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膜片钳系统

仪器信息网单细胞膜片钳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单细胞膜片钳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单细胞膜片钳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单细胞膜片钳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厂商

  • 北京安麦格贸易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代理全球优秀品牌的实验室设备,涉及行业包括:制药 CIQ 食品 化工 CDC 环境 中科院 农科院及高等院校等科研和应用领域,是行业内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代理商。主要代理产品包括:1.GE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2.Beckman自动化移液工作站3.Leica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4.BD流式细胞仪5.Nanion全自动膜片钳系统 6.Illumina基因测序仪7.Luminex流式点阵仪8.Miele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消毒机9.BioTek细胞成像多功能微孔板检测系统 10.Thermo全自动微生物鉴订和药敏检测系统北京安麦格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宗旨是:顾客至上。公司一直把这一宗旨作为责任感贯穿于公司的经营之中,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成为经营理念最不可撼动的基石。
    留言咨询
  • 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大、*专业的经营进口电生理仪器及与电生理仪器配套设备的生命科学实验仪器公司之一。由我公司代理的产品出自世界各地著名的生物仪器制造商,其中,国外知名厂家包括Axon Instruments( Molecular Devices),Sutter Instrument, Harvard Apparatus, Neuralynx, A.M.P Instrument, Campden Instruments, Physiologic Instrument, Sensapex, Mightex等。由我公司独家代理的美国AXON公司的常规膜片钳产品在中国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均有我公司产品覆盖。同时,完善的进口动物实验产品线可提供全套动物实验解决方案。公司专业、强大的销售团队,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给予量身定制不同的实验系统。 分布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数名专业应用服务工程师可及时为客户提供周到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目前我公司的主要产品还包括常规和全自动膜片钳系统、离子成像系统、动物行为学系统、细胞生物学系统、分子生物学系统等生命科学领域方面的科研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等。采购耗材请登录我公司官方淘宝店铺,轻松、快捷的一站式采购,让实验更便利! 我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共有9个办事处,详情可登陆以下网站查询:http://www.dlnaturegene.com。公司主要代理产品:电生理学--膜片钳实验产品:美国MD公司传统膜片钳系统:www.moleculardevices.com 中国区独家总代理;美国Sutter公司电动微操和微电极拉制仪:www.sutter.com中国区总代理;美国PI公司尤斯灌流:www.physiologicinstruments.com 中国区独家总代理;美国WARNER公司灌流系统:www.warneronline.com 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独家总代理;美国SISKIYOU公司电动微操和液压微操:www.siskiyou.com中国区代理;日本Narishige微操系统: www.narishige-group.com;以色列AMPI公司刺激器:www.ampi.co.il;美国A-M System公司胞外放大器:www.a-msystems.com;美国Stoelting公司脑立体定位仪:www.stoeltingco.com ;美国TMC公司防震台:www.techmfg.com ;美国ALA公司灌流系统: www.alascience.com ;美国Wescor公司渗透压仪电生理领域:www.wescor.com ;德国Luigs&Neumann公司电动微操和脑片移动平台:www.luigs-neumann.com;英国Campden公司切片机:www.campdeninstruments.com;芬兰Sensapex公司微操系统:www.sensapex.com;美国Mightex公司光遗传系统:www.mightexsystems.com。动物实验产品:美国Harvard公司动物实验产品:www.harvardapparatus.com 中国区总代理;美国Neuralynx多通道脑电信号在线、离线记录分析系统:www.neuralynx.com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独家总代理;西班牙Panlab动物行为学及饮食饮水代谢的全套分析系统: www.panlab.com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独家总代理;德国 Hugo Sachs Elektronik 心脏离体灌流系统:www.hugo-sachs.de中国区总代理;英国MappingLab 矩阵式心电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中国区总代理其他品牌:Stoelting,UGO,Smith Surgive, EHret(IVC) ,Bioseb, Kinder, CWE,WPI, Mousespecific,Pinnacle, Striata Technologies 等相关动物实验产品。分子生物学产品:美国BTX 电穿孔电融合仪,http://btxonline.com 中国区总代理;芬兰Hidex酶标仪,液闪仪,http://www.hidex.com/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独家总代理;日本Nihonika LED植物光照培养箱、动物层流柜等系列产品,http://www.nihonika.co.jp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独家总代理;俄罗斯VideoTesT细胞遗传工作站,http://www.videotest.ru/en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独家总代理;德国耶拿JENOPTIK / Optical Systems CCD http://www.jenoptik.com;Thermobrite原位杂交仪,Picodrop微量分光光度计,Harvard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电泳系统,酶标仪及洗板机等。产品线还在不断的丰富扩充中, 详情请参见我公司网站:http://www.dlnaturegene.com或关注我公司微信公众号:
    留言咨询
  • Molecular Devices 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硅谷,并在全球设有多个代表处和子公司。2005年,Molecular Devices 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代表处,2010年加入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丹纳赫集团,2011年正式成立商务公司:美谷分子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现在,美谷分子与IDT埃德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爱博才思、艾杰尔-飞诺美、徕卡显微系统、颇尔等公司均隶属于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平台旗下运营公司。作为全球高通量仪器设备的优秀品牌,Molecular Devices以持续创新、快速高效、高性能的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著称业内。Molecular Devices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在生命科学研究、制药及生物治疗开发等域蛋白和细胞生物学的创新性生物分析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微孔板读板机、GxP合规软件、洗板机、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克隆筛选系统、高通量实时荧光检测分析系统、微阵列扫描仪、膜片钳及检测试剂盒等。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olecular Devices)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福泉北路518号1座5楼电话:400-820-3586邮箱:info.china@moldev.com官网:www.moleculardevices.com.cn
    留言咨询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仪器

  • 单细胞RNA测序使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区分异质群体中的不同细胞个体,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功能、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illumina Bio-Rad单细胞测序方案由测序技术和微滴数字PCR技术两大各自行业的领军公司共同开发,可在单次实验中对数百个至数万个细胞的转录组进行分析,并为研究人员提供强大的、可拓展性的、用户友好的工作流程。完善的单细胞测序解决方案:从样本制备到数据分析SureCell WTA 3’文库制备试剂盒提供了单细胞测序所需的所有试剂,包括ddSEQ单细胞微滴制备系统所需的分离试剂、编码试剂以及文库构建所需要的Nextera试剂;而BaseSpace Sequence Hub分析平台提供简化的、一键式生物信心数据分析流程。1. 可拓展的、灵活的单细胞分析方案- 5min可完成4个样本的微滴制备- 每个样本可包裹数百至数千个单细胞,每日可处理数万个单细胞- 微滴数字化技术制备稳定、均一的微滴,确保高效的细胞裂解和RNA编码2. 简捷的文库制备流程- Nextera 技术简化建库流程,无需预扩增- 使用特异的标签序列(Index)标识24个样本的文库- 高灵敏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更多的基因3. 一体化的测序和数据分析方案- BaseSpace 单细胞分析APP,一键式数据分析- 可视化分析流程、轻松分享数据- 基于云端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安全无忧高质量数据1. RNA测序结果无细胞大小偏好HEK 293,NIH 3T3,A20和BJ细胞经由SureCell 3' WTA 文库制备试剂盒处理。A. TC20 自动细胞计数仪测量的细胞粒直径B. 每个细胞测得的基因数中值 2. 可靠的单细胞转录本鉴别物种混合实验中对HEK 293和NIH 3T3细胞进行分析。 3. 高灵敏度和重复性NextSeq 550上分析测序重复样本。
    留言咨询
  • 膜片钳系统 400-860-5168转2045
    默片钳是研究离子通过膜离子通道运动的一种技术,即用一微电极封住(钳住)细胞膜片表面,然后测量通过这一部分膜上的电流。 基本原理 它又称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用特制的玻璃微吸管吸附于细胞表面,使之形成10~100的密封(giga-seal),被孤立的小膜片面积为&mu m量级,内中仅有少数离子通道。然后对该膜片实行电压钳位,可测量单个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pA(10安培)量级的电流,这种通道开放是一种随机过程。通过观测单个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电流变化,可直接得到各种离子通道开放的电流幅值分布、开放几率、开放寿命分布等功能参量,并分析它们与膜电位、离子浓度等之间的关系。还可把吸管吸附的膜片从细胞膜上分离出来,以膜的外侧向外或膜的内侧向外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这种技术对小细胞的电压钳位、改变膜内外溶液成分以及施加药物都很方便。 用 途金属离子作用于细胞膜行为的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性质鉴定及其:动力学研究细胞分泌的研究信号转导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举例 (1). 膜片钳技术在通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心肌离子通道(3).对离子通道生理与病理情况下作用机制的研究(4).对单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研究(5).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6). 在心血管药理研究中的应用(7). 创新药物研究与高通量筛选仪器主要组成及特点1、Ti专业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机型可选);2、Axopatch200B/700B电容反馈型膜片钳;3、数据采集卡软件;4、灌流系统(8通道,带温度控制)PS25-cell(可选)5、成茂显微操作系统(细胞)6、电极拉针器;7、防震台含静电屏蔽网8、监视器
    留言咨询
  • 德国HEKA EPC-10系列全自动膜片钳系统是著名的EPC-9系列的升级产品,是一款性能卓越的膜片钳放大器系统。主要应用:低噪声单通道记录、大膜片记录、全细胞记录、传统细胞内记录、细胞外场电位记录、人工双分子层膜片钳记录、离子选择性电极、纳米材电、化学检测(伏安法/安培测量法)、细胞胞吞/胞吐机制研究(Lock-In)、脑片神经环路实验研究、结合在体或离体光遗传研究。*放大器有单探头,双探头,三探头和四探头多种选择,且可配红星探头;*PatchMaster软件可实现多通路同时刺激/采集 *适用于从单细胞到组织切片(心肌切片,脑切片等)的多种应用场合。所有补偿操作(液结电位补偿,快慢电容补偿,串联电阻补偿等)均由软件方便快捷自动完成。*具有LockIn放大器,可进行膜电容检测,进行与膜面积有关的研究,例如胞吞胞吐、细胞分泌等。*功能强大而灵活的刺激信号编辑器,可生成类型极其多样的刺激模式波形。*通过软件Extension,可进行荧光检测,实现光电联合检测。性能参数:1、全电脑控制(mac与windows支持) 2、能在windows操作系统或在带PUSLE和TIDA的Mac os9和Mic osx中使用patchMaster软件;3、自检和自校准功能;4、自动电容补偿;5、电容跟踪;6、自动减少泄漏;7、优化的内置界面;8、集成了用光纤与主机相连的ITC1600AD/DA 9、极细的电缆探头设计;10、真正的电流钳功能;11、低频电压钳;12、信号输入和数字输出;13、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硬件结合,解决了兼容性问题;14、从100-15000HZ频率的真噪音测量;15、适用于单通道和全细胞测量、释放膜片实验、电容测量、植物细胞和组织器官的记录以及人工膜再生通道的研究等;16、输入为100-130V或200-260V的交流电源。
    留言咨询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资讯

  • Molecular Devices联合东乐自然基因举办第十二届膜片钳技术培训班
    Molecular Devices联合东乐自然基因举办第十二届膜片钳技术培训班(第二轮通知)尊敬的老师您好!为满足广大电生理科研人员的需求,由Molecular Device与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举办的第十二届膜片钳技术培训班将于2016年5月11-13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届时将由多名著名电生理学家与您面对面交流,并配有五套膜片钳设备可在现场操作,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您可以快速上手做实验。为保证教学质量本学习班名额有限,欢迎有兴趣的科研人员尽早报名!本届培训班我公司将与河北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承办。 一、注册报到1、培训课程及安排:5月11日 08:00-09:00 注册报到09:00-12:00 膜片钳概述及基础理论 关兵才教授12:00-13:30 午餐(样机操作) 13:30-17:00 200B使用方法(样机操作) 关兵才教授5月12日 09:00-10:30 如何将电生理数据转化为高质量的图表 邹安若博士 11:00-12:00 如如何排除膜片实验中的噪音干扰 汪世溶博士12:00-13:30 午餐(样机操作) 13:30-16:00 700B的使用方法(200B/700B样机实践操作) 关兵才教授16:30-17:30 在体多通道记录技术 王远根5月13日 09:00-10:30 单细胞膜片钳与PCR 王升教授11:00-12:00 单通道膜片钳 张炜教授12:00-13:30 午餐13:30-16:00 200B/700B样机试用及现场答疑18:00-20:00 自助晚宴(每位报名缴费学员均可获得5月13日晚的自助晚宴券一张) 2、培训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家重点实验室2楼会议室 二、主讲人介绍:关兵才教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教授, 1993年毕业于同济医大生理学专业,2004年~2008年在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和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由于其扎实的电学、物化等电生理相关学科的知识, 关教授对电生理技术有极其深入的理解,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从事初级感觉传入信息调制的研究,并首次将膜片钳技术应用于内耳微动脉段的原位细胞。主编《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一书。 王升教授: 现任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教授、学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理系并获博士学位。2007-2012年分别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神经科学系和弗吉尼亚大学药理系任助理研究员,从事神经生物学方面研究。自2012年6月起任职于河北医科大学。主要从事循环和呼吸神经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邹安若博士: 现任青岛海威磐石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教授。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生理系获博士学位,1995年在犹它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世界著名电生理学家Dr.Michale Sanguinetti采用电生理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遗传性和获得性(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的机制(LQT syndrom)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99加盟安进生物制药公司(全世界最大生物制药公司)从事与离子通道有关的新药的开发研究。在国际著名刊物(包括NATURE)上发表50多篇文章。现主要从事药物的心脏安全评估和新药的研发。 张炜教授: 200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钾离子通道新药开发工作。200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来到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1)谷氨酸受体亚型AMPA受体通道特性研究;2)谷氨酸受体亚型kainate受体辅助调节蛋白的研究;3) 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研究。共发表论文9篇。自2012年7月结束研究,重返河北医科大学工作。2014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汪世溶博士:现任美国Sensapex公司亚洲区技术总监 。硕博连读于中科院神经所,导师周专,接受过全面、扎实的电生理培训。博士后就读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主攻神经发育和干细胞研究。 王远根: 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市场部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在体多通道记录研究。三、培训班费用: 包括资料费、午餐费。 1、培训费1,500元人民币/人,含培训班讲义以及5月11-13日3天午餐。 2、学员住宿、交通、早晚餐自理。请学员提前安排好交通和住宿。 3、缴费方法(转账或汇款请注明汇款人姓名与单位并保留汇款凭证) 单位汇款:户名:北京金科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光大银行北京德胜门支行 账号:350 101 880 000 516 43 个人转账:户名:刘晓鸣 开户行:北京银行亚运村支行 账号:6210 3000 1783 4836 四、乘车路线及周边酒店:1、乘车路线:A、北京西站 地铁9号线六里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车,B口出向北800米到达;B、北京南站 地铁4号线海淀黄庄站换乘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车,B口出向北800米到达;C、北京首都机场 地铁机场线至三元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外环到海淀黄庄站,转10号线内环到西土城站下车,B口出向北800米到达,或乘坐机场大巴中关村线。 2、会场附近酒店:北京赢家商务酒店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大医学部校内) 电话:010-82320101 汉庭北京中关村学院桥酒店(北大医学部西门斜对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6号楼(北四环学院桥西北角)电话:010-82326688 念家快捷宾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甲38号 (北大医学部西门向南200米)电话:010-62361668/62359969 3、周边旅游: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线:地铁十号线西土城站上车,到北土城站换乘地铁8号线奥体中心下车。圆明园、颐和园线:地铁十号线西土城站上车,到海淀黄庄站换乘地铁4号线圆明园、颐和园站下车。长城、十三陵等其他一日游可致电北京康辉旅行社010-58302100/13810256751. 五、联系人:东乐自然基因市场部李小姐:010-62259284-231(200)邮箱:market@dlnaturegene.com六、注册报名回执表(附件/下载)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2016-3-31
  • 【视频回看】微流控芯片、拉曼SERS、流式细胞术、膜片钳?“花样”单细胞分析前沿技术都给你!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细胞是生物体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析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的探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药物的筛选与设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细胞研究的“标配”,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制药、新型治疗方法中的应用与进展不可不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举办的“细胞分析技术与应用”专题网络研讨会在6月5日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报告干货十足,诚意满满,对广大细胞分析领域用户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错过了直播的小伙伴不要遗憾,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视频回放即刻奉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报告题目:《单细胞试剂盒分析》/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1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c6e217a3-3a1c-404e-ab9a-af4cc9876f3b.jpg" title="001.jpg" alt="001.jpg" width="200" height="21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江德臣,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单细胞分析课题组组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兴趣为高内涵单细胞分析方法和装置的建立,及其在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JACS、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单细胞分析可以揭示细胞个体特征,以助于理解细胞自身的复杂性及彼此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在过去的六年中,江德臣教授所在实验室发展了基于微/纳试剂盒的单细胞分析策略,将宏观维度生物测量理论与方法引入单细胞分析中,建立了通用性强、通量高且可测量单细胞及单细胞器内生物分子活性的新型分析方法和装置。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263.html"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点击查看视频回放/span)/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泌分析》/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c6f4bf34-0adc-48e7-aa50-6026304a3bef.jpg" title="陆瑶.jpg" alt="陆瑶.jpg" width="200" height="23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陆瑶,博士,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组长。研究相关工作发表于PNAS,Science Signaling等国际期刊,主要科研成果在美国两家公司获得应用,作为主要发明人参与开发的单细胞蛋白分析技术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应用于CAR-T肿瘤免疫治疗药品开发及临床测试,被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家(The Scientist)评选为2017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发明首位。现主要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开发及其在人类健康/疾病相关问题中的应用等研究。/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探索生命健康与疾病常需要以细胞研究为基础。由于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差异,群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只能得到一群细胞的平均值,这往往会掩盖个体差异信息。为更全面的了解细胞以服务人类健康、疾病研究,单细胞分析就变得尤为必要。在过去的几年中,陆瑶老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的基于抗体条形码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高内涵单细胞细胞分泌分析工具,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细胞分泌异质性的认识,并尝试将其服务临床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含未公开发表内容,暂不提供回放视频)/span/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报告题目:《拉曼单细胞流式分选技术及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4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e7fe07cf-f676-4425-985b-a6b1b99d2bc7.jpg" title="马波.jpg" alt="马波.jpg" width="200" height="24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马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流控系统团队负责人。自2003 年起致力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目前研究方向聚焦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技术和仪器研究,研制了首套拉曼单细胞流式细胞分选仪;用于临床、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便携式微生物检测系统;工业酶、菌株和微藻的高通量筛选、选育和定向进化研究等。/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单细胞拉曼图谱” 是特定细胞的“化学指纹”,蕴含着该特定细胞在特定生理状态下的丰富的生化信息,通过体现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能够静态和动态地表征和监测该细胞的遗传背景、生理状态及所处微环境。与现有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相比,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RACS 具有无损非标记的特点。因此,马波教授团队先后研发了单细胞拉曼光镊液滴分选、高通量流式拉曼单细胞分析与分选及单细胞测序等系列关键技术,并于新近推出了单细胞拉曼分选耦合测序的RACS-SEQ系统,同时提供适用于拉曼抗生素耐药性快检、单细胞测序的芯片和试剂盒。该仪器及试剂盒将为耐药性快速检测、合成生物学细胞工厂表型筛选、工业菌株和高通量酶定向进化和筛选等提供创新的系统解决方案。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rgb(0, 112, 192) "(含未公开发表内容,暂不提供回放视频)/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报告题目:《肿瘤靶向的拉曼SERS探针和拉曼微球的构建和应用》/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4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7c59cb63-76ee-4bdd-ba86-db17ae600e1e.jpg" title="汤新景.jpg" alt="汤新景.jpg" width="200" height="24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汤新景,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近年来,在反义核酸药物及非编码RNA等功能核酸的定点修饰及其功能的精确光调控、新型荧光核酸探针和新型肿瘤靶向的光学纳米探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拉曼纳米探针基于其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深的组织穿透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系。目前大多数的拉曼纳米探针是利用增敏金属表面负载的染料分子,且拉曼信号位于1400-1700 cm-1 范围内。鉴于此,汤新景教授设计并构建了一系列基于生物体系拉曼信号静默区(1900-2500 cm-1)的拉曼报告基团的金纳米拉曼探针以及无需金属增敏的拉曼纳米微球。通过进一步的拉曼纳米探针表面的靶向修饰和功能化,实现对肿瘤细胞、组织以及活体小鼠的特异性拉曼光谱检测或拉曼成像。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271.html"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点击查看视频回放)/strongstrong/strong/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报告题目:《肝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问题和策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bd1cd376-e0ab-4ac6-8ad6-43c62228704c.jpg" title="何志颖.jpg" alt="何志颖.jpg" width="200" height="23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何志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课题组长,同济大学东方临床医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副秘书长等。科研上以干细胞与肝脏再生为研究方向,开展肝细胞移植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肝脏疾病的细胞治疗。在Nature,Cell Stem Cell,Gastroenter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7篇。/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肝衰竭是多数肝脏疾病重症化的共同结局,肝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成为新的希望。如何获得非供体来源的肝细胞、提高移植肝细胞在宿主肝脏中的植入和增殖效率及开展活体示踪评价细胞移植的安全性等,成为肝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何志颖老师在报告中分享了应用多能干细胞肝向诱导分化、肝向谱系重编程等方案,获得充足的非供体来源的肝系细胞;通过局部磁场干预促进移植肝细胞在受体肝脏的植入效率;通过基因修饰或在受体肝脏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移植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寻找特异标志物分选具有肝脏再殖能力的肝系细胞,实现了移植肝细胞在受体肝脏的有效再殖;最后,应用活体生物体内发光成像系统,何志颖教授对肝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开展了肝细胞移植后在肝脏中归巢与再殖规律的研究。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26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点击查看视频回放)/strongstrong/strong/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报告题目《质谱对大脑代谢通路的解析——从单细胞分析到组织成像》/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bf5f8e7b-bab1-45d3-9b30-42440313e939.jpg" title="黄光明.jpg" alt="黄光明.jpg" width="200" height="23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黄光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及2004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分析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于2013年入选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美国质谱协会会员,中国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质谱分析及其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中组部千人计划以及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等课题。在Cell,PNAS,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Chem. Sci., Chem. Comm.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引用1200余次。于2018年获得中国质谱学会首届“质谱青年奖”。/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针对单细胞分析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黄光明教授通过兼容膜片钳技术实现了活体细胞原位取样,并结合毫秒级超快电泳分离技术,搭建了单细胞质谱分析平台。利用该平台实现了对脑切片组织样品上的单个神经元细胞研究,在脑内发现了一条新的谷氨酸合成通路,阐释了其促进学习记忆功能的分子机制,为在单细胞内开展代谢通道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27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点击查看视频回放)/strong/span/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虽然会议已经结束,但是精彩仍在继续,仪器信息网已经将部分报告老师的现场讲座视频上传到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想要重复学习或者错过参与会议直播的网友,可以点击报告视频精彩回放进行学习与分享。/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0, 0) "更多专家报告请点击查看:/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612/486910.shtml"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istrong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视频回看】单细胞原位、定量分析、无损分选,还有?“最夯”重器都在这儿!/span/strong/iistrong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pan/strong/i/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关注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3i生仪社】/span解锁生命科学新鲜资讯!/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bb3dca69-d424-4faa-b6d3-f9b9d6eee2d8.jpg" title="小icon.jpg" alt="小icon.jpg"//p
  • Molecular Devices 膜片钳产品家族新成员——IonFlux™ 全自动膜片钳系统
    膜片钳产品家族新成员&mdash &mdash IonFlux&trade 全自动膜片钳系统我们非常荣幸的宣布&mdash &mdash Molecular Devices膜片钳产品家族又有了一位新成员&mdash &mdash IonFlux&trade 系统IonFlux 全自动膜片钳系统整合了专利的微流体灌注系统,体积小巧,可以放置在实验台上,设计简洁,类似读板机。方便且高性能的桌面实验平台:手动膜片钳的数据质量 - 稳定的G&Omega 封接灵活 - 兼容实验室常用的液体处理系统快速加样 - 可用于电压门控和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4 - 40° 温度控制 - 适于低温敏感通道的研究,及生理状态下通道活性研究 替代手动膜片钳:实惠 - 价格相当于手动膜片钳设备操作简单 - 无需专业的操作人员操作访问我们的网站 了解IonFlux系统更多独特的优点与技术。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方案

  • 探索应用于膜片钳研究的脑片制备方法
    探索应用于膜片钳研究的脑片制备方法。通过配制人工脑脊液以及切片所用的cutting 液。将2 d 大的幼鼠断头取脑,用振动切片机将脑切成脑组织切片,然后放入孵育槽内孵育备用。结果根据本方法操作,制得的脑组织切片细胞活性较高。
  • 如何从哺乳动物的血液中提取红细胞膜
    生物膜的研究发展迅速,要研究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首先必须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分离状态下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一般称为“血影”。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通常真核生物细胞内所含有的任何细胞器,容易制备得到纯粹的细胞膜,取材方面来源也十分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的好材料。
  • 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检测试剂盒
    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检测试剂盒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检测范围: 规格:96T/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含量。实 验 原 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抗原、生物素化的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抗肝细胞膜抗体(LMA)呈正相关。 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资料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论坛

  • 【原创】膜片钳,,,,大家议议

    膜片钳实验系统配置 一个电生理配置有4个主要的需求:环境需求:保持标本的健康的手段。光学需求:显现标本以供观察的手段。机械结构需求:稳定定位微电极的手段。电子学需求:放大和测量信号的手段。我们将配置分成两种类型的“典型”配置:胞外记录和单通道膜片钳记录。胞外记录的配置 该配置主要用于记录脑片的场电位。一般目标是将一个相对粗糙的电极放置在组织的胞外空间,同时尽可能模仿体内的组织环境。因此,需要一个相当复杂的小空腔,用来对组织进行温暖、氧化、灌注。而另一方面,光学和机械结构需求则简单得多。一个显微镜,至少15cm的工作距离(配合近似垂直放置的微操纵器),通常已经可以看到切片或大体的形态学特征。由于对定位时手的震动和电极的精确放置都没有苛刻要求,微操纵器可以选用相对粗糙的机械类型。但是,在记录过程中,微操纵器不允许有一点漂移和震动。 需要使用低噪声的电压放大器。由于信号的范围可能在10 uV 到10 mV 范围内,低噪声电压放大器的增益至少要达到1000。单通道膜片钳记录配置 标准的膜片钳配置在许多方面与胞外记录恰好颠倒过来了。由于对环境的控制非常少,实验通常在室温下、一个无灌注的培养皿中进行。 光学和机械需求则根据实际的细胞的大小(10或20 um)有特殊的规定。显微镜应该有放大300或400倍的能力,并需要某种对照增强能力(Nomarski, Phase or Hoffman)。Nomarski(微分干涉)对于电极的精确放置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影像依赖于视野一个很窄的深度上,这有助于精确定位(定位不好,影像是模糊的)。Phase(相差法)用于精确定位程度要求低一些的场合,但提供了更好的对比度。Hoffman方法提供了较便宜的,稍微退化点的Nomarski版本。最好使用倒置显微镜(如奥林巴斯的倒置研究级显微镜IX71/IX81):(1) 这样能使电极顶端更容易被看到,因为物镜在chamber的下方,(2) 提供了更大更坚固的平台,用来固定微操纵器。 微操纵器应提供良好的,平滑的移动(最多每秒2um)。对震动和稳定性的需求决定于记录模式:是希望记录cell-attached- patch,还是cell-free (inside-out or outside-out) patch。 在cell-free- patch中,微操纵器只需要在形成封接过程中保持稳定,一旦离开了细胞,稳定就不是那么至关重要了。这通常不到一分钟。 单通道记录的放大器比胞外记录使用的要复杂得多。组织切片膜片钳记录配置 膜片钳技术的近来扩展,切片膜片钳技术,其配置需要是体外胞外记录和常规膜片钳配置的一个组合。例如,该技术可能需要一个chamber,需要连续对切片进行灌流和供氧。大部分的其他要求,与常规膜片钳类似。光学需求与切片的厚度有关(thick-slice or thin-slice),对thick-slice,简单的解剖显微镜就够了(如奥林巴斯的解剖SZ和SZX系列显微镜);而对thin-slice,显微镜则需要提供400倍的放大,良好的顶端聚焦和对照增强。设备放置 电生理实验人员倾向于在小房间的一角独自工作。小房间通常比较安静,震动和空气流动被削减了。 首先放置显微镜是比较明智的,然后是密切联系的附件,例如chamber,微操纵器和温度控制系统(如果安装了)。基本原则是第一要保证细胞恰当的处于静止状态,第二要确认从细胞记录信息的行为没有对细胞带来连续的致命伤害。第一原则可以通过良好的实验环境帮助实现,第二原则通过良好的光学和机械手段实现。 在显微镜周围工作,保持例如灌注阀门和微操纵器的控制要非常谨慎,避免震动。理想的情况是,它们放置在一个小架子上,该架子从防震台延伸出来,保证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不会产生破坏的震动。 选择和放置电子仪器是个人偏好的事情。最低的要求是只有一个放大器和一台计算机,另外强调最好放置在一个仪器架上。一个示波器是重要的,因为,计算机通常不够灵活;而且,示波器常能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看不到的一些意外情况,例如计算机的采样率设置不合适时,就会丢失大量细节信息,而示波器则不会。 示波器应与眼睛水平,在示波器上面或下面直接放置微电极放大器,以便容易的调整和监视信号。 计算机应放置得尽可能远,但离显微镜还是应该保持在手臂来回够得着的地方。这有助于削减显示器的辐射噪声,也能确保在使用键盘匆忙记录时不至于肘部撞击显微镜。 膜片钎实验的平台---显微镜: 完成膜片钳实验最关键的前提是要有一台性能优异的显微镜为基础平台,只有在这个基础平台上才能完成膜片钳这一高技术含量的实验,例如奥林巴斯为膜片钳实验就提供了这个很好的平台,如BX51WI/BX61WI是专门为脑片膜片钳实验所提供的显微镜平台,而IX71/IX81则为单细胞膜片钎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em61] [em43]

  • 干细胞膜片在骨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

    【序号】:1【作者】:马宏1邢飞1项舟【题名】:干细胞膜片在骨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期刊】:华西医学.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38(10)【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Eo9-C_M6tLk9uZm4IkSK1syfkr0KDbFTcR0617hZuaOO2RfuHSxVbqaoIynt7ZcTvLJt5-3SIRpa86mQX1e7IjPPmI8GtcsVZ8ywUEJunoyVxXNl-EZ7vjp8_-Gb8KPo9lovkvfL5A4=&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从PC膜片钳到NMT非损伤微测技术 | (3)现状与未来

    [b]活体研究智能传感技术的演进(3)现状与未来作者:许越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0NTI3OQ==&mid=2651820382&idx=2&sn=b59711014ab3bac4117cfe0f115a62da&chksm=844cc10eb33b48181a6e3cd18f734ae66f9059d781d54320e045b89677bd8bb7943c8bb0df6c&scene=21#wechat_redirect]点击查看作者自传[/url][b][color=#a5a5a5]许越,男,1967年生于北京。[/color][/b][/b][list][*][color=#a5a5a5][color=#888888]于[/color][color=#888888]1993[/color][color=#888888]年和[/color][color=#888888]2000[/color][color=#888888]年分别获得首都师范大学及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双硕士学位。[/color][/color][*][color=#a5a5a5][color=#888888]2001[/color][color=#888888]年在美国创建基于[/color][color=#888888]NMT[/color][color=#888888]技术的美国扬格公司,次年运用[/color][color=#888888]NMT[/color][color=#888888]服务于设立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的美国航空航天局[/color]([color=#888888]NASA[/color])[color=#888888]空间植物学研究项目。[/color][/color][*][color=#a5a5a5][color=#888888]2005[/color][color=#888888]年成立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匡廷云院士、杨福愉院士和林克椿教授的帮助,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非损伤微测技术引进中国大陆。[/color][/color][*][color=#a5a5a5][color=#888888]2014[/color][color=#888888]年带领旭月团队提出被誉为“第二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动态分离子组学([/color][color=#888888]imOmics[/color][color=#888888])”创新概念,同年成立旭月生物功能研究院。[/color][/color][*][color=#a5a5a5][color=#888888]2015[/color][color=#888888]年推出世界领先的“自动化非损伤微测系统”,并倡导建立中关村[/color][color=#888888]NMT[/color][color=#888888]产业联盟,开启以水安全、个体化精准医疗、粮食安全等民生应用为代表的[/color][color=#888888]NMT[/color][color=#888888]产业化进程。[/color][/color][*][color=#a5a5a5][color=#888888][color=#a5a5a5]截至2016年,已帮助国内400多个科研单位及实验室,利用NMT实现了科研水平的跨越式发展。[/color][/color][/color][/list]PC膜片钳与NMT非损伤微测技术虽然几乎诞生在同一历史时期,但是它们的发展和普及过程却大相径庭。[b]1) NMT的中国特色[/b]大家知道,各个国家对动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通常要远远高于对其它研究领域的投入。下图是美国在医疗健康上面的投入是其它领域的5-10倍,在中国动物医学方面的投入大概是植物学研究的6倍左右(来自于个人通讯)。[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Ebuf6P7NZBiavESu2yf2ug2MvS7dCXdDYBfqrNMk6gpicChvuLDRS1569mM4NaA54xUEhEbZYcSY3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align=center](来自于网络)[/align]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思路,新突破,都是来自于动物医学领域,然后传导到其它科研领域,正如在本文的第一部分[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0NTI3OQ==&mid=2651820348&idx=1&sn=bd4fb10beab21b0499c233c9c6df16d5&chksm=844cc16cb33b487ae3226d4e2a4782738fe7a4203ab8a52d838ec30831ba79bf9f5d77cd0e81&scene=21#wechat_redirect](1)愿望与挑战[/url]中所叙述的那样,膜片钳技术诞生于动物神经细胞单通道离子电流(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90年代进入中国后,也被首先应用于动物医学研究。然而,非损伤微测技术在生命研究领域的发展,却划出了一个自己较为独特的发展轨迹。首先,大家去问问用膜片钳搞植物研究的科研人员,他们有多么羡慕用膜片钳进行动物医学研究的同行们,因为植物有细胞壁,研究植物的人必须要先用各种消化酶去除细胞壁后,才可以形成膜片钳技术必须的玻璃电极与细胞膜之间的高阻封接。[align=left]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不用去除细胞壁就可以研究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离子/分子交换信息,这对于搞植物研究的人该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呀!姑且不说,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完整结构的一部分,在功能上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其人为去除后,其结果的理论价值必然大打折扣外,单就技术上给植物学家们带来的简单、便捷和快速,就让大家兴奋不已。[/align] [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Ebuf6P7NZBiavESu2yf2ug27IT7uZGkSnBKveX2hqCR3kByLLiaCiciaGpamSXicEKMicmibyic9tTbVLPl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center][img]data:image/gif 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img][/align][align=center](种康在《Cell》利用NMT发表水稻植物领域文章)[/align]因此,在国际上自从NMT诞生之日起,植物研究学者们对它的追求从来没有逊色于动物医学研究的同行们。而中国自身为农业国,在植物领域的研究底子好,投入又大。可能也加之旭月公司创始人自身的植物研究出身的背景,使得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一路走来,在植物领域的发展要远远胜于在动物医学的发展,数据显示,在中国科学家至今发表的200多篇NMT应用已发表文献里,80%以上是来自植物领域的研究(数据来自“中关村NMT产业联盟”http://nmtia.org)。[b]2) 科研应用现状[/b]膜片钳技术在这二十几年的发展使其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全世界生命科研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中国也不例外,这些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技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植物研究领域,以武维华、种康、刘春明等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利用膜片钳技术在植物生理生化方面取得了系列世界级的成果。我国的动物医学研究方面,以周专、徐涛、王世强、王立伟、陈丽新、祁金顺等科学家为代表在诸多领域也已处于世界科技前沿。但就我个人在国外多年的所见所闻来看,我国在动物医学方面没有比现在发展的更快更好一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这方面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我在哈佛、耶鲁等大学见到很多国内培养的膜片钳高手。即:国内培养出来后,在就要出成果的时候,却来到国外为国外的课题所用了。想必周专老师他们对这点肯定有更深更多的感受吧。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应用,相比膜片钳技术有两个先天不足。一是进入中国要晚近10年的时间;二是没有膜片钳那样一开始便伴随着诺贝尔奖的耀眼光环。但是,非损伤微测技术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一是进入中国适逢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要远远大于90年代膜片钳进入时期;二是有匡廷云、杨福愉、林克椿、叶鑫生、高荣孚、尹伟伦、赵微平、邱泽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鼎力支持。[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Ebuf6P7NZBiavESu2yf2ug2wjQ6aFhplNcl23wiarAqicxyxVibbOMIfrP4Y6ftiaDAchOn8awoaOJ9T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align=center](来源于网络)[/align]所以,尽管非损伤微测技术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十分迅速,不但以印丽萍、陈少良、沈应柏、许卫峰、罗志斌等中青年科学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快速将自身科研提升至世界水平,刚才所列的武维华、王立伟等国内膜片钳技术专家也已利用NMT,并结合膜片钳技术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b]3) 技术现状[/b]全自动膜片钳虽然已于近年面市,但是传统的膜片钳技术仍然在生理、相关基因功能验证等基础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全自动膜片钳虽然提高了数据的单位产出量,但似乎更多地被应用于药物研发、药效评价等应用领域,其对科研基础理论的贡献和潜力还有待于观察。[align=center][img]data:image/gif 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img][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Ebuf6P7NZBiavESu2yf2ug2aSo6YYWVabuqzRV3dKticXGNNbib3A4WMZAkVqhMibPWm0tAFjWHPPJ3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align=center](来源于旭月公司网站:http://xuyue.net)[/align]智能自动化的NMT传感器制备装置,已经于2016年在中国市场有售,标志着非损伤微测技术开启了追赶膜片钳自动化的步伐。尽管数据的单位时间产出量,即:高通量并不是非损伤微测技术的优势,但是,鉴于该技术的长处之一就在于它的实时测量,即在正常生理时间尺度内,揭示生物的活体生理功能。相反,将非损伤微测技术与膜片钳技术相比,比较容易一叶障目的误区就是把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应用限制在了只是生物膜的层面。其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膜片钳的高阻封接成就了它的单通道测量,但同时也制约了它的测量材料的灵活性。而反观非损伤微测技术,因为不接触被测材料,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就有了极大的自由度。特别是近年的科学发现表明,如我在里所述,人类的各种疾病的答案,不在基因层面(半个多世纪寻找癌症基因努力的失败就是例证),甚至不在细胞层面,这就给组织层面的研究打开了广阔的新天地。当我们环顾实验室四周,能够帮助我们研究活体组织的技术凤毛麟角,而像非损伤微测技术这样完全近乎无损的技术更是难觅。加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比如癌症的发生发展是和其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那么,还有什么技术比非损伤微测技术,这一能够在活体状况下检测微环境中各种离子分子活性的技术更合适的呢!山西医科大学的祁金顺教授,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建立起的脑切片组织生理检测试验体系,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具体描述请浏览: http://e.vhall.com/133934064或http://xb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16&Itemid=907&lang=cn)。[b]4) 未来趋势[/b]每个技术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很难完全取代对方。因此,利用各自优势,膜片钳与非损伤微测技术配合使用将是一个趋势。这里已经有一些尝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相关文献(http://xbi.org)。下面我就几个非损伤微测技术可以弥补膜片钳技术局限的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便大家更好地结合两者使用。[align=center][img=,397,211]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Ebuf6P7NZBiavESu2yf2ug2x4Tml1DWpOIDDI3WicJ2o6tvFQYUiaJqfCwnoGdkw1nT5D3wSFghk3D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align=center][img]data:image/gif 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img][/align][align=center](来源于美国扬格公司网站:http://youngerusa.com/)[/align](a)‘零’电流问题如上图所示,当有等电荷的两种离子进出同一片细胞膜的时候,膜片钳技术将检测不到电流。而此刻科研人员可以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多传感器同时测量优势进行研究。(b)其它离子运输载体和方式的研究我们知道除了离子通道,生物细胞还有其它多种离子转运方式,它们与离子通道一起,共同担负着维持细胞和乃至整个生物体活性的各种生理功能。正如在[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0NTI3OQ==&mid=2651820382&idx=1&sn=156a5c79f5aba52283f147a9d4cb1e7f&chksm=844cc10eb33b48188af3c5762db8b3b21a30d311c3bbae3f85ad8fd71abbd91872704d321d35&scene=21#wechat_redirect](2)时间与空间[/url]中所说,将PC与NMT这两个跨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技术相结合使用,对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生物现象的本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分子转运的研究毫无疑问,NMT非损伤微测技术在O2,H2O2,葡萄糖,乙酰胆碱等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小分子,大分子跨膜运输方面,将极大补充PC技术在这方面的不足。(d)物理机械损伤尽管‘高阻封接’成就了PC的单通道测量,但是其巨大的机械损伤,被证明不但是的确存在的,而且的确会产生错误的结果。那么,有另外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对PC进行验证,对科学研究的准确性无疑是个巨大利好。[align=left]广州暨南大学的王立伟,陈丽新教授,利用NMT与PC结合,发现并推翻了PC过去错误的结论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具体描述请浏览:http://e.vhall.com/133934064[/align][align=left]或 http://xb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16&Itemid=907&lang=cn)[/align][b]5)结束语[/b] [img=,280,231]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Ebuf6P7NZBiavESu2yf2ug26453BRepj8GYQsp578CpkibGszw4qrzbIkhsyxAH8vJxhAIACpICQj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center][img]data:image/gif 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img][/align][align=center](来源于网络)[/align]在一次社会名流的聚会上,当有人用略带轻蔑的口吻对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说到:“你发现美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你的运气比别人好些罢了!”。哥伦布没有马上说什么,而是让人拿来一个鸡蛋向在场的所有人发出挑战,看谁能够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读者们中很多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在这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失败之后,哥伦布将鸡蛋的一端击碎后立在了桌子上。Neher和Sakmann发明膜片钳“不过”是在前人电生理的基础上,略微地在玻璃电极与细胞膜接触时施加了一点点负压形成‘高阻封接’而已。同样NMT非损伤微测技术的诞生,Jaffe和Newman他们“也无非” 就是让离子/分子传感器动了起来,进行‘两点测量’而已!但就是这一看似细微的‘高阻封接’,这一看似平常的‘两点测量’,让科学家能够检测到pA(10[sup]-12[/sup])级的微弱单离子通道电流,让科学家能够检测到单个细胞离子(比如Ca[sup]2+[/sup])分子(比如O[sub]2[/sub])的10[sup]-15[/sup]级进出流速。他们就是科学界的哥伦布,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科学世界的新大陆!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现在非损伤微测技术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中国人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能否先于他人把这个‘蛋’矗立在你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即是摆在你们面前的挑战,大家准备好了吗?![b]参考文献[/b][list][*]美国对不同研究领域的投入http://www.bu.edu/research/articles/funding-for-scientific-research/[/list][list][*]Verkhratsky, Alexei & Parpura, Vladimir. (2014). History of Electrophysiology and the Patch Clamp.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Clifton, N.J.). 1183. 1-19. 10.1007/978-1-4939-1096-0_1.[/list][list][*]Uncoupling of K+ and Cl- transport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in the process of regulatory volume decrease. Linjie Yang, Linyan Zhu, Yue Xu, Haifeng Zhang, Wencai Ye, Jianwen Mao, Lixin Chen, Liwei Wang.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84 (3), 292-302[/list][list][*]非损伤微测技术实时检测海马脑片跨膜钙离子流。《生理学报》2017年 第4期 | 李甜 原丽 张军 焦娟娟 祁金顺[*]文中相关文献可以到旭月研究院网站下载: http://xbi.org/index.php?option=com_rsfiles&view=rsfiles&Itemid=304&lang=cn[/list][align=center][im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F6tmTJTMX4uic43l9icahVSUTxSOVWpIzWuU9op0axQeUZlOd197ib0J6kUyJDXf9MJrWibHg0hicvMC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b]旭月版权所有,转载注明出处.[/b][/align][align=center][img=,,130]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aFShJzBuGDFvv5AgpUstNSuO10Yztkuqee9ozBmgmqkRl5Df8F3bvfhr0YroolbwMI0ScicdJDTJyTPYXIc1qv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img][/align]

单细胞膜片钳系统相关的耗材

  • Seahorse XF 细胞膜渗透剂
    Seahorse XF 细胞膜通透剂 (PMP) 是一种专利试剂,可通透化培养基中的完整细胞,可在选择性地靶向细胞质膜的同时保持线粒体膜完整,能够实现对线粒体功能关键组分(包括转运体、酶和电子传递链配合物)的详细表征。该试剂也可用于有关细胞通透的其他实验,例如穿孔膜片、染料负载和肌肉生理学实验。了解关于 XF 技术工作原理的更多信息仅限研究使用。不可用于诊断目的。PMP 可选择性地靶向细胞质膜,性能优于其他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通透剂。无需分离线粒体即可研究线粒体功能。仅需极少优化即可对 1.0 nmol/L 的大多数细胞类型进行分析。该产品能够使每次分析获得一致的结果。
  • 膜片钳电极夹持器holder
    新版HEKA电极夹持器,常规尺寸:1.5 mm OD;Axon膜片钳电极夹持器;Sutter膜片钳电极夹持器。
  • 膜片钳探头固持器适配器AP-14A
    Narishige的膜片钳探头固持器适配器AP-14A用于将Axon膜片放大器连接到强大的万向节。Axon膜片钳探头固持器:适配器-AP-14A* 可连接的固态万向节:UST-1, UST-2, UST-3 etc.阅读?膜片钳探头固持器汇总表了解所有组合概况。适配器-AP-14A规格尺寸大小/重量AP-14A宽58 x 深36 x 高9mm, 12gAP-14L宽65 x 深39 x 高9mm, 15gAP-14N宽40 x 深21 x 高9mm, 6gLine膜片钳探头固持器:适配器-AP-14LNARISHIGE 的AP-14L适配器用于将Line膜片放大器连接到强大的万向接头。*可连接的固态万向节:UST-1, UST-2, UST-3 etc.阅读?膜片钳探头固持器汇总表了解所有组合概况。适配器-AP-14L规格尺寸大小/重量AP-14A宽58 x 深36 x 高9mm, 12gAP-14L宽65 x 深39 x 高9mm, 15gAP-14N宽40 x 深21 x 高9mm, 6gNihon Koden膜片钳探头固持器:适配器-AP-14NARISHIGE 的AP-14N适配器用于将Nihon Koden膜片放大器连接到强大的万向接头。*可连接的固态万向节:UST-1, UST-2, UST-3 etc.阅读?膜片钳探头固持器汇总表了解所有组合概况。适配器-AP-14N规格尺寸大小/重量AP-14A宽58 x 深36 x 高9mm, 12gAP-14L宽65 x 深39 x 高9mm, 15gAP-14N宽40 x 深21 x 高9mm, 6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