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已认证

粉丝量 0

当前位置: 沪震实业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体腔中的巨噬细胞直接促进组织快速修复

尽管科学家们多年来已知道有细胞生活在诸如心脏、肺部和肝脏之类的多种器官周围的空腔中,但是它们的功能一直是未知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Cumming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这些细胞,并且发现它们在组织快速修复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4月21日那期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Reservoir of Mature Cavity Macrophages that Can Rapidly Invade Visceral Organs to Affect Tissue Repair”。 在体腔中发现的几种类型免疫细胞中,这项研究特别地研究巨噬细胞---在清除体内有害的物质和微生物(如毒素和细菌)以及清除死亡组织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的免疫细胞。在研究肝脏周围的腹腔时,这项研究证实巨噬细胞在腹腔内巡逻,一旦发现器官损伤,就将它们自己附着到受损区域以便快速修复损伤。 论文第一作者、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斯奈德慢性病研究所研究员Jing Wang博士说,“对器官发生损伤后如何修复的传统看法是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发现的一种免疫细胞)被招募到损伤位点,从血管迁移出来,接着在两到三天的发育成熟后,变成巨噬细胞。在我们的研究中,成熟的巨噬细胞早就存在于腹腔中,能够直接进入内脏器官中的损伤位点,从而立即启动快速修复过程。” 通过研究作为模式动物的小鼠,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被称作转盘式共聚焦显微术(spinning disk confocal microscopy, STM)的活体内成像技术实时观察腹腔中的巨噬细胞,观察它们对热损伤和毒素诱导损伤作出反应时的行为。在这两种类型的损伤中,这些巨噬细胞以相同的方式作出表现。在进一步观察后,当腹腔中巨噬细胞供应被耗尽时,组织修复并不那么快地发生。当将这些巨噬细胞再次灌注回这些动物体内时,它们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Wang说,尽管这项研究只是研究腹腔中的巨噬细胞和它们如何对肝脏损伤作出反应,但是有理由猜测其他体腔(如肺部周围的胸膜腔,心脏周围的心包腔)中的细胞也发挥着类似的功能。尽管这项研究是在模式动物(即小鼠)中开展的,但是Wang说,这项研究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影响。 “人类有与小鼠一样的体腔,因此我们能够猜测我们也有相同的细胞在我们体内执行相同的功能。” Wang继续说道,这一发现尤其可能对通常“清洗”相关的体腔以便清洗掉任何外源病原体的临床实践和外科手术带来深刻的影响。

百态

2016.04.26

新测序技术将加快植物抗病育种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塞恩斯伯里实验室(TSL)和基因组分析中心(TGAC)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加速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该研究小组也在龙葵(Solanum americanum,马铃薯的一个野生近缘种)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枯萎病抗性基因。 植物病原体(如晚疫病)能够快速进化以战胜宿主的抗性基因,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抗性基因。TSL的Jonathan Jones教授和他实验室的同事们,开创了一种新技术,叫做“SMRT RenSeq”,并认为这将大大减少定义新抗性基因所花费的时间。 该研究小组计划把几个抗性基因导入一种植物中,使病原体更难演变为克服这种植物的防御系统。希望这项新技术将提高商业作物收成,并将带来更高的产量,显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最终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本。 马铃薯晚疫病仍然是土豆和番茄生产的一个主要威胁,全球农作物损失估计超过35亿英镑。每年,英国土豆种植者在预防措施和作物损失上的成本约为5500万英镑,农场枯萎病管理可能占马铃薯生产总成本的一半。 管理这种病害,需要频繁应用杀菌剂,这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而且也污染环境。遗传抗性可被引入作物物种中,这减少了化学喷洒的需要。然而,使用传统育种技术引入遗传抗性,是漫长和艰苦的。 新的植物抗病基因的来源很难找到。TSL研究团队调查了野生马铃薯近缘种Solanum americanum,其携带着几个抗性基因,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新技术,迅速分离出一个新的抗性基因——Rpi-amr3。 SMRT RenSeq,通过将两种测序技术——“RenSeq”(抗性基因ENrichment SEQuencing)和“SMRT”(单分子实时测序)相结合,让寻找、定义和引入遗传抗性的过程,更快和更容易。相关阅读:诺奖得主谈单分子实时测序的优势[心得点评];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帮助大猩猩上头条。 该技术包括两个主要步骤: 1、使用一种方法“捕获”一小部分的DNA序列,这种方法可选择带有一段序列(通常与抗性基因相关)的长DNA分子。2。这些DNA分子经过了多次测序,以确保使用新型长读取SMART技术,能够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序列代码。 这将为每个候选抗性基因产生非常可靠的DNA序列。结果的遗传分析使得研究团队能够定义哪些候选基因与枯萎病抗性有关。这之后,SMRT RenSeq方法也使研究团队能够识别和定义调控抗性基因的基因组部分。几个候选基因被引入一种模式植物中,其中一个(Rpi-amr3)成功地提供了广泛的抗枯萎性。TGAC的Platforms & Pipelines小组在David Baker的带领下,进行了测序。 Jonathan Jones教授说:“设计抗病基因导入作物,是一项持续的战斗,以走在新的疾病菌株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加速这一过程。这项新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分离候选抗性基因的时间和成本,这对于马铃薯和其他作物中的其他理想性状,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TGAC项目负责人和TGAC植物与微生物基因组学组长Matt Clark博士说:“我们种植的土豆和西红柿,非常容易出现马铃薯晚疫病,数千年来的选择性育种,带来了巨大的遗传变异的损失。然而,在近缘野生种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病原体的自然抗性。发现和使用来自近缘野生种的抗病基因,对于防御作物的病原体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技术加速了这个过程,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减少作物因疾病造成的损失。” 

前瞻

2016.04.26

癌细胞代谢经典研究

 细胞代谢是一个涉及数以千计生化反应的复杂网络,是细胞生长,增殖和对外界产生应答不可或缺的一环。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3000种酶和营养成分转运蛋白,但是直到这几十年,我们才了解了癌细胞如何利用这些代谢组分进行癌症发生发展的。 相比于正常细胞,癌细胞有大量不同的代谢需求。每次细胞分裂时,细胞需要复制构成元件,如DNA、细胞器和脂质膜等,癌细胞快速增殖,因此需要的组件更多,也正因为如此,癌细胞对于代谢存在生存需求,如果靶定这些途径也就可以治疗癌症,近十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激增,目前虽然只有少数一些疗法进入了市场,但过去十年间的基础研究已经找到了不少新靶标,其中一些还通过了人体实验,也许很快就会进入临床。 过去一年间,癌症代谢研究发展迅猛,其中经典的研究包括: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两个独立研究小组证实,Warburg代谢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种细胞外部的优势,加速耗尽细胞外的葡萄糖致使肿瘤浸润T细胞功能失调。 两项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内部的糖酵解耗尽了细胞外的葡萄糖限制了T细胞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利用率下降抑制了T细胞内的糖酵解代谢,与效应器功能下降有关。 癌症恶病质(CAC)主要表现为系统性炎症、体重减轻、白色脂肪组织和骨骼肌萎缩,最终使人形销骨立。人们对其中的机制知之甚少,医生们也基本束手无策。研究人员发现,在CAC的初始阶段、骨骼肌萎缩之前,存在一个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为高消耗的CAC提供了支持,对其进行抑制有助于缓解癌症患者的病情。 过去二十年里代谢研究促进了代谢技术的爆炸性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具有“非定标性(untargeted metabolomics,生物通译)”和“探索性”的代谢组学方法(metabolomics),这种技术的实验目标是全面衡量整个代谢,其中涉及大量未定义的分子组。由于代谢组学的全覆盖性,因此对于寻找某个代谢研究问题答案的科学家来说,这成为了第一选择。但是找到非定标性代谢组学也不一定就是最佳实验选择,传统方法中非定标性代谢组学只能提供代谢池尺寸相对差异的信息。因此这还是取决于各自研究的项目,稳定同位素(stable-isotope)检测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年来癌症生物学家们一直在追寻的一个迷人的想法就是,或许有可能可以采用一种相似的方法:通过切断肿瘤细胞的燃料供应——实际上就是饿死它们来治疗所有的癌症。但这项研究惊讶地发现肿瘤间有着极大的代谢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在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检测到了不同的代谢活动——这使得不太可能开发出一种“饥饿子弹”来治疗癌症。 这项研究还提供了长期以来有关癌症代谢的一个错误观点的新见解。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都相信这一观点:在良性肿瘤变为恶性之时会发生代谢转换,由此有氧代谢被关闭,糖酵解代谢被开启。新CRI研究发现当良性组织发生癌变时并非从一种能源切换成为了另一种;而是两种代谢形式均增高。 Cell颠覆百年癌症代谢观点 科学家们利用高度专业化的X-射线晶体学技术,解开了肿瘤低氧反应重要调控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IFs)的蛋白质结构。 这第一次阐明了HIF1α和HIF2α与ARNT亚基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这是HIF发挥功能必需的构型。通过显像这些多结构域结构,帮助我们了解了它们的药物结合能力,使得我们朝着开发出一些药物来抑制HIFs的促肿瘤效应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HIF蛋白调控了在广泛肿瘤的进展中起作用的一些基因,调节它们的活性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制药领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寻找可以抑制HIF信号通路的药物,但却只促成了一些结合另一类蛋白PHDs的候选药物。PHD蛋白调控了HIF活性,当前有一些PHD抑制剂已进入到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贫血、慢性肾病、中风以及癌症。 这项研究推动了努力寻找直接结合HIF而非PHDs的新药。研究人员鉴别出HIF复合物结构中有5个不同的口袋,所有口袋都可以利用来作为小分子抑制剂的靶标。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药物可通过降低HIF的稳定性,它们与其他伙伴蛋白的互作能力,及改变对它们功能至关重要的机制来抑制HIF功能。Nature发布癌症研究突破性成果 细胞增殖需要营养、能量和生物合成活性来复制所有的大分子成分。而非增殖细胞和增殖细胞的代谢活性存在着根本差异。这篇文章提出,一些核心过程(比如有氧糖酵解、从头脂类合成、谷氨酰胺依赖的回补反应)形成了模式化的平台,为不同细胞的增殖提供支持。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生理性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调控,包括HIF-1、Myc和(PI3K)/Akt/mTOR系统。 

百态

2016.04.21

首次证实循环肿瘤细胞无孔不入

 循环肿瘤细胞(CTCs)群在癌症转移过程中也许要比之前预想的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这些细胞群能通过直径仅为7微米的微流孔通道,这表明循环肿瘤细胞群在肿瘤细胞的传播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阻止癌转移的一个潜在靶标。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1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来自Spectrum Genomics 的Edward Cho点评这项成果,“这一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即使是单个循环肿瘤细胞想要穿过毛细血管,都有可能被物理剪切力摧毁掉”,而这项研究“提出了新证据,证明了CTCs细胞群也许存在某种机制,在通过毛细血管时能避免被剪切力所破坏,从而具有更强大的转移潜能。” 大多数癌症致死都是由于肿瘤转移到不同器官引起的。传统观点认为,循环肿瘤细胞群太大了,无法穿过毛细血管,会造成拥堵形成血液凝块。然而,近期的研究在癌症患者血液中发现了这些细胞,“如果它们尺寸过大,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在手臂血液采集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呢?”,文章的通讯作者Mehmet Toner说。 为了找到答案,Toner等人构建了一种模拟人体毛细血管的7微米微流孔通道,观察患者血液样品和细胞系中的CTC细胞群如何能通过这些通道。 在拍摄的视频中,研究人员发现10-20个细胞群在通过这些通道时,会分散开来穿过去,就像是一群人手拉手,穿过一条狭窄小巷。这些细胞“能难以置信的进行挤压”,Toner说,穿过通过后,CTCs又会重新组装成非线性细胞群。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在体内模型中进行验证。他们将人体CTC细胞群注入到3日龄的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血液中,斑马鱼是一种研究人体的重要模型,因为它们的毛细血管在尺寸和压力上几乎和人体的一模一样。结果研究人员再次发现CTC细胞群能穿过这些毛细血管。 此外,Toner研究组还发现CTC细胞群会由于某些药物而破裂,研究人员在CTC细胞群上加入FAK抑制剂14(许多肿瘤都会过量表达的一种分子,能抑制一种细胞间粘附蛋白的作用),或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也能消弱细胞间连接),然后将处理过的细胞群放入微流孔通道中,结果发现细胞群会破裂成小块,或者单个CTC,这表明这种方法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途径。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Sanjiv Sam Gambhir说,“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论文。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这些细胞群如何帮助癌转移的,这项工作即通过了计算模型,又有微流装置和斑马鱼验证,全面阐明了这一发现。” 但Gambhir也表示,研究结果仍然基于模型。“除非能在实际人体毛细血管中进行验证,要不还是无法确切证实。” 同时Cho也认为“这项研究第一次帮助我们理解了细胞也许能通过一个循环系统简化模型穿过毛细血管,但只有当真正模拟了CTCs的复杂性和CTC细胞群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运动过程,我们才能进行治疗潜力的探索。” 

百态

2016.04.21

科学家发现GPCR信号“对话”影响血管发育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全身各处,而该过程存在一系列受到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反应。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项研究中,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介导因子能够参与细胞内的反应过程,同时还证明了该因子如何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GPCR信号在血管的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包括apelin(APLN)及其受体APLNR。但是这对配体-受体如何调控下游一系列信号途径仍然没有得到深入的揭示。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和斑马鱼模型发现一种小RNA分子——microRNA139-5p能够直接影响两个关GPRC信号途径之间的对话,这两种受体决定了新生血管生长所必需的细胞应答。他们还进一步揭示了血流如何影响了这种对话。研究人员发现缺失Apln ,Aplnr或者内皮细胞特异性缺失Aplnr都会导致小鼠出现严重的视网膜血管障碍,内皮细胞CXCR4的表达增加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作用。研究发现内皮细胞CXCR4会受到miR-139-5p的负调控,而血液层流以及APLN/APLNR信号都能够诱导miR-139-5p的转录。在体内条件下抑制miR-139-5p能够部分模拟APLN/APLNR缺失导致的视网膜血管缺陷表型。通过药物抑制CXCR4信号或增强miR-139-5p- CXCR4信号轴都能够削弱APLN/APLNR缺失造成的缺陷。文章作者Dr. Hyung J. Chun表示,通过研究他们对于血管发育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新血管发生过程参与的癌症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类型的治疗都有潜在意义。

厂商

2016.04.19

Cell发布艾滋病研究重大突破

 一项新研究通过观测接触了SIV(HIV相似物)的猴子,揭示出了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病毒之前,感染最早阶段发生的事件,这是一个在人类中至关重要但又难于研究的时期。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对于开发疫苗及其他的感染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病毒学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博士。近年,Barouch领导研究团队在艾滋病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2013年,Barouch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一组近期发现的抗体或许可以高效治疗HIV。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将推动研发这些单克隆抗体作为人类的艾滋病新疗法(Nature重要发现:高效艾滋病抗体 )。2014年,Barouch证实在猕猴直肠内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之后,可检测到病毒血症之前的极早期病毒储存库就已建立起来。这些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Nature发布艾滋病惊人发现:极早期建立的HIV储存库 )。2015年,Barouch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新型HIV-1疫苗疗法为一半接种疫苗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提供了完全防护,对抗了SIV连续6次反复的攻击。这些研究结果发布在Science杂志上。 Barouch说:“在接触病毒后的最初几天,可以初步检测到血液中的病毒之前所发生的事件对决定感染过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人类基本上不可能去研究这一时期。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最全面地评估了急性HIV/SIV感染。” 当Barouch和同事们让44只猕猴接触SIV,并在接触病毒后的0, 1, 3, 7和10天进行动物分析时,他们发现SIV可以迅速传播至全身,在接触病毒24小时后分析的大多数猴子中,病毒RNA存在于除生殖系统之外的至少一种组织中。 Barouch说:“除了快速的传播,病毒还触发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它似乎抑制了抗病毒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因此有可能扩大了自身的复制。这些数据提供了有关感染最早期事件的一些重要认识。” 这种炎症反应发生在接触SIV后不久的病毒感染组织中,病毒RNA量增加与宿主蛋白NLRX1升高有关联,NLRX1抑制了抗病毒免疫反应。此外,还触发了抑制适应性免疫反应的TGF-β细胞信号通路(它与低水平的抗病毒T免疫细胞反应相关联)及较高水平的SIV复制。研究人员观察到早在接触病毒后1天,包含病毒RNA的组织中TGF-β信号通路中的一些基因表达即升高。 研究结果表明,有可能存在一个非常狭小的机会窗来抑制或清除病毒。HIV预防策略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Barouch 说:“我们相信这些有关早期HIV/SIV感染的新认识,对于开发出诸如疫苗、抗体、杀微生物剂和药物等一些干预措施来阻断感染至关重要。这条研究线路的下一步是评估各种干预对这些早期事件有可能产生的影响。” 

前瞻

2016.04.19

细菌群体CRISPR-Cas多样性有助限制病毒扩散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宿主(如细菌)基因多样性通过限制寄生物(如病毒)进化而有助降低疾病扩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1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diversity-generating benefits of a prokaryotic adaptive immune system”。宿主多样性能够限制疾病暴发的观点并不新鲜。比如,农业中的作物单种(crop monoculture)因缺乏基因多样性,会受到席卷整个作物群体的严重疾病暴发。但是为何是这样的呢?这项新研究提供一种答案。为了研究宿主多样性对疾病扩散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能够感染和杀死细菌的病毒开展研究。细菌利用一种被称作CRISPR-Cas的适应性免疫系统随机地捕获来自这种病毒的DNA片段,进行自我防御。这种“遗传记忆”保护这些细菌不再遭受未来的相同病毒感染。CRISPR-Cas产生大量多样性是因为每个细菌捕获不同的病毒DNA片段。因此,在接触到病毒之后,每个细菌具有独特的CRISPR-Cas免疫系统,这就使得细菌群体的多样性比较高。理想的做法就是测试宿主多样性是否和为何限制疾病扩散。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分离出单个细菌,进行单种培养(in monoculture)或者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形成多样性细菌群体。论文第一作者兼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埃克塞特大学生物科学家Stineke van Houte回忆道,“病毒可能在单种细菌培养物中扩散,但是当将单个细菌混合在一起时,这种病毒非常快地灭绝。这揭示出我们的实验系统存在一种较强的单种培养效应。”接着,研究人员研究了相比于多样性的细菌宿主群体,病毒为何能够非常容易地在单种细菌培养物中持续存活。他们发现这是由于病毒快速地进化,从而能够战胜细菌宿主单种培养物的CRISPR-Cas免疫系统。然而,在混合的细菌群体中,CRISPR-Cas系统具有更多的基因多样性,这种病毒不能够进化出抵抗力,因而,都灭绝了。病毒进化出较高传染性的能力直接取决于宿主基因多样性,因此,将不同的单种细菌培养物混合在一起能够增加细菌群体的整体免疫水平,这一特征被称作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这项针对细菌和它们的病毒的基础研究所获得的概念上认识可能是普遍性的,因此,这些结论在未来可能能够适用于诸如农业和保育生物学之类的领域。

百态

2016.04.15

镁离子在细胞生物钟运转中起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Biology)的研究人员发现我们饮食中的一种必需矿物质在有助生物持续适应昼夜节律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1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aily magnesium fluxes regulate cellular timekeeping and energy balance”。镁离子---在很多事物中发现的一种营养物质---有助于控制细胞如何维持它们自己的时间节律来处理昼夜的自然环境周期。这一在细胞中获得的发现有望与人体生物钟相关联,其中人体生物钟影响醒睡、激素释放、体温和其他重要的人体功能的日周期节律或者说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也译作生理节律,24小时节律)。这一令人吃惊的发现可能有助于为人们开发时间疗法(chronotherapy),即按照一天的时间安排治疗,以及开发新的产量增加的或对收获季节进行调整的作物品种。针对3种主要的生物---人细胞、藻类植物和真菌---开展的实验发现在每种生物中,细胞中的镁离子水平在日周期节律中上升和下降。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波动在维持细胞的24小时节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吃惊地发现它也对细胞在整个一天的过程中的代谢---细胞如何能够多快地将营养物转换成能量---产生巨大影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分子分析,发现在这些细胞类型中,镁离子浓度在24小时节律中上升和下降,而且这影响细胞自己的生物钟。进一步的测试表明,镁离子水平与这些细胞燃烧能量的能力相关联。人们已经知道,镁离子在帮助生物将食物转化为燃料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它也控制这种生物功能何时发生和如何高效地发生。论文共同通信作者、爱丁堡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科学家Gerben van Ooijen博士说,“生物钟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它们影响我们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很多方面,这种影响同样也适用于作物和微生物。如今,有必要发现如何将这些非常新的观察结果转移到整个组织或有机体中,以便让我们为了医学和农业目的更好地在复杂的有机体中影响它们。”另一名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John O'Neill博士说,“尽管镁离子在多种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正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但是镁离子如何调节我们人体的生物钟和代谢在此之前并未被人们考虑过。这一新发现可能产生包括人类健康到农业生产率在内的一系列益处。”

前瞻

2016.04.15

维生素D可降低癌症风险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更高水平的维生素D——特别是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相应的癌症风险降低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6日在线出版的《PLOS ONE》杂志。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Cedric Garland博士指出:“我们量化了足量维生素D预防所有类型浸润性癌症的能力,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这一直是个未知领域。” Garland和他已故的哥哥Frank,在1980年首次发现缺乏维生素D和某些癌症之间存在一种关联,当时他们注意到,高纬度地区人口(有效日照少)更有可能缺乏维生素D——是通过身体接触阳光产生的,患上结肠癌的几率更高。Garlands和其他人的后续研究发现,维生素D也与其他癌症(如乳腺癌、肺癌和膀胱癌)有关。 《PLOS ONE》发表的这项新研究,试图确定什么水平的血液维生素D,是有效降低患癌症风险所必需的。维生素D的标志是25-羟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研究人员采用非传统的方法,集中分析了之前两项不同类型的研究:一项包括1169名女性的随机临床试验和一项包括1135名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临床试验专注于研究一种特定的测试或治疗是否安全有效。而前瞻性研究则在研究期间寻找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是指参与者的癌症发生率。 通过结合这两项研究,研究人员获得了更大的样本量,和更大范围的25 -羟维生素D或25(OH)D血清水平。 唯一准确衡量一个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方法是血液测试。在Lappe试验群体中,25(OH)D的平均血清水平是30毫微克每毫升。在GrassrootsHealth前瞻性群组中,这个值更高:48 ng / ml。 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调整的癌症发病率,在Lappe队列中是每10万人当中有1020人,在GrassrootsHealth队列中是每10万人中有722年人。随着25(OH)D增加,癌症发病率下降。与具有20ng/ml或更少25(OH)D浓度的女性相比,具有40 ng/ml或更大的25(OH)D浓度的女性,患癌症的风险降低了67%。 推荐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多少,一直是近年来激烈辩论的源头。在201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得出的结论是,水平低于12 ng / ml就代表维生素D缺乏,并推荐达到20 ng / ml的目标,在健康的成年人(年龄在19到70)中,这可能是能够满足的,相当于每天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随后,其他组织支持更高的血清水平:50 ng / ml或者更多。超过125 ng / ml,可能会有副作用。现在许多支持者提倡每天800至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70岁以上的老人、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则需要更多。 Garland没有确定维生素D的每日最佳摄取量,或摄入的方式,这可能是阳光照射、饮食和/或补充。他说,目前的研究只是阐明,在40ng / ml的浓度水平上,降低癌症风险变得可测量,在更高浓度水平上有另外的好处。 他说:“这些发现支持25(OH)D和癌症风险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并突出了维生素D血液含量在20 ng / ml以上对癌症预防的重要性,这是国际移民组织推荐的对骨骼健康的浓度。” Garland说,在一般人群中,将25(OH)D的浓度提高到至少40 ng / ml,可能会大大减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人员写道:“癌症的一级预防,而不是扩大早期检测或改善治疗,将基本扭转当前全球癌症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这一分析表明,改善维生素D状况是一种关键的预防工具”。 此前,就有研究报道过维生素D的健康益处。2014年6月17日,国际著名期刊《BMJ》(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非常低的人,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风险(包括癌症)更高,指出维生素D可能在癌症的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期,一项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不足与早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早亡的机会是25-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人的两倍、。慢性炎症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和堵塞动脉的斑块,是二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根源。去年3月份,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维生素D能够防止这样的炎症,而且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一种关键的免疫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厂商

2016.04.12

Cell子刊:lncRNA其实没那么重要?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些长度超过三百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在细胞内的丰度约占到70%至98%。lncRNA来自于基因组中的非编码DNA,不含任何蛋白的阅读框。人们普遍认为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对它们的具体功能还知之甚少。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对一种备受关注的lncRNA进行了研究。他们最近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这种lncRNA很可能并没有什么功能,真正起作用的是其编码DNA。这个DNA片段能像增强子那样激活附近的蛋白质编码基因。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生产lncRNA的DNA区域其实并不一定通过lncRNA发挥作用,”文章第一作者Vikram R. Paralkar博士说。 小鼠的红细胞和一些其他细胞富含基因Lockd的lncRNA产物,人们推测这种lncRNA可能具有某种未知的功能。Lockd的转录起始区域包含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而且它就处在Cdkn1b基因的下游。已知Cdkn1b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参与了细胞分裂的调控。 为了探索Lockd的具体功能,研究人员用基因编辑技术删除了小鼠血细胞的Lockd DNA。在这种情况下,Cdkn1b的表达水平降低了70%。研究人员还在不影响Lockd DNA的情况下阻断其RNA的转录,结果Cdkn1b的表达水平没有受到影响。换句话说,去掉RNA转录本没关系,但去掉DNA问题就大了。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扭曲成环的双螺旋基因组结构中,Lockd DNA的启动端直接接触相邻Cdkn1b的启动子,像增强子那样刺激Cdkn1b的转录。 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Lockd RNA具有其他功能,但至少“它对Cdkn1b并没有明显功能”。Paralkar强调,在研究非编码DNA和RNA的功能时,DNA删除和RNA阻断实验都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DNA和RNA的功能区分开。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Howard Chang教授开发了ChIRP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RNA与染色质的互作,被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广泛采用。后来Chang和同事对ChIRP进行改造,发布了称为dChIRP(domain-specific ChIRP)的新技术。据介绍,该技术可以在天然环境下剖析lncRNA不同结构域的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 非编码RNA(ncRNA)往往与蛋白质协作,生成复杂的结构,并参与细胞调控。为了揭示非编码RNA-蛋白质复合体(RNP)的组成和动态,Howard Chang教授最近在ChIRP的基础上开发了质谱分析技术ChIRP-MS。这是一种RNA导向的蛋白质组学技术(RNA-directed proteomics),能够全面鉴定特定非编码RNA的结合蛋白。这一成果发表在四月二日的Cell杂志上。 细胞重编程向我们展示了体细胞状态在表观遗传学上的可塑性。而长非编码RNA(lncRNA)被认为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lncRNA表达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动态改变。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领导这项研究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Barbara J. Wold。 

前瞻

2016.04.12

新改良让基因治疗更有效

 “睡美人”转座子被人们广泛用于基因组改造,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很大的潜力。EMBL的科学家们最近解析了“睡美人”转座子的关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大大提升了该转座子插入基因的效率。这项研究发表在三月三十一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中,“睡美人”转座子被用来给患者T细胞插入基因。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回到患者体内之后,能够搜索并摧毁癌细胞。这种方法比依赖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简单得多,成本也比较低。正因如此,“睡美人”转座子吸引了众多医药企业,很快进入了临床试验。 治疗性T细胞的改造和挑选需要时间,这是基因治疗的一大瓶颈。T细胞改造和移植得越快,患者预后情况就越好,治疗费用也越低。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只能根据推测对“睡美人”转座子进行改良。为此,EMBL研究人员确定了“睡美人”活性区域的结构。 比CRISPR更有效 在插入基因进行治疗方面,像“睡美人”这样的转座子比CRISPR/Cas9更有优势。CRISPR/Cas9能在特定位点切割基因组,是去除遗传学错误的理想途径。不过,CRISPR/Cas9不能直接插入基因片段,而是依赖细胞的修复机制。“睡美人”转座子可以直接将自己携带的片段插入基因组,而且它的效率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设计的变体比现有版本的效率高30%,”领导这项研究的Orsolya Barabas说。 去年五月科学家们发现,被寄予厚望的基因疗法可能无法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彻底解决问题。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发布的两项临床试验表明,旨在恢复视力的基因疗法会在几年内失效。 去年七月,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成功使遗传性耳聋的小鼠恢复了听力。这一成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为治疗基因突变引起的听力损失奠定了基础。 RNAi通过引入siRNA或者shRNA让细胞降解相应的mRNA,根据功能缺失表型来进行基因筛选。不过RNAi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通过建立超复杂混合shRNA文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RNAi用于全基因组筛选时的脱靶效应。他们通过系统改良进一步增强了shRNA的活性,向人们展示了靶标人类和小鼠基因组的新一代shRNA文库。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表明,新一代RNAi文库在测试中的表现与CRISPRi旗鼓相当。 

厂商

2016.04.08

中国农科院Nature子刊CRISPR新成果

 精确的DNA/基因替换,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很容易推广到分子工程和设计育种。目前,CRISPR/Cas9系统能够很好地作为一种工具用于植物基因敲除,例如:中国农科院用CRISPR实现大豆基因组编辑;安徽农科院用CRISPR编辑水稻基因;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及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然而,植物中的基因替换却很少有报道。 4月1日,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安徽农业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An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targeted gene replacement in plants using a dual-sgRNA/Cas9 design”。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稳定转化的植物中,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基因/替换系统,可将感兴趣的基因用于目标作物的遗传改良。本文通讯作者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谢传晓博士,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徐云碧研究员、毛龙研究员也是本文共同作者。 用于精确的靶向基因组编辑的简单方法,可能在植物的基因功能鉴定和遗传改良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大范围核酸酶1、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已被开发作为序列特异性核酸酶,用于将靶向双链断裂(DSBs)导入DNA,以让我们通过内源性的DNA损伤修复途径,进行基因编辑。 最近,有研究人员基于CRISPR相关核酸酶系统,开发出一种新的RNA引导性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核酸酶系统,可以用一个嵌合RNA(一个所谓的单导向RNA,sgRNA)靶定特定的基因组位点,与蛋白质引导的靶向工具相比,具有更高程度的靶向选择灵活性。CRISPR/Cas9系统已被证实能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编辑,包括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微生物和植物。 使用CRISPR/Cas9实现的基因敲除,代表着这个系统的最早应用,因为由Cas9诱导的DSBs,可通过一种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机制而得以修复,这是一种容易出错的修复途径,可能会在DNA修复过程中引入短的缺失或插入。HDR(homology-directed修复),是修复染色体中DSBs的一种替换方法,对于植物基因组工程更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实现更微妙的DNA序列修改,包括DNA修正、靶向基因敲入或更换,或任何类型的突变。 HDR依赖性靶基因置换或敲入,为基因组编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更有挑战性,因为靶向DSB(s) 必须和一个修复模板共存。可以通过使用一对TALENs或sgRNAs与Cas9核酸酶,产生靶向的基因组缺失突变。诱导的双重DSB损伤或缺失突变,也是靶向基因替换的一个必备步骤。 据报道,在一种体外系统中,CRISPR/Cas9可在烟草(N . benthamiana)原生质体中成功实现HDR介导的基因替换。也有研究在玉米中利用CRISPR/Cas9,通过HDR,将一个特征基因插入到一个靶向的DSB损伤部位,并用Cas9和sgRNA表达组件共同“轰击”DNA供体修复模板,以确保有足够的供体拷贝出现在靶细胞中。粒子轰击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许多供体模板的副本。然而,应该在后续步骤中处理目标生物中的转换拷贝,来自载体的一部分DNA序列,可能是接收者基因组的污染物。 CRISPR/Cas9的稳定变换,和一个包含基因组编辑必要元素的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可以通过识别“非转基因”生物很容易地筛选出来。关于HDR介导的基因打靶,Fauser等人证明,核酸酶和切口酶系统都是有效的工具。当配对部位互相靠近时,精确设计相邻配对的sgRNA/Cas9切口酶——这可能有增强特异性的优点,可被用于靶定基因插入、基因堆叠和基因敲入。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在植物中创建体内靶向基因替换事件,同时具有较低的转基因污染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一对sgRNAs的同时传递,来靶定两个MIRs(AtMIR169a和AtMIR827a)的两个侧翼区。他们首先设计了一个双重sgRNA/Cas9载体组合(construct# 1),成功地删除了miRNA基因区域——MIR169a和MIR827a。通过PCR和随后的测序,研究人员验证了这些缺失,从而在MIR169a和MIR827a位点分别产生了20%和24%的删除效率。 然后,他们通过CRSPR/Cas9和一个DNA修复供体模板的稳定转换,实现了一个目的基因的靶向替换,其中相同的sgRNA靶位点被设计为删除植物靶基因,并删除促进HDR的DNA供体。这些研究结果展示了一种替代策略,使用CRSPR/Cas9系统,通过基因替换进行基因组编辑。 

前瞻

2016.04.08

惊人癌转移模式 免疫细胞参与协作

惊人癌转移模式 免疫细胞参与协作在加州三藩的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当侵袭性癌细胞迁移到一个转移性癌症的模式小鼠中的肺里是如何建立新的转移性据点。他们看到的很让人惊讶:早期的到达肺“先锋”细胞一般死去,但它们散布小的颗粒并努力并被涌向它们的免疫细胞吞噬。很多免疫细胞在被肿瘤颗粒感染后进入肺组织,为未来癌细胞通过血液漂流定居并形成新的转移性据点打开新的空间。这些最新的研究结果3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上。        人们一直以为浸润性癌细胞进入一个健康的组织要么生存并恶化要么被免疫细胞消灭。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癌细胞将免疫细胞转变为合作伙伴,为下一个癌细胞铺平道路。这将对先锋癌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全新的了解,导致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治疗和预防人类浸润性肿瘤。        显微镜的突破允许在活体肺中入侵性癌症的第一个视频        在重要器官如肺、脑、肝等器官的浸润转移是绝大多数癌症死亡的原因,但直到本文发表前对转移的过程还是知之甚少。几乎没有研究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到转移性入侵的第一阶段,了解为什么一些新的癌症转移病灶蓬勃发展而其它萎缩。发表本文的Krummel实验室可以在小鼠在第一个24小时对小鼠肺中癌细胞稳定成像,当它们到达后用双光子显微镜观察。因为肺在每次呼吸都会前后移动几个毫米,这就会造成研究人员无法观察到微小的癌细胞。        对免疫反应的洞察表明治疗的可能性        并不是所有的免疫细胞都和癌细胞协作。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体内注射癌细胞后,通过荧光谱系报告仪和流式细胞仪,他们能观察到几次不同的免疫细胞的“波”到达肺。许多早期应答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帮助癌细胞建立新据点。树突状细胞通常较迟到达,但似乎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威胁:在吞噬了癌细胞颗粒后,它们移动到小鼠的淋巴结激活其它免疫细胞返回到肺攻击任何早期的转移病灶。        这为转移癌患者治疗的新方法打开了大门:比如试图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容易上当受骗的类型为了防止它们帮助癌细胞扎根,同时增强更为敏锐的树突状细胞的活性促进适当的免疫反应摆脱任何新的转移病灶。

厂商

2016.04.06

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出炉

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出炉国家卫计委科教司有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卫计委、科技部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认为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并提出了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开展精准医疗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层次间逐级提高,难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基础层次方面,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基因测序工具分为测序仪和试剂,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顺势介入测序设备生产领域。  中等层次方面,主要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最高层次方面是基因编辑。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剪辑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精准医疗计划获得众多政策利好支持。《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国家指南”)3月8日公布,拉开了精准医疗重大专项科研行动的序幕。国家指南明确,精准医疗将是今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年度的科研专项涵盖八大目标,包括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这标志着精准用药及基因测序产业标准化即将开始。”业内人士介绍,这八大目标环环相扣: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打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基础;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是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则标志着精准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瓶颈有望被打破。  精准医疗技术新,难度大。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企业主要是传统医疗医药企业转型、医药器械公司创新以及其他行业跨界三种类型,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仙琚制药、丽珠集团等。

厂商

2016.04.06

卫计委: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出炉

卫计委: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出炉国家卫计委科教司有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卫计委、科技部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认为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并提出了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开展精准医疗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层次间逐级提高,难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基础层次方面,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基因测序工具分为测序仪和试剂,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顺势介入测序设备生产领域。  中等层次方面,主要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最高层次方面是基因编辑。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剪辑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精准医疗计划获得众多政策利好支持。《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国家指南”)3月8日公布,拉开了精准医疗重大专项科研行动的序幕。国家指南明确,精准医疗将是今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年度的科研专项涵盖八大目标,包括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这标志着精准用药及基因测序产业标准化即将开始。”业内人士介绍,这八大目标环环相扣: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打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基础;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是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则标志着精准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瓶颈有望被打破。  精准医疗技术新,难度大。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企业主要是传统医疗医药企业转型、医药器械公司创新以及其他行业跨界三种类型,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仙琚制药、丽珠集团等。

厂商

2016.04.01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2016清明节放假通知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2016清明节放假通知公司领导、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并结合我司实际,现将清明节放假安排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4月2日至4月4日共3天。4月4日(星期一、农历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2日(星期六)、4月3日(星期天)放假。4月5日(星期二)正常上班。     二、各部门自行妥善安排好放假前工作,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特此通知。  上海沪震实业  2016年4月1日

厂商

2016.04.01

纳米人工红细胞可精准治疗癌症

纳米人工红细胞可精准治疗癌症近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郑明彬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马轶凡等专家,在纳米人工红细胞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在着名国际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发表。据郑明彬介绍,该团队采用聚合物包载光敏剂(吲哚菁绿)——氧载体(血红蛋白)复合物,覆盖类似红细胞膜的磷脂层,构建了具备携氧和释氧功能的纳米人工红细胞。纳米人工红细胞携带血红蛋白、氧和光敏剂穿透进入到肿瘤内部,突破了肿瘤缺氧微环境和氧供应不足对光动力治疗的障碍;激光照射产生使细胞致死的单线态氧和高价铁——血红蛋白,实现了肿瘤的高效治疗。“肿瘤缺氧是实体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特征,缺氧的情况下会促进肿瘤进一步恶化,降低化疗、放疗、光动力等手段的治疗效果,并产生耐药性及肿瘤侵袭转移。纳米人工红细胞将氧气‘运输’到肿瘤所在位置进行释放,能够直接将氧传递到肿瘤内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郑明彬说。与此同时,纳米人工红细胞治疗方法还能够实现“可视化”。郑明彬表示,其包载的光敏剂、氧合血红蛋白的荧光或光声信号能够实时监控在肿瘤部位的光敏剂和氧的富集与代谢,能可视化、无创地引导治疗过程。目前,该研究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吸入高氧、高压氧仓等疗法能够激活抗肿瘤免疫,并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等的耐受性。纳米人工红细胞能够更加高效地载氧进入肿瘤内部,为氧干预的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带来新的辅助手段。”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百态

2016.03.30

研究称可能出现新的埃博拉病毒引起人类疾病

研究称可能出现新的埃博拉病毒引起人类疾病近日,肯特大学的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潜在埃博拉病毒新形式。肯特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检测了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的埃博拉病毒和莱斯顿病毒之间的差异。莱斯顿病毒是已知的在亚洲家猪中流传的疾病,它会偶尔感染人类,该病毒是目前唯一的还没有报告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的埃博拉家族成员。研究组对埃博拉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机预测了序列变异对病毒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Mark Wass博士是计算生物学的高级讲师, Martin Michaelis教授是分子医学教授,Jeremy Rossman博士是病毒学讲师,他们的研究团队是鉴定病毒蛋白质的特征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种埃博拉病毒蛋白质VP24中只发生少数变化, 或许莱斯顿病毒可转化成可以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风险,莱斯顿病毒会有一些突变导致疾病在人类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健康威胁。这项研究有关保守蛋白质序列的差异决定了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该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中。

百态

2016.03.30

黑色素瘤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黑色素瘤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突破与根特大学(UGent)研究人员合作,来自鲁汶大学(KU Leuven)的VIB科学家们揭示了恶性黑色素瘤与非编码RNA基因SAMMSON之间不同寻常的联系。SAMMSON基因会在人类恶性黑色素瘤中特异性表达,而且引人注目的是,这种凶险皮肤癌的生长高度依赖于这种基因。研究结论可能为改进诊断工具和皮肤癌的治疗铺平道路。这项最新发表于《Nature》期刊的研究由Jean-Christophe Marine教授(VIB/KU Leuven)和Pieter Mestdagh教授(UGent)领导,预计将引起巨大的轰动。长期以来,人类基因组中很大一部分被认为是"垃圾DNA",因为它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会产生许多在基本生物过程和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非编码RNAs。几年来,Marine教授(VIB/KU Leuven)和Mestdagh教授(UGent)的实验室一直在研究非编码RNA基因对癌症的促进(作用)。他们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基因特别感兴趣。在癌症中筛查lncRNA基因为了评估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在皮肤癌发展中的重要性,VIB实验室与根特大学儿科和医学遗传学系建立合作。Pieter Mestdagh领导的根特大学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筛查,以研究众多lncRNAs在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表达。筛查识别SAMMSON作为一种黑色素瘤特异性lncRNA。Pieter Mestdagh(UGent)说:"我们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基因SAMMSON会在人类黑色素瘤中特异性地表达,并在大约10%的病例中复制或扩增。此外,在正常的黑色素细胞和其他任何正常的成体组织中都没有发现SAMMSON。SAMMSON独特的表达谱让我们假设,该基因可能在黑色素瘤的病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VIB团队证实,SAMMSON会在超过90%的人类恶性--而非良性--黑色素瘤临床样本中特异性地表达。此外,他们表明,SAMMSON基因会被黑色素瘤特异性转录因子SOX10激活,解释其黑色素瘤特异性表达模式。黑色素瘤对SAMMSON成瘾而且,VIB科学家发现了黑色素瘤细胞对SAMMSON表达的显着依赖性。当在黑色素瘤培养中减少SAMMSON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黑色素瘤,癌细胞都会快速而大量地相继死亡。这导向了"SAMMSON成瘾"的关键结论,并反映在论文的题目之中。Jean-Christophe Marine教授(VIB/KU Leuven)说:"在体外和小鼠临床前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通过靶向反义分子阻断SAMMSON,(能够)显着减少黑色素瘤的生长。重要地是,我们还发现,SAMMSON被召集到为癌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通过促进SAMMSON降解,这些反义分子能够中断至关重要的线粒体活性,阻止肿瘤生长。换句话说:SAMMSON成瘾是一个明显的脆弱点,我们可以通过靶向疗法来进行打击,而不影响来自宿主或患者的正常细胞。"下一步的临床试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牢固确立该研究的假设:SAMMSON可以作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标记物。由于SAMSSON基因不在良性黑色素瘤中表达,因此它的出现可能是开发新诊断工具的关键因素,可能显着改善黑色素瘤的预后。也许更重要的是,UGent-VIB/KU Leuven合作努力的结果为皮肤癌新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人员将很快开始毒理学研究,而且正在与不同的行业参与者启动谈判,以探索未来的互惠合作。

百态

2016.03.25

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诱发乳腺癌 为诊断治疗提供新靶点

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诱发乳腺癌 为诊断治疗提供新靶点最近,来自美国奥古斯塔大学佐治亚医学院病理系的研究人员发现GT198基因突变或可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向目标。早先研究发现该基因发生的突变主要出现在早发乳腺癌和卵巢癌。现在科学家们证明帮助形成健康乳腺组织的干细胞或祖细胞也会存在GT198基因突变,并为乳腺癌的发生提供一个绝佳的“温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该研究共包含254例绝经前和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文章通讯作者Dr. Lan Ko这样说道:“该基因突变可能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和肿瘤组织,在肿瘤组织中的比例非常高。我们认为该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就会诱导肿瘤生长。”GT198在正常情况下会受到雌激素调控,同时也是类固醇激素受体比如雌激素受体的一个共激活因子。该基因发生突变后,GT198就能够在没有雌激素的情况下促进肿瘤生长。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癌化的乳腺组织中GT198基因突变存在于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包含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细胞以及肌上皮细胞等类型,但是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该研究为解答该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他们发现突变的GT198能够直接影响血管周围的乳腺干细胞,而这些干细胞是形成乳腺组织不同细胞成分的来源。文章另外一位共同作者Dr. Nita Maihle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之所以不同类型的乳腺基质细胞都会受到GT198基因突变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来源于携带GT198基因突变的干(祖)细胞,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肿瘤形成微环境。这项研究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找到了一个新的潜在靶点,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寻找治疗方法纠正发生了“错误”的干(祖)细胞。

百态

2016.03.25

首次利用光遗传学控制肿瘤发生

首次利用光遗传学控制肿瘤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青蛙模型首次证实利用光控制细胞之间的电信号,阻止肿瘤形成,以及在肿瘤形成后,让它们正常化。这项研究是首次报道利用光遗传学特异性地操纵生物电信号从而阻止癌基因诱导的肿瘤形成,和导致癌基因诱导的肿瘤消退。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Oncotarget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se of genetically encoded, light-gated ion translocators to control tumorigenesis”。青蛙是一种好的模式生物用于癌症基础科学研究,这是因为青蛙和哺乳动物的肿瘤拥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其中就包括快速的细胞分裂、组织破坏、血管生长增加、浸润性和含有异常内部正电压的细胞。相对于细胞外面,几乎所有健康的细胞在细胞内部维持着更大的负电压;打开和关闭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能够导致电压变得更加正性(让细胞去极化)或更加负性(让细胞极化)。在其他方面正常的条件下,利用肿瘤的异常生物电信号特征就能够检测它们。论文通信作者、塔夫斯大学文理学院再生与发育生物学中心主任Michael Levin博士说,“这些电性质并不只是致癌过程的副产物。它们积极地将细胞从它们正常的结构作用调向肿瘤生长和转移扩散。”论文第一作者Brook Chernet博士将编码突变RAS癌基因的RNA注射进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胚胎细胞,其中已知这种突变RAS癌基因导致类似癌症的生长。研究人员也表达和激活一种蓝光激活的正电压离子通道ChR2D156A,或者一种绿光激活的质子泵Archaerhodopsin(Arch)。无论是激活ChR2D156A还是激活Arch,都会让青蛙胚胎细胞超极化,诱导一种电流产生,从而导致这些细胞从一种类似癌症的去极化状态转向一种正常的更加负性的极化状态。激活这两种离子通道显著地降低肿瘤发生率,也会增加肿瘤退化为正常组织的概率。利用光控制离子通道是一种突破性工具,它用于研究神经系统和大脑,但是光遗传学在此之前并未用于癌症。Levin说,“这为一种新型疗法提供概念验证,它利用光压制癌基因突变的作用。利用光特异性地靶向作用于肿瘤将避免让全身接触毒性的化疗药物或类似的试剂。”

厂商

2016.03.22

评价药物分子效率

评价药物分子效率一个药物在三期临床能像Opdivo、Entresto那样显着改善标准疗法是个相对罕见的事情,但这样的三期临床却是价格不菲、而且涉及病人的生命问题,所以厂家都会在相对便宜、只有动物参与的临床前仔细遴选进入临床的化合物。一个化合物不仅活性要高、而且还要看活性来自哪些分子特征。这个选择过程好比挑选杨子荣去除掉座山雕,不仅要机智勇敢还得出身雇农、忠诚可靠。90年代临床药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PK,即根本找不到威虎山在哪。到了21世纪,疗效、安全性、商业原因成了药物在临床失败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别相当于杨子荣被座山雕除掉、杨子荣除掉座山雕但误伤过多老百姓、和杨子荣正和座山雕周旋突然接到组织短信说座山雕已经被招安了。决定药物疗效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靶点的选择,如果靶点选错了那什么化合物也没用。但是很多时候靶点选择是否正确并不十分清楚,因为经常药物剂量受副作用限制无法达到治疗剂量、或PK不好在靶标组织暴露不够。所以PK、安全性、疗效这三者经常纠缠在一起,如果能比较可靠地预测PK和安全性则可以更清楚地定义没有疗效是靶点还是化合物的问题。一些所谓的分子效率指标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分子效率概念是Hopkins提出的配体效率(LE),即结合自由能和重原子数目的比值。达到同样结合强度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效率更低。低效率配体的危害来自分子过大水溶性、过膜性也偏低,所以影响PK。因为药物作用发生在水里,而多数蛋白的结合腔为疏水腔,所以疏水作用最容易带来活性。但因为这种结合能选择性差(多数蛋白都喜欢疏水性分子),所以过分依靠疏水作用的分子有选择性差(副作用高)、水溶性差、代谢不稳定等缺点。所以疏水配体效率(LLE)应运而生,LLE=pKi-clogP。按照类似思路,自由旋转单键数目、sp3碳原子数目、芳香环数目、氢键供体、受体数目、极性表面积等一些列分子特征对活性的贡献都被认为对分子的临床命运有一定影响。现在化合物库的设计必须得考虑这些因素,分子优化过程不仅要监测活性、选择性的变化,也要跟踪这些效率指标的变化,尤其是先导物和药物相差较远的情况如基于片段药物和从头设计。当然这些都是粗略的指导原则,若是遇到NS5A、Bcl2这样的靶点这些规则就都不重要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药物优化过程过于复杂,如何评价优化效果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复杂的事情。最近有多篇药物设计综述讨论如何评价、跟踪分子优化进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厂商

2016.03.22

首次证实细菌释放挥发物促进真菌生长!

首次证实细菌释放挥发物促进真菌生长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原体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促进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 CF)病人肺部感染中发现的真菌性病原体生长。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一种病原体通过空气释放信号,从而直接促进另一种病原体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15日那期mBio期刊上,论文标题为“Volatile Compounds Emitt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imulate Growth of the Fungal Pathogen Aspergillus fumigatus”。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真菌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在肺部微生物群中经常一起发现的机会致病菌。之前的研究已证实当这两种致病菌直接接触时,绿假单胞菌产生化合物抑制烟曲霉菌生长。鉴于细菌经常产生能够在空气中扩散的挥发性化合物,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曲霉部门成员Jean-Paul Latgé、Christoph Heddergott和Benoit Briard想知道铜绿假单胞菌和烟曲霉菌是否也能够通过挥发性信号进行沟通。Latgé说,“非常令我们吃惊的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挥发物促进烟曲霉菌生长。更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发现这些挥发物实际上被这种真菌摄取从而促进生长。”为了测试挥发性化合物如何可能在微生物之间传播和影响微生物,Heddergott和Briard将一个小的装有烟曲霉菌的培养皿放置到一个大的装有绿假单胞菌的培养皿内侧上。通过将这两种培养皿进行物理隔离,这两种微生物共享培养皿表面上方的空气。Heddergott说,“我们只是将这两种微生物放在附近,几天之后,我们吃惊地观察到烟曲霉菌生长得更快,并且朝向铜绿假单胞菌那边生长。这真正地表明促进物质[来自这种细菌]。”为了发现它可能是什么,Heddergott使用特殊纤维吸附每种病原菌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然后鉴定出它们。他随后每次测试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众多挥发物中的一种对烟曲霉菌的影响。Heddergott说,“当这种真菌与这种细菌以相同浓度共同培养时,特别恶臭的含硫挥发物促进这种真菌生长。”他将这种挥发物缩小到一种空气传播的化合物,它主要负责这种促进作用,它就是二甲基硫醚(dimethyl sulfide)。鉴于硫是烟曲霉菌生长所需要的一个必须元素,研究人员测试了二甲基硫醚是否确实被这种真菌摄取并作为食物使用。为此,Heddergott和Briard将这种真菌放置一盘缺乏硫的食物上,然而往空气中泵入二甲基硫醚。他们证实当二甲基硫醚存在时,这种真菌生长得更好,而且直接从空气吸入二甲基硫醚。Latgé说,“在此之前,没有人曾认为一种真菌能够依赖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生长。”Latgé说,就CF病人肺部感染而言,这可能解释着为何铜绿假单胞菌通常首先在肺部定植,烟曲霉菌随后定植:“当这种真菌到达病人肺部时,肺部拥有释放这种挥发物的细菌时将有助这种真菌本身建立感染。”理解这些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如何在肺部定植可能导致人们发现更好的方法来阻止细菌-真菌共感染。这种共感染导致CF病人肺部功能下降和症状恶化。

厂商

2016.03.17

增加miR-181b水平或可抵抗肥胖和糖尿病

增加miR-181b水平或可抵抗肥胖和糖尿病肥胖与低水平炎症相关联,它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包括脂肪组织在内的几种组织与炎症过程相关联,但是促进这种过程的细胞类型和因子仍不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临床前肥胖症模型开展研究,发现一种小片段的被称作miR-181b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控制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功能而在肥胖诱导的脂肪组织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些发现可能指出一种新的靶标用于开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2016年3月4日那期Circulation Research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icroRNA-181b Improves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by Regulating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White Adipose Tissue”。研究人员鉴定出仅仅在一周时间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食物,miR-181b在脂肪组织内皮细胞而不是脂肪细胞中表达较低。他们猜测在肥胖小鼠体内还原这种microRNA水平可能阻止胰岛素耐受性/糖尿病产生。确实,他们发现将一种miR-181b类似物注射进肥胖小鼠体内显著性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水平和降低脂肪组织中的炎症。研究人员发现蛋白磷酸酶PHLPP2是miR-181b的直接作用靶标,而且抑制这种蛋白也会改善小鼠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水平,并降低炎症,从而提供另一种新的治疗靶标。最后,研究人员注意到相比于健康人,来自糖尿病病人脂肪组织内皮细胞中的PHLPP2水平更高,这提示着这些在小鼠体内获得的新发现也与人类疾病相关联。论文通信作者、布莱根妇女医院副主任医师Mark W. Feinberg说,“我们发现一种microRNA的功能在于它通过靶向脂肪组织周围的内皮细胞和一种导致一氧化氮水平增加的途径,从而削弱脂肪组织血管系统中的炎症反应。这种microRNA的有益作用可能是冰山一角,这是因为在一系列慢性炎症中,过度炎症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厂商

2016.03.17

科学家成功合成出新型抗癌制剂

科学家成功合成出新型抗癌制剂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过程,其就可以帮助合成一系列最初在细菌中发现潜在抗癌制剂。研究者Nicolaou实验室发现的方法可以大量复制罕见但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化合物,以便后期可以帮助生物学家和临床医生们进行潜在的疗法开发,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通过类似物的设计和合成来调节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从而改善化合物抵御疾病的性质,同时降低其副作用。研究者Nicolaou说道,这种合成方法不仅可以为生物研究调查呈现出有价值的分子,而且可以也可以揭示化合物此前未知的一些结构特性;这种新型的合成性技术奖帮助研究者们构建新型的可变化合物来进行生物学评估以及药理学研究。当前并没有基于化合物trioxacarcins的药物,trioxacarcins可以通过一种新型机制损伤细胞中的DNA;此前研究人员在波卓链霉菌的发酵液中发现了化合物trioxacarcins,该化合物可以通过结合并且化学性地修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来干扰癌细胞的复制;这些化合物或许就可以被赋予强大的抗肿瘤特性,而且或许并没有海洋天然产物Shishijimicin强大,海洋天然产物Shishijimicin也是科学家们最近才合成的,相比紫杉醇而言其作用更强,而且可以被用作抗癌药物;研究者的目的就是通过适当地调整分子的结构来使其的潜能更大。最后研究者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同其它研究人员进行合作来将细胞毒性化合物通过化学交联的方式同靶向作用癌细胞的抗体进行结合,而该过程就可以产生所谓的抗体药物轭合物,以此来治疗癌症患者,而目前这将是个体化靶向化疗方法的最新前沿进展。

百态

2016.03.14

FDA批准新型智能隐形眼镜用于监测青光眼

FDA批准新型智能隐形眼镜用于监测青光眼最近,美国FDA批准了由瑞士医疗器械公司Sensimed公司开发的新型智能隐性眼镜Triggerfish用于监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变化。FDA审核者表示这一设备将能帮助医生更好的检测患者的眼内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方案。Triggerfish是一种一次性隐形眼镜系统,开发者希望这一系统能够确定佩戴者一天中测量眼内压的最佳时间段。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认为眼内压的上升与患者视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相关性。Triggerfish在眼镜片周围还设置有微型天线能够将佩戴者的眼内压数据传送至患者戴在脖子上的设备中,并最终通过蓝牙将其传输至电脑上以供医生分析。在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40名年龄在40岁-89岁之间的患有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佩戴这一设备的效果。经过长达两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对这些患者完成了8项测试,并将受试者分类为慢疾病进程患者和快疾病进程患者。其中快疾病进程患者组的患者都会出现夜间眼压升高的现象。据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设备不仅能够区分青光眼患者的病程进展,也可以辅助评价患者治疗效果。而FDA在声明中也指出,这一设备仅能应用于检测患者的眼压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不能用于精确测量眼压。FDA目前已经批准这一设备用于22岁以上的患者。此前,Triggerfish已经在欧洲取得CE认证。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厂商

2016.03.14

一种食用色素或可助治疗脑癌 新的治疗药物开发有望

一种食用色素或可助治疗脑癌 新的治疗药物开发有望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红色的食用色素对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今后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胶质瘤是大脑肿瘤中的一种,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非常棘手,通过外科手术很难完全清除患部,还需要配合使用药物,不过现有药物效果还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发更好的药物。日本基础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报告说,由于已知恶性胶质瘤细胞内有一种名为PTPRZ的酶会加剧癌变,他们在约2.6万种化合物中寻找能抑制这种酶的物质,结果发现一种名为SCB4380的低分子化合物有效。这种化合物在日本是作为食品和化妆品中的红色素使用。直接使用这种物质无法通过恶性胶质瘤的细胞膜,但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种脂质体包裹这种色素就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对16只脑内有恶性胶质瘤的大鼠进行了实验,将用脂质体包裹的色素注射到它们大脑内,结果发现7周后肿瘤体积缩小,仅有未注射色素对照组大鼠肿瘤体积的一半左右。研究人员表示,今后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争取开发出能有效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型药物。

厂商

2016.03.10

宝宝乳牙可千万别再扔掉啦!以后可救命!

宝宝乳牙可千万别再扔掉啦!以后可救命!英国一对父母拔除了自己7岁女儿碧嘉。格雷厄姆的乳牙,并且冻结储存起来,以应对女儿未来身体出现的意外。因为据国外科学家研究,儿童乳牙里面的干细胞,比脐带血的干细胞更为“奇特”,因乳牙里面干细胞的多能性最强,与其他干细胞相比,增殖的速度更快。它具有下面诸多超神奇的作用可用于再生出身体组织,以替代身体不健康或受损的器官,比如可再生骨骼、再生心脏、再生牙齿;可再生眼睛组织,以治愈失明;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及再生,治疗烧伤有奇效,延缓衰老;再生免疫系统,治疗足癣、白癜风、湿疹等;再生脑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还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再生血管,治疗心脏病,还被预测未来可治疗成人白血病……据悉,中国首家GMP级口腔干细胞库已成立,具体是将乳牙的干细胞保存在冷冻的液氮中,储存时间能长达30年,未来可用于治疗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或疾病。所以对于孩子身体某些遗传性或先天的疾病,储存孩子的乳牙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失明等。

百态

2016.03.10

2019年全球3D打印医疗市场销售将达9.66亿美元

3D打印正在多个垂直行业颠覆制造过程,尤其是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更多创新、高效的产品出现。日前,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全球3D打印医疗垂直应用市场,预测从2013年至2019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5.4%。而全球3D打印医疗市场的总销售额也将从2012年3.545亿美元增至9.655亿美元。该报告的题目是《3D打印在医疗应用市场——全球行业分析,大小、份额、增长、趋势和预测,2013年—2019年(3D Printing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Market - Global Industry Analysis, Size, Share, Growth, Trends and Forecast, 2013 - 2019)》。该报告称,全球3D打印技术医疗应用市场主要受到一下几个因素的推动:各种3D打印医疗应用不断增加、定制化3D打印医疗产品的增长趋势、来自私人和政府机构的资金、能够扩大医疗应用的技术进步,以及3D打印应用所带来的成本和时间的缩短以及相应的病人护理的改善等。该报告同时显示,3D设计软件公司的并购也将在该市场的未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和材料相关的问题有可能阻碍到3D打印在医疗应用市场上的扩展。如果将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细分的话,按照基本的应用可以分为手术器械、手术指南、生物工程和植入物等。而手术指南和植入物可以进一步分成牙科、骨科和颅骨-颌面部等。而按照原材料则可以分为聚合物、生物细胞、金属和陶瓷等。而按照3D打印技术来分,3D打印医疗应用市场则可以分为光固化(SLA)、电子束熔融(EBM)和液滴沉积制造等。其中,EBM技术占据了市场主导,这一部分还包括了光聚合反应和激光束熔化(LBM)。这两种技术都能够精准而高效地制造各种生物模型,而后者在3D打印市场上的需求十分强烈。除此之外,光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数字光处理和双光子聚合等,液滴沉积制造则包括多相射流固化、 熔融沉积建模和喷墨打印等。从区域上分,该市场则可以划分为北美、亚太、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在2012年,北美地区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欧洲地区的预计增长速度最快,估计到2019年将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扶植政策、有利的经济条件、为实现技术进步而出现的并购,以及政府投资等。该研究报告认为,从竞争角度看,这个市场更偏向于寡头垄断,3D Systems、Voxeljet、EnvisionTEC、Eos、Electro Optical Systems、Stratasys、Nanoscribe、Materialise将是其中处于领先位

前瞻

2016.03.07

互联网+医疗后时代,资本巨头进场决战局

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达到42.7亿,用户增长至1.38亿人,相比前年,增长了6600万余人,同比增长91.7%,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态势。各路人马纷纷入场厮杀,希望能够夺得一席之地,但是,唯有市场上能抓住客户心理和满足客户实际需要的,或者在数轮融资中得到投资人青睐的队伍,才能在淘汰赛中幸存下来,互联网+医疗后时代已经来临。相比15年热热闹闹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各种融资,互联网+医疗后时代的温度骤然剧降,拉不到新一轮融资或者还不能扣准消费者脉搏的公司们纷纷倒下,毕竟,市场的丛林法从来都是成王败寇。但是"互联网+医疗"毕竟与"互联网+"不同,医疗是一个精准严格,门槛高,需求量大的行业,短时间内医生无法大量培训出来,与此同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现行医疗体制亟待完善,时势造英雄,这种环境给了"互联网+医疗"的迅速崛起的契机,但也注定了,这场厮杀,不能有一个"互联网+式"的happy ending。凡是能杀到决战局的"互联网+医疗"必定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用户,独特的优势,以及绝对不能忽视的干粮--大量融资,剩者为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选手们。粉丝用户:可穿戴设备华为 小米华为发布Mate8,Mate8的一大亮点是华为强调的手机健康管理平台,除了常规的健身监测外,还提供血压、血糖、体重、睡眠等方面的监测。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小米手环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环,2015年销量突破1000万,并建立起了中国最大的人类活动数据库。粉丝用户:医学数据平台Medsci  医脉通Medsci主要特色是医学知识更新和培训,旨推动和加速临床医生的职业成长,专注临床研究领域,为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分科化、规范化、系统性的可持续性在线学习平台。医脉通把医学信息、医学工具和社交体系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医生提供了一站式学术服务的平台。独特优势:一站式医疗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以及浙一医院从预约医生,问诊,线下医药配送,这三家医院已经形成了行业闭环链。阿里健康颇具阿里巴巴风格,利用原有优势,整合众多医院,提供一个淘宝式"阿里健康网络医院"平台,同时利用天猫医药馆、菜鸟网络配送完成线下送药。乌镇互联网医院则是中国版的"凯撒医疗",通过互联网整合医生资源,牵手浙江乌镇政府、人社部门,完成问医送药报销闭环。浙一医院则是自家有粮(医生),心中不慌,自己开起了互联网+医院,浙一医院作为一家三甲级医院,就医问诊配药自然不在话下。大量融资:健康集团万达、 恒大中国房地产进入成熟期,大量资本流出,医院集团这种持续不断大量资本投入的产业,回报率可观,已经成为房地产大亨们的新宠。恒大地产收购新传媒、中新大东方人寿等等,涵盖整形美容、抗衰老、健康体检、中医养生、产品研发等五大产业体系。万达集团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 Limited,下称IHG)合作,万达将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总投资金额为150亿元。互联网+医疗后时代,初创公司成为黑马杀出希望不大,但是医疗行业万亿级的市场潜力还在那里等待着开发,局势风云幻变,你想知道各路剩余人马心里都在想什么吗?拼杀到最后,互联网+医疗的最终格局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来北京生物谷的"2016(第三届)"互联网+医疗"健康峰会"吧,互联网+医疗的大咖们告诉你答案。

百态

2016.03.07

< 1 ••• 5 6 7 8 9 ••• 28 > 前往 GO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密云路1018号复旦科技园808室 联系人: 刘经理 邮编: 200613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