINK-Cloud在线数据查看平台实现的。      下面显示了一个典型的WET传感器仪表板 - 提供有关水分含量,孔隙EC,VPD,PAR,通风口状态和收集的雨水信息的实时信息。

企业动态

2022.12.29

崇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

2022年7月,点将科技技术团队在上海崇明区又完成了一套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安装的前期考虑到监测区域内支渠排水口众多,从节约监测成本角度出发,共设置了5个监测点位,分别是泵站进水口(编号1),支渠进水口(编号2)、农田进水口(编号3)、农田排水口(编号4)、沟渠入河道排水口(编号5)。考虑到农田面积较大,排水口众多,因此为了精确计量水量,建设1个径流监测样田,用于计量农田排水径流量。     1号泵站进水口:通过安装在沟渠内的多普勒流量传感器计算整个的总进水量,加上在此安装的浊度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到水质情况。再设置自动采水器,可定期取沟渠内的水样,计算进入的氮、磷总量。       2号支渠进水口:进入支渠的进水总量监测点,利用多普勒流量传感器结合物联网技术,将流量数据传回1号点位。水质可以结合1号点位数据,计算进入支渠的氮磷负荷。      3号农田进水口:在这里圈了一块2亩的样地作为监测,并在支渠的末端打通预埋了一根直径30CM的排水管一直到延伸至样地,然后利用多普勒流量传感器监测进入样地流量数据。      4号农田排水口:为监测样田内的排水及水质情况,在其对岸安放了3套采水器分别采集农田样地排水、农田地下水和沟渠水。并结合标准三角堰设置基于径流驱动的自动取样,以达到监测浊度、电导率等数据以及稻田内的水位变化。      5号沟渠入河道排水口:在这里安装多普勒流量和浊度传感器用以监测沟渠流入河道的流量、水质数据。

企业动态

2022.12.09

【名单】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布,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农业农村部开展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经各省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推介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等255个乡村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中农家乐特色村84家。这些乡村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创新业态丰富。将农业观光采摘、农业科技科普有效结合打造高科技生态农场,建设含星空笔记、科学实践等沉浸式自然博物教育营地,搭建光影秀与传统农耕文化融合的互动式舞台,九成入选乡村结合不同农时,举办采茶节、稻田音乐节等富有农味的节庆活动。二是农民主体地位凸显。今年推介的农家乐特色村,农民既是经营者,利用自家农房农地经营农家乐特色项目;又是从业者,村内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占比超过85%,平均带动农户超过300户;更是分享者,将近九成的入选村中农户的主要收入为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性收入。三是数字赋能营销服务。多数入选村利用APP、直播平台等开展营销宣传、门票预约和客房预订,同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消费导引、客流计算等功能,让服务迈向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名单如下: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庞咀村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东水厂村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吴兴村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蛤泊镇鲍子沟村*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安格庄乡田岗村*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清州镇司马庄村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王同岳镇张口村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桑园镇后郝窑村*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录古咀村*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守口堡村*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石店镇司徒村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古县镇东城村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姚村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泓芝驿镇王过村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王村镇下王村*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腾克村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察尔森嘎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打虎石村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新农村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村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庙尔台村*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瓦子沟村*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头道沟村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大王杖子乡宫家烧锅村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上马镇北湖村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雅河乡湾湾川村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七里屯村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双山镇百禄村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夹皮沟村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新生村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镜泊镇复兴楼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甘南镇美满村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族村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勃利镇元明村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新南村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徐练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仙姑村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长塘村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孙集村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大坊桥村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东极村*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峡口镇枫石村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岩下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罗河镇鲍店村*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板桥乡梓坞村*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冶溪镇琥珀村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庄镇曙光村*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双浮镇刘老桥村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林场村*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水村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大喜村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英林镇湖尾村*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柘林镇易家河村*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桃溪乡板埠村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高桥乡梁塅村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洽湾镇洽湾村*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流坑村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游源村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五府山镇船坑畲族村*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蓝田村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浮岗镇小王庄村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村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铺头村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桃村镇国路夼村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小河村*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榆林郭村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杨沟村*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西顶村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西洋店镇西洋潭村*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吴陈河镇章墩村*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雨霖村*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乌林镇乌林村*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赵湾村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陆溪镇印山村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大成桥镇永盛村湖南省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禹山镇南竹村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高桥村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角山镇旭东村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大安村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静兰街道环江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牛路村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海南省屯昌县新兴镇沙田村*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水尾村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周家寨村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重庆市开州区满月镇甘泉村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重庆市忠县磨子乡竹山村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重庆市城口县厚坪乡龙盘村*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蛇行村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重滩村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团结村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义兴镇有机村*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固军镇三清庙村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三江镇乐活村*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则戎镇半边街村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石林街道和摩站村*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箐门口村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勐佑村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河西乡芒陇村*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杨梅山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一平浪镇大窝村*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新寨村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鸡街镇毕业红村*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高村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德庆镇白纳村*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雅安镇约雄村*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十里塬镇庄子村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张家山镇辛庄村*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汤峪村*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胡家庄村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青龙寺村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镇灵官店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三道沟镇三道沟村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白杨沟村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石碑村*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叶盛镇蒋滩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郝家桥镇胡家堡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喀什贝希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依干其镇依干其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夏镇南湖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克铁热克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6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1团4连来源:农业部标签: 美丽休闲乡村 名单

企业动态

2022.11.21

今年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已达950平方公里

11月16日,记者从水利部举行的2022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系列主题发布会上获悉,水利部以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为契机,扎实推进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今年以来,已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平方公里,占计划治理面积的89%;已经治理侵蚀沟1675条,占计划的81%;已经治理的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平均下降90%,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4省区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9.8亿元,治理侵蚀沟9143条,可保护耕地260多万亩。今年,水利部安排东北黑土区涉及的4省区水土保持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12.2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7平方公里、侵蚀沟2067条,可保护耕地面积57万余亩。水利部组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2021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减少了3.9万平方公里,减幅15.4%,其中: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46%下降到21%,水土流失状况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态势。此外,为加强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组织开展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侵蚀沟的数量、长度、分布及变化趋势。近年来,水利部通过采取遥感监管、信用监管、现场监督检查等方式,严格要求生产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落实黑土区表土剥离、保护和利用等水保措施。今年,共审批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292个,落实了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避免了因项目建设而造成人为水土流失660平方公里。同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453个,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企业动态

2022.11.21

Picus3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传感器梁式检测方法

第一步:在木桩一侧均匀布置12颗测量钉,用于放置12个传感器,与之对应的另一侧布置一颗测量钉,用于敲击产生应力波;第二步:将全部传感器接到主机,利用规则几何的测量方式,选择13个测量点,进入测量界面; 第三步:将12个传感器分布布置在12颗测量钉上,电子锤的敲击钉布置在另一侧的测量钉上,打开电子锤敲击,将测量序号调至13,敲击产生应力波,观察各个传感器的柱状图显示;                                                  第四步:进行Point To Point检测,设置AB点,确立A点位置,后确认B点,此时需设置树木截面的周长(Circumference)和直径(Diameter)并连接需要检测的传感器,如下图所示,是对传感器7和传感器8的点对点检测;  第五步:连接好需要检测的传感器之后,用电子锤敲击,此时观察显示屏上的读数,数值几乎接近,则证明传感器接通正常,反之则异常。如下图所示,为正常接通的传感器; 下图所示为传感器异常。注,如显示数值为0,或者数值差距过大,基本都属于传感器异常。依次更换传感器,完成其他传感器的测试。  对于异常的传感器,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企业动态

2022.11.21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布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中国五部门共同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11月2日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在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等10个领域,共有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等50项技术的重点任务。    该专项规划由中国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编制,旨在积极应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加快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其重点任务确定的10个领域50项技术具体如下: (一)生态环境监测。  1. 大气PM2.5与O3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  突破大气PM2.5与O3及其主要前体物的精准探测、智能关联感知、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自主研发高时空分辨大气立体观测技术装备、现场快速监测为主的污染源监测技术、便携式仪器设备及大气汞监测技术装备;重点突破在用汽油车高蒸发排放VOCs识别、柴油车和非道路高NOx快速检测及面向国六车的分布式车载诊断检测和在线监控大数据管理应用等技术和设备;研究大气恶臭污染在线监测、影响评价、精准溯源技术;构建业务化立体观测网络,建立基于立体监测的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形成大气多要素智能立体监测—质量控制和保证—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体系;研发全组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层消耗物质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在典型地区开展业务化应用示范,满足新时期大气PM2.5与O3协同防控需求。  2. 水生态环境先进监测装备及预警技术。  研发地表水多指标自动监测设备、部件与配套标准样品,重点研发免/少试剂小型监测设备;发展污染源偷漏排预警与污染溯源技术;研究水污染物通量监测关键技术,构建河流—入海口—海湾/海岸带协同的水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发空间大尺度遥感监测与反演技术,建立全流域及近海的监测—预警—预测信息平台。  3.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天空地协同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  开展多源遥感、实时监控等大数据协同分析,研究重要生态环境空间人类活动干扰快速识别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评估技术方法;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监测及评估技术体系;突破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和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环境遥感和地面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实现地面点监测数据与遥感监测数据的有机融合,形成高可信度、高精度、可业务化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在典型地区开展综合监管与评估业务化应用示范。  4. 污染源多要素智能化协同监测技术。  开发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智能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重金属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场地土壤重点污染物原位在线检测技术与智能设备,地下储罐、管道周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隐患快速检测设备,场地污染现场检测与监管一体化技术与移动式装备;研发基于薄膜界面探测技术的污染地块现场检测技术,场地土壤中恶臭物质识别、检测和控制关键技术,完善卫星遥感、走航观测与污染源自动监测等协同执法监测技术;研究建立污染源多维度自动监控技术及全过程质控体系。  5. 天空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  开展典型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源排放、城市碳排放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区域尺度碳排放通量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温室气体自主监测设备研发,开展碳监测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星地协同高精度温室气体遥感自主反演及多源卫星数据融合同化研究,开展受控温室气体泄漏风险现场试验。  6. 生态环境应急多源数据智能化管理技术。  整合水质、水文和生物等多源数据和预警模型,构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生态环境风险分级预警、应急监测响应的智能化技术平台;研究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典型新污染物的溯源解析技术、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开发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便携、走航等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新技术与新装备并开展示范应用。  (二)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  1. 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  研究气候变化等多重胁迫下区域水生态环境响应机制,研发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排水系统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范式;开发城镇韧性排水管网运行维护技术及雨污水、污泥绿色低碳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建立城镇排水系统与水生态环境过程模拟技术平台,研发厂—网—河—湖—岸联动的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典型城市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的“三水”协同治理示范工程。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农业面源径流污染源头阻断技术,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与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技术水平,建立基于农牧业生产特点的污、废污染协同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高关注农药等污染物多尺度多介质输移过程和转归机制,突破农牧业生产中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构建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模式;开展典型小流域/区域应用示范,形成自然融合的美丽乡村水生态环境建设范式。  3.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构建以生物毒性及特征污染物控制为目标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行技术体系;开展高毒废水致毒物质甄别,建立工业废水中高致毒化学品清单;发展难降解有机物强化氧化技术与绿色分离装备,开发废水源头减排、资源回收、能源利用与毒性削减多目标协同处理技术;研发高盐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适用技术,创新废盐资源化与利用途径;建立工厂废水与园区综合废水协同处理与高效回用新模式并开展示范。  4. 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  研究建立不同流域不同类型水源风险污染物优控清单,开发水源地水质预警、调控与修复技术;研发少药剂、短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工艺与装备及特殊水源的可持续净化技术;开发管网水质稳定维持及漏损检测控制与龙头水质保障技术;研究高韧性供水系统理论,开发供水系统全过程模拟基础模型,发展新型智慧化供水系统建设与运维技术并在典型地区开展示范。  5. 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  开发河湖库及地下水物理与数值模拟基础模型,突破水系统健康诊断与病因识别及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重点流域、重点湖泊水循环及地表、地下水生态环境耦合作用与演化机制、地下水污染扩散机制及风险管控技术;突破地上—地下统筹的生态环境实体与数值模拟及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地表—地下水生态环境协同修复及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突破多目标优化的智慧管控模型及算法,研究多尺度水生态环境精准溯源、实时模拟、前瞻评估和智慧管控一体化技术及示范。  6. 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  研发重点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估技术,突破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水生物”多过程协同的系统耦合模拟预测技术,研究梯级水库拆除、水生生境改变、航运、十年禁渔政策等人类活动对水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着力研发河湖自然缓冲带恢复、湖泊藻类水华控制、生态保育功能湿地构建、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构建、自然岸线稳定修复等技术。  (三)大气污染防治。  1. 动态源清单与大气环境自适应智能模拟技术。  研发污染源多污染物化学组份原位检测、便携式检测和在线质控技术;建立关键活性物种源排放表征和校验技术,构建颗粒物和VOCs源排放化学特征谱库,开发动态源排放清单平台和数据产品;构建多尺度自适应环境大气动力学模式与再分析数据集,研发臭氧和细颗粒物智能预测和溯源仿真技术,实现7~14天多尺度空气质量逐时预报预测。  2. 多尺度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跨介质的耦合机制。  阐明PM2.5与O3的污染成因、耦合机制及与前体物排放的非线性关系,构建基于大气氧化性调控的PM2.5与O3协同控制原理;揭示多污染物在大气—地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解析氮碳硫汞等循环过程对区域空气质量和调控策略的影响;量化气候变化对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及其对重污染的贡献,提出气候友善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策略。  3. 大气复合污染健康损害机制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  阐明大气污染组分和生物气溶胶的人体暴露特征、健康危害及其机制,构建居民对大气污染响应的全系列健康效应谱,研究大气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确定原理及方法;研发高精度近地面道路交通特征污染物暴露评价技术,评估大气污染的疾病负担;研究大气沉降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机制与剂量—响应关系以及大气典型污染物生态环境基准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突破室内多污染物检测、调控及净化技术与核心材料,构建面向突发事件的室内空气净化与病原体消杀技术。  4. 多污染物源排放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重点突破移动源近零排放、非电行业NOx超低排放、VOCs多源全过程控制和超低排放监测监管等关键技术,研发多污染物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等关键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构建多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技术体系,选择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开展工程示范,支撑重点行业实现多污染物超低排放。  5. 多污染物多尺度跨行业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  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费效评估,突破多目标协同减排路径优化、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调控、重污染过程预警与实时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能源—大气环境精细化动态耦合与减污降碳评估模型,构建PM2.5与O3协同控制智慧决策支持平台。  (四)土壤污染防治。  1. 土壤复合污染成因、风险基准与绿色修复机制。  明确我国土壤复合污染时空特征、扩散转化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土壤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微塑料、纳米颗粒材料、全氟化合物、病原菌等新污染物的赋存特征和毒性机制,评估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生态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建立不同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的生态环境基准,构建土壤复合污染多介质协同治理与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及方法。  2. 农用地污染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  研发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长效钝化和减量化、有机物污染土壤协同增效生物修复、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等,建立农用地土壤污染分区精准治理与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发展经济高效安全的农用地土壤白色塑料、微塑料及其他添加剂污染治理技术;因地制宜形成“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农业源污染防治成套技术模式。  3. 土壤污染精准识别与智能监管技术。  研发高精度、多功能、弱扰动的土壤与地下水现场原位采集技术;研发土壤污染科学评估、多维精细刻画和精准预测预警技术;开展土壤污染物的累积变化趋势及预测预警方法研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中典型有毒有害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比选,建立健全标准化测试方法;建立土壤生态环境大数据与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拟建、在产和退役场地土壤污染全链条智慧监测与防控。  (五)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  1. 固废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技术。  研究固废污染跨介质迁移转化与阻断调控机制,形成多场景跨尺度风险溯源调控技术;突破固废4D断层扫描、痕量元素灵敏感知、大尺度区域废物精准探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固废不同利用处置场景生态环境风险智能感知与管控技术;研发绿色低碳循环多目标协同优化技术,完善资源、经济、生态环境效应综合预测评价方法体系。  2. 典型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过程调控技术。  针对塑料包装、汽车等重点产品,研究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与评价方法,突破可降解塑料高效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可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分析检测技术,研发固废资源化产品及原生产品的碳标签评价基准方法;针对冶金化工行业,突破湿法冶金反应过程危废原位减量、冶炼铁渣还原熔炼梯级利用、硫氯化工过程强化废盐减量等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成套化标准体系。  3. 工业固废协同利用与产业循环链接技术。  开发高精度光电识别分选、杂质多场强化分离、有价组分富集分离、全量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形成尾矿、磷石膏、气化渣、煤基固废、冶炼渣、复杂废盐、油基渣泥、有机固废等大宗工业固废/危废安全增值利用技术;攻克高温在线检测元器件、耐蚀耐温炉衬等关键材料与部件,开发自适应协同熔炼、高温等离子转化、超声/微波场强化等核心装备,形成大宗多金属工业固废、城市矿产等多源金属固废协同利用与产业循环链接成套技术。  4. 废旧物资智能解离装备与高值循环利用技术。  开发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等废旧集成产品智能拆解装备与高值利用技术,以及废旧高铁机车、飞机、风电机组等重型装备关键零部件智能拆解与再制造核心装备;攻克耐蚀炉衬、烟气净化等关键材料,突破废旧复合材料高效解离装备及有价金属清洁提取技术;研发城市低值可回收物的高值化回收利用技术、废旧高分子材料精细分选装备及高效解聚再造技术,以及原料深度提纯装备与高值循环技术。  5. 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高效分类利用技术及装备。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装备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推动解决小型焚烧处理、焚烧飞灰处置等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处理技术路线,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研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城乡多源有机废物高效厌氧发酵—沼气重整集成技术,开发城市污泥—秸秆能源梯级化利用装备;研究应急状态下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医疗废弃物关键技术,攻克高危感染性医疗垃圾安全处置技术与特殊场景移动式处置装备。  6. 固废资源化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突破城市群多源垃圾集约化利用、城市/工业危废园区化利用等产城融合协同处置与多场景匹配集成技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多源固废源头减量—过程控制—高端利用全链条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开发应急、生态环境修复、海洋等特殊场景固废快速减容—闭合循环技术及集成系统;建立重点区域集成示范,形成绿色低碳循环集成技术体系。  (六)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  1.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修复技术。  针对重点区域的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矿区、垃圾填埋场与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典型污染场地,研发经济、长效、绿色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阻控和修复新型功能材料;开展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苯系物、卤代烃、石油烃、全氟化合物、六价铬等污染物的关键管控与修复技术研究;开发场地土壤—地下水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与智能装备。  2. 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技术。  推进碳—氮源多介质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协同管控技术研究;构建都市区跨介质复合污染和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预报与协同防控集成技术,建立人群健康安全保障及污染暴露途径管控体系;研发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增效技术,构建空地一体生态环境感知—多介质生态环境实体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响应决策技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加强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3.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  研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突破区域典型工业污染物全过程精准控制及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突破减污降碳陆海协同精准管控技术。  (七)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 人与自然耦合生态系统演变机制。  研究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规律与成因,建立生态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研究多尺度人与自然耦合生态系统演变特征、驱动力和反馈机制,发展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生态复杂性理论和稳定性调控方法;阐明生物个体/种群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明确城市化过程和生态景观格局相互作用机制,开展生态系统模拟研究与应用。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技术。  研究典型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脱危与繁育,高附加值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构建与管理技术;开发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变化预警系统;发展入侵物种危害评估、智能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加强对入侵物种认定标准、扩散规律、危害机理、损失评估等研究;研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及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栖息地恢复技术。  3. 重要生态系统及脆弱区系统保护修复技术。  研发国家生态安全空间构建技术,建立生态风险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和生态安全维护关键技术,开发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监管、评估技术,重大建设项目生态风险诊断方法;重点研发荒漠化、石漠化、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模式,建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生态问题诊断方法、恢复力评价、系统修复技术体系、系统稳定性和质量提升技术体系及保护修复综合效益评估技术体系。  4. 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技术。  揭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过程、机理及健康效应,开展基于生态环境约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发展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法、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修复与提升技术、旧城生态环境改造与生态环境健康社区构建技术;发展城市及城市群生态风险评价和管控技术;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智能管理体系和调控模式,支撑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建设。  5. 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实现技术。  建立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综合绩效评估技术体系;发展生态产品价值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技术体系;重点研发不同类型生态服务产品的开发技术,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建立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导向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平台,开发基于生态产品与服务关联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厘定技术。  (八)新污染物治理。  1. 化学品高通量毒性测试和精细化暴露评估技术。  发展高通量/高内涵毒性测试技术,构建基于本土生物的毒理测试与毒性通路的多层次整合评估技术体系;发展基于计算毒理学与定量构效关系的虚拟筛选技术;发展识别污染物毒性作用路径的靶向测试技术;构建精细化暴露评估技术体系;筛选内暴露及早期健康效应标志物;构建化学品生态环境暴露、毒性效应的多维数据库;开展生态环境有害微生物定量组学研究,突破微生物及其感染活性检测新原理;开展基于深度学习和分子模拟的风险计算模拟和智能预测。  2. 化学品优先排序及分级分类、绿色替代合成技术。  开展化学品筛查、排序、分级分类研究,完善高产量高关注化学品的鉴别标准,提出我国优控化学品名录;研究优控化学品管理数据库和基本工具;研究基于构效关系与毒性基团的高风险化学品关键致毒机理;研究化学品分子结构设计与绿色合成替代技术,研发不少于50种绿色替代品。  3.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分级分区与管控技术。  开展饮用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物复合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研发风险分级分区和地图表征技术,健康风险削减及控制技术;研发放射性污染监测评估与安全防控技术;发展室内空气净化及健康风险控制技术;构建基于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的优先管控技术体系和监管平台。  4. 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  研究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快速筛查方法、追踪溯源、监测检测技术,探索新污染物危害与人体健康作用机理,研究新污染物的人群暴露基线与敏感人群的暴露特征,构建新污染物危害属性、暴露参数等基础数据库,开发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发企业—园区—区域/流域的新污染物健康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新污染绿色替代技术与产品;揭示新型生态环境有害微生物环境赋存、传播和变异规律,研究健康风险预警及阻控技术。  5. 噪声与人体健康风险基准及评估技术。  研究城市交通、工业、社会生活、施工等噪声引发人体健康风险的基准阈值,建立噪声对听力损失、心脑血管、神经行为功能等生理、心理指标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声景干预对患者、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健康效益的影响机理,研发公园、广场、历史街区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声景优化关键技术,构建人群主观感受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均衡发展的声景规划与设计技术,营造健康人居环境。  (九)应对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大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技术。  发展多元数据同化、融合技术,建立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数据共享平台;研发地球系统多分量耦合同化技术,发展高精度地球系统模式,建立气候生态环境预测系统;构建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健康跨领域风险评估模式、气候—生态环境—政策—社会经济动力学模式,发展气候生态环境风险预估技术。  2.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风险预警关键技术。  发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多尺度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指标体系及定量化、动态化分析技术;研发高精度气候变化风险定量识别评估技术;构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定量认证指标体系,开展适应技术的效果测度;研发集气候变化风险识别—评估—预警—转移为一体的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平台。  3. 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  研究火电、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交通等行业深度脱碳技术和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支撑技术;开展重点工业、交通、建筑部门近零排放/净零排放示范工程,典型区域碳中和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建立示范工程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估技术方法及相关数据库;研究甲烷、氢氟碳化物、氮氧化物等排放监测与减排替代技术和产品。  4.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开展二代碳捕集、CO2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基于CCUS的负排放技术研发与示范、碳封存潜力评估及源汇匹配研究,海洋咸水层、陆地含油地层等封存技术示范,百万吨级大规模碳捕集与封存区域示范,以及工业行业CCUS全产业链集成示范,建成中国CCUS集群化评价应用示范平台。  5. 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  研发粮食主产区气候智慧型农业核心技术;研发畜牧业主产区适应气候变化核心技术;研发缺水区水资源再生及生态环境效应检测技术;构建城市(群)内涝防控技术及平台;研发京津冀、长三角气候风险与生态环境污染监测预警技术和平台;研发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发展脆弱生态系统、人群健康、重大工程等适应气候变化技术。  6. 全球气候治理支撑技术。  建立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技术体系,加强自上而下碳排放核算等方法研究,加强高精度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履约中的关键问题,开发新一代综合决策支持模型,评估相关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风险。  (十)支撑国际生态环境公约履约。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履约支撑技术。  研发受控氟(溴)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替代品,建立受控POPs的替代评估技术系统;研发无意产生的POPs和常规污染物协同减排技术以及受控POPs废物识别与无害化处置技术;筛选评估潜在POPs并研判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新增列POPs的履约方案。  2. 巴塞尔公约管控废物综合防治与成效评估技术。  研发公约管控废物的快速鉴别、特性分析和资源生态环境属性评估技术;研究废物越境转移风险评估、溯源和防控方法,开发公约管控废物名录增列预警、新管控废物回收利用及高毒废物脱毒与安全处置技术;构建废物分级分类管控技术体系,研究建立新增列受控废物履约成效评估方法。  3. 保护臭氧层公约履约成效评估与预警技术。  研发《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其《蒙特利尔议定书》受控化学品减排技术,受控化学品的绿色安全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以及回收、再生、销毁技术;研发面向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臭氧层耗损物质(ODS)排放溯源、履约成效评估和预测预警、替代品及其降解产物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潜在增列ODS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技术;开发ODS在线检测技术,建立国家和区域履约成效评估方法。  4. 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履约支撑技术。  结合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议定书的重大需求,研发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技术、退损生态系统高效恢复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研究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评估技术,建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决策支持技术体系。  5. 汞污染监管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  开发汞化合物在线监测、多维溯源和动态监管技术,开展汞废物阈值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研发汞污染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履约成效评估模型;研发管控产品、工艺和排放源的替代、减排技术及废物/污染场地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我国汞物质流向图并提出汞公约履约策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为重点目标,深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学品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研发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端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领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完善适合生态环境学科、产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不同区域特点、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为推动规划贯彻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还提出创新组织实施机制、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多元投入、深化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等5项保障措施。        其中,完善多元化投入方面,完善资金投入结构,拓宽生态环境领域科技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创新的力度,激励企业增加生态环境科技研发经费支撑,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联动的科技稳定投入新机制。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注重提升生态环境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对非共识的探索性风险资助机制,增加企业资金、风险基金、金融投资等资本对本领域发展的投资渠道。

企业动态

2022.11.04

山区道路的积雪深度测量

为什么要安装雪深监测站?     雪深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人们以前监测积雪深度的方式比较辛苦,都需要人工观测,而且很难实现数据的实时反馈,存在延迟和误差。尤其是遇到恶劣的冰雪环境,交通安全,农业生产和水文水利等诸多领域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测量积雪深度对各个行业的冰雪灾害预防都有很大助益。   同时,积雪监测在积雪分布,积雪水资源,气候变化等研究方面也扮演者重要的作用。案例     位于南蒂罗尔(意大利)的Stilfserjoch海拔 2,758 米,是欧洲较高的高山山口之一,有公路通行。在高山地区,即使是夏季也经常会出现大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必须将道路清雪或完全封闭道路。应通过现代测量系统改进对山区道路监测现状和道路状况的评估以及交通管制。解决方案      是否需要清除积雪或完全封闭道路需要人员到达现场才能确定,这意味着道路维护部门的人必须开车上山并检查情况。为快速地对相关情况做出回应,安装使用监视数码相机和SOMMER雪深传感器USH-8进行自动雪深测量。   Sommer USH-8雪深传感器执行       一旦达到定义的最大测量值,积雪测量站就会向有关当局发出警报,然后当局可以通过几台数码相机检查情况,这样,他们就可以判断并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连接的道路闸机系统可以由中央办公室通过互联网浏览器操作,或者道路监控服务人员通过短信检索测量数据,并在需要时关闭道路闸机。

企业动态

2022.11.04

中印科学家联合考察发现一种新型发光真菌

       发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创造,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界都有一些发光的种类。海洋中发光水母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水母发光蛋白原理已见大量的科学报道。全球已知有97 种生物发光真菌类群。发光真菌依靠荧光素酶而发光,当萤光素在有氧的情况下被萤光素酶催化而发生反应时,会从其子实体或菌丝发出光。由于在医学、农业与生态环境传感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生物发光真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认为真菌发光特性是生态适应的体现,主要是吸引昆虫、保护自己免受食肉动物的侵害,在孢子散布机制方面比其它真菌更具优势。      印度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但是真菌学研究相对滞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木本资源发掘与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团队许建初研究组从2018 年开始联合印度科学家在印度东北部进行了多次联合考察,考察队从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茎上发现一种发光真菌,在GenBank 数据库中对新型真菌的序列进行标准BLAST搜索,对nrITS 和nrLSU区域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该生物发光真菌属于Roridomyces属,是科学上的新物种,也是Roridomyces属在印度的首次报道。       该研究成果以“ 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 (Agaricales, Mycenaceae), a new bioluminescent fungus from Northeast India”为题发表在PHYTOTAXA 杂志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博士后Samantha C. Karunarathna 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交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计划等经费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新闻网

企业动态

2022.11.04

一株盐生植物的自述丨旱域生灵

编者按: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干旱区,至西向东串珠状地横亘着温带沙漠和草原沙地。就在这大部罕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却生活着众多具有独特生存能力的动植物。它们尽使千种能耐,尽展万般风采,在大漠绝地里顽强而潇洒地生存着,默默地繁衍着。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开设“旱域生灵”专栏,在这里,我们关注这些承载着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动植物,让我们一起分享干旱区研究领域学者们的艰辛与付出,成果与期望吧!  我是一株盐生植物,当然,这是人类对我们能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长的植物的统称,实际上,我们的家族非常庞大,占了世界植物资源的1%! 丰富多彩的盐生植物    不仅如此,与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类在肤色、饮食喜好、生活习惯存在明显差异一样,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形态、养分需求、对土壤盐分的适应策略方面也都不甚相同。因此,人类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将我们分成了3个大的家族:吸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    尽管我们的家族之间存在很大区别,但有一样:我们都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最艰苦的地方!我对此深感骄傲!    由于时代过于久远,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我们的起源了,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人类更多地关注对他们更为有用的植物种类,比如粮食作物、林果树木,以及可以作为动物食物的饲草植物,我们一直被忽视,但我们并不气馁,我们相信: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我们自身的价值一定会得到体现!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待。   终于,我们的时代来临了,在地球上,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更多土地,但良好的耕地资源实际上是不断减少的,终于,他们注意到了占世界陆地总面积6.5%的盐碱地,而那正是我们的舞台!   于是,人类的目光终于转到了我们的身上,他们惊讶地发现,在他们认为根本无法生活的盐渍环境中,居然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我们,这引起了他们兴趣,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我们的起源,为我们制作了家谱,尽管很粗略,但我们依然感觉很欣慰,也很感谢他们!    原来,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这可能是我们能够在高盐分环境中生存的基础,因为在我们的骨子里始终留存着适应高盐环境的基因。   后来,我们逐渐进入陆地寻找新的生活家园,继而成为陆地淡水藻类,并逐渐由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到裸子植物再到被子植物进化,我们的形态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气孔、角质、蜡质和表皮毛等结构,这些都像盔甲一样,属于我们的表皮保护性结构,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我们可以在海岸、岛屿和盐渍地区生存,并最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盐生植物。   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土壤水分中溶解了大量有害的盐分。因此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有效吸收水分,同时逃避盐分带来的伤害。实际上,为了能在高盐环境中正常生长,我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还锻炼出了独特的生存本领。   比如,我们家族中能力最强的吸盐盐生植物,身体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叶子或者茎秆呈现肉质化特征,可以把从土壤中吸收的盐分“禁锢”在硕大的液泡中,而不影响发育。这样高浓度的盐分聚集在体内,有助于我们的根系更加轻松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甚至水分会近乎主动的渗透到我们根系中来。吸盐盐生植物的代表(盐角草)    比如泌盐盐生植物,发育出一些独特的组织:盐囊泡或者盐腺,它们就像水库一样,可以暂时将盐分存储在其中,并在恰当时期将其排出体外。这样我们吸收了生存所必须的水分,同时将有害的盐分排出体外。泌盐盐生植物的代表(琵琶柴)   再比如拒盐盐生植物,顾名思义,我的这个兄弟非常傲娇,他对盐分直接采取拒绝的态度,选择不吸收或者少量吸收。也就是我们过滤盐分,直接吸收水分。    因此,你们人类也应该向我们盐生植物学习: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是勇于面对变害为利?坦然接受疏导排遣?还是铜墙铁壁不受伤害呢?拒盐盐生植物的代表(芦苇)    当然,无论哪种本领,我们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的:减少盐分对我们身体的伤害。    另一方面,在与盐分长期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不仅采取斗争的方法,也试图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进化,我们逐渐改变了我们的食谱,相比于其他植物将盐分作为“毒药”,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将盐分变为我们美味的食物。今天,盐分已经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没有他们,我们反而很难正常生长了。说实话,虽然很另类,但我很佩服我们自己面对艰苦环境的斗争能力和采取的非常聪明的策略!  尽管如此,我们的孩子(种子)在发育初期并没有掌握上述本领,因此,我们通过努力为他们打造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我们有些兄弟姐妹将自己的孩子分成了两类(种子二型性),一类拥有坚硬的黑色外壳,可以在土壤中留存非常长的时间,通过休眠等待最佳成长时机;另一类拥有褐色外套,可以在土壤中尽快萌发,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健康成长。异子蓬的褐色种子与黑色种子(种子二型性)  再比如有些孩子身上穿了一层粘液外套,可以减少盐分的危害。粘液保护层   还有些直接在身上穿上了一层用坚硬的硅制作成的外套,也能最大限度地隔绝盐分带来的伤害。种子的硅保护层   当然,我们所有的孩子还通过长期的锻炼,拥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一旦出现较好的成长环境,就能快速萌发,因为,他们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盐生植物种子快速萌发能力   现在,你们就理解了我们生存的不易了吧!  今天,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和科学普及,人类对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努力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比如,通过适当灌溉,给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好的萌发环境;根据我们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饭量”及食物喜好,制定了针对性的食谱,提供了适量可口的食物(肥料),使我们从过去瘦弱的状态向健壮转变。我们的体重、身高增加了很多倍!通过滴灌为盐生植物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对此充满感激,我们也希望为人类作出相应的贡献,让我们很高兴的是,我们掌握的很多本领在今天逐渐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我们的兄弟吸盐盐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大量的盐分存储在自身体内,每亩地可以吸收盐分300-500公斤,2-3年后即可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标,并为其他普通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虽然是为他人做嫁衣,但作为幕后英雄的我们倍感骄傲,而且,我们的身影已经扩展到全国主要盐碱区,并走出了国门。利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   当然,我们还可以作为动物的饲草,由于我们体内含有很高的盐分和一些特殊物质,可以提高牛羊肉的品质;我们还是美味的蔬菜,被端上了餐桌;我们体内含有大量盐基离子,通过高温锤炼,转变为生物炭,可以有效改良南方的酸性土壤;通过处理,我们还是非常有益健康的生物盐。通过千百年的等待,在今天这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通过我们的努力,与人类相互成全,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很高兴!由盐生植物制作的饲草(左上)、生物炭(右上)、蔬菜(左下)、植物盐(右下)    然而,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土地的过度开垦,我们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让我们感到不安,有些兄弟姐妹正在逐渐永远地离开我们,虽然科学家正试图通过建立保育园保护我们,但这远远不够,未来,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爱护,我们也将作出自身的贡献!(文中图片均来自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农田生态学研究团队)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转在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知识,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企业动态

2022.11.04

浅谈城市古树名木保护

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是否有这样的情形,一条马路、一个建筑群、一个大型文娱项目,甚至是机场的建设,只要遇到古树名木就要“让路”,甚至重新规划,增加了不少规划和建设成本,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改路不挪树”。这么做有意义吗?为了一颗树,增加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成本,用意何在?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意义,而且古树名木的保护已经纳入了法律要求当中,《宪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森林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保护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国务院发布《城市绿化条例》,要求“对城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      所以,不但要保护,更不能随意伤害,这是触犯法律的。近几年,破坏甚至砍伐古树被立案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了解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我们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古树名木1、古树: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在国家层面,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树龄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在省市层面,各地分级略有不一。2、名木:名木包括国家领导、外国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分布在名胜古迹、历史园林、宗教场所、名人故居等,与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树木,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以及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和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受树龄限制,国家层面不分级,地方在具体管理上有所不同。从定义上看,名木的分布一般是有特定地点的,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可能略少一些,而古树就不一定长在什么地方了。二、现今我国各地保护古树名木的做法1、有些省市为了保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延续性,保留当地特色植物物种,避免物种消失,还特别设立古树名木的“后备役”类型,对非古树名木类的大树进行保护,具体界定标准有所差异。如贵州省对胸径达100厘米以上,树龄不足100年且不属于名木的树木进行大树认定(《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认定办法》),广州将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不足一百年的树木以及胸径八十厘米以上的树木作为古树后续资源(《广州市绿化条例》)。没有古树名木或古树名木极少的地区还会选择适宜本地生长、寿命长、价值高、具有科学意义的优良树种作为“长生树”进行精心栽植、培育,统一登记、编号造册,建立档案,并竖立明显标志,加强培育管护。2、给古树名木建档,以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现在都变成了数字化的电子档案,而且相关部门(一般是地方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开展普查,给人做的叫人口普查,给古树名木做的叫古树名木资源普查。3、“一树一策”,也就是根据每棵树的实际情况,制定定制化的保护措施,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三、为什么要保护古树名木1、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就不可逆。2、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它们对研究一个地区千百年来的气象、水文、地质和植被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复杂的年轮结构和生长情况,既反映出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轨迹,又可追溯树木生长、发育的若干规律,对于研究城市历史、生态环境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历史的重要载体。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可能延续几千年,我们回顾历史,很多都城迁移、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和生态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古树是记录这些变化的“活化石”,对古树的研究也许能解开一座城市曾经的“遭遇”。3、名木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这座城市的居民永远记住在一个历史时刻,某些名人曾经到访过,并留下了他们对城市的美好祝福。4、通过古树名木的研究和保护培养一批相关专业的人才。5、资源活化利用,建设古树微公园、古树群生态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等。通过建设微公园、古树民宿、古树博物馆、自然科普教育、文创产品研发等多种形式活化古树名木资源、展现古树名木价值。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古树名木保护实现智慧管理,构建“古树记忆”,提取古树名木设计元素,活化文化元素、创新阐释,实现风格化表达,提高古树名木数字化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古树名木是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载体,承载着当地居民生活的记忆,是城市的生态名片,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和地方文明的标志。古树名木在充分利用“古文物”的“绿色动力”,延续城市特色风貌,维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企业动态

2022.10.18

蒸渗系统维护案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于2019年4月安装了6套蒸渗系统,此系统使用一套数据采集系统同时收集6套蒸渗系统数据。         蒸渗测量系统是评估水在土壤中的利用,研究水分平衡、物质平衡、土壤溶质运移的全新工具。适用于: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生态恢复、小型模拟试验、土壤水的流动性、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土壤的吸附作用及缓冲性、水平衡分析、渗滤液分析、地下水补给分析、物质运移、物质转化研究、耕作方法研究、气候研究、能量平衡研究、模拟试验校正、水通量研究,地下水补给模拟研究,渗滤物的确定等。       应客户要求,本次对6套蒸渗系统进行全面维护,保证系统稳定工作。       这套蒸渗系统共有6个蒸渗观测桶,使用双层桶布局方案,使得快速部署安装成为现实;使用高精度称重传感器作为重量变化检测元件。该研究所利用这套设备,主要用来研究农作物生长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开展农作物需水量及蒸腾蒸发规律实验研究,以及农作物受旱、受渍、积水实验及优化灌溉制度的实验研究等方面问题。本次维护包括:1.  线缆检查维护替换;2. 下渗水维护检查;3.  称重系统检查维护替换;4.  供电系统维护检查;5.  排水系统维护; 

应用实例

2022.10.09

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东莞市林业局等等筹划建设的“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近期由点将科技团队设计并完成了首套站的安装测试。       该气象场包含了10米风速风向、空气负离子、噪声、PM2.5PM10、臭氧、空气温湿度、气压、雨量、蒸发(自动开)、土壤表面温度、土壤温度(4层:10cm、20cm、30cm、40cm)、土壤水分(4层:10cm、20cm、30cm、40cm)、土壤热通量、总辐射、光量子、紫外辐射、日照时数、反射辐射、净辐射等十数种有效参数,通过物联网将数据传输到林业系统平台,同时也在部分场所对外展示。

企业动态

2022.09.20

无线水压测量系统

       点将科技技术工程师近期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定制了一套无线水压测量系统,用户需要一套可以长时间记录含有泥沙和其他杂质的水体压力的监测记录系统,需要被测流体处于密闭容器内、测量传感器可以承受含泥沙的水体环境、整套系统需要长期运行稳定、使用便利。        点将科技销售和技术人员认真听取和分析了用户需求,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创新性地采用了带蓝牙传输功能的MX1105数据采集器和高精度免维护的MIK-P300压力变送器作为传感器和记录装置。根据用户实验环境设计了透明耐腐蚀的承压容器,容器顶部设计有安装孔和螺纹匹配压力变送器,安装孔内部设计有引压管和容器内部相通,引压管顶部设计有过滤装置以减少泥沙对传感器运行的影响。       用户只需要从移动设备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配套的App即可无线连接采集器完成传感器的配置,App上可以轻松地设置记录间隔等必要选项,还可以在App上设置测量值达到特定阈值时触发报警。即使有多个采集器也可以在App上轻点几个按钮完成数据的批量下载,下载文件可以直接使用Excel进行处理。      该套系统可以直接观察到被测物状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无线低功耗蓝牙通信使得用户可以不携带笨重的电脑即可观察和下载数据。免维护的传感器和可靠稳定的采集记录装置免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应用实例

2022.09.20

我国秋粮收获超1.4亿亩 种业振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超过1.4亿亩,进度过一成,同比略快于去年同期。西南地区收获过半,湖北过四成,广西、内蒙古、安徽、新疆、黑龙江等地已陆续开始收获。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较好,部分地区旱情对玉米影响有限,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全国秋粮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农村部昨天(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收集的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增量明显,已经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我国于去年启动的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迄今已新收集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分别达到了11万份、6万份和5万份。为落实稳粮扩油要求,优化调整了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供种保障率由70%提高到75%。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转在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知识,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企业动态

2022.09.16

开学第一课:谢华安院士讲述一粒种子的故事

谢华安院士,年已八旬,福建龙岩人。他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40 多年来,一直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育成我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及系列杂交水稻品种50 多个,累计推广14 多亿亩。育成6 个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Ⅱ优航1 号”创造百亩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福建省科技突出贡献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等奖项。谢华安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开拓创新,研创育种新技术,育成明恢63等系列恢复系和汕优63等杂交稻品种,促成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对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稻作制度的形成,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谢华安院士治学严谨,培养出一支杂交水稻育种攻关队伍。作为一支科研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了10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联合培养出20名硕士,联合培养5名博士。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华盛顿大学等学术交流与合作。出版《汕优63选育理论与实践》,在《Science》、《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Molecular Biology》、《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企业动态

2022.09.13

多光谱相机和激光雨滴谱在生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2022年6月,点将科技工程师在海南省开展为期十多天的激光雨滴谱监测系统和多光谱图像监测系统等生态观测站设备的仪器安装调试和培训。由点将科技团队设计的多光谱图像监测系统完成了安装测试,进展十分顺利,监测结果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激光雨滴谱监测系统是由激光雨滴谱记录一块区域内的雨滴谱数据,通过远程传输模块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实现云平台数据可视化监测。激光雨滴谱仪是一种利用激光主动探测原理,研发而成的高科技,激光产品,可对降水颗粒的尺寸、速度、数量等数据进行连续观测。通过数据监测,激光雨滴谱仪可以根据数据,推导出降雨粒径分布、降水量、能见度、降水类型等,可区分毛毛雨、雨、雨夹雪、冰雹、雪和混合降水。      如图所示分别安装在气象站内,以及水田边,雨滴谱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只看自己的需求。    激光雨滴谱仪几乎不需要保养,它的光学配件性能优越,可以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激光发射器可以保证长时间的正常使用。特殊的工艺设计排除了外在光源对测定的影响,通过多方面的精心设计对环境的温度和尘土对测定带来的误差作了可靠的补偿。         多光谱图像监测系统同样作为可以远程传输的数据,这些都可以在网络平台直接查看。用户通过比对不同时期各个光谱波段的照片,可以推测出不同时期的植被变化,观测植被内部变化,对把控环境起到监测作用。       在用多光谱相机做植被生长状况检测时遥感图像上的植被信息,主要通过绿色植物叶子和植被冠层的光谱特性及其差异、变化而反映的,不同光谱通道所获得的植被信息,可与植被的不同要素或特征状态,有各种不同的相关性,如可见光谱段受叶子叶绿素含量的控制,近红外谱段受叶内细胞结构的控制、中红外谱段受叶细胞内水分含量的控制等。当对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分析运算时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我们称之为植被指数。在指数中通常选用可见光红波段,和高反射的近红外波段。这两个波段是植物光谱中较典型的波段,而且对同一生物反应的物理现象也截然相反。       红边图像                                                               RGB图像而除了多光谱相机在植被生长状况监测上的作用,多光谱还能实现:多光谱相机在植被病虫害上监测的应用多光谱相机在植被覆盖分类上的应用多光谱相机在植被水分监测上的应用在不停进步的社会中,生态环境也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环,多光谱监测系统在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是越来越重要的监测模式,特别是原始森林的变化,这些都可以从数据波段的变化中体现出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应用实例

2022.08.18

古树名木健康检测与保护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        古树树龄长、病虫害侵袭以及外部气候等因素影响,发生树干疏松和形成空洞、树根腐烂等病害,虽然外观完好而内部却腐烂严重,其抗病虫害能力及抗风雨侵蚀能力逐渐减弱,甚至古树死亡;在城市,树木伤人、伤物事件屡见不鲜。近年来,国务院、国家绿化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等都相继出台针对本地区行之有效的古树保护法律、法规,突显出国家及各地政府都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       古树保护工作的目的,是延年益寿,古树保护工作应更为积极、超前的科学态度。古树保护,检测先行,通过古树检测,评估古树潜在风险,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维持古树健康生长,杜绝以往健康状况恶化后才进行抢救的模式。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活立木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已被证实是古树健康检测科学、可靠的技术。  一、树干、树枝健康检测 1、Picus 3应力波树木断层检测技术基于应力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存在差异的原理而设计的,用于检测因虫害或者自然衰退等原因导致树木木质腐烂情况,测量时将传感器固定在预检测的断层上,使用专业设计的电子锤敲击每个检测点,声波在树干内部传播,如果树干内部的木质存在空腐,空腐部位应力波传播的速度减慢,进而可以判断树干内部的健康状况。测量原理:声波在树干内部传播,如果树干内部的介质不同,声波传播的速度不同。项目案例      广西桂林1600年古樟树,主干处胸径达到2米;从外观看不出该树主干及分枝处的异常,处于安全考虑,采用Picus 3应力波树木断层检测仪对该树做了检测,如上图所示,主干内部有较大的空腐区域,分枝1处中心部位有少量空腐,应长期观察变化趋势;分枝2仅有少量木质状态不良。           2、TRU树木雷达检测技术利用物探雷达对树干进行非侵入式扫描,以脉冲形式通过天线定向将电磁波发射到检测物体,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时发生反射,被接收天线接收,数据经专业软件分析后,将检测截面可视化显示。技术特点:·无损检测,对检测对象无伤害,对环境无不利影响;·检测快速,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树干不同高度扫描;·无线通讯,测量更加方便快捷;·扫描前无需对检测对象做任何处理;·数据采集器和检测天线有便携箱存放,携带方便;·软件分析准确方便,生成专业的分析报告。 项目案例:红色曲线显示雷达波探测到的界面——实木和受损木材之间的分界面       TRU树木雷达具有完全无损检测的优势,对于大胸径古树检测优势明显;此外,TRU是一款无损探测地下根系分布的仪器,在不扰动土壤的情况下检测古树根系的分布深度、水平范围。二、根系分布检测       古树的根系完整、健康是保持古树持续健康生长的关键,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输送给枝叶茎秆,根同时固定树体。叶靠根长,根靠叶养,根深才能叶茂,掌握根系生长状态,进行合理的复壮,是保证古树名木生长繁荣茂盛的根基。       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无损检测地下根系分布,对土壤无任何扰动,深度4米内的根系均可被检测出来,软件直观显示测量面的根系分布深度、水平幅度,指导施工人员合理开沟挖槽、对根系进行合理的通气、补水、施肥,建立树池、保护栏等。项目案例:古圆柏保护修复项目古圆柏树根系检测检测对象:圆柏树龄:917年,一级古树天线频率:400MHz检测深度:3.0m,记录间隔 1.0cm扫描分布:0.5m,1.0m,树池外:4.2m,4.9m。  根系检测结果俯视图和分布密度图树根形态图 根系分布相对均匀,其中树池内东南方向树根分布密度最大; 树根主要分布在150cm深度以上,50—100cm深度分布最为集中; 正在服务的项目:1)桂林市古樟树树干健康检测2)柳州市马鹿山古喙核桃树健康检测3)玉林市古荔枝树群检测综合检测4)阜阳市古树健康检测项目5)福州市福清水松根系检测项目点将科技作为TRU、PICUS等林木、木质检测仪器公司在中国的官方总代理,拥有国内外多种树木检测仪器和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凭借在古树检测和保护领域多年的积淀,目前已在国内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取得广泛认可,如果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服务需求,请联系我司索取更详尽的资料。

企业动态

2022.08.15

高温事件已持续超30天!五问极端高温 还要热多久?

中国天气网讯 热热热!近日,我国南方气温火力全开,40℃+的最高气温搭配30℃+夜温,日蒸夜煮热得无法喘息。网友表示:江浙沪都热成了“工折户”,重庆从“火炉”变“熔炉”,走在路上的都是“熟人”……南方此轮高温究竟有多强?未来还会持续多久?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如此罕见高温过程?中国天气网为您逐一解答。一、南方此轮高温过程究竟有多强?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2022年6月13日至7月12日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源:国家气候中心)尤其7月7日开始,南方高温异军突起,江浙沪包邮区和川渝一带成为全国高温中心,多地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高温的历史纪录频频被打破。上海:7月13日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1873年以来徐家汇站观测史上zui高值。7月5日至今(7月14日),上海已连续10天最高气温超35℃,其中3天超过40℃,7月上中旬出现三个40℃+,在上海历史上尚属首次。重庆:7月10日重庆高温攀升到40℃,此后高温不降,到今天为止已经连续5天气温突破40℃。并且,重庆的热不分昼夜,13日早晨,重庆沙坪坝的最低气温33℃,14日33.2℃,连续两天刷新当地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 7月11日,重庆zui高气温达到40.2℃,市民高温下出行。(图/曹凯)浙江:6月26日至7月12日,浙江中北部高温日数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极端zui高温zui大值出现在余姚,达到41.6℃。7月12日,杭州气温突破40℃,创下zui早40℃高温纪录。浙江全省当日发布54条高温红色预警,打破高温红色预警日发布量最高纪录。江苏:7月12日,江苏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全省大部地区持续高温,截至当日16时,284个乡镇(街道)超40℃,最高达43℃,出现在苏州金阊街道。受高温天气影响,各地中暑、热射病多发。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且已有人因此死亡。二、南方此轮高温为何来得如此凶猛?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太阳辐射强,副热带高压强盛正是此轮南方高温酷热天气的幕后推手。一般来说,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就像给地面盖上了一个大蒸笼。目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比常年同期偏北,强度也偏强,而且长时间控制四川盆地东部到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加上暖湿气流强盛,空气湿度大,气温猛烈上升,体感上蒸下煮,闷热难耐。国家气候中心表示,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是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根据统计分析,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偏北。三、南方高温何时能缓解?7月6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9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今天至17日,四川盆地东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的高温晴热天气仍将持续,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至38℃,局地可达40℃以上。17日起,四川盆地将有降雨出现,高温天气减弱。18日,长三角周边地区或迎来降雨,高温天气有所缓解,但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还将持续高温闷热天气。21日之后,南方地区高温将再次发展,范围扩大,福建、江西、浙江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9~41℃。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27日至8月11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上海、江苏、浙江北部、安徽、江西北部、山东南部、河南大部、湖北、湖南北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西藏、陕西南部、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上述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偏多,可能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需防范高温热浪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电力供应的不利影响。四、为什么说“热死人”不是开玩笑?罕见高温频发,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让大家警醒——夏天“热死人”真不是开玩笑的。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6日,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被送往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经检查,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中暑了该怎么办长时间高温环境下,这些症状要警惕先兆中暑:口渴、头晕、多汗、体温稍有升高轻症中暑:口渴、头晕、面色红、大量出汗、体温多超过38℃重症中暑:意识涣散、肌肉抽搐、四肢无力、血压下降、体温超过40℃中暑后以下要点请牢记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2、补充液体、淡盐水3、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酒精擦身等4、重症中暑要拨打120及时就医热射病通俗的解释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它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热射病的病死率介于20%至70%,老年患者可高达80%。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温天气呈明显增多趋势,高温引发人员病死事件并不罕见。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出现38~40℃高温,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0~43℃。持续高温使中暑人数明显增多,据金陵晚报报道,当年南京日均中暑达300人次。2006年夏,川渝出现高温热浪。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月14日一天重庆就有6000多人中暑。到了次日,中暑人数升至1.4万多人。2013年我国南方遭遇罕见高温热浪,导致上海、湖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等多地出现中暑死亡例,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人数猛增。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数据,截至当年7月30日上海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就已超过10人。五、为什么极端高温越来越多?其实不仅在我国,6月以来北半球多国高温热浪频发。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为1979年以来最高。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日最高气温超过40℃,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等国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日本东京连续五天气温超过35℃;美国中部和东部高温警报影响人口约1.25亿,超过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德国勃兰登堡州因极端高温加剧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全球变暖正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三伏天未到,高温热浪已来势汹涌。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切不可放松警惕。中国天气网提醒您,高温天气下要注意充足休息,及时补水,减少午后时段外出,科学防暑降温,安然度夏。 高温科普,让你热的明明白白 来源: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转在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知识,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企业动态

2022.08.15

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2年6月,点将科技工程师在北京市怀柔区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为期5天的当地生态观测站的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培训,进展十分顺利,监测结果得到用户的认可。     本次的监测系统,利用三角定位法,多层次安装的土壤温湿盐监测系统。可以实现3个样地的横向比较研究,也可以实现同一个样地的纵向研究。     所有系统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既可以方便后期维护使用, 也可以减少引电布线的繁琐和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整套系统的安装部署对监测地的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监测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在上空俯瞰这3个样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形成了一个面,这个面就是燕山地球关键带 。以这个地带为监测区域,可以很方便进行后期的维护,数据采集,人工观察。为进一步的保护地球的原生态环境做出贡献,为以后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企业动态

2022.08.15

土壤入渗理论和研究方法

入渗是指自然降水或人为给水后地表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是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土壤入渗性能是土壤的固有属性,在入渗过程中,土壤入渗率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降低,最后趋于稳定,达到稳定入渗率。土壤的稳定入渗率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相等或者相近。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在饱和状态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反映了土壤入渗性能和导水能力,其大小直接影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土壤饱和导水率受土壤密度及孔隙分布特征、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植被类型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常用指标:入渗速率 i(Infiltration rate):又称入渗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入渗到土壤中的水量(mm/min、cm/d)       1)最初入渗率:指入渗开始时较短时间内的入渗率。       2) 最后入渗率:指随着时间进展而变成为稳定和较固定的入渗率(实际上与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相等或接近,视水头而定)。累积入渗量 I(accumulative infiltrometer capacity):在某一时间段,通过单位土壤表面所渗入的总水量。入渗能力ip(Infiltration capacity):土壤对水的入渗能力,简称入渗能力。稳定入渗率id(steady infiltrometer):在一般常见条件下最初土壤的入渗率都较快,随着时间和入渗的进展,入渗率逐渐缓慢下来,最后降低到一个比较固定的水平。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室内环刀法、圆盘入渗仪法、双环入渗法、Guelph 入渗仪法、Hood 入渗仪等。环刀法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浸水后,在单位水压梯度下,根据达西定律,求得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称为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或渗透系数。双环法通常采用同心环入渗装置,一般常用的同心环为二同心铁环,内外环中维持同样水层深度,通过记录某一时段的入渗量来计算土壤入渗率的变化过程。优点:储水量少、设备简易、操作简单、野外携带方便,适于野外试验。缺点:对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有可能会破坏土壤容积,不方便测下层土壤,很难在碎石中使用。此外,由于双环顶部为开放式(便于读数),在入渗过程中环内水分同时蒸发,造成测量的准确性较差。Hood IL-2700自记录土壤入渗仪Hood 入渗仪法是一种新型张力式渗透计,是通过负压力来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具有省时省力、不扰动土体、读数相对准确等优点,其测定结果最为接近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实际值。主要集中研究在林地、草地、耕地等自然土壤。渗透系数的计算基于WOODING平衡方程(1968)SW080B张力土壤入渗仪可测量原位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入渗仪中的水透过高渗透性的渗透膜渗入土壤中。根据单位时间的入渗量可以测出非饱和导水率和相关的水力特性。渗透膜可换。可以测量不同表面张力下的导水率,张力可以用标配的张力调节管调节。两个张力下的导水率数据就可以根据得到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和表面张力的关系公式了。入渗仪采用人工观测。如果使用压力传感器并连接到数采仪,可以自动记录入渗速率。 Guelph入渗仪Guelph入渗仪是一种以Mariotte原理制作的“定位”入渗仪。该仪器应用恒定水头原理,测定现场原位土壤的渗透系数。测定深度为土壤表层之下15cm~75cm。将入渗仪置于钻孔内,水从入渗仪的储水管径支撑管缓慢流入钻孔并深入土壤中,至某一时刻达到饱和状态,储水管中的水流的下降速度也将达到一个恒定值(可测量出)。根据这些测量数据,以及钻孔直径和钻孔内水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渗透速率。

企业动态

2022.07.29

土壤三相的测量方法

1、土壤三相      土壤的母材--岩石虽重,但土壤却很轻;岩石无法含水,但土壤却可以。这是因为土壤是以微小的矿物粒子构成。土壤中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中大多充满了空气和水。 将构成土壤的黏土等矿物称为固相,水分称为液相,空气称为气相,此三者的容积比就是“土壤三相”,是显示土壤物理性的重要指标。      其中固相即土壤颗粒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相包括38%的矿物质和12%的有基质。液相为土壤溶液体积约占15%--35% ,气相即土壤空气其体积约占35%--15% 。      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三相的差异也很大。在旱田中气相率较高,在水田则较低。     土壤固相也称土壤基质。土壤固相的成分对土壤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土壤液相即土壤溶液。它是由水和各种可溶及不急不可溶的物质组成,统称土壤水。土壤水是土壤三相组成中最活跃的物质,他直接参与土壤的形成、变化及作物的吸水吸肥等过程,它在土壤中的保持和运移状况对土壤各项物理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壤水的各项形状是土壤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土壤空气主要来源于与大气交换,其次还有少量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     由此看来测量土壤三相对于研究土壤科学至关重要: DIK-1150 是测量土壤三相的不二之选。2、测量原理:波义耳定律(Boyl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成反比。即 PV=K通过取样,测量出其土壤样品的体积,用电子天平称量出土壤质量和烘干后的质量得到土壤固体的质量, 再根据 m = ρv 计算出体积比 。用仪器测量出 实际的体积 :V1样品管的体积 :V2用V2-V1 就是气体的体积 V 气用电子秤称量出含样品管的质量 M1  (烘干前)用电子秤称量出含样品管的质量 M2  (烘干后)用M1-M2 就是液体的质量 ;也是液体的体积 V液样品管的体积-V气-V 液=V 固烘干后的总质量减去样品管的质量就是固体的质量 。 质量除以密度就可以求出固体的体积 。3、变量解释:Actual volume     实际体积 (仪器测出来的体积)Total volume      总体积  (样品管的体积)Total weight       总质量Gross weight      总质量 (含样品管的质量)Sampling tube weight 取样管的质量Solid weight   固体质量 (固体总质量-取样管的质量)Gross Solid weight   固体总重量 (烘干后含取样管的质量)Moisture weight  水分的质量 (用烘干前的总质量-烘干后的总质量)Ture density  土壤的真实密度 (需要输入)Ari volume  气体体积 (总体积-实际体积)Solid volume  固体体积 (固体质量除以密度)Liquid volume  液体体积 (总体积-气体体积-固体体积)Ari ratio 气相比Solid ratio 固相比Moisture ratio 液相比Total pore space  总空隙空间

操作维护

2022.07.29

植物水势压力室的日常维护

PMS 1505D、1505D-EXP、 1515D压力室由于本系统的特殊性,请您关注:定期检查每台仪器腔室日常维护检查保养间隔取决于使用情况但至少每年一次。应检查高压软管、高压接头和仪器是否有磨损、裂缝、 泄漏或任何其他可能对用户造成危险的损坏。 仪器在使用前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不纠正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受伤或死亡!维护压力室盖很简单,压盖底座周围的O形圈应保持清洁并用凡士林润滑。您可以时常拧下压盖螺钉,取出压盖插件和压盖垫片进行清洁我们建议润滑压缩螺钉,使用锂基润滑脂等基本润滑剂润滑螺纹,保持螺纹润滑并确保操作方便。使用ARMOR ALL品牌或一些其他类型的橡胶调节剂清洁压缩压盖垫片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压缩压盖垫圈会磨损并应更换。   腔室盖如果需要新的垫圈,您可以直接从我公司购买。如果您需要任何这些附加部件或想购买盖子的重建套件,请直接联系点将科技。 润滑每个小号(006号)O型圈 轻轻涂上凡士林,然后放入凹进的螺丝孔中 接下来润滑大号(330号),O形圈并放置在压盖底座上。将压盖底座滑入盖子,对齐螺丝并将螺丝拧紧到位   翻转盖子并安装,压盖垫片进入压盖底座。接下来,将压盖插入件放在压盖,垫片上(将插入件的平坦面朝上)将摩擦垫圈放在压盖,插件的顶部。   7. 最后,将压盖螺钉安装,到压盖底座中。注意对准圆心。小心不要挤压摩擦垫圈。     不锈钢控制阀门日常维护控制阀是引导来自CHAMBER/OFF/EXHAUST的氮气流的阀门。该阀门需要定期调整。 如果控制阀发生泄漏, 则症状通常是气体持续流入腔室,即使仪器处于“关闭”位置也是如此。要更正此问题,请按照下面的说明。使用不锈钢阀门,您将需要两个工具来进行调整。这些工具最初是随您的仪器提供的。顶部是11/32 英寸组合扳手,底部是3/32英寸内六角扳手。1. 将仪器连接到供应罐。 取下盖子室并将阀门转到“关闭”或“排气”位置。听听气体泄漏。(确保您处于安静的环境中, 以便您检测到气体嘶嘶声何时停止)。2.  用内六角扳手松开控制阀黑色手柄上的固定螺钉。将手柄笔直向上提起至取下螺钉。3.  使用组合扳手的套筒端,缓慢拧紧填料压盖螺母。4. 顺时针旋转扳手,直到听不到气体泄漏的声音。拆下扳手并重新安装黑色螺母手柄。注:如果仪器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由于以下原因,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阀门内的热膨胀;这很正常。警告:不要过度拧紧阀门填料,因为这是永久性的会造成损害。过度拧紧可能会增加使阀门过紧,无法正常工作。安全阀的维护安全阀是压力室仪表上最重要的安全特性之一;它确保室盖牢固固定在压力室上。因此,应测试安全阀每次使用仪器时。如果安全阀泄漏或在低于2巴的压力下不工作,则应该清理一下。请参阅“测试安全阀”部分了解安全阀如何正常工作。如果安全阀不能正常工作,则按照遵循清洁说明。识别压力室仪表上的安全阀。在操作阀门之前,确保腔室完全减压。用扳手逆时针慢慢拧松安全阀盖。取下黄铜盖。从安全阀内部拆下钢活塞。小心从活塞周围拆下006 O形圈。用软布或Q型头清洁阀盖、阀门内部和活塞。润滑后将一个新的006 O形圈并将其放置在活塞上。将活塞放回阀中,并将盖拧回活塞。用手拧紧盖子,然后使用扳手拧紧1/6圈。不要把盖子拧得太紧,否则会坏的严重损坏阀门。

操作维护

2022.07.29

波纹比系统的测量原理

系统介绍:英国物理学家Bowen (1926)在研究自由水面的能量平衡时提出能量平衡-波纹比法(Energybalabce-Bowen Ratio EBBR), 利用水面与空气的乱流交换热量(感热通量H)与自由水面蒸发水汽的耗热(潜热通量LE)之比,并结合能量平衡公式,求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方法,目的在于为农林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常规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广泛应用于农田、草地下跌面的地表通量、水循环监测与研究 。系统组成:数据采集器 , 温湿度传感器 2个 ,土壤热通量板,净辐射传感器  根据需要可以灵活配置一些气象环境类的传感器 ,如 风速风向仪,气压传感器,降雨量 风蚀 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参数,供电采用的是太阳能供电,方便野外安装。测量原理 :波纹比和能量平衡公式由5式可知,要得到波纹比值,必须测量冠层上方2个不同高度的温度(T1 和 T2)、湿度(RH1 和 RH2)E1,E2是水汽压 ,水汽压等于饱和水汽压乘以相对湿度的小数部分,饱和水汽压等于0.61078 exp [ 17.269T / (T+237.30) ]    (γ是常量)得到波纹比后,代入 6、7式 即可求出 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测试数据 :感热和潜热通量 之间的关系感热潜热和波纹比之间的关系

操作维护

2022.07.29

如何正确获取离体根系图像

分析原理       通过扫描仪将离体洗好的根系扫描获取图像,使用专业根系分析软件对根系图像分析,得到根系长度、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根尖数等根系表型数据。分析的直接对象是图片,所以获取高质量的根系图片获得准确数据的基础。         适用于DJ-GX02根系分析仪。适用对象:离体洗根后的植物根系图像获取设备:        仪器标配含有经过严格校准的扫描仪以保证图像的质量。每台扫描仪配有专用控制软件,用于参数设置和图像获取、保存。       如果使用普通扫描仪,只有扫描头部位的光源,也就是下方照光,因为根系的立体结构,根系在背景板上会留下阴影,扫描出来的图像上,根系附近就有阴影,图像不够清晰,影响分析。       双光源投射扫描,上方照光,下方扫描成像,得到根系的投影。由于光源来自于上方,没有根系的地方将是白色的背景,有根系的地方光受根系遮挡,根系呈现黑色,四周边界清晰,根与背景区分非常明显,对分析非常有利。扫根成像:      使用投射扫描时,需要将上光源的背景板取下,否则背景板将上光源遮挡,扫描的图像将一团黑。         放置定位框,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向,注意定位框凹陷一端(箭头所指)的位置。为了放置根盘直接压在上光源玻璃板上,随货配有增高垫,如左下图所示,放置在面板上。 洗好的根系放置在根盘内,随货配有3种不同尺寸的根盘,选择适合根系大小的,放入根系和清水,细小的根系在水中会分散开,便于成像。 对于根系基部比较大的根系,比如树苗、玉米的根,可将根系分别剪下来,平铺到根盘中; 如果一个根系上根的数量很大,可以分多次扫描,分析时将根盘的数据累加;     扫描根系可以提前预览,保存只有根系的图像,抛弃根盘的区域,便于后面软件直接自动分析。扫描参数的设置:        扫描参数决定了扫描图像的质量,参数中最为关键的是分辨率,一般设置300ppi即可,满足绝大多数样品的成像需求;如果样品非常细小,可以选择更高的分辨率值,比如600ppi;设置是在成像控制软件界面。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图像占的内存更大。    图像扫描完成后,要保存到计算机硬盘中,选择jpg、tiff均可。建议先将所有根系的图像全部扫描完成后再进行图像分析,软件有批处理分析功能。3副根系扫描图  

企业动态

2022.07.29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点速读

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方面重点工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实现“两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重要意义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两条底线任务■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 三方面重点工作■ 乡村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乡村治理                            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推动实现“两新”■ 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企业动态

2022.04.29

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

用途: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是为检测树干内部腐朽和地下根系分布而设计的。它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树木进行无损扫描,可生成高分辨率图像。系统有两种独立的检测方法,分别用于检测树干的内部状况及根系的实际分布。                                                                                                                                                                                                                                整个检测工作包括两步:                                                                                                                                                                                                                   一是野外实地数据的采集,快速无损;                                                                                                                                                                                               二是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内部状态图。                                                                                                                                                                           三树干分析可以绘制树干内部空洞、腐烂以及实材厚度图;根系分析可以生成2D根系分布平面图、根系密度图和3D根系形态图。                                                            特点:                                                                                                                                                                                                                                               无损检测,对检测对象无伤害,对环境无任何不利影响;                                                                                                                                                                        检测快速,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树干不同高度扫描,根系扫描只需数十分钟;                                                                                                                                         无线通讯,测量更加方便快捷;                                                                                                                                                                                                              扫描前无需对检测对象做任何处理;                                                                                                                                                                                                      数据采集器和检测天线有便携箱存放,携带方便;                                                                                                                                                                                  软件分析准确方便,生成专业的分析报告,结果可靠、直观、多样。                                                                                                                                                  技术规格:操控电脑硬件配置10.1英寸显示屏,HD 2560×1600,电池可使用5-7小时,非键入触摸显示屏。软件系统安卓探测特点实时显示采集数据的波形;根据探测深度自动选择增益。采集频率约为雷达天线频率的20倍:400-9GHz,900-18GHz,1600-36GHz通讯方式wifi、USB其它数据通过复制/粘贴转移到计算机中;可以分别用于树干和根系扫描。雷达控制单元触发方式软件触发、编码测距器运动触发、marker输入触发、自由运行或组合触发功率6.125W电源电池供电,可连续运行17h。尺寸247mm×247mm×57mm重量2.3kg通讯方式wifi、USB认证标准满足FCC,CE,加拿大ICES-003测量系统树干检测直径最大可达4.2 m树干扫描方式多层次360度扫描或者扇形扫描树干分析结果距离—木质和角度—木质树干分析结果图厚度图和极坐标图根系探测器深度900MHz:1m;400MHz:4m:1600MHz: 0.5m探测器根系分辨率标准900MHz探测器1 cm;400MHz探测器2.5 cm:1600MHz探测器0.25cm探测器深度分辨率标准900MHz为1.9 mm根系检测扫描方式圆周扫描、圆弧扫描和平行直线扫描根密度分层根据深度分3层显示,自定义修改每层深度。显示特点2D根系自动检测,显示深度-距离-根密度图;3D根系形态分布图,720度旋转查看根系,差异化显示。编码测距器垂直或平行运行,距离控制波形记录,编码测距器每移动5 mm一个记录指令。内存卡容量1G,可存储约400条测量数据通讯传输高速USB接口数据传输其它准确分辨每条扫描线指定深度处的根密度(roots/m)和总根密度(roots/m);准确分辨每条扫描线指定深度处的根数量和总根数量;可以得到每个圆周检测出的根坐标 (x, y)和每棵树的所有检测出的根坐标(x, y);准确掌握树木健康状况,及危险情况报告。 树干检测:                                                                                                                                                                                                                                       快速,无损伤;                                                                                                                                                                                                                                 多层高度扫描只需数分钟;                                                                                                                                                                                                                  图片直观显示每个高度层内部情况;        分辨出空洞和腐朽部分;        可以扇形扫描,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分辨率高,扫描间隔5mm;        生成专业分析报告。   树干实际情况与分析结果 专业的分析报告  根系检测:        快速、无损伤进行地下根系检测;        专用天线可以穿透地基、公路等坚硬表面;       可平行直线扫描,圆周同心扫描,圆弧扫描;        可以分辨出地下电缆、输送管道等;        快速启动,数十分钟可完成多圈扫描;        生成专业分析报告,准确绘制根密度、位置和深度分布图。   根系深度-密度分布图  2D根系位置及密度图          根系分布密度图                           3D根系密度图                           3D根系形态图

操作维护

2022.04.29

TMS3树木稳定安全性测试仪

用途:TMS3树木稳定安全性测试仪是TMS的升级版,用于测量树根的锚地程度及树木的稳定安全性。当风吹动树木,树木开始摇动,负荷传到根部,TMS 3记录树木的动态摇摆运动。根据Wessolly (Wessolly & Erb, 1998)的发现,利用静态拉伸测试能够测量树木根部安全稳定性。在静态拉伸测试时,树木受到来自绞车或绳索的负荷发生倾斜,与周围其它树木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树木所受负荷的大小。将人为施加负荷与自然风引起的负荷对比,通过专业软件分析,确定自然风引起的负荷大小。        TMS 3测试仪包括两部分,固定在树根附近的基础传感器,记录的倾斜数据反映树木根部锚地的程度。锚地越好,倾斜越小;第二个是控制传感器,固定在地面以上2-3m处,用于区分真实的树根倾斜与周围环境引起的背景噪音。一般控制传感器的倾斜相对较大,因为树木在倾斜的同时还有树干的弯曲。 特点:        量轻,安装方便;无损测量;        采集频率:20Hz;        数据自动记录;        全密封设计,防水防尘;        无线充电,内置电池可连续工作15天以上;        三维数据记录;        GPS准确定位树木位置;        GPS时间信号自动同步时间;        记录倾斜值(X/Y/Z),东/西/南/北,精确度:0.03°;        基础传感器与控制传感器连用,保证结果准确;       内置电子罗盘;       无线蓝牙通讯;        适用于城市、森林等环境;        隐蔽的外形设计,减少偷盗风险。 应用方向:        确定树木稳定性——自然风时树木显示出很小或者没有根部倾斜,表明树木安全。        监督施工工程附近树木——检测由于建筑施工导致的树木根部损伤,树木的潜在危险性。        识别树根锚地问题——在不同树木的相同区域装置TMS传感器,比较树木之间倾斜度的差别。        结合静态拉力测试——树木在自然风下倾斜度较大,可用于在已知力下进行树木静态拉力测试。        树木长期检测——对风的响应变好(新根长出);对风的响应变差(根部恶化或被根部损伤);对风的响应无明显变化。 技术规格:参数TMS 3TMS颜色灰色黑色重量73g270克尺寸61 mm x 41 mm x 20 mm100 mm x 80 mm x 75 mm防护设计全密闭,防水防尘防雨和防尘测量精度0.03°0,03°测量间隔0.05s(20Hz)0,05秒(20赫兹)测量维度3D2D测量安装方向任意方向水平温度精度1°C1°C温度范围-20 – +50 °C-20 - +50°C电池电量250mAh,>15天2900 mAh; > 20天充电方式无线微型USB电缆充电时间约2h约6h内存大小256MB,存储20天数据最多32 GB, 130天数据传输蓝牙2.1USB开关方式磁性笔控制电开关设置方式App(Android,IOS)连接计算机 数据分析:采集的数据可生成图表,清晰直观。  使用案例:案例1:行道树上全部安装有TMS 3,快速、同步测量所有树在自然风下的倾斜。结果显示,Acer 5这棵树的倾斜角度明显大于其他树。因此,这棵树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案例2:木质检测结果显示椴树根处有大的空洞(焦色柄座菌感染)。                 位置1:根盘在风速> 90km/h时的倾斜度为0.7°。        位置2:推断出根盘在风速110km/h时倾斜度为1.4°。  结论:椴树根处生长的焦色柄座菌影响了树的稳定。根据风翻曲线(Sinn / Wessolly / Erb 1998),树木在倾斜2-4°时,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树木会倾倒。因此,此棵椴树即使在风速110km/h的情况下也不会倾倒。产地:德国

企业动态

2022.04.26

围攻古树“第一杀手”

走进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时,外省游客常常驻足一株800多年的南酸枣树下,赞叹广西人对古树的敬畏之心。根据广西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自治区保存有古树名木14万多株,其中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400多株,树龄最大的为2300年。2021年,自治区林业局开展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以来,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行动在全区各地如火如荼,越来越多古树焕发勃勃生机。技术人员正在给南酸枣古树做“体检”全州县毛竹山村的这株南酸枣古树高24.3米、胸径1.85米,为一级保护古树。其主干基部有个宽80厘米、深100厘米的腐朽树洞,引起林业部门重视。为了弄清该树的健康状况,去年6月,广西锦鹤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受雇为它做“体检”。技术人员用“B超仪”PICUS3弹性波树木断层仪和TRU树木雷达探测仪进行检测。树木断层仪是在不损伤树木情况下,检测树木木质腐烂情况的专业仪器,将传感器固定在预检测的树干上,用电子锤敲击每个检测点,声波在树干内部传播。由于树干内部介质不同,声波传播速度也不同,从而判断树干内部的健康状况。TRU树木雷达探测仪则可以无损扫描树木,生成高分辨率图像,“透视”古树地下树根情况。古树名木历经沧桑,见证了社会历史发展,成为反映八桂大地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古树难免会遭受一些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导致树势衰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都会造成古树衰弱。自然因素包括虫害、病害、干旱、积水、腐朽、郁闭等。人为活动则主要是过度铺装导致土壤透气透水性差、人为践踏导致土壤密实、人为使用土壤盐碱度过高物质或外力伤根等。近年来,过度铺装导致生境过度硬化,成为广西古树“第一杀手”。 “轰轰轰……”去年8月,柳州市环江村雷村屯的风炮机声响了两天,终于破开了村道边3株树龄超百年的龙眼古树根部周边的水泥地面,让它们可以尽情呼吸。“北境龙眼王”经过科学抢救复壮后,枝繁叶茂,引来鸟雀筑巢。享有“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美誉的雷村屯,生长着136株古树,村西边有株树龄556年的龙眼古树,树高10米、胸径113厘米、平均冠幅10米,被称为“北境龙眼王”。它也没能逃脱过度硬化的命运。经过勘查分析,这株“北境龙眼王”由于树冠范围内被水泥砖铺装硬化,长期透气透水差,导致树冠回缩。为此,技术团队提出“破除硬化铺装,引水聚水”思路。除了常规技术措施外,技术人员还在透气生态砖下面打孔,钻孔直径110毫米、深80厘米,孔内放置管壁布满透气孔的PVC管。管内灌满由河沙、微生物肥和营养促根配制成的复壮基质,进一步增加古树根部透气的同时,起到促根的目的。此外,在古树树冠外沿最低处围堰、设置排水暗沟等,将外来水引至古树位置,解决根部缺水现状。复壮孔对大多数树种的古树根部起到改善促进作用。去年6月,自治区资源县同禾村的“千年红豆杉”开始了“树体美容”修复。该株树龄1000年的南方红豆杉,树高21 米、胸径1.3米,冠幅12 米。技术人员需要爬上约3米高的铁架高空作业,背包里装着电钻、毛刷、护目镜、剪刀等16种经过改造的工具。为古树“治疗”时,先清理树洞的腐木,再经干燥树洞环境、磨平树洞“伤口”、喷洒杀虫消毒药水,最后进行树洞填充和仿古着色修复,还原古树原本风貌,达到“修旧如旧”,融于周围环境的生态效果。古树树体腐朽多数情况下是自身衰老和病虫因素造成的,在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更加速了这种现象产生,对古树健康威胁很大。只有对已出现的古树空腐抓紧修复,形成防水层,才能延长古树的健康生长期限。树木树洞填充材料多而复杂,为找到适合的修复材料,技术团队曾从北京、浙江、福建等地专业科研机构引进填充材料,基本都出现了“水土不服”问题,不能很好地与本地古树树种材质结合。后来,与国内外专家合作,试验近百种填充材料后,最终成功研制出最适合广西本地古树修复的填充材料。贺州市平桂区有两个古树群落,主要树种为樟树、枫香、木荷、朴树,平均树龄150年。长期以来,两个古树群被白蚁为害严重,部分古树已经干枯。去年底,技术人员对两个古树群进行白蚁为害调查,发现白蚁种类与常见的不同,除台湾乳白蚁为优势种外,黄翅大白蚁的为害面积也达到规模化,给防治带来了相当难度。技术人员正在对古树群开展白蚁综合治理。“诱集箱法”是防治白蚁常用的方法,在古树根部埋设“诱集箱”,在“诱集箱”内放置白蚁喜吃的饵料,让白蚁成为传毒系统,从而达到“一窝端”的整体防治效果。此外,技术人员还结合古树群落的实际调查情况,综合“挖巢法”、智能电子监控法、涂白法等方法防治,有效遏制白蚁为害,保护古树群落。

企业动态

2022.04.22

< 1 2 3 4 ••• 7 > 前往 GO

点将(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点将(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松江车墩泖亭路188弄财富兴园42号楼 联系人: 刘经理 邮编: 201611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4470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