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小分子

仪器信息网生物活性小分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物活性小分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物活性小分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物活性小分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厂商

  • Molecular Devices 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硅谷,并在全球设有多个代表处和子公司。2005年,Molecular Devices 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代表处,2010年加入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丹纳赫集团,2011年正式成立商务公司:美谷分子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现在,美谷分子与IDT埃德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爱博才思、艾杰尔-飞诺美、徕卡显微系统、颇尔等公司均隶属于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平台旗下运营公司。作为全球高通量仪器设备的优秀品牌,Molecular Devices以持续创新、快速高效、高性能的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著称业内。Molecular Devices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在生命科学研究、制药及生物治疗开发等域蛋白和细胞生物学的创新性生物分析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微孔板读板机、GxP合规软件、洗板机、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克隆筛选系统、高通量实时荧光检测分析系统、微阵列扫描仪、膜片钳及检测试剂盒等。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olecular Devices)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福泉北路518号1座5楼电话:400-820-3586邮箱:info.china@moldev.com官网:www.moleculardevices.com.cn
    留言咨询
  • 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并提供药物药学研究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研发场所10000平米,设施配套完善,各类专业设备300余台(套),设备总投入逾两千万。员工140余人,其中80%以上人员(含硕/博士)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并担任技术顾问。在团队协作下,不断创新,自主研发,目前已申请专利96项,获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18件。天然药物数据库类及医药行业软件著作权1项。 普思生物提供超过3000种天然产物单体物质,其中包括不同等级、规格、纯度等约6000种产品,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提取物含量分析、生物活性研究、食品或营养补充剂等,与全世界80多个国家、1000多个单位、组织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可提供高分辨质谱分析服务、药品标准物质、高附加值医药原料及中间体研制生产,以及天然产物化合物库供客户进行活性筛选/新药筛选等技术服务。
    留言咨询
  • 上海真子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日本日立机械设备技术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株式会社)在中国大陆合资的环保类企业,是集研发、设计、生产工业废气净化设备和废气净化生物活性制剂的高科技生产型企业。 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团队和丰富的工业废气净化经验,并以独特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和不断创新的姿态,使净化技术、研发产品及系统工程设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数十家大型企业和上千家中小型企业的净化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行业涉及冶金、化工、电子、涂装、印刷等各类工业废气的处理,室内环境空气净化,垃圾收集、填埋及焚烧的臭气和废气处理,污水厂及污泥的除臭,工业循环水处理等各个领域。 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公司先后研发了数十项自主专利,并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项运营甲级资质,工程设计资质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本着开放的态度,不断与同行业交流,参加了十几个相关环保协会和研究机构,并成为举足轻重的领导者或会员。我们系上海市环境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单位、上海市工业废气净化研究所所长单位,上海市环境产业环保协会推荐企业,上海市环境产业环保协会优秀会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员、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会员、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涂装分会会员、中国印刷协会会员、中国环境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单位等。 敢于挑战,持续发展。真子琴立志用最简约的成本、最便捷的方法、最领先的技术,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
    留言咨询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仪器

  • Creoptix总部位于瑞士。拥有基于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 ,GCI)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专利,以及外置的微流控的设计和Google公司研发的自动化软件。Creoptix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动力学数据,拥有业内高度灵敏准确的WAVE 系统,使全球生物科学研究者可以做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情,看到以前看不见的数据。避开了SPR的限制,突破无标记技术的局限。Creoptix公司于2022年1月被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收购。WAVE分析互作仪 创新的无标记检测技术配合防堵塞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检测软件,为您提供高质量的结合动力学数据,并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高信噪比&灵敏度专利的光栅耦合干涉(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GCI)技术,赋予WAVE系统超越传统SP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时间分辨率。不同于SPR技术,Creoptix WAVE GCI产生的消逝波(evanescent field)仅在芯片表面与样品溶液接触,并且延长了其与样品相互作用的长度,以确保更低的信噪比(0.015pg/mm2)。凭借WAVE分子相互作用仪的低检测限,可轻松获取无标记互作分子高精度的动力学速率,亲和常数及浓度数据。即使检测丰度较低的样品,仍可确保数据不失真。创新型微流控芯片防堵塞设计微流控芯片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样品,确保样品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节约了纯化步骤所需时间以其他设备脱机、堵塞等问题可能耗费的时间。高时间分辨率准确的表征解离速率大于10s-1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灵活的组合兼容48,96,384板任意组合,120h无人值守运行。智能软件从方案建立,数据分析到报告生成的每一步均可利用向导设计来简化,让您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应用范围 分析领域: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亲和常数测定,浓度的测量及构象变化的速率等。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癌症研究、新药研发、信号传递、分子识别、热力学分析、免疫调节、免疫测定、疫苗开发、瞬时结合、配体垂钓、结合特异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酶反应等。 分析样品类型: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寡聚糖到类脂、脂质体,噬菌体、病毒样颗粒和细胞等。
    留言咨询
  • Octet SF3 分子互作分析仪使用高通量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实现更快的苗头化合物 (Hit) 识别为了迎合全球范围内对抗体片段表征、疫苗研究和药物发现的需求,持续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将初始的数据转化为可行的研究见解。在非标记蛋白分析领域尤其如此。新Octet SF3无论是在小分子还是大分子分析中都具有出色的灵敏度、极低的基线噪音和漂移。并且其采用了新颖的OneStep和NeXtStep™ 梯度进样技术,相比普通多循环或单循环动力学分析技术,用户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成高质量的动力学和结合亲和力数据。Octet SF3搭配用户友好设计的软件共同使用,提供了一个稳定、高通量、低维护成本的SPR解决方案,能够快速表征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赛多利斯Octet SF3特点1. OneStep 进样技术- 两种标准进样模式:OneStep 进样和标准多循环动力学 (MCK) 方法- 无需配制多个分析物浓度梯度,可以节省时间、试剂和孔板空间,并减少溶液配制过程中造成的误差- 能够将单一浓度的分析物扩散到大量缓冲液中,自动创建三个数量级的分析物浓度梯度- 能够使用单一浓度的分析物准确测定分子动力学和亲和力2. NeXtStep™ 梯度进样- 通过单次进样测定分析物在竞争分子存在时的活性- 在一次分析中评估多种分析物和竞争分子,且无需将竞争分子添加到流动缓冲液中- 清楚确定完整结合动力学曲线、亲和力和位点特异性竞争,其中位点特异性竞争是指在竞争分子存在时对结合活性的影响3. 高通量样品采集- 在单次无人值守的分析中可生成 768 个样品的完整动力学和亲和力数据- OneStep 进样技术:可实现连续72h的无人值守分析,得益于独特的样品排列方式,它能在一次分析中对数百个样品进行高通量采集和分析,非常适用于高通量文库筛选Octet SF3 的优势更大的缓冲液体积- 可容纳三个 1 升试剂瓶,包括一条水线和两条缓冲液线- 独立运行的缓冲液线,可在分析期间使用两种流动缓冲液- 专用水线,避免缓冲液沉淀和堵塞风险优化的液路系统- 全面优化设计的液路系统,消除堵塞风险- 配置的除吸附、清洁和去污方案可确保最长的系统开机时间- 新颖的流路设计造就了其强大、稳定、低维护特性高效样品回收- 回收珍贵样品以作进一步分析,快速缩短工作流程时间 - 可使用预定义样品回收进样来回收结合的分析物- 可以将此分析物再用于其他分析实验,确保数据一致性热力学和生理学检测- 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研究相互作用,并且可在生理温度下快速评估治疗药物的动力学和亲和力- 对缓冲液进行在线脱气可防止气泡产生- 结合使用大容量注射器 (700 μL) 可准确计算解离速率常数
    留言咨询
  • Biacore T200 分子相互作用仪Biacore系统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SPR))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通过实时、无标记的分析手段对分子结合过程加以研究,可揭示蛋白质,核酸等多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作用所承载的生物学功能。在SPR实验中,一个分子(配体)固定在传感器芯片上,第二个分子(分析物)流过芯片表面,在流动条件下测定相互作用。响应以共振单位(RU)表示并与表面质量成正比。SPR实验可用于测量动力学结合常数(ka,kd)和亲和力(KD)。 应用和特点主要应用● 动力学: ka, kd● 亲和力: KD● 大分子和小分子结合Biacore T200 主要特征● 多种偶联方式● 可设置单循环动力学● 温度可控(4-45℃)● 可用于小分子的高灵敏检测耗材● S 系列芯片注意:只有S系列芯片适用于 Biacore T200更多芯片类型及货号可查看Cytiva 网站● 96 or 384-well reagent plates (optional)使用 Biacore Microplate Foil (96 or 384-well) ● 缓冲液和EP管 (自备)● Pipettes,双面架,记号笔 (自备)Popular Biacore T200 Sensor Chips and KitsPart NumberCM5 Sensor Chip, Series S (amine, thiol coupling)BR100530 (3-pack)Amine Coupling KitBR100050SA (streptavidin) Sensor Chip, Series SBR100531 (3-pack)Biotin CAPture Kit, Series S28920234NTA Sensor Chip, Series SBR100532 (3-pack)GST Capture KitBR100223Mouse Antibody Capture KitBR100838Human Antibody Capture KitBR100839样品准备缓冲液● 准备250 ml的运行缓冲液● 所选缓冲液需要保证蛋白质的活性● 为了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可添加 0.05% Tween 20 或其它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尝试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 0.02-0.1%Cytiva 有商业化缓冲液 HBS-P+ (HBS, 0.05% Tween20) 可购买,登陆Cytiva网站查找详细信息● DMSO 浓度最高可达10%● 请用运行缓冲液配制分析物样品样品● SPR实验配体:固定的分子分析物:流动的分子● 分析物溶解在运行缓冲液中缓冲液不一致将产生溶剂效应由于DMSO具有高折光率,所以分析物与运行缓冲液中的DMSO浓度应该尽可能一致● 精确定量样品浓度配体浓度影响信号强度分析物浓度直接影响KD● 蛋白聚集体会干扰SPR实验,损坏芯片或者堵塞流通池实验开始前过滤或离心样品使用动态光评价样品的均一性使用SEC去除可溶性的蛋白多聚体● 初次尝试的浓度范围:配体:2 – 50 µ g/ml分析物:0.01 – 100 X KD (推荐 0.1 – 10 X KD)● 所需样品体积:随流速和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单次最大进样体积 408新手入门SPR 实验有三个主要步骤需要优化:Immobilization:将配体固定到芯片表面Interaction analysis:分析物的结合和解离过程Regeneration:移除芯片表面的分析物或分析物和配体实验设计注意事项ImmobilizationBiacore T200 一共有4个通道● 每次实验使用两个通道 (1和2通道或者3和4通道)第一个通道为参比通道 (不固定配体分子)第二个通道为样品通道 (固定了配体分子)● 推荐配体偶联时的流速:10 µ l/min● 估算目标偶联量目标 Rmax~ 25 (受最大偶联密度限制)实验结果 Rmax可能在 2-10 RU(非绝对,仅供参考)预实验时,可以设定较高的偶联量,以避免低表面活性Rmax= RLx MWanalyte/MWligandx SmRmax= 分析物最大的理论响应值Sm= 化学计量比(分析物/配体)RL= 配体偶联量目标偶联量的计算方法:对于蛋白分析物,将RL设置为Rmax低于150对于小分子分析物:● 建议低密度偶联低偶联密度相当于较少的分析物消耗在层流中,例如 50 µ l/min时,由于表面附近的流速很低,低偶联密度可以使得表面附近的分析物浓度很快恢复最小的空间位阻和聚集体减少传质效应● 固定配体可以通过不可逆捕获或可逆捕获来实现不可逆捕获:配体不能从芯片表面除去● CM5 (Carboxy Methyl Dextran) 用于氨基偶联建议配体浓度:10-50 µ g/ml (~25 µ g/ml)最大偶联密度:8000-10000 RL配体的等电点建议大于4,太低不利于氨基偶联最常用芯片类型可用于制备捕获芯片 (固定抗体或链霉亲和素)氨基偶联● SA (Streptavidin) 用于捕获生物素标记的配体氨基偶联链霉亲和素到 CM5芯片,可降低非特异性结合或可达到高偶联密度可选择Biotin CAPture kit 进行可逆的捕获推荐配体浓度 ~2-5 µ g/ml最大捕获量:2000 RL其它类型的SA芯片:可逆捕获:每个循环可以从芯片表面除去配体● NTA 可用于捕获 His标签蛋白建议配体浓度 ~10 µ g/ml最大捕获量:1,000-3,000 RL8 His 或者 10 His的标签蛋白可提供更大的偶联量 (多达 5,000 RL)与氨基偶联同时进行可实现稳定偶联,但芯片将不可逆● Biotin CAPture Kit 用于捕获生物素化的配体建议配体浓度 ~2-5 µ g/ml.芯片已经预固定了特定的单链DNABiotin CAPture kit提供生物素化的互补DNA● 抗体捕获试剂盒Anti-human, Anti-mouse, Anti-GST, Anti-His capture kits 可提供相应的抗体和试剂,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固定到 CM5 芯片以实现可逆的抗体捕获最大的固定量依抗体浓度而定Interaction analysis: 设置动力学实验● 动力学实验需要至少5个浓度梯度浓度范围覆盖 0.1 - 10X KD,曲线分布要有曲有直● 可设置多个零浓度用来测定基线,如样品进样前两个,样品进样后一个● 至少设置一个浓度重复,可评价再生效果● 动力学检测时,推荐流速 50 µ l/min (最小 30 µ l/min)高流速最好 (100 µ l/min 50 µ l/min 30 µ l/min)高流速有利于参比扣除和拟合● Startup cycles 对于仪器的平衡是必要的蛋白样品:3 startup cycles小分子样品:5-10 startup cycles ● 设置重复试验计算实验误差,包括重新制备分析物和固定配体● 如果实验中使用了 DMSO,那么需要进行溶剂校正实验Regeneration● 配体的固定方式分为可逆法和不可逆法● 可逆固定每个实验循环都需要将芯片表面的配体移除每个循环必须重新捕获配体可逆固定方式的再生有成熟的试剂盒可选择,但是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优化● 不可逆固定通过移除分析物来再生配体表面,但不能损害配体活性通过不可逆方式固定配体,那么每次实验都要重新优化● 优化再生条件高浓度快解离的 competitor0.1% SDS (进样15 sec)高盐低 pH高 pH添加去垢剂到缓冲液中优化的目的是在不损害配体表面活性的前提下,选择更温和的再生条件可使用手动操作或者使用 Regeneration Scouting Wizard测试一系列溶液,从温和到剧烈:为了确定再生条件,需要进行 5-6 结合再生循环如果解离比较快,那么可以不用再生小分子化合物可能难以再生,因此请尝试更广泛的再生条件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前的准备● 提前一天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上预约● 手机开电,然后手动开电脑主机和仪器电源● 设定实验温度为25℃● 缓冲液和芯片提前在室温平衡实验数据收集三种数据收集方式:● Manual Run● Wizard Template (most common)● Method1. Manual Run● 在手动运行中,可以实时发出仪器命令以进行快速测试或控制注射的结束时间i)不能于动力学分析,因为评估软件不会读取这些数据ii)最常用于预实验或手动固定2. Wizard Template● 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从向导模板中运行● 选择文件→打开/新建向导模板● 选择实验类别(例如固定化,动力学/亲和力)● 选择新建(或选择一个保存的模板)● 设计实验● 将样品添加到试剂架(1)选择要使用的架子(最常见的是样品架和试剂架1)(2)选择菜单→Automatic Positioning(3)对于技术重复(使用同一样品管),将Pooling 改为 Yesi)要更改rack type,请在“Rack Positions”页面上ii)选择弹出rackiii)根据rack map,向试剂架中放置相应的试剂● 要保存Wizard Template,请在“Prepare Run Protocol”页面上:i)选择菜单→将Wizard Template另存为...● 选择开始以开始运行3. Method● 可以使用“Method Builder”设计更复杂的实验● 通过修改现有方法或使用“Method Builder”来创建方法模板● 选择文件→打开/新方法● 选择一个现有的方法或Wizard Templatei)要将Wizard Template转换为方法,请选中显示可导入Wizard Template的复选框ii)Biacore方法文件夹中有一些预先设计的方法,可用于更复杂的方法实验(例如GST动力学,单循环动力学等)● 选择打开● 根据需要修改方法● 选择设置运行● 输入运行参数● 选择开始运行数据分析● 打开Biacore T200 Evaluation Software● 选择文件→打开,以打开数据文件● 检查所有原始和减去的感应图● 单击工具栏上的动力学/亲和力按钮,然后选择“Surface bound”● 选择曲线对话框:查看/编辑要包含的数据Blanks 显示为灰色● 选择数据对话框:显示减去空白的数据右键单击并拖动以删除选定的数据区域(例如,删除尖峰)选择分析类型“动力学”(首先尝试拟合动力学,然后返回并拟合“亲和力”作为替代或验证动力学)● 动力学对话框:单击拟合以执行拟合从默认的 1:1 binding model开始查看 “Quality Control” 选项卡并检查拟合情况单击完成以完成分析● 稳态拟合对话框:稳态拟合仅在结束时均已达到平衡的数据上使用调整分析区域(可选)单击拟合以执行拟合检查拟合和拟合参数单击完成以完成分析关机1. 从仪器中取出 芯片2. 倒掉废液3. 清洁台面卫生4. 手机关电,退出大仪共享系统
    留言咨询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资讯

  • 生物活性分子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分子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研究进展!百欧博伟生物 良好的骨结合是人工种植体成功的关键,钛或钛合金人工种植体由于其较为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植入体内后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而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人工种植体。但钛类材料表面生物惰性的缺点不利于种植体骨结合的进一步提高,尤其对一些伴有系统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的缺牙患者,这些全身代谢性疾病使种植体周骨愈合能力下降,使种植体骨结合产生时间上的延迟或质量上的下降,导致种植体骨结合率下降。 因此,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和初期稳定性进而提高种植体长期成功率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其中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成为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的重要方向,方法是将生物活性分子如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小分子多肽等采用一定的方式固定于种植体表面,通过其成骨诱导作用促进种植体周骨形成,提高种植体骨结合。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于钛类人工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化学改性方法以及几类主要生物活性分子对种植体骨结合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生物化学改性方法 1、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一定的粗糙处理后,将种植体浸入生物活性物质与磷酸缓冲盐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段时间,使生物活性物质吸附在种植体表面。此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但是吸附形成的作用力为静电力、范德华力或氢键,较难牢固结合在种植体表面,并且较难控制生物活性物质在种植体表面的均匀分布。 2、共价结合 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接枝分子共价结合在种植材料表面,接枝分子在种植材料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再与生物活性物质的某些基团共价连接,使生物活性物质稳定连接在种植材料表面。常见的接枝分子包括聚乙二醇、硅烷偶联剂、聚多巴胺、磷酸自组装单分子层等。此外,近些年人们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发现一些可以直接与金属钛共价结合的短肽(ATWVSPY、RKLPDAPGMHTW等)可以将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层粘连蛋白衍生肽)连接在金属钛表面,从而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共价结合可以将生物活性分子稳定的结合在种植体表面,避免了初始爆发释放,但生物活性分子可能在共价结合的过程中发生构象的改变。 3、聚电解质多层 聚电解质多层由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顺序吸附到带电表面制备而成。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改变电解质沉积数量可以调控聚电解质多层的厚度,逐层组件可以将生长因子、蛋白质、遗传物质、抗体等直接集成到层中,或者可以用聚电解质预先络合各组分,然后组装成复合物。分子量大于10kDa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永久固定在聚电解质层中,随着聚电解质逐层的降解实现药物的逐渐释放。 二、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主要生物活性蛋白 1、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骨组织的钙化中心,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同时可以提高成骨细胞对骨基质的黏附。在钛片表面沉积磷酸钙和Ⅰ型胶原制备的矿化胶原涂层利于细胞伸展以及伪足的生长,可以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及增殖。 此外,吸附有Ⅰ型胶原的钛片也更有利于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株MC3T3-E1黏附斑蛋白与护骨素基因的表达。将Ⅰ型胶原修饰的钛种植体植入SD大鼠胫骨内,HE染色发现4周后种植体周围形成的新生骨的密度要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还可以参与携带药物,从而调控种植体骨结合过程。Li等通过层层自主装技术将Ⅰ型胶原和透明质酸修饰在钛纳米管表面,使管内的依诺沙星缓慢释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同时还促进了种植体表面新生骨的形成。 2、非胶原蛋白 结合在胶原表面特定位点的非胶原蛋白,包括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等在启动羟基磷灰石晶体成核、生长及调控无机相相变的过程以及促进细胞黏附、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将非胶原蛋白结合在种植体表面能够有效提高骨结合的效果。纤连蛋白能够增强对成骨细胞的粘附,进一步提升种植体表面微槽对细胞的粘附作用,加快成骨细胞的成熟,使种植体表面接触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现出成骨细胞自然成熟的多边形态。 Chang等将纤连蛋白吸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发现其在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形成量以及提升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面较无纤连蛋白组有一定的提高。纤连蛋白上存在增强细胞活性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e-asparticacid,RGD)序列和RGD协同序列(PHSRN)以及其中间一段有20个氨基酸的序列F20(PHSRNSITGTNLTPGYTITVYAVTGRGD)。 有学者推测是纤连蛋白中间的这一段活性序列在发挥促进骨结合的作用。将F20和纤连蛋白分别吸附到钛片上,发现二者对基质细胞系ST2粘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提升效果相似,此外还发现F20对成骨作用的促进可能与Erk信号通路有关。层粘连蛋白作为细胞与基质黏着的介质,参与调节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化。 Bougas等将层粘连蛋白浸泡吸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后植入兔的股骨中,4周后发现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在一项层粘连蛋白对种植体骨结合作用的回顾性研究中,91%的研究都表明层粘连蛋白可以促进相关成骨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和(或)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 3、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s,BMP)是一组信号分子,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缺损区新骨的形成。BMP-2修饰的脱蛋白牛无机骨块在犬牙槽嵴进行垂直覆盖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第3个月时比未使用BMP-2的骨块显示出更高的骨矿化水平和更多的新骨形成量。 BMP-2缓慢均匀释放似乎有利于促进骨结合。Seo等发现在水凝胶环境中BMP-2的持续释放显著促进了钛种植体周围垂直骨的再生。Yang等利用肝素连接BMP-2与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结合在钛片形成Ti-BMP-2-GDF-5涂层,肝素延长了BMP-2和GDF-5的半衰期,并且使其持续均匀释放30天,将MC3T3-E1细胞放置含有该涂层的表面,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显著增加,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升高。兔体内实验显示植入兔股骨内的表面修饰有BMP-2和GDF-5的钛棒也表现出骨与种植体界面处新骨形成明显的增加。 但种植体表面的BMP-2剂量对种植体骨结合有一定的影响,高剂量的BMP-2会导致局部、暂时的骨损伤。在一项高剂量BMP-2(150μg/mL)治疗大鼠的临界大小的股骨缺损实验中,2周后观察到炎症和异常骨形成。Guillot等也发现当大剂量BMP-2(9.3μg)附着于种植体表面时,第4和第8周BMP-2修饰的种植体骨结合率都低于无BMP-2组。 TGF-β2和TGF-β3是TGF-β超家族的两个亚型,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参与骨改建过程。在新西兰兔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种植体,种植体周围增加TGF-β2以及牙髓干细胞,术后第4、8周骨涎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以及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宽度明显增加。Kim等通过电喷涂技术将聚乳酸丙交酯(PLGA)/重组人类TGFβ2颗粒喷涂在阳极氧化钛种植体表面,种植体植入兔的胫骨第3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实验组的种植体骨接触率(Bone-To-Implant Contact,BIC)和骨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未喷涂重组人TGFβ2的对照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诱导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局部血管生成并且增加ALP的活性。Guang等将大鼠重组VEGF吸附于钛片表面,发现其可以明显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将大鼠重组VEGF修饰的钛种植体植入大鼠膝内,在第2周和第4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CD31阳性和骨钙素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多。 VEGF对放疗患者种植体骨结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将钛种植体植入经过15Gy射线辐射的兔胫骨中,在种植体中心的孔隙注射高表达BMP-2/VEGF165的慢病毒载体,第2周和第8周通过PCR分析发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骨钙素、ALP和CD31表达水平增加,Micro-CT显示新骨形成量明显增加。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成员,对交感和感觉神经元以及神经元嵴细胞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参与骨改建过程,对骨再生有一定的促进。将含NGF的明胶海绵应用于犬前磨牙缺损模型可以有效刺激骨的形成。在小鼠腿骨植入钛种植体区局部注射外源性NGF,可以促进小鼠股骨钛种植体植入早期的骨再生,加速早期骨胶原以及骨小梁的成熟,缩短种植体骨结合时间。但由于NGF半衰期较短,NGF多被用于种植体局部注射,用于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还较少。 骨的改建由多种生长因子共同参与,BMP、VEGF、TGF、NGF等在促进骨生成方面有积极作用,控制生长因子在种植体表面的缓慢持续释放,增加其作用时间可以进一步促进成骨,并且多种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似乎可以取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三、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蛋白因其固有的生物活性为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功能化提供了选择,但是蛋白质分子存在免疫原性且缺乏良好稳定性,动物提取的蛋白也具有病原体传播和变异的风险。相比较而言,仅包含细胞结合序列的短肽可以发挥生物活性作用并能规避这些风险,具有良好应用潜能。它们易合成、纯化和存储消毒,与大分子蛋白相比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其活性不依赖于其三级结构。 下面着重于介绍4种具有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功能多肽或寡肽,如RGD,P-15,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RGD序列存在于纤连蛋白的细胞结合域,是细胞粘附所需要的最小序列,可以促进细胞的扩散粘附和增殖。 贻贝来源蛋白(mussel derived peptide,MP)是一种包含L-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结构的蛋白,可以作为接枝分子把RGD和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固定在钛片上。Pagel等将人类骨肉瘤细胞(sarcomaosteogenic,SaOS-2)置于附着MP-RGD的钛片上培养,发现其可以促进SaOS-2黏附、生存和增殖,MP-RGD-HBP的促进作用则进一步增强。 将抗菌肽和RGD肽共同结合在钛种植体表面,不仅可以促进SaOS-2细胞的附着和扩散,同时阻止了细菌的生长。此外肽的结构也对骨结合过程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环状RGD相比线性RGD会引起垂直方向骨量的更明显增加,并且发现环状RGD可能是通过激活成骨细胞的黏着斑激酶(FAK),上调MARK信号通路c-fos转录阈值水平,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 P-15是模拟Ⅰ型胶原蛋白结合域合成的短肽(GTPGPQGIAGAGQRGVV),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强细胞黏附、迁移和存活的功能。Fu等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原位生长含酮聚合物,并通过肟化反应将P-15共价连接在钛表面。结果显示聚合物接枝P-15的实验组相比未含P-15的对照组在第6h展现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细胞核染色法检测24h细胞数显示共价接枝P-15的钛片吸附有更多细胞,21d茜素红S染色也显示P-15的存在增加了钙沉积。 Lutz等将P-15吸附修饰在钛棒表面并植入猪股骨中,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30d时相比未修饰的种植体展现出更高的BIC值。同样,将磷酸钙和P-15沉积吸附修饰的钛种植体植入成年比格犬的双侧胫骨中,1周时也呈现出比其它对照组更高的BIC值,提示P-15能够有效诱导种植体周围的骨形成。然而植入部位以及个体异质性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Schmitt等对植入比格犬颌骨内的种植体中部、顶部以及顶部两侧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后,发现在第2d和7d,P-15修饰的钛种植体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的BIC无统计学差异,因此P-15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对骨结合的促进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成骨生长肽是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ALKRQGRTLYGFGG),能增强ALP活性,加速基质矿化、促进骨再生。沉淀吸附有成骨生长肽的钛片可以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附着、增殖和成骨分化。当纤连蛋白与成骨生长肽共同附着于钛片时,成骨分化作用进一步加强。Lai等通过聚多巴胺将成骨生长肽共价连接在有钛纳米管的钛片上,在其上接种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相比未修饰成骨生长肽的钛片,ALP的水平明显提高,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增加。 IGF-1是一种与胰岛素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肽,可作为骨骼生长的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粘附的作用。Xing等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加载有IGF-1的明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多层的钛种植体表面,检测发现ALP、Runx2、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增殖以及基质矿化水平增加。 将IGF-1修饰的种植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中,8周后通过亚甲蓝/品红和micro-CT观察,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新骨厚度和连续性明显增加,当IGF-1为100ng/mL时促进作用最强,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种植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克服了生物活性蛋白的诸多缺陷,降低了在体内被内源性酶降解的风险,在促进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以及促进新骨形成增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种植体表面改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但这些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发挥促进骨结合效果最恰当的浓度还有待进一步确定,如何使肽类活性物质在种植体表面更稳定的释放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小结 生物活性分子在种植体表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种植体骨结合。这通过其促进成骨相关标记物表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等方式证实,而且动物体内研究也表明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分子增加了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促进种植体骨结合,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聚电解质多层、水凝胶、纳米粒子以及微球等缓释系统的研究为生物活性物质更加稳定持久释放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但缓释系统在种植表面对生物活性物质的缓释效果仍需在进一步验证。 目前研究大多数都是体外或动物体内实验,由于体内影响因素较多,缺乏对其确切效果的临床证据,尚未转化为可供临床应用的产品。而且,这些生物活性分子用于种植体表面的制备方法、对种植体储存和消毒带来的难题以及体内吸收、降解等对骨形成的影响体等一系列问题尚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解决,尤其是大量的、严谨科学设计的体内研究有助于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荧光分析仪”项目过验
    p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度“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结题验收会。唐波教授作为山东师范大学获批的首个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适用于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的荧光分析仪”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结题汇报。/pp  该项目在以活性小分子为重点对象的新型荧光探针研究的基础上,以设计的多功能微流控、单细胞分析芯片、双激光诱导荧光三色检测以及信号采集与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单元模块,研制出了适用于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的荧光分析仪 建立了单细胞内浓度差别大的多种重要小分子(活性氧、活性氮、巯基化合物、金属离子等)的同时定量检测新方法,获取了单细胞内这些活性小分子的含量、水平变化与细胞分子事件的相关性信息。/pp  项目研制的仪器,解决了目前商品化荧光光谱仪不适应单细胞、激光共聚焦与流式细胞仪难以准确定量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的不足,为单细胞分析、小分子检测等领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项目建立的分析方法,突破了难以同时获取单细胞内多种重要小分子定量信息的瓶颈,将在单细胞水平上为活性小分子相关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项目执行期间发表SCI论文74篇,总引用1676次 申请发明专利14件,授权5件 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pp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观看了研制仪器核心部件及仪器正常工作状态的录像,经质询、评议,认为该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取得了突出进展,以综合评价优秀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ppbr//p
  • 表面活性剂:从分子到纳米粒子
    p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消息称,韩国先进软性物质研究团组利用纳米粒子研制出表面活性剂。该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上。/pp  表面活性剂是广泛用于肥皂、洗涤剂、洗发水等生活用品的化学物质。在一个分子中存在易粘附于水和易粘附于油两个部分,使用表面活性剂可将水、油分离,呈现水滴形态。因此,利用表面活性剂传送特定物质(药物等)可作为新一代医学材料,特别是作为调节液体水滴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药、疾病诊断、新药开发等领域。/pp  现有调节液体水滴的技术多采用“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使表面活性剂包裹的液体水滴受到外部刺激的分子结构设计方式,但想实现两种以上刺激反应难度较大。此次研究组利用纳米粒子具有杀死细菌以及运送酵素等多种功能的特点,研制出可在多种刺激下控制液体水滴的“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比现有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多样的功能。通过纳米表面活性剂可对电、光、磁场全部反应,磁场和光可以调节液体水滴的位置以及移动、旋转速度,并可以与电场结合。例如,使用操纵液体水滴移动或组合的工具可将活体细胞植入液体水滴里培养或将利用液体水滴还原细胞内的酵素反应等需要特殊环境的制药、生物医学领域。/ppbr//p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方案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资料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试剂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论坛

  • 【资料】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发酵液应用研究

    [em0815] 微生物技术采油新进展: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发酵液驱油应用研究韩立滨公司名称:大庆沃太斯化工有限公司地 址: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宏伟园区 邮编:163411电 话:0459-5619800 传真:0459-5619868 E-Mail:victex2008@126.com http://www.cnvictex.com一、概述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离子或非离子型化合物,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增溶和改变分子极性等作用,表面活性剂分为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糖脂、脂肽、脂蛋白、磷脂以及中性类脂衍生物等,具有明显的表面活性,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胶束溶液。此外,还可以改变油层润湿性、洗油能力强、吸附滞留量小、稳定性高、耐盐以及无毒等优点。因此,近年来,环境友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使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预计到2010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将会占领市场10%的份额,销售额达两亿美元。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eudomonas aeruginosa)产生的鼠李糖脂,它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乳化、增溶、降低表/界面张力等功能,而且毒性小、易于生物降解,因而在石油开采、医药、食品、日化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大庆沃太斯化工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先进技术,经自主研发的鼠李糖脂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年产20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是国内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厂家。二、生物表面活性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工程技术。近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EOR方面,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如德国winter-shullAG公司将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三次采油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并已申请了多项专利。美国,先后有六大公司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三次采油试验研究工作都见到了理想的效果。我国,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工作始于八十年代初。“七五”期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验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八五”期间又进行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中试放大,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研究水平不断的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采油的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庆油田于1997年-2000年在萨北开发区小井距试验区葡I4-7油层开展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采用与进口表活剂ORS41复配的强碱体系,取得了全区提高采收率16.64%,中心井提高采收率23.24%的好效果。由于加入了浓度为0.2%生物表面活性剂,使体系中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由0.3%下降到0.15%,降低了化学表活剂50%的用量,复合驱化学剂总成本降低了35.5%。三、鼠李糖脂简介1、鼠李糖脂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最突出的特性是它的表面活性,具有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具有乳化、破乳、消泡、洗涤、分散与絮凝、抗静电和润滑等多种功能。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能使水的表面张力从72 mN/m降至30 mN/m左右,使油水界面张力从43 mN/m降低至1 mN/m左右。本产品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体系达到10-3-10-4 mN/m超低界面张力值。鼠李糖脂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抗菌性。已经报道有好几种鼠李糖脂混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效果。2. 性状该产品外观为乳白色、带有脂香味粘稠的水溶性液体,其组成包括鼠李糖脂、菌体干细胞、多糖、中性脂等,其中鼠李糖脂的有效含量在30 g/L以上。3. 作用机理 总述:该产品的主要成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具有粘弹性和乳化性,能起到增大驱油波及效率的作用,在油层中具有封堵、变形、运移、再封堵的特性,可实现从水井到油井的全过程调剖驱油;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力,有效改变储集层岩石表面的润湿状态,降低原油与岩石表面的润湿角,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减少了原油在储层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原油得以从岩石颗粒表面释放,从而起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鼠李糖脂发酵液成分及其对油层的作用鼠李糖脂发酵液组分物质名称对油层的作用鼠李糖脂为代表的各种糖脂类表面活性剂物质1、降低岩石-油-水系统界面张力及表面张力2、形成油-水乳浊液 3、增强油相相容性有机酸类1、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 2、降低油黏度菌体的蛋白及核酸大分子类封堵高渗透层,增大水驱扫油率并降低油水比醇、酮、醛溶剂类溶解岩石孔隙中原油,降低原油黏度(1)鼠李糖脂发酵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物质形成临界毛管胶束、增溶、乳化、互溶阶段的洗油机理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等小分子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其活性分子会自发迁移到油相界面,由热力学公式△G0m=△H0M-T△S0M可知油相界面自由能降低。表现为聚集于油相,使亲油基团插入油相,亲水基团留在水相,形成圆柱胶束,胶束内核提供了一个增溶的空间,使油相处于岩心孔道中央,发生油相聚集溶合,同时也使多个鼠李糖脂类分子亲油基与油结合形成乳状液,使黏度得到降低。动力来源除了驱替的压力、油水自由能的降低还有微毛管束的拉伸作用,蜂窝状的底层孔隙使得溶液胶束受毛管力作用被沿着岩石孔道推进,胶束经过岩心孔道时受到油滴间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残余油进入胶束形成油带,它的形成使采出油的含水率得到降低。当油与鼠李糖脂类活性分子结合经过岩心多路液流汇集处或孔道张力集中的弯道处多发生乳化,使油黏度进一步降低。增溶乳化的胶束受驱动力推进,遇到不动的残余油则表现为互溶。此时的油相与水相界面张力及自由能达到最低值。当油相聚集岩心孔道中央达到一定量后挤压水相与岩石孔隙面接触,水相与岩心孔隙形成表面张力膜,增强了水对岩石的润湿性,有利于残油油滴驱出。后续水驱期间,受驱动推力及毛细管共同作用使驱出的油含水率降低,压力平稳,采收率曲线提高平缓。随着水驱的推进鼠李糖脂类表活剂分子随着被驱出的量而减少,其乳化作用、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及降黏作用的能力快速降低,当压力达到驱动溶液流动的恒定值则表现为平稳,此时的含水率也接近稳定。(2)鼠李糖脂发酵液中的菌体蛋白、核酸等有机大分子调驱机理 一定浓度的发酵液进入油层后,微生物代谢的生物有机物及菌体残余物质聚合形成微生物封堵,在驱替压力作用下向受力作用低的大孔导流动即高渗透区域,并调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扫油效率,降低油水比,起到宏观和微观的调剖作用,是一种有选择的封堵,改变水流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从室内驱油试验压力曲线研究证明,该微生物大分子及菌体类似于胶体,即生物大分子及菌体蛋白是有伸缩性与粘弹性,能够在复杂的非均质油层中表现出与压力相反的缓冲效应,该效应形成提高采收率的封堵调驱机理。(3)鼠李糖脂发酵液作为本源微生物营养激活剂提高采收率鼠李糖脂发酵液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碳元素及磷元素,菌体分解的核酸及蛋白等小分子是地层本源微生物迅速生长的高级营养物质,是微生物产生大量代谢物,有表面活性剂、气体、有机酸等进一步发挥微生物采油原理。(4)结论一、鼠李糖脂驱油机理包括四个阶段:形成毛管胶束阶段,增容阶段,乳化阶段,互溶阶段,四个阶段相互依存,协同的洗油机理,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二、与单一鼠李糖脂相比未处理的鼠李糖脂发酵液驱油效果更好,鼠李糖脂与菌体蛋白、菌体代谢物有机酸、醛酮类化合物共同作用原油,既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又有大分子封堵调驱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三、大分子物质封堵岩层大孔道的调驱机理,降低流速比、使驱替液向油层小孔道驱替未动用剩余油、以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并降低原油粘度增容的协同洗油机理是提高采收率的综合效应指标。四、鼠李糖脂发酵液本身是油层中本源微生物的营养激活剂,能促进本源微生物生长发挥微生物采油。

  • 【转帖】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align=center][b]中药生物活性测定[b]指导原则起草[/b]说明[/b][/align][b]一、生物活性测定指定原则[b]起草[/b]的背景情况1.1 生物检定和生物检定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运用[/b]生物检定是利用生物体包括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微生物等评估[b]药物[/b]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它以[b]药物[/b]的药理作用未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b]标准品[/b]或对照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运算,从而测得供试品的效价或毒性。[b]药物[/b]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控制[b]药物[/b]的生物活性,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单一而结构稳定的分子,如果标准物质也是纯度很高、与测定目标分子结构一致的[b]药物[/b]制剂,任何试验系统的测定结果都是一致的,包括生物反应的试验系统和物理化学测定,当然应采用精度和经济性最好物理化学测定方法,可以用mg、g等绝对或相对重量表示其量值。对组分的分子结构是未知的或是多组分的不均一的混合体的[b]药物[/b],就不能用mg、g等绝对或相对重量表示其量值;或者是其重量等量值不能与其临床效应相关的[b]药物[/b],如不同构型不同活性的激素、酶等[b]药物[/b],只能从其药理作用中选择一种能代表临床疗效或毒性反应的指标,根据生物检定的方法建立能控制其质量的检定方法。因此,可以认为生物检定是一种测量的工具,尽管相对来说不如重量测定那样精确。目前,针对药效成分不明确、药效成分太多或制剂中非药效杂质多的[b]药物[/b]制剂,如各种激素、疫苗、免疫血清及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细胞因子、抗生素、洋地黄制剂等,各国药典都规定了相应的生物检定方法来控制质量。广义的生物检定,包括使用活生命体的生物检定,和不使用活生命体的受体检定、免疫检定等。受体检定和免疫检定的犯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精度高,但其反应值不完全代表整体动物的生物反应。从试验方法来看,分为体内、体外试验。体内试验的受试对象一般是整体动物,这时的反应代表了药品对整个动物或整个在位组织的反应。体外试验的受试对象一般指细胞、酶、受体等,体外试验仅表达了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完全表达其生物反应。由于生物检定的前提或方法特点,包括目标物的结构成分不确定,或反应值不完全代表整体动物的生物反应,所以生物检定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生物检定的有效测量是建立在若干假设基础上的:假设1:标准物质与被测样品是同质的,至少应认为被测样品是标准物质稀释或浓缩的倍数。假设2:规定的生物试验方法中的生物效应指标,是测量相当于标准物质中的目标物或相似物。假设3:标准物质与供试品所用的剂量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因此,生物检定是一种复杂的测量形式,它所采用的标准物质、方法系统、单位含义和试验设计,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之上,需要借助生物统计的工具及概率的解释,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生物检定虽复杂而不够精确,但因为其反应生物效应的特点,仍然在药品、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建立生物检定方法后我们会千方百计找出更适合的方法来取而代之。[b]1.2、中药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的意义和可行性[/b]1.2.1 中药质量控制尴尬现状体现出生物活性测定的重要性目前,化学成份的定性、定量测定是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针对已知的1~2种指标成分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众所周知,仅是单味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超出百种之多,而一个由4~5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所含化学成分更是成倍增长,现有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证实,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常常是多种成分组合产生,因此通过检验l~2个成分控制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局限,而且常常不能与其生物效应形成关联[sup][1][/sup]。甚至造成了一种化合物在许多不同类别的药品标准中使用,例如,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在现有不用用途中药制剂中出现的频率之高,成为了中药质量控制尴尬现状的一个典型例证。这个尴尬现状造成了现在中药质量控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不一定是该药品的有限成分或主要有效成分,即使是主要成分其低微的含量限度与临床有效剂量间也缺乏相关性,因此测定指标成分不能代表控制了[b]药物[/b]的生物活性。其次,低含量的成分测定,造成了上市前药品和上市后药品,甚至不同基源的药品,甚至生产工艺的微小改变,甚至来源生产一致的不同批药品,尽管都符合现在低含量成分测定的质量标准,但是其活性成分却存在很大变数,临床效应没有重现性。这样的问题长久了,引来的是病人和医生对[b]药物[/b]有效性的担心,反过来是对中医药的一种伤害。第三,某些不法分子,在伪劣药品中加入指标成分,可以达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了医生和患者,欺骗了质量检验机构,严重影响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这些现状反映了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中,单纯依赖化学成分测定方法,难以达到有效控制制剂疗效的目的,中药注射剂也不例外。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但在目前国家批准的109个品种中,其中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制的品种,有效成分含量不明确(只有下限),未知的非定量成分的比例相当高[sup]【[/sup][sup]2[/sup][sup]】[/sup]。2006年6月国家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后,引发了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的关注热潮。近年来发展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虽能较好地反映中药多组分现状,可以检测几十种成分,但也并不能直接与临床效应相关。但是仍然无法与疗效建立直接的联系[sup]【[/sup][sup]2[/sup][sup]】[/sup]。作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药品,质量标准必须应充分地说明制剂应有的生物效应,并尽可能设定安全控制指标。2005年版中国药典明确提出,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应以准确检测[b]药物[/b]有效成分为目标,建立有效的方法测定中药中的物质群。现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运用的最大阻碍来自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心和不信任,有文献显示对10个城市37家医院66位医生进行调查,近六成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比抗菌[b]药物[/b]更不安全,近七成医生认为清热解毒类注射剂疗效不如抗生素。因此,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是作为直接体现生物效应的方法,能够较好体现出中药临床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中药质量标准中设定相应的项目已经刻不容缓。

  • 玛咖酰胺,玛咖烯,玛咖总芥子油苷等玛咖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检测

    98% 储存温度:0℃~8℃ 同时,玛咖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科研积累,根据玛咖产业发展面向全国开展各项技术服务: http://i05.c.aliimg.com/img/ibank/2014/404/045/1641540404_1639412196.jpg?__r__=1409631792515 玛咖研发技术服务: 玛咖研究中心引领我国玛咖产业发展——玛咖核心技术研究——玛咖良种培育——玛咖标准化种植——采收及深加工——玛咖新型健康产品开发和推广。 核心技术:玛咖良种培育——玛咖标准化种植——玛咖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检测分析——玛咖中活性成分浓缩提取制备技术——玛咖生理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玛咖深加工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等。 http://i03.c.aliimg.com/img/ibank/2014/683/551/1659155386_1639412196.jpg?__r__=1409632084109 开展多项技术服务: 玛咖研究中心实现了玛咖中生物活性成分物质,如:玛咖酰胺、玛咖烯、玛咖咪唑生物碱、玛咖苄基芥子油苷、异硫氰酸苄酯类物质等玛咖特征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含量测定、制备技术。 样品品质检测分析: 玛咖生物活性成分:1 玛咖酰胺;2 玛咖烯;3 总芥子油苷;4 挥发油(主要检测异硫氰酸苄酯类物质等);5 玛咖咪唑生物碱;6 甾醇 7 皂苷等 玛咖基础营养成分:1 蛋白质;2 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及水解17种氨基酸比例);3 膳食纤维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耗材

  • 生物大分子 HPLC色谱柱
    优异的峰形和重现性是ACE HPLC色谱柱的特色。该特点同样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分析的固定相,以期在蛋白质、肽类和其他高分子量生物分子的分离中实现最佳性能。300 超高纯度硅胶 C18、C8、C4、CN和苯基键合相ACE 300 分析酸性、碱性和中性化合物的柱效更高由上图可见ACE 300 色谱柱柱效较高,这反映了这些色谱柱的优异性能,不仅体现在装填工艺上,也体现在固定相的低硅醇和金属活性。有碱性药物分析经验的色谱工作者知道以上测试结果更好的色谱柱对碱性化合物测试性能也更佳。 为生物分子分析而设计的大孔色谱柱中,超惰性固定相带来的优势也非常重要多肽类 - 选择性随键合相和流动相的变化、全脂牛奶中的乳清蛋白
  • 色谱柱_赛默飞液相柱_用于生物分子分析的 Accucore 色谱柱
    用于生物分子分析的 Accucore 色谱柱用于生物分子分析的表面多孔硅胶色谱柱孔径为 150? 的 Accucore HPLC 色谱柱可用于分离生物分子,基于Core Enhanced Technology? 技术的 Accucore 色谱柱可以实现超高分离度和快速分离。150? 孔径的 Accucore 150-C18、150-C4 和 150-Amide-HILIC 色谱柱用于分析生物分子时,可以兼顾保留性和分离度。下列色谱图显示,Accucore 150-C18 色谱柱和 80? 表面多孔硅胶 C18 色谱柱相比,具有更好的峰形和更高的分离度。Accucore 150-C18 快速分离多肽 出色的分离度 150? 孔径更高的峰容量可提供更多的多肽的信息。Accucore 150-C18 色谱柱可以得到更窄的色谱峰,因此峰容量比常规的亚 2μm 全多孔 C18 色谱柱显著提高。对于分析而言,准确的保留时间尤为重要。Accucore 150-C18 色谱柱的保留时间重现性很好。Accucore 150-C4 疏水性明显低于 C18 用于保留蛋白和大分子多肽的理想选择与 5μm 全多孔 C4 相比,Accucore 150-C4 具有明显更窄、更高的色谱峰,因此具有更好的分离度和灵敏度。Accucore 150-C4 同样比亚 2μm 全多孔C4 具有更高的效率,而柱压更低。Accucore 150-Amide-HILIC 150? 孔径表面多孔硅胶键合酰胺基 在 HILIC 模式下分离极性分析物 建议用于分离亲水性生物分子,例如聚糖酰胺键合相与极性分析物之间具有很强的氢键结合作用,与其它 HILIC 键合相相比,具有独特的选择性。由于孔径较大,Accucore 150-Amide-HILIC 特别适用于亲水性分子,包括糖类和多肽。因此,Accucore 150-Amide-HILIC 色谱柱是分离聚糖的首选。
  • 小分子/多肽/寡核苷酸分析色谱柱
    PLRP-S 色谱柱 耐用的弹性填料提供重现性结果,寿命更长 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高 遵循USP L21 标准 用于生命科学、化学、临床研究、能源、环境、食品和农业、材料科学和制药行业 宽孔径范围(100?-4000?),适合于分离小分子到大分子复合物和多核苷酸PLRP-S 系列色谱柱包括各种孔径和填料尺寸,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和基本吸附特性。这些填料本质上是疏水的,因此不需要键合相、烷基配体来进行反相分离。因此,能得到无硅醇基、无重金属离子的高重现性填料。该色谱柱拥有多种产品系列,适用于纳流/微量分离,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型分离以及制备级纯化。此外,Process 色谱柱可以用大量散装填料进行装填。订货信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