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反应堆

仪器信息网聚变反应堆专题为您整合聚变反应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聚变反应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聚变反应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聚变反应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聚变反应堆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耗材

  • 超导体与金属复合材料 铌钛(NbTi)超导体
    主要用途NbTi线材的主要市场是临床磁共振成像(MRI),迄今为止生产的线材超过100万公里,安装的系统超过3万套。其它主要用途是核磁共振(NMR)光谱学、高能物理学的粒子加速器和聚变反应堆的磁体。FeaturesToday, Bruker NbTi wires are applied at a large scale in clinical magnet resonance imaging (MRI),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NMR), and high energy physics. Customers worldwide use Bruker LTS materials to push technological limits and rely on our experts to tailor conductors precisely to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we look forward to discussing yours!BenefitsNbTi superconductor wires manufactured byBruker EASare rugged high-performance products which have proven their qualities for decades in widening spectrum of applications. Economical performance costs, excellent ductility, and favorable processing properties as well as durability and reliability make NbTi the unrivalled workhorse of today’s superconductor industry.Operated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at temperatures of 4.2 Kelvin, they carry current densities of up to 3,000A/mm² and enable magnetic fields up to approx. 9.5T.The principal NbTi wire market is clinic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ith over 1 million kilometers of wire produced and more than 30.000 systems installed to date. Other major utilizations are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particle accelerators for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magnets for fusion reactors.Bruker EASoffers a broad range of multifilament round and rectangular shaped NbTi wires matched by a choice of insulations like braided or varnish insulation. Both monolithic and wire-in-channel conductors are available. We customize wires to specifications and advise our clients on adapting wire designs to individual applications.In fact, an average annual wire output of several ten thousand kilometers and plus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experience with supplying to leading research facilities, health care, and analytics companies make u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qualified providers of NbTi conductors.Please download our Low Tc superconductor product overview brochur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contact us with any questions or specific inquiries you may have.
  • Altechna 可变反射率镜
    可变反射率镜材料UVFS直径公差+0/-0.1 mm厚度公差±0.1 mm通光孔径90%表面质量20-10 S-D表面平整度保护性倒角Paralellism错误涂层S1 / S2VRM/AR激光损伤阈值报告www.altechna.com/lidt为了具有更好的光束质量,即在不稳定的谐振器中,可以使用可变反射镜。 高强度的激光束需要使用具有高损伤阈值的部件。 介电涂层最适合于满足这些要求。 Altechna提供介质涂层的可变反射镜,设计用于波长范围从266到2500 nm。1)改善光束形状和质量2)变量/本地定义的反射3)zui高可用中心反射值Rr(zui大)= 35%4)可定制设计(基板形状,楔形,AR涂层)Altechna计量实验室应用以下产品检验:目视检查 - 根据MIL 13830和ISO 10110标准进行表面质量评估尺寸 - 测量几何尺寸,如直径,厚度等反射(分光光度计,激光)*平坦度(干涉仪)平行度(测角仪,干涉仪)*(...)使用的设备反射率R0基底材料高斯阶k半径,wm波长,nm产品编号15 ±0.5%UVFS22 mm10641-OS-2-0254-5-[3H15-VRM]20 ±0.5%UVFS22 mm10641-OS-2-0254-5-[3H20-VRM]25 ±0.5%UVFS22 mm10641-OS-2-0254-5-[3H25-VRM]30 ±0.5%UVFS22 mm10641-OS-2-0254-5-[3H30-VRM]35 ±0.5%UVFS22 mm10641-OS-2-0254-5-[3H35-VRM]定制你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定制这个产品。如果您没有找到适合您的应用,请与我们联系,以便定制解决方案。
  • 变反射率镜脉冲Nd: YAG激光器
    变反射率镜脉冲Nd: YAG激光器(Pulsed Nd: YAG Laser with Variable Reflectivity Mirror)LS-2132U, LS-2134ULS-2132U, LS-2134U是我们可靠的LS-2132, LS-2134激光器的增强版,其特点为增加了变反射率镜(VRM)提供的改进性能并且坚固耐用,稳定性高,操作界面友好。规格:LS-2132ULS-2134U能量, mJ1064 nm170260532 nm110160355 nm4055266 nm3050213 nm46脉冲时间(FWHM), ns1064 nm5-67-8532 nm4-56-7355 nm4-55-7266 nm4-55-6213 nm4-55-6脉冲重复率, Hz15光束发散度, mrad≤0.7≤0.8光束直径, mm≤5.0≤6.0Jitter, ns±1.0指向稳定性, mrad0.1能量稳定性(RMS), %1064 nm2.0尺寸长x宽x高, mm激光头646x150x113电源391x364x192致冷系统391x364x192远程控制105x175电源单相 220 ±20V, 50-60 Hz, 750 W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仪器

  • ChemTron HR / HRT 振荡加氢反应釜摇摆加氢反应系统主要用于制药行业中, 在60psig、80℃以内或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气体、液体、固体的合成反应。包括催化加氢反应、不饱和烃还原反应、缩合反应、加氢催化剂评价及需要剧烈混合的合成反应。传统的氢化或气体加成反应操作使用普通的高压反应釜, 通过导气管将气体导入反应釜体内, 再通过搅拌桨的高速搅拌实现气体在液体物料内的分布和接触反应,要求气体压力巨大, 搅拌混合强烈, 很长的接触反应时间, 增加了反应实验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而且由于高压反应釜材质一般为不锈钢, 不适合完成有酸类或卤素成分参与的反应, 从而对氢化或其他气液反应造成了局限。* 采用独特的反应釜整体大幅度快速摇摆振荡 ,在反应釜内的液面形成翻滚效果 ,增大了气液反应的接触面积和传质效率 ,提高了气液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一般反应釜的 5 倍以上* 标准配置即可实现氢气存储和压力控制* 可长时间不停歇的提供振荡反应状态 ,满足长时间反应要求* 可在反应过程中进行加热并实现反应温度测量和控制 ,将反应条件从室温扩展至 80℃* 专有的可耐受 4~10bar 压力的玻璃加氢反应瓶 ,实现了反应过程可视化,并可进行酸及卤素成分的反应* 可选择有环氧树脂镀层的玻璃加氢反应瓶 ,在反应瓶意外炸裂时保护玻璃碎片不迸出 ,提高安全性* 反应时反应瓶外部设计有防爆护栏 ,进一步加强安全性* 将通常的软胶塞加氢瓶瓶口连接改变为 ACE-THRED 安全螺纹连接 , 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在压力环境下的密封 , 也避免了胶塞密封经常带来的交叉污染问题;并且增加了JULABO 精密控制的加热套温控系统 振荡加氢反应釜 7482 ●包括6个不同体积的容器,从9-335ml●内置氢气瓶,最大压力可达60pisg●两个压力表显示反应堆和氢气瓶内的压力●明亮的TFT屏幕,可显示震动速度●智能方便的触摸控制速度●氢化瓶保护盖●温度控制模式可用 序号订货号描述数量1JRS-7482-20仪器I12JRS-8648-120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9ml13JRS-8648-124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16ml14JRS-8648-126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46ml15JRS-8648-135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77ml16JRS-8648-138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180ml17JRS-8648-140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335ml18JRS-7482-31#7垫片,尼龙19JRS-5029-202#7衬套,尼龙,大头110JRS-7482-33转接头,#7转#25,PTFE111JRS-7482-37上橡胶垫112JRS-7482-38下橡胶垫1 序号订货号描述数量1JRS-7482-70仪器IA,用于危险场所,115v-60Hz [符合NEC I类,Grp.D级和II级,Grp.E,F,G]12JRS-8648-120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9ml13JRS-8648-124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16ml14JRS-8648-126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46ml15JRS-8648-135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77ml16JRS-8648-138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180ml17JRS-8648-140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335ml18JRS-7482-31#7垫片,尼龙19JRS-5029-202#7衬套,尼龙,大头110JRS-7482-33转接头,#7转#25,PTFE111JRS-7482-37上橡胶垫112JRS-7482-38下橡胶垫1序号订货号描述数量1JRS-7482-74仪器IB,带气动电机12JRS-8648-120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9ml13JRS-8648-124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16ml14JRS-8648-126玻璃反应釜体,#7 Ace Thred,46ml15JRS-8648-135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77ml16JRS-8648-138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180ml17JRS-8648-140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335ml18JRS-7482-31#7垫片,尼龙19JRS-5029-202#7衬套,尼龙,大头110JRS-7482-33转接头,#7转#25,PTFE111JRS-7482-37上橡胶垫112JRS-7482-38下橡胶垫1 振荡加氢反应釜 7482 ●包括950ml和1850ml两种不同容积的容器●内置氢气瓶,最大压力可达60pisg●两个压力表显示反应堆和氢气瓶内的压力●明亮的TFT屏幕,可显示震动速度●智能方便的触摸控制速度●氢化瓶保护盖●温度控制模式可用 序号订货号描述数量1JRS-7485-25仪器II12JRS-8648-155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950ml13JRS-8648-157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1850ml14JRS-7485-36铝制垫片15JRS-5029-202#7衬套,尼龙,大头16JRS-7482-33转接头,#7转#25,PTFE17JRS-7482-37上橡胶垫18JRS-7482-38下橡胶垫1 序号订货号描述数量1JRS-7485-72仪器IIA,用于危险场所,115v-60Hz [符合NEC I类,Grp.D级和II级,Grp.E,F,G]12JRS-8648-155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950ml13JRS-8648-157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1850ml14JRS-7485-36铝制垫片15JRS-5029-202#7衬套,尼龙,大头16JRS-7482-33转接头,#7转#25,PTFE17JRS-7482-37上橡胶垫18JRS-7482-38下橡胶垫1序号订货号描述数量1JRS-7485-78仪器IIB,带气动电机12JRS-8648-155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950ml13JRS-8648-157玻璃反应釜体,#25 Ace Thred,1850ml14JRS-7485-36铝制垫片15JRS-5029-202#7衬套,尼龙,大头16JRS-7482-33转接头,#7转#25,PTFE17JRS-7482-37上橡胶垫18JRS-7482-38下橡胶垫hihou1
    留言咨询
  • 不锈钢桌上式常减压反应釜VR-500 | VR-1000 | VR-2000 | VR-5L我们的客户对反应容器的要求与在反应容器中执行的各个过程一样不同。近几十年来,我们开发了一个具有标准化连接组件的模块化系统,以便经济地实施各个解决方案。这大大简化了我们定制的设计和建造产品。桌上式反应器非常适合小型实验运行。该系列反应器为不锈钢材质,有或无夹套,使用不同的反应器容器,反应器的可用容积可在500-5000mL 之间变化。VR-500/1000/2000/5L 反应堆以其易于操作而闻名。反应堆采用手动快速关闭。反应器密封采用锥形法兰锁和聚四氟乙烯、FKM 或FFKM 的O 形密封圈建立。合适的配件插入件可用于不锈钢。从VR-500 到VR-2000 釜盖共有5 个开口,VR-5L 釜盖有7 个开口。常减压反应釜特点* 500、1000、2000 或 5000 ml/5 bar/200℃* 夹套和底部出口可选* 快速闭合链设计* 由聚四氟乙烯、氟橡胶或 FFKM 制成的 O形密封圈* 电加热或恒温罩加热* 顶置搅拌器搅拌* 可选内部加热 /冷却盘管常减压反应釜技术参数型号 VR-500VR-1000VR-2000VR-5L 性能和材质材质316L 不锈钢316L 不锈钢316L 不锈钢316L 不锈钢极限温度200℃200℃200℃200℃极限压力≤5bar≤5bar≤5bar ≤5bar 夹套釜体容积500ml1000ml2000ml5000ml法兰DN89DN102DN133 DN153内径83mm102mm127mm151mm内高度80mm183mm218mm 357mm O 型圈材质PTFE( Viton, FFKM多种材质可选) 尺寸89mm107mm132mm171mm 釜盖 加热单元法兰DN89DN102DN133DN153中央开口M38X2M38X2M38X2M38X1.5其它开口 1/4” 和1/2” NPT JULABO 温控可连接 JULABO加热制冷循环器 搅拌单元 支架 密封方式单端面或双端面机械密封马达顶置搅拌马达搅拌速度 20~1800rpm(其它规格可选 )类型桌上式气动支架 (M1 和 M2) 电动升降架 (M3)电动升降支架 (M3)接液盘 M1 和 M2 标配
    留言咨询
  • JULABO-ACE 集超声化学设备于一体, 配合客户选配最合适的超声反应系统。超声波为化学工作者提供了一条能够把能量引入到分子中的途径和方法, 它不但可以改进化学反应条件, 避免采用高温高压缩短反应时间, 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 而且还可以改变反应的途径和方向, 使一些在通常条件下本来不能或者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得以实现。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路将50/60Hz 的市电转换2000Hz 的高频高压电能, 该能量作用于液体中而产生强大的压力波, 这个压力波则会形成千百万的微观气泡, 随着高频振动, 气泡将迅速增长, 然后突然闭合, 在气泡闭合时, 由于液体间相互碰撞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在其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的压力( 即超声空化) 及5000K 的瞬间高温, 温度变化速率大于1010 K/s。● 与液体接触部分的材质为高品质钛合金,耐腐蚀耐高温,提供多种破碎头可选。● 成套系统供应,多种体积和形状的反应瓶可选。● 超声波发生器,来自SONICS, 功率750W,适合连续样品处理,具有定时和程序编辑功能,工作稳定。● 搅拌采用软轴搅拌系统,在保证搅拌效果的同时释放了反应釜上部大量的空间,方便反应附件的增加,扩展了人员操作空间。● 反应瓶由美国ACE 提供, 和破碎头采用专利螺纹连接, 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反应瓶容积从3mL 到1800mL 范围可选, 有单层, 夹套及流过式反应器可选。● 温控及冷却系统采用德国JULABO 高品质控制器,通过夹套控温或加热套控温精确控制反应温度,保证反应的精确安全进行。 JULABO-ACE 推荐套装小量超声化学反应套装大量超声化学反应套装反应釜容积: 3mL-200mL 反应釜容积: 250mL-1000mL 套装包括: 套装包括: 1、夹套反应釜釜体1、反应釜釜体2、超声波发生器2、超声波发生器(750W) 3、钛金延长杆(L=12.7cm, dia.=13mm) 3、钛金延长杆(12.7cm, dia.=19mm) 4、破碎头10-250mL 及微型破碎头(3-10mL) 4、超声波破碎头( 适合25-500mL) 5、换幅器紧固夹5、换幅器紧固夹6、250mL/10-50mL/3-10mL 反应瓶6、500mL/2000mL/1000mL 反应瓶7、转换接口及专用螺纹接口7、专用螺纹接口8、温度控制系统8、温度控制系统9、搅拌器及软轴搅拌系统
    留言咨询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试剂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方案

  • 如太阳那样产生能量——真空为聚变提供必要条件
    聚变反应堆对真空技术的要求Wendelstein 7-X 主要由两个交错的环形真空容器组成。外部低温室包含用于超导线圈的隔离真空和冷却设备,而超导线圈是产生磁场所必需的。内腔室或等离子体容器用于在高真空环境中产生实际的等离子体。操作聚变反应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结实、强大可靠的真空系统。因此,所有真空元件必须通过马克斯· 普朗克等离子物理研究所(IPP) 的资格审查程序,以确保其用于聚变实验的适合性。高达 3 特斯拉的强磁场限制了 Wendelstein 7-X 内部等离子体容器中带电的等离子体粒子。等离子体容器周围的磁场如此强烈,以致有必要在距离等离子体容器 4 到 9 米处的特殊装置上安装真空设备。即使在这个距离内,磁场仍然达到 7 毫特拉斯的强度,有时甚至达到 20 毫特斯拉。这些磁场强度几乎是地球自然磁场强度的1,000 倍。为使等离子体容器中的压力达到 10-8 百帕,不仅有必要抽空 100立方米的容器容量,而且有必要抽空从约 1,300 平方米的内表面上释放的气体负荷。而且,所使用的真空泵必须能够达到抽空聚变过程所涉及的氢、氘和氦轻型气体所需的高压缩比。另一个要求是涡轮分子泵和用于涂覆等离子体容器表面的材料之间的良好兼容性。
  • 简化喷雾边界条件对核反应堆中大型工业安全喷雾系统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采用Artium公司的相位多普勒粒子干涉仪对核反应堆中大型工业安全喷雾的液滴粒径和速度进行了测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简化喷雾边界条件对其特性的影响。
  • 用于 WENDELSTEIN 7-X 的真空解决方案
    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类型实验核聚变反应装置“Wendelstein 7-X”自2015 年 12 月开始已在德国格利夫斯瓦尔德的马克斯· 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IPP) 投入使用。该反应装置用于进行产生氢等离子体的实验,适合于核聚变发电站的连续运行。从长远来看,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被看作一种清洁的替代发电方式。Wendelstein 7-X有助于研究仿星器原理可用于发电站的范围。在 2016 年 3 月底完成第一个运行阶段后,反应装置正在升级并准备进行第二批次的系列实验。真空技术是反应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实验只能在超高真空条件下进行。普发真空在反应装置真空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行上已经与格利夫斯瓦尔德 IPP 的科学家们密切合作多年。2016 年 8 月,普发真空项目团队和普发真空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成员 Ulrich von Hü lsen 博士参观了格利夫斯瓦尔德的实验聚变反应装置。在参观期间,团队询问了第一个运行阶段的进展情况、普发真空产品的使用情况以及第二阶段的需求。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论坛

  • “人造太阳”背后的技术挑战——欧盟发布聚变示范电站设计开发路线图

    2013年01月23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郑焕斌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122/021358868035328_change_chd31233_b.jpg 今日视点 据《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欧盟负责聚变研发工作的机构——欧洲聚变发展协会(EFDA)发布了欧盟聚变示范电站(DEMO)设计与开发路线图,计划于2050年建成一座未来可供工业界使用的原型聚变电站。该路线图列出了一份令人生畏的技术清单,其中包括全球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未来数十年需要努力应对的若干技术挑战。 ITER将是聚变发电的主要突破 2006年,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7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正式启动。聚变反应堆利用的是氢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也是太阳和其他恒星的能量来源。利用可控聚变能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实现聚变反应堆商业化运行需要三个阶段:即建造ITER装置并据此进行科学和工程研究;设计、建造与运行聚变示范电站;建造商业化聚变反应堆。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其中心是高温氘氚等离子体环,等离子体环在屏蔽包层的环型包套中,屏蔽包层将吸收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所有中子。根据该计划目前的进展,建造于法国的聚变反应堆将于6年后投入运行,它被认为是人类发展聚变能的主要突破。 在聚变反应堆中,需要利用强磁体、无线电波和粒子束等将聚变燃料等离子体压缩并加热到至少1.5亿摄氏度,使等离子体发生聚变反应。这需要消耗巨大能量,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座反应堆能够产生净能量增益(即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科学家期望ITER能够突破上述障碍,输入50兆瓦(1兆相当于100万)的能量可以产生500兆瓦的聚变功率,其持续时间可保持数分钟。但这仅是一种科学验证,ITER本身将不能被用来发电,发电重任将交给其后继者——聚变示范电站。 然而,目前研究人员才刚开始考虑聚变示范电站的设计工作。从目前的各种迹象来看,聚变示范电站的设计和建造工作将不会被纳入全球性的合作计划。最近韩国宣布它正在从事聚变示范电站(K-DEMO)的初步设计工作;中国也已开始设计“中国聚变工程测试反应堆”,这是介于ITER和聚变示范电站之间的中间步骤。欧洲聚变发展协会制定的路线图虽并未排除国际合作,但将所有研究工作限定在欧盟2014年到2020年聚变预算范围之内。 欧盟聚变示范电站研发路线图 该路线图认为,人类在利用聚变发电方面取得进展的关键在于ITER,因此需要倾力确保其成功,其中包括研究现有小型反应堆的各种运营方案。路线图指出,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如何从未来的聚变反应堆中排除核反应后的废气。 ITER和其他类似的现代反应堆底部都有一个偏滤器,其作用之一就是从等离子体容器中卸去乏燃料。当等离子体接触到偏滤器固态表面时,它将吸收大量热量。ITER偏滤器是由不锈钢制成,外表用钨层覆盖。在研究用反应堆中,由于其正常运行时的能量较低,且每次运行时间最多为数分钟,这种偏滤器可以正常工作。但聚变示范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将会持续产生吉瓦级(1吉瓦等于1000兆瓦)的能量,常规的偏滤器无法承受如此高的热载。因此,路线图指出,研究人员必须开发其他备用设计方案。替代方案可能会设法扩大等离子体与偏滤器的接触面积以减少热载,或允许等离子体在接触偏滤器前辐射出更多热量。欧洲聚变发展协会指出,未来需要利用现有合适的托克马克装置或专门新建的测试设施对替代方案进行测试。 另一个技术挑战是,利用何种材料制造 反应堆内等离子体容器的结构、表面覆层和面向等离子体部件。聚变堆中等离子体发射的高能中子、电磁辐射对上述材料具有强烈作用,因而需要开发出能够在数十年内承受中子不间断轰击的材料,但现有中子源的强度都不能满足这种测试的需求。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以基于加速器的中子源(ITER计划的一部分),但欧洲聚变发展协会认为不久就需要研发其他中子源。 欧洲聚变发展协会还需要对“产氚包层(也称实验包层)”进行深入研究。产氚包层是等离子体容器壁的一部分,反应堆产生的中子在此将锂转变为核燃料氚。需要开发替代方案的包层设计,以应对拟在ITER进行测试的包层设计可能出现的失败。该路线图要求工业界更多地参与聚变示范电站的各项设计和建造工作,因为一旦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工业界就必须承担发展聚变能的重任。此外,还需要加强等离子体理论和建模等各项工作。 作为最主要的备用计划,路线图倡导继续坚持仿星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仿星器是一种替代性聚变反应堆,其最大优点是能够连续稳定地运行。上世纪60年代当托克马克受到人们青睐时,对其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德国的温特尔斯坦仿星器7-X(即W7-X)将于2014年建成,科学家在W7-X反应堆安装了一种叫“仿星器”的设备,旨在模仿恒星内部持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记者 郑焕斌 综合外电) 《科技日报》(2013-1-23 二版)

  •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或现新曙光——美科学家推导出核聚变“热密度界限”方程

    科技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http://bbs.myboyan.com/attachment/Fid_78/78_235857_3fb134cbe8e3d91.jpg托卡马克核聚变环装置 长期以来,有一神奇的现象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然而,最近美国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该谜团的途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新提出的解决方式被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话,那么将帮助人们消除核聚变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使核聚变成为清洁且丰富的电力来源。 核聚变遭难题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在一项深入分析中,将目标锁定于核聚变实验中高温带电气体——等离子体内那些微小的、如同气泡的、被称为岛屿的区域。这些岛屿含有能让等离子体降温的杂质。科学家认为,正是这些岛屿构成了人们熟悉的“热密度界限”问题的基础,它阻碍了核聚变反应堆最高效运行。 当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足够高时,包含在其中的原子核结合并释放出能量,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核聚变。然而,在托卡马克环实验反应堆中的等离子体达到神秘的“热密度界限”时,等离子体能旋转形成闪光,温度下降。 科学家认为,等离子体中出现众多岛屿带来了双重破坏。除了导致等离子体温度下降外,这些岛屿还如同防护罩那样阻止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岛屿内的等离子体。当从岛屿中溢出的能量超过人们能够通过欧姆加热过程为等离子体添加的能量时,平衡被打破。当岛屿生长到足够大时,用于帮助加热和束缚等离子体加热的电流出现崩溃,等离子体四散开来。 大卫·盖茨是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他和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科学核聚变中心的访问学者路易斯·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共同提出了解决核聚变“热密度界限”问题的方案。盖茨表示,令人不解的是为何给等离子体增加更多的热能却仍然无法让其达到更高的热密度,这点十分关键,因为热密度是实现核聚变的重要参数。 归纳出新知 盖茨称他们偶然发现的理论为“10分钟‘啊哈’时刻”。通过将注意力放在等离子体中的岛屿和带走能量的杂质,他们在办公室白板上推算出了对应的方程式。杂质源于等离子体冲击托卡马克环壁时产生的粒子。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表示,当等离子体的密度达到神秘的“热密度界限”时,等离子体中便出现了众多含有杂质的岛屿并发生瓦解。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马丁·格林沃德推导出描述“热密度界限”的方程,因而“热密度界限”也称“格林沃德界限”。对出现“热密度界限”的原因,格林沃德有着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当湍流出现能引起等离子体边缘冷却并将过多离子挤压进等离子体核心狭小空间的起伏时,就会出现“热密度界限”,导致电流不稳定和崩溃。他表示,有相当多的证据能够验证他的观点,但同时他承认其观点也有不足之处,并欢迎新的思想。盖茨和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提出的理论代表着试图解决“热密度界限”的新途径。 盖茨和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将过去数十年中人们掌握的线索整合起来建立了他们的研究模型。盖茨本人是1993年在位于英国阿宾顿的卡尔汉姆核聚变能源中心做博士后研究时首次听说“热密度界限”的。早期,“热密度界限”曾以卡尔汉姆核聚变能源中心科学家简·胡吉尔命名,胡吉尔向盖茨详细地介绍了“热密度界限”。 对于等离子体岛屿问题,科学家曾单独地发表了论文。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物理学家保罗-亨利·芮布特在一次会议上介绍了辐射形成的岛屿,但是没有刊登在杂志上。大约10年后,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苏特偌普推测岛屿与“热密度界限”相关。盖茨表示,苏特偌普虽然没有将等离子体岛屿直接与“热密度界限”联系起来,但是他的研究文章事实上启发了自己的研究。1996年,盖茨与苏特偌普同在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从事过托卡马克实验,转年才进入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工作。 2011年初,关于等离子体岛屿问题几乎从盖茨脑海中消失。然而,与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进行的一次涉及Alcator C-Mod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发生岛屿的交谈,重新点燃了他对该问题的兴趣。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提到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观察到等离子体中出现螺丝锥形状气团的现象,德国物理学家亚瑟·韦勒为报告此现象的第一人。 在交谈后,盖茨让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查阅芮布特和苏特偌普的文章。8个月后,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给盖茨发送了一份电子邮件,阐述了螺丝锥形状气团的行为。最让盖茨感到激动的是暗示着“热密度界限”的岛屿生长方程,它是对英国物理学家保罗·卢瑟福基于上世纪80年代相关研究推导出的方程式进行修改而来。盖茨认为,如果苏特偌普对岛屿的认识是准确的,那么这个方程应该描述的是“热密度界限”。 盖茨和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在办公室中进行演算时发现,他们并不需要整个方程式,仅仅将重点集中在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岛屿热辐射,便推导出描述热损耗超过电子密度的方程式。这转而帮助他们寻找到了有望是隐藏在“热密度界限”背后的机理。 在谈及科学家过去为何没能获得类似的热密度界限理论时,盖茨认为,答案在于相关的研究思想渗透或传播至科学界的过程。热辐射形成岛屿的观点从没有公开得到大量的报道,人们仅仅视其为有趣的观点。人们通常通过出版物传播信息,然而“热密度界限”的理念最初没有传播开来。 盖茨和德尔嘎多-阿帕瑞奇欧希望能够在麻省理工学院名为Alcator C-Mod的托卡马克核聚变环装置以及圣地亚哥通用原子公司的DⅢ-D托卡马克环上,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理论。其中的目标之一是他们打算了解能否通过直接向等离子体的岛屿注入能量让其具有更高的密度。如果能够提高密度,那么未来的托卡马克环就能达到极高的热密度,实现核聚变所需的1亿摄氏度的温度。 征服“热密度界限”难题将为未来托卡马克环装置实现自持续核聚变反应发电提供改进的途径,这其中包括取代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的核聚变装置。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由欧共体、美国及其他5个国家共同支持建造,其造价达200亿美元。 (本报华盛顿5月1日电)

  • 浅谈核聚变发电

    一、核聚变的原理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比方说氘和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弹互相聚合作用,生成中子和氦,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由较轻的原子核变化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核聚变,就像我们每天见到的发光发热的太阳。二、核聚变发电的优势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常规能源都存在着种种缺陷,如环境的污染、资源不可再生而面临的枯竭,而风能和太阳能所能提供的电力也是有限的,利用核裂变原理而建成的核电站所产生的核废料都要严格监测,不然就会贻害千年。  核聚变发电的优势则相当明显了,就海洋中的氘资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聚变最理想的氦3虽然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月球上却是应有尽有,所以不用担心面临能源枯竭的问题。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要强得多,而且不会产生放射性的核废料,所产生的核辐射也要小得多,因此,核聚变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这样认为:核聚变电站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核能是一种令人生畏的能量,原子核虽然小,但微小的质量亏损在乘以光速的平方后将会获得巨大的能量(质能方程E=mc2),只要我们能够控制住它,将这股能量缓缓放出,将会获得比核裂变更加巨大的能量。三、核聚变发电的难点  核聚变有着我们现有能源没有的优点,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到控制它的技术,要想获得核聚变装置必须突破非常多的瓶颈。  核聚变的反应需要近亿摄氏度的高温才能进行,原子弹爆炸可以达到这个温度,所以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候是首先利用原子弹爆炸的高温来触发核聚变的起燃器。不过到目前,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核聚变“点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可能,除此以外,超高额的微波加热也可以达到这个温度。  其次,核聚变进行的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内能,也就意味着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能量丧失机制。聚变的方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稳定性。这些基本科学问题没有解决,核聚变发电就实现不了。  而且,装置材料问题是核聚变发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聚变产生的中子撞击、核聚变原料的沉积也会对装置材料产生破坏,如果解决不了,即使建成了核聚变反应堆也不知道能够运行多久。  还有就是它的辐射问题,即使相对核裂变的辐射要小,也还是存在着,这也给核聚变制造了一个大障碍。四、未来核聚变发电的走向  当我们的常规能源枯竭,风能、太阳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核聚变发电就是我们的明日之星。如今不少国家都在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理论和技术,美国、俄罗斯、日本和西欧国家都取得了进展。中国也在积极发展核聚变技术,并且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正真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的核聚变试验装置,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也许在未来的二十年内,我们可以看到核聚变发电的曙光。在更远一点的时间,我们会获得可以真正有价值的核聚变电站。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资料

聚变反应堆相关的资讯

  •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源自“中国造”
    近日,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标准编号为ISO4233:2023)正式发布。该标准所涉技术成果是在科技部主管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以下简称“ITER计划”)专项屏蔽包层模块合同项目支持下,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历时数年联合攻关取得。此项标准填补了核聚变领域ISO标准空白的同时,进一步彰显我国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实力。核聚变装置运行时,因其真空室内涉核部件将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和聚变强中子辐照,故ITER组织对真空室内承压部件的真空密封性能提出极高要求(漏率1×10-10Pam3/s @250℃),而同期国内外同类大型设备灵敏度仅能达到10-8Pam3/s量级。经过多年联合攻关,我国率先成功研制大型高温热氦检漏设备,并在充分评估其可用性、可靠性基础上制定了规范化的使用规程。目前,该设备与技术已投入ITER产品制造过程,有效保障了我方所承担ITER任务稳步实施,并获得了ITER国际组织及国际同行高度认可。该技术也有望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燃料包壳管、火箭燃料密封舱等各类高温压力容器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科技部核聚变中心始终着眼国内自主设计、建造核聚变反应堆并最终实现核聚变能商用的目标,一直高度重视核聚变标准化工作,会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开展了核聚变标准体系研究、专项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申报等工作。目前累计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6项、核行业标准7项、专项标准110余项。 国际标准ISO4233:2023《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 大型高温热氦检漏设备
  • 美国再添核威慑利器 最大激光聚变装置亮相
    激光控制室 效果图 光学组件  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聚变装置2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利弗莫尔劳伦斯国家实验所举行落成典礼。这一装置能产生类似恒星内核的温度和压力,并使美国在无需核试验的情况下保持核威慑力。  打造12年 耗资35亿  据利弗莫尔劳伦斯国家实验所发表的新闻公报,这个激光聚变装置名为“国家点火装置(NIF)”,被安置在一幢占地约3个橄榄球场地的10层楼内,它由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核安全管理局投资,从1997年开始建设,总共耗资约35亿美元。  公报说,国家点火装置可以把200万焦耳的能量通过192条激光束聚焦到一个很小的点上,从而产生类似恒星和巨大行星的内核以及核爆炸时的温度和压力。这一过程同太阳中心产生能量原理相似,因此这一试验被称为“人造太阳”。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可以实施此前在地球上无法实施的许多试验。  无需核试验 保持核威慑力  公报说,国家点火装置共有3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科学家用它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的性能情况,这也是美国建设国家点火装置的初衷,即作为美国核武器储备管理计划的一部分,保证美国在无需核试验的情况下保持核威慑力。  国家点火装置的第二个任务是使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秘密。科学家可使用国家点火装置模拟超新星、黑洞边界、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进行科学试验。这些试验大部分不会保密,将为科学界提供大量此前无法获取的数据。 国家点火装置的第三个任务是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  能源结构革命性变化  科学家希望从2010年开始借助国家点火装置来制造类似太阳内部的可控氢核聚变反应,最终用来生产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公报说:“国家点火装置所产生的能量远大于启动它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核聚变研究人员一直梦寐以求的‘能量增益’目标。如能取得成功,将是有历史意义的科学突破。”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发表讲话说,这一激光系统的建成是加州和美国的伟大成就,它将有可能使美国的能源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因为它将教会人们驾驭类似太阳的能量,使其转变成驾驶汽车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  三大核心任务  ■科学家用它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的性能情况。  ■模拟超新星、黑洞边界、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使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秘密。  ■科学家希望从2010年开始借助它来制造类似太阳内部的可控氢核聚变反应,最终用来生产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聚焦  研制新型氢弹 变身“常规武器”  激光核聚变除了可生产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外,在军事上还可用于发展新型核武,特别是研制新型氢弹,同时亦可部分代替核试验。因为通过高能激光代替原子弹作为氢弹点火装置实现的核聚变反应,可以产生与氢弹爆炸同样的等离子体条件,为核武设计提供物理学资料,进而制造出新型核武,成为战争新“杀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氢弹便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但氢弹均是以原子弹作为点火装置。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所以这类氢弹被称为“不干净的氢弹”。  采用激光作为点火源后,高能激光直接促使氘氚发生热核聚变反应。这样,氢弹爆炸后,就不会产生放射性裂变物,所以,人们称利用激光核聚变方法制造的氢弹为“干净的氢弹”。传统的氢弹属于第2代核武,而“干净氢弹”则属于第4代核武器,不受《全面禁止核子试验条约》的限制。由于不会产生剩余核辐射,因此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  回顾  美法日“人造太阳”大事记  美国 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诺瓦”激光器、世界上功率最大的“X射线模拟器”,还有目前刚刚落成的“国家点火装置”。  法国 激光核聚变研究以军事化为主要目标,确保法国TN-75和TN-81核弹头能处于良好状态。早在1996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便与美国合作进行一项庞大的“兆焦激光计划”,预计2010年前完成,经费预算达17亿美元。其主要设施240台激光发生器可在20纳秒内产生180万焦耳能量,产生240束激光。  日本 1998年,日本成功研制核聚变反应堆上部螺旋线圈装置和高达15米的复杂真空头,标志着日本已突破建造大型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技术难点。  名词 核聚变  与核裂变依靠原子核分裂释放能量不同,聚变由较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释放能量,常见的是由氢的同位素氘与氚聚合成氦释放能量。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能储量更丰富,几乎用之不竭,且干净安全,不过操作难度巨大。  当星体内部存在巨大压力,核聚变能在约1000万摄氏度的高温下完成,然而,在压力小很多的地球,核聚变所需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国家点火装置”将寄望通过汇聚大功率激光束实现这一高温。能否在核聚变过程中实现“能量收益”是问题的关键。之前有试验实现过核聚变,但未能使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超过试验所需能量。
  • 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热核聚变造出116号元素钅立
    一个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德国重离子核科学研究所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利用重离子直线加速器(RILAC),以原子序数20号的钙(48Ca)射束和96号的锔(248Cm)标靶进行热核聚变反应,成功合成了原子序数116号的(钅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这一成果为探索原子序数119号之后的新元素迈出了一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日本物理学会杂志》上。  原子序数104号之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需经过重离子加速器通过聚变反应来人工合成。至今利用冷聚变反应已合成108号(钅黑)、110号(钅达)、111号(钅仑)、112号(钅哥)、113号(钅尔)等超重元素。为探讨119号之后的新元素,俄罗斯和美国的联合研究小组也在应用热核聚变反应进行合成试验。  热核聚变反应是用较轻的重离子(原子序数10至20)照射锕系元素(原子序数89至103的元素)标靶产生核聚变,是比冷聚变反应激发能量更高的热状态复合核合成超重元素的方法。复合核释放出的中子数量为3至5个左右,虽然核裂变的次数增多,但丰中子核之间可通过冷聚变反应合成超重核。  此次研究小组利用RILAC将钙射束加速至光速的11%,以平均每秒5.7×10(12)个钙原子照射锔标靶,引发聚变反应,结果成功合成了(钅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各3个。  该研究是利用热聚变反应探索原子序数119号之后新元素研究的第一步。随着原子序数增加,热核聚变反应的生成率逐渐降低,合成新元素将更为艰难。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