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已认证

粉丝量 0

当前位置: 沪震实业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免疫疗法,癌症患者的新希望?

免疫疗法,癌症患者的新希望?在抗癌的道路上,如今不少病人都在同一条道路上奔跑:免疫疗法。目前有几百起和免疫疗法有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希望再活若干年。2014年10月,史蒂夫·卡拉(Steve Cara)为了增加人寿保险,去做了标准体检。但结果令人震惊。53岁的他患上了肺癌,已经开始扩散,医生说他不适宜动手术。几年前,医生会建议他做化疗。但如今,他的主治医生、纽约市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肿瘤学医师马修·D·霍尔曼博士(Dr. Matthew D. Hellmann)推荐了尚在实验中的免疫疗法。这种疗法并不是像化疗那样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试图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疾病。卡拉对此并不确定,他想听听其他的意见。另一家大医院的医生看了他的扫描片和病理报告后,问他霍尔曼是怎么建议的。卡拉回忆,那位医生听完,“他关上文件夹递给我,说‘赶快回去吧,能跑多快跑多快’。”其他很多病人也在同一条道路上奔跑。利用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症是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它正在变为现实。近年来,肿瘤消失、末期疾病得到缓解的惊人故事不断传来——都有可靠数据作为支持——迅速成长中的免疫疗法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以及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制药公司、慈善家和美国政府的“癌症登月计划”项目都在这项疗法的研发上大举投资。关于这个主题的医学研讨会也层出不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疗法的认识,”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黑色素瘤与免疫疗法学主任杰德·沃尔柯克(Jedd Wolchok)医生说。如今,有几百起和免疫疗法有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有的患者单独接受免疫疗法,有的患者还同时接受其他疗法,范围几乎涉及了癌症的所有种类。“人们都在询问和等待,请求接受这些这些实验,”休斯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肿瘤学医师、主攻膀胱癌的阿琳·西弗克-拉特克博士(Dr. Arlene Siefker-Radtke)说道。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它们所分泌的生化物质构成,它保护着身体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入侵者的干扰。但是癌症经常能找到办法躲开免疫系统,或是令其失去战斗能力。免疫疗法能帮助免疫系统把癌症视为一种威胁,并对它展开攻击。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免疫疗法是通过药物屏蔽一种名为“检查点”的机制,令免疫细胞恢复抗击癌症的能力;癌细胞正是利用检查点机制来关闭免疫系统的。这类药物名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肺癌、肾癌和膀胱癌。更多此类药物也在研制过程中。患者迫切希望得到检查点药物,其中包括一种名为Keytruda的药,很多人都称之为“那种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药”——前总统卡特使用这种药,配合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目前没有出现复发迹象,尽管黑色素瘤已经扩散到他的肝部和脑部。检查点抑制剂对于卡拉这样的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选项。“我们可以诚实地对患者说,虽然我们不能保证可以马上治愈转移性肺癌,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他们有希望再活若干年,许多患者可以活很多年,这真的是一大突破,”肺癌专家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胸部/头颈部医药肿瘤科主任约翰·V·海马克博士(Dr. John V. Heymach)说。然而,尽管有如此前景,也令人兴奋,但现实是,免疫疗法目前只对一小部分病人生效。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还在努力寻找答案。他们知道,他们找到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但他们尚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它。Joshua Corbet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戴维·怀特(David Wight)与女儿伊莎贝拉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看完足球赛。“我很幸运,”他说。一个病人的故事卡拉是新泽西州布里奇沃特一个服装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他患上的是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他原本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婚姻幸福,儿子们已经进入大学、事业有成、漂亮的家、定期度假,经常打高尔夫。这一切都被这个诊断打碎了。2014年12月,他开始使用两种检查点抑制剂。这些药一年要花15万美元,但他是研究对象,所以无需付费。这些药物作用于免疫T细胞,这种白细胞经常被描述为免疫系统的士兵。T细胞非常凶猛,因此它们有内置的“刹车”——就是所谓检查点——以便在必要时关闭它们,以免它们攻击正常组织。一旦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就会引发自体免疫性疾病,比如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检查点用来阻止T细胞成倍增长,另一种检查点用来削弱它们的力量,缩短它们的生命周期。顾名思义,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解除检查点的作用,这样癌细胞就不能利用它们来关闭免疫系统。卡拉使用的药物能抑制这两种检查点。每两周,他接受一次静脉Yervoy和Opdivo注射,两种药都是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制造的。一开始他没什么问题,只是在注射后的第二天觉得有点疲惫。工作也基本不受影响。但是激发免疫系统的强大力量去抗击癌症可能是很危险的:有时候,患者的身体也会在激烈交锋中受到伤害。治疗进行了两个月后,卡拉的胳膊、后背和胸前长出了大片皮疹。皮疹十分严重,他不得不停药。用类固醇药膏治好皮疹后,他恢复了免疫治疗,但是只使用Opdivo。医生停掉了另一种抑制剂,希望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检查点抑制剂可能要几个月才能生效,有时候还会造成炎症,在治疗初期,从扫描结果上看,这可能会造成癌细胞在增长的假象。但是2015年3月,卡拉的初次扫描结果很惊人。他的肿瘤缩小了三分之一。到了8月,一多半的肿瘤都消失了,但皮疹又复发,并且恶化了。类固醇药膏再次生效,但是到了10月,又发生了另一种更让人担忧的副作用:呼吸困难。医生诊出了肺炎,这是一种由免疫系统攻击肌体造成的感染——也是检查点药物的一种已知风险。继续治疗的风险太大。Ilana Panich-Lins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詹姆斯·P·艾利森博士(Dr. James P. Allison)与帕德玛尼·沙玛博士(Dr. Padmanee Sharma)自2005年开始合作,于2014年结婚。艾利森医生开发了第一种检查点抑制剂Yervoy。卡拉停止了注射,但是这几个月的治疗令他的癌症从四期变成了二期,也就是说可以手术治疗了。今年春天,他通过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一的右肺,并且发现癌细胞完全消失了。“切除的组织中没有发现癌细胞,”霍尔曼恩说。“完全是免疫疗法的功效,”他读着病理报告。“太酷了。”目前,他不再需要进一步治疗了,但还是需要定期观察。他又开始工作,也恢复了打高尔夫球。“他的疗效是最好的,”霍尔曼恩说。“我希望能持久。这还需要时间检验,我觉得他清楚这一点。”?Left to right: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Bettmann, via Getty Images,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海伦·科利·诺茨(Helen Coley Nauts),左,继承了父亲威廉·B·科利(William B. Coley,右)的工作,威廉·B·科利被视为癌症免疫疗法之父。安东·契科夫(Anton Chekhov),俄国医生、剧作家,他观察到了细菌感染和癌症缓解之间的联系。对一些人奏效,对另一些人无效检查点抑制剂生效时,效果会非常好,带来很长的缓解期,看上去很像得到了治愈,甚至在治疗停止后,也会维持下去。20%到40%的患者,有时候甚至更多患者,能够收到很好的疗效。但是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这类药物却根本不起作用。对于另一些患者来说,它们会生效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起作用了。为什么?这个问题让人恼火,同时也是研究的焦点。一种解释认为,还有目前尚未发现的检查点在起作用。研究者在努力寻找它们,然后开发针对它们的新药物。尽管人们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但检查点抑制剂正在被广泛应用,试用于各种常规化疗希望渺茫的晚期癌症中。这种药最初只在晚期患者身上使用,特别是那些化疗已经不起作用,只能背水一战的患者;但MD安德森中心的海马克医生预言,不久后,有些患者(包括较早期的肺癌患者)会在一开始就接受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但是,医生们说,潜在的危险副作用不可轻视。一篇2010年的医学期刊文献报告,几名黑色素瘤患者死于Yervoy带来的副作用。除了导致肺部炎症,检查点抑制剂还可能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和结肠炎——一种严重的肠道系统感染;这些由活跃的免疫系统攻击所导致的疾病是非处方药无法治疗的。患者需要强的松等类固醇药物来抵御这些攻击。沃尔科克说,幸运而且神秘的是,类固醇可以治疗肠道问题,同时又不会停止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是,沃尔科克警告,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把腹泻的情况告知医生,“他们可能会死于结肠炎”。检查点抑制剂也会减缓重要腺体的分泌,比如垂体、肾上腺和甲状腺,导致终生需要荷尔蒙治疗。比如卡拉现在就需要使用甲状腺药物,几乎肯定是由于免疫治疗的缘故。医生报告说,有一位接受了肾移植手术的病人在接受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治疗癌症后,出现了排异反应,貌似是因为这种药刺激他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被移植的肾脏。另一位霍尔曼恩的肺癌患者,65岁的乔安娜·萨伯尔(Joanne Sabol)由于严重的结肠炎,放弃了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她使用这种药物已经两年,巨大的腹部肿瘤缩减了78%。像她这样的患者处于一片未知领域,医生们正在研究是否需要手术切除剩余的肿瘤。“我患了恶性癌症,但我不会向它屈服,”萨伯尔说。“这将是它和我的一场大战役。”

厂商

2016.08.04

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演化大幅加速

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演化大幅加速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胎盘类哺乳动物(现今包含将近5000个物种,人类也在其中)的演化速度在白垩纪大灭绝之前还比较平稳,但随后的物种爆发,造就了今日各式各样的哺乳动物。团队首席研究员,伦敦大学学院遗传、进化及环境学院的 Thomas Halliday 博士说:“非鸟恐龙的灭绝、有竞争关系的其它哺乳动物的日渐式微,让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早期的胎盘类哺乳动物得到了好处。压力一经解除,它们就迅速演化出各种新形态。“我们尤其注意到劳亚兽总目下的动物,它们的体型快速增大、生态多样性迅速增加。这条演化之路延续到现在,包含有蝙蝠、猫、犀牛、鲸、牛、穿山甲、鼩鼱、刺猬等迥然不同的哺乳动物。”团队发现,胎盘类哺乳动物最后的共同祖先生活于白垩纪晚期,比6600万年前非鸟恐龙的灭绝早大约300万年。之前的研究曾假定演化速度近似为常数,利用现今哺乳动物的分子数据倒推。这个时间比先前各类研究给出的结论晚了两千万年。这份研究由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资助,于 2016 年 6 月 29 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文中,研究者分析了从白垩纪一直到现今的诸多化石,整理出这些动物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由此估计其在新版演化树上出现分化的节点。这份演化树由同一团队在 2015 年发布,包含迄今为止最全的古新世哺乳动物。研究者测定了 904 份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中骨头和牙齿的细微变化,将物种间的解剖学差异标记在演化树上。他们还测算出各分支特征数随时间的变化,得到早期胎盘类哺乳动物在恐龙灭绝前后的平均演化速度。比较前后两段地质时期的平均演化速度,就可以看到灭绝事件造成的影响。文章主要作者,伦敦大学学院遗传、进化及环境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的 Anjali Goswami 教授说:“我们的发现否定了一些其它相关研究的结论,它们忽视了上一次大灭绝前后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我们采用严密的方法,成功追踪到早期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演化轨迹,并重建出它们的演化过程。尽管物种间的演化速度各不相同,但我们能看到它们在恐龙灭绝之后明显剧增,说明恐龙消失为我们的祖先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恐龙灭绝对我们祖先演化造成的巨大影响,着实体现了这次事件对塑造现代世界的重要性。”文章的共同作者、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的 Paul Upchurch 教授补充说:“我们的数据集庞大且精密,足以更加清晰地描绘演化历史。我们计划用这些数据来研究其它大规模的演化模式,比如,早期胎盘类哺乳动物如何经由今天已经消失了的陆桥,分散到各个大陆。”

厂商

2016.07.26

脑袋大的人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吗?

脑袋大的人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吗?一项最近的研究指出,脑容积较大的动物,比如人类,更容易患精神疾病,这是由于信号在脑部的传递距离相对较长。打个比方,在容积较大的脑子里,信息需要越过一定数量的连接到达目的地,而在此过程中很多信号内容易发生错乱。"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大脑中神经远程连接的严密程度较低,则此人更容易患神经失联的症状,比如过阿兹海默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来自法国里昂一大的研究者Henry Kennedy说道。这项研究不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人类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远高于小鼠、大鼠等其他物种,另外,这一结果还间接证实了不同物种间的大脑的通用结构(即"指数距离公式"),尽管体型差异较大。首先,作者们根据对猿猴进行追踪试验以及一些先进的网络模拟理论,推测出该类物种的大脑中短程神经元连接远远多于远程连接。这一结论也就意味着,大脑中两个区域的距离越近,那它们之间的连接也就越多,而两个区域的距离越远,则连接数就越少(指数距离公式)。通过在小鼠等不同物种上进行试验,作者发现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类物种的大脑,不管它们之间的体积差距有多大。这一结果说明,在整个哺乳动物种群中,指数距离公式具有普世性的意义。而大脑容积较大的物种由于脑部远程连接数很少,能够保证其运转的效率。另一方面,既然我们人类的大脑是猿猴的5倍,那么我们的远程连接就会变得更加脆弱。这一特征更容易引发信号失联的状况,他们认为这也许导致了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生。相关结果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上。作者们认为,理解大脑网络的环境是21世纪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哺乳动物的大脑结构之精细,相当于及其精密的电子化设备。他们希望这一结果以及后续的研究能够帮助理解人类大脑的结构,并有助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厂商

2016.07.26

“神药”OSU-03012不仅抑制多种肿瘤,也能抑制众多细菌和HIV、HAV、HBV、HCV等众多病毒

“神药”OSU-03012不仅抑制多种肿瘤,也能抑制众多细菌和HIV、HAV、HBV、HCV等众多病毒塞来昔布(Celecoxib)是一种近年来新上市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用来解热镇痛和抗风湿治疗,在美国已经批准应用于家族性息肉的治疗。OSU-03012是塞来昔布衍生物,也被称作AR-12,是一种有效的重组PDK-1抑制剂。它的抗癌活性比塞来昔布高,但是不能抑制COX2。2004年,Jiuxiang Zhu等发现OSU-03012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如它可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IC50为5 μM。2006年,Adly Yacoub等发现与作用于正常的胶质细胞相比,OSU-03012作用于神经胶质瘤细胞更有效促进细胞死亡。2007年,Leonardo M. Porchia等发现OSU-03012抑制甲状腺癌细胞(NPA、WRO和ARO细胞系) 增殖和迁移,且诱导凋亡,结果导致S期细胞增多,G2期细胞没有增多。OSU-03012为ATP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甲状腺癌细胞,抑制p21活化激酶(PAK)活性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2008年,Ming Gao等发现OSU-03012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系(包括Huh7、Hep3B和HepG2)生长,IC50在动物模型中,一些人发现OSU-03012 按200 mg/kg剂量作用于 Huh7 移植瘤,抑制57.59%的肿瘤生长。还有人发现OSU-03012 作用于MDA-MB-435/LCC6移植瘤,明显降低EGFR 蛋白表达,下降约48%,也阻止YB-1结合到EGFR启动子上。此外,也有人发现口服OSU-03012抑制HMS-97神经鞘移植瘤的生长达55%。然而,如果我们认为OSU-03012只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生长,那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事实上,科学家们发现OSU-03012太神奇了,它还能够抑制许多病毒和细菌感染,包括人们谈之色变的多种耐药性HIV毒株。OSU-03012 (AR-12) 结构式。2015年7月,来自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在一项临床前研究中证实一种被称为GRP78的伴侣蛋白,可能是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一个通用靶标,其中这些疾病包括脑癌、埃博拉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和超级细菌---如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一种伴侣了蛋白的任务就是让酶和病毒外壳蛋白保持它们正确的三维形状。如果一种酶或外壳蛋白具有错误的三维形状,那么这种酶不能够正常工作和这种衣壳蛋白就不会成为新病毒的一部分。通过将用于临床测试的OSU-03012 (也被称作AR-12,是一种有效的重组PDK-1抑制剂)和获得美国FDA批准的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PDE5)抑制剂---如靶向伴侣蛋白GRP78的万艾可(Viagra)和西力士(Cialis)---联合使用,来靶定GRP78和相关的蛋白,研究人员阻止了各种主要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的复制,使得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易受到常用抗生素的攻击,并且他们还发现脑癌干细胞被这种药物组合杀死的证据。研究人员是利用多种脑癌干细胞类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基孔肯雅病病毒、埃博拉病毒、肝炎病毒、大肠杆菌、MRSA、MRSE和淋球菌开展研究时获得了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还证实AR-12有效地抑制狂犬病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Lassa virus)、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黄热病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的复制能力。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组合,可通过降低靶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表达和阻止被感染的细胞中的病毒复制,降低它们的传染性。这种组合能够降低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和拉沙病毒的病毒受体表达。在癌细胞中,该药物组合也能够降低癌基因受体的表达。在细菌中,该药物组合能够降低伴侣蛋白GRP78等效物(在细菌中,被称作Dna K)表达,并且诱导泛耐抗生素的大肠杆菌、MRSE、MRSA和奈瑟氏淋球菌细胞死亡。而在最新的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详细地描述了OSU-03012的抗病毒能力。OSU-03012(AR-12)是一种目前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某些癌症的药物。当前的这项新研究证实在实验室细胞培养物和动物模型中,AR-12有效地抵抗一系列病毒,包括多种耐药性HIV毒株、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16年10月那期Journal of Cell Phys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R-12 Inhibits Multiple Chaperones Concomitant With Stimulating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Collectively Preventing Virus Replication”。研究人员声称有必要开展新的临床试验来证明AR-12可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论文通信作者、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Paul Dent博士说,“基本上,我们完全揭示出这种药物如何发挥作用和它为何能够阻止如此多不同类型的病毒。”在过去25年以来,很多科学家们已证实GRP78是几乎每种致病性病毒的复制所必不可少的。这项新的研究验证了和拓展这些早前的发现。一种病毒想要成功地复制和接管一个细胞,两种事情必须要发生:这种病毒必须能够产生保护性的蛋白衣壳以便产生新的病毒颗粒,而且它也必须劫持细胞信号以至于细胞不知道它正遭受应激。当细胞遭受应激时,它能够在新的病毒颗粒形成之前,导致细胞发生一种被称作自噬的过程。研究人员注意到AR-12当与某些药物组合使用时,能够通过抑制GRP78等伴侣蛋白阻止这种这两种过程。当伴侣蛋白受到抑制时,细胞发送遇险信号,自噬开始发生。细胞开始加工受损的具有不正确的三维形状的病毒衣壳蛋白,最终吞食掉这种衣壳蛋白。这就阻止病毒接管细胞。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注意到AR-12靶向多种伴侣蛋白,而不只是GRP78。Dent说,“实际情形是存在两个大的伴侣蛋白家族。一个是HSP90家族,另一个是HSP70家族。经证实,AR-12药物能够阻止这种伴侣蛋白家族的功能。”对一些病毒---如胡宁病毒(Junín virus)和阿根廷出血热病毒---而言,HSP90和HSP70要比伴侣蛋白GRP78在产生新的病毒颗粒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动物模型中,AR12让存活期增加一倍,抑制另一种出血热病毒导致的肝脏损伤,有效地保护细胞免受埃博拉病毒感染,而且比任何一种已被批准的抗病毒试剂更加有效地抑制耐药性HIV毒株。最引人关注的一项发现是AR-12抑制多种耐药性HIV-1和HIV-2毒株的复制。Dent猜测将AR-12加入到当前的蛋白质酶抑制物混合物中将不仅会更加有效地控制这种疾病,而且在长期而言,病人也可能能够潜在地降低他们服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剂量,这是因为蛋白酶抑制剂要比AR-12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厂商

2016.07.20

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毒性蛋白tau在大脑中扩散机制

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毒性蛋白tau在大脑中扩散机制来自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一种毒性的阿尔茨海默病蛋白能够通过包围着大脑神经元的胞外空间在整个大脑中扩散---从一个神经元传播到另一个神经元。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6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euronal activity enhances tau propagation and tau pathology in vivo”。这种被称作tau的蛋白的扩散可能解释了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只有一部分大脑区域受到影响,而在这种疾病的后期阶段,多个大脑区域受到影响。论文通信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Taub阿尔茨海默病与衰老大脑研究所病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Karen Duff博士说,“通过了解tau蛋白如何扩散,我们可能能够阻止它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播。这将会阻止这种疾病扩散到大脑其他区域中,而这种扩散与更加严重的痴呆症相关联。”几年前,Duff和同事们已发现tau蛋白在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神经元之间扩散,这就首先支撑了阿尔茨海默病能够在大脑中扩散的想法。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Jessica Wu博士通过追踪tau蛋白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移动,发现tau蛋白如何迁移。她发现,tau蛋白能够被神经元释放到胞外空间中,在那里,它被其他的神经元获取。鉴于tau蛋白在释放之前能够在神经元内迁移较长的距离,它就能够作为种子播种到大脑其他区域中。Duff博士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影响。当tau蛋白被释放到胞外空间时,利用抗体等治疗试剂将会比这种蛋白在神经元内时更加容易靶向它。”这项研究的第二个有趣的发现是观察到当神经元更加活跃时,tau蛋白加速扩散。两名另外的作者Abid Hussaini博士和Gustavo Rodriguez博士证实激活神经元的活性会加快tau蛋白在小鼠大脑中扩散,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神经退化。尽管还需更多的研究来探究这些发现是否也适用于人类,但是Duff博士说,“它们提示着测试增加大脑活性的治疗方法(如大脑深部刺激)的临床试验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应当接受严密监控”。

厂商

2016.07.20

双向电泳的样品的制备

双向电泳的样品的制备样品制备是双向电泳中最关键的一步,将直接影响 2-DE 结果好坏。目前并 没有一个通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尽管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都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1)尽可能的提高样品蛋白的溶解度,抽提最大量的总蛋白,减少蛋白质的损失;2)减少对蛋白质的人为修饰;3)破坏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 用,并使蛋白质处于完全变性状态。根据这一原则,样品制备需要四种主要的试剂:离液剂(chaotropes), 主要包 括尿素(Urea)和硫脲(thiourea );表面活性剂(sufactants),也称去垢剂,如 CHAPS与 Zwittergent系列等双性离子去垢剂;还原剂(reducingagents)  ,最常用的是二硫苏糖醇(DTT)和磷酸三丁酯(TBP )等。当然,也可以选择性的加入 Tris-base, 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核酸酶。 样品的来源不同,其裂解的缓冲液也各不相同。通过不同试剂的合理组合,以达到对样品蛋白的最大抽提。在对样品蛋白质提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去除影响蛋白质可溶性和 2DE 重复性的物质,比如核酸、脂、多糖等大分子以及盐 类小分子。大分子的存在会阻塞凝胶孔径,盐浓度过高会降低等电聚焦的电压,甚至会损坏 IPG 胶条,这样都会造成 2-DE 的失败。样品制备的失败很难通过后续工作的完善或改进获得补偿。核酸的去除可采用超声或核酸酶处理,超声处理应控制好条件,并防止产生泡沫;而加入的外源核酸酶则会出现在最终的 2D 胶上。脂类和多糖都可以通过 超速离心除去。透析可以降低盐浓度,但时间太长;也可以采取凝胶过滤或沉淀/重悬法脱盐,但会造成蛋白质的部分损失。 因此,样品制备方法必须根据不同的样品、所处的状态以及实验目的和要求来进行选择。目前有很多方法适于 2-DE,如组织或细胞的总蛋白提取物、亚细 胞组份或细胞器蛋白、免疫沉淀的蛋白及其它亚组份蛋白(如磷酸化蛋白、采用亲合纯化凝集素结合蛋白等)。一、细胞样品1.    细胞培养,加药与处理。2.    胰酶消化贴壁细胞,PBS 漂洗 3 次(1500 g,5min) ,弃上清,  再次离心,去 尽残液(非 常 重 要 !)。如要比较细胞膜蛋白组的差别,最好用细胞刮收获细 胞。如用 10mM Tris/ 250 mM Sucrose(pH 7.0)代替 PBS,可有效降低样品的盐浓度。加入 5 倍体积裂解液,混匀(或将 1×106 细胞悬于 60~100µ l 裂 解 液 中 )。3.    加 50ug/ml RNase 及 200ug/ml Dnase ,在 4℃放置 15 分钟。4.    15,000转,4℃离心 60 分钟(或 40,000 转,4℃离心 30 分 钟 )。5.    收集上清。6.    测定蛋白浓度(采用 BioRad RC/DC protein assaykit)。7.    分装样品,冻存于-70℃。二、组织样品1.   碾钵碾磨组织,碾至粉末状。2.   将适量粉末状组织转移至匀浆器,加入适量裂解液,进行匀浆。3.   加 50ug/ml RNase 及 200ug/ml DNase,在 4℃放置 15 分钟。4.   15,000 转,4℃离心 60 分钟(或 40,000 转,4℃离心 30 分 钟 )。5.   收集上清,测定蛋白浓度。6.   分装样品,冻存于-70℃。注意事项:1.   8 mmol/L PMSF 必须在添加还原剂之前用,否則 PMSF 会失去活性。2.   40 mmol/L 浓度以下的 Tris 可使有些蛋白酶在高 pH 值下失活。3.   细胞清洗――大多用 PBS,若 PBS 残留于细胞表面会造成胶上出现水平条纹 , 则可利用(10 mmol/L Tris, 250 mmol/L sucrose pH 7.0)來解決此问题。

厂商

2016.07.08

BCA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BCA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BCA Protein Assay Kit)是根据目前世界上最常用蛋白浓度检测方法之一BCA法研制而成,实现了蛋白浓度测定的简单,高稳定性,高灵敏度和高兼容性。检测浓度下限达到25 微克/毫升,最小检测蛋白量达到0.5微克,待测样品体积为1~20微升。分为A. 酶标板操作B. 分光光度计测定 等

厂商

2016.07.08

miRNA调节Th17活性机制

miRNA调节Th17活性机制在受到抗原呈递细胞的刺激后,天然的CD4 T细胞能够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效应性T细胞。Th17能够分泌IL-17A, IL-17F以及IL-22,它对于自身免疫病以及抗感染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h17细胞的分化依赖于IL-6,TGF-beta以及IL-1的刺激。这些细胞因子能够激活胞内两个孤儿受体:RORgammaT以及RORa的活性,这两个受体对于Th17的分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7的活性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特征。例如,IL-1b,IL-6以及IL-23刺激产生的Th17相比TGF-beta以及IL-6产生的Th17具有更高的活性。然而,尽管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对于Th17不同特征之间的调控分子机制研究的还不够充分。Th17的分化同时会受到其它转录因子的负向调节,例如FoxP3、Gfi1、STAT5、Ets1等等。另一方面,Foxo家族的转录因子也会影响多种细胞功能的实现,它们依赖细胞内部PI3K-AKT的信号转导。在免疫系统中,FoxO家族转录因子对T细胞反应的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也刚刚起步,一些研究发现FoxO家族转录因子能够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同时能够抑制Tfh细胞的分化。另外,一些研究发现FoxO能够抑制记忆T细胞分泌IL-17。不过,FoxO家族蛋白对于Th17细胞的功能有何作用至今仍不清楚。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它们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之前研究发现miRNA参与了自身免疫的调节过程。例如,Dicer1的缺失会导致小鼠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自身免疫疾病;另外,Dicer1也参与了Th细胞的分化过程。对于Th17细胞来讲,一些研究表明Dicer1的缺失能够降低Th17细胞分泌IL-17A的水平,另外,miR-155 与miR-326也能够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在EAE模型中的作用。然而,miRNA在调节Th17细胞分化中的影响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针对上述问题,来自清华大学免疫系的董晨教授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Immunity》杂志上。首先,为了研究miRNA在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作者构建了CD4 T细胞特异性Dicer缺失突变体小鼠。通过体外进行Th17特异性诱导,作者发现突变体小鼠CD4 T细胞相对于野生型细胞IL-17A与IL-17F有明显的下调。通过RT-PCR的手段,作者发现在Dicer缺失的情况下IL-17A与IL17F的mRNA水平也有明显下降。之后,作者构建了IL-17F+特异性Dicer缺失突变体小鼠,并融合了黄色荧光蛋白作为筛选标记。通过EAE诱导,作者发现这类突变体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Th17的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而且突变体小鼠几乎可以免受EVE的疾病困扰。为了鉴定在Th17分化过程中miRNA的作用,作者比较了不同类型的T细胞中miRNA的表达特征。通过RNA测序,作者发现Th17细胞中高表达miR-183C,而这一miRNA的表达依赖于IL6-STAT3的信号传递。进一步,作者发现miR-183C的存在能够大幅提高Th17的生物活性,而人为地下调miR-183C的水平则会降低其生物学活性。之后,作者发现miR-183C能够负向调节Th17细胞中FoxO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这一调节作用能够导致Th17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上升。

厂商

2016.06.30

清除癌细胞的新方法

清除癌细胞的新方法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生物学系的Matthew Gdovin副教授在《The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展示了一种新的清除癌细胞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将化学物质硝基苯甲醛注射到肿瘤中,然后硝基苯甲醛在肿瘤组织中扩散。然后将一束紫外光线照射到肿瘤组织,导致内部的细胞酸性大大增大,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经过2小时的作用,有95%的癌细胞发生自杀性死亡。“尽管癌症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对这种处理方式很敏感,容易诱导癌细胞的自杀。”Gdovin在最恶性和最难治疗的的癌症之一——三阴乳腺癌中检测了这种方法的效果。在实验室的小鼠中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处理方法能组织癌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长达一倍。“所有的癌细胞都试图让癌组织周围的环境变成酸性,因为这样的环境有助于血管生成。”传统的化疗是以身体的全部细胞为目标,其中某些化疗方式试图保持癌细胞的酸性,从而杀伤癌细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脱发和变得虚弱的原因。本研究的方法能更加精准地靶向癌症组织。Gdovin希望这种无创伤的方法可以帮助那些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比如发生在脑干、主动脉或脊柱内的肿瘤。这种方法能实现患者的治疗部位接受到最大剂量的治疗。

厂商

2016.06.30

学习后四小时进行锻炼或帮助增强记忆

学习后四小时进行锻炼或帮助增强记忆发表于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策略或可帮助我们增强对刚学到的新事物的记忆力,该研究表明,学习后进行体能锻炼可以改善机体记忆力及记忆痕迹,但前提是锻炼是在特定的时间窗口里进行的或者是在学习后并不立刻进行锻炼。研究者Guillén Fernández说道,我们发现,学习后进行锻炼可以帮助提高对记忆的巩固,文章中我们检测了学习后进行单个环节的体育运动对记忆巩固和长期记忆的效应,首先研究者让72名参与者在将近40分钟的时间里学习90张图片的位置关联,随后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立刻进行锻炼,第二组则在4小时后进行锻炼,第三组则不进行任何的锻炼方式,锻炼方式包括35分钟的骑脚踏车间歇训练,这种训练强度可以达到参与者80%的最大化心率;48小时后,参与者返回进行测试,测定当通过磁共振成像对其大脑进行扫描时参与者能记住多少东西?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学习后立刻进行锻炼或压根不锻炼的参与者而言,学习后四小时再进行锻炼的参与者可以将记忆信息保持到两天后,大脑成像结果显示,一定时间后进行锻炼或和大脑海马体中精确的信息再现直接相关,海马体之负责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区域。这项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时机的体育锻炼或可改善机体长效记忆,同时也揭示了锻炼作为教育和临床环境中的干预措施的潜能。然而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延迟一段时间后的锻炼如何以及为何会对记忆产生影响,然而对实验动物的早期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中称作儿茶酚胺的天然化合物,包括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以提高对记忆的巩固,而增强儿茶酚胺的一种途径就是通过体育锻炼。最后Guillén Fernández指出,未来我们将会利用相似的实验装置来更加详细地研究锻炼及其对学习和建议影响背后的分子机制。

厂商

2016.06.23

干细胞培养制造技术新进展

干细胞培养制造技术新进展干细胞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活,且具有不断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潜能,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原始细胞。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各种疾病的治疗上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干细胞技术是当今医学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热门的方向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也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果;同时科学家们在干细胞的培养制造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日刊登在Cell Stem Cel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就开发出了一种新程序,该程序或许会彻底改变成人干细胞的培养程序。本文中,小编就对干细胞制造培养的新技术或进展进行了盘点,与大家一起分享。【1】SCTM:首次开发出生产成体干细胞的方法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生产成体干细胞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将深刻影响着患有一系列严重性疾病的病人。这项研究是包括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由昆士兰大学临床研究中心教授Nicholas Fisk领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能够被用来修复骨骼和潜在性地修复其他器官。这项研究揭示一种生产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方法。Fisk教授说,“我们使用一种小分子SB431542---一种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途径抑制剂---诱导胚胎干细胞10天(就可产生间充质干细胞),产生速度要比文献中报道的其他研究快得多。这种技术也可适用于较少引起争议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2】Biofabrication:三维打印人胚胎干细胞取得重大突破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使用一种新的三维打印技术来排布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相关研究结果于2013年2月5日发表在Biofabric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velopment of a valve-based cell printer for the form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spheroid aggregates".这一突破有望允许人们利用hESCs构建三维组织和结构,从而加快和改善药物测试过程.在生物制造领域,通过结合人工固体结构和细胞来制造三维组织和器官在最近几年取得巨大进展.然而,在大多数之前的研究中,动物细胞被用来测试不同的打印方法以便制造这些结构.论文共同作者、苏格兰赫瑞瓦特大学研究员Will Wenmiao Shu博士后说,"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打印hESCs.利用hESCs制造三维结构将允许我们构建出更准确的人组织模型,而这些人组织模型是在体外进行药物开发和毒性测试所必需的.因为大多数药物开发都是针对人类疾病,所以使用人组织是有道理的."长期而言,这种新的打印方法可能为整入hESCs到人工构建的器官和组织奠定基础,其中这些人工器官和组织准备被移植到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体内。【3】Biofabrication:手持式3D“打印笔”可高效打印出人类干细胞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Biofabrication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一种手持式的3D打印笔在自由模式下成功绘制出了具有较高生存率的人类干细胞。研究者开发的这种新型设备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期间进行个性化的软骨移植。研究者指出,利用水凝胶式的“生物墨水”来携带并且支持人类干细胞生长,并且利用较低的光源来凝固“生物墨水”这种打印笔运输的干细胞的存活率就会超过97%。而这种新型的3D打印笔同时也为组织工程学研究带来极大帮助,比如其可以逐层打印出细胞,用来构建可供移植的人工组织。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进行软骨修复的过程中,植入物的精确几何学特性或许就不能够被精确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这就使得进行人工软骨组织移植物的前准备工作变得复杂而且困难;新型打印笔的作用就好像外科医生的手一样,可以将定做好的支架或移植物准确填入患者机体缺失的部位。研究者Choong教授说道,这种新型设备的开发是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对于改善研究以及患者的治疗将带来空前的改变。【4】Nature Materials:将细胞“挤压”成为干细胞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们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帮助细胞变成可用的干细胞。这种方法涉及使用凝胶来"挤压"细胞,为大规模生产医学用途的干细胞铺平了道路。干细胞目前处于现代医学的前沿。它们能够转化为不同器官的细胞,有望为治疗一系列损伤和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但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正确类型的干细胞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EPEL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凝胶,通过三维"挤压"细胞成型,提升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的能力。这项研究2016年1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期刊,新技术还可以轻松地扩大干细胞生产,工业规模地进行各种应用。干细胞有不同的类型,其中特别吸引医学兴趣的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这些干细胞源于基因重编程的成熟、成人细胞,表现为干细胞样。iPSCs可以再生为一系列不同的细胞类型,比如肝、胰、肺、皮肤等细胞。

厂商

2016.06.23

Treg细胞异质性决定结肠癌亚型及免疫疗法策略

Treg细胞异质性决定结肠癌亚型及免疫疗法策略调节性T细胞(Treg)通常表达FoxP3转录因子,因此FoxP3也被认为是Treg的lineage marker。Treg参与了多种免疫的调节过程,在肿瘤发病过程中,Treg往往扮演者“帮凶”的角色:它能够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的生长以及恶化。不过,在针对结肠癌的研究中却出现了彼此矛盾的结果:一些研究发现Treg确实能够促进肿瘤的恶化,但另外一些研究却指出结肠癌组织中的Treg的增多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针对这一问题,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Shimon Sakaguchi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首先,作者基于之前的研究,认为表达FoxP3的Treg细胞并不是匀质化的,这一类群的细胞内部还可以再细分为多种细胞类型。基于FoxP3以及CD45R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外周血中的Treg可以分为三个亚群:FoxP3 low CD45RA+(天然Treg细胞,F1亚群);FoxP3 high CD45RA-(经过抗原激活的效应Treg细胞,F2亚群);以及最为特殊的FoxP3 low CD45RA-(F3亚群)。F3亚群的Treg细胞非但不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促炎性的作用。因此,作者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Treg亚群细胞在结肠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作者发现在结肠癌组织中F2型Treg的比例高于正常组织,F1型则低于正常组织;另外,F3型Treg在某些结肠癌组织中的比例也有明显升高,但这一现象在其它癌症类型中却不存在。因此,作者根据F3型Treg的比例将结肠癌分为两类:F3型Treg比例低于9.8%的为A类;F3型Treg比例高于9.8%的为B类。两类癌组织中F2型Treg的比例相当,但B类癌组织中Treg的整体数量要明显高于A类。功能上讲,AB两类组织中的F2型Treg都具有高效的免疫抑制活性。但是B类癌组织中的F3型Treg则没有免疫抑制的活性。进一步,作者发现F3型Treg中TIGIT以及CTLA-4的表达量低于常规Treg细胞,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量则明显升高。此外,作者通过对Treg细胞中FoxP3甲基化程度的检测,发现F3型细胞的甲基化程度高于F2型Treg,作为对照,记忆T细胞的甲基化水平处于饱和状态。这说明在F3型Treg中FoxP3的活性的确受到了抑制。之后,作者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结肠癌组织进行转录组水平的比较,发现在B型结肠癌组织中与免疫激活及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IL-12、TGF-b、TNF-a)表达量明显较高。进一步,作者发现TGF-b单独刺激能够引起常规Treg的分化,但IL-12与TGF-b的联合刺激则能够引发F3型Treg的分化。激活后的F3型Treg能够分泌大量的IFN-gamma。基于上述结果,作者认为可以根据结肠癌组织中各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其进行分类(即A或B)。作者收集了109名患有结肠癌的患者病历资料,此前基于笼统的FoxP3进行分类效果并不明显,Foxp3表达量的高低与癌症患者的病情发展之间并没有相关性。为了矫正这一问题,作者首先根据癌症患者组织中的细胞因子(TGF-b、IL-12)进行分类,之后,分别比较了在高表达或低表达上述细胞因子的患者中FoxP3的表达水平与其病情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低表达上述细胞因子的患者(也就是说结肠癌为A型)中,FoxP3的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群体;而在高表达上述细胞因子的患者(即结肠癌为B型)中这一关系发生了倒置。简单的说,通过将结肠癌分为AB两型,F3型Treg的作用得到了揭示:在A型中由于F3型Treg比例较低,因此FoxP3的表达量越高说明组织中常规Treg数量越多,那么癌症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就会降低,癌症的恶化程度就会增加;反之,在B型患者中,由于F3型Treg的作用较为显著,因此FoxP3的表达水平越高证明组织中F3型Treg的数量越多,癌症特异性免疫反应就越强,患者的存活几率也就越高。这一结论也侧面反映了F3型Treg的促免疫特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肠癌组织中各类型的Treg细胞分布发生变化的呢?此前研究发现大肠中细菌的浸入与癌症的形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作者发现在B型大肠癌中肠道细菌的浸润水平明显高于A型。16sRNA测序结果表明细菌主要成分为核梭杆菌。这一结果表明该细菌的浸润与大肠癌的类型形成具有重要的关系。综上,作者证明结肠癌的不同类型主要是由组织中的Treg亚群的不同组成方式而导致的,而且新发现的这一类F3型Treg具有与常规Treg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厂商

2016.06.13

新药物ixekizumab可根治牛皮癣

新药物ixekizumab可根治牛皮癣牛皮癣(也叫银屑病)是一种因皮肤细胞变异而导致皮肤红肿的疾病,不同的患者牛皮癣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一直以来,这种疾病没有治愈的方法。不过,最近美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可能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70%-80%的牛皮癣患者能够完全治愈,这是十分令人惊喜的结果。该药物叫做“ixekizumab”,将能够解决世界上3%人群的心头之患。牛皮癣患者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皮肤的刺激反应以及生理性的损伤,而且还有相应的抑郁、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附加疾病。 “该研究不仅仅展示了这种药物的高效性以及安全性,而且药性能够维持60个星期之久”,研究者之一来自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学家Kenneth Gordon 说到。这一研究的过人之处在于其庞大的样本数量:囊括了21项子研究、来自21个国家的3736名患者参与了这些研究。这些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牛皮癣,每个人病变皮肤都占据了整体皮肤面积的10%以上。经过60周的治疗,其中76.4%-81.8%的患者得到了几乎完全的清除,而对照组只有3%左右。“10年前,我们还没有治愈牛皮癣的有效方法”,Gordon说道:“如今有了这一药物,我们能够在该疾病的治疗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基于该研究的发现,Gordon认为目前80%的牛皮癣患者在接受ixekizumab治疗之后会获得较大的改善, 其中40%将会完全康复。Ixekizumab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阻断免疫系统中促进牛皮癣产生的信号通路,目前该药物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不过,该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轻微的白血球减少症,真菌感染以及IBD等等。

厂商

2016.06.13

首次在肝脏内将导致肝病的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的肝细胞

首次在肝脏内将导致肝病的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的肝细胞2016年6月6日/生物谷BIOON/--干细胞研究取得的进展使得在实验室培养皿中能够将病人的皮肤细胞转化为心脏细胞、肾脏细胞和肝细胞等,这就给科学家们提供希望:有朝一日,这些细胞能够替换器官移植用于治疗器官衰竭病人。但是将这些细胞成功地移植到病人的功能衰竭的器官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挑战。如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证实在肝脏内产生健康的新的肝细胞是可能的,这就使得细胞移植是不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将肝脏内导致肝病的细胞(即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健康的新的肝细胞,因而同时降低肝脏损伤和改善肝脏功能。论文通信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外科教授Holger Willenbring说,这一方法采用一种已在利用肝脏靶向基因疗法治疗病人中获得早期验证的病毒基因运送技术,这提示着它可能很容易进行临床转化,用于治疗肝病患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6月2日那期Cell Stem 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 Vivo Hepatic Reprogramming of Myofibroblasts with AAV Vectors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Liver Fibrosis”。Willenbring说,“该方法如此有效的部分原因是肝脏是一个具有自然再生能力的器官,因此它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新的细胞。我们观察到转化后的细胞不仅在功能上整合进肝脏组织中,而且也能够分裂和增殖,从而导致新的肝脏组织块产生。”在美国,超过60万人遭受终末期肝病或肝硬化的折磨。唯一可用的治愈方法就是肝脏移植,但是供者肝脏短缺意味着在美国每年只有6千人受益于这种疗法,而超过3.5万人因这种疾病死亡。 肝纤维化是肝脏渐进性形成瘢痕组织,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触发因子。当肝细胞不能够足够快速地再生而赶不上酒精等有毒物质或丙型肝炎或脂肪肝等疾病导致的损伤时,肝纤维化就产生了。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填充肝细胞死亡后留下的空隙,形成类似瘢痕组织的纤维化组织。肝纤维化发展过程缓慢,但是能够导致严重的肝功能衰竭:一个人在25岁感染上丙型肝炎病毒(HCV),可能在几十年内感觉很好,然后在50岁时突然开始经历疲劳、昏眩、恶心、挫伤、腹泻和黄疸,这表明终末期肝病开始发作。原因在于只要肝脏有至少20%是功能性的,它就能适应,但是一旦它低于这一临界阈限,病人通常在两年内死亡。在小鼠体内降低肝脏损伤和增加肝脏功能Willenbring致力于利用干细胞生物学技术产生新的肝细胞(比如,由病人的皮肤细胞转化而来)以便能够替换组织移植来治疗肝脏衰竭。然而,未预料到的是,当Willenbring和他的实验室接近实现这一梦想时,他不得不意识到这种细胞疗法可能不能用于治疗绝大多数肝脏衰竭患者,这是因为肝脏内纠缠在一起的纤维化组织本身会破坏移植细胞的成功定植。因此,在过去5年,Willenbring和他的团队与来自海德堡大学医院的Dirk Grimm博士及其团队密切合作,着手研究一种不同的方法:在肝脏内,将导致肝纤维化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健康的新的肝细胞。之前的研究已鉴定出基因调节蛋白混合物能够将其他类型的细胞转化为肝细胞,但是研究人员需要一种方法将这些指令运送到肌成纤维细胞中。在多年的研究后,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亚型AAV6能够特异地感染肌成纤维细胞。因此,研究人员着重关注AAV,这是因为已证实它在早前的人基因疗法临床试验中是安全的和有效的。研究人员在肝病小鼠体内证实装填上改变细胞命运的混合物的AAV6确实感染肌成纤维细胞,并且将它们转化为功能性的肝细胞。新产生的肝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不到接受治疗的小鼠体内所有肝细胞的1%,但是这仍然足以降低肝纤维化和改善肝脏功能。研究人员说,在培养皿中,这种病毒方法也高效地将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的肝细胞,但是还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以便让这种方法也能用于病人体内。特别地,Willenbring实验室正在努力将这种方法中所使用的混合物包装到单个病毒中,以便降低潜在的副作用和简化临床开发。该实验室也正在努力将让AAV6病毒对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变得更强,这是因为在当前的这项研究中,该病毒也能够感染肌细胞和免疫系统中的一些细胞,不过不能将它们转化为肝细胞,而且也不会明显地影响它们的功能。Willenbring说,这些新的结果提示着在发生纤维化的肝脏中,相比于细胞移植方法,这种方法可能能够更加高效地和稳定地改善肝脏功能,并且补充道,一旦病毒包装得到优化,这种疗法可能能够在众多医学机构中低成本地开展,而不仅仅是在能够开展干细胞移植的专科医院中开展。Willenbring是第一个承认这种新技术并不能替换当前的标准肝病疗法:“肝脏移植仍然是最好的治疗选择。但是如果它能够将肝脏功能提高百分之几,那么这就有希望让病人的肝脏功能维持在临界阈值之上,而这可能意味着多活几十年。

厂商

2016.06.06

沪震实业2016年端午节放假通知

 关于我司2016年端午节放假通知    各位新老客户及全员同仁: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来临,在此向辛勤工作在公司各岗位的员工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放假安排,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2016年端午节放假3天,具体安排如下: 放假时间:2016年6月9日(星期四)至6月11日(星期六)放假,共3天,6月12日(星期日)正常上班。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祝:端午节快乐!                                                                 2016年6月7日

厂商

2016.06.06

纳米载体跨越血脑屏障靶向治疗脑癌

纳米载体跨越血脑屏障靶向治疗脑癌最近,科学家们在探索脑癌治疗手段的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起初他们认为这一发现可能是一个测量错误,但事实证明该结果是真实的,而且将对脑癌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利用纳米载体将化学药物定向运输到大脑中,科学家们能够将脑部的肿瘤细胞大量杀灭。目前该技术仅仅在小鼠水平得到了验证,但如果能够同样适用于人体的话,将会导致新的治疗脑癌的疗法的产生。该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来自南卡罗林娜医科大学的放射学家Ann-Marie Broome利用该技术靶向治疗成胶质细胞瘤(GBM, 一种目前难以治愈的癌症)。由于位置特殊,常规的手段难以达到清除癌细胞的目的,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将药物运送到脑部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一新的纳米技术正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Broome等人根据对GBM的了解以及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分裂的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制作出了纳米载体药物,载体骨架主要是由许多分子聚合形成的。这个胶囊状的载体体型微小,能够轻易地跨越血脑屏障。研究者们描述:“胶囊能够将药物运送到正确的街道,而PDGF则能够将药物送到正确的房子里”。 “这一新的纳米载体疗法的治疗效率奇高,令我也十分惊讶”,Broome说道:“通过优化,我们能够将任何化学药物特异性地运送到指定的病灶”。 “这一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脑癌的治愈率,同时避免很多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想像一下,未来有一天癌症也许不再危及生命,而且治愈过程不会感到痛苦,头发也能够保全”。脑部肿瘤的特性给与了胶囊化的纳米载体以治疗潜力。当肿瘤生长时,将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系列的副产物,这将会激活胶囊释放药物。 令大众意识到纳米科技的潜在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Broome说道。“它影响了许多领域,包括癌症。尤其是那些难以接近,难以治疗,难以进行药物处理的癌症类型”。

厂商

2016.06.01

为什么我们会慢慢失去朋友?

为什么我们会慢慢失去朋友?最近,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以及芬兰Aalto大学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对320万欧洲人群的电话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了人们开始失去朋友的年龄点。他们对一家欧洲电话网络公司提供的匿名通话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了人们的呼叫习惯,结果显示:25岁是人们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的终结点。也就是说,不论男女,25岁是他们人际关系最为丰富的时间点,这一时间段内,人们的社交圈也最为广阔。从此以后,我们会渐渐地与他人失去联系,将重点转移到其它地方,比如孩子与事业,而且会开始精心计算我们的时间。直到45岁之后,这一趋势才会慢慢缓解,进入平台期。有意思的是,在年轻的时候,男性相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朋友,但从39岁以后,这一趋势开始反转。39岁时,两性的人际关系大都维持在12到15个。也许我们有着除了电话以外的联系渠道,但由于这些数据采集于2007年,当时iphone才刚刚问世,因此移动信息以及相关的社交软件的使用率并不像今天这样频繁。“两性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原因在于女性在她们的子女成年后,与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接触的频率会比较高”,研究者们如是写道。他们还认为女性与家庭其它成员(不管有无血缘关系)的接触都会比男性更高。这一研究结果提醒我们,人们如今利用五花八门的科技与家人以及朋友保持联系还有这另外一个不显眼的作用:给社会学家们以研究素材,从而得到我们如何建立、维持社交关系,以及选择那些人进行长期相处的结论。此前也有研究认为女性的同性朋友圈相比男性更小,但更紧密。换句话说,女性倾向于拥有少量的“闺蜜”,而男性则希望拥有一大堆的“哥们儿”。

厂商

2016.06.01

实验方法学

实验方法学一、肝素的配制:市售肝素冻干粉140单位/mg,1克瓶装,每瓶140,000单位,称取0.1克肝素冻干粉,加生理盐水5ml,配成2800单位/ml。取50~100μl湿润管壁,可抗凝人血3~5ml,血液不会凝固。老鼠血易凝固,所以最好更浓一些。可以取0.1克肝素冻干粉,加3ml生理盐水溶解后,取50~100μl,可抗凝鼠血2~4ml。肝素抗凝管的制备:取0.1克肝素冻干粉,加2.5ml生理盐水。取100μl~150μl滴入塑料或玻璃管中,湿润管壁,低于80℃小烤箱中(可以用烤面包的小烤箱),横向转动,每隔5~10分钟转动一次,直至干燥后放入4℃保存,可使2~5ml血液不凝固。二、血液样本的收集: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    1、不抗凝收集血清:将收集好的全血,静置1~2小时,直接低速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2、抗凝收集血浆: 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可直接低速离心分离血浆(也可静置半小时左右再低速离心分离血浆)待用或保存。根据不同抗凝剂的性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实验室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的各种盐、EDTA及枸橼酸钠。选择抗凝的注意点:①、每一份样本所加的抗凝剂的量要一致,同时所取的全血的量也要尽量一致;②、收集抗凝全血后一定要轻轻颠倒,充分抗凝,防止部分血液未接触到抗凝剂而导致凝固;       ③、抗凝全血收集的血浆相对较多(1ml抗凝全血能分离出0.4~0.5ml血浆);       ④、抗凝收集的血浆冷冻保存后,解冻时可能会出现絮状浑浊,如有则需要离心去掉浑浊后用于测定。    3、全血收集: 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可直接定量吸取全血,用冷双蒸水制备溶血液后用于不同指标的检测;也可定量吸取全血,转入EP管,低温冻存(温度越低越好),测定之前解冻并按比例加入冷双蒸水制成溶血液用于检测。    4、红细胞收集: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直接离心弃掉血浆,留下层红细胞,加入3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轻轻颠倒混匀,500~1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沉淀红细胞,重复2~3次,至上清液无色为止(洗涤红细胞)。      ①、直接定量吸取红细胞,按比例加入冷双蒸水制成溶血液待测;②、定量吸取红细胞,转入EP管,立即低温冻存(温度越低越好),测定之前解冻,并按比例加入冷双蒸水制成溶血液用于检测(解冻后部分红细胞会破裂,因此样本冷冻保存之前必须进行定量)。三、动物组织样本的前处理:1、取组织块(0.1g~0.2g)在冰冷的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滤纸拭干,准确称重,放入匀浆管中。2、按重量(g):体积(ml)=1:9的比例加入9倍体积的匀浆介质(推荐使用0.86%的生理盐水)于匀浆管中,冰水浴条件下,用眼科小剪尽快剪碎组织块。3、匀浆的方式有多种:手工匀浆,机器匀浆,超声粉碎。①、手工匀浆:将玻璃匀浆管置于冰水浴条件下,手动匀浆,30秒/次,间隔30秒,重复6~8次,制成10%的匀浆液。②、机器匀浆:用机械式匀浆机(组织捣碎机或内切式匀浆机),8000~10000转/分,冰水浴条件下,10秒/次,间隙30秒,连续3~5次。(皮肤、肌肉组织等可延长匀浆时间)③、超声粉碎:用超声粉碎机进行粉碎,可用Soniprep150型超声波发生器以振幅14微米超声处理30秒使细胞破碎,也可用国产超声波发生仪,用400安培,5秒/次,间隙10秒反复3~5次。镜检观察:取少量组织匀浆作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破碎,若没有则可延长匀浆时间。4、将制备好的10%匀浆液用普通离心机或低温低速离心机2500转/分左右,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进行测定.(测定相应指标的同时需测一下相应样本的蛋白浓度,总蛋白测试盒本所有售)四、植物组织样本的前处理:    1、匀浆介质:一般采用磷酸盐缓冲液(0.1mol/L pH 7.4)或生理盐水(0.86%或0.9%),客户可根据样本及测定指标的情况自行设定浓度,目的是保持样本的等渗环境。2、组织匀浆液的制备:①、手工匀浆:取组织块(0.2g~0.5g)在冰冷的匀浆介质中漂洗,滤纸拭干,准确称重,放入匀浆管中,按重量(g):体积(ml)=1:4的比例加入4倍体积的匀浆介质于匀浆管中,冰水浴条件下,用眼科小剪尽快剪碎组织块,将玻璃匀浆管置于冰水浴条件,手动匀浆,30秒/次,间隔30秒,重复6~8次,制成20%的匀浆液。②、机器匀浆:取组织块(0.2g~0.5g)在冰冷的匀浆介质中漂洗,滤纸拭干,准确称重,放入匀浆管中,按重量(g):体积(ml)=1:4的比例加入4倍体积的匀浆介质于匀浆管中,冰水浴条件下,用眼科小剪尽快剪碎组织块,机械式匀浆机(组织捣碎机或内切式匀浆机),10000~15000转/分,冰水浴条件下,15秒/次,间隙30秒,连续3~5次,制成20%的匀浆液。③、液氮研磨:取组织块(0.2g~0.5g)在冰冷的匀浆介质中漂洗,滤纸拭干,准确称重,放入研钵中,用眼科小剪尽快剪碎组织块,加入液氮研磨至粉末状(研磨要迅速),加入匀浆介质,充分抽提,制备成20%的匀浆液。镜检观察:取少量组织匀浆作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破碎,若没有则可延长匀浆时间。匀浆上清液的制备:将制备好的20%匀浆液用普通离心机或低温低速离心机3500转/分左右,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进行测定(测定相应指标的同时需测一下相应样本的蛋白浓度,总蛋白测试盒本所有售)。五、培养细胞的前处理:1、培养液的测定:   直接吸取培养液,2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进行测定。[注]:一般建议细胞密度在100万个/ml以上。2、培养细胞的测定:①、细胞沉淀的收集: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通过离心收集细胞沉淀,将细胞悬液1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细胞沉淀。对于贴壁培养的细胞,用胰酶将细胞消化下来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或用细胞刮将细胞刮下来;制成细胞悬液,1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细胞沉淀。[注]:一般建议收集的细胞数量在100万个以上。②、细胞沉淀的洗涤:在细胞沉淀中加入0.5~1ml的等渗缓冲液(推荐 0.1mol/L pH7~7.4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轻轻颠倒混匀, 1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细胞沉淀,重复洗涤2~3次。③、细胞匀浆液的制备:在细胞沉淀中加入一定量的等渗缓冲液(等渗缓冲液的加入量根据所测指标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一般推荐加入0.5ml,细胞密度不小于100个/ml),混匀,将细胞悬浮于等渗缓冲液中。[注]:等渗缓冲液推荐使用 0.1mol/L pH7~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0.86%或0.9%)手动匀浆:用移液器将细胞悬浮液转移至玻璃匀浆管中(2ml玻璃匀浆管),将玻璃匀浆管置于冰水浴条件,手动匀浆, 1分钟/次,间隔30秒,重复6~8次,然后取破碎好的匀浆液进行测定(不离心)。超声破碎:将细胞悬液置于冰水浴条下,超声破碎:功率300W, 3~5秒/次,间隔30秒,重复3~5次;取破碎好的匀浆液进行测定(不离心)。[注]:细胞破碎好以后取出部分匀浆液显微镜观察,如细胞还未破则增加重复次数;测定相应指标的同时需测一下相应样本的蛋白浓度,总蛋白测试盒本所有售。因为很多裂解液都是蛋白变性剂,因此如果老师测定的指标是酶相关的,一般不建议用裂解液来裂解细胞。3、培养液及细胞一起处理后测定: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进行破碎对于贴壁细胞用细胞刮直接将细胞刮下来,制成细胞悬液以后进行破碎[注]:一般建议收集的细胞密度在100万个/ml以上。手动匀浆:用移液器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玻璃匀浆管中(2ml玻璃匀浆管),将玻璃匀浆管置于冰水浴条件,手动匀浆,30秒/次,间隔30秒,重复6~8次,然后取破碎好的匀浆液进行测定(不离心)。超声破碎:将细胞悬液置于冰水浴条下,超声破碎:功率300W, 3~5秒/次,间隔30秒,重复3~5次;取破碎好的匀浆液进行测定(不离心)。[注]:细胞破碎好以后取出部分匀浆液显微镜观察,如细胞还未破则增加重复次数测定相应指标的同时需测一下相应样本的蛋白浓度,总蛋白测试盒本所有售。六、线粒体及微粒体的提取:1、制备10%的组织匀浆(详见组织匀浆方式)2、制备线粒体:取10%的组织匀浆,用普通离心机或低温低速离心机以1000~2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沉淀,取上清液以8000~10000转/分(低温高速离心机)离心15分钟,沉淀物为线粒体。3、胞浆部分:分离线粒体后的上清液即为胞浆。4、制备微粒体:取分离线粒体后的上清液即胞浆,以144000g即40000转/分,离心30分钟,沉淀物为微粒体。5、将分离的线粒体或微粒体分别用冰冷的匀浆介质制备成混悬液,用手工匀浆或机器匀浆使线粒体或微粒体破碎,或者用somiprep150型超声发生器以振幅14微米超声处理30秒,或者用国产超声波发生仪,400安培,5秒/次,间隙10秒反复3~5次,使线粒体或微粒体破碎,待测酶活力,也可用反复冻融的方法使其破碎,但有部分酶活力会受影响。6、制备好的线粒体、微粒体、胞浆部分可根据您的需要分别进行各种测定。 七、线粒体的鉴定(中性红-詹纳斯绿B染色):在两张干净载玻片中央各滴2~3滴中性红—詹纳斯绿B染液,待其中的酒精蒸发完全后,用牙签挑少许沉淀物均匀涂布在一张玻片的染液中;另取上清液一滴,混于另一张玻片的染液中,两片分别盖上盖玻片,染色5分钟,在高倍镜下观察,被染成亮绿色颗粒即线粒体。中性红-詹纳斯绿B染色的配制:A液:取詹纳斯绿B(Jana’s green B)饱和水溶液(溶解度5.18%)3滴滴入5ml无水乙醇中,混匀。B液:取饱和中性红(Neu-tral red)水溶液(10mg中性红溶于150ml蒸馏水中,并用黑纸包好贮冰箱)20~30滴滴入5ml无水乙醇中,混匀。用时将A液和B液混和即成中性红-詹纳氏绿B染液(混和液中的染料不稳定会在24小时内发生沉淀)。[注]:1、若发现涂片上有成团的染料可将詹纳氏绿B 3滴改成1滴或2滴,而将中性红20~30滴改为10~20滴。2、本研究所线粒体制备方法较为成熟,一般不需要染色鉴定。八、红细胞中SOD的抽提:1、采集手指血、或肝素抗凝的静脉血或动脉血50μl[注1],冲入盛有1~2ml的生理盐水的带刻度离心管中, 500~1000转/分,离心10分钟。2、用微量移液器吸去上清液(要吸干净),留沉淀的红细胞。3、加入预冷的双蒸水0.2ml,混匀(使红细胞溶解)。4、加入95%乙醇0.1ml,振荡30秒。5、加入三氯甲烷(氯仿)0.1ml置旋涡混匀器充分混匀(抽提)一分钟。6、3500转/分 离心8分钟。此时液体分三层:上层为SOD抽提液,中层为血红蛋白沉淀物,下层为三氯甲烷。若上清有混浊可加入少量固体NaCl后再离心5分钟,即可澄清。记录上清液体积,取5~20μl作SOD测定[注2]。[注1]:大、小鼠可取内眦血,用玻璃毛细管从内眦部斜向咽喉方向刺入,或者剪尾取血,将血滴在含肝素并烤干的玻片上(烤干时温度要低于80℃),再用移液器取50μl血,作SOD抽提。血量少时可取10~20μl抗凝全血(做慢性动物试验,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反复取血5~6次)。[注2]: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只有铜锌SOD,没有锰SOD。九、红细胞膜的制备:1、 原理和应用 : 哺乳动物细胞是生物质膜最方便,最经济的来源,除来源广泛以外,这种细胞还不含任何细胞器,从而可以得到一种纯净的细胞质膜。红细胞血影(ghost)膜主要是采用低渗透处理来获得的,在低渗介质中,红细胞膨胀,由双面盘状变成近乎球形,随后细胞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成分因细胞破裂而释放出来。最后,通过离心沉淀技术可获得纯净的红细胞膜(又称红细胞血影膜)。2、 仪器和设备:常速离心机和低温高速离心机3、 试剂(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可订购)①、等渗缓冲液(本所有售)②、低渗缓冲液(本所有售)4、 实验步骤:①、收集血液并洗涤红细胞:将血液标本直接收集到已肝素化的容器内,立即在4℃离心(1500转/分,10分钟),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并小心吸去压积红细胞上层的白色绒毛状膜成分(即白细胞等)。将压积红细胞用10倍体积的4℃等渗缓冲液或生理盐水悬浮,依照上述离心条件离心,如此重复2~3次,直至上清液无色,而且没有上层白色绒毛层,用吸管吸除上清液,保留压积红细胞。②、制备细胞膜:取压积红细胞,按1:10的比例加入低渗缓冲液,混合均匀,在4℃环境中放置20分钟,由于溶血,细胞悬液由鲜红色变成透明暗红色,(将此悬液对着日光灯看呈透明)。然后在低温高速离心机上平衡离心(20000g×30分钟,一般为8000~12000转/分×30分钟,4℃。),取出离心管可见底部有一块粉红色沉淀,小心吸去或倾斜离心管缓慢倒出暗红色上清液。沉淀部分再加入10倍体积的低渗缓冲液,混合均匀后重复离心(20000g×30分钟或8000~12000转/分离心30分钟,4℃)两次或三次,直至沉淀部分呈现乳白色,弃去上清及离心管底部褐色的纤维蛋白样沉淀斑,收集白色或浅粉红色血影膜。③、血影膜的收集和保存:将血影膜悬浮于一定体积的低渗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取少量样品用考马斯亮兰法或Lowry氏法或其他方法测定蛋白含量。按需要将血影膜用低渗缓冲液稀释成一定蛋白含量的悬液,定量分装到小容器中,分次使用从而避免膜样品反复冻融,在-20℃,-40℃,-70℃或液氮中贮存备用。④、血影膜的鉴定:细胞膜的生物化学性质可用乙酰胆减酯酶、Na+K+-ATP酶活性来鉴定;其形态特征可用相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5、 注意事项:①、红细胞可来源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大鼠、小鼠、猪、羊、牛、兔等),也可直接购买当地中心血库(或血液供应站)的全红细胞,后者可免除其他血细胞的干扰。②、去除血红蛋白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溶血缓冲液的pH值,而且取决于缓冲液的渗透压。PH值过低,渗透压过高都会造成血红蛋白贮留,血影膜沉淀呈现粉红色。此外溶液中的二价离子浓度达1~5mmol/L时也会使红蛋与白明显贮留。细胞低渗溶血缓冲液的体积比应该在1:10左右,比例过大或渗透压过低则会增加非血红蛋白蛋白质的损失和膜的破裂,所以,要得到“完整的”无血红蛋白的膜则需要注意上述几点。③、细胞和膜的贮存时间要依研究目的而定。通常,要尽快使细胞与血浆分离,并用等渗缓冲液或生理盐水洗涤。在50%的比容下,悬液能在4℃保存过夜,但应在24小时内使用。由于白细胞有较高的蛋白酶活性,对细胞的保存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尽可能去除。细胞膜的制备应在当日内完成,4℃贮存细胞或细胞膜会使得非血红蛋白的蛋白质损失增加,冻存对细胞膜也是有损伤的,如果可能最好是在膜制备完成后就进行相应的检测,即使贮存也应该贮存于低渗缓冲液中,并尽快测试。④、严格控制膜的洗涤次数,次数过多会使膜酶活性降低而影响其生化功能。⑤、一般来说,其他哺乳动物红细胞(如牛、猪、狗、大鼠等)对低渗溶血的表现是相近的,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这些红细胞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等方面都是一致。十、心肌细胞膜的制备:1、试剂组成:试剂Ⅰ液:蔗糖0.1M,EDTA2mM,咪唑1mM,pH7.4。试剂Ⅱ液:尿素1.3M,咪唑12mM,EDTA 2mM,MgCl2·6H2O 0.1mM,(NH4)2SO47.6mM,pH7.4。试剂Ⅲ液:咪唑25mM,组氨基酸125mM,EDTA 13μM,pH 6.8。试剂Ⅳ液:咪唑25mM,组氨基酸50mM,EDTA 0.3μM,pH 6.8。2、操作方法:①、将实验动物击昏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放入冰冷的生理盐水中洗净血液,滤纸吸干水分。②、10%匀浆滤液的制备:取左心室前壁心肌,去掉心内、外膜,称重(1克左右),加入9倍的Ⅰ液,在冰浴中剪碎,匀浆,二层纱布过滤。③、将滤液以10000转/分 离心20分钟。④、在沉淀物及心肌细胞膜中加入5ml试剂Ⅰ洗两次(每次均需以10000转/分 离心20分钟)。⑤、在沉淀物心肌细胞膜中加10ml试剂Ⅱ混匀后于0℃放置48小时。⑥、将沉淀物混悬液以10000转/分离心 20分钟,然后将沉淀物用试剂Ⅲ洗两次。⑦、将沉淀物即心肌细胞膜悬于约10ml试剂Ⅳ中,置0℃中保存,于48小时内测ATP酶活性。十一、血小板的分离:1、血小板的分离方法一:①、硅化管的制备:将硅油与石油醚按3:97的比例配制,取适量于10ml玻璃管内,转动玻管,使硅油均匀地涂布于玻璃管内壁,把每只玻管内的硅油稍倒干净后放入烤箱,200℃烤1.5~2小时。也可直接用干净的塑料管来代替硅化管,不需进行硅化。②、血小板的制备:a、取抗凝全血收集在硅化管内或塑料管内。b、800转/分 离心10分钟。c、取上层血浆于硅化管或塑料管中,以3000转/分 离心10分钟。d、弃去上层血浆,管底沉淀物即为血小板。e、用生理盐水洗三次,每次以3000转/分 离心10分钟,去上清留沉淀。[注]:分离血小板时所有的玻管及滴管均要硅化,或用塑料试管或塑料滴管。2、血小板分离方法二:①、将抗凝全血收集在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内,用生理盐水,或者Han’s液或含EDTA的缓冲液作等体积稀释,混匀。②、取淋巴细胞分离液 2ml,置10ml圆底试管中(分离血小板的玻璃试管均要硅化,或用塑料管及塑料滴管)③、用滴管将稀释血沿管壁徐徐铺于分离液界面上,注意勿冲破界面。④、以2000转/分 水平离心15分钟,取出,可见试管内分四层,第一层为含血小板的血浆层;第二层很薄,是白雾状或白絮状,为白细胞层;第三层为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⑤、用尖毛细滴管直接沿管壁吸取第一层富血小板的血浆层,注入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内。⑥、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将上层血浆倒去,管底沉淀物即为血小板。⑦、用生理盐水或含EDTA的溶液清洗2~3次(每次3000转/分 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沉淀反复2~3次。⑧、将血小板记数后备用

标准

2016.05.27

样本运送指导

样本运送指导○ 样本收集1、血液样本的收集: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① 不抗凝收集血清:将收集好的全血,静置1~2小时,直接低速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  ② 抗凝收集血浆: 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可直接低速离心分离血浆(也可静置半小时左右再低速离心分离血浆)待用或保存。根据不同抗凝剂的性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实验室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的各种盐、EDTA及枸橼酸钠。生化实验一般建议用肝素抗凝。选择抗凝的注意点:① 每一份样本所加的抗凝剂的量要一致,同时所取的全血的量也要尽量一致;② 收集抗凝全血后一定要轻轻颠倒,充分抗凝,防止部分血液未接触到抗凝剂而导致凝固;   ③ 抗凝全血收集的血浆相对较多(1ml抗凝全血能分离出0.4~0.5ml血浆);                      ④ 抗凝收集的血浆冷冻保存后,解冻时可能会出现絮状浑浊,如有则需要离心去掉浑浊后用于测定。2、组织样本的收集:① 样本采集:取组织块(一般每种组织需0.2g以上)在冰冷的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滤纸拭干,准确称重,放入冻存管或离心管中。② 样本保存:动物组织样本暂时不测定,可立即低温冻存,温度越低越好,中间如不反复冻融,-20℃以下可保存三个月,-70℃以下可保存六个月。制备好的匀浆液建议不要冻存,最好当天进行测定,如放置时间过长相关酶活会有所下降,部分指标4℃可存放3~5天(如SOD要存放2~3天,MDA可存放3~5,总蛋白测定可存5~7天等) ○ 样本的运输、转存① 血液及组织样本收集齐后深低温冻存,将冻存的标本,放置在装有5-10公斤干冰的泡沫盒中密封保存运输。(干冰保证-40℃的温度,防止样本的反复冻融,5-10公斤的干冰可以保证5-7天的温度)② 新鲜细胞可用充氮法。2-3天内送达;收集的细胞及裂解细胞冷冻液氮或干冰运输。③ 细菌等样品冰袋低温运输。④ 免疫组化石蜡包埋样品可加好固定液低温运输,或者包埋成蜡块后常温运输;免疫组化的冰冻样本液氮或干冰运输。⑤ PCR相关实验使用收集细胞,可直接在细胞中加TRIzol充分裂解后用冰袋低温运输。⑥ 客户所提供的试剂及试剂盒根据试剂本身保存要求运输。 ○ 注意事项① 本市可上门取样;外地客户请参照上述条件运输,快递送达;② 干冰、液氮、冰袋等低温材料要充足,保证在运达目的地之前没有消耗完。

标准

2016.05.27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抗衰老基因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被称为Oct4的潜在基因,或将给老龄化研究带来重大影响。据专家称,这种在防止心脏病和中风的根本原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弗吉尼亚大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声称,这种基因也为人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们能够阻止或者至少延迟老化的效果。弗吉尼亚大学Robert M. Berne心血管研究中心的负责人Gary Owens称:“找到一种方式增强这种基因在成熟细胞内的表现,或许在提升健康和与逆转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健康问题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们之前认为这种在所有生物体的发育中有着重大意义的基因在胚胎发育之后就永久性关闭。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基因在细胞的一生中都保持活跃,并且保护血管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的破碎就是心脏病和中风的根本原因。研究团的Olga Cherepanova称:“我们的发现有着重要影响,有可能在保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带来新的方法。”研究也发现,Oct4基因也会保护基因表现中的变化。此外,他们认为这种基因在再生医学领域也可能是一种突破。研究团队怀疑老化产生的部分影响源自于身体失去活化Oct4基因的结果。Owens先生补充道:“找到一种方法使其再次活化或许在健康和老龄化研究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我们认为控制体细胞的可塑性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这项研究能够给许多人类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带来影响。”

标准

2016.05.23

揭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产生分子记忆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免疫细胞炎性反应的触发物,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治疗很多人类疾病的新疗法奠定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rpse Engulfment Generates a Molecular Memory that Primes the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Response”。 免疫细胞在我们的身体维持和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自己受伤时,免疫细胞快速地发动炎性反应,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促进受损组织愈合。 论文第一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研究员Helen Weavers博士说,“尽管这种免疫反应对人类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很多人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和关节炎)是由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或加重的。因此,更多地理解是什么激活这种免疫反应将在设计治疗这些炎性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能够对损伤或感染作出反应之前,首先必需通过吞噬附近死亡的细胞而被‘活化’。以这种方式,免疫细胞对这次吞噬形成分子记忆,从而影响它们的炎性行为。”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黑腹果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如何被活化以便对损伤或感染作出反应。果蝇的使用允许研究人员针对免疫细胞在活的有机体内迁移时的动态行为拍摄时移影片。这也允许他们轻松地操纵果蝇内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来测试哪些基因在免疫细胞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遗传技术,研究人员揭示出免疫细胞的分子记忆产生机制。免疫细胞对死亡细胞的吞噬通过钙离子瞬间增加(calcium flash)而被活化,这会导致这种免疫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损伤受体Draper数量增加。高水平的这种受体能够让这种‘作好准备的(primed)’免疫细胞检测损伤信号,从而引导它们在炎症期间迁往损伤部位。若没有这种作好准备,这些免疫细胞不会对损伤和感染作出反应。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研究员Paul Martin教授说,“考虑到很多人类疾病经常是由一种不适当的炎性反应导致的,我们的研究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理解一种信号(在这项研究中,指的是死亡细胞)如何能够影响免疫细胞对随后的信号作出的反应有助开发在临床上操纵免疫细胞远离它们在体内导致最大损伤的部位的新方法。”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研究员Will Wood教授说,“利用果蝇研究人类疾病可能初看起来像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方法,但是这是我们理解免疫细胞行为方面取得的一项激动人心的进步,也让我们朝开发出影响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行为的新疗法的目标上更接近一步。”

标准

2016.05.23

日制成裸鼢鼠干细胞研究其长寿之谜

日本北海道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0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裸鼢鼠以长寿著称,研究者利用这种动物的普通细胞首次成功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称iPS细胞)。这种细胞不易导致癌变,有助于解决再生医疗的安全性问题。在非洲东部栖息的裸鼢鼠能活30年,寿命是普通老鼠的约10倍,而且不易患癌症。裸鼢鼠的长寿之谜引起全球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日本研究者在一份公报中介绍说,普通哺乳动物的iPS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用大鼠的iPS细胞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进行移植时,假如这些心肌细胞中混有尚未分化的“原装”iPS细胞,就可能引发癌变。然而裸鼢鼠的iPS细胞却没有表现出这种风险。北海道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不久前利用裸鼢鼠的皮肤细胞首次成功培育出iPS细胞,并且在iPS细胞未分化的状态下将其移植到裸鼢鼠体内,结果没有发生癌变。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裸鼢鼠iPS细胞的这种特质与其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关,而这两种基因的活动均与癌症相关。在普通实验鼠身上,研究人员也验证了其中一种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癌症的发生。研究人员表示,上述发现不仅有助找到延长寿命的办法,并且在再生医疗领域也能帮助解决iPS细胞引发癌变的风险。

标准

2016.05.17

光遗传学新突破:控制人类心脏细胞

 最近,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WU)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更快的方法,使用光遗传学来预测潜在新药是否将会引起心律失常。  光遗传学是一种使用光来控制细胞的技术,用于神经学已有十年的时间,目前最普遍的也是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用光照来调整神经元上通道的开关、激活特定细胞群等等。例如,前不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的科学家,与Ernst Strüngmann研究所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使用光遗传学方法,首次从功能上证明了猴子视觉系统中一个迄今知之甚少的神经连接。在这个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确定了大脑是如何控制运动的。  然而,也有科学家逐渐将这项技术扩展至其他领域,例如生物制药或是更直接的临床治疗。例如,今年3月份,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利用一种蛙模型首次证明,他们能够用光来控制细胞间的电子信号,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和并使肿瘤正常化,这是首次将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控制肿瘤发生(光遗传学首次用于控制肿瘤发生)。在去年1月份,来自欧洲高级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通过光遗传学来控制精子的功能。他们将一种用于cAMP合成的光激活酶,插入缺乏内源酶的小鼠精子。这些小鼠的精子通常是非运动性的,因此小鼠是不育的。用蓝光刺激这些精子之后,它们能够产生cAMP,开始再次游动,甚至能够使卵细胞受精(首次成功利用光遗传学治疗不育)。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在心脏研究中还相对较新。       在新开发的系统中,该研究小组用光来使心肌细胞跳动,并通过光学测量它们的反应。这可让他们自动化地操纵药物检测的过程,从而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新方法,来排除有着潜在危险的药物。这种技术简化了一个主要的手动过程,研究人员开展这个过程以符合FDA的测试需求,并确保药品的安全性。该研究团队当前的系统可以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测试30000 个光敏感细胞——比标准实践中的时间更短,后者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年的时间。  这项研究成果以“OptoDyCE as an Automated System for High-Throughput All-Optical Dynamic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为题,于周二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本文资深作者、GWU生物医学工程教授Emilia Entcheva指出:“这种新方法有可能大大提高我们为重症患者获得安全的基本药物的速度。重要的是,我们证明,可以将干细胞技术与我们的新方法相结合,使用病人自己的血液细胞,做到这一点。开发新药物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进行测试以确保我们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造成任何心脏毒性。这种技术可帮助我们确保这样做。”  为了让药物得到FDA批准,它们必须经过审查,以确保它们不会威胁到心脏或身体的其他部分。在最早的测试阶段中,研究人员用药物处理细胞,以查看它们的反应。传统上,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直接探讨细胞,手动测量它们的反应。新的高通量技术可加速这种做法。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高通量系统,被用于处理真实的心脏细胞。Entcheva博士的研究有助于让我们更为完整地了解“在药物开发过程的早期,一种药物如何可能会影响心脏”,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花在其他新的候选药物上。  本文第一作者、Entcheva的博士研究生Aleks Klimas指出:“光刺激和光学记录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动态地控制数以百万计的细胞,同时无需接触样本。这不仅可让我们更快地完成测试,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方式测量你是否检测到了有害物质。”  除了应用于药物开发领域之外,科学家们还可以使用该方法,来证实干细胞已经正确地成长为心脏细胞。这项新技术将帮助他们改善这些新制备的心脏细胞的质量,并加快它们在诊所的使用。  该技术也有可能被制药企业采用,来加快药物研发的进程。完成她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后,Klima女士希望将这个想法商业化,并发展企业让该设备走上市场。

标准

2016.05.17

外显子测序发现肺癌新突变

最近,来自美国几所主要大学和俄罗斯ITMO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肺癌细胞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驱动突变(driver mutations),可能用于基因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Genetics》杂志。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来自于两种最常见肺癌类型的1144个基因组分析谱: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这项研究的高度统计显著性,可让研究人员能够识别影响几个蛋白质(负责细胞中的信号)的新型驱动突变。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统计方法,来区分驱动突变和所谓的过客突变(passenger mutations),这些突变发生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但不会引发肿瘤生长。 总的来说,科学家们在肺腺癌中发现了38个显著突变的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发现了20个突变的基因。然而,只有6个突变基因在这两种类型肿瘤之间是共享的,从而表明,尽管这两种类型肿瘤出现在相同的器官,但是它们相互之间的区别很明显。所确定的基因组突变与其他19种癌症类型对比发现,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状细胞癌更类似于头颈部肿瘤和一小部分膀胱癌。 另外,这项研究在大多数的肺癌病例中,还确定了几个预测的新表位(neoepitopes)——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蛋白质片段,并作为标记来识别和对抗癌症。因此,47%的肺腺癌和53%的肺鳞状细胞癌样本具有至少5个预测的neoepitopes,从而指出了一种免疫疗法——这种类型的治疗旨在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 本文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博士后Joshua Campbell指出:“我们已经确定了几个不同的复发性突变,可能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因此将是癌症疫苗强有力的候选者。” 与化疗和放疗相比,免疫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因为原则上它可靶定肿瘤细胞,而避开健康细胞。ITMO大学的研究人员Anton Aleksandrov 参与了这项免疫学研究的软件开发,他指出:“免疫系统是高度选择性的;我们只需要表明我们的有机体,它没有注意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细胞不断地给免疫系统提供称为抗原表位的蛋白质片段。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免疫系统不能捕捉突变蛋白的抗原表位,并错过它,就可能出现肿瘤。寻找可被患者免疫系统检测到的抗原表位,对于癌症个性化疗法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连接到蛋白质,新表位将促使免疫系统到达需要帮助的地方。” 以前,研究人员认为,主要的驱动突变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之间是类似的。然而,这项新研究表明,潜在的细胞类型是一个关键因素,决定着这些突变是否导致细胞增长和不受控制地增殖。 Campbell补充道:“未来还需要研究确定,是什么允许一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了一种类型的细胞不受控制的增长,而不是另一种类型的细胞。这些见解将会让我们更完整地理解参与肿瘤生长的分子途径,并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药物。”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死亡数量居首。每年,有超过500万例肺癌登记,其中85%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这种类型的肺癌,主要是由两个亚型代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它们可能起源于不同的环境因素或生物过程,但吸烟并不总是主要原因。 在这项工作中,科学家也估计了每种肿瘤中来自于吸烟的突变,在肺腺癌中,发现一小部分肿瘤具有很少的吸烟相关突变;这种肿瘤的样本主要来自于非吸烟者。这一事实通过流行病学数据得以验证,从而支持一个想法:肺癌可能源自吸烟以外的主要因素。 为了得到关于“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和免疫治疗的适用性”的信息,科学家使用了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测序可能涉及“阅读”我们基因组中的所有核苷酸序列。然而,外显子组测序,将扫描区域减少到了1%的基因组——包含所有已知的基因,可导致正确阅读和蛋白质合成。据我们所知,通常是外显子组突变导致了人类疾病中的严重破坏。 近几个月,肺癌研究领域也相继报道了一系列的进展。今年1月份,在小鼠中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携带KRAS相关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可能受益于一种三联疗法——两种实验药物加上放射治疗。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华人学者:抗击肺癌的三重组合拳)。同期,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Huibin Tang和Joseph B Shrager在国际学术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一项研究指出,随着CRISPR/Cas技术的改进与成熟,将这种分子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放疗和/或TKI治疗相结合,将有可能显著提高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CRISPR基因编辑助力肺癌治疗)。3月份,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Nit1在普通肺癌细胞中是显著生产过剩的,而当Nit1被沉默时,肺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Oncotarget》杂志。

标准

2016.05.13

Science研究阐明生命的化学过程

维持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由蛋白质进行的。但是,了解这些复杂分子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取决于对其原子排列的了解——当它们相互作用时结构是如何变化的。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有效的方法,以这样的细节和速度来观察分子运动。延伸阅读:高福、施一等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维生素C转运蛋白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及工作机制。 由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WM)带领的一个物理学家团队,使用世界上最快的相机,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的实验,实时记录了一个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他们捕获到了一个微小结晶蛋白质的图像——当它以千万亿分之一秒的增量对光作出反应时。 带领这项研究的是UWM 的物理学教授Marius Schmidt,他指出:“这使我们大大接近于了解所有生命所需的化学过程。发现蛋白质如何发挥功能的逐步过程,不仅可为疾病带来疗法,而且还阐明了生物学的重大问题。” 这项实验是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完成的,于5月5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 当蛋白质完成任务时,揭示蛋白质分子中的原子变化,是很重要的,因为结构决定着它们的功能。25年来,该研究小组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Keith Moffat与同事开创了这种实验方法,他指出:“光驱动着大多数生物学,这种新实验是理解生命系统如何响应光的一个顶峰。” 这个科学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Duetsches Elektronen Synchrotron (DESY)、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纽约州立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结构和动力学研究所、德国汉堡大学。 一部分子的电影 一个蛋白远小于单个细胞。例如,在常见的细菌大肠杆菌中大约有3000种不同的蛋白质。 使用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在SLAC的XFEL,科学家们绘制了一个运转中的蛋白质的原子,作为一个主要染料分子的化学键,其埋在蛋白质中,并使蛋白呈黄色。在蛋白质中的黄色染料的结构,第一次在一种电子激发态中被捕获到。 这激发态动力学,对于所有生物体中的光感知是必要的,包括细菌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部分是由类似的刺激驱动的。 该团队成员、亚利桑那州立大学Biodesign应用结构发现中心主任Petra Fromme指出:“一旦蛋白质吸收一个光子,它会改变它的形状,从一个称为‘trans’的初始组态,转变成一个新的形状,称为‘cis’。这种转变发生在这样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短暂的时间跨度上,因此,没有人能够看到这一过程的重要细节——直到我们发现。” 生命的速度 在过去的60年里,在三维空间中研究蛋白质的唯一方法是x射线晶体学。这牵涉到,拍摄结晶蛋白质的x射线,结晶蛋白会衍射x射线,并产生一种点模式,就像摇晃一支画笔往墙上喷滴。 这个模式提供了蛋白质的指纹。数百万个数据点可以在数学上重建,以在一个时间点上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副3 D图像——一个静止的快照。 但是,为了捕获运转中的蛋白质分子,科学家需要一种激光器和具有瞬间脉冲的x射线激光器。每秒产生大约25万亿副图片,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对极其快速的事件,提供了一个超慢动作的视频。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继续以飞秒的细节,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获得视频。这最终可能让科学家利用光来干预蛋白质功能的过程。 Schmidt说:“我们感兴趣的是化学反应的机制,旨在用光沿着固定方向控制和指导它。我们可以为此形成激光脉冲。我们会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分子是如何同步的。” 

标准

2016.05.13

“魏则西事件”之后 癌症免疫细胞疗法或迎转机

“魏则西事件”,除了让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等成为众矢之的,也将癌症免疫细胞治疗的行业乱象再次曝光于众。 由于监管不力,一项还没有正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癌症免疫细胞疗法,却几乎在全国的三甲医院遍地开花。 5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违规医疗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并紧急叫停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这是继2015年6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准入审批调整后的又一次变局。 这也意味着,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无论是哪家医疗机构,只要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都须暂停应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 事实上,媒体披露癌症细胞治疗乱象并非首次,但收效甚微,而魏则西之死却将该行业推向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此次事件能够给相关管理部门一个警告,改变失控的局面,促使癌症免疫细胞治疗规范有序地运行,也未必是件坏事。 实际疗效并未得到验证 从被检出滑膜肉瘤到去世,魏则西只存活了两年时间。由于魏则西最后接受的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提供的癌症免疫细胞疗法,他的去世导致这项技术备受质疑。 事实上,癌症细胞免疫疗法是免疫疗法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提取人体中能够辨认并对抗非自我抗原的免疫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和加工,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让其摧毁或帮助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其常用的有T细胞、NK细胞、DC细胞和CIK细胞等。 魏则西接受的正是DC-CIK免疫细胞疗法,但由于他在接受该疗法时已经是滑膜肉瘤晚期,而滑膜肉瘤又是一种非常顽固且难治的罕见病,因此,魏则西的去世与其所用的细胞免疫疗法不一定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但值得关注的是,常用的非CAE-T等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到底是否有效,也尚未得到正规认证。 “有的病人接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以后生存多年,但因没有正规的大规模双盲临床试验的证明,这样的疗效须进一步确认。”长期从事肿瘤和免疫学转化研究的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时玉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癌症免疫细胞疗法,但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有的免疫细胞疗法已有部分临床数据,但由于临床试验不仅昂贵,而且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的设计和药物临床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上尚缺乏共识。 不仅如此,“由于癌症种类繁多,同一种癌症在不同个体又有很大的差异,也很难说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有效。即便CD19-CAR-T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一定特异性,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也不知道为何有的个体却会出现致命的副作用。”时玉舫补充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在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就一直没有很好地组织过一项规范的临床试验,从未通过一个很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明癌症免疫细胞治疗是有效还是无效。” 此次“魏则西事件”中,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曾称其技术系由斯坦福大学引入。但斯坦福大学方面日前回应称:并未与中国医院有过合作,与此次事件更无关联。 不过,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的“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癌症计划”项中显示,该医学院确有关于CIK细胞的研究课题,但该研究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待商榷。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也的确开展了相关的研究项目,但相关项目简介中的信息显示,尽管这种肿瘤免疫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攻克方向,但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仍然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并没有投入到临床治疗中。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仅处于研究期。”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CAR-T作为一种最新的细胞免疫疗法还没有正式走进中国临床,中国患者想要享受这一最新技术的福利依旧需要等待。 与监管缺位不无关系 那么,为何一项仍处于研究阶段,安全性及有效性都尚未论证的免疫疗法,却能够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盛行? “国家已有相应的法规,主要是执行中出了问题。”时玉舫强调。 根据现有的法规,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免疫疗法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有着明确的规定。2009年3月2日,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划分为三类,细胞免疫技术被归于第三类,即安全性、有效性尚须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属于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并规定由卫生部门进行准入审批。 2015年6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颁布《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将第三类技术划分为三类:禁止类、限制类、普通类,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被划归“普通类”,并明确医疗机构自行决定临床应用,不用报国家卫生计生委许可或备案,但各医疗机构为责任主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机构可以随意使用免疫疗法,按照监管要求,凡投入应用的药品和医疗技术,都必须经过临床试验或研究的考验。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也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责。 然而,2015年这项政策一经出台,地方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变了味。 一位专家吐槽,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很多地区误读为新政给细胞免疫治疗开了“绿灯”,各地医院更是想做就做,明目张胆了。 但是,由于国家没有规范和标准,各家医院对这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范围、治疗程序的规定都很混乱。“到底什么样的单位可以用?什么样的病人可以用?医院自己都不知道。”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张晓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 韩忠朝也坦言,国家目前没有关于免疫细胞治疗的技术标准,什么标准的细胞可以用,什么样的不能用于临床,这些本应开始就由行政管理部门做的工作现在还是空白。 由于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复杂,种类多、差别大,对监管能力也的确提出了挑战。刘昌孝表示,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复杂的医疗技术,在细胞提取、扩增、回输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要采用不同细胞、不同的输注剂量和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细胞质量和数量不能做到很好的质控,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免疫细胞治疗的实施需要研究型医生和免疫专家的配合。 “现在,我们要通过魏则西事件进一步思考,更好地组织一批真正懂免疫、懂肿瘤、有责任心的科学及医学家认真讨论,更好完善法规和监管,让肿瘤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时玉舫补充道。 不可一棒子打死 “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叫停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大部分业内人士希望该事件能够给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带来正面影响,而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尤其不希望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局面。 需要肯定的是,从理论上讲,免疫细胞治疗的确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也被《科学》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是当前肿瘤治疗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刘昌孝表示,我国具有较高水平的肿瘤医院也在开展细胞免疫治疗研究。例如,天津肿瘤医院应用CIK细胞与IL-2联合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肾癌,其结果已发表于《临床癌症研究》杂志;2014年,《临床癌症研究》杂志报道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应用CIK细胞治疗可使三阴乳腺癌的三年复发率和中位生存率明显提高;2015年,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在《肿瘤免疫学》杂志发表了肝癌随机治疗的结果,CIK治疗组比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5.8个月;《癌症免疫与免疫治疗》杂志发表了一个研究结果,单独应用CIK细胞治疗应用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6个月。 “临床上癌症治疗的三大策略是放射、化疗和手术,虽然我们基本认可,但往往效果不佳。现代医生也在尝试不同方案,包括细胞治疗手段,盼望新一轮的精准医疗能带来奇迹。”时玉舫称,肿瘤细胞治疗有希望给一些病人带来奇迹,但不是一个方案包治所有肿瘤,治疗方法也不会只是停留在目前的手段。 不过,由于细胞免疫治疗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法,细胞不能够批量化生产,成本较高且价格昂贵,目前国内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缓慢。 刘昌孝表示,细胞治疗产品不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其应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为了推进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起草该类产品研发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南和临床试验技术指南,未经批准使用的这类制品均不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魏则西事件’之后,将有可能改变我国民营医疗行业无序的现状。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改变或许能够实现。”刘昌孝说。 

百态

2016.05.10

同济大学发布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单细胞转录组和甲基化组分析已经成为了单细胞研究的强大工具。然而,在单细胞中揭示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直接关联还比较困难。这是因为细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又不能同时检测一个细胞的转录组和甲基化组。 加州大学范国平教授和同济大学薛志刚教授领导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五月五日的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布了自己开发的新测序方法——scMT-seq。这种方法能够同时分析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和甲基化组。 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感觉神经元进行研究,揭示了细胞间的转录组和甲基化组异质性。不过,这些差异大多不是启动子甲基化造成的。举例来说,启动子带CpG岛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体甲基化正相关。这项研究表明,scMT-seq可以用来检测单细胞中的转录组、甲基化组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进而解析表观遗传学基因调控机制。 2013年,范国平教授、薛志刚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的刘嘉茵教授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了人类和小鼠早期胚胎的遗传程序,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该项研究成果将在干细胞的纯化、分类及临床治疗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改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提供帮助。 单细胞基因组学领域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为人们揭示了复杂生物学体系的许多重要线索,包括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多样性和人类癌症的基因组。今年一月Nature Reviews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篇重要综述,全面介绍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发展现状。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著名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Stephen R. Quake。 前不久,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首个用于单细胞DNA测序的突变检出程序,Monovar。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四月十八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助理教授Ken Chen博士和Nicholas Navin。Chen博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在Illinois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标准

2016.05.10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揭开关键转录机制

 RNA聚合酶II(Pol II)是我们基因表达的一个关键酶,负责将DNA转录为信使RNA(mRNA)。Pol II的转录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转录失真会引起衰老和人类疾病(比如癌症)。好在Pol II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的错误,确保每个新生mRNA与DNA模板相符。不过,科学家们对这一过程还并不那么了解。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科学家们最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Pol II控制转录精确性的一个关键机制。他们建立了一个动力学模型(Markov State Model),在原子水平上阐明了Pol II回头纠错的动态过程。 研究显示,Pol II纠正转录错误时需要逐步返回,主要涉及两种构象状态:frayed和backtracked。从frayed到backtracked的过渡是整个校正过程的限速步骤。“我们发现有一个关键氨基酸(Rpb1苏氨酸831)作为探针,检测错误RNA与模板DNA之间的弱互作。这个氨基酸所在的蛋白模体促使RNA进入frayed状态,”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HKUST副教授黄旭辉(Xuhui Huang)介绍道。“我们与UCSD的Dong Wang团队合作对此进行了验证。”这项研究为人们揭示了转录的基础机制,有助于理解与转录失真有关的人类疾病和衰老问题。 高表达基因以随机爆发的形式转录,这个现象也被称为转录爆发(Transcriptional bursting)。但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为了在细菌中研究转录爆发的具体机制,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高通量的单分子分析技术,对各DNA模板的体外转录进行了跟踪研究。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著名学者谢晓亮教授(X. Sunney Xie)。 科学家们近来发现,细胞不仅会读取基因,也会读取许多调控元件并将其转录为RNA。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基因和调控元件的读取过程一开始非常相似,主要差异在于RNA产物的长度和稳定性。基因生成的RNA长而稳定,能够保证蛋白质合成。调控序列生成的RNA短而且不稳定,很快会被细胞清除。 那么,调控元件生成的RNA分子究竟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呢?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调控元件转录的RNA有助于稳定转录因子和调控元件之间的互作。领导这项研究的是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ichard A Young博士,Young是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先驱,也是著名的基因组研究专家,在利用组学工具研究干细胞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百态

2016.05.06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揭开关键转录机制

 RNA聚合酶II(Pol II)是我们基因表达的一个关键酶,负责将DNA转录为信使RNA(mRNA)。Pol II的转录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转录失真会引起衰老和人类疾病(比如癌症)。好在Pol II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的错误,确保每个新生mRNA与DNA模板相符。不过,科学家们对这一过程还并不那么了解。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科学家们最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Pol II控制转录精确性的一个关键机制。他们建立了一个动力学模型(Markov State Model),在原子水平上阐明了Pol II回头纠错的动态过程。 研究显示,Pol II纠正转录错误时需要逐步返回,主要涉及两种构象状态:frayed和backtracked。从frayed到backtracked的过渡是整个校正过程的限速步骤。“我们发现有一个关键氨基酸(Rpb1苏氨酸831)作为探针,检测错误RNA与模板DNA之间的弱互作。这个氨基酸所在的蛋白模体促使RNA进入frayed状态,”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HKUST副教授黄旭辉(Xuhui Huang)介绍道。“我们与UCSD的Dong Wang团队合作对此进行了验证。”这项研究为人们揭示了转录的基础机制,有助于理解与转录失真有关的人类疾病和衰老问题。 高表达基因以随机爆发的形式转录,这个现象也被称为转录爆发(Transcriptional bursting)。但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为了在细菌中研究转录爆发的具体机制,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高通量的单分子分析技术,对各DNA模板的体外转录进行了跟踪研究。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著名学者谢晓亮教授(X. Sunney Xie)。 科学家们近来发现,细胞不仅会读取基因,也会读取许多调控元件并将其转录为RNA。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基因和调控元件的读取过程一开始非常相似,主要差异在于RNA产物的长度和稳定性。基因生成的RNA长而稳定,能够保证蛋白质合成。调控序列生成的RNA短而且不稳定,很快会被细胞清除。 那么,调控元件生成的RNA分子究竟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呢?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调控元件转录的RNA有助于稳定转录因子和调控元件之间的互作。领导这项研究的是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ichard A Young博士,Young是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先驱,也是著名的基因组研究专家,在利用组学工具研究干细胞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百态

2016.05.06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2016年五一放假通知

全体员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通知,并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现将五一节放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2日放假,共3天。5月3日(星期二)照常上班。  二、公司各职员应保持节假期间的通讯流畅,以便公司工作需要。   三、公司有节假日活动行程将另行通知,希望全体员工在节假日外出期间,应注意自身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愉快的度过假期。  特此通知!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2016年4月28日

厂商

2016.04.28

< 1 ••• 4 5 6 7 8 ••• 28 > 前往 GO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密云路1018号复旦科技园808室 联系人: 刘经理 邮编: 200613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