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白金23年 白金

已认证

粉丝量 0

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十佳企业

400-860-2711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牛津仪器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重磅新品Unity BEX成像探测器震撼来袭!2023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在丽江顺利举办

随着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采用多技术联用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表征及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2023年7月8日,牛津仪器在丽江成功举办“心有所望 进无止境”主题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本届论坛不仅有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分享材料分析先进解决方案,更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林森、太钢集团高级工程师张寿禄以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马玺分享了各自利用材料分析以及联用技术在电池、合金、地质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此外,牛津仪器还在本次论坛上重磅发布了Unity新品——BEX(Backscattered Electron X-ray)成像探测器,其采用了一种基于扫描电镜的革命性全新成像技术。活动现场签到墙现场观众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 李霄飞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表示,很高兴在丽江再次和牛津仪器的新老朋友们相聚,并介绍了整合后的牛津仪器MAG集团和管理团队成员。牛津仪器为了进一步为客户打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深化服务团队的国内布局,通过现场支持、远程在线支持、客户支持中心、常驻工程师以及应用支持团队为国内客户提供快速的问题响应和周到的服务。最后,李霄飞介绍了牛津仪器最新推出的重磅产品Unity——BEX图像探测器,以及Symmetry S3、高温原位分析EDS&EBSD、AZtecWave等新产品。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 陈帅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陈帅详细介绍了本次推出的重磅新品Unity BEX探测器。BEX成像技术是一项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全新成像技术,将背散射散射电子成像和X射线成像集于一体,能够在常规SEM工作条件下实现对样品形貌、晶体取向和化学成分进行同步、快速、高分辨的成像。在检索样品时BEX信号可流畅地提供包含元素信息的彩色图像,相比于传统成像技术,BEX能够提高样品检测的效率并提供更为可靠和完整的信息。基于BEX成像技术,牛津仪器推出了集背散射电子和X射线探测器于一体的Unity系统。Unity的BSE传感器与常规BSE探测器相似,成像区域中更亮的部分意味着密度或平均原子序数更高;X-ray传感器则与传统成像探头不同,通过采集来自样品的特征X射线并转化为成分信息,使得Unity系统可快速生成彩色图片。来自这两个传感器的信号可智能叠加,获得易于解释的样品形貌图。通过瞬时获得样品图像,消除了样品分析过程中的主观臆断和不确定性,使操作人员更有信心地进行样品检索,极大提高分析效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李林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林森介绍了SEM-Raman以及SEM-EBSD等联用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通过SEM技术和Raman技术的联用揭示了电极材料“多颗粒”性能衰减规律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空气稳定性;通过SEM-EBSD联用辨识一次颗粒的微结构并进行了定量化分析。WITec Managing Director Joachim KoenenWITec Managing Director Joachim Koenen介绍了基于WITec SEM-Raman 分析系统的材料分析解决方案,通过EDS+ Raman的组合可以对许多重要材料进行完整的表征,在电池、二维材料、先进制造、空气和海洋污染、生命科学、地质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牛津仪器应用经理 胡海龙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胡海龙介绍了WITec显微系列产品以及WITec拉曼光谱及成像解决方案,涵盖高灵敏度拉曼光谱、快速高分辨拉曼成像以及多功能联用技术等,随后介绍了WITec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在无机半导体材料与能源催化、高分子薄膜材料、生物与地质、金属腐蚀与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 刘志文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刘志文表示,当前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展趋向于高分辨、高速度、简单化以及多场耦合,对相应数据质量的要求具备一致性、准确性、重复性等,随后介绍了牛津仪器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实例——超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在表征材料高分辨结构与电学性质、表面粗糙度和缺陷以及表界面研究方面的应用、高通量(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在表征半导体衬底和薄膜方面的应用以及微波扫描电容显微镜在电学性能分析中的应用。太钢集团高级工程师 张寿禄太钢集团高级工程师张寿禄在报告中介绍了使用EBSD分析在铁铬铝电热合金(板材)轧制退火过程的结构演变,采用牛津仪器AZtec®软件系统的大面积拼接功能,可以对试样全厚度截面进行EBSD分析测试,比较直观地分析整个板厚范围内的组织变化情况,包括再结晶程度、晶粒尺寸变化、晶粒取向分布、织构梯度等组织信息。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 杨小鹏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杨小鹏以稀土钢中夹杂物综合分析、单晶硅纳米压痕应变分析、磁畴观察等为例介绍了牛津仪器EBSD等多技术联用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牛津仪器近期发布的新探测器 Symmetry S3、高温原位 EBSD 和 EDS技术、花样匹配标定技术 MapSweeper等。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经理 徐宁安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经理徐宁安介绍了如何利用牛津仪器AZtecWave一体化系统对材料进行准确高效地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多种EDS定量分析方法。AZtecWave系统结合了波谱仪和能谱仪准确及快速等优点,可进行一体化检测,实现高能量分辨率的分析X射线,获得微量及痕量元素准确的定量结果,同时分析效率高,由于波谱能量分辨率更高,可以确保解析更多的重叠峰,进一步降低元素的检出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马玺介绍了地质样品的预处理方法,阐述了如何利用EDS技术对细小、珍贵、复杂的矿物进行精准识别及定量分析,以及EBSD技术在岩石变形、变质过程、矿物晶内应变、矿物鉴定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本次论坛,观众们不仅了解到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材料表征最新的技术进展以及多技术联用解决方案,还欣赏到了当地颇具特色的民俗表演,2023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同期,仪器信息网对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WITec Managing Director Joachim Koenen、Oxford instruments Services, Business and Product Manager Jackson Edward等人进行了专访,后续敬请期待。精彩瞬间

媒体关注

2023.08.09

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显微尺度下的矿物分析是地质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多维度的信息。牛津仪器的材料分析集团(Materials Analysis Group)整合了EDS、EBSD、WDS、Raman、AFM等多种显微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均可用于地矿样品的分析。2023年8月24日,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新一期“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召开。期间,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陈帅将分享报告,以具体的案例详细地展示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矿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EDS技术定量分析、鉴定未知矿物相;AZtecWave分析微量-痕量元素以及谱峰重叠严重的元素;Unity探测器对全样品进行BEX成像;EBSD技术分析矿物的相分布、取向关系和变形状态等;AZtecMineral分析矿物相比例、解离度、共生关系等参数;Raman成像技术鉴别矿物相、分析矿物相的三维分布;AFM技术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能等。欢迎大家报名参会,在线交流。附:“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参会指南1、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oanalysis230824/)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23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1654077-8309  邮箱:zhangjy@instrument.com.cn)

媒体关注

2023.08.02

等离子体技术助力第三代半导体刻蚀、抛光等工艺——访牛津仪器黄承扬

2023年6月29日,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年度盛会SEMICON China 202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展会现场,牛津仪器携第三代半导体抛光、刻蚀、检测等系列解决方案亮相展会。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就参会感受、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采访了牛津仪器等离子技术部制程技术与业务拓展经理黄承扬。以下是现场采访视频:

媒体关注

2023.07.06

牛津仪器中国新篇章:聚焦行业,用户至上,业务持续增长——ACCSI2023访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6年的发展,已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助力北京怀柔打造科学仪器技术创新策源地”为主题,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年会现场,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畅聊牛津仪器中国区业绩的亮眼表现以及中国区本土化服务布局的发展规划。以下是采访视频:

媒体关注

2023.05.18

微小尺度、无损检测将是未来半导体表征技术的发展方向—访牛津仪器马岚博士

近日,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参展了第十三届纳博会。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就解决方案、市场热点、技术发展等话题采访了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马岚博士。据介绍,本次展会牛津仪器带来了刻蚀、原子层沉积、电镜相关的能谱等仪器设备以及快速光谱分析第三代半导体注入掺杂浓度等解决方案......更多观点请查看视频以下是对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马岚的现场采访视频:2022年3月1-3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CHInano 2023)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纳博会为期3天,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纳米大健康等热门领域,开设1场大会主报告、11场专业论坛、344场行业报告、22000平米展览、2场创新创业大赛,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300余位顶级专家、行业精英齐聚一堂,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集中亮相,为大家奉上一场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科技盛会,推出专业论坛、创新赛事、沉浸式游学等系列活动,全方位释放大会红利,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共绘美好发展蓝图。回望过去,寄语未来。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采访了15位专家、厂商代表,分别谈了各自的与会感受以及他们眼中中国半导体、MEMS、OLED、半导体设备、科学仪器、微流控、封装技术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媒体关注

2023.04.04

把三维成像带入常规实验室——记优秀新品牛津仪器BC43 ANDOR台式共聚焦显微镜

为了将在中国仪器市场上推出的、创新性比较突出的国内外仪器产品全面、公正、客观地展现给广大的国内用户,同时,鼓励各仪器厂商积极创新、推出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仪器新品,仪器信息网自2006年发起“优秀新品”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发展至今,该奖项也成为了国内外科学仪器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获奖名单被多个政府部门采信。2022年度“优秀新品”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优秀新品提名奖”已陆续公布。值此之际,一起再来回顾下往届年度优秀新品奖获得者们吧!本期带您回顾的是2021年度“优秀新品”获奖产品:牛津仪器BC43 ANDOR台式共聚焦显微镜。2021年度共有711台仪器参与“优秀新品”奖项评选,在“技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团”的监督下,经仪器信息网“专业编辑团”初审、“网络评审团”评审、“技术评审委员会”终审,确定12台仪器获奖。其中,牛津仪器BC43 ANDOR台式共聚焦显微镜脱颖而出。牛津仪器BC43 ANDOR台式共聚焦显微镜介绍如下: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毫秒之速呈现2D共聚焦图像,且可实时生成3D视图以供审视。紧凑的设计使其节时省地,轻轻松松即可置于普通实验室工作台之上。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综合了从单细胞水平的亚细胞结构细节到稍大的模式生物与大型组织样本的多种成像体验,包括一些其他显微镜难以应付的厚样品。它同时适合研究新手和经验丰富的显微镜专家,简单到能让用户首次使用设备就在一小时内获得图像,也足够复杂到可以处理从活样品到固定样品等多样化成像需求。借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能够在日常工作流程中以超乎其他共聚焦多倍的速度获取精彩的图像。牛津仪器Andor应用科学家潘茗茗发表获奖感言:

媒体关注

2023.03.28

强强联合!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宁波顺利举办!

为促进高层次显微分析技术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新技术创新,2023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于2月21日在宁波甬江实验室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能谱等技术的原位表征和多技术联用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表征及分析的研究思路、进展和应用等主题,旨在助力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的深层次发展和培养更多热爱显微表征及技术的学者,为不同领域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次活动不仅有来自甬江实验室和牛津仪器的专家分享最新成果进展,更是宣告了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未来将服务于浙江省的材料领域技术创新。甬江实验室现场签到活动现场甬江实验室副主任 乌学东甬江实验室副主任乌学东首先代表甬江实验室欢迎到场的各位嘉宾,甬江实验室位于宁波,是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定位是前瞻创新,从0到1控制产业,造福社会,以开展材料前沿科学研究,突破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贯通材料创新全链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使命。甬江实验室致力于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平台型、开放型的重大科研平台,成为新材料领域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新材料科创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甬江实验室与牛津仪器此次共同举办显微分析技术论坛,希望促进各位专家与牛津仪器技术专家的深入交流,为科研和企业材料的表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此外,甬江实验室也非常重视仪器技术人才的培养,将与牛津仪器合作成立显微镜技术学院,争取对培养高端仪器人才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土壤。乌学东希望未来材料分析测试平台能够推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为工业界和全世界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检验测试方案,更好地服务宁波市乃至全国的材料领域技术创新。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 李霄飞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首先欢迎了到场的各位嘉宾,随后介绍了牛津仪器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历程,展示了微区分析、拉曼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台式核磁等部门的最新成果,李霄飞谈到,牛津仪器与甬江实验室的合作,今天应该仅仅是开始,双方未来将着眼于产业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工作者们的科研创新与浙江省的产业发展。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马岚介绍了微区元素的EDS定性表征、定量分析以及WDS定量定性技术。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徐宁安介绍了厘米级、微米级以及纳米级的EDS及EBSD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甬江实验室研究员邓必为以气凝胶、点阵材料、柔性金属材料等材料体系为例,介绍微纳结构材料原位测量方法以及未来在极端条件或多场作用下材料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趋势。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竺仁介绍了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快速原子力显微镜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在工业研发中的应用。牛津仪器技术销售工程师苏虹羊介绍了牛津仪器WITec显微多功能解决方案以及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主任吴杰介绍了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的定位及使命、目标与特色、中心架构与运营模式、中心现有能力、中心服务领域及服务方案等。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主任吴杰表示,此次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的举办,既是促进专家学者与企业交流互动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也是甬江实验室与分析仪器制造商密切合作的生动展示,希望未来能与更多的分析仪器制造商展开深度的交流合作。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表示,这次不仅仅是牛津仪器和甬江实验室的强强联合,也是希望通过加深合作为科研工作者以及产业工作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为科研以及企业研发与检测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合作仅是一个开始,双方未来仍可期。至此,本次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结束。甬江实验室参观合影留念

媒体关注

2023.03.03

再创不凡|牛津仪器上海办公室扩建落成暨中国总部成立仪式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金风送爽,高朋云集。10月20日,牛津仪器上海办公室扩建落成暨中国总部成立庆典仪式成功举办。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理总领事 Andrew McAllister先生、上海徐汇区虹梅街道书记范润生,副主任汪天先生、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强教授、客户代表及牛津仪器员工出席了开幕式。牛津仪器上海办公室扩建落成暨中国总部成立庆典仪式现场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致辞近年来,国际形势和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众多影响和不确定性。牛津仪器聚焦高速发展行业,秉承执行客户为中心,服务客户的理念,业务仍然保持着健康的高质量成长,也获得了行业客户的极大认可。2022年,牛津仪器在徐汇区政府的支持下,批准成立中国地区总部,2021年来,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地办公室全面扩容面积超过150%,新的牛津仪器拥有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全新客户培训中心,客户演示实验室,服务响应中心,维修中心,远程支持中心和现代化数字化协作能力,大大提升硬件实力的同时,增加全国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应用科学家。何峻谈到:“牛津仪器中国,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提升对中国客户的技术应用支持和服务响应速度。”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强教授发言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强教授表达了对牛津仪器的祝贺及对牛津仪器产品和服务的认可。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理总领事 Andrew McAllister先生致辞上海徐汇区虹梅街道副主任汪天先生致辞贵宾代表上海徐汇区虹梅街道副主任汪天先生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及对牛津仪器的期望。左至右:范润生书记、 李强主任、何峻总裁、Andrew McAllister先生为牛津仪器上海总公司新办公室落成剪彩并合影留念部分与会嘉宾、牛津仪器各部门经理代表合影留念牛津仪器在中国新一轮的扩建和地区总部的成立,掀开了牛津仪器在中国未来加速发展的新的里程牌,牛津仪器的全体员工也将加倍努力,为中国的科研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创佳绩,再创不凡!活动现场牛津仪器上海办公室扩建新址参观一角关于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隶属于英国牛津仪器集团。牛津仪器1959年创建于英国牛津,是英国伦敦证交所的上市公司,为工业和科研客户提供分析设备、半导体设备、超导磁体、超低温设备等高科技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和支持。在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牛津仪器公司凭借自身的科研优势、出色的技术管理和产品服务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牛津仪器现已成为科学仪器领域的跨国集团公司,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和客户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牛津仪器始终关注和支持着中国的发展,其产品于40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目前在上海设有销售、研发和全国售后服务中心 ,在北京、广州设有办事处,旨在为广大中国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媒体关注

2022.10.20

疫情催化服务业务转型 科学仪器售后市场迎发展拐点——访牛津仪器全球服务总监Vicki Potter

随着科学仪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应售后服务市场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全球新冠疫情下,售后市场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来,牛津仪器服务业务(Oi Service)逐步实施重大转型,成为新的业绩增长引擎。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走进牛津仪器北京办事处,有幸视频连线采访了牛津仪器集团全球服务总监Vicki Potter,请其分享了牛津仪器服务业务的重大转型历程,以及对科学仪器服务市场的见解,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全程参与本次采访。视频连线现场(中:牛津仪器全球服务总监Vicki Potter;右: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Vicki Potter早年曾任职电子工程师,对仪器设备技术等有着深入理解。随后,在兴趣驱使下,于2011年加入牛津仪器任职人力资源总监,对组织员工高效工作和企业内外部价值主张等有了进一步认知。如此的工作经历使Vicki Potter对仪器设备技术本身、背后工程师工作流程、面对的挑战等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些对服务业务的独特理解也对其后来兼任全球服务总监,更好推动服务业务重大转型提供了很大帮助。信息化赋能,疫情催化背景下,售后需求增长成为趋势科学仪器售后服务市场在近十年迎来快速发展,Vicki Potter认为,万物互联的世界必将越来越快,在强劲市场需求推动下,售后市场需求的增长成为必然趋势。在消费品市场,大家除了期望买到的商品好用之外,也希望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支持,迅速解决使用的问题,而且对后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科学仪器领域也是如此,当客户使用的仪器出现故障或需要支持时,更希望能尽快得到即时的支持和快速的问题解决,客户的需求也带动了整个售后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往,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客户可能要等几周才能等来厂商的服务,而这种效率在当下已不合时宜,高效的服务与即刻的响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远程帮助客户分析数据、故障,让客户得到及时支持,已然成为时下服务行业的一个趋势。牛津仪器客户服务理念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提升售后服务能力。除了服务团队及服务中心的扩建,也在大力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实现与客户保持更好的在线沟通。比如,牛津仪器在中国打造了在线服务支持中心,随着中心建成,通过多样化的远程支持,已经实现了在4小时内解决82%的客户问题!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全球疫情下仪器服务市场的变化与挑战全球疫情尚未消散,科学仪器领域服务业务开展面临诸多挑战。Vicki Potter表示,作为全球化跨国集团公司,疫情对牛津仪器影响很大,此背景下,从公司角度有两点非常重视:一是保障员工安全;二是在保证客户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客户继续保持正常的业务运转。基于以上两点,牛津仪器采取了系列的应对措施。首先,加速了原有服务能力拓展的计划,特别是加强数字化能力,比如打造远程和在线互动支持、增强现实技术等,在线帮客户诊断或解决问题,远程身临其境感受客户的需求;其次,建立在本地贴近客户的现场支持能力。比如,以往一些维修,可能需要发回原厂,不仅耗时,疫情下还会有更多延误可能。如今,牛津仪器在不同国家建立了维修中心,如在北京、上海、美国波士顿等,增强了本地维修能力,为客户带来更便捷的体验;再次,增加更多贴近客户的工程师资源。以往在中国,牛津仪器的售后工程师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近年来,牛津仪器加强了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保证牛津仪器的客户在何处都可以得到当地工程师及时的响应和支持服务。“Horizon”战略实施五年:以客户为中心 利润率翻倍自创立60多年以来, 牛津仪器不断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逐渐发展了自身独特的企业创新文化,推动牛津仪器和客户一起创新和不断发展。在这样的企业文化背景下,2017年,牛津仪器“Horizon”战略应运而生——即“钻石”结构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平衡发展战略。其平衡发展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市场亲密度,通过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面临的挑战等,带动产品的开发,获取源源不断产品创新的动力;打造更好的内部运营和流程,提高公司效率,更高效的支持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的是客户支持,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与支持。“Horizon”战略“Horizon”战略之下,牛津仪器实现了更有韧性的业务发展,随着公司的“平衡”发展,“Horizon”战略也在不断演变,牛津仪器也不断为其赋予新的内容。关于“Horizon”战略实施五年多以来取得的成效,Vicki Potter用一个数字做了回答,“我们的利润率从10%多一些增长到现在的接近20%,对牛津仪器而言,利润率是衡量业务弹性和质量的一个指标,它的显著增长展现了牛津仪器业务正在非常健康的、高质量的增长,也体现了客户对牛津仪器价值的认可。”“Horizon”战略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服务业务“Horizon”战略以客户为中心展开,服务业务部门为其顺利开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首先,实现客户亲密度,需要有强大的服务工程师团队支持,与客户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其次,作为精密和复杂的科学仪器产品,需要专业的服务工程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并通过听取客户的反馈与意见不断调整服务策略,完善客户全生命周期支持。据介绍,近三年来,牛津仪器全球服务工程师团队增加了五十余人,全球服务业务营收也从4000万英镑增长至6000万英镑,牛津仪器服务业务已成为“Horizon”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牛津仪器服务业务重大转型下 服务订单增长19%谈对服务业务的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问及对服务业务的理解,Vicki Potter认为,服务业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熟知客户工作流程、面临的挑战和结果,利用公司最好的技术和优势帮助解决客户问题,为客户业务成果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通过细致入微的支持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倾听客户意见并持续改进,实现服务品牌承诺等。Vicki也分享了牛津仪器秉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从产品发货之时起,客户服务的旅程已经开启,也是牛津仪器秉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起点,牛津仪器也通过对客户的工作流程的理解和专业支持,帮助客户的解决业务需求和面临的挑战,帮助客户实现价值与成功。在对客户全生命周期进行支持的同时,成为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服务业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近三年来,随着“Horizon”战略的布局,对客户工作流程及面临挑战的逐步深入了解,牛津仪器的服务业务开始发生重要转型——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专业服务主动支持客户的发展,这些转变也帮助牛津仪器的服务业务实现质的发展。牛津仪器采取了四大措施来引导其服务业务的转型增长:为特定的客户群体和地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以客户的成功成果为基础制定牛津仪器服务价值主张;区域中心主导执行模式;利用数字化转型数据并打造深刻业务和客户价值洞察。转型之下,牛津仪器开始打造以国家或地域为服务主体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欧洲、美国、中国、日本、东南亚等五大区域中心,并加强服务工程师资源配置,以及服务中心、客户培训中心等建设。全球五大区域服务中心现已有超过250名服务工程师,并任命12位高级经理,来带领服务团队不断的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架构,实现对客户更好的支持。除了打造区域服务中心,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投入就是提高线上支持能力,建立更多的线上支持系统或工具。牛津仪器集团包含七大业务事业部,以往服务工程师只负责自己事业部的产品,而现在,牛津仪器的工程师们形成一个整体团队,相互学习,摒弃产品边界,以客户服务和客户价值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快捷和专业的支持。新的服务理念: 超越响应式的服务维修,服务模式也在逐步产生深刻的变化。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牛津仪器全新的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1. 打造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的服务产品,例如牛津仪器等离子技术事业部为其半导体行业客户打造了远程诊断的服务产品,通过增强现实的技术实现对故障及时做出诊断及维修,帮助客户为不间断生产的工作流程争取了最高的设备开机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2,打造一些升级方案和服务,实现产品的终身价值。如牛津仪器纳米分析事业部在电池行业为客户提供AZtecBattery软件升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电池阴极石墨的质量控制分析问题,同时软件允许自动拍摄,节省人力,在客户无需购买新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实验室新的能力并大幅提升了效率。3,提供专业的应用领域技术支持,如牛津仪器中国在今年发布了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选择指南工具,一位科研用户利用这款指南工具帮助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探针ASYELEC.02-R2,该探针助力其寻找压电陶瓷样品磁畴的实验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等。服务转型助力服务订单增长19%随着对客户的支持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牛津仪器服务转型计划为客户创造了显著的额外价值,客户的认可也带动了牛津仪器业务的进一步增长。转型计划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服务相关订单持续增长达19%,在欧洲、北美和亚洲都实现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增长来自于牛津仪器为顾客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实现更大的价值,成为客户的业务伙伴。用一个案例可以很好的说明:中国南部一个实验室在过去15年连续购买了牛津仪器的金牌服务合同,牛津仪器每年至少为客户提供一次免费维护保养,并在客户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提供有效支持。这些增值服务极大地保证了客户设备的连续运行,帮助客户取得业务的成功,牛津仪器也得到了客户的极大认可。 中国市场开展多元本土化服务 服务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中国连续多年为最大单一市场 服务业务成新的增长引擎全球范围内,中国市场已连续多年成为牛津仪器最大的单一市场。何峻也对中国市场的未来长期发展十分看好。何峻表示,中国拥有优越的创新环境,特别是前沿高科技行业,充满发展活力。牛津仪器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业务聚焦物理科学,新材料,半导体,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和中国国家投资和行业市场的发展完美契合,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牛津仪器自从进入中国40多年来,深受广大中国客户的支持和认可,这离不开牛津仪器在中国不断投资,打造一个强大的市场,应用,售后的技术团队,为客户提供的强大的技术支持。服务业务已成为牛津仪器业务新的增长引擎。近两年来,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的Horizon战略和实现对中国用户的承诺的理念,牛津仪器中国也在快速提升在华能力,打造全新牛津仪器中国,在提升服务支持能力方面已有诸多措施落地。除了服务团队的壮大,最直观的便是北、上、广等办公室的全面升级。如上海办公室由原来的一层升级为两层、北京和广州等办公室整体扩容升级等。何峻表示,牛津仪器快速扩增在中国的能力和公司面积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随着扩建客户演示中心、服务响应中心、维修中心、客户培训中心,以及远程支持中心的建成,牛津仪器可以更好的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最大化为中国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结合中国市场特点,落地本土化服务模式中国市场不是一个传统服务业务快速增长的市场,这意味着牛津仪器在服务业务拓展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在机会。针对中国本土一些特有需求,牛津仪器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本土化特有服务模式。关于本土化服务,何峻表示,在应用领域方面,我国在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先进材料等领域都有很大的突破,也有许多本土发展特色。结合这些创新发展的需求,牛津仪器通过丰富各领域资深专家提供的专业化内容、应用及使用经验分享、定制化服务等形式,不断支持客户的创新。此外,为满足本土用户使用习惯,满足新一代客户对微信等在线快速响应的诉求,优化客户体验,牛津仪器中国通过推出微信小程序、本地化在线耗材商城接受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等措施,最大限度方便用户。同时,牛津仪器也增加了更多的服务工程师,在北上广等本土重要区域打造系列维修中心等,以增强重要的本土维修的能力和本土及时响应,并在上海建立了牛津仪器全球第一个服务中心,并整合了客户关怀中心(CCC)、维修中心、培训中心、微信直播室等。何峻表示,近年来,牛津仪器服务业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十分成功,而中国市场在整个转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角色。对于服务转型的未来发展,牛津仪器中国信心十足,一方面源自牛津仪器进入中国40余年来匠心打造的与客户根深蒂固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也基于“Horizon”战略实施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功。后记从以客户为中心的“Horizon”战略,到服务业务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从建立与用户信任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到不断引入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体现了牛津仪器对重视客户、落实服务业务转型发展的决心。牛津仪器服务业务转型中取得的系列成功,正在印证Vicki Potter所言,疫情影响下,随着不断成熟的物联网技术赋能,科学仪器服务市场已迎来发展的重要拐点。参观牛津仪器北京办事处留影

媒体关注

2022.10.13

畅聊多技术联用进展|牛津仪器2022首届材料分析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随着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采用多技术联用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表征及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原子力显微镜、能谱等联用进行原位表征,将进一步推动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材料研究及表征带来新的思路。为了促进多种显微分析技术在材料、地质、生物、半导体、新能源等多种领域的交流及分享,牛津仪器于2022年9月20日在长沙成功举办2022年度首届材料分析论坛,论坛上多位明星专家和牛津仪器工程师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仪器信息网编辑也在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上分别采访到了本次会议到场的四位嘉宾,分别是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春德、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小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继磊,分别向他们了解牛津仪器的最新动态和本次活动的参会体验。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牛津仪器华南区销售经理刘宇介绍到场嘉宾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致欢迎词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首先欢迎到场的各位嘉宾,并对牛津仪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牛津仪器于1959年在英国牛津由马丁·伍德爵士夫妇创建,是牛津大学孵化的第一家商业公司。牛津仪器目前主要由低温强磁场(Nano Science)、芯片等离子加工(Plasma Technology)、科学相机及光谱解决方案(Andor)、纳米分析(Nano Analysis)、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WITec)、原子力显微镜(Asylum Research)、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X射线科技(X-ray Technology)、售后服务(Service)等部门组成。而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主要由其中的纳米分析(Nano Analysis)、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WITec)、原子力显微镜(Asylum Research)、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等组成,产品涵盖基于电镜的显微分析技术、高灵敏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拉曼显微镜、高通量及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等,提供从纳米到毫米、厘米级的成分、结构分析技术及解决方案。牛津仪器不仅在上海设有维修中心,同时在北京也在筹备新的维修中心。牛津仪器工程师目前已经在全国分布广泛,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西安、天津、厦门、苏州、南京等地,都有牛津仪器本地工程师驻守。此外,牛津仪器在北京、上海、广州都设有演示实验室,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都有应用支持人员。随着牛津仪器在长沙累积的高端用户越来越多,不但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这样的高水平高校,还有很多第三方检测的用户,牛津仪器在不久的未来也将考虑在长沙安排本地工程师入驻,以便更好地服务湖南本地的用户。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春德作为邀请嘉宾致辞马主任此次作为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代表出席。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中南大学的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目前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有5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三个多亿的先进仪器设备资产,事业编的实验测试技术人员40多人,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里,综合硬件实力水平排在前列。马主任认为,材料分析工作离不开通过各种测试仪器获取各种数据,并用这些数据指导科学研究方向和各种新材料性能的提升。目前全世界还在进行日益激烈的科学竞争,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多的卡脖子工程,比如芯片、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特种极端环境下服役的特种材料、功能材料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基础科学研究来实现,那么就必须通过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研究的工具。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刚刚申报成功的“湖南省电子显微镜中心”,能够对材料的微区表征、形貌成分、晶体取向、原子结构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满足了中南大学各种课题研究需要,同时也面向湖南省的各个科研机构提供测试服务及技术支撑。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和牛津仪器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合作关系,陆续引进了牛津仪器的一系列设备。在十几年的合作过程中,牛津仪器公司作为一个具有英国血统的老牌仪器供应商,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服务质量上,都能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体验。最后马主任祝本次论坛会议能够取得圆满,也希望大家每个人都有所收获,同时也欢迎到场的科研工作者到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共同交流研讨。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高级应用科学家徐宁安分享《从表征到分析,多技术联用在材料分析中的灵活应用》,徐宁安在报告中介绍了牛津仪器EDS-EBSD-AFM联用分析含稀土钢析出相和EDS-EBSD-Raman联用分析钢铁氧化层的研究进展。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小春报告《金属材料纳米尺度晶体取向定量表征:FIB-STEM与TKD联用技术的应用与探索》刘老师团队介绍了1年多时间自筹经费,并与牛津仪器在内的等多个仪器厂商合作搭建的电镜平台——凯普乐电子显微分析中心,中心目前具备超大面积(高通量)表征、多设备协同测试(EBSD-FIB-TEM、FIB-TKD-APT、STEM-EELS、STEM-EDS)等能力,并介绍了FIB-STEM&TKD、TEM&TKD、TEM&PED等多技术联用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报告最后,刘老师感慨道,一个好的仪器品牌,其根源的技术储备来源和所处的生态非常重要。正是因为有了牛津仪器的高端智能仪器,以及贴心的售前售后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工作做得更好。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应用科学家马岚报告《微观尺度下,如何实现元素准确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马岚在报告中介绍了提高EDS空间分辨率的技巧、EDS定量技术、AZtecWave新进展等。牛津仪器WITec中国区应用经理胡海龙报告《WITec共聚焦拉曼显微镜及多场关联成像的前沿应用》。报告中分别举例介绍了WITec共聚焦拉曼显微镜在能源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腐蚀及防护、生物及地质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威泰克WITec是德国高分辨光学和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解决方案制造商,提供Raman、AFM、SNOM、SEM以及联用技术等,并于2021年加入牛津仪器集团。)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继磊报告《拉曼光谱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刘教授在报告中主要探讨了拉曼光谱在电池性能提升机制探索方面的一些应用研究。由于电池本身是一个封闭的多相多物理场,系统内部很复杂,类似一个“黑匣子”。在实际的工况条件下,电池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电池内部电极、材料、结构组分整个变化很难有直观的观测。而基于原位拉曼光谱就能够在真实的工况条件下,观察电池内部材料的结构、组分相转变过程,以及电池界面形成的动态演变规律,进而可以更精准地来揭示整个电芯的容量衰减机制,从而帮助找到更加高效方法进一步优化整个电池的设计。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高级应用科学家徐宁安报告《纳米到厘米级微观结构EBSD表征及分析技术最新进展》,报告中介绍了利用EBSD数据进行材料弹性性能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分析、位错分析等,并介绍了进一步提升TKD透射EBSD模式下空间分辨率的有关方法。牛津仪器Asylum Research应用科学家薛以泽邦报告《眼见为实,感触为真——AFM技术的应用与展望》。薛以泽邦报告中对AFM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应用展示,如在生物大分子动态实验、阳极氧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化学沉积、电化学腐蚀、磁斯格明子、铁电材料相变、AFM-SKPM-EDS联用。会展现场以下为仪器信息网编辑在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上对到场的四位嘉宾的采访实录。厂商采访: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 李霄飞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以及MAG中国的概况和成立背景?李霄飞: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terials Analysis Group)(以下简称MAG)是牛津仪器经过跨部门整合后,由纳米分析(Nano Analysis)、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WITec)、原子力显微镜(Asylum Research)、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部门组成的,希望通过部门间的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这四个部门面向的客户群各有交叉,以高校科研为主,还包括企业高端的R&D研发。由于用户都是在做材料的表征和研发,牛津仪器就将这四个部门组成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这之后无论是在管理上、市场活动、资源的整合上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行动方针。整合后的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最终目的还是以客户为中心,希望通过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内在联系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整体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将提供哪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中国用户?李霄飞:现在我们推出的有代表性解决方案,不仅有EBSD和AFM的联用、AFM和拉曼的联用,还有EDS/EBSD和拉曼的联用。这三种技术紧密围绕显微分析形成掎角之势,尤其是牛津仪器的拉曼具备高灵敏度,而且在成像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市面上的其它的拉曼目前还是选点分析为主,Mapping的效率比较低,而牛津WITec的拉曼由于速度和灵敏度的优势,已经可以做类似能谱的快速Mapping,恰好和EDS、EBSD、AFM的Mapping成像相串联,使得成像过程具有可比性。仪器信息网: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初成立阶段将实施哪些服务革新?李霄飞:我们现在已经有计划地布置实施,过去牛津仪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程师,但现在我们开始对这些工程师进行交叉培训,使得他们不仅擅长自己部门的业务,也能够学习其他部门一些基本的内容,这样大家都有各自的专长,但同时在技能上进行了拓展,最终形成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团队,更加高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即便在疫情背景下,由于牛津仪器的工程师分布很广,我们可以保证快速派遣工程师到现场,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还正在组建Customer Care Center(CCC)的服务团队。过去如果一个实验室购买了牛津仪器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联系不同部门的工程师,但有了CCC服务团队,只要一个电话,CCC中的资深工程师就能帮助用户统一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仪器信息网:疫情波动下举办线下活动实属不易,请谈谈此次牛津仪器克服这种困难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活动的重要意义?李霄飞:疫情持续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和客户面对面的机会比原来减少了很多,所以跟客户线下见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实我们上半年就有不少的计划,但是后来我们基本上都推迟了。牛津仪器当前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速度,有着巨大的装机量和客户群,这也保证了牛津仪器举办线下用户活动都会有足够多的用户参加。这次在长沙举办的活动,就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来参会的用户了解牛津仪器这次带来的最新技术也都觉得十分有收获。所以只要疫情许可的情况下,牛津仪器还是会坚持多办这样的线下活动,促进同行业的交流。仪器信息网:多技术联用可以说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主题,请谈一下牛津仪器如此重视联用技术的原因?牛津仪器在这方面有哪些应用案例和最新进展?李霄飞: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主推的多技术联用,主要还是基于很多微观领域研究,客户希望同时了解图像、成分、结构信息,甚至微区力学实验的需求。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经过整合,加上我们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改进,已经大大降低了原位操作和表征的门槛,这对于材料微区研究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能够给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无形中也增强了我们的竞争力。过去大家可能觉得AFM和拉曼在在金属材料应用较少,其实并不是。经过我们了解,它们在金属材料都是可以有很多应用的。比如金属材料中的夹杂物研究,我们可以用能谱看它的成分分布,用EBSD进行精确分析,用AFM探索表面形貌和了解它电化学的性质。还有金属的氧化物的分析,EBSD虽然可以做,但对样品质量要求比较高,而拉曼对样品的制备不像EBSD那么严格,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非常漂亮的结果,也延伸了拉曼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在金属材料的腐蚀和药物制剂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仪器信息网: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未来还有哪些系列计划?李霄飞:我们目前计划在年底前应该还会举办10期这样的材料分析论坛,但由于目前疫情形势复杂,具体地点还没有确定。特邀嘉宾: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春德仪器信息网:您所在单位或实验室配置了哪些牛津仪器的设备?使用体验如何?马春德: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旗下的电镜中心是我们五大板块之一,电镜中心配置了一系列高端的电镜设备,其中配置了多款牛津仪器的设备,比如说我们2012年引进的双束电镜就配置了牛津仪器的能谱。后来引进的FEI和泰思肯的电镜也配置了牛津仪器的EDS EBSD和机械手等。总体从使用看,牛津仪器的产品质量比较可靠,性能非常稳定,从2012年到如今大约10年间,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非常低,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正常使用。仪器信息网:此次参加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的感受?马春德:我觉得应该对我个人来说不虚此行。我是第一次参加牛津仪器的论坛,此次是作为中南大学公共平台的管理者身份参加本次论坛,我们也带了自己的同事来学习交流。牛津仪器此次论坛也是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是规划比较完善、规模也比较大,疫情当下想组织这样一场规模的线下会议十分不易,来参会的单位也比较多;二是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也比较高,不但有明星专家分享仪器操作和分析表征的经验,还有牛津仪器的明星工程师的一些经验和分享,从实用性、技术性、前沿性这几点都有很好的体现。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多技术联用的发展?马春德:多技术联用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单一的仪器检测单一的数据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不可能通过某几个方面或者某几个参数的确定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很多的基础科学还是有很多欠缺,对复杂的物理现象的解释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以及多技术引入,才能获得新的解释和揭示。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需要解决的理工医以及交叉学科的问题,学校近年来也在进行连续大规模的投资,组织出联合攻关的团队,利用各种各样的科学设备综合体去集中解决。仪器信息网:此次参会对牛津仪器的建议或意见?马春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使用者的身份,其实我们这样大的平台相对资金上的压力稍微小一些,因为学校有很好政策支持,我们的维修费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解决。我们非常注重的在于维修、维护的时间效率。由于高等研究中心测试平台每年平均要肩负着500多项国家自科基金以上的纵向科研项目的测试技术服务支撑,对于我们来说科研效率成本以及肩负的压力都很大。希望未来牛津仪器能够在长沙常驻维修工程师或者应用工程师,一方面能够快速解决维修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获取牛津仪器的最新技术和应用经验,能更好地当面进行交流。不只对中南大学,对整个湖南科研领域来说都具有非常有重要的意义。专家采访: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 刘小春仪器信息网:相比其他材料,金属材料微观尺度研究有哪些特点?对于材料表征技术有哪些不一样的需求?刘小春:我觉得金属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材料种类特别的丰富。虽然金属听上去是两个字,实际上是代表了构建我们各行各业的基础性材料。上到飞机里的高温合金零部件,下到用于航海的高强耐腐蚀的钛合金,都与金属材料息息相关。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非常依赖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检测人员不仅仅需要知道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更加需要对材料的结构、成分,还有它各种细节的处理的信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把表征做好。我们自己也搭建了针对金属材料的分析表征的材料研究平台,要想把表征和检测相关的工作做好,我们更看重技术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晶体学这方面的积淀,这个是我们金属材料分析跟别的领域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更强调技术跟材料本身专业知识背景的无缝的对接。这两个都匹配好了,才能够真正的把设备能用好,把研究工作能做好。仪器信息网:您报告分享了STEM与TKD联用技术,请谈下多技术联用对于金属材料研究的重要性?相关联用技术应用进展如何?刘小春:我在报告中提到联用技术,是我从用户的角度主动选择的结果。我把赛默飞电镜的STEM成像能力和牛津仪器TKD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发现可以实现到纳米级别的形貌分辨,之后我们自己的团队以及研究工作也在逐步将STEM和TKD联用起来,然后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推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我认为,各种各样的联用技术是对传统单一的检测方法的一个补充,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科研人员包括仪器厂家,如果能在各种设备联用,或者说多场景、多种技术或多场景的跨尺度的应用方面做得更好,我相信他们未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会更大,对于科研人员反过来也是一样,它可以推动我们的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多技术联用将会成为科研人员手中非常便利的工具,通过多技术联用去推动我们整个仪器行业以及科学家的研究领域解决一些难度较高的研究问题,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我也会通过不断与牛津公司这样的优秀的厂家交流,然后去了解掌握更多的多技术联用的最新进展。仪器信息网:请分享下此次参与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的体会?刘小春:牛津仪器是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一个仪器公司,他们确实做到了技术领先和契合客户的深度应用场景。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仪器厂家之所以具有很好的口碑和竞争力的一个原因,它不仅产品做得好,而且应用服务还有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以及生态构建都很完美,这样大家会从内心认可这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与牛津仪器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我觉得整体来说收获很大。仪器信息网:对牛津仪器有哪些发展建议?刘小春:牛津仪器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应该考虑在中国设立一些生产基地,这样的话,第一能保障产能,第二能保障供货的周期,尤其是现在全球各大经济主体有一定的竞争脱钩的趋势下,需要他们有生产能力的保障,否则有可能不利于他们未来持续的竞争力。同时进口厂家本土化实际上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内相关技术的成熟和配套技术的成长,包括国内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当然是一个双赢的事情,牛津仪器能更好地利用在国内的便利生产的条件,通过更好地成本控制能够做到更好性价比,这样他们盈利空间可能还会更大。对于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来说,供货期的缩短也将会提升牛津仪器的影响力。专家采访: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刘继磊仪器信息网:相比其他材料,储能材料研究的特点有哪些?对于材料表征技术有哪些特殊的需求?刘继磊:目前储能材料表征致力于更精准的阐明电池失效的机理,指导我们进一步优化材料设计并提供理论指导,所以现在表征越来越重要。现在整个科学研究有一点朝着拼设备的程度在发展,其实就是凸显了表征的重要意义。仪器信息网:原位光谱-电化学表征技术发展现状如何?联用技术对于储能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当前应用进展如何?刘继磊:我觉得这个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技术联用,我们更精准的区分不同的材料类型,以及电池反应过程当中不同材料类型以及变化规律的差异,这对于认识材料、了解材料其实非常重要。我们近期也在围绕拉曼的联用原位监测表征材料的变化规律开展相关工作,希望把拉曼联用这个工具做得越来越强大,帮助研究多个变量对于电池行为的影响规律,我觉得联用技术肯定是会越来越重要。仪器信息网:请分享下此次参与牛津仪器材料分析论坛的体会?对牛津仪器有哪些发展建议?刘继磊:现在设备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多技术联用,或者数值分析方法都越来越强大,未来可能在更多的领域会找到它们的应用场景。我建议牛津仪器后期更多组织开展一些相关设备的培训和指导。因为很多现在博士生、硕士生他们对仪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也希望他们对仪器的操作、原理、新的特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对拉曼光谱的数字处理方法。希望未来牛津仪器针对我们的硕士生去开展更多的公益性的培训,让他们不断的提升自己操作分析数据能力,慢慢的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会人员合影关于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MAG)整合了行业领先的能谱仪、波谱仪、EBSD、纳米机械手、高速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共聚焦高速高分辨拉曼显微镜、台式核磁波谱仪等多种技术,在多技术联用方便有独到的优势,可以为材料分析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媒体关注

2022.10.11

替代CMP!牛津仪器推出全新碳化硅外延衬底制备工艺PPDE

8月19日,牛津仪器等离子体技术部宣布了一种新的制备SiC外延衬底的替代方法。SiC衬底的等离子体抛光已被证明是化学机械平坦化(CMP)的优越且与兼容HVM的替代方案,同时减轻了与CMP相关的重大技术,环境和供应链问题。牛津仪器的等离子体抛光干法蚀刻(PPDE)工艺是化学机械平坦(CMP)工艺的直接即插即用的替代品,可轻松集成到现有的工艺流程中。多年来,SiC衬底一直采用CMP工艺制备,但却遇到了不良操作问题,整个行业都在努力需求解决方案以满足对SiC衬底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半有毒的浆料副产物,在SiC衬底工厂中运行CMP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该过程所需的大量用水量是浪费的。此外,抛光垫和特种化学品在充满挑战的供应链环境中带来了巨大的消耗成本。此外,CMP工艺本身就不稳定,因为浆料化学品和抛光垫被消耗,从而将漂移引入工艺管路。PPDE是一种稳定的非接触式工艺,可减少处理损失,并允许加工更薄的晶圆,每个晶锭可以产生更多的晶圆,并能够发展到200mm SiC衬底。“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技术和商业案例,可以选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来生产外延就绪的SiC衬底。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有一条更薄的晶圆路线,具有更少的翘曲和出色的外延就绪质量,一个强大的商业案例,可以降低成本和复杂性,此外还提供一种明显更清洁的绿色工艺,该工艺与晶圆厂兼容且可集成“,Plasma Technology的战略业务发展总监Klaas Wisniewski评论道, 他还补充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主张,与当前方法相比,作为一种技术,它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结果,像这样进入生产流程,并实现SiC器件的环境可持续生产。牛津仪器等离子体技术部将于2022年9月11日至1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国际碳化硅及相关材料会议(ICSCRM / ECSCRM)上正式推出其PPDE工艺。在会议技术会议中,他们将展示他们最新的全晶圆外延和器件结果,利用其拥有专利的PPDE工艺,由其商业代工合作伙伴制造的晶圆制成。还将有机会在活动中亲自发言,讨论在大批量制造工厂中实施PPDE的问题。

媒体关注

2022.09.05

热点新闻|台式核磁解决核磁行业“断气”窘境

液氦作为超导核磁的低温制冷剂,是保证仪器正常安全运行的必须消耗品。今年上海疫情期间,国内大量超导核磁都面临着“断气”失超的风险,也让超导核磁使用者谈“气”色变。自 2022 年 3 月开始,受国际形势影响,国内氦气价格快速增长,这无形中极大的增加了超导核磁的维护成本( 30 万+/年)。不仅如此,由于目前中国氦气本土产量有限,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随着全球氦气供应的日益紧缺,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氦气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久的将来,价高且稀缺的氦气将是超导核磁使用不得不面对的窘境。国内氦气价格趋势图牛津仪器的 X-Pulse 宽带核磁作为一款高性价比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采用稀土永磁体替代低温超导磁体,日常运行无需高昂的液氮液氦等低温制冷剂,持续运行仅需一个标准电源即可。不仅如此,仪器还具有安装场地要求低、操作简便及维护便捷等优点,在氦气供应逐渐稀缺的现在,仪器已作为高场核磁的有力补充,为广大科研及企业用户提供快速且高质量的现场核磁分析。X-Pulse的性能使通常在高场系统上分析的各种样品,现在可以在任何实验室的工作台上高效检测:•卓越的性能:分辨率:<0.35Hz(50%)/<10Hz(0.55%);灵敏度:>130:1 ;•宽带多核:测定 1H ,19F  和 29Si~31P 之间的所有核磁共振活性核;•反应监测:可配备在线流动和变温模块,实现综合反应监测;•功能化模块:独特的模块化设计,满足您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如果您对 X-Pulse 有任何问题或想讨论关于您的台式核磁共振应用,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企业动态

2022.08.31

走进牛津仪器ANDOR: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为“弱光成像”点亮科技之光

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ANDOR创始人Donal Denvir在研究工作时发现当时应用的相机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验需求,因此开发研制了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供自己使用,新研制的相机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和光谱研究。此后,女王大学的其他研究团队和众多其他高校研究人员也对此类相机产生了科研需求。此背景下,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创立32年以来,这家从实验室成功转化的企业已取得系列亮眼成绩,如2000年推出EMCCD相机,为单光子探测、多维活细胞显微观察等应用提供了强大而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009年,联合推出sCOMS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等领域;2015年,ANDOR推出高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Dragonfly,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引领牛津仪器战略扩展至纳米生物领域。2020-2021两年期间,ANDOR中国实施多项调整措施,发挥出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满足国内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如上,ANDOR已经发展成为科学成像、光谱解决方案和显微系统的全球知名品牌。其产品技术应用广泛,涵盖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业等领域。为全面认识ANDOR,BCEIA 2021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请其分享了他眼中的ANDOR,及ANDOR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现状。访谈现场(右: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从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解决“弱光”、“快速”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单反相机等普通相机与ANDOR主要产品技术的科学相机原理相同,都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影像的设备。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便于理解,本次的访谈首先从结构功能和解决哪些问题两方面谈了科学相机的“科学”之处。结构功能方面的两点不同首先,科学相机的芯片尺寸更大。这意味着可以获得的光子数目更多,更灵敏的探测到光信号,即承载光子的能力越强。如此,在弱光条件下,科学相机相比普通相机,就可以展示其弱光成像的优势。其次,科学相机整体尺寸也更大,这与其配置更多智能化功能有关。比如,在傍晚使用普通相机拍照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量,而科学相机或许只需几个毫秒就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这是由于科学相机更高的灵敏度,除了芯片更大,另外基于ANDOR的UltraVac技术,将芯片密封于一个真空腔中,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交换控制在低水平,得以实现对芯片的深制冷,芯片噪声极大下降,进而大大降低了图像的噪点。科学相机主要解决的三个科学问题首先,科学相机解决的更多的是“弱光”成像问题,这是普通相机无法企及的。其次,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动态范围大的问题,动态范围即在一个视场下最强信号与最弱信号的比值,比值越大,则包容的信息越多,更容易得到各层次都清晰的图像。比如拍摄火焰,普通相机会过曝,而科学相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火焰的每个层次都拍出来,这对于航天发动机的研究中通过火焰成像反演浓度配比、工艺等都十分重要。第三,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快”的问题,单反相机连拍功能可以每秒连拍几张照片,而科学相机则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的帧速。而快速成像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信号→电信号→数字信号拓展来讲,所有相机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然后电子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我们看到的图像都是不同信号强度呈现的结果。科学相机大部分的探测器范围在200nm-11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科学相机都可以探测到。如果超出此范围,则可以在相机探测器前加一个材料(如晶体)将光的波长转换成可以探测的范围内,进而便可以用科学相机观测。比如,电镜中成像的相机,由于发射的二次电子等电子波长超出了科学相机的探测范围,因此往往会在探测器前加一个闪烁体,将其转变成科学相机可以探测的波长进而将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成数字信号,最终得到电镜图像。ANDOR业务布局:纵向基于弱光成像,横向围绕多学科交叉纵向:围绕弱光、快速成像的五大产品线从产品层面而言,ANDOR希望产品技术契合的是“弱光”、“快速”成像领域。围绕“弱光”、“快速”,ANDOR推出一系列产品技术方案,并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弱光”方面,比如EMCCD相机,在物理科学领域可以用于天文观测,通过观测一些恒星微弱的光变,来帮助科学家探寻系外星系。近年来,EMCCD相机在量子光学领域也被大量应用,主要用于冷原子的拍摄,进而探索原子更多纯粹的性能,这些都解决了“弱光”的问题。“快速”方面,是大多数科学研究领域都需要的技术需求。比如ANDOR于2009年推出的sCOMS相机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于DNA测序、高内涵、高通量药物筛选,这些都需要快速的筛选速度,拍摄每秒上百幅的帧频,以极大提高观测的通量。天文观测时,大气抖动会导致星星闪烁,要消除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幸运成像的方式,将曝光时间调至很短,如毫秒级,不断拍摄,然后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得到更清晰图像。再如,生命科学应用中的钙离子成像,通过电火花信号传导,过程很快,也需要短时间内快速拍摄多幅图像,才能通过图像分析整个动态过程。围绕“弱光”与“快速”,ANDOR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科学相机,基于弱光成像,相关型号比较丰富,从灵敏度高的可以探测到单光子级别的EMCCD,到业内广为使用的sCMOS相机,再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极弱光实验的专用CCD等。产品囊括观测范围小至细胞观察,大至整个宇宙星系观测的科学相机。二是光谱,主要包括光谱仪、紫外-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相机、光谱附件等。如2019年ANDOR推出智能化光谱仪,利用Adaptive Optics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光谱仪的智能对焦功能,帮用户简化实验、操作更容易。三是显微成像系统,其中就包括2016年获得R&D 100(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奖)的Dragonfly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其扫描速度相比传统点扫描快10倍以上,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并取得巨大成功。同时,ANDOR收购了Spectra Instrument公司,其Borealis™均匀化照明技术帮助ANDOR在显微成像均匀度方面脱颖而出,从小尺寸的细胞到大尺寸的组织等成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四是Imaris图像分析软件,在多维图像处理领域,三维、四维图像处理软件的客户主要是生命科学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用Imaris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且该软件可以和高速共聚焦成像平台联合使用。具体应用包括细胞之间动态化研究、神经免疫学、癌症治疗研究等。五是光学恒温器,该产品系列今年首次纳入ANDOR,来自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门。该产品系列主要服务于物理科学,为科学家提供从3k到500k范围的低温环境从事相关研究,比如,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太赫兹、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时,样品材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加显著的吸收信号,而光学恒温器就为这些实验提供合适的低温环境。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下的三大应用领域从产品应用领域而言,当下,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在许多场景下结合紧密。时下火热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多数便是一群物理学家在开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仪器。如STED成像技术、SIM成像技术、单分子开关技术等,无一例外都利用了物理科学的一些方法。而ANDOR也是物理科学背景起家,基于对产品的理解,为生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生命科学的仪器。未来,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将会越来越多,科学仪器领域相关交叉表现也十分明显。比如,以往的光谱仪并没有配置显微镜,主要通过拉曼、荧光光谱等检测一些晶体或块状样品。而随着整个研究向微观尺度的发展,拉曼光谱等逐渐开始与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联用,以进一步解决纳米尺度的科学问题。从此角度而言,ANDOR也在以仪器为核心,探寻各类仪器之间的契合点,并不断开发或拓展能够满足未来科学发展融合需求的仪器技术或解决方案。基于此,ANDOR主要业务可分为三大应用方向,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业三大领域。针对个性需求,设立“客户需求定制部门”ANDOR科学相机等产品经常可以搭配在其他仪器上使用,ANDOR会有许多对产品设计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针对此,除了要求每一位销售/售后工程师都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客户应用知识,ANDOR还特别设置了“客户需求定制部门”,为工业合作伙伴的特殊需求提供便利。比如,ANDOR已有的科学相机、光谱商品化产品可能不能符合这些客户需求,相关个性需求包括:个性外壳需求、公司VI喷涂、不同功能模块的选配、光谱范围的定制等,客户需求定制部门则可以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而定制化能力也是ANDOR长期专注于工业领域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ANDOR在中国:科学相机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本土化发展业绩同比增30%,中国业绩占比20%牛津仪器在过去20年,具有保持每年20%左右增长的不俗表现,而ANDOR的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据朱飞介绍,ANDOR中国在去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不大,今年更是通过内部的快速调整、人员架构的变动、新品发布等措施,目前业绩已实现相比去年同期30%的增长。从全球布局来看,ANDOR全球业务按地区分为北美洲、欧洲、亚太,三者基本三分天下,而中国市场业绩占比约近20%,已成为ANDOR重要的市场之一。ANDOR在中国,除了20余位销售和应用团队的支持,也在2016年成立中国客户服务中心,解决维修等本土化售后问题。同时,为便于更好的售后服务落地,ANDOR中国的售后应用团队规模还在不断壮大。各兄弟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供更全面解决方案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随之ANDOR在人事、财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得到牛津仪器的大力支持。牛津仪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定期会有产品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客户关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例如ANDOR和纳米科学部门在量子领域、ANDOR 和 AR部门在生命科学领域等都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合作方式。 同时各业务部门之间会定期安排内部分享会,分享产品技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分享各自业务,便于为各自覆盖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业务得到更好的拓延等。典型的案例就是,牛津仪器在锂电领域开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便融合了纳米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系列相关技术。ANDOR科学相机中国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中国本土化发展谈及ANDOR中国客户的印象,朱飞回顾道,自己入行15年有余,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用户的快速成长,从最初许多的跟随发展,到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许多领域的领衔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引领世界向前发展。ANDOR也很荣幸能通过一些仪器技术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发展不断助力。伴随在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ANDOR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发展。对于中国本土化建设,朱飞表示,第一,要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首先是销售,ANDOR的销售不仅可以做产品演示,也可以做产品安装,甚至走出去也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为客户分享ANDOR产品知识及广泛应用。而售后应用工作者则除了了解产品知识,也需要充分学习客户的研究与应用,为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要保障售后的落地与高效。根据近期的统计,ANDOR在中国市场科学相机的保有量大概超过5000台!如此庞大的基数和时间积累,难免有故障需要维修。如上文提到,ANDOR已经实现本地维修,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售后服务,使服务周期由几个月降至一周以内,帮助客户节省时间与金钱成本。第三,通过相关培训,提高ANDOR中国团队的软实力。越来越多的本土化思维与理念,对团队进行系统培训,不仅仅是产品知识,还包括管理能力、演讲能力、英文口语能力、销售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让团队每一位员工找到自己的价值,ANDOR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为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实现个体与公司共同成长。

企业动态

2022.08.26

Rigetti英国量子计算机研发进展

“在牛津仪器提供的高连续运行时间制冷机和远程托管支持的服务帮助下,我们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升级现有的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并部署一个更大、更高质量的QPU。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研究所和政府) 紧密合作,来利用量子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Mandy Birch ,Rigetti技术合作部高级副总裁问:自从量子计算联盟宣布研发英国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该项目迄今取得的最新进展吗?在努力实现英国通过量子计算支持经济发展的这一愿景上,我们已达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的团队在英国完成了Rigetti量子计算机的搭建,量子系统已经组装完毕,现在正在进行量子处理器(QPU)的表征和筛选。该进展是基于团队内的其他几项重要合作得以实现,例如牛津仪器公司交付了ProteoxLX稀释制冷系统并建立了量子计算基础极低温环境。在我们研发量子计算机的同时,Phasecraft、爱丁堡大学和渣打bank利用Rigetti美国托管的QCS(量子云服务),研发了材料模拟、量子机器学习、量子程序验证和错误抑制算法方面的原型。问:量子计算联盟正在研究哪些实际的量子计算应用?量子计算将彻底改变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难题的方式。目前,我们正专注于解决像推进环境管理、可再生能源这样紧迫的现实问题。例如,我们的合作伙伴Phasecraft正在利用超出现世最强的超级计算机的算力——量子计算机来求解材料建模问题,从而实现高性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开发。Phasecraft的算法和软件将现有材料建模算法的复杂度降低了几个数量级,使量子力学模拟问题能够在现有初级量子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在与渣打bank的合作中,我们正在实验如何通过量子机器学习来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波动预测。展望未来,渣打bank也在探索大规模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挑战。我们预计在未来量子机器学习取得的突破,将不仅仅适用于金融行业,还会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问:您能说明一下这个项目所需的合作程度,以及您是如何与不同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吗?在基础设施方面,这个项目需要牛津仪器与Rigetti的紧密合作。我们首先与牛津仪器就满足项目目标所需的设备运行相关参数达成一致,并且采用了创新的设备运行机制。Rigetti系统被托管在位于Tubney Wood牛津仪器公司总部,在那牛津仪器提供了极低温设备和运行制冷机所需的一切技术支持,让我们得以持久稳定地运行Proteox稀释制冷机,从而实现量子计算机的长期商业运作。在应用方面,Rigetti为Phasecraft、爱丁堡大学和渣打bank提供基于云端的量子计算系统访问权限。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合作者为Rigetti的系统开发和定制了软件。对于Phasecraft,Rigetti主要提供自主系统运行的支持。对于与渣打bank和爱丁堡大学的量子机器学习(QML)的发展,Rigetti则是直接参与到研发工作之中。由渣打bank、爱丁堡大学和Rigetti合作的QML项目,展示了开发量子应用所需的方法和技能的多样性。QML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个优于经典机器学习方法的量子应用程序,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金融问题。我们正在整合各方面的人才和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爱丁堡大学为基础的QML算法提供支持,Rigetti公司负责设计量子软件和硬件,渣打bank提供计算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的合作包括定期讨论和共同开发软件等等。我们从小规模的问题开始,突破瓶颈,并消除项目扩展面临的重重阻碍。三方都在迅速学习如何利用独特的优势实现量子优越性。问:请问在牛津仪器总部远程托管运行Rigetti系统是怎样的体验?把量子计算机系统放在牛津仪器托管运行对Rigetti来说是非常美妙的尝试。作为合作的一部分,牛津仪器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基础设施,Rigetti也受益于双方在技术问题上的频繁交流。除此之外,牛津仪器还为Rigetti在英国搭建设备提供了多种帮助,比如支持我们在英国建立供应链。这次的合作对Rigetti而言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在Rigetti原厂之外建立一个QPU系统。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内从头开始计划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并按时交付。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动用资源来供应所有必要的零部件。在与牛津仪器合作集成量子计算机到ProteoxLX稀释制冷机的过程中,我们受益良多。在此项目中,我们在英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团队,并深入学习了如何组织一个具有广泛技能的团队来快速开启一个大规模的项目。问:在这个项目中,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牛津仪器的Proteox稀释制冷机呢?与市场上的其他的制冷系统不同,最新的ProteoxLX稀释制冷机在样品空间容量与制冷功率上,都具备支持QPU系统未来扩展的能力。对我们来说,一个吸引我们的点是二级插件,通过独立升级和组装二级插件,我们能够不依赖于制冷机运行,独立进行信号传输部分的安装和调试。这帮助我们能够改变配置或扩展到更大的系统,并尽量减少停机时间。此外,对于Rigetti而言,将我们的系统与ProteoxLX整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供应链更具弹性,并尝试与美国系统不同的新设置。问:Rigetti的量子系统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在英国建立的系统可以轻松地扩展到更多量子比特和更先进的架构。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Rigetti计划在新的处理器问世后,直接通过更新二级插件来升级系统,从而保持这个位于英国的系统的前沿性。问:请问其他公司预计何时能够使用该系统?我们目前的目标是在2022年初实现向其他商业用户提供服务。问:Rigetti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是什么?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们将展示实现量子优越性——即利用量子计算机来更好、更快、更便宜地解决目前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正在追求量子硬件在规模和性能上的持续、快速改进,这包括引入更多来自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合作伙伴。我们将与这些合作伙伴合作,从开发最适合一些"狭义 "量子优越性的实例的硬件开始,最终将变得更加通用,以实现广泛的量子优越性。我们还将在算法和应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合作。参照利用含噪声的量子计算机系统(NISQ)解决复杂现实问题所需的规模和硬件要求,我们可以更清楚认识目前系统的局限性,并且利用各行业的专业互补来加速研发进程。问:量子计算联盟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我们将继续着手实现量子优越性的研究工作,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解决重要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受益于量子机器学习或需要量子力学模拟建模的应用(如材料科学和化学问题)。我们计划将目前的应用原型扩展到基于更多的量子比特数,同时减小计算误差。在牛津仪器提供的高连续运行时间制冷机和远程托管支持的服务帮助下,我们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升级现有的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并部署一个更大、更高质量的QPU。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研究所和政府)紧密合作,来利用量子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会利用更大、更高性能的系统、改进的算法和应用以及与最终用户的合作来实现量子优越性,这是我们的联盟和广大量子计算行业从业者的关键目标。

企业动态

2022.08.26

一键接通,即时响应 | 牛津仪器OI Service售后服务微信小程序发布

牛津仪器OI Service现发布“牛津仪器售后服务小程序”。                       您可在微信中搜索“牛津仪器售后服务”,也可在牛津仪器相关网页端、公众号等处找到相关入口,或扫描本文下方二维码扫码进入。“牛津仪器售后服务小程序”提供了在线咨询、仪器报修、安装申请、自助服务、在线商城、设备管理等诸多服务功能。牛津仪器客户联络中心的服务团队、在线支持工程师团队随时等待您的咨询,为您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和支持。 牛津仪器400销售及服务热线、网页报修端等其他服务端口仍有效,您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方式联系我们。牛津仪器 OIService牛津仪器OIService的专业技术服务工程师遍及全国主要城市,配合中国本地和全球在线专家及多个本地零配件库存和完善的物流网络,为中国用户提供及时,专业且优质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牛津仪器OIService秉承完整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提供行业化服务解决方案和卓越的服务体验;通过持续创新和新服务技术应用,确保用户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帮助用户专注于专业领域和业务结果。 感谢您对牛津仪器设备和服务产品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完善的服务内容、系统化业务流程和业界领先的应用支持,牛津仪器客户服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您取得成功。

企业动态

2022.08.26

用户案例|牛津仪器台式核磁助力高端化学品生产

近日,牛津仪器台式核磁 X-Pulse 在陕西省某化工企业成功安装并投入日常生产。该工业用户主要研发和生产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质控部史经理介绍,企业对出口产品有很高的质量检验标准。产品需要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质控,以确保杂质成分和含量达到要求。此前他们需要将样品送到附近的高校检测,结果反馈往往需要两三天,这不仅耗时而且十分麻烦。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新冠疫情封控,送样检测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生产和货期。牛津仪器台式核磁 X-Pulse 具有卓越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并且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用户利用不同品类的真实产品,对 X-Pulse 的性能进行了严格的考察测试,并确证在 X-Pulse 上采集 3-4 小时的氢谱,所有感兴趣的痕量杂质信号和物质都能被清晰识别,可完全重现高场核磁的测试结果。现在台式核磁 X-Pulse 已成为用户生产过程现场中控及质控的重要检测手段,仪器的配备有效缩短了分析时间,解决了检测痛点,为企业高品质化学品的生产提供了强大保障。

应用实例

2022.08.23

2022年第六届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人揭晓

2022年7月5日,第十八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研讨会在江西赣州拉开序幕。大会开幕式正式揭晓了第六届马丁 •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得主名单,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奖项公布大会开幕式上,先由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进行了线上致辞。何峻先生表示:“牛津仪器设立马丁·伍德奖是为了帮助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年轻科学家取得更大的成就,迄今已经举办了五届。牛津仪器自马丁·伍德爵士六十多年前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研发前沿科学仪器设备,与全球前沿的科学家广泛合作以推进科学进步,尤其是物理科学。近年来,牛津仪器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将继续在中国增强自身能力并增加投入。今年我们将先后完成北、上、广三地办公室扩建,建立应用实验中心、客户培训中心、数字化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同时牛津仪器将更关注于客户体验,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品牌,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助力客户取得成功。我再次向各位获奖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何峻先生致辞结束后,大会主持人中科院物理所程金光研究员正式揭晓了第六届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韩伟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涛教授、清华大学季帅华教授。图1 | 程金光研究员宣布颁奖名单颁奖仪式获奖名单公布后,现场由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中国区经理眭孟乔博士为三位获奖者颁发了奖杯;江西理工大学温和瑞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中国低温物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韩秀峰研究员为三位获奖者颁发了奖项证书,并合影留念。图2|颁奖合影而后,牛津仪器英国纳米科学部总经理Stuart Woods为三位获奖者发来了视频祝福。获奖人介绍获奖人介绍|排名不分先后牛津仪器将继续以支持中国科学研究发展为己任,为中国广大科研人员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同时我们遍布全国的服务团队也将为用户提供系列服务套餐,包括配件和耗材、延保合同、产品培训、服务维修和技术支持等。

企业动态

2022.07.21

新品发布|全新X-Pulse台式核磁闪亮升级——满足您性能、自动化及未来的需求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推出全新的X-Pulse台式宽带核磁共振波谱仪与X-Auto全自动进样器。一系列新功能的升级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性能、易用性、进样效率和检测能力,便于更好的实现结构识别、反应监测及理化性能表征。这些升级使您能够: ✅选择可调谐宽带的任意原子核,实现自动切换✅最多25个样品的自动数据采集,提高测试效率✅通过扩展气体变温,了解更宽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利用新的外部频率锁场,测试可无需氘代试剂✅通过增强的脉冲场梯度,测量更低的扩散系数✅采用独特的模块化设计,满足您现在和将来的需求01 先睹为快通过下方的短视频,观看运行中的全新X-Pulse和X-Auto。02 专家访谈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健康中心的Philippe Wilson教授说:“台式核磁共振是我们护理疾病研究的核心部分,配备X-Auto的新款X-Pulse将大大加快我们的项目。样品无需过多的准备,且关键原子核间可实现自动切换,我们的博士后可以在无人值当的情况下运行一天的样品。归根结底,更快的文章发表和更全面的数据,对于我们的工业合作者及我们整个团队都将是至关重要的。”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董事总经理Ian Wilcock博士补充道:“新款X-Pulse和X-Auto自动进样器增强了新的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这将使我们的客户在其研究和过程控制的进样量和效率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很兴奋我们的团队设计了如此全面配置和模块化的台式核磁共振系统,以满足我们客户越来越广泛的需求。”03 新品直播预告       扫码即可报名,网页观看链接:https://live.oxinst.cn/watch/3220160

新品

2022.07.14

介绍X-Pulse台式核磁共振谱仪的自动进样器及重大更新

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使X-Pulse成为可完全升级的宽带台式核磁共振系统,以满足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和教学中的化学分析需求。2022年4月25日,英国牛津仪器推出全新的X-Pulse台式宽带核磁共振波谱仪与X-Auto全自动样品进样器。X-Pulse的新增功能显著提高了仪器的易用性、进样效率和远程工作能力,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成本。仪器已实现利用新的外部信号频率锁场技术消除对氘代试剂的需求、增加了原子核间的自动软件切换、提高了灵敏度并新增了无需值守的自动进样器等多种功能。连续的流动监测和先进的样品温度控制与真正的宽带多核相结合,以满足从电池到制药等行业的多种化学分析需求。独特的模块化结构使新款X-Pulse可完全灵活配置,是符合核心科学、先进分析研究、质量控制及优化和教学的高性价比投资。新款X-Auto自动进样器允许预装多达25个样品,配合SpinFlow 3.1软件中的新功能,确保用户仅需简单点击即可为每个样品添加单独实验或长队列实验。通过对实验队列的重新排序,您可以优先运行所有样品中的短时间实验,以快速确定继续运行长时间实验的价值,实现效率增大。此外通过远程连接仪器,您可以更改所有预加载的样品,并根据分析需求添加或定制新的实验,这样可以提高远程工作效率并缩短仪器值守时间。原子核间的自动软件切换特别有利于需要使用多种核磁共振活性核的应用,包括电池、聚合物和精细化工等领域。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健康中心的Philippe Wilson教授说:“台式核磁共振是我们护理疾病研究的核心部分。配备X-Auto的新款X-Pulse将大大加快我们的项目。由于无需更多的样品准备,即使最重要的原子核间切换也能自动实现,我们的博士后可以在无人值当的情况下运行一天的样品。归根结底,更快的文章发表和更全面的数据对于我们的工业合作者及我们整个团队都将是至关重要的。”牛津仪器材料分析集团董事总经理Ian Wilcock博士补充道:“新款X-Pulse和X-Auto自动进样器增强了新的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这将使我们的客户在其研究和过程控制的进样量和效率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很兴奋我们的团队设计了如此全面配置和模块化的台式核磁共振系统,以满足我们客户越来越广泛的需求。”

操作维护

2022.06.30

客户访谈:ALS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的Tim Lumb告诉你MQC+如何在脂肪分析中为客户节约成本

客户访谈:ALS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的Tim Lumb告诉你MQC+如何在脂肪分析中为客户节约成本为什么时域核磁共振可以为食品制造商节省这么多的钱?来自ALS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的Tim Lumb做了一个面对面的案例研究,对比传统“skool”酸水解法与时域核磁共振方法用于测定固体脂肪、总脂肪和水分的含量。 并从提高可持续性、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分析,确认最终的赢家!Q:时域核磁共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主要应用是什么?Tim Lumb:我们大多数人熟悉时域核磁共振的地方是用于总脂肪分析,这可能是食品检测实验室中时域核磁共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看到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接受时域核磁共振为标准方法,同时该方法在亚洲、澳大利亚、拉丁美洲也越来越受欢迎,现在核磁分析在美国也被接受。Tim Lumb:除此之外,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标准的方法都在提及时间域核磁共振方法,包括像肉类和奶制品这样的产品。很明显,时域核磁已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普及。Q:ALS何时开始使用时域核磁共振技术?Tim Lumb:ALS从2008年开始使用牛津仪器的时域核磁共振。在这之前,我们使用传统的酸水解方法分析脂肪总量,此方法中有一些十分冗长的过程,非常浪费时间。Q:传统的酸水解方法需要经历那些步骤?Tim Lumb:酸水解方法需要经历很多的步骤和阶段。首先,我们需要取一大块样本并放入容器中称重,然后加入大量的浓盐酸,并将其煮沸几小时,使样品浓缩。然后我们清洗并烘干样品,以除去所有剩余的酸。接着我们加热石油醚,使石油醚的冷凝回流液从样品中提取脂肪。我想不出除了实验室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我们谈论沸腾的汽油是一件好事,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做的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我们完成了几个小时的煮沸和收集脂肪,我们还需要把所有的溶剂都蒸发掉,直接将它们加热到大气中或者使用收集系统收集废液。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时域核磁共振技术?Tim Lumb:我们再把刚刚的样品拿出来,放进一个容器中称重,到这里两种方法是一样的,但接下来的步骤就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由于水分子将会影响时域核磁共振结果,我们需要确保样品至少低于10%的含水量,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去除它们。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第一种是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样品都放进烘箱中烘烤16个小时,这样就能去掉所有的水分。或者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快速的方法,但是通常你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样本,称重并把它烘干,然后下一个样品。但是当使用烘箱干燥样品时,我们只需同时将所有样品放入即可。一旦干燥完成,我们就完成了样品含量测试的大部分时间。大多数人都会想知道样品中的含水量,所以如果我们此时进行称重,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样品含水量的结果。然后我们将样品放在NMR分析仪中大约20秒,具体时间取决于你如何设置核磁共振参数。你可以设置进行8~16次测量,然后你可以非常快速的得到样品脂肪总量的平均结果。Tim Lumb:通过上面对酸水解法和时域核磁共振法的直接对比,我想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实验室喜欢时域核磁这项技术了。

应用实例

2022.05.07

纪实访谈|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与SEEQC、Quantum Motion和SureCore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量子计算机

近日,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宣布与SEEQC、Quantum Motion和SureCore合作,参与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Innovate UK)资助的三个“量子技术商业化”重要项目。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工程总监Matthew Martin分享了每个项目的概况,包括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将如何为每个项目提供支持,以及这些合作关系将如何扩大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的规模。 “随着我们的合作越发紧密,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将量子计算应用到改变生活的现实项目中,实现向量子技术商业化的进一步迈进。”—— Matthew Martin,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工程总监   与SEEQC合作开展工业战略挑战基金(ISCF)QuPharma项目,研发医用制药商业化量子计算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与SEEQC共同合作开展工业战略挑战基金(ISCF)QuPharma项目。这个获得680万英镑资金的项目旨在为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科技公司Merck KGaA制造一个用于医用制药研发的商业化全栈式量子计算机。QuPharma项目预计将在18个月内完成,它将向世界展示一条明确的商业可扩展性路线,即将量子计算应用于模拟研发癌症光动力治疗的药物。事实上,这将是同类产品中的首台量子计算机,标志着量子计算商业化进程的推动。Merck KGaA公司将对其性能进行基准测试,并确定其商业可行性,敬请关注!在这个项目中,牛津仪器为量子计算机的建造提供了专业的低温技术咨询和定制化稀释制冷机。我们正在与量子计算行业先行者携手合作,包括Riverlane、牛津大学、Catapult Medicine Discoveries和来自科学和技术设施委员会的成员,包括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我们曾与SEEQC在提供支持多比特量子计算机的低温系统上有过合作,我们期待着通过双方的再次合作,来提高药物研发的速度与准确性。与Quantum Motion合作Altnaharra项目,消除多比特硅量子计算限制第二个是由Quantum Motion主导的"Altnaharra "项目。Quantum Motion专注于设计兼容传统半导体技术的量子计算架构,即在经典计算材料(如硅)上实现计算能力。该团队基于智能手机和计算机中已使用的硅技术,正在开发一个具有可扩展量子比特阵列的技术平台。Altnaharra项目的核心是研发一种基于超导电路、离子阱和自旋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技术,加快英国量子计算发展的能力。目前,量子信息处理器(QIP)的设计瓶颈在于如何在不需要使用过多的外部导线的情况下,集成控制和读出大规模量子点阵列中的每一个量子比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数字电子器件移至更靠近量子比特的地方得以解决。牛津仪器将专注于研发量子电路的低温电子学器件,特别是用于量子比特集成控制和读出的低温芯片。若Altnaharra项目研发成功,将解决量子计算主流化的核心问题,推动整个量子计算产业的发展进程。我们的团队将使用Quantum Motion的稀释制冷机来进行该项目,为期36个月。 与SureCore合作Cryo-CMOS项目,实现低功耗量子计算第三个是由低功耗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公司SureCore主导的Cryo-CMOS项目。该项目获资650万英镑,也将进行为期36个月的研究,专注于开发低温CMOS电子产品,和用于局部控制和测量量子比特的存储器和控制架构。目的在于减少QIP需要的布线数量,简化结构,这将解决量子设备的规模化的主要问题,从而降低了当前量子比特控制的成本。该联盟将创造必要的知识产权库,以设计优化量子计算应用的极低温硅基CMOS电路。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将提供低温测量技术支持,来促成符合新的硅芯片设计规则的低温CMOS解决方案。我们将在极低温环境下对这些CMOS电路进行特性表征。模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TCAD)和工艺设计工具包(PDK)都将得到相应的更新,并将其应用于两种不同的量子计算硬件平台(离子阱和超导)在不同温度下运行的低温CMOS芯片的制造。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参与合作的意义牛津仪器通过与Innovate UK项目合作,正积极参与推动量子计算机商业化进程。为此,我们期待与SEEQC、Quantum Motion和SureCore合作,并继续发展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革新我们的技术研发方向。随着我们的合作越发紧密,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将量子计算应用到改变生活的现实项目中,实现向量子技术商业化的进一步迈进。我们很荣幸能够与这些机构合作,以加速研究和发明。基于牛津仪器在提供极低温环境的成熟经验,在建立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的道路上,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期待着这此合作在不久的将来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企业动态

2022.05.07

轻松实现5纳米空间分辨率——牛津仪器TKD技术助力纳米析出相研究

轻松实现5纳米空间分辨率——牛津仪器TKD技术助力纳米析出相研究       结构、成分和工艺决定了材料的性能表现。随着现代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面积能谱和CMOS-EBSD系统商业化的巨大成功,纳米尺度下材料的成分、结构分析已不再是TEM的特权。近日,东莞理工学院王皓亮老师团队通过牛津仪器新一代光纤耦合CMOS-EBSD探测器Symmetry S2,在SEM下轻松表征了Ti22Nb合金中的纳米析出相,TKD空间分辨率达到5 nm。      Ti-Nb体系拥有独特的宽温域线性零膨胀特性,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器件、光学仪器等对尺寸稳定性提出严苛要求的高价值工程结构中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得益于Ti22Nb中a''iso析出相在晶向的热收缩特性,调控该相的体积占比和择优取向有助于获得热胀系数为零的合金体系。由此可见,全面理解a''iso的析出机理至关重要,而简单、快速、准确的显微分析技术则为材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简介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王皓亮老师团队在Scripta Materialia发表了题为Nano-precipitation leading to linear zero thermal expansion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in Ti22Nb的科研成果。文章作者借助中子衍射、STEM-EDS和TKD研究了a''iso的析出行为,同时澄清了a''iso与基体的晶体学取向关系。牛津仪器应用技术专家王汉霄博士为此项工作提供了全面的电子显微学技术支持,分别使用Symmetry S2 CMOS-EBSD和Ultim Max大面积能谱系统在纳米尺度表征了Ti22Nb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文章摘选         图1显示了Symmetry S2在常规EBSD模式下采集的IPF面分布图。淬火态(water quenched, WQ)Ti22Nb的显微特征以板条状a''马氏体为主,原高温β相晶界仍清晰可见,母相晶粒直径约50 μm。淬火内应力导致晶格发生局部扭转,具体表现为单个晶粒内IPF颜色的微小波动。冷轧态(cold-rolled, CR)样品的位错密度更高,弯曲交错的变形带揭示了较大的塑性应变。Symmetry S2 所采用的CMOS相机技术和光纤板设计使其兼备高速和高灵敏度特点,是表征大变形样品的利器。图1 :(a, b)淬火态和(c, d)冷轧态Ti22Nb合金的IPF-TD图叠加BC图;(e)热应变曲线           进一步研究表明,冷轧态样品在350 ℃保温10 min后,热胀系数降低至零。为阐明背后的机理,论文作者探索了温度梯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如图2(a-c)所示。a''的板条形貌在250-300 ℃仍得以保留(a''↔β,~150 ℃),升温至350 ℃后出现大量纳米级针状析出物。受限于块体样品的电子-物质交互作用体积,最终选择在Symmetry S2的TKD模式下表征这些析出相,加速电压和步长分别为30 kV和5 nm。EBSD/TKD模式切换仅需一键即可完成,且无需重新校准系统。图2:(a-c)温度对冷轧态样品显微组织的影响,BSE图像;(d)TKD结果,Tmax = 350 ℃样品的IPF图叠加带对比度图;(e)同步采集的STEM-EDS面分布图;(f)晶体学位向关系。              高空间分辨率TKD结果表明,a''相(最小针宽仅10 nm)在β基体中高度弥散分布,且两相满足 a''//β关系。图2(e)是利用Ultim Max大面积能谱探测器同步采集的STEM-EDS元素面分布图,结果显示相较于基体而言,针状析出物富含钛元素。综合上述晶体学和化学成分信息,论文作者推测针状析出相与文献中报道的a''iso一致,并将图2(c)样品的线性零膨胀特性归因于通过扩散相变形成的a''iso。       王皓亮老师团队借助中子衍射、EBSD、TKD和STEM-EDS,在纳米-微米尺度下研究了Ti22Nb合金的显微组织特点,为设计宽温域线性零膨胀钛合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Symmetry S2 CMOS-EBSD和Ultim Max大面积能谱系统的高分辨率优势,在本项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应用实例

2022.05.07

突破:牛津仪器能谱仪实现钢中亚微米尺度碳的准确定量表征

冲压硬化钢(Press Hardened Steel, PHS)已广泛用于汽车防撞部件,全球每年消耗数百万吨。由于奥氏体化温度超过900℃,PHS的热冲压工艺会导致钢表面严重氧化,因此铝硅合金镀层通常用于保护PHS表面。在热冲压过程中,Al-Si镀层与钢基体发生复杂的相变,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和马氏体钢基体之间形成铁素体扩散层对材料弯曲韧性起着重要作用。    简介近日,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与王舟博士在Materilalia上发表”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carbon profil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Al-Si coating and steel substrate in a press-hardened steel”,通过微观结构表征和建模研究了Al-Si镀层/22MnB5冲压硬化钢界面处的相变和碳分布。作为第二作者的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徐宁安,利用Ultim Max 170大面积能谱仪在低电压(5kV)条件下,对界面处碳的富集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与扩散模拟软件DICTRA的计算预期一致,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及可信性。此外牛津仪器基于CMOS传感器的Symmetry EBSD也被用于表征界面处的组织及取向。    文章摘选   图1为样品在930℃奥氏体化300s后经不同速率(a) 227 ℃s-1; (b) 100 ℃s-1; (c) 20 ℃s-1淬火,利用Symmetry EBSD及UlimMax170表征界面处组织及Al的分布。三个样品的金属间化合物层与富Al铁素体层的厚度与组织相似。但随着冷速的减小,更多的界面铁素体生长进入马氏体基体。结合EBSD IPF Mapping结果,无Al铁素体与富Al铁素体具有相同的取向,展示了无Al铁素体的生长过程。图1 :不同冷速条件下基体-镀层附近组织(Symmetry 前置背散射探头获得的取向衬度图),Al元素分布及EBSD反极图面分布图     图2为利用Symmetry EBSD的TKD模式,在高倍下表征无Al铁素体表征。菊池带衬度图展示了三种冷速下,界面处均存在小尺寸、衬度较差的马氏体组织。这些组织可能是由于铁素体转变时碳的富集造成。该马氏体区域厚度小于1微米,意味着碳的富集也小于1微米。图2:三种淬火速率下,对样品界面处进行TKD表征获得的IPF Mapping及菊池带衬度图     由于界面处碳的富集可能在亚微米尺度,顾利用Ultim Max 170能谱,在5kV条件下对碳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大面积能谱仪UltimMax170,可显著减小采集时间,控制SEM-EDS分析时产生的碳污染,低电压下采集获得亚微米尺度内碳的含量。利用7个不同含碳量的微束分析标样,在5kv条件下建立C含量工作曲线(复制链接可了解定制系列碳含量标样详情:http://www.51haocai.cn/product...),如图3所示。对227 ℃s-1和20 ℃s-1冷速下,基体-镀层界面附近碳含量进行定量分析,20 ℃s-1样品界面附近碳富集高于wt 0.6%,而227℃s-1样品碳富集量较低,这符合DICTRA的模拟结果。图3:利用系列碳含量标样,5kV下利用Ultim Max 170能谱仪建立工作曲线,并由此定量表征227 ℃s-1和20 ℃s-1冷速下界面处含碳量。

企业动态

2022.05.06

AZtecLive 实时化学成像——如影随形

新版AZtecLive简介AZtecLive真正的实时化学成像,新版更新后,元素面分布图及叠加图如影随形,移动更加流畅,元素配色自动鲜明,特征突出。以往我们使用SEM做显微分析时,通常的工作流程是先扫描电子图像——找到某位置停留——调节聚焦、亮度对比度等参数——采集能谱,进行点或面分析。若非理想位置,还需多次反复以上过程才可找到合适采集区做更多详细分析。在反复求索、重复工作中浪费过多时间及精力。自2017年牛津仪器推出AZtecLive实时化学成像系统后,很多从业人员已然改变了工作习惯,直接通过AZtecLive浏览样品,在同时获得的元素面分布图中寻找合适的采集区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检测BSE下衬度也很接近的样品,仅通过电子图像难以找到合适的采集区域,而通过实时获得的元素分布图即可清晰辨别。如今2021年, AZtecLive新版焕然一新,推出 ColourHiQ——优化实时化学成像的新技术,可以自动快速分析并同时显示电子图像、元素面分布图及叠加图,为能谱分析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图1 AZtecLive检测3D打印粉末,真正实时显示谱图、元素面分布图,同时元素叠加图与电子图像如影随形,如需对任意位置感兴趣,稍加停留即可收集更多信号,立刻保存完成元素分析ColourHiQ技术主要包括:1. 数据处理优化算法2. AutoLayer智能叠加图3. 和峰修正数据处理优化算法主要通过数据通讯技术升级,实现数据并行处理,极大地缩短脉冲处理器及成像系统间的通信时间,有效提高帧速率,使元素X射线信号响应及发生尽量接近于二次电子图像或背散射图像,实现二者同步展现。图2 脉冲处理器-图像电子元件-处理引擎及软件算法更新优化单元AutoLayer技术经算法分析每个元素的分布位置,并自动赋予差异更大或近似的颜色并选择合适的元素叠加至电子图像上,获得颜色更加绚丽、特征更加突出的叠加图。具体来讲,系统会自动选择分布图中突出的元素赋予红色(Hue = 0),之后其他元素与之相比,分布位置类似则自动赋予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分布差异大者着以对比色,且噪音更低的元素分布图将优先选入叠加图中。经算法自动优化颜色选择后,叠加图更加直观易读,美轮美奂。图3 AutoLayer自动为元素选择合适颜色并叠加至电子图像,使叠加图颜色更加鲜明,特征突出和峰修正技术和峰是指当2个或2个以上信号同时到达晶体阳极时,如系统无法区分,则会在谱图中看到众多莫名其妙的谱峰或本不存在的元素标识,会对样品分析造成较大的误判。当计数率较高时,该问题尤为明显。而牛津仪器优化的和峰修正方法可以对静态样品进行和峰修正,同时在样品移动过程中,也可以对实时采集到的谱峰进行和峰修正。进一步优化的和峰修正方法,对样品移动过程中遇到复杂相区域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和峰修正,具体方法是首先对成分相同区域的谱图逐一进行修正,之后合并至完整区域谱图后,再进行自动识别元素,此时在实时化学成像中即可看到修正后的效果,元素识别更准确。图4 多相区域做普通和峰修正(左);实时化学成像中进行动态及多相 混合的和峰修正,结果更准确(右)经过ColourHiQ算法优化,AZtecLive实时化学成像功能进一步加强,自动获得更加流畅的图像、元素分布图,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元素叠加图做样品扫描、倍数调整,在感兴趣位置略加停留累计更多信号,获得高质量元素分布图,即刻保存。从开机到完成样品分析,也许就是几分钟的事。如下展示更多案例,AZtecLive适合多种样品或应用需要,尤其对导电性不佳、束流敏感型样品更可快速获得足够多信号实现元素分析,减小样品损伤。图5 更多AZtecLive实时化学成像案例,地质样品(左),半导体器件样品(右)

新品

2022.05.06

共聚焦和光片显微镜将继续成为光学显微技术基石——牛津仪器ANDOR谈高端光镜

仪器信息网:请回顾一下贵公司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历程。1989年的一个下午,爱尔兰岛东北部的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的Donal Denvir发现当时任何一款相机都无法满足实验检测的需求,他下定决心开始研制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来支持自己的研究应用。新研制的相机经过ANDOR创始团队不断精心改进,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与光谱研究。ANDOR对显微镜技术的重大贡献是2002年推出了第一台EMCCD(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相机iXon,这种超灵敏的相机带来了新的契机,能够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样品中的单分子荧光信号。2005年,ANDOR推出的Revolution活细胞成像系统,iXon与转盘技术的强大组合,大大改善了转盘共聚焦在高对比度活细胞显微成像中的效用,以及对活体样品进行三维成像的能力,赢得了行业用户的重大关注。2012年,ANDOR将EMCCD现有帧率提升3倍,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并帮助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生物样本的快速动态事件。2009年,ANDOR推出sCMOS相机Neo, 此后sCMOS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科学相机技术,并且广泛应用于显微镜领域。sCMOS提供了比之前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帧速率,因此促进了对细胞,特别是细胞内动态和细节的更深入了解。这种sCMOS技术与EMCCD技术相辅相成,同一台显微镜下可以兼顾灵敏度或者分辨率和速度。 同年,ANDOR在显微系列产品组合中增加了两个光刺激模块Mosaic和MicroPoint。Mosaic基于DMD方法,可以在亚细胞或更高分辨率下实现多个照明区域的精确定义。这个工具被用来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样品进行光活化、转换或漂白。这些方法是进行亚细胞实验和了解蛋白质、亚细胞分隔和细胞器的时空行为的有力方法,或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跟踪大群体中的单个细胞。该技术发明之前,显微镜只是一种被动观察的工具,但现在可以在显微镜下主动研究细胞和系统生物学。 最近有研究显示,Mosaic与光遗传学相结合,可以成为一种特别有用的工具,这种方法可以促进信号和其他通路的特定光控制。MicroPoint具有类似的优势,但可用于:炎症、伤口和愈合与发育的消融研究。DNA损伤,创造DNA断裂的模型,这是细胞可能成为癌症的早期触发因素。这个模型被用来理解DNA修复如何在治疗中发挥作用。2010年,ANDOR收购了Bitplane,将高端三维图像可视化和分析软件Imaris纳入显微产品组合。Imaris提供广泛的工具来分析一些研究领域的三维图像数据,包括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癌症研究和组织分析。2016年,ANDOR推出 Dragonfly,这是为研究人员提供的完整的显微成像解决方案。荣获行业大奖的Dragonfly 500通过转盘设计的改进(详见下文),并结合(a)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这是一种专门用于细胞膜成像的强大技术(如受体周转和囊泡对接)(b)基于激光的宽视场显微镜,用于微弱光的荧光成像(c)用于超分辨率成像的光学器件(包含3D成像)。Dragonfly使研究人员有能力在一台显微镜上对细胞进行比以往更详细的研究。Dragonfly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转盘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 引入Borealis照明技术,在基于微透镜的转盘共聚焦显微镜中提供交叉视野照明。这使研究人员在更准确的图像分析、更高质量的大面积和样品拼接的蒙太奇成像中受益。 更好的信噪比,实现更高的对比度成像:使用价格较低的低功率激光器,或为dSTORM和DNA-PAINT超分辨率成像或基于图像的单细胞原位转录组学等技术提供更多功率。 更稳定的照明源,维护费用低。实时样品体积渲染,用户能够快速了解他们的实验进展,并对修改方案做出早期决定和结论。 更低的仪器本底噪音使研究者能检测到更弱的荧光信号,观察到更细致的生物学现象。 独特的转盘设计,在保持高速采集速度的同时,可以对样品进行更深入的成像(从数百微米到毫米尺度)。 这也意味着转盘技术可以对大型固定样品进行成像,因此为组织成像以及斑马鱼和果蝇等大型模式生物的成像提供了一个高产的解决方案。2017年,ANDOR推出了SRRF-Stream+,这是一种超分辨率技术,可以轻松地添加到现有的相机中,或与Dragonfly等显微成像解决方案一起使用。这项技术打破了光学显微镜系统的自然分辨率限制,从200纳米下降到50纳米。现在,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他们以前看不到的结构,可以从图像中了解更多信息。此外,SRRF-Stream+无需专门的光学设备或方法来执行,并且可以与几种不同的成像技术一起使用,因此,它可以为更多研究团体所用。2021年,岁末当下,ANDOR推出了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一个完整的转盘共聚焦解决方案被整合在如此一个不透光的小设备里。BC43操作非常直观和简单,即便是显微镜新手也能轻松掌握。BC43可以放在普通的实验台上,成为高效实验室工作流程的一部分。简单的操作流程和较少的维护需求使这款设备能够给用户带来非常高的工作效率。此外,BC43内含Dragonfly中的Borealis照明和一些新技术包括内置的一个新激光引擎以实现更小的占地面积。仪器信息网:当前贵公司主推的产品和技术有哪些。贵公司在高端光学显微镜方面有哪些独具优势的技术?我们公司目前推广和之前描述的显微成像产品有: 用于显微镜的灵敏科学相机EMCCD 和 sCMOSDragonfly系统BC43台式转盘共聚焦显微镜激光耦合器用于显微镜的光刺激设备Mosaic和MicroPoint显微镜用的光谱仪和显微制冷机三维可视化分析软件Imaris超分辨技术SRRF-Stream+ (技术优势参考上述内容)仪器信息网:贵公司高端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目前ANDOR的转盘共聚焦显微镜灵敏度高、成像速度快、分辨率好,可进行3D+动态立体信息探索,在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疾病与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不同领域均表现卓越。 细胞生物学家们借助Dragonfly探究细胞内精细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成像、细胞膜动态、细胞周期与分裂、微管动力学、胞内运输、囊泡运动。同时,作为研究发育和厚组织的利器,Dragonfly可以观测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发育、肢体形成、模式生物如(果蝇、线虫、斑马鱼)的完整生物体成像、类器官发育分化、血管及血流变化.在神经生物学和植物学等方向,借助高速特点可以进行单分子和钙成像,对于透明脑、体外培养的活组织及切片,三维成像和活体培养极为关键;肿瘤或疾病免疫方向的固定的大组织切片、石蜡切片、透明化组织、病原宿主的互作、受体循环与定位等;以及蛋白互作、单分子运动、内吞外排、膨胀显微镜、空间转录组多维成像等。仪器信息网: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对于目前的高端光学显微技术,您比较看好哪些?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光学显微镜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我们相信,任何有利于更快、更深、高对比度成像的技术都是可以看到需求继续增长的关键领域。因此,共聚焦和光片显微镜将继续成为受欢迎的显微技术基石。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会引入光操纵,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群体间(如神经细胞)如何相互沟通。 ANDOR有几十年丰富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现在正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未来临床和社会经济相关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包括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这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将细胞层面的基础研究纳入多细胞、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范畴。未来显微镜在光学能力和提高生产力方面都需要扩大规模。 为了支持对样品进行更深入的成像,特别是自从透明化组织的技术出现后,存在着补偿由于折射率不匹配而产生的光学畸变的挑战,以及其他来自样品的光学限制。这方面的潜在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目前有一些想法已经发表,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开发,并使之成为一个光学上高效和紧凑的解决方案,以获得良好的商业解决方案。 此外,显微镜需要从 "专家 "技术转变为科学界更广泛、普适的技术。它可以为特定主题(如癌症)完整研究的一部分提供强大的支持。我们看到,对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而言显微镜的使用是其工作流程和发表论文的关键环节。基于对此理解,我们历时达五年之久设计了一键成像的台式共聚焦BC43,将3D+成像融入到普通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减除了复杂操作和仪器放置的种种烦扰和顾虑。 我们认为应该对图像采集和分析协同结合有所期待,分析可以用来帮助复杂的显微实验的自动化,使显微镜操作步骤实时适应正在研究的样品中发生的情况。通过Dragonfly及BC43结合Fusion和Imaris可以实现从样品图像采集到分析的无缝衔接,这种捕捉-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将促进易用性,使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运用高级的显微成像方法。未来如果对一些典型的生物医药应用案例的参数进行提取优化,结合人机交互和机器学习的先进算法,帮助研究者进行实时获取批量数据特征,在观测过程中及时优化调整。 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采用线上办公形式,此外,设备过度占用日常科研本就繁忙用户或管理员的时间,亟需各种长时程高频使用的设备包括显微成像及分析趋向于在线自动化远程监测、控制。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及不同端口多界面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稳定运转及报告反馈的联网尤为重要。利用AR、VR及远程全息投影等方式,也可针对设备使用、培训、考核进行更多方案的优化。Dragonfly作为某些平台中心和课题组的成像利器,常年全日无休稳定运转,也给了我们信心未来可以在无人值守及远程控制上进一步探索。 如今,随着采集大量图像数据能力的提高,所有研究机构和公司,都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采集的数据在进行转移、存储和分析方面均存在瓶颈,耗费过多的金钱、时间、人力成本。此外,确保分析软件包能加载导入数据并进行有效地分析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需要开发团队对大数据有深层的理解并不懈改善算法和架构。对于大数据分析而言,存储和算力的高要求,不断优化系统配置可能难以覆盖爆炸式的增长,业内伙伴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有望能建立云端强大的数据转移、存储、分析体系,以分配更适合终端需求的相应资源,安全、高效、灵活的解决不同需求。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促进共享、保护隐私值得关注和讨论。仪器信息网: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您如何评价目前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应用情况?应用过程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光学显微镜应用将会如何发展?基于对学术设计及对概念验证的大力投入,高端光学显微技术目前发展迅速,挑战在于如何将其精炼成易于商业化的、强大易用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探索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和不同应用。这些解决方案的范围包括现有技术的持续进步,如用于体外实验用到的共聚焦和光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使用当下这些技术和其他尚未建立的光学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对体内或在体实验模型的成像,后者是药物发现和其他疾病治疗转化医学领域的重要环节,需要实验设计和成像设备选型上在NIRⅠ、Ⅱ区的标记、照明、检测上有更多适配。 应用方面,先进的科学研究机构、CRO公司和医学院基于平台和服务商的稳定支持,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对系统进行改造,可以支撑更复杂的需求,如微流控装置或一些电磁场刺激及重力场变化。未来我们相信,更多涉及人类幸福健康的行业团队包括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材料学、半导体、农业、太空科学将利用光镜发现、验证自己的理论,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如精细力学控制、3D打印等对目标物进行观测、改造。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产光学显微镜生产商和进口品牌厂商的差距? 国产光学显微镜在中低端显微镜市场占领份额较多,如江西凤凰、麦克奥迪、永新光学等品牌,或作为高端品牌的元器件代工厂,厚积薄发,未来一定为国内光镜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主流的高端光镜主要依赖进口,欧美日品牌进入市场较早,占市场主导,国内高端显微镜目前在蓬勃发展,很多高等研究机构如清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苏州医工所、西安交大等和初创企业(多集中在粤港澳和江浙地区)都在进行研究及转化的突破创新,组建的成像系统多处于实验室技术打磨阶段或迈入市场不久,fMOST、LBS、 HiS-SIM已经开始被市场逐步接受,但其零部件还是进口为主,国产替代之路尚需长期努力和紧密合作。 ANDOR也期望和国内外业内伙伴有更多合作,不论是元器件模块、显微成像系统、数据分析软件都可以多方协作,作为整体解决方案应对市场需求。对于商业化的显微镜而言,稳定、易用的高性能体验及使用场景的匹配是整个行业要不断精益求精的重要方向,自然会有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未来几年高端光学显微镜的热点市场需求有哪些?   在未来几年,我们认为对高端光学显微镜的最热需求将集中在多维活细胞高速动态成像、超分辨成像、类器官研究、大型组织成像(透明化组织、活体组织体外培养)、单细胞原位空间转录组学领域、动物活体深层成像。 基于应用的定制化显微成像系统开发将为学术研究、产业、商业提供绝佳的资源并富有成效进行循环利用。这些需求基于多维时空动态成像,联合先进的流式分析分选、高内涵、质谱成像和单细胞及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物质代谢、基因和蛋白等的时空表达变化图谱进行同步解析,能够给研究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透过更多跨领域合作和大数据共享分析,打破认知边界和信息壁垒,服务生命健康。 不论是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或其他高精度检测设备都需要合适的高速高灵敏度的CCD/sCMOS检测器,牛津仪器ANDOR作为科学相机厂家,已经在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的深耕多年,未来一定能够帮助更多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们在光学显微及其他先进成像应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的服务。

企业动态

2022.05.06

20类微观表征技术云端碰撞!中科大·牛津仪器微观分析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4月20日,由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科大·牛津仪器微观分析论坛”线上成功举办,中科大多位微观分析专家及牛津仪器的应用工程师们依次分享了近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DS、EBSD、原子力显微镜等近20类主流微观表征技术及在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等热点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为同期重要内容,论坛也进行了明日之星奖学金颁奖仪式,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栏目实时转播了本次论坛。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 何峻 致辞开幕致辞中,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首先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在线各位同仁的参加及对牛津仪器的支持表示感谢。接着,分享了牛津仪器的发展历程,从六十余年前的马丁·伍德爵士在英国创建,到发展成为一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从二十多年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再到业务的飞速发展等。同时,牛津仪器也在不断履行对中国客户的承诺,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加强应用、服务团队,成立专业的维修服务团队等措施大幅提升了对中国用户的支持能力。最后向获得本次“明日之星奖学金”的各位同学表示祝贺,希望籍此为各位同学的学业成功略尽绵薄之力,预祝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取得佳绩。据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办公室主任周宏敏介绍,牛津仪器和中科大已有近八年的紧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帮助中科大在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牛津仪器2014年在中科大设立“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至今,已有四十多位同学获得奖学金,获奖者涵盖了理化中心、工程与材料中心和微纳中心,去年也覆盖到了生命中心。本年度“明日之星奖学金”,经过评委的严格评审,最终颁发给8位同学,活动现场,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主任侯中怀教授为获奖者进行了颁奖。中科大校公共实验中心主任侯中怀教授为获奖学生颁发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证书颁奖仪式后,围绕材料/半导体微观分析技术、生命科学微观分析技术两大主题,10位中科大微观分析专家、牛津仪器应用专家分别分享了精彩报告,近20类主流微观表征技术与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等热点领域应用在云端展开思维碰撞。以下为报告内容摘要,详细精彩内容,点击查看报告回放视频(回放视频即将上传)。材料/半导体微观分析技术系列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工程师孙梅概要分享了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技术。技术概要方面主要列举了不同液体池构造基及其优缺点,组装方法。电子束的影响方面,主要介绍了化学成分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基于原位液体电镜刻蚀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采用非原位手段来证明原位结果有效性的相关案例。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马岚介绍了牛津仪器材料制备与材料表征技术。材料微纳加工制备方面,针对大尺寸样品,牛津仪器相关技术包括晶圆级别刻蚀、气体沉积等设备;针对小尺寸样品,则包括OmniProbe系列纳米操纵手等技术。材料表征方面,则主要分享了成分分析的EDS技术、结构表征的Raman、EBSD、物理性能的AFM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工程师王秀霞分享了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及在微纳米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在目标功能材料的表面进行选择性去除,最终形成所需的特定结构,是微纳加工技术中微纳米图形结构转移的主要方法。报告依次分享了等离子体刻蚀的基本原理、NRFC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与工艺,最后详细展示了等离子体刻蚀相关加工案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田杰详细分享了扫描电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电子波长远小于可见光波长,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源,可极大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这成为电镜的理论基础。报告从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讲起,通过对比光镜与电镜的比较,讲解了电镜的原理及结构。接着依次介绍了扫描电镜的形貌分析、扫描电镜的能谱应用、扫描电镜的EBSD应用等。生命科学微观分析技术系列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晶体学平台主管朱中良分享了基于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薄膜样品自动测试平台的研制进展。薄膜样品自动测试平台的研制目的主要是基于现有X-射线单晶衍射仪实现生物结构组织晶体种类和晶体取向的分析。报告主要分享了该研制平台的空间匹配、精度、适应性控制程序等技术难点与对应解决方案、研制成果,以及研制测试平台的实际应用案例。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潘茗茗介绍了牛津仪器弱光检测及三维成像解决方案。牛津仪器旗下Andor拥有全球弱光探测、解析及成像系统制造技术,报告首先介绍了Andor弱光成像与光谱技术、Dragonfly高速显微成像系统、BC43台式共聚焦等产品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接着介绍了WITec生物拉曼快速成像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优势与应用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显微成像平台主管刘振邦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及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必备工具。报告依次分享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接着分别介绍了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的各自优势及应用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工程师唐培萍介绍了前沿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经典生物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方面,报告主要分享了负染色体制样技术、常温超薄切片技术的技术进展及对应技术流程。现代前沿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方面,主要分享了时下应用火热的高分辨冷冻电镜技术和冷冻电镜断层成像与关联显微成像技术,并分享了两种技术优势、成像实验流程,以及系列典型应用案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分子互作分析平台主管欧惠超分享了基于SPR技术的传感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SPR技术几乎可以检测多有的生物分子,而芯片则是SPR分子互相分析的关键载体。报告从rBSA羧基芯片制备与测试、高亲和力NTA芯片研究、高载量CN5芯片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团队基于SPR技术的传感芯片的研制及应用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质谱平台主管吴高分享了纳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纳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适用微量甚至痕量样品的分析。而仪器的日程维护保养对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报告分别针对色谱和质谱常见故障分别进行了解读,并逐一给出解决方案。相关经验包括样品前处理、使用的试剂纯度可以减少仪器发生堵塞几率;时刻观察仪器状态,对故障进行预排,可以极大降低故障率等。

媒体关注

2022.04.21

牛津仪器宣布加入量子经济发展联盟

牛津仪器公司宣布加入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ED-C),并立即生效。牛津仪器纳米科学董事总经理Stuart Woods评论称,“QED-C所做的工作对于推进量子的应用和使用,特别是在促进美国和英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方面至关重要。我们非常自豪能够成为QED-C的首批国际成员之一。我们有很多机会进行行业合作以及盟友之间的共享教育,我们很高兴能够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该联盟的使命是支持和发展一个强大的基于量子的商业产业和相关供应链。QED-C由SRI International管理,在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支持下成立,是美国推进量子信息科学的联邦战略的一部分。如今,它拥有200多名成员,其中包括150多家公司。“我很高兴并欢迎牛津仪器成为国际QED-C成员。我们正在寻求扩大我们所做的全球量子社区和跨行业协作工作,而今天的公告证明了这一点。”QED-C执行董事Celia Merzbacher表示。作为QED-C与其成员共同工作的一部分,该联盟举行全体会议,并设有多个委员会,专注于包括量子技术的用例、支持技术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路线图、标准和基准以及劳动力发展在内的主题。

媒体关注

2022.03.03

共聚焦和光片显微镜将继续成为光学显微技术基石——牛津仪器ANDOR谈高端光镜

光学显微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观察细胞的初代显微镜发展到如今打破分辨率极限的超分辨显微镜。近年来,为了满足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光学显微镜在成像速度、成像深度、克服光毒性等许多方面也不断发展出新的技术。仪器信息网特别关注高端光学显微镜的技术发展和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广泛向国内外高端光学显微镜企业约稿(投稿邮箱:lizk@instrument.com.cn),帮助广大用户了解相关技术与应用进展。本篇为牛津仪器ANDOR供稿,这家从实验室成功转化的企业已取得系列亮眼成绩,如2000年推出EMCCD相机,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009年,联合推出sCMOS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科学、工业等领域;2015年,ANDOR推出高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Dragonfly,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近日,ANDOR又推出了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新产品,操作简便可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跟随本文,全面了解这家成立32年的公司,其“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他们对当前光学显微镜技术和应用现状的解读以及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仪器信息网:请回顾一下贵公司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历程。1989年的一个下午,爱尔兰岛东北部的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的Donal Denvir发现当时任何一款相机都无法满足实验检测的需求,他下定决心开始研制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来支持自己的研究应用。新研制的相机经过Andor创始团队不断精心改进,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与光谱研究。Andor对显微镜技术的重大贡献是2002年推出了第一台EMCCD(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相机iXon,这种超灵敏的相机带来了新的契机,能够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样品中的单分子荧光信号。2005年,ANDOR推出的Revolution活细胞成像系统,iXon与转盘技术的强大组合,大大改善了转盘共聚焦在高对比度活细胞显微成像中的效用,以及对活体样品进行三维成像的能力,赢得了行业用户的广泛关注。2012年,ANDOR将EMCCD现有帧率提升3倍,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并帮助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生物样本的快速动态事件。2009年,ANDOR推出sCMOS相机Neo, 此后sCMOS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科学相机技术,并且广泛应用于显微镜领域。sCMOS提供了比之前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帧速率,因此促进了对细胞,特别是细胞内动态和细节的更深入了解。 这种sCMOS技术与EMCCD技术相辅相成,同一台显微镜下可以兼顾灵敏度或者分辨率和速度。同年,ANDOR在显微系列产品组合中增加了两个光刺激模块Mosaic和MicroPoint。Mosaic基于DMD方法,可以在亚细胞或更高分辨率下实现多个照明区域的精确定义。这个工具被用来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样品进行光活化、转换或漂白。 这些方法是进行亚细胞实验和了解蛋白质、亚细胞分隔和细胞器的时空行为的有力方法,或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跟踪大群体中的单个细胞。 该技术发明之前,显微镜只是一种被动观察的工具,但现在可以在显微镜下主动研究细胞和系统生物学。 最近有研究显示,Mosaic与光遗传学相结合,可以成为一种特别有用的工具,这种方法可以促进信号和其他通路的特定光控制。 MicroPoint具有类似的优势,但可用于:(a) 炎症、伤口和愈合与发育的消融研究;(b) DNA损伤,创造DNA断裂的模型,这是细胞可能成为癌症的早期触发因素。这个模型被用来理解DNA修复如何在治疗中发挥作用。2010年,ANDOR收购了Bitplane,将高端三维图像可视化和分析软件Imaris纳入显微产品组合。 Imaris提供广泛的工具来分析一些研究领域的三维图像数据,包括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癌症研究和组织分析。2016年,ANDOR推出 Dragonfly,这是为研究人员提供的完整的显微成像解决方案。荣获行业大奖的Dragonfly 500通过转盘设计的改进(详见下文),并结合(a)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这是一种专门用于细胞膜成像的强大技术(如受体周转和囊泡对接);(b)基于激光的宽视场显微镜,用于微弱光的荧光成像;(c)用于超分辨率成像的光学器件(包含3D成像)。 Dragonfly使研究人员有能力在一台显微镜上对细胞进行比以往更详细的研究。Dragonfly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转盘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1)引入Borealis专利照明技术,在基于微透镜的转盘共聚焦显微镜中提供交叉视野照明。这使研究人员在更准确的图像分析、更高质量的大面积和样品拼接的蒙太奇成像中受益。(2)更好的信噪比,实现更高的对比度成像:使用价格较低的低功率激光器,或为dSTORM和DNA-PAINT超分辨率成像或基于图像的单细胞原位转录组学等技术提供更多功率。(3)更稳定的照明源,维护费用低。•    实时样品体积渲染,用户能够快速了解他们的实验进展,并对修改方案做出早期决定和结论。•    更低的仪器本底噪音使研究者能检测到更弱的荧光信号,观察到更细致的生物学现象。•    独特的转盘设计,在保持高速采集速度的同时,可以对样品进行更深入的成像(从数百微米到毫米尺度)。这也意味着转盘技术可以对大型固定样品进行成像,因此为组织成像以及斑马鱼和果蝇等大型模式生物的成像提供了一个高产的解决方案。2017年,ANDOR推出了SRRF-Stream+ ,这是一种超分辨率技术,可以轻松地添加到现有的相机中,或与Dragonfly等显微成像解决方案一起使用。这项技术打破了光学显微镜系统的自然分辨率限制,从200纳米下降到50纳米。现在,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他们以前看不到的结构,可以从图像中了解更多信息。 此外,SRRF-Stream+ 无需专门的光学设备或方法来执行,并且可以与几种不同的成像技术一起使用,因此,它可以为更多研究团体所用。2021年,岁末当下,ANDOR推出了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一个完整的转盘共聚焦解决方案被整合在如此一个不透光的小设备里。BC43操作非常直观和简单,即便是显微镜新手也能轻松掌握。BC43可以放在普通的实验台上,成为高效实验室工作流程的一部分。简单的操作流程和较少的维护需求使这款设备能够给用户带来非常高的工作效率。此外,BC43内含Dragonfly中的Borealis照明和一些新技术包括内置的一个新激光引擎以实现更小的占地面积。仪器信息网:当前贵公司主推的产品和技术有哪些。贵公司在高端光学显微镜方面有哪些独具优势的技术?我们公司目前推广和之前描述的显微成像产品是• 用于显微镜的灵敏科学相机EMCCD 和 sCMOS• Dragonfly系统• BC43台式转盘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耦合器• 用于显微镜的光刺激设备Mosaic和MicroPoint• 显微镜用的光谱仪和显微制冷机• 三维可视化分析软件Imaris• 超分辨技术SRRF-Stream+ (技术优势参考上述内容)仪器信息网:贵公司高端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目前Andor的转盘共聚焦显微镜灵敏度高、成像速度快、分辨率好,可进行3D+动态立体信息探索,在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疾病与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不同领域均表现卓越。细胞生物学家们借助Dragonfly探究细胞内精细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成像、细胞膜动态、细胞周期与分裂、微管动力学、胞内运输、囊泡运动。同时,作为研究发育和厚组织的利器,Dragonfly可以观测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发育、肢体形成、模式生物如(果蝇、线虫、斑马鱼)的完整生物体成像、类器官发育分化、血管及血流变化;在神经生物学和植物学等方向,借助高速特点可以进行单分子和钙成像,对于透明脑、体外培养的活组织及切片,三维成像和活体培养极为关键;肿瘤或疾病免疫方向的固定的大组织切片、石蜡切片、透明化组织、病原宿主的互作、受体循环与定位等;以及蛋白互作、单分子运动、内吞外排、膨胀显微镜、空间转录组多维成像等。仪器信息网: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对于目前的高端光学显微技术,您比较看好哪些?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光学显微镜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我们相信,任何有利于更快、更深、高对比度成像的技术都是可以看到需求继续增长的关键领域。 因此,共聚焦和光片显微镜将继续成为受欢迎的显微技术基石。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会引入光操纵,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群体间(如神经细胞)如何相互沟通。Andor有几十年丰富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现在正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未来临床和社会经济相关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包括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这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将细胞层面的基础研究纳入多细胞、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范畴。未来显微镜在光学能力和提高生产力方面都需要扩大规模。为了支持对样品进行更深入的成像,特别是自从透明化组织的技术出现后,存在着补偿由于折射率不匹配而产生的光学畸变的挑战,以及其他来自样品的光学限制。这方面的潜在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目前有一些想法已经发表,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开发,并使之成为一个光学上高效和紧凑的解决方案,以获得良好的商业解决方案。此外,显微镜需要从 "专家 "技术转变为科学界更广泛、普适的技术。它可以为特定主题(如癌症)完整研究的一部分提供强大的支持。我们看到,对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而言显微镜的使用是其工作流程和发表论文的关键环节。基于对此理解,我们历时达五年之久设计了一键成像的台式共聚焦BC43,将3D+成像融入到普通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减除了复杂操作和仪器放置的种种烦扰和顾虑。我们认为应该对图像采集和分析协同结合有所期待,分析可以用来帮助复杂的显微实验的自动化,使显微镜操作步骤实时适应正在研究的样品中发生的情况。通过Dragonfly及BC43结合Fusion和Imaris可以实现从样品图像采集到分析的无缝衔接,这种捕捉-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将促进易用性,使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运用高级的显微成像方法。未来如果对一些典型的生物医药应用案例的参数进行提取优化,结合人机交互和机器学习的先进算法,帮助研究者进行实时获取批量数据特征,在观测过程中及时优化调整。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采用线上办公形式,此外,设备过度占用日常科研本就繁忙用户或管理员的时间,亟需各种长时程高频使用的设备包括显微成像及分析趋向于在线自动化远程监测、控制。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及不同端口多界面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稳定运转及报告反馈的联网尤为重要。利用AR、VR及远程全息投影等方式,也可针对设备使用、培训、考核进行更多方案的优化。Dragonfly作为某些平台中心和课题组的成像利器,常年全日无休稳定运转,也给了我们信心未来可以在无人值守及远程控制上进一步探索。如今,随着采集大量图像数据能力的提高,所有研究机构和公司,都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采集的数据在进行转移、存储和分析方面均存在瓶颈,耗费过多的金钱、时间、人力成本。此外,确保分析软件包能加载导入数据并进行有效地分析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需要开发团队对大数据有深层的理解并不懈改善算法和架构。对于大数据分析而言,存储和算力的高要求,不断优化系统配置可能难以覆盖爆炸式的增长,业内伙伴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有望能建立云端强大的数据转移、存储、分析体系,以分配更适合终端需求的相应资源,安全、高效、灵活的解决不同需求。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促进共享、保护隐私值得关注和讨论。仪器信息网: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您如何评价目前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应用情况?应用过程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光学显微镜应用将会如何发展?基于对学术设计及对概念验证的大力投入,高端光学显微技术目前发展迅速,挑战在于如何将其精炼成易于商业化的、强大易用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探索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和不同应用。这些解决方案的范围包括现有技术的持续进步,如用于体外实验用到的共聚焦和光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使用当下这些技术和其他尚未建立的光学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对体内或在体实验模型的成像,后者是药物发现和其他疾病治疗转化医学领域的重要环节,需要实验设计和成像设备选型上在NIRⅠ、Ⅱ区的标记、照明、检测上有更多适配。应用方面,先进的科学研究机构、CRO公司和医学院基于平台和服务商的稳定支持,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对系统进行改造,可以支撑更复杂的需求,如微流控装置或一些电磁场刺激及重力场变化。未来我们相信,更多涉及人类幸福健康的行业团队包括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材料学、半导体、农业、太空科学将利用光镜发现、验证自己的理论,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如精细力学控制、3D打印等对目标物进行观测、改造。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产光学显微镜生产商和进口品牌厂商的差距?国产光学显微镜在中低端显微镜市场占领份额较多,如江西凤凰、麦克奥迪、永新光学等品牌,或作为高端品牌的元器件代工厂,厚积薄发,未来一定为国内光镜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主流的高端光镜主要依赖进口,欧美日品牌进入市场较早,占市场主导,国内高端显微镜目前在蓬勃发展,很多高等研究机构如清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苏州医工所、西安交大等和初创企业(多集中在粤港澳和江浙地区)都在进行研究及转化的突破创新,组建的成像系统多处于实验室技术打磨阶段或迈入市场不久,fMOST、LBS、 HiS-SIM已经开始被市场逐步接受,但其零部件还是进口为主,国产替代之路尚需长期努力和紧密合作。Andor也期望和国内外业内伙伴有更多合作,不论是元器件模块、显微成像系统、数据分析软件都可以多方协作,作为整体解决方案应对市场需求。对于商业化的显微镜而言,稳定、易用的高性能体验及使用场景的匹配是整个行业要不断精益求精的重要方向,自然会有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未来几年高端光学显微镜的热点市场需求有哪些?在未来几年,我们认为对高端光学显微镜的最热需求将集中在多维活细胞高速动态成像、超分辨成像、类器官研究、大型组织成像(透明化组织、活体组织体外培养)、单细胞原位空间转录组学领域、动物活体深层成像。基于应用的定制化显微成像系统开发将为学术研究、产业、商业提供绝佳的资源并富有成效进行循环利用。这些需求基于多维时空动态成像,联合先进的流式分析分选、高内涵、质谱成像和单细胞及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物质代谢、基因和蛋白等的时空表达变化图谱进行同步解析,能够给研究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透过更多跨领域合作和大数据共享分析,打破认知边界和信息壁垒,服务生命健康。不论是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或其他高精度检测设备都需要合适的高速高灵敏度的CCD/sCMOS检测器,牛津仪器Andor作为科学相机厂家,已经在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的深耕多年,未来一定能够帮助更多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们在光学显微及其他先进成像应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的服务。

媒体关注

2021.12.28

12月9日全球直播:“九章”量子计算加速实验演示

关于“量子计算加速实验演示”线上研讨会通知会议主题:量子计算加速实验演示Photonic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主办单位: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Oxford Instrum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协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会议形式:线上Webinnar (via Zoom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9日17:00—18:00(北京时间)5:00 pm (CST) December 9th of 2021报告人: 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peaker: Chao-Yang L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陆朝阳,1982年12月出生于浙江,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长期致力于面向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在包括《自然》和《科学》11篇、《自然》子刊12篇、《美国科学院院刊》5篇、《物理评论快报》48篇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15800余次。2020年,潘建伟、陆朝阳等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输出量子态空间规模达到了10^30,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这一成果使得我国成功达到了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国外也称之为“量子霸权”)。今年,他们又升级到了“九章二号”,达到了113个光子。“九章”先后入选了包括中国科技年度十大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十大数字创新、Falling Wall Top Ten Breakthroughs of the Year、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和Science评选的年度科学突破榜首等一系列奖项。此次的报告中,陆朝阳教授将为我们介绍团队如何自主研发具备高效率、高全同性、极高亮度和大规模扩展能力的量子光源,并且分享“九章”的最新研究进展。AbstractThe main challenge for scaling up photonic quantum technologies is the lack of perfect quantum light sources. We have pushed the parametric down-conversion to its physical limit and produce two-photon source with simultaneously a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97% and an indistinguishability of 96% between independent photons. Using a single quantum dot in microcavities, we have produced on-demand single photons with high purity (>99%), near-unity indistinguishability, and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all combined in a single device compatibly and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the high-performance quantum light sources, we have implemented boson sampling—which is an intermediate model of quantum computing, a strong candidate for demonstrating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and refuting Extended Church Turing Thesis—with up to 76 photon clicks after a 100-mode interferometer. The photonic quantum computer, Jiuzhang, yields an output state space dimension of 10^30 and a sampling rate that is 10^14 faster using the state-of-the-art simulation strategy on supercomputers.Speaker IntroductionChao-Yang Lu was born in 1982 in Zhejiang, China. He obtained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in 2004, and PhD in Physics from the Cavendish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2011. Since 2011, he is a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USTC.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quantum computation, solid-state quantum photonics, multiparticle entanglement, quantum teleportation, superconducting circuits, and atomic arrays. His work on quantum teleportation was selected as by Physics World a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2015”. His work on single-photon sources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was selected by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OSA) as one of “Optics in 2016”, “Optics in 2017”, and “Optics in 2019”. His work on photonic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was selected by “UNESCO Netexplo 10 Digital Innovation”. He has been awarded as Fellow of Churchill College (2011), Hong Kong Qiu Shi Outstanding Young Scholars (2014),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2015), Nature’s top ten “science star of China” (2016), OSA Fellow (2017), Fresnel Prize from the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2017), AAAS Newcomb Cleveland Prize (2018), Huangkun Prize from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2019), Nishina Asian Award (2019), Xplorer Prize (2019), IUPAP-ICO Young Scientist Prize in Optics (2019), OSA Adolph Lomb Medal (2020),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 (2021), World Economic Forum Young Global Leader (2021), and James P. Gordon Memorial Speakership (2021). He is the Chair of Quantum 2020 and has served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such as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otoniX, Advanced Photonics, 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y, Science Bulletin, and iScience.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报名页面。Registeration: Scan the QC code below or click the link below to registration in advance!扫码立即报名报名链接 Registration: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N0la67R9RmeU_8Bi1_JnSg

媒体关注

2021.12.02

新品试用申请 | 一探究竟ANDOR台式共聚焦显微镜BC43

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学肿瘤生物学组织成像类器官&大型生物体01先进的成像技术快速捕获清晰的2D和3D图像02增强型可视化软件直观、功能强大,以最少的培训,快速获得高质量图像 03使用简便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操纵杆2倍物镜,可快速进行样本预览台式设计04光学密封盖板、内置减振部件,无需暗室或光学平台性能优越05可进行多维度实验,享有"焦点寻找和锁定"功能确保采图准确性专利Borealis™技术确保均匀照明,实现无缝拼接灵活性06共聚焦、宽场、透射光成像模式,满足不同实验需求宽场宽场&反卷积DPCDPC&共聚焦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全面灵活的成像共聚焦成像"共聚焦技术"可提供高对比度的高清图像。它可以提高薄样本的图像质量(例如"单层培养"),又特别适合厚样本(例如"小型模式生物"、3D培养物和透明化组织)。BC43捕获图像的速度比“点扫描共聚焦”至少快10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持全分辨率。与那些仅依靠计算将图像处理清晰或单单反卷积的解决方案相比,BC43成像更深入、质量更高。一直以来共聚焦设备往往都过于昂贵和复杂,而BC43是一款突破性的产品,它可以作为实验室里的主力设备,并且价格实惠、操作简单!宽场成像既然很容易就能实现共聚焦成像,为什么还要使用宽场成像呢?“宽场”特别适合薄样本,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快的速度,从而提升效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与反卷积相结合,还可以获得与共聚焦图像相当的分辨率。适合的样本是组织切片或微生物。透射光成像BC43提供两种透射光模式:明场模式(适合那些天然带有对比度的样本,如"较大的生物体")、微分相差模式(即"DPC",可用于呈现高低对比度的样本)。您甚至可以将不同的成像模式相结合,以获得更大的成像灵活性!例如,将DPC模式与宽场模式,或共聚焦成像模式相结合。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主要应用领域BC43轻松地克服了该领域中的各种挑战,从第一轮的细胞分裂到完全发育的生物体。在细胞和组织的温和活体成像实验中,使用BC43可以进行深度成像。结合延时成像,还能够轻松采集多个Z叠加、多个区域。可在短时间内获取清晰的二维图像,或快速探索惊人的三维立体信息。BC43能够对发育中的模式生物(如:斑马鱼和果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相比,BC43成像更深;与传统的共聚焦显微镜相比,效率高10多倍,而且无需为了速度或避免漂白而牺牲灵敏度、分辨率或3D细节。快速、高分辨率成像在活体和固定样本中都可以进行深度成像可在任何放大程度上进行Montage并进行无缝拼接我们与行业内的细胞生物学家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了BC43,以满足广泛的实验需求。BC43能够揭示组织和整个模式生物细胞内从nm到mm的细节。在共聚焦模式下使用BC43,可以看到隐藏在样本背景中的细节,或在宽场模式下成像,以提高灵敏度和速度。BC43能够对高速动态事件进行成像,如微管动态;或者研究较长的过程,如超过24小时的细胞周期,其光漂白或光毒性可忽略不计。对较长的过程进行成像对快速动态事件进行成像无光漂白或光毒性从nm到mm的成像能力大面积成像需要同时提供细胞分辨率和完整的器官环境。BC43拥有先进的高速技术,用户无需再作出妥协,即可进行大面积组织共聚焦成像。BC43比普通共聚焦显微镜快十倍,同时无需牺牲分辨率或视场。使用BC43,用户能够缩短实验时间,快速得到数据并加速研究结果发布。利用透明化样本和BC43共聚焦模式,可以对较厚的样本进行成像,从而在完整组织中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BC43利用现代物镜的工作距离,能在高放大倍率下成像数百微米甚至更深。快速共聚焦成像和弱光宽场成像可用于固定样本和活体样本的无缝大组织成像从nm到mm的成像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适用于平台中心 小体积、大能耐 图:处于发育高潮期的比目鱼。这条鱼是用"乙酰化微管蛋白(黄色标注)"和"肌球蛋白重链(蓝色标注)"染色的。该图是利用BC43的多区域采集和Montage处理所获取的。共采集了30个区域来组成这幅图像。每个区域有175层,Z轴范围为521μm。图片来源:阿尔加维大学的Marco Campinho和牛津仪器ANDOR的Claudia FlorindoBC43是一款理想的实验平台中心仪器,操作简单,同时具备多种显微技术。无论什么样本,它都能够快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因此,在高度专业化的实验中,用户无需再依赖那些操作复杂的成像设备。就许多成像设备而言,如果没有大量的操作培训,用户很难适应并熟练使用。而BC43的操作非常直观和简单,即便是使用显微镜的新手也能轻松掌握。简单的操作流程和较少的维护需求使这款设备能够给用户带来非常高的工作效率。这意味着培训时间可大大缩减,用户可以把更多时间用于成像实验,而中心人员将精力放在平台管理上。 BC43作为平台中心的优势 较少的维护需求上手容易、使用方便、对支持的需求较小应用领域广泛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集成软件解决方案 Fusion 图:哺乳动物细胞的分裂后期。该图显示的是一个后期细胞的MIP。图片来源:阿尔加维大学的Álvaro Tavares、Ines Baião-Santos,以及牛津仪器ANDOR的Claudia FlorindoBC43配置了一个集成的软件界面Fusion,易于使用,可提供高端成像。用户可受益于多维实验的简易方案设置,例如:一键多位置Montage,以及用于实时观测的用户界面选择和多孔集成的实验工作流程设置。Fusion可提供基于GPU的实时反卷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内置的3D拼接与硬件无缝集成,这使得多个区域的完整Montage和可视化能够与整个生物体相融合。 Imaris BC43会将文件存为Imaris IMS格式,可以方便地将数据传输到Imaris。BC43配置的Imaris可用于表面渲染、高分辨率拍摄、多维视频的创建,以及后期图像编辑。额外的应用:可使用Imaris的特定模块,包括添加适合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家、神经学家,以及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领域的测量的模块。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申请试用为助力各位老师/科研工作人员的实验,进一步了解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ANDOR提供BC43样机供您试用。样机数量有限,档期需要安排。试用申请已经开放,扫描/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填写申请!

媒体关注

2021.11.12

< 1 2 3 4 ••• 9 > 前往 GO

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漕路461号虹钦园60号楼1楼 联系人: 牛津仪器 邮编: 200233 联系电话: 400-860-2711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