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

仪器信息网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厂商

  • 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技术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设有高效的业务职能机构、完善的服务体系,迅速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致力于核辐射检测仪器及辐射防护用品、辐射监测系统工程、射线防护材料、远红外检测仪器、 核医学仪器(18F-FDG自动合成器、多功能核放射性检测仪、活度计,个人剂量报警仪,Xγαβ辐射仪等)、医疗器械、实验仪器、环保核辐射仪器设备等研发销售,我们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服务于科研、医疗教育、环保、检验检疫、疾控中心、军警、安防等诸多行业,服务于社会。 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维修德国R280型手持式αβγX多功能放射性检测仪,GAMMA-SCOUT多功能数字核辐射仪,维修900型数字核辐射仪, 维修美国Alert型αβγ和X辐射检测仪,专业维修Inspector Radalert 100、Inspector Alert、Inspector EXP、Monitor 4辐射检测仪 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现货供应:HR9511型高精度Xγ核辐射检测仪,HR9511型核放射性检测仪,HR9511は、放射線検出装置,HR9511放射線検出の放射線線量率であり,18F-FDG自动合成器,18F-FDG合成模块,R280型手持式αβγX核多功能放射性检测仪,废旧钢铁废纸废塑料核辐射检测仪,电离室剂量仪,放射剂量仪,美国Gammex 330型KVP\剂量及曝光时间测试表, 美国ECC公司815型KVP及曝光时间测试表,35035型数字毫安mAs表,JPC-5X远红外线发射率测试仪,JPC-5X远红外线放射率测试器,远红外测试仪,台湾302型远红外线放射率测试器,红外线放射率测试仪,臭氧浓度检测仪,臭氧分析仪,氡钍及氡钍射气析出率测量仪,便携式核放射洗消系统,氡钍分析仪, CF-901便携式大流量空气取样器, 250L卧式运动踏车心电分析系统,N2型中子巡测仪,中子雷姆计,中子剂量当量仪,Triathler液体闪烁计数器, 美国Alert 型金属制品核辐射检测仪,Alert 型金属核辐射检测仪,EXP型手持式商品核辐射检测仪,ABPM203P便携式αβ气溶胶监测仪,手脚衣服放射性αβγ核污染监测仪,PDS-100G/GN中子γ巡测仪,HDS-100G/GN γ谱仪,HDS-100G/GN手持式γ中子巡测仪,DMC2000XB电子式χγβ个人剂量监测仪, DMC2000GN中子γ个人剂量监测、RDS-30核辐射测量仪,数字视频脑电图仪,手持式放射性核辐射及金属探测仪,核辐射剂量监测仪,Rm-905a医用放射性核素活度计;CRC-15放射性核素活度计;德国GAMMA-SCOUT多功能数字核辐射仪;美国Alert型αβγ和X核辐射检测仪,美国多功能核射线仪,Inspector EXP型αβγ和X核辐射检测仪;RAD-60个人剂量报警仪;PM1208/1209电子腕表型γ个人剂量报警仪;中子γ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1621M型 ;FJ-3200型个人剂量报警仪;FJ-2000型个人剂量报警仪;DMC2000S/DMC2000X电子式个人剂量计;热释光剂量片,热释光剂量仪;YT0608型个人剂量报警仪;固定式χγ射线辐射报警仪;进口射线防护铅衣;射线防护铅围脖、铅帽、铅眼镜、铅手套;超薄射线防护铅手套;放射剂量仪;美国GE 高压电离室核辐射监测仪(γ辐射环境连续监测系统) ;德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个人家庭自动腕式动态数字血压监测仪;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表面沾污仪,MicroCont II表面沾污仪,美国TRIFIELD电磁微波辐射测量仪,ML-91微波漏能仪,PRM-470系列便携式中子γ线巡测仪; SAM940 NaI便携式γ谱仪; Flow-Count TM For HPLC放射性检测器;TLC放射性薄层扫描仪;锝分析仪;RDS-110多用途辐射检测仪;RDS-80表面核污染测量仪(核辐射表面沾污仪);451P/B电离室核辐射巡检仪;900型多功能数字式核辐射仪;车辆γ和中子入口辐射探测门,TM850列车车载物γ、n监测门,货物包裹γ入口核辐射探测门,个人剂量读出器,个人剂量管理软件,背包式辐射扫描系统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辐射防护部是一家专业开发销售X射线防护用品和装置及病人护理等用品的高科技企业。企业致力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及推进医疗器械的开发。研制开发的超柔软型防护铅胶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秉承“质量为本、满足需求、追求完美、争创一流” 的质量方针,为中国广大医院和用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研制、开发的X射线防护服系列产品采用内部为多层国际新型超轻、超柔、超薄防护材料,铅分布均匀,防护性能极佳,且轻便柔软、不易断裂;外部面料结实耐磨、质地柔软,且具有防水、防静电功能,易于清洁、消毒;制作精美、款式新颖、品种齐全,令您穿着美观大方、舒适轻便、活动自如。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X射线防护用品:X射线防护服、射线防护衣、铅围裙、防护围裙、防护背心、防护帽、铅脖套、铅手套、介入防护手套、铅胶裤、铅眼镜、铅玻璃、性腺防护用品、患者防护用品和各种铅当量铅胶皮等防护产品。 X射线防护设备:单联防护屏风、双联防护屏风、三联防护屏风、铅箱、传片箱、铅椅、铅衣架、悬臂式防护吊帘、DSA用屏风、导管介入学床边近台屏蔽... 射线防护工程:各种容量加速器电动门、液压门、X线室、CT室、60CO室、后装机室、R照相室、ECT室、工业探伤X线室、192LR室、R谱仪铅室、防护门、窗、隔断墙MRL(核磁共振)屏蔽门、窗。 医用器材系列:医用气垫、医用帆布氧气袋、医用橡皮布、出诊箱、脚踏吸引器、医用胶管、绿胶管、单联液晶观片灯、双联超薄液晶观片灯、三联液晶观片灯、四联液晶观片灯。. 射线防护材料:铅胶皮、铅橡皮(0.25mmpb、0.35mmpb、0.5mmpb)、铅板、铅玻璃、医用硫酸钡(白餐)、硫酸钡粉、重晶石。 企业自成立以来,形成了全国性的咨询、销售和服务网络。我们已经建立了质量跟踪、质量监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依靠的就是质量和诚心的售后服务理念。本公司拥有一支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的队伍。... 我们以“创造安全舒适的防护空间”为宗旨,以推进高科技应用于服务为先导,立足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友好、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关系,以长期开拓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美好明天。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及检测仪器先进,产品性能优越,工艺精致,质量可靠,交货及时,代办托运。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来厂光临指导,携手合作,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留言咨询
  • 400-860-5168转2786
    中核立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 ,坐落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事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核技术应用装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电话:13021256211,微信号:13021256211 公司定位于核技术的装备制造、核技术生产线的制造及改造、核技术实验室的自动化制造及改造,通过核技术应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核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核技术设备研制基地。公司还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性化核技术非标设备制造的全面解决方案,立志把公司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核技术应用装备制造商和服务商。中核立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和经营Thermofisher, Berthold等多个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公司拥有核技术,电子电路设计,工控自动化,软件开发等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并与多个科研院所合作,可根据用户的应用定制专用仪器。公司辐射屏蔽产品通过卫生部辐射安全所检测,可定制各种铅玻璃、铅防护用品。我们代理的产品:核探测及电子学:高纯锗γ能谱仪(HPGe)、NaI闪烁体γ谱仪、α谱仪、低本底αβ计数器、液闪计数器、NIM插件等核电子学仪器、反康普顿谱仪、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等产品。核辐射测量及防护:便携式多功能辐射测量仪、电子个人剂量计、便携式γ能谱仪、气溶胶在线监测仪、区域放射性监测系统、污染物监测系统、测氡仪、安全监测系统、通道式放射性检测门、水中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γ相机、人体器官与全身计数器、各类采样仪和制样仪、各类人员及环境辐射屏蔽装置等。我们研发的产品:回路水在线监测系统、核燃料均匀性检测系统 、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自动站、机载伽马能谱地面放射性监测系统 、全自动化放药制备机器人、活度测量装置、镍-63源片清洗设备、无水乙腈自动分装项目、I-125籽源清洗、清洗后放射性测量、放射源自动出入库管理系统、I-125密封籽源生产设备、钼锝发生器生产-淋洗设备、Tc-99m标记药物产品化放药生产线、Sr-89自动化放药生产线、低放土壤废物分拣系统、低能电子帘灭菌装置、低能 X 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标准装置、电沉积仪、同位素稀释伽马能谱测量系统、热样品(铀钚)分析仪器辅助装置、自动配料演示系统、X射线移动测量系统、辐照后包覆燃料颗粒γ测量及自动分拣系统、内照射监测及剂量评价系统高纯锗探测器阵列数据获取与谱分析软件系统、自动换样系统软件、自动混合式K边界密度计分析软件、高纯锗伽马能谱分析软件、电离室、三维水箱、高纯锗自动换样设备、便携式γ剂量率仪、电子个人剂量计、测氡仪、低本底铅屏蔽室、样品盒等辅助产品、各类铅防护产品,各类非标工控自动化产品,机械加工等。我们开发的系统:网络化辐射监测系统(自有网络,3G网络等)、长距离无线辐射探测谱仪(100KM,电池供电)、可机载无线谱仪(长距离,电池供电,射频传输,GPS等)、3G,RF双路通讯系统(支持3G网络的同时依然支持RF通讯)、特殊需求的辐射探测系统等。我们提供的服务:产品定制、系统集成、技术培训、设备维修、合作开发等。如您对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有兴趣,可随时联系我们:电话:13021256211,微信号:13021256211欢迎您来信或来电咨询,随时敬候您的信息,期待与您的沟通和合作!
    留言咨询
  • 北京中智核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核仪器研发、生产、技术咨询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企业正式成立于2013年8月,成立的基础是在放射性测量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GAMCALIBA无源效率刻度软件、新一代自动HPGe探测器能谱分析软件、NaI放射性活度测量系统和LaBr3谱仪等。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能谱测量与分析,公司的伽玛能谱分析能力处于国际领先。 公司成立以来迅速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制冷便携式HPGe谱仪和实验室HPGe谱仪,推出了集剂量率测量、核素识别和活度测量为一体的NaI便携式谱仪,推出了超低自身本底LaBr3便携式谱仪,高分辨CZT便携式谱仪,以及表面沾污仪,长杆计数器和背包式寻源仪等核辐射测量仪器,展现了企业强大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坚实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公司研制的核电站一回路燃料元件破损在线反康普顿测量系统,为国际上唯一的在线反康一回路活度测量系统,在核电站调试成功,为公司赢得了巨大声誉。 北京中智核安科技有限公司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体系,有硬件部、软件部、财务及行政部,各部门精诚合作,在产品研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被认定为双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高学历的仪器及软件研发和应用的团队,其中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各两名,其他研究人员都为硕士以上的专业人员。无论在科研生产方面,还是仪器和软件的应用方面,以及仪器的调试维修和售后服务方面,都能提供专业的高端的服务,为客户的技术应用,使用维护,及故障维修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从材料的采购,设计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自我完善的方面严格执行,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对采购货物的公司资质和货品质量严格审核,在设计方面进行严格的方案评定,模拟实验考核,生产过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并有充实的实验记录,对出厂产品严格检验,对不合格品纠正,改进,完善。公司顺利通过中核集团审核,并成为中核集团的合格供应商。 公司的愿景是:“做民族品牌的高端核仪器”。未来中智核安将围绕高端核仪器的国产化努力拼搏,力争为国家的核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留言咨询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仪器

  • 手持式放射性同位素识别仪产品介绍: 手持式放射性同位素识别仪轻型手持式辐射探测器能够快速、可靠地快速、准确地识别潜在危险的辐射源。RADEAGLET-R 手持式 RIID 辐射探测器专为满足军事、执法、急救人员、边境巡逻和国土安全用户的特殊要求而设计和制造,可在恶劣条件下耐用,通过用户在几秒钟内提供读数友好的高分辨率显示。内置蓝牙、LAN、Wi-Fi 和 USB 兼容性使现场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 PC 轻松上传数据,以便对潜在威胁进行回溯/分类分析。产品功能特点:●在 2 分钟内对多达 6 种同位素进行出色检测 – 这款下一代辐射探测器的优化识别算法可检测和识别混合、屏蔽和屏蔽配置中的核素,包括特殊核材料 (SNM)。可扩展的识别库包含超过 67 种核素。●更准确的威胁检测——其先进的同位素识别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依赖传统模板匹配算法的辐射探测器中常见的误报和漏报。● Alpha 和β 表面污染测量——通过USB 连接InnoProbe手持式闪烁探测器, 扩展RADEAGLET-R 的功能。●简化的数据存储和通信——RADEAGLET-R 手持式RIID 的高分辨率显示屏即使在明亮的阳光下也清晰可见。蓝牙、LAN、Wi-Fi 和 USB 兼容性让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 PC 快速上传数据以进行回溯/分类分析。●简化维护,降低成本——该辐射检测设备不需要工厂重新校准,并且可以在 60 秒内完成现场校准。可以在您的工厂更换关键组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并使您的 RADEAGLET-R 手持式 RIID 保持正常运行。●坚固的外壳——RADEAGLET-R 辐射探测器的敏感部件和组件封装,可防止碰撞、跌落和其他事故。●热插拔电池– 使用您选择的 NiMH、锂离子或 COTS AA 尺寸电池为 RADEAGLET-R 手持式 RIID 供电。内置可充电电源让您可以随时更换电池组而不会断电。●人体工学设计可减轻疲劳——RADEAGLET-R 是一款真正的轻量级手持式RIID,其人体工学设计可减轻身体压力,帮助用户长时间进行筛查。●其他辐射同位素识别设备wu法比拟的性能– RADEAGLET-R 手持式 RIID 符合 ANSI N42.34 标准,具有用户友好、直观且易于导航的界面、高分辨率、直观的显示屏和广泛的各种报警。产品应用:●对于、消防和救援人员以及应急人员来说,携带轻便的手持式辐射探测器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威胁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危险,并支持及时响应。●作为海关和边境巡逻辐射探测器– 更好地保护港口和高速公路免受潜在威胁。●作为机场辐射探测器——在检查行李、货物和乘客时增加设施和飞机安全的关键层。●作为jun用辐射探测器——在野外、基地或政府大楼内,使用这款同位素探测器快速准确地识别威胁、泄漏和其他危险。●作为核辐射探测器——添加必要的常规监测和危险识别工具以支持您现有的协议。●qing报机构——依靠这种紧凑、强大的解决方案来监控、检测和评估威胁。●环境管理和清理——确保准确识别放射性物质并减轻危害。●核医学和科学研究——有效监控实验室、治疗区域、研究设施和储存区域,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废钢和回收——快速检测有害放射性物质并将其排除在废物和回收流中。技术参数:所有型号通用的规格放射性能校准源外部来源:40K;启动时间:165秒。嵌入源:137 Cs;111 Bq (3 nCi);启动时间:145秒。能量范围NaI:15 keV 至 3 MeV。GM:45 keV 至 1.5 MeV。灵敏度(137Cs)1600 cps/μSv/h伽马能谱2048 个频道。剂量率范围总计:10 nSv/h – 1 /Sv/h。NaI:10 nSv/h – 250 μSv/h。GM:250 μSv/h – 1 Sv/h。过载阈值≥1 西弗/小时。剂量率准确度NaI:137 Cs @ 662 keV 时为 ±10 %;241 Am @ 59 keV;60 Co @ 1172 keV 和 1332 keV。GM : 137 Cs @ 662 keV为 ±30 % 。热中子敏感性1.6cps/nv±10%;未经审核的。核素库228交流;241上午;133巴;140巴;贝塔+;207毕;109镉;115镉;115m镉;141铈;252 Cf(需要中子检测)、57 Co;60连;51铬;134铯;137铯;152欧盟;155欧盟;67伽;68伽;123、我;125我;131我;132、我;111中;192红外;40K;140拉;176卢;177卢;54锰;99莫;22钠;95铌;147 ND;中子;237 Np;144 Pr;238濮;RGPU;RGPU-HS;WGPu;WGPU-HS;226拉;103汝;125锑;75硒;90先生;99m铍;132碲;232钍;201 Tl;第232章 第233章 235 U;238U;131m氙;133氙;133m氙;135氙;95锆。身体的外壳材料不生锈的铝;纤维增强塑料;聚甲醛;玻璃。方面(宽×长×高)90毫米(3.54英寸)×280毫米(11.00英寸)×110毫米(4.33英寸)。展示640 x 480、89 毫米(3.5 英寸)半透反射式彩色 TFT。电池可充电的 可交换;锂离子电池;应要求提供低自放电镍氢电池。运行时间室温下标准运行 15 小时。钠探测器50.8x25.4 毫米(2x1 英寸)。3He管12.7 毫米(0.50 英寸)× 114 毫米(4.49 英寸);净尺寸:9.4 毫米(0.37 英寸)× 100 毫米(3.94 英寸);8 巴(116.03 磅/平方英寸)。全球定位系统66通道MediaTek MT3339接收器。环境的工作温度–20°C 至 +55°C(–4°F 至 +131°F);0.15 巴(2.18 磅/平方英寸)。相对湿度10% 至 80%,非冷凝。储存与运输–20°C 至 +50°C(–4°F 至 +122°F);2.1 巴(30.46 磅/平方英寸)。建议:+10°C 至 +35°C(+50°F 至 +95°F);2.1 巴(30.46 磅/平方英寸)。温度变化温度突然变化不得超过 40°C (72°F),以避免损坏探测器晶体。IP防护等级IP65 符合 IEC 60529计算型记忆16 GB(1,000,000 个光谱)中央处理器速度1GHz文件格式ANSI N42.42 (xml) 和 spe (IAEA) 文件与第三方分析软件兼容。连接性USB、WiFi、蓝牙、LAN((RJ-45) 需要互联网连接)。回访和电子邮件通过可选的 USB 通信适配器进行调度。软件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XP、Vista、7、8、10)、MAC OS X Yosemite、Linux(已针对 Ubuntu 进行测试)
    留言咨询
  • 放射性核素洗消用品核应急去污箱产品介绍:放射性核素洗消用品核应急去污箱使用多种有效核素去污成分配制而成,经验证,其洗消效率优于同类产品。洗消液采用含有EDTA(或DTPA)、络合剂等其他专用试剂按特定配方及工艺配置而成。针对不同核素的沾污,有锕系核素洗消液、过渡金属洗消液、碘洗消液;有通用型的放射性沾污皮肤洗消液;祛放射性核素洗手液、祛放射性核素沐浴液、祛放射性核素洗衣液;放射性核素洗消去污湿巾。各洗消液独立封装成瓶,使用时撕掉外部覆膜,打开盖按压喷涂即可,使用方便。清洗时配合洗消毛刷擦洗、放射性核素洗消去污湿巾擦拭效果更好。洗消液及去污箱整体包装,携带方便,可提可背,开箱后使用方便。洗消液具有单独凹槽,摆放合理,具有缓震、防磕碰的作用。对于洗消液我们做了第三方CMA检测,报告含有皮肤刺激性试验、核素去污效率试验等。洗消液满足了核电站、核医学、生活中等放射工作人员的日常洗护及其穿戴衣物的洗涤使用。该产品具备日化洗涤和放射性核素去污双重功能。核损伤洗消箱应用于核工业、核医学、核事故等场所的应急救治。包含锕系核素洗消液、过渡金属洗消液、碘洗消液、伤口洗消液和皮肤洗消液。核洗消日化产品系列放射性沾污洗消日化用品包含: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湿巾和洗衣液等产品,满足了核电站、后处理、核医学等放射工作人员的日常洗护及其穿戴衣物的洗涤使用。该产品具备日化洗涤和放射性核素去污双重功能。
    留言咨询
  • GR-135 plus 放射性γ能谱仪 产品介绍: GR-135 plus 放射性γ能谱仪用于探测目前已知的任何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探测放射源发出的很微弱的α、β、γ、n射线,并能确定其正确方位,通过γ射线能谱分析辨认出该放射性元素。 GR-135 plus 放射性γ能谱仪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很广泛的辐射测量仪,集成了NaI、GM管、中子探测器(锂玻璃、He3),具有报警、搜索、剂量率测量和核素识别多种功能。 便携式能谱仪GR-135 plus易于携带和携带。尤其适合于对仪器的简单易用性要求非常高的现场放射源检测。由于GR-135 plus的单键操作、使用非常简单的特点,使得无论利用其在爬升过程中进行测量或在浓烟中进行搜索,以及对集装箱检测,使用起来都非常简单方便。将GR-135 plus置于底座上,系统即开始稳谱和充电。即GR-135 plus始终处于待测量状态。仪器便于携带,握持平衡,单手即可操作。轻便、耐用是仪器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一个摇杆,只需单个拇指进行操作,就可实现仪器的全部功能。 GR-135 plus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疾控(CDC)与卫生监督机构、科研教学机构、核材料、核电站、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共与核应急、国土、军事、民hang、铁路、公路与航运、核退役及去污等领域。产品特点: 高灵敏度多探测器:NaI,G-M管,中子探测器 大屏幕直观直方图显示,方便缩放显示及精的能谱分析 单手单键操作,自动模式下只需两步操作:巡测、剂量率测量,快速核素识别 核素识别功能,包括核wu级的特殊核素材料(SNM)屏蔽源 可快速、准确地给出分析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从搜索一个可疑包裹或人员到决定扣留或释放之间几乎瞬间完成 主要用于现场人员,对探测特殊核材料的算法进行了专门优化,无需操作人员具有能谱分析或相关核素知识 自动核素识别,对屏蔽放射源和特殊核原料的识别算法进行了优化,识别结果包括核素种类、核素名称和能峰相对显著程度 通过底座RS232可快速充电、自动数字稳谱及IdentiVIEW 软件管理测量数据 内置4个预定义核素库(不需额外设置),可根据需要提供自定义核素库 内置存储器可存储剂量、剂量率(40000组)及能谱数据(200个1024道全能谱),必要时可查找/察看/显示存储的数据和能谱,下载到计算机上作进一步分析,量程自动转换,多种单位可选,可显示正确方位和累积剂量 针对用户的厉害手动模式,可通过更改参数扩展用途 可充电镍镉电池可供8小时持续使用或2 D-Cell 碱性电池(12小时) 带便携包,防风防雨,经久耐用技术参数:显 示 器:大屏幕显示、自动缩放显示、大图谱显示、背景灯探 测 器:NaI探测器、宽量程G-M管、中子探测器 (可选)能谱通道:1024道MCA、自行稳谱、温度影响修正、可定义多个感兴趣区(ROI)灵 敏 度:90cps/1MBq/Cs-137@1m,很大65,000cps谱仪性能:数字稳谱、内置热保护和防震的γ谱仪能量范围:0.02~3.0MeV可选单位:Sv/hr, Gy/hr 或 R/hr剂量率测量范围:10nSv/h~100mSv/h数据存储:可记录测量数据的时间/日期,1024道能谱,40000剂量测量,187个全能谱底座功能:电池充电、过充电保护、RS-232端口传输数据、自动稳谱功能核 素 库: 200种核素谱库,一个预先设置的核素库、支持五个核素库、可自定核素库电 源:可充电镍镉电池供8小时持续使用,2 D-Cell 碱性电池12小时持续使用工作温度:-10~50℃尺寸重量:172×229×102 mm,重量2 kg(包含电池及全部探测器)
    留言咨询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资讯

  • 江苏省首台走航式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下海应用测试
    7月11日至12日,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江苏核管中心)在连云港组织首台走航式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海上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海洋放射性监测传统采用人工采集水样、运至实验室开展分析测量的方式,监测周期长,特别是涉及离岸较远的管辖海域和远洋海域监测时,耗时更长。近年来,在线监测由于其节约人力、可实时监测的优点,日趋受到重视。该方法通常采用海上浮标平台搭载水下辐射探测器进行测量,但只能定点测量,如面临事故造成的大范围海域核污染时,要想快速得到核污染分布情况必须在目标海域投放大量浮标监测设备,投入成本高。   本次测试的走航式海洋放射性在线监测系统由江苏省自主研发,可用于海洋核污染预警监控和应急监测,搭载于各类船只,开展大范围海域放射性巡测,大大提高监测效率。系统采用高灵敏水下辐射探测器阵列,在船载移动测量条件下有效提高探测效率、降低放射性核素探测限;同时利用先进的多探测器信号融合算法与谱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核素识别与活度测量的准确性。测试获取了连云港近岸、近海多处海域海水放射性核素的走航监测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开展更大范围海域监测和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烟台筑起国门“核屏障” 放射性检测位于全国前列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了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作为日本的近邻,烟台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交通、人员、货物往来频繁,一直密切关注事件进展。近日,烟台检验检疫局局长昃向君接受YMG记者专访时表示,从烟台口岸监测数据看,均处于以往监测本底值的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目前放射性污染物传入烟台口岸的风险很低。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口岸公众和出入境人员,要理性对待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谈核色变”大可不必。  放射性检测,是大众眼中陌生的神秘技术领域。同样鲜为人知的,烟台有一支从事不同种类样品的放射性检测和研究工作队伍,早在7年前便进入了“国家队”: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在烟台设立了国家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  “这台宽能无源效率刻度高纯锗γ谱仪,目前国内仅有10台,借助它,我们可以精确检测到空气中含有几个核辐射分子。”走进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级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7年来,因拥有目前放射性检测专业领域国际最顶尖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在山东口岸反恐与应急工作中屡立战功,技术研究如虎添翼。  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实验室作用突显: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国家级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全面协助各口岸单位开展核辐射监测工作。烟台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耿金培介绍,3月12日22时许,在接到省市辐射环境监测站的请求后,实验室连夜对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3月13日15时完成了对环保部门采集的烟台、威海两市大气气溶胶和空气碘样品的核素分析。根据检测结果,3月12日到13日所采集样品尚未发现来自核电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  3月13日至3月20日统计,烟台口岸对来自日本的6艘次船舶、108名交通员工,3架次飞机、486名旅客进行了放射性监测 同时对国际候机厅、候船厅、码头、堆场、集装箱场站等场所进行放射性监测 核监测设备的常规采样工作已由平时的每周一次,增加到一天多次 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每5分钟就会计算一个均值,并在每天9时和15时集中汇总数据上报。根据发布的全省地级市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监测值,山东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  “人类身体里循环的水、空气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这是自宇宙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客观事实,属自然现象。少量辐射不会危及人类健康。”事件发生后,检验检疫部门第一时间在烟台口岸的电子显示屏、电子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出入境人员进行防辐射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向社会公布了两部咨询电话。在亲眼目睹了烟台检验检疫人员核污染监测过程后, 一位前来咨询核污染的市民不由说道:“作为一个市民, 看到烟台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及采取的科学措施,让人放心,你们的安全报告也像一枚‘定心丸’,让我安心。”
  •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发布 投资达798亿元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核安全事关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事关环境安全,事关公众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确定的方针政策,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安全业绩。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做出重要部署,明确要求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  本规划结合全国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和日常持续开展的安全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当前核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确保核安全、环境安全、公众健康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纵深防御 新老并重、防治结合 依靠科技、持续改进 坚持法治、严格监管 公开透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了9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8项保障措施,力争至“十二五”末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 到2020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为保障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一、现状与形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核能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污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贯彻纵深防御等安全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核安全。2011 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进一步保障核安全与防治放射性污染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相关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一)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1。核安全保障体系渐趋完善。在深入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能先进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各类核设施和核活动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2003年以来,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导则和标准等文件,为保障核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初步形成了以营运单位、集团公司、行业主管部门和核安全监管部门为主的核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由国家、省、营运单位构成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三级管理体系。  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专业人才队伍配置渐趋齐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核安全监管部门审评和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运行核电厂及周边环境辐射监测网络基本建立。在汶川地震等重特大灾害应急抢险中,我国政府决策果断、行动高效,有效化解了次生自然灾害带来的核安全风险,核安全保障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2。核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核电厂采用国际通行标准,按照纵深防御的理念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水平。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大陆地区运行的15台核电机组安全业绩良好,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和事故,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在建的26台核电机组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有效,工程建造技术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工作有序推进。2011年实施的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果表明,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基本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安全和质量是有保障的。  研究堆安全整改活动持续开展,现有研究堆处于安全运行或安全停闭状态。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保持安全运行,未发生过影响环境或公众健康的核临界事故和运输安全事故。核材料管制体系有效。放射源实施全过程管控,辐照装置防卡源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由上世纪90 年代的每万枚6.2起下降至“十一五”期间的每万枚2.5起。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全面纳入核安全监管,设备质量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3。放射性污染防治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放射性污染防治力度,早期核设施退役和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治理稳步推进。多个微堆及放化实验室的退役已经完成。一批中、低放废物处理设施已建成。2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已投入运行,1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开始建设。完成一批铀矿地质勘探、矿冶设施的退役及环境整治项目,尾矿库垮坝事故风险降低,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废旧放射源得到及时回收,一批老旧辐照装置完成退役。国家废放射源集中贮存库及各省(区、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基本建成。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辐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 从业人员平均辐照剂量远低于国家限值。  (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面临挑战。  1。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核电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并存的局面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运行和在建核电厂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部分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抵御外部事件能力较弱。早期核设施退役进程尚待进一步加快,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需要妥善处置。铀矿冶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量大面广,安全管理任务重。  2。科技研发需要加强。核安全科学技术研发缺乏总体规划。现有资源分散、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缺少科技支撑,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差距仍然较大,制约了我国核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应急体系需要完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核电集团公司在核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职责需要进一步细化。核电集团公司内部及各核电集团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应急支援机制,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应急指挥、响应、监测和技术支持能力仍需提升。核事故应急预案可实施性仍需提高。  4。监管能力需要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与核能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相适应。核安全监管缺乏独立的分析评价、校核计算和实验验证手段,现场监督执法装备不足。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监测能力需大力提升。核安全公众宣传和教育力量薄弱,核安全国际合作、信息公开工作有待加强,公众参与机制需要完善。核安全监管人才缺乏,能力建设投入不足。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十分深刻,要进一步提高对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核安全文化素养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核安全标准要求和设施固有安全水平 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进一步增强营运单位自身的管理、技术能力及资源支撑能力 进一步提升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 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技术研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核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和进步 进一步加强核安全经验和能力的共享 进一步强化公共宣传和信息公开。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以法规标准为准绳,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基础能力为支撑,进一步明确责任、优化机制、严格管理、持续改进、消除隐患,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确保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纵深防御。采取所有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核设施各种防御措施的有效性和多道屏障的完整性,防止发生核事故,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减轻其后果。  新老并重,防治结合。多还旧账,积极推进早期核设施退役,开展历史遗留放射性污染治理,恢复和改善环境。不欠新账,按照新标准建设各类核设施,从源头防止或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及时处理处置新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依靠科技,持续改进。发挥科技在核安全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注重经验积累和反馈,及时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水平。坚持法治,严格监管。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贯彻“独立、公开、法治、理性、有效”的监管理念,严格依法开展审评、许可、监督和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公开透明,协调发展。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对核安全相关信息的知情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核安全的了解和信心。坚持核安全监管与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同步发展,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明显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基本形成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安全监管能力,保障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具体目标:在核设施安全水平提高方面,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性能指标保持在良好状态,避免发生2级事件,确保不发生3级及以上事件和事故 新建核电机组具备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每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消除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重大安全隐患,确保运行安全。  在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提高方面,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100%落实许可证管理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低于每万枚2.0 起 有效控制重特大辐射事故的发生。  在辐射环境安全风险降低方面,基本消除历史遗留中、低放废物的安全风险 基本完成铀矿冶环境综合治理。在事故防御方面,完成运行和在建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改造,提高核设施抵御外部事件、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  在污染治理方面,建设与核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先进高效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和废物处理体系,基本建成与核工业发展配套的中、低放废物处置场。  在科技创新方面,完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一批领军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在应急响应方面,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应急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形成统一调度的核事故应急工程抢险力量,充实应急物资及装备配置。  在安全监管方面,基本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构建监管技术支撑平台,初步具备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安全分析评价、校核计算和实验验证能力 建成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国家、省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100%达到能力建设标准。  2020年远景目标: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全面开展放射性污染治理,早期核设施退役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消除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的安全风险,完成高放废物处理处置顶层设计并建成地下实验室。全面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和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形成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到2020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三、重点任务  坚持以提高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快放射性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应急响应和核安全监管能力为依托,全面加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  (一)强化纵深防御,确保核电厂运行安全。  运行和在建核电厂营运单位根据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的评价结论和改进要求,从技术、管理和工程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预防和缓解事故及严重事故后果的能力。  对运行核电厂,开展应对事故及严重事故的安全分析、技术评估和工程改造,并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应对预案,开展定期安全审查,加强设备维修维护,深化安全文化培育。  专栏1 提升运行核电厂安全水平  近期  1。逐项排查并完成有关门窗、通风口、电缆贯穿和工艺管道贯穿等的防水封堵。  2。综合考虑全厂断电工况下满足反应堆堆芯冷却、乏燃料水池冷却、防止反应堆冷却剂泵发生轴封小破口失水事故和保持必要的事故后监测能力的要求,采取设置移动电源、移动泵和增设相匹配的接口等措施。3。确保核电厂地震监测记录系统的有效性,提高核电厂抗震响应能力。  2013年底前:  4。结合各核电厂可能遭遇水淹情况的评估结果,落实各核电厂防水淹措施 完成秦山核电厂防洪改造工程。  5。完成沿海核电厂地震、海啸影响的复核、评估及必要的改造。  6。制定并实施严重事故管理导则。  7。对在严重事故下用于缓解事故的设备和系统的可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氢气爆炸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改进。  8。开展抗外部事件安全裕量分析评估。  9。研究制订核电基地多机组同时进入应急状态后的响应方案。  2015年底前:  10。开展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  对在建核电厂,依据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完成设计安全水平再评估,修订建造许可证条件。在建核电厂营运单位在首次装料前落实全部许可证条件要求。全过程、全方位控制核电工程建造质量和安全,落实独立第三方监理,执行核电建造队伍准入制度,提高核电工程建造专业化水平,继续完善核电工程建造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调试监管,严格执行事件报告制度和不符合项管理制度。  专栏2 提升在建核电厂安全水平  首次装料前:  1。结合各核电厂可能遭遇水淹情况的评估,逐项排查并完成管沟、廊道、门窗和贯穿等的防水封堵。  2。综合考虑全厂断电工况下满足反应堆堆芯冷却、乏燃料水池冷却、防止反应堆冷却剂泵发生轴封小破口失水事故和保持必要的事故后监测能力的要求,采取设置移动电源、移动泵和增设相匹配的接口等措施。  3。增强乏燃料水池的补水和监测能力。  4。制定并实施严重事故管理导则。考虑各类事故工况和多堆厂址共因失效工况,分析评估严重事故下重要设备、监测仪表的可用性和可达性。  5。完善严重事故下安全壳或其他厂房内消氢系统的分析评估,并实施必要的改进。  6。分析评价双机组布置的核电机组缓解严重事故后果的能力和可靠性。  7。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布点的合理性和代表性的分析评估,完善严重事故下应急监测方案,确保在各种事故工况下有可用的应急监测手段。  8。完善应急控制中心功能及可居留性的分析评估,并实施必要的改进。  9。开展抗外部事件安全裕量分析评估。  10。加强与气象、海洋部门之间的实时联系,以及与地震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防灾预案和相关管理程序,提高外部灾害发生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11。研究核电基地多机组同时进入应急状态后电厂的应急响应方案,并评估应急指挥能力及应急抢险人员和物资的配备、协调方案。  2015年底前:  12。从设计、验证和故障分析等方面分析评估安全级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查找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改进。  13。进一步开展二级概率安全分析、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工作。  14。进一步改进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 开展严重事故下废物处理系统的有效性研究。  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并把握好发展节奏。对于新申请建造许可证的核电项目,按照我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的核安全法规标准进行选址和设计,采用技术更加成熟和先进的堆型,提高固有安全性。在符合最先进安全指标的核电技术得到充分验证之前,合理控制核电建设规模和速度。通过科学选址和采取更加高效、可靠的工程措施,确保气态和液态流出物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对环境和公众均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积极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性能高的先进核电技术。力争“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  (二)加强整改,消除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隐患。根据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论和改进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实施安全改进,对于无法满足安全标准的,予以限制运行或逐步关停。完成研究堆分类名录,明确管理要求,实施分类管理。完善研究堆许可证管理模式和定期安全审查方法。确定研究堆在停闭状态下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方法。对大型研究堆实施严重事故管理。开展研究堆概率安全分析和老化评估。完成快中子增殖堆等新堆型技术法规和技术审评原则及其下层技术文件的编制。完成部分研究堆内乏燃料组件向集中贮存设施的转移。  2012年底前:  专栏3 提升研究堆安全水平  1。根据调整后的地震区划图,完成对所涉及研究堆的抗震校核及必要的改造工作,并重新优化其运行管理程序。  2。为大、中型研究堆增设事故后堆芯监测装置。  3。评价研究堆构筑物抵御极端外部事件的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完成相应的加固工作。  2013年底前:  4。为研究堆增设可靠电源、移动电源、移动泵、消防车辆和应急水源。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加强核燃料循环设施工艺和安全研究,不断提高固有安全水平。建立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经验反馈体系,强化核临界安全风险管理。规范和完善早期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核电发展的方向、规模与速度,配套开展核燃料循环发展顶层设计,加强“三废”处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强化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专栏4 提升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水平  2012年底前:  1。按照现行标准对核燃料循环设施老旧厂房进行抗震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进行加固或限期退役。  2。根据核燃料循环设施厂址特点,建立外部应急支援接口,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5年底前:  3。开展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应急和“三废”等配套建设,确保其与主工艺建设同步。  4。制定贫化六氟化铀的处理规划,加强贫化六氟化铀贮存的安全管理,必要时进行稳定化处理。调查在役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安全状况,完成运输容器安全评价。建设一、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强化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和运输活动的安全监督。加强实物保护系统建设,对各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实施改进和升级。  (三)严格安全管理,规范核技术利用。  2012年底前完成全国核技术利用单位综合安全检查。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高风险核技术利用装置实施强制退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健全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放射源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建立高危险移动放射源跟踪监控体系。对辐照加工、科研、医疗等领域Ⅰ类放射源和Ⅰ类射线装置实施在线监控。全面开展对废旧金属回收熔炼的辐射监测,加强进出境口岸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监测。加强从业人员辐射安全培训。  城市放射性废物库配备放射性物质鉴别、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完成3-5个区域性移动式废旧放射源整备设施的研制和建设。加大闲置、废弃放射源的收贮力度,确保新产生的废旧放射源依法及时送贮,推动已到寿期的Ⅲ类及以上进口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推动废旧放射源的再利用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循环使用技术研究,倡导并支持废旧放射源回收再利用。  制定和完善核技术利用行业的准入制度,提高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鼓励除科研用途外设计活度小于1.11×1016贝可(30万居里)的静态辐照装置关停退役或转型升级。  (四)加强铀矿冶治理,保障环境安全。  “十二五”中期,完成铀矿冶企业尾矿(渣)坝的风险评估,建立尾矿(渣)坝监测与预警系统,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垮坝风险,关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铀矿冶设施。“十二五”末,完成地浸采场地下水去污恢复技术研究。建设事故废水收集池,避免超标废水直接向环境排放。建立铀矿冶退役治理工程长期监护机制。  对历史遗留铀矿地质勘探设施进行调查与评价,在2020年前完成位于社会和环境敏感地区的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环境整治工程。继续开展退役矿山的环境治理,在2020年前全部完成2010年前关停的铀矿冶设施的退役治理和环境恢复工作。  贯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大废水处理技术的科研力度,逐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废水产生量并实施达标排放。“十二五”中期,保证水冶工艺废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  进一步完善铀矿冶辐射防护体系,降低采冶过程中的职业照射水平,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到“十二五”末,铀矿冶行业的职业照射水平管理目标值控制在15毫希沃特/年以内。  进一步开展主要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水平调查工作,完善伴生放射性矿监管名录和办法,明确管理要求,制定废物处置的相关环境政策,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五)加快早期设施退役和废物治理,降低安全风险。  加强对已停运核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及时实施已关停或已决定关停核设施的退役,推进早期核活动遗留的放射性污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贮存,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对全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进行统一布局,推动地方政府及核能相关企业加快放射性废物贮存、处理、处置能力建设。以高风险放射性废物治理为重点,加快放射性废液固化处理进程。  在核设施设计中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工艺。鼓励营运单位在核设施运行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废物产生量。推动核电厂妥善处置现存废物。建立放射性废物治理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研究。  专栏5 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  “十二五”末:  1。全面推进重点单位的核设施退役活动。2。完善中、低放废物处理、处置手段。3。完成全国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开展放射性污染治理。4。开展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至2020年:  5。已停运的核设施全部安全关闭,早期核设施退役和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6。形成全国中低放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的统一布局。  7。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  (六)强化质量保证,提高设备可靠性。  完善核安全设备相关法规要求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营运单位、工程总承包单位和核安全设备许可证持证单位的安全责任。强化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位资质加强核安全设备设计验证和鉴定试验的评价和监督,制定核安全设备验证和鉴定的管理制度。加强核安全设备制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完善驻厂监督制度。完善进口核安全设备的注册登记和安检制度,加强对进口核安全设备的监管。强化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和无损检验人员等特种工艺人员考核评价活动的监督和人员资格管理。对在役设备进行有效的老化与寿命管理,确保设备在整个服役期内满足安全要求。建立独立于营运单位和检验单位的无损检验能力验证体系。  (七)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安全持续升级。  鼓励企业开展核安全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和使用,不断提高设施安全水平。支持核安全技术科研单位基础能力建设,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和重大专项渠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核安全相关技术研发平台。  有针对性地开展核安全技术研发,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发展的核安全关键技术,提升我国核安全整体水平。积极推进大型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乏燃料后处理重大专项安全技术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重点开展反应堆安全、核电厂厂址安全、核电厂防止和缓解飞行物撞击措施、核安全设备质量可靠性、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核技术利用安全、放射性物品运输和实物保护、核应急与反恐、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及辐射照射控制、放射性废物治理和核设施退役安全等领域的技术  (八)完善应急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根据常备不懈、积极兼容、平战结合原则,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综合协调、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准备和响应体系。加强严重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研究,2012年底前,完成各级各类核事故应急计划(预案)的修订及评估工作,完善应急状态终止后恢复行动的内容,加强演练,突出实战,提高各级各类应急计划(预案)的可实施性。  充实核事故监测、预警、信息、后果评价、决策和指挥能力。加强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核事故应急响应专业队伍,进一步提高核事故应急响应能力,2012年底前,完成国家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配置需求研究,2013年底前完成相关配备。“十二五”末建成核电机组事故工况下堆芯损伤状况的实时评价专家系统。  合理规范核电厂核事故应急计划区范围。强化地方政府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应急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制定并实施应急能力建设标准,配备必要应急物资及装备,提高地方政府应急水平。明确核电集团公司的应急职责,完善集团公司内部的应急支援制度。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应急支援制度。2012年底前完成企业集团公司层面核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建设。  针对长时间失去电源以及同一厂址多机组发生事故的工况,重新评估各类核设施场内应急能力,完善应急计划,调整和充实核设施营运单位就地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场内外应急计划的协调。  (九)夯实基础能力,提升监管水平。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配备必要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装备,形成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评价、校核计算和实验验证能力。加强相关基础建设,基本具备开展国际合作、公众宣传和人员培训的能力。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现场监督执法能力,配齐必要的检查和执法技术装备。  加强全国辐射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具备全面掌握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水平并开展评价的能力,具备应对核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为实现规划目标,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的技术升级和进步,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核安全水平,计划实施安全改进、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保障和监管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为提高重点工程实施效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指导各地区分别在年度计划中予以落实。“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重点对公益性科研教育设施的核安全改进、应急保障和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核安全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核安全改进工程。  通过技术升级、工程改造、运行经验反馈体系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开展安全评价,排除安全隐患,持续提高核电厂、研究堆等核设施的固有安全水平和预防与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提高核技术利用、铀矿冶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核与辐射安全。  专栏6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改进工程  1。运行核电厂安全改造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持续改进核电厂抵御外部自然灾害、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  2。在建核电厂安全改造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核设施防水淹、抗震、消氢等措施及全厂断电工况下的应急措施的安全改进,事故后堆芯状态监测系统优化、升级。乏燃料水池供水能力改造,应急指挥中心等构筑物安全技术改造,严重事故应对技术改造。  3。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改进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为大、中型研究堆增设事故后堆芯监测装置。  4。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实物保护系统改造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改造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厂区围栏、出入口控制系统、防入侵探测系统、保安通信及监控管理系统等实物保护系统。  5。辐射防护改造工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实施铀矿冶设施、早期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辐射防护最优化改造工程,开展核技术利用装置辐射防护升级改造。  6。核技术利用安全改造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核技术利用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安全改造。加强金属熔炼企业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7。经验反馈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装置的建造、运行经验反馈体系建设。  (二)放射性污染治理工程。  大力推进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和废物治理,加快铀矿地质勘探与矿冶设施、伴生矿退役治理,积极建设区域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实施辐照装置退役及废放射源回收,开展铀矿冶、伴生矿尾矿(渣)坝监测预警系统示范等项目,解决影响环境安全、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专栏7 放射性污染治理工程  1。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和废物治理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历史遗留的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和废物治理,及其他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等。  2。区域废物处置场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2-3个区域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  3。铀矿地质勘探与矿冶设施、伴生矿退役及污染治理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铀矿地质勘探与矿冶设施、伴生矿退役、放射性废物治理及放射性污染环境整治等。  4。铀矿冶、伴生矿尾矿(渣)坝监测预警系统示范项目。  5。辐照装置退役及废放射源回收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辐照装置退役及污染治理,收贮闲置、废旧放射源等。  (三)科技研发创新工程。  围绕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核安全设备质量可靠性、铀矿和伴生矿放射性污染治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基础科学研究落后、技术保障薄弱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核安全技术研发条件建设,改造或建设一批核安全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研发能力。组织开展核安全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完成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核安全科技创新水平。  专栏8 核安全科技研发创新工程  1。核安全技术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核电厂安全设计与分析技术研发中心、核电厂超设计基准事故研发中心、核电厂安全级设备鉴定检验中心、核电厂运行安全与维护技术研发中心、核电厂设备安全与可靠性研发中心、先进燃料元件和核级设备材料研发中心、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工程研发中心。  2。核安全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一批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展10个方面119项关键技术研究,包括12项反应堆安全技术研究,7项核电厂厂址安全技术研究,10项核安全设备质量可靠性技术研究,10项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技术研究,7项核技术利用安全技术研究,8项放射性物品运输和实物保护技术研究,24项核应急与反恐技术研究,10项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及辐射照射控制技术研究,19项放射性废物治理和核设施退役安全技术研究,12项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技术和法规标准基础技术研究,制(修)订约150项核安全法律法规文件,完成约250项核电相关标准制(修)订。  (四)事故应急保障工程。  通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加强核设施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能力建设,为应对核与辐射事故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均有充足、可用的应急物资储备,并能及时、有效供应。  专栏9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保障工程  1。核与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以及覆盖我国管辖海域及周边海域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 建立航空应急监测能力。  2。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及事故后果评价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涵盖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放射源、铀矿冶等应急目标的应急数据平台及核与辐射事故预测、后果评价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核设施现场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应急决策、指挥调度系统。建立或完善6个区域性和31个省级核与辐射安全监控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反应堆事故工况及堆芯损伤状况的实时评价专家系统。  3。完成重点核基地的应急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秦山、大亚湾、连云港等重点区域核应急基地。  4。核应急物资储备和抢险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国家、区域、省级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抢险能力建设 开展核电基地、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抢险能力建设。  5。进出境口岸应对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放射性检测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口岸放射性检测设备,实验室放射性检测仪器及个人防护用品等。  6。事故应急医学保障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核应急救治网络。  7。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应急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一体化的多尺度精细化核应急业务数值模式系统,开展放射性污染物扩散预报以及核事故长期影响评估。  (五)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以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平台,全面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审评、监督、监测、教育、国际合作等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专栏10 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1。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核电厂安全验证能力建设 核安全设备安全性能验证能力建设 核电厂运行安全仿真分析能力建设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及核设施退役安全验证能力建设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 辐射防护研究能力建设 核与辐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综合楼建设 中国核与辐射安全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建设。  2。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省和地市级三级辐射环境监测体系能力建设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网点建设 国家重点监管的核与辐射设施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信息汇总及发布系统建设。  3。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基本能力建设,配套必要的业务用房、执法仪器及装备。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法规标准,夯实安全基础。  抓紧研究制订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加快制修订核安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比较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核安全监管部门对相关工业标准的认可制度,强化相关工业标准与核安全法规导则的衔接。加强核安全管理和政策研究,适时发布核安全政策。  (二)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管控效率。  进一步增强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明确和强化核行业主管部门、核电行业主管部门的核安全管理责任,加大核行业主管部门对包括科研院校在内的全行业管理力度。完善应急机制,把应急管理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涉核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核企业集团公司的专业技术优势,细化涉核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形成由国家投入为牵引、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核安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研究费用的投入力度,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管理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将核安全要求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发展与安全的协调统一。完善核安全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前期审批和安全监管中的协调机制。建立行业主管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与气象、海洋、地震等部门的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优化核安全国际合作体系,实现国际国内工作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核安全领域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三)完善政策制度,弥补薄弱环节。  完善核安全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明确核电集团公司、业主公司、专业化公司的核安全责任。完善核燃料循环、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制定核设施退役费用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费用的提取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准入和执业资格制度,建立民用核设施“三废”处置经费筹措和使用制度,制定民用核设施退役管理办法。研究并制定废旧放射源和核技术利用废物处理处置相关管理办法。推动核电集团研究建立核赔偿基金,核设施营运单位购买第三方核责任险。研究建立高危放射源退役保证金制度。落实规划环评制度,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等各个层面间的经验交流和反馈制度。建立并完善良好核安全实践的激励制度。  (四)培育安全文化,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核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开展核安全文化评价活动 强化核能与核技术利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 大力培育核安全文化,提高全员责任意识,使各部门和单位的所有核活动相关单位要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保证体系,按照核安全重要性对物项、服务或工艺进行分级管理,使所有影响质量和安全的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五)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均衡流动。  制定满足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规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搭建由政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及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础条件建设,实现人才培养集约化、规模化。在核安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加强高校核安全相关专业建设,进一步密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快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加强核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完善核安全监督和审评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完善人才激励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核安全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核安全监管部门和核行业安全关键岗位,促进人才均衡流动,保证核安全监督、评价和科研的智力资源。  (六)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密切跟踪国际核安全发展趋势,汲取国外先进的核安全管理和监督经验,促进我国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合作研究、信息共享、经验反馈、培训交流、同行评估、应急响应与援助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加强核安全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 积极参与统一的国际核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参照边、多边和区域核安全交流与合作。积极履行《核安全公约》和《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等相关国际公约。  (七)深化公众参与,增强社会信心。  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行业透明度。制定核设施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部门和营运单位信息发布的范围、责任和程序。提高公众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在基础教育中增加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知识。建立长效的核安全教育宣传机制,满足公众对核安全相关信息的需求,增强公众对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的了解和信心。完善核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应对体系,及时权威发布相关信息,释疑解惑,消除不实信息的误导,维护社会稳定。  (八)加大经费投入,落实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推动规划项目落实。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核安全管理的资金管控模式,对涉及核应急、核保险与核赔偿、民用核设施放射性污染防治、公益性核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费用,明确规定资金来源、出资方式、审批流程、资金用途,严格审查资金流向,确保资金筹集和使用到位。  六、规划实施与评估  加强协调联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行业主管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将工作任务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任务逐级分解,做到量化目标、分步实施、严格管理、加强考核。  严格督促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组织督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方案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资料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试剂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放射性如何保管和测试?

    请问:(1)放射性标准物质要如何保管?(2)测试放射性的时候,测试人员是否要穿防辐射的装备?涉及的防辐射东西要那里购买?

  • 【分享】核辐射基础知识--什么叫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又长到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核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核素是稳定的核素,另一类核素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核素可以自发地蜕变为另外元素的核素,这一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会从核内放出粒子、粒子、光子粒子、俘获轨道电子等一种或几种射线。这种不稳定核素放出射线的特性叫做放射性。能放出射线的不稳定核素叫做放射性核素。例如,碳-14是放射性核素,它衰变成氮-14、氮-14是稳定核素。钡-140是放射性核素,它衰变成镧-140,它也是放射性核素,它又衰变成铈-140(稳定性核素)。现在已知的107种元素的1900多种同位素中,大约有近300种核素是稳定的核素,有大约1600种放射性核素,其中有1500多种是人工放射性核素,约有60种是天然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 根据核素衰变时所放出的射线种类不同而分为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和γ衰变等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放射性是放射性核素所具有的特性,它不受外来因素,如温度、压力、化学变化和磁场等的影响。衰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核的特性。放射性核素的每一个衰变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有先有后,是一个统计过程。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与该时间内尚未衰变的总的原子核数成正比。衰变常数是表示不同的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度,反映不同放射性核素衰变特征的量。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衰变常数,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特征的另一种表示法,它的定义是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它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和衰变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T1/2=0.693/λ 其中T1/2是半衰期 λ是衰变常数 放射性活度和单位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关心的不只是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序数,而对单位时间里衰变的原子核数更感兴趣。因此,引用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即放射性活度A。所谓放射性活度A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里衰变数。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可勒尔,简称为贝可,符号为Bq。1Bq=1个衰变/秒。以前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居里(Ci),居里与贝可的关系是: 1居里=3.7×1010贝可

手持核放射性测试仪相关的耗材

  • 美国Nalgene放射性废物瓶
    9毫米厚的丙烯酸材料外壳,有1升和2升的内瓶供选择,6710-1000不包含瓶,若用于放置固体建议用8×12英寸塑料袋6710-2000已包含一只2升的PE瓶注意:不要将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废物瓶长期放置于实验台,请尽快按规定处理订货信息:产品编号 型号规格 包装 价格 6710-1000 容量1升;品牌:NALGENE 1个/箱 请询价 6710-2000 容量2升;品牌:NALGENE 1个/箱 请询价
  • 美国Nalgene直立β放射性防护板
    12毫米厚的丙烯酸材料制作,透明宽底座设计确保稳定用于有β-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防护订货信息:产品编号 型号规格 包装 价格 6801-0001 高×宽×深:457*305*127mm;品牌:NALGENE 1个/箱 请询价
  • 环境放射性粒子在线监测用PTFE卷膜
    环境放射性alpha和beta粒子在线监测用PTFE卷膜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查看价格详情请登录--这种PTFE卷膜为疏水、带支撑型,具有高流速的同时对颗粒物具有高的截留率,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适用于环境放射性alpha和beta粒子在线监测等。产品特点疏水性滤膜、吸湿性低带支撑设计,抗拉强度大流速快、截留率高技术参数 A系列25mm针头式过滤器专门为HPLC、GPC、GC、LC-MS等分析仪器制样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去除样品中的颗粒,保护您昂贵的仪器。产品特点极低的溶出,背景干扰小多种膜材,满足不同需求样品滞留体积小一次性使用产品质量过滤器在符合ISO 9001标准质量体系的一流车间内制造完成--滤膜疏水PTFE(带支撑)孔径3μm颜色白色表面平整尺寸卷芯内径宽度长度28mm48mm10m注:可定制其他尺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