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活性小分子

仪器信息网生物活性小分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物活性小分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物活性小分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物活性小分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物活性小分子相关的论坛

  • 【资料】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发酵液应用研究

    [em0815] 微生物技术采油新进展: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发酵液驱油应用研究韩立滨公司名称:大庆沃太斯化工有限公司地 址: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宏伟园区 邮编:163411电 话:0459-5619800 传真:0459-5619868 E-Mail:victex2008@126.com http://www.cnvictex.com一、概述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离子或非离子型化合物,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增溶和改变分子极性等作用,表面活性剂分为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糖脂、脂肽、脂蛋白、磷脂以及中性类脂衍生物等,具有明显的表面活性,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胶束溶液。此外,还可以改变油层润湿性、洗油能力强、吸附滞留量小、稳定性高、耐盐以及无毒等优点。因此,近年来,环境友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使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预计到2010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将会占领市场10%的份额,销售额达两亿美元。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eudomonas aeruginosa)产生的鼠李糖脂,它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乳化、增溶、降低表/界面张力等功能,而且毒性小、易于生物降解,因而在石油开采、医药、食品、日化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大庆沃太斯化工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先进技术,经自主研发的鼠李糖脂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年产20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是国内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厂家。二、生物表面活性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工程技术。近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EOR方面,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如德国winter-shullAG公司将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三次采油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并已申请了多项专利。美国,先后有六大公司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三次采油试验研究工作都见到了理想的效果。我国,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工作始于八十年代初。“七五”期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验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八五”期间又进行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中试放大,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研究水平不断的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采油的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庆油田于1997年-2000年在萨北开发区小井距试验区葡I4-7油层开展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采用与进口表活剂ORS41复配的强碱体系,取得了全区提高采收率16.64%,中心井提高采收率23.24%的好效果。由于加入了浓度为0.2%生物表面活性剂,使体系中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由0.3%下降到0.15%,降低了化学表活剂50%的用量,复合驱化学剂总成本降低了35.5%。三、鼠李糖脂简介1、鼠李糖脂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最突出的特性是它的表面活性,具有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具有乳化、破乳、消泡、洗涤、分散与絮凝、抗静电和润滑等多种功能。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能使水的表面张力从72 mN/m降至30 mN/m左右,使油水界面张力从43 mN/m降低至1 mN/m左右。本产品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体系达到10-3-10-4 mN/m超低界面张力值。鼠李糖脂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抗菌性。已经报道有好几种鼠李糖脂混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效果。2. 性状该产品外观为乳白色、带有脂香味粘稠的水溶性液体,其组成包括鼠李糖脂、菌体干细胞、多糖、中性脂等,其中鼠李糖脂的有效含量在30 g/L以上。3. 作用机理 总述:该产品的主要成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具有粘弹性和乳化性,能起到增大驱油波及效率的作用,在油层中具有封堵、变形、运移、再封堵的特性,可实现从水井到油井的全过程调剖驱油;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力,有效改变储集层岩石表面的润湿状态,降低原油与岩石表面的润湿角,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减少了原油在储层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原油得以从岩石颗粒表面释放,从而起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鼠李糖脂发酵液成分及其对油层的作用鼠李糖脂发酵液组分物质名称对油层的作用鼠李糖脂为代表的各种糖脂类表面活性剂物质1、降低岩石-油-水系统界面张力及表面张力2、形成油-水乳浊液 3、增强油相相容性有机酸类1、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 2、降低油黏度菌体的蛋白及核酸大分子类封堵高渗透层,增大水驱扫油率并降低油水比醇、酮、醛溶剂类溶解岩石孔隙中原油,降低原油黏度(1)鼠李糖脂发酵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物质形成临界毛管胶束、增溶、乳化、互溶阶段的洗油机理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等小分子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其活性分子会自发迁移到油相界面,由热力学公式△G0m=△H0M-T△S0M可知油相界面自由能降低。表现为聚集于油相,使亲油基团插入油相,亲水基团留在水相,形成圆柱胶束,胶束内核提供了一个增溶的空间,使油相处于岩心孔道中央,发生油相聚集溶合,同时也使多个鼠李糖脂类分子亲油基与油结合形成乳状液,使黏度得到降低。动力来源除了驱替的压力、油水自由能的降低还有微毛管束的拉伸作用,蜂窝状的底层孔隙使得溶液胶束受毛管力作用被沿着岩石孔道推进,胶束经过岩心孔道时受到油滴间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残余油进入胶束形成油带,它的形成使采出油的含水率得到降低。当油与鼠李糖脂类活性分子结合经过岩心多路液流汇集处或孔道张力集中的弯道处多发生乳化,使油黏度进一步降低。增溶乳化的胶束受驱动力推进,遇到不动的残余油则表现为互溶。此时的油相与水相界面张力及自由能达到最低值。当油相聚集岩心孔道中央达到一定量后挤压水相与岩石孔隙面接触,水相与岩心孔隙形成表面张力膜,增强了水对岩石的润湿性,有利于残油油滴驱出。后续水驱期间,受驱动推力及毛细管共同作用使驱出的油含水率降低,压力平稳,采收率曲线提高平缓。随着水驱的推进鼠李糖脂类表活剂分子随着被驱出的量而减少,其乳化作用、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及降黏作用的能力快速降低,当压力达到驱动溶液流动的恒定值则表现为平稳,此时的含水率也接近稳定。(2)鼠李糖脂发酵液中的菌体蛋白、核酸等有机大分子调驱机理 一定浓度的发酵液进入油层后,微生物代谢的生物有机物及菌体残余物质聚合形成微生物封堵,在驱替压力作用下向受力作用低的大孔导流动即高渗透区域,并调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扫油效率,降低油水比,起到宏观和微观的调剖作用,是一种有选择的封堵,改变水流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从室内驱油试验压力曲线研究证明,该微生物大分子及菌体类似于胶体,即生物大分子及菌体蛋白是有伸缩性与粘弹性,能够在复杂的非均质油层中表现出与压力相反的缓冲效应,该效应形成提高采收率的封堵调驱机理。(3)鼠李糖脂发酵液作为本源微生物营养激活剂提高采收率鼠李糖脂发酵液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碳元素及磷元素,菌体分解的核酸及蛋白等小分子是地层本源微生物迅速生长的高级营养物质,是微生物产生大量代谢物,有表面活性剂、气体、有机酸等进一步发挥微生物采油原理。(4)结论一、鼠李糖脂驱油机理包括四个阶段:形成毛管胶束阶段,增容阶段,乳化阶段,互溶阶段,四个阶段相互依存,协同的洗油机理,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二、与单一鼠李糖脂相比未处理的鼠李糖脂发酵液驱油效果更好,鼠李糖脂与菌体蛋白、菌体代谢物有机酸、醛酮类化合物共同作用原油,既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又有大分子封堵调驱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三、大分子物质封堵岩层大孔道的调驱机理,降低流速比、使驱替液向油层小孔道驱替未动用剩余油、以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并降低原油粘度增容的协同洗油机理是提高采收率的综合效应指标。四、鼠李糖脂发酵液本身是油层中本源微生物的营养激活剂,能促进本源微生物生长发挥微生物采油。

  • 【转帖】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align=center][b]中药生物活性测定[b]指导原则起草[/b]说明[/b][/align][b]一、生物活性测定指定原则[b]起草[/b]的背景情况1.1 生物检定和生物检定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运用[/b]生物检定是利用生物体包括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微生物等评估[b]药物[/b]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它以[b]药物[/b]的药理作用未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b]标准品[/b]或对照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运算,从而测得供试品的效价或毒性。[b]药物[/b]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控制[b]药物[/b]的生物活性,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单一而结构稳定的分子,如果标准物质也是纯度很高、与测定目标分子结构一致的[b]药物[/b]制剂,任何试验系统的测定结果都是一致的,包括生物反应的试验系统和物理化学测定,当然应采用精度和经济性最好物理化学测定方法,可以用mg、g等绝对或相对重量表示其量值。对组分的分子结构是未知的或是多组分的不均一的混合体的[b]药物[/b],就不能用mg、g等绝对或相对重量表示其量值;或者是其重量等量值不能与其临床效应相关的[b]药物[/b],如不同构型不同活性的激素、酶等[b]药物[/b],只能从其药理作用中选择一种能代表临床疗效或毒性反应的指标,根据生物检定的方法建立能控制其质量的检定方法。因此,可以认为生物检定是一种测量的工具,尽管相对来说不如重量测定那样精确。目前,针对药效成分不明确、药效成分太多或制剂中非药效杂质多的[b]药物[/b]制剂,如各种激素、疫苗、免疫血清及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细胞因子、抗生素、洋地黄制剂等,各国药典都规定了相应的生物检定方法来控制质量。广义的生物检定,包括使用活生命体的生物检定,和不使用活生命体的受体检定、免疫检定等。受体检定和免疫检定的犯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精度高,但其反应值不完全代表整体动物的生物反应。从试验方法来看,分为体内、体外试验。体内试验的受试对象一般是整体动物,这时的反应代表了药品对整个动物或整个在位组织的反应。体外试验的受试对象一般指细胞、酶、受体等,体外试验仅表达了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完全表达其生物反应。由于生物检定的前提或方法特点,包括目标物的结构成分不确定,或反应值不完全代表整体动物的生物反应,所以生物检定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生物检定的有效测量是建立在若干假设基础上的:假设1:标准物质与被测样品是同质的,至少应认为被测样品是标准物质稀释或浓缩的倍数。假设2:规定的生物试验方法中的生物效应指标,是测量相当于标准物质中的目标物或相似物。假设3:标准物质与供试品所用的剂量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因此,生物检定是一种复杂的测量形式,它所采用的标准物质、方法系统、单位含义和试验设计,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之上,需要借助生物统计的工具及概率的解释,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生物检定虽复杂而不够精确,但因为其反应生物效应的特点,仍然在药品、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建立生物检定方法后我们会千方百计找出更适合的方法来取而代之。[b]1.2、中药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的意义和可行性[/b]1.2.1 中药质量控制尴尬现状体现出生物活性测定的重要性目前,化学成份的定性、定量测定是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针对已知的1~2种指标成分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众所周知,仅是单味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超出百种之多,而一个由4~5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所含化学成分更是成倍增长,现有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证实,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常常是多种成分组合产生,因此通过检验l~2个成分控制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局限,而且常常不能与其生物效应形成关联[sup][1][/sup]。甚至造成了一种化合物在许多不同类别的药品标准中使用,例如,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在现有不用用途中药制剂中出现的频率之高,成为了中药质量控制尴尬现状的一个典型例证。这个尴尬现状造成了现在中药质量控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不一定是该药品的有限成分或主要有效成分,即使是主要成分其低微的含量限度与临床有效剂量间也缺乏相关性,因此测定指标成分不能代表控制了[b]药物[/b]的生物活性。其次,低含量的成分测定,造成了上市前药品和上市后药品,甚至不同基源的药品,甚至生产工艺的微小改变,甚至来源生产一致的不同批药品,尽管都符合现在低含量成分测定的质量标准,但是其活性成分却存在很大变数,临床效应没有重现性。这样的问题长久了,引来的是病人和医生对[b]药物[/b]有效性的担心,反过来是对中医药的一种伤害。第三,某些不法分子,在伪劣药品中加入指标成分,可以达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了医生和患者,欺骗了质量检验机构,严重影响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这些现状反映了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中,单纯依赖化学成分测定方法,难以达到有效控制制剂疗效的目的,中药注射剂也不例外。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但在目前国家批准的109个品种中,其中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制的品种,有效成分含量不明确(只有下限),未知的非定量成分的比例相当高[sup]【[/sup][sup]2[/sup][sup]】[/sup]。2006年6月国家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后,引发了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的关注热潮。近年来发展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虽能较好地反映中药多组分现状,可以检测几十种成分,但也并不能直接与临床效应相关。但是仍然无法与疗效建立直接的联系[sup]【[/sup][sup]2[/sup][sup]】[/sup]。作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药品,质量标准必须应充分地说明制剂应有的生物效应,并尽可能设定安全控制指标。2005年版中国药典明确提出,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应以准确检测[b]药物[/b]有效成分为目标,建立有效的方法测定中药中的物质群。现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运用的最大阻碍来自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心和不信任,有文献显示对10个城市37家医院66位医生进行调查,近六成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比抗菌[b]药物[/b]更不安全,近七成医生认为清热解毒类注射剂疗效不如抗生素。因此,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是作为直接体现生物效应的方法,能够较好体现出中药临床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中药质量标准中设定相应的项目已经刻不容缓。

  • 玛咖酰胺,玛咖烯,玛咖总芥子油苷等玛咖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检测

    98% 储存温度:0℃~8℃ 同时,玛咖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科研积累,根据玛咖产业发展面向全国开展各项技术服务: http://i05.c.aliimg.com/img/ibank/2014/404/045/1641540404_1639412196.jpg?__r__=1409631792515 玛咖研发技术服务: 玛咖研究中心引领我国玛咖产业发展——玛咖核心技术研究——玛咖良种培育——玛咖标准化种植——采收及深加工——玛咖新型健康产品开发和推广。 核心技术:玛咖良种培育——玛咖标准化种植——玛咖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检测分析——玛咖中活性成分浓缩提取制备技术——玛咖生理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玛咖深加工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等。 http://i03.c.aliimg.com/img/ibank/2014/683/551/1659155386_1639412196.jpg?__r__=1409632084109 开展多项技术服务: 玛咖研究中心实现了玛咖中生物活性成分物质,如:玛咖酰胺、玛咖烯、玛咖咪唑生物碱、玛咖苄基芥子油苷、异硫氰酸苄酯类物质等玛咖特征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含量测定、制备技术。 样品品质检测分析: 玛咖生物活性成分:1 玛咖酰胺;2 玛咖烯;3 总芥子油苷;4 挥发油(主要检测异硫氰酸苄酯类物质等);5 玛咖咪唑生物碱;6 甾醇 7 皂苷等 玛咖基础营养成分:1 蛋白质;2 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及水解17种氨基酸比例);3 膳食纤维

  • 【转贴】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它在石油工业、环境工程、食品工业、精细化工等许多领域中占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目前,几乎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是表面活性剂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是由微生物所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除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和增加泡沫等相同作用外,还具有一般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无毒、能生物降解等优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这些特性尤其适合于石油工业和环境工程,如石油的生物降粘、提高原油采收率、重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另外,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天然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药和农业等工业方面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或升级换代品。

  • 双特异性抗体生物活性检测:策略、挑战与案例研究

    [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bispecific-antibody][u][font=宋体][color=#0000ff]双特异性抗体[/color][/font][/u][/url][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Bispecific Antibodies, BsAbs[/font][font=宋体])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治疗药物,它们能够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在多种疾病治疗,尤其是癌症[/font][/font][font=宋体]治疗[/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结构复杂性和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为它们的生物活性检测和表征带来了挑战。本文将探讨[/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生物活性检测策略,并结合案例研究,提供对这一领域的深入见解。[/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结构多样性与作用机制[/font][/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设计和开发受益于对传统单克隆抗体([/font][font=Calibri]mAbs[/font][font=宋体])的深入了解。它们具有与常规[/font][font=Calibri]mAb[/font][font=宋体]相似的表位特异性和可[/font][/font][font=宋体]改造[/font][font=宋体]性,[/font][font=宋体]可[/font][font=宋体]以结合两个不同的[/font][font=宋体]抗原位点[/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结构非常多样化,取决于预期的作用机制([/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和所需的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药效学([/font][font=Calibri]PK/PD[/font][font=宋体])特性。[/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四类:细胞桥接型、受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配体阻断或激活型、辅助因子模拟型和“归巢”型。[/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生物活性检测的挑战与策略[/font][/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开发[/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需要[/font][/font][font=宋体]深入理解[/font][font=宋体]其分子的作用机制,以及[/font][font=宋体]全面了解[/font][font=宋体]不同生物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生物活性检测对于生物制品的表征和控制至关重要,也是解释临床研究结果的关键。[/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 [/font][/font][font=宋体]分阶段检测[/font][font=宋体]方法[/font][font=宋体]对于生物治疗药物的生物活性检测,行业和监管机构普遍接受分阶段[/font][font=宋体]检测[/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的方法。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通常首选结合方法进行检测。随着产品开发的推进,更复杂的、反映[/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的基于细胞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并在上市申请提交前进行验证。[/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 [/font][font=宋体]作用机制驱动的设计[/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生物活性检测策略是由药物预期的生理[/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驱动的。与其它分析技术不同,生物活性检测针对每[/font][/font][font=宋体]种[/font][font=宋体]治疗药物[/font][font=宋体]都是[/font][font=宋体]独一无二的。一个设计良好的生物活性检测[/font][font=宋体]方法[/font][font=宋体]能够准确捕捉药物候选物的生物活性。[/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 [/font][font=宋体]整体[/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表征策略[/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效力和安全性评估依赖于成功开发一个药理学和临床相关生物分析策略,该策略能够反映双[/font][/font][font=宋体]特异性[/font][font=宋体]抗体的生物活性,并能够区分高[/font][font=宋体]级[/font][font=宋体]结构、效力和[/font][font=宋体]疗效[/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其中[/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重要的是开发表征和生物分析方法来研究重要的质量属性,包括整体稳定性、片段化[/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聚集[/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免疫原性、抗原特异性、亲和力、结合和解离速率、双靶点结合的亲和力(对于在同一细胞上的两个靶点的分子)和[/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生物活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生物活性检测案例研究[/font][/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1. ELISA[/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SPR[/font][font=宋体]技术[/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SPR[/font][font=宋体]技术常用于表征[/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体外抗原结合特性。[/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具有灵敏度高、开发速度快[/font][/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而[/font][font=Calibri]SPR[/font][font=宋体]能够实时监测结合事件,提供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 [/font][font=宋体]细胞表面配体结合检测[/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基于细胞的报告基因分析,可以评估[/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与其目标的结合特异性和选择性,这些信息在传统的[/font][font=Calibri]SPR[/font][font=宋体]或[/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基础结合分析中无法捕获。[/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 [/font][font=宋体]效力检测[/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针对[/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效力检测策略具有挑战性,因为其复杂的[/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涉及两个[/font][/font][font=宋体]靶点[/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结合。效力检测应该根据[/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进行定制,同时满足[/font][font=Calibri]QC[/font][font=宋体]和监管[/font][/font][font=宋体]部门的要求[/font][font=宋体],成为稳[/font][font=宋体]定[/font][font=宋体]和灵敏的方法,以检测稳定性中的任何结构变化。[/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 [/font][font=宋体]效应功能检测[/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一些[/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font=宋体]通过[/font][font=宋体]靶向细胞表面蛋白或受体[/font][font=宋体]来[/font][font=宋体]增强[/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ADCC[/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效应功能。根据[/font][font=Calibri]MoA[/font][font=宋体]和其他分子特异性因素,效应功能可能与[/font][/font][font=宋体]一些[/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安全事件相关,因此,优选效应功能减弱的[/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区域。[/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结论[/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font=宋体]是[/font][font=宋体]一个[/font][font=宋体]极具前景的[/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新兴治疗领域。由于[/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与单特异性抗体在结构和生物学上的差异,为[/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开发生物活性检测策略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考虑。本文[/font][/font][font=宋体]总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了目前可用的生物分析技术平台、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和相关的案例研究,以提供对设计[/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放行和表征策略的见解。[/font][/font][font=宋体]了[/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解和开发良好的生物活性检测对于[/font][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的整体控制策略至关重要,它们将[/font][/font][font=宋体]随着[/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BsAbs[/font][font=宋体]分子和[/font][/font][font=宋体]现有[/font][font=宋体]分析技术的发展[/font][font=宋体]而不断发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本文[/font][font=宋体]由[/font][font=宋体]义翘[/font][font=宋体]神州[/font][font=宋体]进行[/font][font=宋体]整理[/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同时[/font][font=宋体]提供快速高效的[/font][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bispecific-antibody-service][u][font=宋体][color=#0000ff]双特异性抗体表达服务[/color][/font][/u][/url][font=宋体][font=宋体]。从抗体序列开始,我们可以表达多种双特异性抗体形式,如[/font][font=Calibri]BiTE[/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Diabody[/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rossMab[/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DVD-IgG[/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参考文献:[/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Register AC, Tarighat SS, Lee HY. Bioassay Development for Bispecific Antibod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font][/font][font=Calibri] Int J Mol Sci. 2021 22(10):5350. Published 2021 May 19. doi:10.3390/ijms22105350[/font]

  • 【分享】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本法系依据干扰素可以保护人羊膜细胞(WISH)免受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破坏的作用,用结晶紫对存活的WISH细胞染色,于波长57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可得到干扰素对WISH细胞的保护效应曲线,以此测定干扰素生物学活性。试剂 (1)MEM或RPMI 1640 培养液取MEM或RPMI 1640培养基粉末1袋(规格为1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青霉素105IU和链霉素105IU,再加碳酸氢钠2.1g,溶解后,混匀,除菌过滤,4℃保存。(2)完全培养液量取新生牛血清10ml,加MEM或RPMI 1640培养液90ml。4℃保存。(3)测定培养液量取新生牛血清7ml,加MEM或RPMI 1640培养液93ml。4℃保存。(4)攻毒培养液量取新生牛血清3ml,加MEM或RPMI 1640培养液97ml。4℃保存。(5)消化液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g、氯化钠8.0g、氯化钾0.2g、磷酸氢二钠1.152g、磷酸二氢钾0.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经121℃15分钟灭菌。(6)染色液取结晶紫50mg,加无水乙醇20ml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7)脱色液取无水乙醇50ml、乙酸0.1ml,加水稀释至100ml。(8)PBS取氯化钠8.0g、氯化钾0.20g、磷酸氢二钠1.44g、磷酸二氢钾0.2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经121℃15分钟灭菌。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取人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的国家标准品,按说明书复溶后,用测定培养液稀释至每1ml含1000IU。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做4倍系列稀释,共8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 生物活性测定

    生物活性测定中活性曲线拟合中四参数和五参数的有啥区别,那种情况下应该用哪个

  • 含有巯基的生物小分子化合物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序号】:1[/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作者】: 郭黎明[/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题名】:含有巯基的生物小分子化合物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期刊】:吉林大学 博士论文[/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年、卷、期、起止页码】:2022[/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全文链接】:[/back][/color][/font][url=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7WN1SO36whLpCgh0R0Z-ia63qwICAcC3-s4XdRlECrTIkXoHr2EdHtSPC6BwqSJe8khappK2KsrLiQjj7VhBT&uniplatform=NZKPT]含有巯基的生物小分子化合物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 中国知网 (cnki.net)[/url][/align][align=left] [/align]

  • 【求助】薄层色谱之生物活性显色

    大家好,再咨询一个薄层色谱的相关问题。在薄层显色这个环节,有用显色剂,有用紫外的,但是我印象中还有一种方法,大概是通过生物活性来检测条带,于是我就想问这个方法是怎样做的?谢谢大家的指导了

  • 第二届功能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应用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关于举办“第二届功能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应用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通知各有关单位: 2017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将积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为功能性蛋白、生物活性肽开发应用带来新的高度。 为进一步推动这一产业健康顺利发展,交流功能性蛋白、生物活性肽有关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新领域,搭建“产学研”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单位定于2017年 4月 25日-27日在北京市举办“第二届功能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应用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参会者答疑解惑,同时进行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展示推介。热忱欢迎全国行业界新老朋友莅临本次论坛。 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征集中..........二、时间地点:时间:2017年 4月 25日-27日(25日全天报到)地点:北京市(具体地点、报名后通知)三、会议主要内容及拟邀专家:(采取专场会议形式)* 大会报告1.功能性蛋白、生物活性肽“十三五”相关政策解读2.功能性蛋白、生物活性肽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3.蛋白质组学与质谱分析* 健康食品行业专场1.生物活性肽、功能蛋白配方食品领域研发项目的立项、申报2.生物活性肽、功能蛋白新产品工艺与工程研发3.我国蛋白和生物活性肽食品需求及市场发展趋势分4.功能蛋白、生物活性肽与疾病、保健及免疫作用研究5.蛋白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6.活性肽功能蛋白营养作用及营养支持7.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配方食品安全性研究及评价8.生物活性肽的消化吸收及分布 9.功能性研究、功能性成分分离鉴定10.天然蛋白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利用11.食源功能肽产业化技术转化与营养保健开发 12.生物活性肽、功能蛋白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13.功能蛋白肽食品生产工艺及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建设14.新产品加工工艺开发中的选择及过程控制中关键点15.工艺确认和评价及生产工艺开发的关键步骤* 药品行业专场1.《生物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蛋白质和肽药物发展思路2.“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3.我国蛋白和多肽药物需求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4.肽及蛋白质类药物传输系统研究5.蛋白和小分子药物设计研究 6.肽和蛋白类药物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7.肽和蛋白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及评价 8.蛋白质药物构象及生物学活性检测技术9.结构改造的化学策略及生物活性功用、肽合成策略及肽药剂型的应用10.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微粒制剂的研究和应用 11.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2.蛋白质药物的分离纯化与PEG化学修饰技术 13.蛋白质药物生产工艺 14.多肽、蛋白质药物的大规模生产与制备、成套工艺技术用拟邀嘉宾:  谷瑞增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蛋白功能肽产业研发部 主任 刘新旗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工商大学 博士 何 梅 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乐国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殷腊生 时代(中国)生物活性多肽研究所所长 罗永章 清华大学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梁 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实验室任副主任 屈 锋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相关专家报告继续预约中,敬请持续关注! 最终专家日程安排将在会前一周发给报名参会者!四、参会对象:1、健康食品及保健特医食品企业从事开发研究、质量管理的人员、注册专员等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2、新药及仿制药企业从事开发研究、质量管理的人员,负责药品注册文件的编写、审评和注册申报的管理人员;联系人: 马超 电话/传真:010-52706606 手 机:13240487419 电子邮箱:1683101345@qq.com

  • 生物分子打印机应用

    [b][url=http://www.f-lab.cn/microarray-manufacturing/cfm.html]生物分子打印机CFM[/url][/b]已用于打印各种各样的生物分子,包括DNA、蛋白质、脂类、糖类和细胞抗体。生物分子打印机CFM与PIN或非接触式印刷技术相比,能够使得配体浓度稀释比其他技术高出1000倍,并且配体直接从粗混合物到选择性捕获表面上直接打印印刷.[b]生物大分子打印机CFM[/b]采用微通道网络打印,一个4×12模块一次打印48个样品。自动化流体处理和定位系统可以在一次运行中打印多达768个独特的样品。该系统是用于印刷到SenseyeSPR传感器mx96。[b]生物分子打印机CFM[/b]使标准耦合传递和捕捉较低吞吐量的多通道系统,这种条件是基于高通量阵列系统的。 [img=生物分子打印机,299,340]http://www.f-lab.cn/Upload/cfm-printers.jpg[/img][b]生物分子打印机[/b]:[b][url]http://www.f-lab.cn/microarray-manufacturing/cfm.html[/url][/b]

  • 【求助】[请问]为什么表面活性剂容易残留在柱子里

    我前段时间做了一个生物表面活性剂,一端是长碳链,一端是氨基酸残基,做完后,走空白,发现有很多吸收峰,用的是C18柱子。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的,那么我通常的样品是小肽,是不是都很容易残留在柱子里呢?[em09509]

  • 中药蜈蚣药效分子群和药理学活性被揭秘

    中药蜈蚣药效分子群和药理学活性被揭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在张云和李文辉研究员带领下,新识别了400余种蜈蚣肽类生物活性物质。一大批结构新颖的离子通道调节剂的发现,也为基于蜈蚣药效成分的创新药物研发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蜈蚣是一味传统的重要动物药材,已有几千年的药用历史。根据《中国药典》和《中华本草》记述,蜈蚣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头痛以及毒物咬伤等的治疗。虽然蜈蚣的药用价值被国内外医学专家所重视,用蜈蚣配成的中成药和处方在百余种以上,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对蜈蚣药效分子群的识别和相应的药理学活性解析的研究,使得蜈蚣蕴含的丰富的天然药用活性物质未能得到充分认识,成为有效利用蜈蚣药用价值和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瓶颈。  课题组在张云和李文辉研究员的带领下,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手段,对蜈蚣的药效分子群和药理学活性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的揭秘,新识别了400余种蜈蚣肽类生物活性物质。课题组进一步与华中科技大学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丁久平课题组合作,揭示出许多蜈蚣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可作用于不同的细胞膜离子通道(包括钠、钾、钙离子通道等)而发挥药理学作用。人类离子通道是产生生物电信号和胞内钙离子信号的膜蛋白分子,离子通道功能紊乱可导致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多种疾病,是目前药物开发中排名第二的药物靶点。  上述研究成果不仅科学地诠释了传统中药蜈蚣的药理药效学基础,从分子水平直接证明蜈蚣药用的有效性,也提供了蜈蚣中药材更科学的标准制定、炮制和应用的科学依据。该研究同时识别了一些导致过敏、出血等相关副作用的物质,为安全利用蜈蚣药材提供有益指导。  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联合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 【分享】仪器分析表明:火星可能存在吃岩石为生的微生物

    【分享】仪器分析表明:火星可能存在吃岩石为生的微生物

    [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151153_98264_1622715_3.jpg[/img]科学家在操作激光光学与化学成像仪[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151154_98265_1622715_3.jpg[/img]从新西兰乌木半岛是采集的黄钾铁矾[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151154_98266_1622715_3.jpg[/img]机遇号拍摄的此图是名为“埃尔卡普坦”岩石的特写,此岩石含有黄钾铁矾[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151158_98267_1622715_3.jpg[/img]画家描绘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center]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火星生命或许隐藏在岩石下或岩石里。一项新研究可以提供一种简单技术,以探测截留在岩石中的生物或生命起源之前的生物分子。  通过研究从地球上不同地方收集的7种黄钾铁矾矿石样品,一支科学家小组能识别出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它们可能和矿石晶体结构成了一体。  美国蒙大纳州大学的兰西• 辛曼表示,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从岩石中发现生物化合物,但此新技术具有优势,在不预备样品的情况下就能开展检测工作。辛曼和她的同事认为,他们的技术是未来找寻火星生命样本的理想手段。  矿石和微生物共存  黄钾铁矾是一种黄褐色的硫化矿石,包含有氢氧化钾和铁,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它只形成于非常酸性的水中。2004年,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黄钾铁矾,科学家马上预报此红色行星上曾经有过水。但让人更加感兴趣的是,黄钾铁矾的形成过程中的一步是黄铁矿与氧结合。而这种氧化反应只有在某些吃岩石的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进行。辛曼说:“在没有水和微生物的情况下,黄钾铁矾的形成速度特别慢。地球不是检查非生命过程的好场所,而火星是。”  矿石垃圾桶  有理论表明在没有微生物的情况下,黄钾铁矾也可以形成。蒙大纳州大学的另一作者迈克尔• 柯特勒说:“火星上是高度氧化的环境,因此黄钾铁矾能从火星上大量的玄武岩风化形成。”  此外,火星上的黄钾铁矾可能存在有火星版的吃岩石的微生物。如果是这样,这些微生物的残余可能就留存于这些矿石当中。这是因为地球上的黄钾铁矾是各种外来元素与其晶体结构合为一体。辛曼说:“这有点像是矿石垃圾桶。”  这些外来物质是有机化合物。然而,先前探测它们的技术需要将黄钾铁矾溶解到溶液中,或与其它的溶媒混合,以冲淡样品,此过程面临被污染的风险。辛曼说:“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污染。”  为避免这种污染的风险,辛曼小组开发了新技术,可以不用准备样品。他们利用美国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里的激光光学与化学成像仪(LOCI),让单束激光将晶体表面的少量物质蒸发成单个的离子,再让这些离子通过质谱仪,从而识别每一个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是多少。  在对上述7种样品的4次检测中,科学家发现了甘氨酸――构成蛋白质的最小的一种氨基酸。  采集火星矿石回地球  美国宇航局詹森太空研究中心的卡尔顿• 艾伦说:“此研究表明利用此仪器搭乘未来火星任务上火星后,将可以探测到火星矿石中的构成生命的基本分子。”  但由于激光光学与化学成像仪笨重且复杂,一时还不能送入太空。因此,美国宇航局最近的任务是从火星采集矿石回地球来进行检测。此仪器不仅能识别出有机物,还能测量出碳和其它元素的同位素之比。如果准确率有所提高,此方法将可能让科学家知道他们能否在火星上发现有机分子。  此技术的优势之处采用了较轻的同位素。而生物样品中的碳12和碳13同位素比例较高。

  • 生物活性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color=#231815]生物活性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color][color=#231815][color=#333333]生物体是天然活性蛋白质的宝库,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被发现和研究,在生物制药、营养食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分离纯化的技术与策略将影响天然蛋白的活性与功能,以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对生物活性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了综述。 [/color][/color]

  •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这是什么微生物,叫什么名字?什么习性?在活性污泥中大量出现,意味着什么?[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70459_02_1675168_3.jpeg[/img]

  • 【转帖】-欧盟拟从活性物质肯定列表中撤消丁苯吗啉等6种农药

    欧盟拟从活性物质肯定列表中撤消丁苯吗啉等6种农药2008年12月2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修订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98/8/EC将丁苯吗啉、硫酰氟、氧化硼、硼酸、四硼酸钠和四水硼酸二钠作为活性物质包括在附录Ⅰ中的欧盟委员会指令草案。这6个指令草案将可能用于生物农药产品的丁苯吗啉、硫酰氟、氧化硼、硼酸、四硼酸钠和四水硼酸二钠包括在欧共体活性物质肯定列表中,该决议草案涉及企业原先打算提交风险及功效评估信息。基于此,这些活性物质被允许保留在生物农药市场上的活性物质清单中。然而,提交信息的最后截止期限到来时,文件没有被提交。因此,这些物质无法按照生物指令98/8/EC第16条第2款规定的10年审查计划被审查,现决定12个月的逐步退出期之后从生物农药市场撤消这些物质。(摘自:农业质量标准)

  • 【转帖】纳米筛能分析微小分子

    生物谷2007年5月24日报道:利用一滴样本溶液就能快速地鉴定其中的微小分子,如DNA或毒性物质,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美国国家标准及科技机构(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奈米级的筛网,能侦测并分类不同分子量的的分子聚合链(polymer chain),此研究将发表于近期的PNAS期刊。一般来说,要分析未知的分子,大多是利用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来进行,此技术可涵盖许多不同种类的大分子鉴定,但是此技术必需先将该分子崩解、离子化后才能分析质量,获得该分子的身份确认。而相反地,此研究中的单分子质谱分析(single-molecule mass spectrometry)则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技术,原则上一次在一个微芯片装置中可以分析一种分子。 研究人员制造了宛如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膜(lipid bilayer),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cus aureus)的α-溶血素(α- hemolysin)将之打洞,此孔洞最小的孔径只有1.5奈米(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10,000奈米),研究人员以溶液中不同大小的PEG(polyethylene glycol)混合物进行分析,再拿其中一种高纯度的PEG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混合溶液中该种PEG的质谱图几乎与标准品完全相同,显示这个奈米级的分子筛对于微小分子的身份确认极具潜力。

  •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如生物医药、磁流体、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储存和环境保护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家、工程师、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纳米技术使得生命科学和健康医疗领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取得很大的进展。磁性纳米粒子是纳米级的颗粒,一般由铁、钴、镍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磁性内核及包裹在磁性内核外的高分子聚合物/硅/羟基磷灰石壳层组成。最常见的核层由具有超顺磁或铁磁性质的Fe3O4或γ-Fe2O3制成,具有磁导向性(靶向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定向移动,方便定位和与介质分离。最常见的壳层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壳层上偶联的活性基团可与多种生物分子结合,如蛋白质、酶、抗原、抗体、核酸等,从而实现其功能化。因此磁性纳米粒子兼具磁性粒子和高分子粒子的特性,具备磁导向性、生物兼容性、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活性基团和一定的生物医学功能。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磁性纳米粒子可以简化繁琐复杂的传统实验方法,缩短实验时间,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试剂。目前,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方面主要应用在磁性分离、磁性转染、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等的检测、免疫分析、磁性药物靶向、肿瘤热疗、核磁共振成像和传感器等。下文将具体介绍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 并列出对应于不同应用的具体产品。 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 磁性纳米粒子有一系列独特而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合成技术的发展,已成功生产出一系列形状可控、稳定性好、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的磁性使其易于进行富集和分离,或进行定向移动定位。磁效应由具有质量和电荷的颗粒运动形成。这些颗粒包括电子、质子、带正电和负电的离子等。带电颗粒旋转产生磁偶极,即磁子。磁畴指一个体积的铁磁材料中所有磁子在交换力的作用下以同一方向排列。这个概念将铁磁与顺磁区别开来。铁磁性材料有自发磁化强度,在无外加磁场时,也具有磁性。铁磁材料的磁畴结构决定磁性行为对尺寸大小的依赖性。当铁磁材料的体积低于某个临界值时,即成为单磁畴。这个临界值与材料的本征属性有关,一般在几十纳米左右。极小颗粒的磁性来源于基于铁磁材料磁畴结构的尺寸效应。这个结论的假设是铁磁颗粒在具有最低自由能的状态对小于某个临界值的颗粒有均匀的磁性,而对较大颗粒的磁性不均匀。前者较小颗粒称为单磁畴颗粒,后者较大的颗粒称为多磁畴颗粒。当单磁畴颗粒的直径比临界值更进一步降低,矫顽力变成零,这样的颗粒即成为超顺磁。超顺磁由热效应造成。超顺磁纳米粒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而在外加磁场移除后不具有磁性。在生物体内,超顺磁颗粒只在有外加磁场时具有磁性,这使得它们在生物体内环境中具有独特优点。铁、钴、镍等晶体材料都有铁磁性,但由于氧化铁磁铁(Fe3O4)是地球上天然矿物中最具磁性的,且生物安全性高(钴和镍等材料具有生物毒性),因而在多种生物医学应用中,超顺磁形式的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最常见。 铁磁流体(磁流体)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变得具有很强磁性的液体,它是既具有磁性又具有流动性的新型功能材料。铁磁流体是由纳米级的铁磁或亚铁磁构成的胶体溶液,颗粒悬浮于载体溶液中,载体溶液通常为有机溶剂或水。纳米颗粒完全被表面活性剂包裹以防止聚合成团。铁磁流体通常在无外加磁场时不保持磁性,因而被归类为超顺磁。铁磁流体中的纳米粒子在正常条件下由于热运动不发生沉降。 球形颗粒的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直径成反比。对于直径小于0.1um的颗粒,其表面原子的百分数急剧增大,此时表面效应显著。颗粒直径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同时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当粒径为1nm时表面原子数为完整晶粒原子总数的99%,此时构成纳米粒子的几乎所有原子都分布在表面上,在表面原子周围形成很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高化学活性。因此,固定目标分子/原子效率高。[font='

  • 【技术@创新】化学所合成新型高效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的支持下,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实验室有机催化课题组深入开展手性有机小分子(Chiral Organocatalysts)催化研究,最近,他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二胺型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实现了对aldol反应的高活性、高立体选择性催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7, Vol. 129, No. 11, p. 3074-3075)上。 Aldol反应是存在于生命体中的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用于碳-碳键构建的一类重要化学手段。实现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aldol 催化对认识生命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设计合成了手性离子液型催化剂,并探索性地将其应用到不对称aldol反应催化,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以及中等的立体选择性(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3093 Tetrahedron, 2007, 63, 1923-1930)。该类催化剂兼具手性胺催化和离子液体的优良特性,在高效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催化剂的分离、循环利用的目的。

  • 微生物所等发现抗结核活性新型abyssomicins化合物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感染疾病,近年来由于结核感染与艾滋感染的协同作用、全球人员的不断流动、不合格的公共卫生项目、耐药性及感染的持久性等原因,使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张立新实验室使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的牛型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减毒株bacillus Calmette-Guérin,即BCG 菌株作为测试菌株,建立了BCG高通量筛选模型作为抗TB活性成分的筛选,该方法高效直观且操作相对安全,为抗结核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快速通道。 通过筛选课题组自主建立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库,发现海洋疣孢菌Verrucosispora sp. MS100128的粗提物具有抗BCG活性。通过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Robert Capon教授合作,获得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abyssomicins,包括3个新化合物abyssomicin J、K、L和4个已知化合物abyssomicin B、C、D、H。其中abyssomicin J为首次发现的含硫原子二聚体结构的该类化合物,其显示出良好的抗BCG活性,MIC值为3.125 µg/mL。 在过去的研究表明,在这类化合物中,仅结构中含有α,β-不饱和酮活性基团的atrop-abyssomicin C与abyssomicin C才起生物学作用。张立新课题组发现,新颖结构含硫原子同源二聚体结构显示出更好的活性,论文通过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发现了abyssomicin C可以通过迈克加成反应(Michael addition)转化为abyssomicin J、K、L,促进了对abyssomicin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的深入理解。 同时,本研究进一步通过细胞水平的实验验证了abyssomicin J在BCG细胞内会自发转变为atrop-abyssomicin C而发挥其抗结核活性的初步假设,并揭示了该类化合物可以克服atrop-abyssomicin C不稳定的缺点,本论文的发现这为将此类化合物开发成成为新一代稳定的抗结核前体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abyssomicin类化合物的硫醚迈克加成产物是更加稳定的且具有定高反应活性的Michael acceptor,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和药效潜力,为研制新一类抗TB的临床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关论文:WANG Qian, SONG Fuhang, XIAO Xue, HUANG Pei, LI Li, Aaron Monte, Wael M. Abdel-Mageed, WANG Jian, GUO Hui, HE Wenni, XIE Feng, DAI Huanqin, LIU Miaomiao, CHEN Caixia, XU Hao, LIU Mei, Andrew M. Piggott, LIU Xueting*, Robert J. Capon*, ZHANG Lixin*. Abyssomicins from a South China Sea deep-sea sediment Verrucosispora sp.: Natural thioether Michael addition adducts as potential antitubercularprodrug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2, DOI: 10.1002/anie.201208801 and 10.1002/ange.201208801(IF=13.455, 5-Year IF=13.195) http://www.cas.cn/ky/kyjz/201211/W020121121340012619619.jpghttp://www.cas.cn/ky/kyjz/201211/W020121121340012612849.jpg微生物所等发现抗结核活性新型abyssomicins化合物

  • 夏季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来自哪里?

    夏季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来自哪里?

    [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07,28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141512_01_676_3.png[/img][/color][/align][color=#333333]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比其他季节要多,必须及时补充。[/color][color=#333333]一谈到水,人们往往会想到市场上销售的“净水”、“太空水”。[/color][color=#ff6666]其实,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厂生产的饮用水所无法比拟的。[/color][color=#333333]夏季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color][color=#333333]这就是说,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color][color=#333333]另外,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color][color=#333333]亲们喜欢哪个?[/color]

  •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简介说明

    [b][url=http://www.f-lab.cn/biosensors/mx96.html]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url][/b]是采用[b]阵列成像SPR[/b]技术的[b]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传感仪[/b]器和[b]成像SPR仪[/b],是全球领先的多重[b]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的[b]SPR成像系统[/b]。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x96可监测传感器表面上高达96个配点,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x96温度控制96位微孔板自动进样,样品在芯片系列注射,每次注产生96个相互作用。它是可以无人执行的从96孔板在一个完整的运行多达10000个传感由此产生以及包括控制的任务。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具有样品注射的来回流动,只有100µ L的样品也能检测由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与CFM标准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可以从较低的吞吐量机转换成更高的吞吐量阵列系统。对于多路复用非常重要的应用程序,阵列可能非常强大,因为随着实验规模的增大,在其他平台上的采样消耗和仪器运行时间可以迅速扩展。例如,数组可以两两竞争96单克隆抗体的-几乎10000个人相互作用-只使用200每个单抗µ L和一个24小时运行的几天到几个月持续运行的平台。[img=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http://www.f-lab.cn/Upload/MX96.jpg[/img]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url]http://www.f-lab.cn/biosensors/mx96.html[/url]

  • 【转帖】火星土壤含有机物 是否存活生命待揭晓

    【转帖】火星土壤含有机物 是否存活生命待揭晓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132326_243651_1633128_3.jpg[/img] 1976年,“海盗号”登陆器在火星采集土壤样本[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132327_243652_1633128_3.jpg[/img]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与火星环境十分相似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科学家称,可构建生命的富含碳有机分子存在于火星土壤中。从而挑战了之前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火星是一颗贫瘠行星的观点。  1976年,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登陆器采集了火星土壤样本,当时科学家并未发现富含碳的有机分子或者生物。但在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极地区域发现包含氯气的高氯酸盐,科学家决定重新研究火星土壤。

  • 【分享】土壤小知识(土壤酶活性)

    [size=3][font=宋体]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情况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酶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脲酶活性较高的羽扇豆。微生物是土壤酶的重要来源。脲酶的活性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土壤交换性量有明显相关性,增加土壤湿度,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font][font=Times New Roman]C/N[/font][font=宋体]比、全氮、速效氮、盐基饱和度及物理性沙粒有明显相关性,增加土壤湿度,过氧化氢酶活性液增强,土壤干燥时,活性下降。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增加可溶性磷,酶活性逐渐提高,以后便逐渐下降,当大量供给磷肥时(如达[/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80mg/100g[/font][font=宋体]土),则完全察觉不到磷酸盐水解酶的活性。一般认为,富含腐殖质的高肥力土壤,脲酶的活性也最高。总之,许多研究者认为,酶的功能是明显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font][/siz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