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厂家
暂无
暂无
翻译:月亮居士,喜欢吃药的男人,是的,有点得病癖!!!所以久病成医,喜欢上了药品……People have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that aspirin can reduce pain and high body temperature. But that is not all the drug can do. It has gained important new uses in recent years. Low amounts may help prevent health threats from stroke to heart attack. Recently, researchers reported that aspirin could help patients with one kind of cancer live longer.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阿司匹林有缓解病痛和退热的功效。但它能做的却不仅于此。在过去几年中,它又增加了几种重要的新用途。低剂量的服用能够保护心脏免受威胁。研究人员最近发表说,阿司匹林能够帮助患某一种癌症的病人活得更久。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021316_291837_2185349_3.jpg
霍夫曼一生中有诸多发明创造,但正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让他成为站在天使与魔鬼之间那个颇为无奈而尴尬的人。阿司匹林和海洛因,一个如天使带来福音,一个似魔鬼引发罪恶。就连上帝恐怕也没有想到,两者皆出自同一个科学家之手。而这位科学家更不曾料到,天使与魔鬼都在百年之间风靡全世界。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一生中有诸多发明创造,但正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让他成为站在天使与魔鬼之间那个颇为无奈而尴尬的人。已有百余年历史的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它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尤其是为降低心梗死亡率提供了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手段。然而,从阿司匹林诞生的那一刻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其中便包括“真正的发明者之争”。1897年的一天,29岁的霍夫曼接到导师通知,让他停止手头对煤焦油的研究,开始专攻“水杨酸”这种药物的改进,制造出更为稳定、副作用更小的解热镇痛药。霍夫曼对水杨酸并不陌生,它也并非什么新发明。事实上,霍夫曼的父亲很早之前就在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炎带来的疼痛,但它引起的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人痛不欲生。原因是,尽管水杨酸能镇痛,但它有着几乎无法去除的副作用——损伤胃黏膜,甚至导致胃出血。或许是无法忍受父亲因服药带来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他所在的拜耳药厂则希望,霍夫曼能够使水杨酸从一个土方子变成更加可靠的商业化药物。此后,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稳定而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作为替代物。从此,风湿病治疗的历史被改变了。比其他产品研发人员幸运的是,霍夫曼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公司。拜耳做了其他制药公司不屑于做的两件事情,一是为化学品乙酰水杨酸取了个商标名“阿司匹林”,二是为其生产技术和工艺在很多国家注册了专利权。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这种药物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迄今为止,上述关于阿司匹林发明者的说法,都来自于德国化学家奥尔布赖特•施特在一篇关于工业化学的论著中对阿司匹林所作的注脚。短短的几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阿司匹林发明过程的解说词,霍夫曼也就成为了人们争相传颂的人物。直到十几年前,人们开始对阿司匹林的发现者提出新的疑问。1999年2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为纪念阿司匹林发明百年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该报道除了照搬阿司匹林的解说词外,还提及另外一位名为亨利希•德莱塞的科学家,说是经过德莱塞和霍夫曼商量后,才以“阿司匹林”(aspirin)为药名。同时,德莱塞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的文章被重新翻了出来,并由此认定他是阿司匹林的发现者之一。2000年底,英国伦敦一所大学的药物部副主任沃尔特•斯奈德,又为当年在拜耳药厂工作的犹太化学家阿瑟•艾兴格林进行了辩护,指出艾兴格林与霍夫曼同在药剂室工作。艾兴格林1944年被德国纳粹抓进了集中营,他在一封信中首次提到,是他授意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斯奈德还提到,霍夫曼活到1946年,但他从来没有就发现阿司匹林一事发表过自己的任何看法。霍夫曼不可能想到,在自己逝世半个世纪后会陷入一场名誉之争。然而,经他之手问世的“海洛因”,则在他生前就已切切实实成为了“魔鬼的杰作”。1897年8月21日,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作二乙酰吗啡的物质,止痛效力远高于能让人上瘾的吗啡。老板们喜出望外,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拜耳公司的老板们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为其取名为“海洛因(Heroin)”,在德文中意为“英雄”。接下来,便是世界医药历史上最为荒谬的一页。直到上世纪30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海洛因。世界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使用。当这种药品上市时,除了大获成功之外,看不出它有任何异常之处。医生们记录的海洛因的副作用是昏沉、晕眩和便秘,没有别的。警告海洛因有上瘾危险的医生只是少数。事实上,海洛因是否上瘾的关键在于当时盛行的服用方式,口服的海洛因经过很长时间才抵达脑部。1910年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饱受鸦片和吗啡滥用之苦的美国在1909年通过了《排斥吸食鸦片法案》,瘾君子开始寻找替代品。与吗啡相比,海洛因的管控更宽松,吸毒者发现,海洛因能否比吗啡的“药效”更强也只是时间问题。海洛因理所当然取代了吗啡,成为被滥用的主力军。后来,柏林的药剂师米歇尔•德•里德尔在其著述中讲了海洛因问世、上市和作为药品最终没落的故事,他描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时代。事实上,海洛因并非最早出自霍夫曼之手,早在1874年,英国药剂师埃尔德•莱特就首度人工合成了海洛因,但并未引起关注。直到霍夫曼再度独立合成,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似乎是颠倒的,大家都很狂热”。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其发病率约为夏季的1倍。目前预防脑中风、心梗的发生,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郑绍周教授认为,经常食用黑木耳也能有效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黑木耳可以化解肾结石(图) 国内有调查表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每天吃3克黑木耳(干)烹制的菜肴,便能将脑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危险减少1/3。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曾讲过一个病例:一位被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堵塞的病人,服用了一段时间的黑木耳后再去检查,显示堵塞的动脉段被疏通了。医生感到很奇怪,问病人是怎么治疗的。病人回答是天天吃黑木耳。 黑木耳被称为“食品阿司匹林” 郑绍周教授解释说,黑木耳之所以这么神奇,是因它具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肠溶阿司匹林的功效相当,所以被人们称为“食品阿司匹林”。 同时,黑木耳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上沉积和凝结,对动脉硬化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是,这病例仅是个案,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黑木耳所能起的只是辅助作用。建议有病者还是要以药物为主,无病者可以把黑木耳当食疗的主角,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需要提醒的是,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在食用黑木耳时,最好炖煮熟了再吃。如果可以把泡好的黑木耳和红枣一起煲汤,每晚服用一小杯,这种吃法更利于人体的吸收。 小提示:黑木耳是补血良药 有研究显示,每100克黑木耳里含铁98毫克,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高出约5倍,比绿叶蔬菜中最高的菠菜高出30倍。因此,黑木耳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和“素中之王”。中医则认为,黑木耳有益气补血、润肺镇静、凉血止血的功效。早在汉代,黑木耳就被用作补血的良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