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度检测

仪器信息网能见度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能见度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能见度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能见度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能见度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仪器

  • 能见度监测系统 400-860-5168转5113
    能见度监测系统由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的若干个能见度监测站联网组成。对高速公路的干道或雨雾多发路段进行全天候的能见度监测,并实施合理的限速与预警措施,对于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与运营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产品简介10km能见度监测系统TH-NJD10能见度监测站由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的若干个能见度监测站联网组成,对高速公路沿线的能见度、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进行自动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及时传送到监控,供交通管制系统参考,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能及时发出警示信息,以多种方式告知管理人员和驾驶员,以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水平。公路气象站系统组成:气象传感器、采集器、立杆支架、供电系统、云平台二、能见度监测系统产品特点1.能见度仪:由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及微处理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发射器发射红外脉冲光,接收器同时检测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前向散射的脉冲光强度,所有测量信息由微处理控制器搜集并通过专门的数学模型算法转化为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MOR)2.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压电雨量六要素一体式传感器3.风速风向传感器:探头顶盖隐藏,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4.压电雨量:本压电雨量传感器采用PVDF压电薄膜作为感雨器件,通过嵌入式AI神经网络分辨雨滴信号,避免因砂砾、灰尘、振动等干扰带来误触发。5.标配GPRS无线传输6.太阳能供电、市电两种供电方式自由选择三、技术参数1.能见度:测量原理气溶胶前散射,5m-10km(≤2km误差±2%,2Km~10km误差±10%)分辨率1m2.风速:测量原理超声波,0~60m/s(±0.1m/s)分辨率0.01m/s3.风向:测量原理超声波,0~360°(±2°);分辨率:1°4.空气温度:测量原理二极管结电压法,-40-60℃(±0.3℃),分辨率0.01℃5.空气湿度:测量原理电容式,0-100%RH(±3%RH),分辨率:0.1%RH6.大气压力:测量原理压阻式,300-1100hpa(±0.25%),分辨率0.1hpa7.压电雨量:测量原理压电,0-4mm/min(≤±4%),分辨率0.01mm
    留言咨询
  • 非接触能见度监测预警系统 产品背景:非高速公路为车辆的高速通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不良天气(如路面积水、雪厚、雨雪量,团雾、浓雾、沙尘暴、暴雨、暴雪、烟雾污染,车速车流量等)造成的大气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给安全运营带来较大的影响。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浓雾、结冰打滑的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事故总数的 25%左右,高速公路夜间的交通事故率比白天高 1 倍至 1.5 倍,不良天气高速公路的事故率是平常的 10 倍,秋冬季节更是大雾、团雾,天气高发时期,特别是在无风的夜间和清晨,团雾尤为多发。 产品简介:高速公路能见度路面状况安全在线监测仪器系统(OWL-SMART能见度路面状况监测系统)实时远程自动检测高速公路气象参数,包括降雨,降雪,雾,混合降水、白天/夜晚实时能见度, 10分钟平均能见度, 能快速做出能见度的趋势预测, 能监测路面积水、雪厚、雨雪量、车速车流量、风速、风向、噪声等路面状况的实时数据变化情况,并可联动摄像头,查看实时画面,可对监测数据超标画面进行视频抓拍。能够为交通规划、交通监管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接入相关部门对灾害天气如台风、暴雨、雾霾的预警.实现“云端管理,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远程查看”的新一代高速公路物联网管理模式,该系统广泛用于机场,高速,航道,舰船等交通安全、气象环保、海事海洋等交通运输领域。技术参数:产品特点:●能见度检测仪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紧凑小巧,传感器尺寸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特有的下倾角结构设计,能有效防止灰尘、雨雪、阳光的污染,以及人为强光直接进入接收光学系统,避免探测区致盲,信噪比下降,测量性能;●低功耗设计,经过长期运行考验,仪器工作稳定、可靠。●光学单元内部通过消光处理,防止二次杂光干扰,提升测量性能;●仪器的通讯接口芯片具有15KV的防静电保护,在用户接线操作时可大限度保护电路免受人体静电的危害。●仪器具有防雷措施,其通信接口和电源接口均具有防雷设计,可将雷击损害降到低。●IP65防护设计,在野外恶劣气候环境下可以长期使用●安装维护方便:不用工具,不用切割路面,也就不会影响该路段的交通流量;可以使用现有的监控杆、龙门架、电线杆、路灯杆、观测塔等,可以缩短安装周期;重铺路面后不需要重新安装;桥面无损安装;测量表面灵活机动;●长期稳定使用:接触式传感器长期受压会沉陷于路面,从而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而非接触式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实测面积大,数据更真实:测量路面面积远大于接触式,可提供更真实的数据;●设计有红色激光指示器,方便定位指示测量区域;●目标更直接:非接触式测量的是覆盖物表面的状态,确实反映了影响车辆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路面监管平台:云端管理,远程监管,远程查看,实时监测,自动报警,信息智能。 非接触能见度监测预警系统团雾能见度积水厚度实时检测云平台
    留言咨询
  • 能见度检测仪 400-860-5168转5113
    能见度检测仪 TH -NJD50将监测信息及时传送到监控,供交通管制系统参考,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能及时发出警示信息,以多种方式告知管理人员和驾驶员,以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水平。一、产品简介精致能见度测量监测站TH-NJD50能见度监测站由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的若干个能见度监测站联网组成,对高速公路沿线的能见度、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进行自动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及时传送到监控,供交通管制系统参考,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能及时发出警示信息,以多种方式告知管理人员和驾驶员,以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水平。公路气象站系统组成:气象传感器、采集器、立杆支架、供电系统、云平台二、产品特点1.能见度仪:由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及微处理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发射器发射红外脉冲光,接收器同时检测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前向散射的脉冲光强度,所有测量信息由微处理控制器搜集并通过专门的数学模型算法转化为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MOR)2.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压电雨量六要素一体式传感器3.风速风向传感器:探头顶盖隐藏,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4.压电雨量:本压电雨量传感器采用PVDF压电薄膜作为感雨器件,通过嵌入式AI神经网络分辨雨滴信号,避免因砂砾、灰尘、振动等干扰带来误触发。5.标配GPRS无线传输6.太阳能供电、市电两种供电方式自由选择三、技术参数1.能见度:测量原理气溶胶前散射,0-50km(≤1KM±2%;±10%1KM)分辨率1m2.风速:测量原理超声波,0~60m/s(±0.1m/s)分辨率0.01m/s3.风向:测量原理超声波,0~360°(±2°);分辨率:1°4.空气温度:测量原理二极管结电压法,-40-60℃(±0.3℃),分辨率0.01℃5.空气湿度:测量原理电容式,0-100%RH(±3%RH),分辨率:0.1%RH6.大气压力:测量原理压阻式,300-1100hpa(±0.25%),分辨率0.1hpa7.压电雨量:测量原理压电,0-4mm/min(≤±4%),分辨率0.01mm四、云平台介绍1.CS架构软件平台,支持手机、PC浏览器直接观测、无需额外安装软件。2.支持多帐号、多设备登录3.支持实时数据展示与历史数据展示仪表板4.云服务器、云数据存储,稳定可靠,易于扩展,负载均衡。5.支持短.信报警及阈值设置6.支持地图显示、查看设备信息。7.支持数据曲线分析8.支持数据导出表格形式9.支持数据转发,HJ-212协议,TCP转发,http协议等。10.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11.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
    留言咨询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方案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论坛

  • 我国首家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通过论证

    [color=#595959] 近日,国家气象计量站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上海)(以下简称实验室)通过来自计量、铁路、民航和气象等相关领域专家的论证,成为国内首家能见度检测与标校业务实验室。气象部门将依托该实验室建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计量保障业务,实现能见度观测质量管理,提高能见度监测准确性。[/color][color=#595959] 据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能见度作为雾-霾天气判断的主要气象要素,在环境、交通等专业气象服务中极为重要。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推进,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正式投入业务使用,这对仪器质量检测和标校提出迫切需求。2014年,上海物管处开始探索建设我国首家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历经两年建设和3年试运行,已具备开展能见度计量检测业务的能力。[/color][color=#595959] 经过现场查验,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报告、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和检测能力评估报告等进行评估论证,认为技术指标符合中国气象局《能见度计量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测试方法要求,其运行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和资源保障等符合《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及相关要求。[/color][color=#595959]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装备处负责人表示,此次论证标志着气象部门在建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计量保障业务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实现能见度观测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对开展新型探测设备的计量业务起到示范作用。[/color]

  • 【分享】能见度仪器重大创新:首次实现拍摄功能

    【分享】能见度仪器重大创新:首次实现拍摄功能

    [size=3][b] 能见度仪器重大创新:首次实现拍摄功能[/b][/size]见:[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news/20101021/049427.shtml][size=2][b]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news/20101021/049427.shtml[/b][/size][/url][size=2]能见度仪器只能为用户提供能见度数据,不能实现相应时间段的拍摄.经过赛克玛公司工程师不断努力,终于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现在Belfort能见度能同时为用户提供能见度数据和清晰的图片。这样能见度不再只是枯燥的数据,还能通过清晰的图片生动地显示当时环境能见度情况.[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221058_252940_1622024_3.jpg[/img][/size]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耗材

  • CS120能见度仪
    CS120能见度仪采用久经考验的红外前散射技术,以验证过的42度散射角来测量10米到30000米范围内的大雾及雨雪天气气象能见度距离(MOR)。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自动气象站结合使用,其高性价比对于道路、航海、航空、风能开发领域的应用,都是最理想的选择。高速采样技术提高了在混合复杂天气和有间断性返回信号(如降雨及冰雹)情况下的测量精度。而市场上的许多同类产品在这方面有问题。一体式的低功率加热器防止结露,高功率加热器防止结冰。两种加热器都是自动控制,操作简单,适合各种天气状况。传感器非常省电,正常工作包括防结露加热时,功耗仅相当于3W,而且功耗还可以通过减少采样速率和手动控制加热器进一步降低。 特点:高性能的传感器,性价比高420散射角,实现高精度的气象能见度测量一体式加热罩避免结露结冰,适合全天候应用可选28678校准设备,实现简便的现场校准低功耗 – 适合偏远地区使用自动故障或镜头污物检测传感器设计可避免测量区域的气流扰 技术参数CS120能见度技术参数测量距离12m~32 km精度±10%,(0~10000m);±20%(10000~20000m)工作环境-25~60°C;0~100%;风速:可达60 m/s防护等级IP66发射光频率850 nm镜头污染回路以秒为间隔检测发射光源和探测镜头以检查污染及堵塞;传感器自动对低到中等污染进行补偿调节。光源稳定度确保温度变化和传感器老化情况下的稳定工作。以1秒为间隔进行校正。供电8~ 30V DC罩加热供电24 VDC 或AC加热功率2 x 30 W,总共60 W防结露加热2 x 0.6 W,总共1.4 W串口通讯RS232 或者 RS485串口数据速率1200~115,200 bps (默认38,400 bps) 报警输出2 x 0~5 V,最大32 mA尺寸447 x 640 x 246 mm重量约3 kg 安装直径32~52.5mm的立杆 产地:美国
  • CS120能见度传感器
    CS120能见度传感器采用经过试验和检测的红外正向散射技术和42°散射角来预报气象(雾和雪)从10 to 30,000 m的观测范围(MOR)。规格高档、价格有竞争力,非常适合独立应用或者在道路、海事、机场以及风能环境中与自动气象站连用。 特点:传感器性能优越,价格适宜;结合自动露点和罩加热器,支持全天候观测;简单现场校准(配合可选校准套件);低功耗(适合野外应用);自动工作状态检查(如故障或视窗污染);传感器设计最大化的减少了气流干扰。 技术原理:与其他同样功能的传感器相比,CS120设计使得能见度可在一个相对清洁的空间被测量,基于其测量头和主体的位置,最大化的减少了来自气流的干扰。CS120能持续高速采样,进而能改善在复杂天气如雨水冰雹天中的测量精度,同时,在更稳定的气候条件比如雾天中提供可靠的读数,高速采样的特点还可使得传感器能更好对突发气候条件做出反应。CS120有多种设计来保持光学器件的清洁。方位朝下能最大化减少污垢和雪的堆积。低功率加热器用于阻止结露,高功率加热器用于阻止结冰。传感器功耗小,在正常条件下包括露点加热器的使用只需3W,在降低采样频率和人工控制加热器时能更多的减少能耗。 规格:最大预报能见度:32 km (~20 miles);精度:0 to 10,000 m: ±10% 10,000 to 20,000 m: ±20%工作温度:-25° to +60°C;环境湿度:0 to 100%;风速:高达60 m/s;防护等级:IP66;机械参数:重量:~3 kg(取决于安装系统);H*W*D:447 mm*640 mm* 246 mm;安装:不锈钢V-螺栓,安装杆,32 to 52.5 mm (1.25 to 2 in.)外部直径电源:电源电压:8 to 30 Vdc;罩加热器供电电压:24 Vdc or Vac;罩加热器功耗:2 x 30 W, 合计60 W; 结露加热器功耗:2 x 0.6 W, 合计1.4 W;总计单位功耗: 3 W(连续采样时,包括结露加热器)通讯:串行接口:RS-232 或 RS-485;数据传输速率:1200 to 115,200 bps (38,400 bps 系统默认率);报警输出:2 x 0 to 5 V输出,32 mA (最大)。光学:发射光频:850 nm;镜头防污系统:同时监测传感器和透镜的污染和堵塞情况,间隔1S;根据从低到中度视窗污染情况进行校准。光源稳定控制:通过温度和传感器时效变化保证稳定运行,校正间隔1s;备注:1:低压关闭系统能防止备用电池被损坏;2:通过减少采样频率和非远程控制加热器能降低耗能。 产地:美国
  • CS120能见度传感器
    CS120能见度传感器采用经过试验和检测的红外正向散射技术和42°散射角来预报气象(雾和雪)从10 to 30,000 m的观测范围(MOR)。规格高档、价格有竞争力,非常适合独立应用或者在道路、海事、机场以及风能环境中与自动气象站连用。 特点:传感器性能优越,价格适宜;结合自动露点和罩加热器,支持全天候观测;简单现场校准(配合可选校准套件);低功耗(适合野外应用);自动工作状态检查(如故障或视窗污染);传感器设计最大化的减少了气流干扰。 技术原理:与其他同样功能的传感器相比,CS120设计使得能见度可在一个相对清洁的空间被测量,基于其测量头和主体的位置,最大化的减少了来自气流的干扰。CS120能持续高速采样,进而能改善在复杂天气如雨水冰雹天中的测量精度,同时,在更稳定的气候条件比如雾天中提供可靠的读数,高速采样的特点还可使得传感器能更好对突发气候条件做出反应。CS120有多种设计来保持光学器件的清洁。方位朝下能最大化减少污垢和雪的堆积。低功率加热器用于阻止结露,高功率加热器用于阻止结冰。传感器功耗小,在正常条件下包括露点加热器的使用只需3W,在降低采样频率和人工控制加热器时能更多的减少能耗。 规格:最大预报能见度:32 km (~20 miles);精度:0 to 10,000 m: ±10% 10,000 to 20,000 m: ±20%工作温度:-25° to +60°C;环境湿度:0 to 100%;风速:高达60 m/s;防护等级:IP66;机械参数:重量:~3 kg(取决于安装系统);H*W*D:447 mm*640 mm* 246 mm;安装:不锈钢V-螺栓,安装杆,32 to 52.5 mm (1.25 to 2 in.)外部直径电源:电源电压:8 to 30 Vdc;罩加热器供电电压:24 Vdc or Vac;罩加热器功耗:2 x 30 W, 合计60 W;结露加热器功耗:2 x 0.6 W, 合计1.4 W;总计单位功耗: 3 W(连续采样时,包括结露加热器)通讯:串行接口:RS-232 或 RS-485;数据传输速率:1200 to 115,200 bps (38,400 bps 系统默认率);报警输出:2 x 0 to 5 V输出,32 mA (最大)。光学:发射光频:850 nm;镜头防污系统:同时监测传感器和透镜的污染和堵塞情况,间隔1S;根据从低到中度视窗污染情况进行校准。光源稳定控制:通过温度和传感器时效变化保证稳定运行,校正间隔1s;备注:1:低压关闭系统能防止备用电池被损坏;2:通过减少采样频率和非远程控制加热器能降低耗能。 产地:美国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资料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资讯

  • 能见度检测设备-一款交通大气中皆可使用的能见度传感器
    能见度检测设备-一款交通大气中皆可使用的能见度传感器#2022已更新【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N50】短时强降雨会造成多种安全隐患,特别是会大大降低能见度,造成交通问题。强降雨前会使得路面湿润,导致汽车的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减小,尤其是冰雪天,加剧交通隐患。【设备名称】:大气能见度测量仪【能见度定义】:大气能见度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功能介绍】:大气能见度测量仪发射端通过红外led光源发射红外光,红外光源透过一定体积的空气,由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气溶胶粒子、雾滴等引起红外光源散射,能见度测量仪接收端通过接收红外光源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能见距离,同时仪器可对能见度连续测量输出。【检测原理】:35°前向散射原理,测量更准确。【整体外观】:整体环抱式一体化设计使内部电缆的布局更趋合理。【测量元件】:光学部件镜头,红外led光源。【硬件防护设计】:①、采用了光学部件镜头朝下并带有防护罩,有效防止降水、飞沫或尘埃进入镜头,减少探头表面的污染,这种设计提供了精确的测量结果并减少了维护的需要。②、探头的防护罩为铝合金材料,表面涂有防腐蚀的玻璃纤维涂层。③、能见度仪的过电压和电磁保护装置能保证传感器的长时间安全运行。④、红外LED光源,增加滤光设计、抗光源干扰。⑤、低功耗,内部电路抗干扰设计。⑥、仪器的直流供电电路具有防反接和自恢复保险双重设计。【设备清单】:大气能见度测量仪1台+2个抱箍。【安装注意事项】:①、将能见度传感器安装到距离地面大约2米的地方。②、保证能见度下方不要有别的物体,干扰测试。③、理想安装场地应距大型建筑物或其它会产生热量及妨碍降雨的设施至少100米,而且也要避免树荫的影响。④、场地应无干扰光学测量的障碍物、反射面和明显的污染源。⑤、选择合适地点安装设备,设备提供安装抱箍,利用抱箍将设备安装到75mm立杆上,为避免光源干扰,发射端务必在南侧。【供电方式】:10-30vdc宽压供电。【测量范围】:默认0-500000m。【测量误差】:≤1KM±2%;±10%1KM。【分辨率】:1m【更新间隔】:20s【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18000小时【工作环境温度】:-40~60℃【工作相对湿度】:不大于95%(30℃)【重量】:小于10kg【功耗】:0.5w【红外光波长】:870nm【信号输出方式】:RS485,标准modbus-rtu协议【可测能见度数据种类】:①、实时能见度数值②、能见度10min平均值③、能见度1min平均值【光学镜头洁净等级】:可实时读取红外光发射端、接收端的镜头洁净度,清洁度等级1-5,5代表清洁度最高,当清洁度小于3时需要现场清理光学镜头。【能见度常识】:1.能见度20-30公里能见度极.好视野清晰2.能见度15-25公里能见度好视野较清晰3.能见度10-20公里能见度一般4.能见度5-15公里能见度较差视野不清晰5.能见度1-10公里轻雾能见度差视野不清晰6.能见度0.3-1公里大雾能见度很差7.能见度小于0.3公里重雾能见度极差8.能见度小于0.1公里浓雾能见度极差
  • 江苏:能见度监测网通过专家组验收
    3月18日,江苏省能见度监测网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据悉,江苏能见度监测网项目于2010年7月30日进行项目投标工作,10月28日进行产品安装,11月28日完成全省71套能见度安装任务。能见度检测仪器装配在各市县气象局场站内。其中有西连岛、大丰、邳州、吕泗、南京和泗洪等六个站装配50千米能见度仪,其他站和金坛基地等65个站装配30千米能见度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
  • 实验室的故事|国内首个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 “云里雾里”也要看得“清清楚楚”
    图说:国家气象计量站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上海)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下同延安西路上车辆总是川流不息,人行道上行人步履匆匆,繁华都市的快节奏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坐落在延安西路上的中国气象局上海气象装备保障中心国家气象计量站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上海),却是一方别样的宁静天地。这里没有外界的嘈杂,只有专注与探索。作为上海最会“腾云驾雾”的实验室,同时也是我国首个、最大的能见度仪检测与标校业务实验室,它就似犀利的 “眼睛”,精准校验着遍布全国高速公路、高楼大厦等城市各个角落的大气能见度仪器,为气象现代化和城市安全默默奉献着。7分钟内超声波起雾一个长20米、宽3.5米、高3米的能见度环境模拟方舱是实验室的主体,静静伫立在装备中心办公楼一楼的玻璃隔间内。尽管这个银灰色的长方体“大家伙”看上去其貌不扬,却由5000多个零件、10节舱体组成,里面设有包括透射式能见度仪和标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等在内的40多组光学电控设备。“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能见度模拟舱,在国际上也不多见。”检验与测试科科长隋一勇说,“能见度是浓雾、霾等天气判断的主要气象要素。以前,国内外对于能见度仪器的检测大多放在户外,但是,这就得靠天吃饭,要偶遇能见度500米以下的天气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受到刮风、下雨、灰尘等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检验效率并不高。”因此,2014年,中国气象局上海气象装备保障中心就开始探索建设我国首家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光是图纸就设计了500多份。整个实验室的建造花费了2年的时间,2016年开始投入试运行。图说:7分钟左右,实验舱就能人工模拟出10米以下的能见度环境和往常一样,今天上午10时,隋一勇又按下了实验舱外操控台上的红色起雾按钮,为舱内7台设备打造一个“腾云驾雾”的环境。方舱内,超声波起雾装置开始发出轻微的嘶嘶声。透过舱门上直径约莫30厘米的玻璃窗可以看到,细密的水雾开始缓缓出现,如同薄纱般在空气中轻轻飘荡。随后,它们慢慢聚集在一起,方舱内的景象也渐渐变得朦胧起来,仿若被云雾笼罩的仙境一般。不到7分钟,方舱内就被浓雾填满,看不清里面原本的模样。“舱体内,顶部设有正压静压舱,底部设有负压静压舱。上下静压舱内均设有多气口分布式管路结构,检测每个气口附近的空气流速和气压变化,调节电控阀门使测量数据保持在一定范围,提高喷雾和回风的均匀性。尤其是喷雾时,水颗粒物先输送至正压舱,待充分扩散后再均匀沉降至仪器测量区域。”隋一勇说,如今,在实验舱里,7分钟左右就能人工模拟出10米以下的能见度环境,关闭造雾功能30分钟左右,舱内可以营造出均匀稳定的高浓度水雾环境,开启舱内净化功能后,在5分钟内能见度又能迅速上升到10公里以上。检测工作犹如精密手术在方舱内进行检测工作,就如同一场精密的手术,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气象业务使用的透射式能见度仪、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进行检测校准。“其实,整个检测工作并不算复杂,调整方舱内参数,安装、调试待检仪器,最后,处理分析数据并给出检测报告。”然而,校验能见度仪器,实际上要和光打交道,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细微变化的影响,不仅舱体里的温度、湿度需要精确控制,外界的光线和噪音也会带来干扰,让检验“卡壳”,因此,看似简单、重复的检验工作,全仰仗王华和同事们这几年来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积累。图说:对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校准板开展检测工作目前,实验舱内能一次性同时检测8到10台仪器。为了让每台仪器不受到干扰,每个检测台附近都摆放了一个涂有吸光材料的黑色锥筒。“能见度仪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测量大气中的消光系数或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能见距离。锥筒的作用就是吸收散射出来的光,以此确保各个仪器之间不受相互光的干扰。”90后的王华是实验舱的“掌舵人”之一。毕业于计量专业的她是装备中心这几年引进的专业人才。图说:王华在用微光夜视仪调整设备光路在造雾之前,王华就在忙着仔细调整仪器和锥筒位置,每次不超过1度的调整全凭经验。她的眼神专注而锐利。随后,她又熟练地连接线路,调整参数,让仪器在云雾中准确地工作。实验室里安静极了,只有仪器发出的轻微声响,和他们偶尔的低语声。整个检测过程中,王华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他们不仅要关注仪器上的数据变化,还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时候,他们需要在狭小的空间里操作复杂的设备,就像在迷宫中寻找出口一样。他们的动作必须精准无误,否则就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能见度仪器的标准校准,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一开始,你不知道锥筒该调成什么角度,也吃不准为什么后台数据传输不稳定。”在一次检测中,王华发现一台能见度仪的读数异常不稳定,她不断调整锥筒的角度,竟然在小小的实验室里走出了六七千的步数,终于在不断的精调过程中使仪器的读数恢复了正常。未来建立计量检定国家标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雾霾等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秋冬季的高速公路等区域容易出现的团雾,也是一种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的低能见度天气。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更是对航空、航海、陆上交通以及军事活动等都有重要影响的气象要素。透射式能见度仪、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等测量大气能见度的自动化测量仪器的使用,正不断提高了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使能见度观测更为客观、定量和规范,更好地满足预报、服务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巨大作用。隋一勇说:“近年来,我国所有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环境气象站、交通气象观测站都已经配备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本以为容易起雾霾的秋冬季是实验室的旺季,没想到,为了让城市更“能见”,现在实验室一年到头都没有闲暇时光。记者在实验室看到,实验室地上整齐地摆放着20套刚检测完毕的来自全国气象部门的能见度校准片,舱外的工作台上还放置着待检的五六台仪器。“能见度实验室,虽然不直接参与气象站、交通站等站点观测,但是,承担了全国气象部门的能见度校准版检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获得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为企业开展相关产品测试,还要与高校开展联合试验。”隋一勇说,以前,能见度仪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的设备观测数据存在不小的误差,曾送到实验室标校的两个产品的能见度测量结果居然差了1倍。因此,实验室把所做的检测和校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成果,主持编制了一套《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气象行业标准,并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实验室对1.5公里以下的能见度校准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1.5公里到10公里的能见度校准相对误差为20%以内。如果送检的设备先进,相对误差可以缩小到5%以内。”但是,隋一勇说,实验室仍在不断探索的“成长期”,“未来,实验室将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加大对能见度量值源体系的研究,争取建立我国能见度计量检定标准,实现能见度量值传递的准确、统一。”

能见度检测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