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

仪器信息网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仪器

  • 等离子产生原理,等离子技术可以分为大气常压,辉光,两种类型.对于不同的类型,均发展出相关的应用.等离子清洗机有什么优势均匀度高,效果可控,安全易用.等离子产生原理:等离子技术可以分为大气常压、辉光 两种类型。 对于不同的类型,均发展出相关的应用。 1.大气等离子清洗机的优势: 通常采用空气作为发生气体。特点是气体的需求量非常高,工业上常用中频作为激发能源,频率在40KHZ左右。等离子工作形态以直喷和旋转的较为常见。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超标的臭氧与氮氧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必须要配套废气排放系统一同工作。因为上述特性,大气等离子主要适用于对处理效果要求不高,并且后续运行成本低的行业比如手机盖板行业、手机保护膜行业等。 2.辉光等离子清洗机的优势: 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腔式与大气压式,此两种等离子技术均为直接式等离子。 腔式等离子的特点是需要一个封闭的腔体,电极内置于真空腔体中,工作时首先用真空泵将腔体内空气吸出形成类真空环境,然后等离子在整个腔体中形成并直接对在内的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此种腔式等离子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大气等离子。后续运行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其真空泵连续工作的功耗较大。另外设备工作时在真空环节需要的时间较多,对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及要求处理效率的工业领域来说,局限性较明显。  大气压辉光式等离子技术。RF射频作为激发能源,工作频率是13.56MHZ。采用氩气(Ar)作为发生气体,氧气或者氮气作为反应气体。  该技术的特点是: ⅰ、均匀度高。大气压等离子是辉光式的等离子幕,直接作用于材料表面,实验证明,同一材料不同位置的处理均匀性很高,这一特性对于工业领域进行下一环节的贴合、邦定、涂布、印刷等制程十分重要。 ⅱ、 效果可控。大气压等离子有三种效果模式可选。一是选用 氩气/氧气 组合,主要面向非金属材料并且要求较高的表面亲水效果时采用,比如玻璃,PET Film等。 二是选用 氩气/氮气 组合,主要面向各种金属材料,如金线、铜线等。因氧气的氧化作用,替换为此方案中的氮气后,该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只采用氩气的情况,只采用氩气也可以实现表面改性,但是效果相对较弱。此为特殊情况,是少数工业客户需要有限而均匀的表面改性时采用的方案。 ⅲ、安全易用。大气压式等离子,也是低温等离子,不会对材料表面造成损伤,例如对方阻值敏感的ITO Film材质亦可处理。无电弧,无需真空腔体,也无需废气排放系统,长时间使用并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损害。 ⅳ、面积宽大。大气压等离子最大可以处理2m宽的材料,可以满足现有多数工业企业的需求。 ⅴ、成本低廉。大气压等离子设备功耗低,运行成本以气体为主。以主要消耗气体氩气为例,同大气等离子气体消耗量相比不足其1/20.
    留言咨询
  • 氟离子检测仪 F-10Z 应用:氟离子电极以氟化镧为单晶作为感应膜,测量水溶液中的游离氟离子浓度。 不能测定络合化的氟化合物等的全氟浓度。 用于半导体制造工厂、玻璃工厂、氟树脂制造工厂等工艺、工厂排水、上水道等水质管理领域。测量原理固体膜氟离子电极法测量范围0-1999mg/L,mV:-1000~+1000mV分 辨 率0.1 mg/L(0.1--99.9mg/L)1mg/L(100--1999mg/L)精 度±5%(FS)显 示LCD,3位半温度补偿自动补偿响应速度90%应答速度为60秒以内防水等级IP67电 源DC 4.5V外形尺寸70(W)x36(H)X170(D)重 量主机约290g
    留言咨询
  • ARL光谱仪激发台S703281赛默飞 美国热电ARL光谱仪激发台,S703281 ARL激发台。美国热电:直读光谱仪ARL8860、XRF、XRD ICP、电镜、电子能谱仪德国徕卡: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镜制样设备英斯特朗:疲劳试验机、万能试验机; 摆锤冲击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东京精密:圆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美国法如:激光跟踪仪、关节臂及扫描 日本奥林巴斯手持光谱仪 德国帕马斯颗粒计数器租赁检测:便携式三坐标、激光跟踪仪、3D扫描仪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帮客户挖掘新的赢利空间!上海澳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澳信仪器有限公司青岛澳信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美测(青岛)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试服务:静态力学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动态疲劳测试主要包括:拉拉疲劳、拉压疲劳、压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
    留言咨询

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方案

  • 基于PARAFAC分析的水样激发-发射矩阵的分量分析
    作为PARAFAC成分分析的一个例子,本申请说明显示了混合样品(色氨酸、腐殖酸和黄腐酸)的3D荧光测量和成分分析结果。关键词:FP-8300,荧光,PARAFAC(平行因子分析),EEM(激发发射矩阵),CDOM(显色溶解有机物),IFE(内滤效应)
  • 空心阴极灯的原理、特点及维护
    空心阴极灯是一种特殊的低压放电现象,在阴阳两极之间加以300~500V的电压,这样两极之间形成一个电场,电子在电场中运动,并与周围充入的惰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使这些惰性气体电离。气体中的正离子高速移向阴极,阴极在高速离子碰撞的过程中溅射出阴极元素的基态原子,这些基态原子与周围的的离子发生碰撞被激发到激发态,这些被激发的高能态原子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会发射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 。
  • X射线激发的时间分辨光谱解析闪烁体能量转移过程
    液体闪烁体探测器被广泛用于中微子和天体粒子检测实验。linear alkylbenzene (直链烷基苯 (LAB))这种液体闪烁体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检测测试中。LAB 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闪烁体,因为它成本低、闪点高、毒性低,使其比之前常用的有毒和易燃有机闪烁体更易处理。LAB 通常与2,5-二苯基氧佐尔(2,5-diphenyloxazole,PPO) 一起使用,可提高发光效率并将发射光谱延长至到更长的波长。LAB/PPO闪烁体探测系统已用于Daya-Bay1和 RENO2中微子检测实验,也是即将推出的 SNO+3和JUNO4探测器的闪烁体。使用爱丁堡仪器 FLS1000 和 XS1 X射线样品室附件研究了 LAB/PPO 在不同 PPO 浓度下的 X 射线激发发光衰减特性。随着PPO的浓度从1g/L增加到 20 g/L,主要衰变组分的寿命从 7.1ns减少到 1.7 ns。XS1 X射线样品室附件将 FLS1000 PL光谱仪的功能扩展到 X射线领域,为开发新型闪烁体材料创造了强大的表征工具。

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论坛

  • 【求助】关于离子激发的问题。

    大家好,现在正在学习ICP在看基本理论是,看到下面一句话,理解不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试样物质中气态原子(或离子)被激发以后,其外层电子辐射跃迁所发射的特征辐射能(不同的光谱) ,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一种方法。”气态原子被激发我知道。但离子被激发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谢谢大家![em0815]

  • 【求助】关于铕离子激发谱线的问题

    【求助】关于铕离子激发谱线的问题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262153_296399_2248426_3.jpg我在报告的时候,放了這张铕离子放荧光的原理图,教授看了,忽然问我一个麻烦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转移模式只需要用到394nm的uv激发,我找遍了数据,却依旧无解,有没有人可以给个意见,非常感谢!补:我最困惑的是,老师为什么会觉得只需要394nm不合理,毕竟394nm还是比普通的光致荧光所需要的能量还要大,不是吗?还是从图看来,理论上要达用更大能量的激发光?果真如此的话,这应该要用到多少才合理?→给个意见就好,这样找数据也有方向~拜托了~~

  • 荧光光谱仪激发谱的测量原理?

    激发谱是采用连续光源获得的,最多的是氙灯为光源的光谱仪。激发光栅扫描,不同激发波长的光激发样品,在固定发射波长的发光强度值的对应关系,称为激发谱。由于氙灯等激发源不同波长的能量不同,所以我们采用一个参比检测器,实时的测定入射能量的变换。实际激发谱的强度是发射检测器强度/参比检测器的强度。现阶段,我们能够做的激发谱范围是200-1000nm,是由于光栅特征和硅二极管参比检测器的能力决定的。

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耗材

  • 直流激发光离子化灯PAL118
    光离子化灯PID Lamp简介光离子化灯常用于气相色谱学(GC),痕量气体监测以及在质谱分析中对样品进行电离。PID技术使用的灯带有真空紫外(VUV)区域内的一致光子能量。当气态分子电离能低于光子发出的能量时,分子可被离子化。光离子化灯常用于测量浓度为ppm到ppb级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其他气体。贺利氏提供完整系列的光离子化灯,它们在强度光谱纯度和寿命上都达到最高标准。贺利氏光离子化灯包括不同填充气体和窗口材料,采用直流(DC)和射频(RF)两种激发方式。贺利氏技术团队拥有专业设计力量,通过和OEM仪器生产商合作,可以按照客户在外形和功率方面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特性填充气体:Xe,Kr,Ar窗口材质:LiF,MgF2,Al2O3驱动方式:DC直流,RF射频光离子化强度:9.6 eV,10.0 eV,10.6 eV,11.8 eV高纯度气体以保证更长寿命高纯度窗口材料以保证更佳的光谱透过率工作原理将PID灯发射的真空紫外光束射入测试腔,当被测有机挥发性气体进入测试腔时,受到紫外光的轰击而发生电离,分裂成带正负电性的两个基团。在测试腔的两边装有一对施加了适当工作电压的电极,受到电极电压的吸引,带电基团分别趋向相应电极而形成正比于VOC浓度的电流。通过测量该电流大小,确定VOC浓度。分裂的基团经过电极后重新复合离开真空腔。应用气相色谱仪(GC)质谱仪(MS)大气和土壤的监测报警器顶室测试气体泄漏监测危险区域中的人员安全DC直流激发PID灯用于设计制造台式高稳定性仪器灯型号PAL 118填充气体Ar起辉电压(V)1500光离子强度(eV)11.8工作电流(mA)0.2 – 2起辉时间(ms)1 – 2长度×直径(mm)53.5×35产品优势为了达到无与伦比的光强、灵敏度和寿命表现,贺利氏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并精准地控制加工工艺。吸气剂灯体内部的金属块或金属环用来吸收透过灯体玻璃进入的杂质气体。一些厂家的吸气剂仅能在灯生产时有效,而一些厂家甚至不适用吸气剂;这会导致PID灯使用过程中光谱纯度退化。虽然这不会干扰监测VOCs的VUV谱线,但是会降低VUV谱线的能量,从而导致灵敏度和寿命的降低。贺利氏专利设计的吸气剂可以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发挥作用以保证高纯度的输出光谱。光窗材质许多厂家使用天然晶体来加工光窗,但是这些天然晶体中含有一些杂质。这回导致输出光谱发出不规则反射而降低输出强度,从而减少工作寿命。贺利氏采用高纯单晶MgF2,并切割成平面以保证最大透过率。窗口封接和加工工艺贺利氏选择了最佳的窗口封接原料且在真空下严密贴合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污染光谱。灯体的封接加工工艺也非常重要,保证了不同灯内充气气压相同,从而达到高度重现性。请联系我们为您的仪器应用安排优化的定制设计!
  • 直流激发光离子化灯PAS118
    光离子化灯PID Lamp简介光离子化灯常用于气相色谱学(GC),痕量气体监测以及在质谱分析中对样品进行电离。PID技术使用的灯带有真空紫外(VUV)区域内的一致光子能量。当气态分子电离能低于光子发出的能量时,分子可被离子化。光离子化灯常用于测量浓度为ppm到ppb级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其他气体。贺利氏提供完整系列的光离子化灯,它们在强度光谱纯度和寿命上都达到最高标准。贺利氏光离子化灯包括不同填充气体和窗口材料,采用直流(DC)和射频(RF)两种激发方式。贺利氏技术团队拥有专业设计力量,通过和OEM仪器生产商合作,可以按照客户在外形和功率方面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特性填充气体:Xe,Kr,Ar窗口材质:LiF,MgF2,Al2O3驱动方式:DC直流,RF射频光离子化强度:9.6 eV,10.0 eV,10.6 eV,11.8 eV高纯度气体以保证更长寿命高纯度窗口材料以保证更佳的光谱透过率工作原理将PID灯发射的真空紫外光束射入测试腔,当被测有机挥发性气体进入测试腔时,受到紫外光的轰击而发生电离,分裂成带正负电性的两个基团。在测试腔的两边装有一对施加了适当工作电压的电极,受到电极电压的吸引,带电基团分别趋向相应电极而形成正比于VOC浓度的电流。通过测量该电流大小,确定VOC浓度。分裂的基团经过电极后重新复合离开真空腔。应用气相色谱仪(GC)质谱仪(MS)大气和土壤的监测报警器顶室测试气体泄漏监测危险区域中的人员安全DC直流激发PID灯用于设计制造台式高稳定性仪器灯型号PAS 118填充气体Ar起辉电压(V)1500光离子强度(eV)11.8工作电流(mA)0.2 – 2起辉时间(ms)1 – 2长度×直径(mm)53.5×19.6产品优势为了达到无与伦比的光强、灵敏度和寿命表现,贺利氏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并精准地控制加工工艺。吸气剂灯体内部的金属块或金属环用来吸收透过灯体玻璃进入的杂质气体。一些厂家的吸气剂仅能在灯生产时有效,而一些厂家甚至不适用吸气剂;这会导致PID灯使用过程中光谱纯度退化。虽然这不会干扰监测VOCs的VUV谱线,但是会降低VUV谱线的能量,从而导致灵敏度和寿命的降低。贺利氏专利设计的吸气剂可以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发挥作用以保证高纯度的输出光谱。光窗材质许多厂家使用天然晶体来加工光窗,但是这些天然晶体中含有一些杂质。这回导致输出光谱发出不规则反射而降低输出强度,从而减少工作寿命。贺利氏采用高纯单晶MgF2,并切割成平面以保证最大透过率。窗口封接和加工工艺贺利氏选择了最佳的窗口封接原料且在真空下严密贴合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污染光谱。灯体的封接加工工艺也非常重要,保证了不同灯内充气气压相同,从而达到高度重现性。请联系我们为您的仪器应用安排优化的定制设计!
  • 直流激发光离子化灯PKS106
    光离子化灯PID Lamp简介光离子化灯常用于气相色谱学(GC),痕量气体监测以及在质谱分析中对样品进行电离。PID技术使用的灯带有真空紫外(VUV)区域内的一致光子能量。当气态分子电离能低于光子发出的能量时,分子可被离子化。光离子化灯常用于测量浓度为ppm到ppb级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其他气体。贺利氏提供完整系列的光离子化灯,它们在强度光谱纯度和寿命上都达到最高标准。贺利氏光离子化灯包括不同填充气体和窗口材料,采用直流(DC)和射频(RF)两种激发方式。贺利氏技术团队拥有专业设计力量,通过和OEM仪器生产商合作,可以按照客户在外形和功率方面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特性填充气体:Xe,Kr,Ar窗口材质:LiF,MgF2,Al2O3驱动方式:DC直流,RF射频光离子化强度:9.6 eV,10.0 eV,10.6 eV,11.8 eV高纯度气体以保证更长寿命高纯度窗口材料以保证更佳的光谱透过率工作原理将PID灯发射的真空紫外光束射入测试腔,当被测有机挥发性气体进入测试腔时,受到紫外光的轰击而发生电离,分裂成带正负电性的两个基团。在测试腔的两边装有一对施加了适当工作电压的电极,受到电极电压的吸引,带电基团分别趋向相应电极而形成正比于VOC浓度的电流。通过测量该电流大小,确定VOC浓度。分裂的基团经过电极后重新复合离开真空腔。应用气相色谱仪(GC)质谱仪(MS)大气和土壤的监测报警器顶室测试气体泄漏监测危险区域中的人员安全DC直流激发PID灯用于设计制造台式高稳定性仪器灯型号PKS 106填充气体Kr起辉电压(V)1500光离子强度(eV)10.6工作电流(mA)0.2 – 2起辉时间(ms)1 – 2长度×直径(mm)53.5×19.6产品优势为了达到无与伦比的光强、灵敏度和寿命表现,贺利氏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并精准地控制加工工艺。吸气剂灯体内部的金属块或金属环用来吸收透过灯体玻璃进入的杂质气体。一些厂家的吸气剂仅能在灯生产时有效,而一些厂家甚至不适用吸气剂;这会导致PID灯使用过程中光谱纯度退化。虽然这不会干扰监测VOCs的VUV谱线,但是会降低VUV谱线的能量,从而导致灵敏度和寿命的降低。贺利氏专利设计的吸气剂可以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发挥作用以保证高纯度的输出光谱。光窗材质许多厂家使用天然晶体来加工光窗,但是这些天然晶体中含有一些杂质。这回导致输出光谱发出不规则反射而降低输出强度,从而减少工作寿命。贺利氏采用高纯单晶MgF2,并切割成平面以保证最大透过率。窗口封接和加工工艺贺利氏选择了最佳的窗口封接原料且在真空下严密贴合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污染光谱。灯体的封接加工工艺也非常重要,保证了不同灯内充气气压相同,从而达到高度重现性。请联系我们为您的仪器应用安排优化的定制设计!

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资料

负氧离子激发仪原理相关的资讯

  • 负氧离子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与选择
    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是空气质量好坏的关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在空气净化、城市小气候等方面有调节作用,其浓度水平是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自然界中空气正、负离子是在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性物质、雷电、风暴、瀑布、海浪冲击下产生,既是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保持某一动态平衡状态。由于负离子的特性,空所中的负离子产生与消失会保持一个平衡,因此判断环境下负离子浓度需要借助专门的空气离子检测仪进行准确测量。负氧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带负电荷的氧离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其浓度水平是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有着 “空气维生素”之称。工作原理:空气离子测量仪是测量大气中气体离子的专用仪器,它可以测量空气离子的浓度,分辨离子正负极性,并可依离子迁移率的不同来分辨被测离子的大小。一般采用电容式收集器收集空气离子所携带的电荷,并通过一个微电流计测量这些电荷所形成的电流。测量仪主要包括极化电源、离子收集器、微电流放大器和直流供电电源四部分。首要要了解自己选负离子检测用途,目前有进口的负离子检测仪,国产的负离子检测仪,仿冒的负离子检测仪等等。分为便携的负离子检测仪,在线的负离子检测仪,按原理分又分为平行电极负离子检测仪和圆通电容器负离子检测仪两种。空气负氧离子检测分为 “平极板法测空气负离子” 和”电容法测空气负离子“这两种原理,其中“平极板”原理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检测快速,经济实惠,用于个人、工厂、实验室等单位。电容法测空气负离子检测仪是一种高性能检测方法,具有防尘、防潮等特点,相对于平极板法测空气负离子更加,特别适合于森林、风景区的使用,是林业局,科研单位测量空气质量的常见仪器。按收集器的结构分,负离子检测仪可以划分为平行板式和Gerdien 冷凝器式/双重圆筒轴式两种类型。1.Ebert式/平行电板式离子检测仪平行电板式离子检测仪是目前低端空气离子检测仪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A跟B是一组平行的且相互绝缘的电极,B极顶端边着一个环形双极电极,空气通过右下角的风扇吸入,空气中的负离击打A/B电极放电,电荷传导到E环形电极形成自放电,放电信号被记录,从而可对空气中正、负离子数量及大小进行测量。这种检测仪技术上比较成熟,造价成本也比较低,但是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另外这种结构自身的弱点容易导致电解边缘效应,容易造成气流湍流,造成检测结果偏移较大。2.Gerdien冷凝器式/双重圆筒轴式双重圆筒轴式离子检测仪是目前中高端空气离子检测仪成熟的一种方法。整体结构由3个同心圆筒组成,外围筒身及内轴为电极,空气通过圆筒时,离子撞击筒身跟轴产生放电,放电信号被记录,从而可对空气中正、负离子数量及大小进行测量。这种检测仪技术上已非常成熟,但由于内部复杂的结构及控制,造价成本高昂,这种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平行电板式结构固有的电解边缘效应,同时圆筒本身的结构及特殊的进气方式可以保持气流通过的平顺性,对离子数量及大小的检测精确性有极大提高。
  • 飞秒激发拉曼光谱帮助理解光伏电池发电机理
    Solarbe(索比)光伏太阳能网讯: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特别是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但最近加拿大、伦敦和塞浦路斯的科学家使用激光器,将一些光线引入来帮助制造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  本周早些时候,来自蒙特利尔科学与技术设施委员会、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塞浦路斯大学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传播》上发表的一份新报告中解释他们的发现:&ldquo 我们的发现对机制理解所有的太阳能转换系统方面的分子细节的发电机制非常重要。&rdquo 第一作者,蒙特利尔大学Francoise Provencher称:&ldquo 我们几十年来致力理解有机光伏分子的工作原理图这一' 圣杯' ,终于取得重大进展。&rdquo   &ldquo 我们用飞秒激发拉曼光谱,&rdquo 来自科学和技术中央激光设施理事会的Tony Park说,&ldquo 飞秒激发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超快激光技术,它提供了在极快的化学反应里,化学键是如何变化的细节。分子与激光脉冲相互作用时,激光提供了分子的振动信息。&rdquo   Experimental setup used to map defect densities in organic thin films. A pulsed laser beam is used to raster-scan the material of interest, which is assembled in a field-effect geometry, allowing changes in current flow to be detected. The yellow zones indicate sites at which the defect density is particularly high. (Credit: Christian Westermeier)  表征薄膜电池表面活性层结构  由此获得的信息显示了太阳能电池中的分子演化过程。他们发现了两项重点:快速分子重排和极少量分子松弛和重组。重排或响应速度非常快 - 仅300飞秒(femtosecond)。研究人员表示,一飞秒相对于一秒的概念,就象是一秒相对于370万年。  &ldquo 在这些设备中,光吸收加速了电子和带正电荷物质的形成。最终要提供电力,这两个相互吸引的粒子就必须分开,电子必须离开。如果电子不能足够快地移开,则正电荷和负电荷就会简单地再结合,结果是什么变化也没有。太阳能设备的整体效率就在于正负电荷重新组合和分离的比例。&rdquo 斯塞浦路斯大学的Sophia Hayes解释说。  &ldquo 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未来理解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系统的差别,或者理解那些系统应该有高发电效率却并没有表现出来的原因,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对将来设计更好的太阳能电池将明显有益,&ldquo 蒙特利尔大学卡洛斯· 席尔瓦,也是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进一步表示。  慕尼黑Ludwig Maximilian大学Bert Nicket领导的科学家团队首次成功地用激光激发材料对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进行了功能表征,&ldquo 我们已开发出一种方法用激光对材料进行光栅扫描,聚焦的光束通过旋转衰减器调制成不同的方式。这样我们就能够直接映射分布在有机薄膜上的缺陷空间分布,这是以前从未实现过的,&ldquo Christian Westermeier解释说。  太阳能电池通过光子激发分子产生自由电子和正电空穴,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荷载流子被电极捕获的时间和电池的活性层详细结构有关。原子规则排列中的缺陷会捕获载流子,也减少可用电流。新的映射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到与激光激发缺陷局部相关的电流变化。  该研究显示,在并五苯有机半导体中,这些缺陷往往集中在一定位置上。选择并五苯来实验,因为它是目前可用于有机半导体生产的导电最好的材料,理解这些表层热电的特别之处非常有意义。是什么在这些地方产生了缺陷?可能是由于化学污染,或是分子的排列不规则?  飞秒激发拉曼光谱这种新技术,为理解有机薄膜发电的深层机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 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原理与发展历史
    20世纪以来,微纳米科技作为一个新兴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当前,纳米科技已经成为21 世纪前沿科学技术的代表领域之一,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纳米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纳米材料结构单元尺寸与电子相干长度及光波长相近,表面和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电学,磁学,光学等其他特殊性能、力学和其他领域有很多新奇的性质,对于高性能器件的应用有很大潜力。具有新奇特性纳米结构与器件的开发要求开发出具有更高精度,多维度,稳定性好的微纳加工技术。微纳加工工艺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主要常见有离子注入、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工艺技术。近年来,由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小型化趋势,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领域中的微纳结构制造中,成为微纳加工技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之一。FIB是在常规离子束和聚焦电子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与电子束相比FIB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经过加速聚焦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工作。由于离子与电子相比质量要大的非常多,即时最轻的离子如H+离子也是电子质量的1800多倍,这就使得离子束不仅可以实现像电子束一样的成像曝光,离子的重质量同样能在固体表面溅射原子,可用作直写加工工具;FIB又能和化学气体协同在样品材料表面诱导原子沉积,所以FIB在微纳加工工具中应用很广。本文主要介绍FIB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史。离子源FIB采用离子源,而不是电子束系统中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所产生的加速电子。FIB系统以离子源为中心,较早的离子源由质谱学与核物理学研究驱动,60年代以后半导体工业的离子注入工艺进一步促进离子源开发,这类离子源按其工作原理可粗略地分为三类:1、电子轰击型离子源,通过热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后轰击离子源室内的气体分子使气体分子电离,这类离子源多用于质谱分析仪器,束流不高,能量分散小。2、气体放电型离子源,由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离子,如辉光放电、弧光放电、火花放电离子源,这类离子源束流大,多应用于核物理研究中。3、场致电离型离子源是利用针尖针尖电极周围的强电场来电离针尖上吸附的气体原子,这种离子源多应用于场致离子显微镜中。除场致电离型离子源外,其余离子源均在大面积空间内(电离室)生成离子并由小孔引出离子流。故离子流密度低,离子源面积大,不适合聚焦成细束,不适合作为FIB的离子源。20世纪70年代Clampitt等人在研究用于卫星助推器的铯离子源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液态金属离子源(liquid metal ion source,LMIS)。图1:LMIS基本结构将直径为0.5 mm左右的钨丝经过电解腐蚀成尖端直径只有5-10μm的钨针,然后将熔融状态的液态金属粘附在针尖上,外加加强电场后,液态金属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极小的尖端(约5 nm的泰勒锥),尖端处电场强度可达10^10 V/m。在这样高电场作用下,液尖表面金属离子会以场蒸发方式逸散到表面形成离子束流。而且因为LMIS发射面积很小,离子电流虽然仅有几微安,但所产生电流密度可达到10^6/cm2左右,亮度在20μA/Sr左右,为场致气体电离源20倍。LMIS研究的问世,确实使FIB系统成为可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MIS中离子发射过程很复杂,动态过程也很复杂,因为LMIS发射面为金属液体,所以发射液尖形状会随着电场和发射电流的不同而改变,金属液体还必须确保不间断地补充物质的存在,所以发射全过程就是电流体力学和场离子发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分析表明LMIS稳定发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发射表面具有一定形状,从而形成一定的表面电场;(2)表面电场足以维持一定的发射电流与一定的液态金属流速;(3)表面流速足以维持与发射电流相应的物质流量损失,从而保持发射表面具有一定形状。从实用角度,LMIS稳定发射的一个最关键条件:制作LMIS时保证液态金属与钨针尖的良好浸润。由于只有将二者充分持续地粘附在一起,才能够确保液态金属很好地流动,这一方面能够确保发射液尖的形成,同时也能够确保液态金属持续地供应。实验发现LMIS还有一些特性:(1) 存在临界发射阈值电压。一般在2 kV以上;电压超过阈值后,发射电流增加很快。(2) 空间发射角较大。离子束的自然发射角一般在30º左右;发射角随着离子流的增加而增加;大发射角将降低束流利用率。(3) 角电流密度分布较均匀。(4) 离子能量分散大(色差)。离子能散通常约为4.5 eV,能散随离子流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离子源发射顶端存在严重空间电荷效应所致。由于离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同一加速电压时离子速度比电子速度低得多,离子源发射前沿空间电荷密度很大,极高密度离子互斥,造成能量高度分散。减小色差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小发射电流,但低于2uA后色差很难再下降,维持在4.5eV附近。继续降低后离子源工作不稳定,呈现脉冲状发射。大能散使离子光学系统的色差增加,加重了束斑弥散。(5) LMIS质谱分析表明,在低束流(≤ 10 μA)时,单电荷离子几乎占100%;随着束流增加,多电荷离子、分子离子、离子团以及带电金属液滴的比重增加,这些对聚焦离子束的应用是不利的。以上特性表明就实际应用而言,LMIS不应工作在大束流条件下,最佳工作束流应小于10μA,此时,离子能量分散与发散角都小,束流利用率高。LMIS最早以液态金属镓为发射材料,因为镓熔融温度仅为29.8 ºC,工作温度低,而且液态镓极难挥发、原子核重、与钨针的附着能力好以及良好的抗氧化力。近些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除Ga以外,Al、As、Au、B、Be、Bi、Cs、Cu、Ge、Fe、In、Li、Pb、P、Pd、Si、Sn、U、Zn都有报道。它们有的可直接制成单质源;有的必须制成共熔合金(eutectic alloy),使某些难熔金属转变为低熔点合金,不同元素的离子可通过EXB分离器排出。合金离子源中的As、B、Be、Si元素可以直接掺杂到半导体材料中。尽管现在离子源的品种变多,但镓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决定其现在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离子源之一,在一些高端型号中甚至使用同位素等级的镓。FIB系统结构聚焦离子束系统实质上和电子束曝光系统相同,都是由离子发射源,离子光柱,工作台以及真空和控制系统的结构所构成。就像电子束系统的心脏是电子光学系统一样,将离子聚焦为细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离子光学系统。而离子光学与电子光学之间最基本的不同点:离子具有远小于电子的荷质比,因此磁场不能有效的调控离子束的运动,目前聚焦离子束系统只采用静电透镜和静电偏转器。静电透镜结构简单,不发热,但像差大。图2:聚焦离子束系统结构示意图典型的聚焦离子束系统为两级透镜系统。液态金属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在外加电场( Suppressor) 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极小的尖端,再加上负电场( Extractor) 牵引尖端的金属,从而导出离子束。第一,经过第一级光阑后离子束经过第一级静电透镜的聚焦和初级八级偏转器对离子束的调节来降低像散。通过一系列可变的孔径(Variable aperture),可以灵活地改变离子束束斑的大小。二是次级八极偏转器使得离子束按照定义加工图形扫描加工而成,利用消隐偏转器以及消隐阻挡膜孔可以达到离子束消隐的目的。最后,通过第二级静电透镜,离子束被聚焦到非常精细的束斑,分辨率可至约5nm。被聚焦的离子束轰击在样品表面,产生的二次电子和离子被对应的探测器收集并成像。离子与固体材料中的原子碰撞分析作为带电粒子,离子和电子一样在固体材料中会发生一系列散射,在散射过程中不断失去所携带的能量最后停留在固体材料中。这其中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不损失能量,但是改变离子在固体中的飞行方向。由于离子和固体材料内部原子质量相当,离子和固体材料之间发生原子碰撞会产生能量损失,所以非弹性散射会损耗能量。材料中离子的损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子核的损失,离子与固体材料中原子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使得原子或者移位或者与固体材料的表面完全分离,这种现象即为溅射,刻蚀功能在FIB加工过程中也是靠这种原理来完成。另一种损失是电子损失:将能量传递给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使这些电子或被激发产生二次电子发射,或剥离固体原子核周围的部分电子,使原子电离成离子,产生二次离子发射。离子散射过程可以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具体模拟过程与电子散射过程相似。1.由原子核微分散射截面计算总散射截面,据此确定离子与某一固体材料原子碰撞的概率;2.随机选取散射角与散射平均自由程,计算散射能量的核损失与电子损失;3.跟踪离子散射轨迹直到离子损失其全部携带能量,并停留在固体材料内部某一位置成为离子注入。这一过程均假设衬底材料是原子无序排列的非晶材料且散射具有随机性。但在实践中,衬底材料较多地使用了例如硅单晶这种晶体材料,相比之下晶体是有晶向的,存在着低指数晶向,也就是原子排列疏密有致,离子一个方向“长驱直入”时穿透深度可能增加几倍,即“沟道效应”(channeling effect)。FIB的历史与现状自1910年Thomson发明气体放电型离子源以来,离子束已使用百年之久,但真正意义上FIB的使用是从LMIS发明问世开始的,有关LMIS的文章已做了简单介绍。1975年Levi-Setti和Orloff和Swanson开发了首个基于场发射技术的FIB系统,并使用了气场电离源(GFIS)。1975年:Krohn和Ringo生产了第一款高亮度离子源:液态金属离子源,FIB技术的离子源正式进入到新的时代,LMIS时代。1978年美国加州的Hughes Research Labs的Seliger等人建造了第一套基于LMIS的FIB。1982年 FEI生产第一只聚焦离子束镜筒。1983年FEI制造了第一台静电场聚焦电子镜筒并于当年创立了Micrion专注于掩膜修复用聚焦离子束系统的研发,1984年Micrion和FEI进行了合作,FEI是Micrion的供应部件。1985年 Micrion交付第一台聚焦离子束系统。1988年第一台聚焦离子束与扫描电镜(FIB-SEM)双束系统被成功开发出来,在FIB系统上增加传统的扫描电子显微系统,离子束与电子束成一定夹角安装,使用时试样在共心高度位置既可实现电子束成像,又可进行离子束处理,且可通过试样台倾转将试样表面垂直于电子束或者离子束。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所有FIB设备均与SEM组合为双束系统,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FIB就是指FIB-SEM双束系统。20世纪90年代FIB双束系统走出实验室开始了商业化。图3:典型FIB-SEM 双束设备示意图1999年FEI收购了Micrion公司对产品线与业务进行了整合。2005年ALIS公司成立,次年ZEISS收购了ALIS。2007年蔡司推出第一台商用He+显微镜,氦离子显微镜是以氦离子作为离子源,尽管在高放大倍率和长扫描时间下它仍会溅射少量材料但氦离子源本来对样品的损害要比Ga离子小的多,由于氦离子可以聚焦成较小的探针尺寸氦离子显微镜可以生成比SEM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具有良好的材料对比度。2011年Orsay Physics发布了能够用于FIB-SEM的Xe等离子源。Xe等离子源是用高频振动电离惰性气体,再经引出极引出离子束而聚焦的。不同于液态Ga离子源,Xe等离子源离子束在光阑作用下达到试样最大束流可达2uA,显著增强FIB微区加工能力,可以达到液态Ga离子FIB加工速度的50倍,因此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加工的尺寸往往达到几百微米。如今FIB技术发展已经今非昔比,进步飞快,FIB不断与各种探测器、微纳操纵仪及测试装置集成,并在今天发展成为一个集微区成像、加工、分析、操纵于一体的功能极其强大的综合型加工与表征设备,广泛的进入半导体行业、微纳尺度科研、生命健康、地球科学等领域。参考文献:[1]崔铮. 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精)[M]. 2009.[2]于华杰, 崔益民, 王荣明. 聚焦离子束系统原理、应用及进展[J]. 电子显微学报, 2008(03):76-82.[3]房丰洲, 徐宗伟. 基于聚焦离子束的纳米加工技术及进展[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3):211-221.[3]付琴琴, 单智伟. FIB-SEM双束技术简介及其部分应用介绍[J]. 电子显微学报, 2016, v.35 No.183(01):90-98.[4]Reyntjens S , Puers R . A review of focused ion beam applications in microsystem technology[J].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 Microengineering, 2001, 11(4):287-30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