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有机污染

仪器信息网微量有机污染专题为您整合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微量有机污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微量有机污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微量有机污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微量有机污染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耗材

  • 上海楚柏Brand 塑料微量比色皿
    上海楚柏销售的德国BRAND 微量UV比色皿,为水质检测、化学分析及生物实验应用的理想之选。适用于大部分极性,酸或碱溶液。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的风险,使用成本远低于石英玻璃材质的比色皿。10 mm 光路。每箱100个。上海楚柏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实验室设计、实验室家具、仪器、耗材、试剂等&hellip &hellip )
  • BrandTransferpette® S 微量移液器,可调量程 单通道微量移液器
    Transferpette? S 微量移液器,可调量程单通道微量移液器货号:704770产品描述来自于BRAND 的空气活塞式移液器Transferpette? S 是优秀的手动移液器,能够满足实验室中最高要求的应用需求!它们包含了生命科学用户所需的所有特点:坚固的结构,单手量程设定,整支灭菌,最高的精准度,以及简易校准Easy Calibration?技术确保长时间的可靠性。Transferpette? S 特点一览:大尺寸,中央移液按钮与独立吸头脱卸功能。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指托让您进行轻松握持。真正的单手操作-左右手都可进行量程设定。量程锁保护防止量程改变。整支移液器可进行121°C(2 bar)高压湿热灭菌。4位数字显示,保证清晰与高精度。Transferpette? S 特色的简易校准Easy Calibration技术-无需特殊工具即可进行调整。改变原厂设置外部清晰可见。仅为12.5 mm的短移液行程设计减少发生RSI的风险。耐腐蚀的活塞和吸头脱卸装置让移液器经久耐用。有数字可调式和固定式两种型号可选,量程从0.1 μl 到10 ml。颜色识别标识方便选择合适的吸头。根据IVD指令98/79拥有欧盟CE标志。提供产品Transferpette? S 微量移液器,可调量程/Transferpette? S 微量移液器,固定量程,, conformity 资格认证,含有性能认证证书, 壁挂架与密封硅油。包装1个产品细节量程型号准确度A准确度A相对偏差CV相对偏差CV吸头类型μl≤± %≤± μl≤ %≤ μlμl0,5 - 10D-1010,10,50,05nano-cap(TM) / 20简单描述/包装规格微量移液器Transferpette? S,D-10,数字可调量程,0.5-10 μl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筛选工具包
    产品特点:订货信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筛选工具包描述  部件号数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筛选工具包 TS-MKITG5011 包含以下组件:    TRACE TR-Dioxin 5MS GC 色谱柱:30m x 0.25mm x 0.10μm26AF047P1 支S/SL 进样器 - BTO 隔垫,直径 17mm 3130321150 个S/SL 进样器 - 分流/不分流衬管,5mm ID x 8mm OD x 105mm 长 453500335 支S/SL 进样器 - 银隔垫  2903362910 个S/SL 进样器 - 石墨衬管隔垫 2903340610 个S/SL 进样器 - 石墨密封圈,适用于 0.25mm ID 色谱柱2905348810 个MS 接口 - 石墨/Vespel 密封圈,适用于 0.25mm ID 色谱柱2903349610 个1.1mL 螺口样品瓶,透明玻璃 1.1-STVG500 个带硅胶/PTFE 隔垫的 8mm 螺口盖 8-SC-ST15500 个10μL 固定式针头注射器,50mm 长,25 号,锥形针头365005251 支

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仪器

  • 雷磁KLS-411型微量水分分析仪【主要特点】l 大屏液晶显示,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l 可测定10μg~20mg的水分;l 库伦法,采用有膜电极,适用于有机溶剂、油品等含痕量水分样品的测定;l 采用低毒、低污染、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雷磁无臭K-F试剂;l 试剂无需进行标定;l 支持测量结果的存储、查阅、删除 l 仪器支持RS232接口,可连接打印机。 雷磁KLS-411型微量水分分析仪【技术参数】 型号技术参数雷磁KLS-411型微量水分分析仪测量范围10μg~20mg电解电流10mA、20mA、50mA、100mA极化电流误差±0.2μA电解电流基本误差±0.5%(读数)示值误差±(5%检定点+3)μg测量重复性不大于3%电源(220±22)V,(50±1)Hz尺寸(mm),重量(kg)300×235×100,3
    留言咨询
  • Thermo Scientific 6000型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装置:测量CH4/NMHC、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定制化组分VOCs烟气参数监测装置:测量流速、温度、压力、湿度、氧量(根据需求)辅助气体装置:供应氢气、零气、氮气、标气等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直接抽取法(热-湿式)采样系统采样探头为了适应不同的装置及工况,赛默飞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选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加热温度的采样探头,并在满足HJ 1013要求的情况下,减少过渡加热造成组分变化。取样探头带有标准的防护罩。电加热取样探头可以控制加热到最高200℃。温度控制系统除恒温控制整个取样探头外,在探头掉电或温度过低时可以输出报警信号给系统。探头最高可以应含尘量≤10g/m3。不锈钢伴热管线从取样探头抽出的样气通过电伴热取样管线进入样品预处理系统。取样管线是恒功率加热式的,并采用温控器对管线温度进行控制,加热温度可以设定为120-180℃,以保证样气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冷凝或组分变化。取样管线的材质为不锈钢,可以避免Telfon材质在高温下析出挥发性有机物造成测量误差。样气预处理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的物质种类繁多,部分溶于水。为避免此情况导致测量不准确,系统不设置制冷器,高温加热的样气直接进入分析仪(可接受的样气最高温度为220℃)。预处理单元能够对颗粒物、焦油等进行滤除。系统内过滤精度高达0.5μm。6000型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特点:1. 升级版的FID提升仪器的灵敏度,增加抗噪性,耐震性,使仪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稳定2. EPC压力准确度± 1%3. 采样与进样压力平衡,提升采样精度4. 完整的自动点火机制,确保安全性5. 全段加热,无冷点6. 氧峰技术方案,指标优于国标7. 通过远程模式实现闭门操作应用领域:1. 石化2. 电子半导体3. 印刷电路板4. 医药5. 橡胶/塑料制品6. 涂料与油墨7. 汽车制造与维修8. 印刷与包装印刷9. 家具制造10. 表面涂装12. 黑色冶金
    留言咨询
  • 上市时间:2020年3月1. 结合赛默飞几十年的色谱分析经验,重新构建的新一代FID检测器,可获得优于国标要求的基线噪声和检测限值;检测器采用集成模块化设计,提高了维护便利性和性能稳定性。 2. 专有技术改进FID气路结构设计,从源头解决氧气影响问题,复杂样气组分分析无忧。 3. 全新优化改进的样品管路,可以进一步保证样品真实性,减少干扰,提高测量精度。 4. 全面检测优选的样品采集传输材料,全程使用脱油脱脂316L不锈钢材质,保证样品真实性,减少样品采集传输损失和干扰。 5. 双级采样泵设计,可在保证优于国标要求的响应时间同时,减少样品压力波动对测量的影响。 6. 四级不锈钢烧结样品过滤,保证样品的过滤精度,减少样品传输压力损失,提高测量准确性,减少系统维护量。 7. 优于国标要求的供电元件的选型和设计,保证仪器稳定运行的同时,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8. 冗余式设计,预留后期客户增加监测项目的空间,并预留部分通讯接口,便于客户对数据的有效利用。 9. 国际知名品牌的PLC+工控机组成的DAS系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长期数据存储,符合国标数据报表要求。 10. 原装进口的氢气安全切断阀,可保证7x24连续运行的性能稳定性。 11. 灵活的系统接口,可以兼容多种辅助设备信号接入。 12. 手动/自动的全面配置,可以减少维护人员投入,也可以手动快速操作。Thermo Scientific 6000型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装置:测量CH4/NMHC、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定制化组分VOCs烟气参数监测装置:测量流速、温度、压力、湿度、氧量(根据需求)辅助气体装置:供应氢气、零气、氮气、标气等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直接抽取法(热-湿式)采样系统采样探头为了适应不同的装置及工况,赛默飞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选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加热温度的采样探头,并在满足HJ 1013要求的情况下,减少过渡加热造成组分变化。取样探头带有标准的防护罩。电加热取样探头可以控制加热到最高200℃。温度控制系统除恒温控制整个取样探头外,在探头掉电或温度过低时可以输出报警信号给系统。探头最高可以应含尘量≤10g/m3。不锈钢伴热管线从取样探头抽出的样气通过电伴热取样管线进入样品预处理系统。取样管线是恒功率加热式的,并采用温控器对管线温度进行控制,加热温度可以设定为120-180℃,以保证样气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冷凝或组分变化。取样管线的材质为不锈钢,可以避免Telfon材质在高温下析出挥发性有机物造成测量误差。样气预处理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的物质种类繁多,部分溶于水。为避免此情况导致测量不准确,系统不设置制冷器,高温加热的样气直接进入分析仪(可接受的样气最高温度为220℃)。预处理单元能够对颗粒物、焦油等进行滤除。系统内过滤精度高达0.5μm。6000型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特点:1. 升级版的FID提升仪器的灵敏度,增加抗噪性,耐震性,使仪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稳定2. EPC压力准确度± 1%3. 采样与进样压力平衡,提升采样精度4. 完整的自动点火机制,确保安全性5. 全段加热,无冷点6. 氧峰技术方案,指标优于国标7. 通过远程模式实现闭门操作应用领域:1. 石化2. 电子半导体3. 印刷电路板4. 医药5. 橡胶/塑料制品6. 涂料与油墨7. 汽车制造与维修8. 印刷与包装印刷9. 家具制造10. 表面涂装12. 黑色冶金注:该仪器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可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等相关用途
    留言咨询

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方案

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论坛

  • 【讨论】【微量有机污染物提取方法的比较】选实际样,or 低本底加标?【

    【微量有机污染物提取方法的比较】土壤、动植物的有机污染物测定想选用索式提取,超声,微波提取 目的物,进行提取方法的比较。请教: 1. 选用含用目的物的实际样品,看那种方法效率高,最终那种方法绝对得率高;2. 样品中加入目的物,最终看看谁的回收率最高(由于是后添加进去的,恐怕都附在外部,不够深入,或者说不符合实际的分布情况,真实结合态)。不知那种更加权威,或是有更科学的比较方法,谢谢!

  • 煤中微量元素对环境污染应受到重视

    我国是产煤和用煤大国,煤源污染特别受到重视。煤中含有的某些微量元素(在多数煤中平均含量少于0.1%的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有可能污染环境的微量元素有:氟、砷、硒、汞、铬、氯、铅、钼、镉、硼、锰、镍、铍、铜、磷、钒、锌、钡、钴、锑、锡、铊、铀、钍。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砷中毒和硒中毒在我国已成为“地方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这在全世界所未见。究其原因,首先是当地燃用的煤中富含氟、砷和硒元素。另一重要原因是燃煤方式落后。其它微量元素,如:汞、铬、氯、铅、钼和放谢性核素污染环境的事例也已见诸报导。煤中有害微量元素能引发“地方病”的事例表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某些微量元素有可能富集到有害程度。在多数煤中微量元素自然含量虽微,但由于煤的产量大,用量大,其影响不可勿视,洁净煤技术使供下游用的煤净化,先进的燃烧技术减少向大气排放烟尘,可是,煤产地和燃煤用户(主要是火力发电厂)所在地却会因此集聚更不洁净的加工利用后的产品,而且可以长期积累。选煤把有害物质富集到尾煤和煤泥中。燃烧将部分元素富集于烟尘,更多元素则在煤灰中富集,然后被淋滤,进入水体或土壤。煤中的微量元素在尾煤和煤泥,以及在烟尘和煤灰中的富集程度取决于原始含量,还取决于元素在煤中以何种状态赋存。赋存于粗粒矿物内的元素则易富集在尾煤和煤泥中,被有机质缔合的元素和赋存于硫化物矿物内的元素则易富集于烟尘,赋存于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矿物内的元素则易富集在煤灰中。种种事例表明,我国煤中微量元素对环境污染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 煤中微量污染元素研究进展

    吕海亮 李文 李保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01) 从全球来看,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是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和能源。尤其是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目前,煤的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因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绿色化学日益成为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先资助领域战略研究工作的部署,第16次九华科学论坛(1999.12)在对绿色化学的基本科学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和论证的基础上,把绿色化学在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作为近期研究的三个重点之一。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矿物资源,如何实现煤的高效洁净转化,发展绿色煤化学,也成为我国煤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在煤的利用过程中,不仅S,N的氧化物会造成大量的污染,还有许多含量(质量分数)在0.01~1500×10-6之间的微量元素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些还具有更大的毒性,因此吸引了世界许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美国1990年颁布的《洁净空气修正案》所确定的189 种潜在空气污染物,其中所包括的11种无机元素As, Sb, Be, Cd, Cr, Co, Pb, Mn, Hg, Ni, Se, 无一不在煤中存在。Swaine[1]根据微量元素对环境危害程度的大小,将煤中存在的微量污染元素分为三大类,其中危害最大的第一类包括As, Cd, Hg, Pb, Se, Cr六种元素,次之的第二类有B, Cl, F, Mn, Mo, Ni, Be, Cu, P, Th, U, V, Zn等,危害相对较小的第三类有Ba, Co, I, Ra, Sb, Sn, Tl等。这些元素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进入大气、水、土壤,极易被动植物和人体直接吸收,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因此,准确测定这些元素在煤及其转化产物中的含量,研究其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变迁规律,寻找实现污染物可控脱除的方法,为洁净煤转化技术创新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工程化基础,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也是发展绿色煤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 元素在煤中的赋存形态是指元素存在的价态,化合物形式以及在煤中的物理分布。元素的赋存形态对其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变迁规律有着决定性影响。弄清元素在煤及其加工产物中的赋存形态,才有可能对其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变迁规律进行准确的机理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同一元素的赋存形态有很多种,在不同煤中的赋存形态也往往不一样。目前,由于受检测分析手段的限制,要精确研究元素在煤中的微观赋存形态实际上还很困难。Finkelman等[2]综述过煤中11种微量毒害元素赋存形态的研究成果。 自7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学者对煤中的微量元素在不同煤类、煤田、煤岩类型、宏观煤岩成分、显微煤岩组分中的物理分布和相关亲合性等宏观赋存形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描述和估算微量元素分布状况的理论模型。关于煤中微量污染元素的研究文献也迅速增多。 Palmer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量元素在不同粒度和密度级宏观组分中的定量分布特点,可以推测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有关信息。Gentzis等[3]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NA)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等技术分析了加拿大煤中微量元素在不同煤层中的垂直分布特征: 大多数微量元素在煤层中的高灰分毗连区间含量较高,Ba, Cr, Co, Se, Zn等在煤层中的垂直分布也有类似的特征。Eble等[4]研究了东肯塔基州煤样后得出的结论中认为:As, Sb, Cd, Pb, Hg 等主要与含硫矿物质伴生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地质成因。 Co, Cr, Pb, Ni,Se 等在年青煤中含量较高,而Cl却在年老的煤中富集。Solari 等[5]以煤中无机有机组分的质量分布的知识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微量元素在煤中含量分布状况的理论模型,在一定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已被多次引用[6]。Spear等[7]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煤样进行矿物学分析,用X射线荧光技术(XRF)对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研究了Mo, Se, Ni, As, Pb, Sb, Cu, 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黄铁矿S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Pires等[8]用以质量分布的知识为依据的理论模型估算了微量污染元素的无机有机亲和性,并用实验和理论数据说明了用模型估算结果推测微量元素挥发性及溢出行为的可行性。 我国在1984年也从环保角度调查了微量元素在国内主要煤矿中的分布特征。Lu等[9]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及石墨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GF-AAS)对我国7个煤样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并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后认为:微量元素在不同煤中的分布与成煤的地球物理化学因素有关。晏蓉等[10]采用原子荧光法,粉末光谱法及无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研究了青山烟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对用浮沉实验分出的7个不同密度级的煤样,随密度增大,硫化物和硫酸盐及微量元素Co, Pb, Ni, Cu, Cd等的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有机S含量则递减,因而预测上述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酸盐结合的程度更大。庄新国等[11]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技术对我国几个主要煤产地的煤样分析后发现:泥炭沼泽的矿化程度对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有较大影响,平朔、唐山、六盘水的煤总体具有As, Se, Pb等含量相对较高的特征,大同煤Ni含量相对较高,As, Se, Cd等随灰分含量增加而增加,Pb, Hg等与灰分含量关系不甚明显。任德贻等[12]应用ICP-AES和INAA对沈北煤田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相关与聚类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认为:只有少数元素P,V等显示有机亲和性,而Ba, Sb, Se与碳酸盐矿物有关,Cu, Ni, Cr与硫化物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与硫化物显著相关的As, Pb, Th, Zn, U等毒害元素可用物理洗选方法基本脱除。 从文献来看,元素赋存形态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大类。直接方法又可分为显微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两类。张军营等[13]对煤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研究方法做过系统的综述。国内由于缺乏先进的直接检测手段,对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研究主要采用浮沉实验,逐级化学提取及数理统计等间接方法,有的也应用了电子微探针(EMPA)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X)等显微分析法。这些方法只能从物理分布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宏观亲和性.再如张振桴等[14]用可选性试验和酸抽提的方法研究过As, Pb, Be, Cr等的赋存形态。陆晓华[15]用因子分析法从无机有机亲合性的角度研究了微量元素的宏观赋存形态。近几年来,国外采用各种间接方法和先进的X射线技术相结合对煤中部分主要微量毒害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较为精确的研究。如Kolker等[16]采用选择性沥滤,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型X射线分析仪(SEM-EDX)和X射线精细结构谱(XAFS)分析了美国煤样中As的赋存形态后发现:Wyodak煤中的As多数以As3+或AsO43-的形式与有机质伴生。Huffman等[17]也采用选择性沥滤,电子显微镜和电子微探针及XAFS分析过煤中As, Cr等的赋存形态。赵峰华等[18]也用北京同步辐射XAFS站的仪器分析了贵州特高砷煤样中砷的价态,结果发现兴义,兴仁煤样中的As主要以砷酸盐的形式赋存在有机组分中。 总的来说,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微量污染元素在煤中的物理分布和相关亲合性等宏观赋存形态,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虽然国内外对微量元素在煤中的微观赋存形态也进行了不少的专门探讨,但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在研究范围方面,各种赋存形态的研究方法被用来对微量污染元素在原煤及燃烧产物中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在热解气化等煤转化产物中赋存形态的研究,极少见文献报道。2 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由于微量污染元素在煤中的平均含量很低(见表1),再加上煤本身不均匀的自然特性,以及煤组成的复杂性所造成的干扰,给微量元素的定性定量检测带来很大的困难。 表1 大多数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10-6)[1]元素含量范围元素含量范围元素含量范围As0.5~80Cd0.1~ 3 Hg0.02~1Pb2~80Se0.2~10Cr0.5~60B5~400Cl50~2000F20~500Mn5~300Mo0.1~10Ni0.5~50Be0.1~15Cu0.5~50P10~3000Th0.5~10U0.5~10V2~100Zn5~300Ba 20~1000Co0.5~30I0.5~15Ra约 1/106 Sb0.05~10Tl0.2~1Sn1~10 微量污染元素的定性定量检测主要靠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Analytical Methods for Coal and Coal products》一书中介绍的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如中子活化分析(NAA),火花源质谱法(SS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AAS),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XPS一般用来进行矿物学分析,不适于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等技术已成为一类分析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光谱(PIXE)等X射线技术则属于一类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另外,粉末光谱法,旋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穆斯堡耳谱仪等技术也是经常采用的微量分析方法。化学方法和电

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资料

微量有机污染相关的资讯

  • 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监控难题待解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2010年间,通过对全国31省(区、市)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发现,64个城市的地下水样品中至少有一项有机污染物,占检测城市总数的92.8%。  如今,相比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已经对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监测、控制和修复仍有相当大的难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污染从无机转向有机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地下水中有机物污染就已经引起了注意。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第一轮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结果发现,在43项检测指标中,北京市范围内共发现36种有机物。  2006年,第二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展开了华北平原各市县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表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普遍检出。这一地区地下水污染范围日益扩大、水质整体下降已成不争事实。  在最近的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的调查中也显示,来自69个城市的791个样品有383个至少含有一项有机污染物。其中,挥发性卤代烃、单环芳烃和半挥发性有机氯农药等检出率较高。  长期从事水环境研究的宋献方,在野外调研中直接观察到地下水的变化。“在淮河地区,我们看到采上来的地下水样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油状物质。”他说,“这说明这个样品可能受到有机物污染。”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地下水污染研究已从无机转向有机,微量有机污染上升为地下水环境保护领域的首要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鸿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地下水中有机物污染主要源于人类的活动。”例如,加油站、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地如防渗条件或措施不利,都可能使其局部区域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基础薄、成本高  不过,目前对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尚显薄弱。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汪珊曾撰文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毒害有机化学污染物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常规的水质分析也多局限于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综合性指标,很少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单独分析”。  同时,“和无机污染物相比,人们更关注持久性有机物,它一旦进入地下水环境将长期存在,降解中间产物可能还会进一步污染环境”。陈鸿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例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二氯甲烷的毒性更大。  此外,检测、分析手段的缺乏也使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研究面临困境。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采样现场看到,采样员小心地用大小不一的棕色玻璃瓶封装检测有机物的样品,并严格保证不带有气泡、在4摄氏度恒温条件下冷藏,再由实验室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先进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这带来了昂贵的分析测试成本。一家化学分析公司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分析有机污染物的花费至少是无机污染物的4倍。  修复、处理难上难  面对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现实,专家纷纷表示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宋献方指出:“实际条件复杂多变,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是各国正在研究的难题。”  “地下水污染隐蔽,治理起来难度较大,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陈鸿汉说。  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源水给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挑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锐平介绍,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通常可采用“曝气吹脱”法进行去除。“简单地说,就是向水中鼓气。”他解释。  在此次69个城市地下水检出率较高的几种有机污染物均属挥发性有机物。“低浓度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可采用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去除,也可以通过催化氧化过程产生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  刘锐平继续介绍说,对于浓度较高的腐殖质类大分子有机物,在工程中则可采用强化混凝、颗粒活性炭吸附或臭氧—颗粒活性炭组合等工艺进行处理。
  • 安捷伦授予Jennifer Field教授“思想领袖奖” 表彰其在有机微量污染物和PFAS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安捷伦近日宣布授予Jennifer Field博士“安捷伦思想领袖奖”。Jennifer Field博士现任俄勒冈州立大学农学院环境和分子毒理学系的教授。她专注于对天然和改造系统中有机微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的定量分析,尤其是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是环境分析领域中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员。Jennifer Field博士近照(照片由俄勒冈州立大学提供)PFAS 通常被称为“永久化学物质(forever chemicals)”,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在各种工业制品中广泛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已鉴定的5000多种PFAS化学品中,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因其耐生物降解性而构成重大风险,这可能对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产生潜在危害。尽管它们的完整毒理学和环境影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复杂的环境基质和商品中检测和鉴定这些物质,仍是一项紧迫的挑战。Jennifer Field博士表示:“我非常荣幸能获此殊荣。我们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种类繁多的PFAS化合物上。尽管这一种类化合物有一些共同属性,但它们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多样性,这对分析提出了许多挑战。我们致力于通过收集有关PFAS的赋存、归趋和迁移的数据,帮助判断存在哪些PFAS,从而为人类暴露于PFAS的信息提供支持。安捷伦的前沿技术无疑将在这一探索中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环境分析化学领域多方面研究项目的一部分,Jennifer Field博士带领其团队致力于建立一种分级检测方法,用于发现、表征和量化地下水、废水及其它出水、垃圾场渗滤液、商品与消费品中存在的PFAS。为此,他们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的策略,同时辅以其它分析手段,来表征样品的总氟含量,包括含氟聚合物及其添加剂。安捷伦副总裁兼质谱事业部总经理 Ken Suzuki 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对Jennifer Field博士提供支持。她运用创新的分析方法来深刻理解并缓解PFAS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方式确实值得称赞。她的工作无疑将在环境保护和全球健康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安捷伦思想领袖奖”项目由安捷伦大学关系部门(ACT-UR)全球项目经理Chong Wing Yung(翁苍荣)博士负责,为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权威思想领袖的研究提供科研经费、产品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将推动基础科学的长足进步。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遍布周围的人类杀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在全球被封杀的有毒污染物总称,它具备四种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亲脂憎水性,而位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则把这些毒性放大到了7万倍。如果没有三鹿奶粉事件,有多少人会知道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再看看这些: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十氯酮;六溴联苯;林丹;五氯苯;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连串陌生的名字,更不知道它们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危害,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随时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日前,这9种POPs在全球被“封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意减少并最终禁止使用这几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的有毒化学物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它们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也使该公约所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增至21种。 这些人类和环境的“肮脏杀手”从何而来?究竟有什么杀伤力? 有了POPs,连母乳也不安全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POPs显得很陌生。但李琴(化名)对这个词并不生疏。早在2004年的时候,她就知道了这个名词,并且在以后的几年中,她都一直关注着。和记者谈起POPs,她竟然就像个万事通,头头是道地讲着POPs的种类和危害。 李琴在一家公司做市场营销工作,她既不是科研工作者,也不是这方面的老师,怎么会对如此专业的问题,了解得这样透彻?这一切还要从她生宝宝说起。 2004年底,她的宝宝降生了。一家人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中,为宝宝的喂养忙前忙后。最初的一个月,她的奶水很足,看着宝宝吃得有滋有味,作为妈妈,李琴的心里甭提有多幸福了。但她无意中看到的一条新闻,却让她的心里一直长了个疙瘩。那条新闻说,珠三角地区的母乳中DDT的含量严重超标。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琴,知道DDT是个什么东西,她自己就帮着父亲在农田里喷洒过DDT农药。她开始惊慌起来:如果自己的奶水里DDT超标,是不是就不能母乳喂养了?宝宝会不会中毒?以后会不会得癌症?这一连串的可怕想法,在她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她先是到医院咨询,但医生告诉她,现在做不起来母乳中DDT含量的检测。无奈之下,李琴决定,为了安全,就给宝宝断奶,改成喂配方奶粉。就这样,刚刚满月的宝宝,就断了母乳。 李琴一直担心着自己的宝宝会不会已经吃到了含有DDT的母乳,担心宝宝的健康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想法,让她从那以后特别关注有关DDT的报道,她也专门找来书籍并上网查找资料。 POPs广泛存在于黑白家电和食物玩具中 而李琴也渐渐明白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她知道了DDT只是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一种,和DDT一样的污染物还有好多种。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六溴联苯醚,全氟辛基磺酰氟……虽然这些POPs的名字既拗口又难记,但她知道,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白家电”中有它们,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热水器等;“黑家电”中也有它们,DVD、VCD、数码相机、游戏机、家庭影院、电话等。大到飞机、汽车,小到孩子们玩的玩具,都有它们…… 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更是无法抹去它们的身影。水里游的鱼,天上飞的鸟,地上种的蔬菜、水果,圈中养殖的鸡鸭猪牛……专家们表示,POPs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这也包括我们人类本身。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放射医学和物理治疗系的科研人员在2008年1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他们所检测的387名成年西班牙人志愿者的体内,100%都被检出有一种以上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POPs被认为是通过食物、饮水或呼吸等进入人体并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累积下来的。 而在北京进行的一项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发现,在北京采集的孕妇的乳汁里,300多位孕妇的乳汁中有90%检出多氯联苯或者有机磷农药等POPs,有10%的人处在比较危险的水平。 人类为什么离不开这些毒魔 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东西中,会含有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 如果你知道这9种物质除了巨毒之外,还有巨大的用处,就不难理解它们为什么会“如影随形”地遍布于我们身边的物品和我们的体内了。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高士祥介绍,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是杀虫剂副产物,也就是说,它们本身没有杀虫作用,而是在合成杀虫剂的过程中额外的“赠品”,只是这“赠品”给人类带来的是毒性;十氯酮和林丹都是杀虫剂,五氯苯是一种杀虫剂的中间体,靠它来合成杀虫剂的,这些物质曾经帮助人类把害虫解决掉,提高粮食的产量,但也给人类制造了别的麻烦。 六溴联苯醚、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和六溴联苯,它们的名字里都含有“溴”,一看就知道是属于同一个家族的,它们都是阻燃剂,又叫防火剂,家用电器中必须加它们,不然万一漏电或是着火,家电很快就会烧光。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三个“全氟”兄弟,可以用来做表面活性剂,由于它们有不沾水、不沾油的特性,一般用在皮革、纸制品等的保护涂层上,比如皮鞋,在皮革涂料中含有一些少量的含氟化合物,这样雨天在水里走也不会有水沾上去。高士祥还举了不粘锅为例,不粘锅之所以不粘,全在于锅底的那一层叫“特富龙”的涂料。这种物质是含氟树脂的总称,其中就有那三个“全氟”兄弟。含氟有机化合物虽然在不粘锅中已没有痕迹,但在高温下有可能分解。研究发现,“特富龙”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十几种有害气体,导致一些呼吸道敏感的动物死亡。“所以不粘锅千万不能空烧。” 而在刚刚被禁的这9种POPs中,更多的是阻燃剂,它们的合成也是人类的需要。 阻燃剂更是在现代生活中与人形影相随 家电、家具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方便和舒适了人们的生活,但电器产品的普及一直伴随着另一个问题:电器一旦引发火灾,损失将极为惨重。据国际权威机构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和日内瓦国际保险经济研究学会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火灾,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1%左右。 有效降低火灾损失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防火标准。英国有着全球最为严格的家具防火标准,自该国1988年实施这一标准后,家具火灾事故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1975年出台了家具的防火标准,目前该地区每年由家具引发的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比美国其他地区低得多。在材料中加阻燃剂是防火的重要途径,现在阻燃剂已大量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家具、汽车、纺织品等领域,不加阻燃剂可能通不过消防安全要求。 前面提到的六溴联苯醚、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和六溴联苯,都是阻燃剂,为什么溴类阻燃剂阻燃效果这么好?高士祥解释说,现在塑料制品在建筑、包装、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家具等领域使用很广泛,像家电的外壳和电路板都是塑料材质的。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苯乙烯,含有碳、氢元素,很容易燃烧。学过化学的人可能知道,燃烧过程实际上是氧气与碳氢结合的一个链式反应过程;而加了溴类阻燃剂后,可以阻断燃烧的过程,把产生的自由基吸收掉,使燃烧不能继续下去;在燃烧时,溴类阻燃剂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烟,把氧气隔断,没有氧气也就烧不起来了。高士祥也强调,加阻燃剂的目的是烧得慢一点,给人们赢得营救的时间,虽然不可能完全“绝火”,但不加阻燃剂的话很快就会烧得精光。 毒魔们是从哪里来的 POPs是从哪里来的? 高士祥说,这些POPs本不是大自然界中存在的,大多数是人类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而故意合成和生产的,也有一些是在工业过程中作为副产物而无意中生成的。 害虫是农作物的天敌,有它们存在,农作物等不到收获已经被毁坏得差不多了,那人类吃什么?所以人类一直与害虫在做斗争,很多杀虫剂就是人类合成的化学产物。 在众多的杀虫剂中,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就是DDT了。正因为之前对害虫的深恶痛绝和束手无策,这些杀虫剂在发现之初都被认为是“伟大的发现”。DDT的发现就有这样一段历史:1873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的德国人Othmar Zeidler合成了DDT;1939年,瑞士化学家Paul Hermann Mü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活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以DDT为代表的有机氯合成杀虫剂大规模生产,并在农业生产和卫生领域广泛应用;1948年,Paul Hermann Müller还因这一发现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同属于POPs的灭蚁灵——这种杀虫剂主要用于控制红蚁,也曾用于控制其它类型的蚂蚁和白蚁。它还可在塑料、橡胶及电子产品中用作火焰延缓剂,它是一种持续性强、极为稳定的杀虫剂,其半衰期长达10年。 “明天的寓言”为人类敲响警钟 人们为了杀灭害虫或者提高产品的性能而合成了POPs,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们始料未及…… “一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美国中部小城,以其鸟类丰富多彩而驰名,当候鸟蜂拥而至的季节,人们会长途跋涉来这里观光。一天随着一批携有杀虫剂居民的到来,很快发生许多不祥变化。神秘的疾病袭击成群小鸡;牛羊也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几小时后已经死去……人从梦中醒来,再也听不到鸟儿歌唱,原野、森林和沼泽都是一片沉寂,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可怕的寂静……”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从一个震撼人心的“明天的寓言”讲起,惊世骇俗地向世人预言了杀虫剂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卡逊在寓言最后说:“我知道并没有一个村庄经受过所描述的全部灾难,但其中某些灾难在有些地方确已发生。” 卡逊说的完全正确,自从杀虫剂和阻燃剂一类的POPs问世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污染事件和研究结果证实了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的预言…… 那么,这些跟我们形影不离的毒魔,又是怎样危害我们的呢?毒魔如何附上人体 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有毒物质在怎样危害我们?人类有能力把自己从这些毒魔手中拯救出来吗?若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人们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而从70年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环保”概念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成为人类的噩梦。这场噩梦中有疾病、灾难、毁灭……人类亲手制造了这场噩梦,现在,人类有能力把自己从这场噩梦中拯救出来吗?专家的答案是:非常困难……“肮脏的一打”首先被封杀 就在《寂静的春天》问世的前后,西方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有机氯农药尤其是DDT,这些化学物质在污染源附近以及距离几千公里之遥的地方都引起了负面效应,比如肿瘤和癌症、行为失常、生殖障碍等。那些在食物链中属于高等捕食者的对象受到的损害最重,而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无疑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人类对其他杀虫剂的认识也经历了和DDT一样的蒙昧和觉醒过程。1995年联合国环境署就强调了减少或消除首批12种POPs的必要性,其中有9种都是有机氯类杀虫剂,本世纪开始全面“封杀”这12种POPs,被人们称为“肮脏的一打”;随着人们认识的前行,和寻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封杀”的POPs名单还在不断增加。此次增加的9种就是第二批。 杀虫剂在杀虫时也在杀人 说起POPs的危害,李琴就心有余悸,她的父亲就曾经农药中毒,而她以前也因为喷洒农药而出现过不适的症状。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阴影,才让她在听说母乳中DDT的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后,吓得不敢给宝宝喂奶。 她清晰地记得父亲当时中毒的情景。当时是六七月份,那天非常热,父亲在稻田里用喷雾器喷洒农药,她在田埂上等着。具体的农药,她依稀记得是六六粉,用来杀虫的。可能是那天的风向变化太快,站在田埂上的她,也能闻到刺鼻的农药味,有种想吐的感觉。半个小时下来,父亲已经是浑身大汗。就在父亲转回田埂的时候,她看到父亲的身子开始摇晃起来,然后就倒在了稻田里。她吓得大喊起来。周围的人赶紧跑过来,把她的父亲抬上了田埂。她看到,父亲的脸色发紫,不停地呕吐,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出现了很多红疹子。送到医院时,父亲的体温超过了40摄氏度。幸亏医院离得比较近,治疗及时,父亲才没有留下后遗症。 南京市疾控中心金山医院副院长宋海燕说,六六粉,也就是六氯环己烷,我国早已禁止生产使用六氯环己烷农药,但一些小作坊仍有生产。六氯环己烷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肝、肾也有显著毒性。 不直接打农药的人也会遭到毒害 杀虫剂制造的矛盾更明显,一般杀虫剂是通过喷洒在叶面或是根部,害虫要么是呼吸到杀虫剂,要么是吃了吸收杀虫剂的植物中毒而死。杀虫剂是把害虫灭了,但人类的厄运也开始了!施洒在田地里的DDT、林丹、十氯酮等有机氯农药随着雨水流入河川,或者附着在瓜果蔬菜上进入了人们的菜篮子,不要以为水可以洗掉这些农残,要知道有机氯农药是很难溶解于水的;即使这些有毒物质被水洗掉了,它们也很难降解,还是存留在水中,人类喝这样的水,吃着水里的鱼,结果是怎样?杀虫剂在外“漂泊”一圈,还是进入人的身体…… 它是如何导致人体中毒的呢?六氯环己烷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后,主要蓄积于中枢神经和脂肪组织中,刺激大脑运动及小脑,还能通过皮层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在脏器中影响细胞氧化磷酸化作用,使脏器营养失调,发生变性坏死。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影响内分泌活动,抑制ATP酶。 急性中毒的人会出现头痛、头昏、无力、震颤、多汗、阵发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者肝肾功能减退,还会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等。而长期接触这种物质,还会导致慢性中毒,出现神经衰弱、消瘦、食欲不佳等。 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将原始毒性放大7万倍 可怕的事实不仅于此。高士祥说,被列入POPs“黑名单”的物质一定具备四种特性,首先是高毒性,它们会对人和其他生物体造成伤害,比如致癌性、致畸性,最终使人毙命;第二是持久性,它们在环境中存留的时间很长,比如十氯酮,有报道说,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生产十氯酮的工厂在停产20多年后,其下游鱼类样品中仍能检出十氯酮,研究还表明,十氯酮能在土壤中保留100年,其结果就是导致食物链、特别是水源遭到污染;第三就是生物积累性,POPs可能在环境中浓度很低,但是到生物体内,浓度就会越积越高,“比如水里有某种POPs,喝一杯水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长期喝这样的水、吃水里的鱼,对人体就有害;而且鱼里的浓度要比水里高,从小鱼到大鱼,鱼体里也是不断积累的。” 积累性又与POPs“亲脂憎水”的特性有关,在脂肪里的溶解度比水里高,这样的话,进入身体里很容易在脂肪里积累起来。“如果在水里溶解度高,就会通过血液循环、小便排泄排出去。”长期积累,因此老人体内的POPs含量相对较高。 虽然POPs不溶于水,但极易被脂肪组织吸收而放大到原始值的7万倍。鱼类、猛禽、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等由于处于食物链顶端,因此会大量吸收POPs。这些POPs被认为是通过食物、饮水或呼吸等进入人体并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积累下来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微量的POPs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或其他高脂肪含量的食品被摄入体内。 南北极的企鹅和海豹体内POPs从哪来 POPs物质会随着动物的迁徙而迁移。通过这样的过程,POPs物质可在远离主要源地千里之外的生活在北极等地区的人类与动物体内发现。 POPs的最后一种特性也很可怕,就是流动性大,可以通过风和水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地球上的大气层、江河湖海中都有POPs,科学家在南极、北极这种远离污染源的地方都发现了POPs污染,在企鹅、海豹的身体中发现了POPs,而且浓度越来越高。“总体而言,这个地球基本上没有不受POPs污染的净土了!” 由于POPs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POPs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时至近日,尽管大多数的POPs已被停止生产和使用,但是世界上已很难找到没有POPs存在的净土了,相应的几乎人人体内都有或多或少种类、或高或低含量的POPs。 寻找替代品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溴类阻燃剂是阻燃剂市场的主力军,它的家族成员众多,但也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和对环境的危害而饱受争议,高士祥说,这次没有全面“封杀”溴类阻燃剂,只是禁止使用其中的几种,就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完全替代溴类阻燃剂更好的产品。 让人类觉得无奈的是,阻燃剂虽然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它本身却是有毒的,在日常状态或是燃烧中挥发到大气中,又进入人类的体内,慢慢侵害着人类的身体……人们往往为了某种需要去合成化学物质,但是合成的化学品,没有一样是完全、真正无毒的!这似乎是“宿命式”的矛盾,这种矛盾让人类很是苦恼,所以科学家们在不停地寻找它们的替代品,一旦找到就会将它们打入“黑名单”,问题是,找到的替代品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只是危害小些、再小些…… 仿瓷密胺餐具有无毒性存在争议 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出现在仿瓷餐具上。仿瓷餐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由密胺树脂制成,另外一种是在脲醛树脂表面覆盖密胺粉制成。国内市场上大约80%的产品是后者。对于仿瓷餐具有毒的原因,大多数消费者的观念是,密胺树脂是由三聚氰胺与甲醛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三聚氰胺和甲醛这两种有害物质怎么能做餐具?但当前也有专家认为,密胺树脂加工成型后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长期使用的结果证明未检出三聚氰胺析出物,而使用脲醛树脂加表面密胺粉制造餐具,本身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工艺,只要生产厂家使用合格的工艺进行生产,产品本身不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读者购物时需要慎重。 南京有没有生产被封杀毒物的厂家? 在经历剧毒农药带来的对人类和环境巨大杀伤力之后,人们渐渐意识到,农药的毒只能“适可而止”。据了解,目前,南京地区至少有10余家农药生产厂家,但这些厂家生产的产品中,早已没有了这些被“封杀”的“毒物”。 生产“中国驰名商标”农药的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一位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药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厂以来就没有再生产过十氯酮、林丹这类剧毒农药了,林丹等属于第一代有机氯农药,毒性大不说,还很难降解,附着在植物表面,很容易伤害人类本身。而第二代是有机磷农药,该厂也生产不多,现在产品以第三代、第四代仿生类农药为主,有效性强而且毒性小。 高士祥介绍,最早的有机氯农药被有机磷农药取代后,人们发现,有机磷农药对人的毒性还是非常强,比如甲胺磷、乐果等,不少人喝农药自杀,喝的就是这些,另外农民在喷洒时也容易吸入而中毒;有机磷农药现在还在用,不过通过改进,使之对人的毒性降低,对害虫的毒性不降低。现代农药的类型很多,主要是含氮类化合物,这类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的伤害都小了很多,新农药研发时一定要做生态风险评估,看农药对蜜蜂等有益的昆虫有没有毒害作用,“农药除了杀死害虫外,不能把有益的昆虫也杀了。”现代农药有很强的生物选择性,而且残留期很短,打下去一个星期就基本没有残留了。但以前的有机氯农药撒下去一年半载都还在。 红太阳技术部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一个去除农残的小窍门:“用淘米水浸泡蔬菜、水果等,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淘米水里含有淀粉类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农药在这样的水里更容易溶解掉。 中国将禁止生产和使用这9种POPs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多个部委近日专门发出了公告,从今年5月17日起,禁止在我国境内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代苯。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和六氯代苯都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限期淘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认为,对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代苯所实施的禁令,不但落实了《我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也兑现了我国关于2009年5月停止特定豁免用途,全面淘汰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履约承诺。 “对于六氯环己烷、十氯酮这9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既然已经列入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也会遵守该公约的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这些化学物质。”有关专家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