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耐药细胞株

仪器信息网乳腺癌耐药细胞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乳腺癌耐药细胞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乳腺癌耐药细胞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厂商

  • 北京纳百景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BGen)是2012年由多位海外著名高校留学人员及具有国内相关产业经验的团队共同创立。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生物医药园里,以重组蛋白和抗体工程技术为核心平台,集研发和生产为一体,为食品安全,疫病检测和癌症及传染病的创新型治疗性药物提供全套技术及原料服务。本公司开发的多残留抗生素快速检测试剂打破国外垄断,成功用于国内大型乳企并远销欧美多国;用于癌症及传染病的治疗性人源抗体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开展临床前评估。 NBGen围绕恶性肿瘤、传染病及免疫系统病等重大疾病对抗体技术的需求,重点突破抗体药物发展的技术瓶颈,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抗体药物;利用单B细胞克隆及噬菌体展示等技术平台开展抗体新药的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现今,NBGen免疫治疗研发中心已成功开发出抗乳腺癌,肾癌及T细胞淋巴癌人源治疗性抗体;此外,动物保护实验表明针对流感病毒的人源化治疗性抗体也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并即将进入临床前试验。今后,NBGen力争将成为国家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向全国及海外的生物医药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提供全面技术服务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需要的抗体制品
    留言咨询
  • 常州普洛立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两位海归博士联合创建的生物制药企业,获得常州市第七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资助。公司于2011年5月在常州科教城成立,主要业务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生物制药,公司主要研发目标是基于类抗体的多肽药物,针对中国人多发的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研发副作用小,针对性强,药效好的第二代多肽药物,目前正在临床前实验阶段。第二方面是生物制剂的生产和技术服务,公司与清华大学实验室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提供长链多肽合成和 其他蛋白的纯化与生产,同时公司还为大学和研究所定制袋装预混试剂及其他相关实验用用预混试剂,自主开发各类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学相关试剂并已经在北京和上海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和药厂进行推广销售
    留言咨询
  • TomoWave Laboratories, Inc.由“国际生物医学光声成像之父”Dr. Alexander A. Oraevsky 创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美国休斯顿,是世界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的先驱。实验室主要围绕肿瘤学、生物学,致力于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灵敏度的3D光声层析成像(OAT)技术的开发与转化,以新型功能化纳米材料为诊疗一体化平台介导的诊疗学及血红蛋白应用占主导地位。具有10余年在光声成像、传感和监测领域开创性研究的经验。TomoWave开发了专有的光声层析成像和激光超声系统,用于解剖成像和功能/分子成像,并应用于癌症检测和图像引导干预。迄今为止,已经在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休斯顿大学等都有装机。 TomoWave Suzhou Medical Imaging Co., Ltd.特姆威(苏州)成立于2020年12月,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太仓市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参与注资和产业孵化。致力于临床前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及临床乳腺癌光声诊断系统转化于中国。公司目前已完成首轮融资,计划于今年内完成LOUISA-3D临床乳腺3D光声成像系统的制造以及相关专利知识产权的申请,于2023年完成LOUISA-3D临床乳腺3D光声成像系统的注册。
    留言咨询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仪器

  • Sf-RVN昆虫细胞株是一种弹状病毒阴性的Sf9细胞株,可以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中扩增。Sf-RVN昆虫细胞株已适应在化学成分限定的培养基中扩增,用于表达重组蛋白、腺相关病毒(AAV)和病毒样颗粒(VLP)。细胞株经过cGMP条件下的外源因子检测并储存。随附完整的可追溯性文档和使用技术指南,其中包含用于实现最佳性能的详细方案。推荐使用已经过优化的EX-CELL CD昆虫细胞培养基,可以让Sf-RVN昆虫细胞株获得出色的扩增和产率。结合起来,这两种产品组成了Sf-RVN平台。Sf-RVN昆虫细胞株仅用于研究目的。在临床或商业生产中使用该细胞株或任何衍生自该细胞株的产品之前,必须获得商业许可。请联系默克当地的销售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Sf-RVN细胞以10×106 cell/mL的密度以1 mL体积装在冻存管中提供给客户。细胞储存在EX-CELL CD昆虫细胞培养基和10% DMSO中。特点和优势:- 杆状病毒阴性:缓解风险并增强生物安全性- 经过cGMP条件下的外源因子测试并储存于EX-CELL CD昆虫细胞培养基- 可用于监管备案的完整可追溯性文档- EX-CELL CD昆虫细胞培养基是一种经过优化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培养基,可实现细胞株的出色扩增和生产率- 包含详细方案的使用者技术指南,以实现最佳性能也可联系MerckMillipore.com以进行其他cGMP测试和细胞存储服务。
    留言咨询
  • CHOZN CHO K1是一种悬浮培养细胞株,适于在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中生长以表达重组蛋白。本细胞株附有完整的可追溯文件,并在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的条件下储存。几种符合cGMP规范生产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培养基可以用于CHOZN CHO K1细胞株的培养。特点与优点:- 悬浮培养- 无血清生长- 复苏、培养和转染的详细方案- 可提供完整的可追溯性和细胞株文档 了解更多,e.g., 细胞株来源,细胞生产与产量,产品组件等,可参见本页面核心参数 – 样本下载中的资料手册。
    留言咨询
  • CHOZN GS-/-是采用Sigma独有的CompoZr锌指核酸酶(ZFN)技术建立的细胞株。ZFNs是一类工程DNA结合蛋白,它通过结合用户指定的位点并造成双链断裂(DSB),从而实现靶向基因的编辑。其后,细胞可采用内源性DNA修复过程,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HEJ),或同源介导的双链修复来修复目标双链断裂处。这些修复过程可以被引导以产生精确的靶向基因编辑,从而形成特定基因缺陷(敲除),整合或修饰的生物体或细胞株。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生物制药行业中最常用的筛选标签之一。通过将重组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表达与外源GS基因的表达偶联,生产重组蛋白的细胞株可以被筛选出来。在GS缺陷宿主细胞之中,只有那些成功转染外源GS基因的细胞在缺乏谷氨酰胺条件下培养才能存活。在具有内源性GS基因的宿主细胞中,可以使用MSX(甲硫氨酸砜亚胺)来抑制内源GS活性,使得这些细胞系可以使用GS筛选。然而在生物制药行业中,无MSX工艺更具优势。为了实现无MSX GS筛选,我们需要一种GS敲除的宿主细胞株。利用ZFN技术,SAFC设计了一种新的CHO K1 GS-/-细胞株。这种CHOZN GS-/-细胞株适合在化学成分限定EX-CELL CD CHO Fusion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并保持了野生型CHO K1的稳健特性。特点与优点:- 首个商业化的GS-/-CHO细胞株- CHOZN GS-/-是使用ZFN技术靶向突变开发的细胞株- 适合在化学限定,无动物源成分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的细胞系- 细胞源自于ECACC CHO K1- cGMP标准生产,完善的病毒检测,完整的可追溯资料- 全面的实验方案,为您详细说明筛选策略- 技术专家随时为您排除问题了解更多,可参见本页面核心参数 – 样本下载中的资料手册。
    留言咨询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资讯

  • 科学家发现乳腺癌对FGFR抑制剂耐药的表观遗传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TNBC) 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最高的乳腺癌亚型,目前很少有特异性疗法能够对 TNBC 患者实现持久性缓解。即使是免疫疗法,患者的缓解率也只有10-20%左右。尤其是对于中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然以化疗为主要手段。大约有15%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基因的拷贝扩增(amplification), 突变(mutation),以及融合(fusion),这意味着FGF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过度激活导致肿瘤生长,并且与肿瘤转移和生存率降低直接相关 。因此, FGFR也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除乳腺癌外,FGFR基因异常广泛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FGFR抑制剂也成为了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小分子药物之一,并且先后被FDA授予临床治疗胆管癌,膀胱癌以及胃癌。如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也能够受益于FGFR抑制剂,患者的生存率将会极大的改善。然而,乳腺癌患者对FGFR抑制剂治疗产生的耐药性是目前影响临床获批的最大阻碍 。因此,系统的研究FGFR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发现有效的联合用药靶点,并设计更为精准有效的组合疗法无疑将会为携带FGFR基因异常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2021年11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李一豪和邱新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刘小乐,Alex Toker 和Myles Brown 教授(通讯作者) 研究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文章FGFR-inhibitor-mediated dismissal of SWI/SNF complexes from YAP-dependent enhancers induces adaptive therapeutic resistance,发现了FGFR抑制剂治疗可导致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从染色质上解离,这一过程促进了YAP/TEAD转录因子依赖型增强子的激活,并上调氨基酸诱导的 mTORC1信号途径从而对靶向治疗产生适应性耐药性。Infigratinib 是一种目前正在临床开发和应用于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的FGFR抑制剂。为了系统的鉴定infigratinib的潜在联合用药靶点,作者选用了对于infigratinib 适中敏感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进行全基因组 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鉴定了调控细胞生长的关键因子mTOR 和 YAP的敲除可增加药物敏感性,而参与染色质重塑的SWI/SNF 复合物成员 ARID1A 与BRG1 的失活会导致细胞出现耐药性。与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结果一致的是,长时间infigratinib处理会同样导致肿瘤细胞中mTORC1复合体的激活。有趣的是,YAP信号的靶基因以及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如SLC1A5,SLC7A5,SLC3A2等是在耐药过程中最显著上调的转录物和蛋白质。TNBC细胞内几种氨基酸,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和亮氨酸,均在FGFR 抑制过程中大量积累。这些发现说明对 FGFR 抑制剂的适应性耐药性是由增加的氨基酸转运介导的,并导致 mTORC1 复合体的激活。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转运蛋白在耐药过程中的高度表达很有可能与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接下来发现FGFR抑制剂的长期处理导致了增强子在染色质开放区域高度激活,并且这些染色质区域含有大量的YAP/TEAD DNA 结合基序(motif)。几种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增强子均在耐药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可与YAP转录因子结合。而且,SWI/SNF 复合体及其核心蛋白BRG1的染色质结合谱也与YAP/TEAD 结合位点高度重合,但是对FGFR的抑制导致了BRG1从染色质上解离。与耐药过程相似的是,在TNBC细胞中敲除BRG1极大的促进了YAP依赖性增强子的激活以及YAP靶基因的转录。为了开发了精准性组合疗法用于潜在的临床转化,作者在FGFR基因异常的TNBC病人来源肿瘤异种模型(PDX)中测试了infigratinib与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或 YAP 抑制剂CA3联用的治疗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药物组合都可将肿瘤生长降低到基线以下,并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鉴于infigratinib 和依维莫司在一些国家已经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靶向FGFR和mTORC1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快速的转化为临床试验,在其它FGFR异常表达的肿瘤中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1-00781-z
  • Nature Cancer背靠背 | 康毅滨团队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提供新思路
    乳腺癌是目前在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1】。大约有3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会发展成为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有更强的耐药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如何提高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治疗,特别是以anti-CTLA4, anti-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在黑色素瘤,肺癌和结直肠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但遗憾的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答率并不高。提高免疫疗法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答率也成为延长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之一。2021年11月29日,普林斯顿大学康毅滨教授团队在 Nature Cancer 上以背靠背的形式发表 了题为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that Disrupt the MTDH-SND1 Complex Suppres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和题为Pharmacological Disruption of the MTDH-SND1 Complex Enhances Tumor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Synergizes with Anti-PD-1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两项研究,康毅滨教授团队筛选得到了可以提高转移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并阐释了其作用机制。在前期的研究中,康毅滨教授团队发现基因Matedherin (MTDH) 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息息相关。MTDH表达高的乳腺癌患者往往有较差的生存率。更糟糕的是这个基因在至少40%的乳腺癌患者中都具有扩增的现象【3】。基于小鼠的功能研究表明,MTDH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转移,以及耐药性【3,4】。有趣的是敲除MTDH基因并不会影响正常小鼠的各项功能【4】。这提示MTDH 或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并且副作用极其可控。为了验证MTDH 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有效靶点,康毅滨教授团队首先构建了诱导型MTDH基因敲除小鼠。研究人员模拟临床情况,当模型小鼠自发产生乳腺癌后再特异性的敲除MTDH基因,并检测其对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影响。实验表明,MTDH对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MTDH基因的敲除显著的减缓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这也进一步证实MTDH确实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靶点。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MTDH是通过和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containing 1 (SND1) 的相互作用来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4-6】。在小鼠中抑制MTDH-SND1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减缓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趣的是MTDH和SND1的结合位点非常小。两者是通过MTDH中的两个氨基酸插入到SND1形成的两个疏水小袋中来发挥相互作用的【6】。这一结构信息提示,或许可以找到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竞争性地占有SND1中的小袋来阻碍MTDH和SND1的相互作用 (图1,左) 。如上所述,由于MTDH-SND1复合物在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所得到的阻碍MTDH-SND1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也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建立了基于荧光素酶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经过筛选了五万多个小分子化合物后,非常幸运的获得了一类化合物C26-A6,可以非常高效的在体外阻碍MTDH-SND1复合物的形成。共结晶实验也证实,正如预期所料,C26-A6效的占据了SND1中对MTDH 结合所必须的其中一个位点,从而阻碍了图1:MTDH-SND1结合域结构(左),C26-A6与SND1共结晶结构(右)MTDH-SND1的相互作用(图1,右)。进一步研究表明,C26-A6在体内可以很好的被吸收,并且几乎没有显著毒性。这也使得小分子化合物C26-A6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治疗性研究。该实验结果表明,C26-A6的治疗显著减缓了小鼠模型中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更有意思的是C26-A6使得小鼠对化疗更加的敏感(图2)。图2:C26-A6与化疗协同性抑制乳腺癌转移的进展并提高小鼠生存率为了进一步阐释该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对照组和C26-A6治疗组的肿瘤被收集并用于RNA测序。结果表明,C26-A6治疗组的肿瘤具有更强的Interferon 的信号。这也提示C26-A6治疗导致了更强的免疫反应。与之相应的是,在C26-A6 治疗组的肿瘤中也观察到了更多的以CD3, CD8为代表的T细胞的浸润。这些结果提示,C26-A6 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抑制乳腺癌发展和转移。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分子机制,康毅滨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建立了基于Ovalbumin/OT-I的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人员发现C26-A6的处理显著的增强了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过程,从而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更深入的机制研究表明,MTDH-SND1复合物可以结合抗原加工呈递的关键性元件TAP1/2的RNA,并促进其降解,从而降低TAP1/2的蛋白水平。与之相应的结果是,导致了肿瘤细胞抗原呈递的减弱,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可以成功逃脱免疫细胞的识别。然后,C26-A6的处理,有效的阻碍了MTDH-SND1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并逆转了该复合物导致的抗原呈递减弱的这一过程,最终抑制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意思的是,C26-A6治疗提高的肿瘤抗原呈递不仅增强了CD8+ 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作为负反馈信号,它也导致了更多的CD8+ T细胞的耗竭。之前的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T细胞耗竭。所观察到的这一现象也提示,C26-A6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许有协同作用。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对乳腺癌小鼠进行了C26-A6和anti-PD-1的单独处理或者联用。实验结果表明,C26-A6+anti-PD-1的联用比单独治疗有更显著的效果。联合治疗有效的抑制了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并在部分小鼠中导致了已形成的转移灶的减小(图3)。这一结果提示,C26-A6+anti-PD-1或许在转移性乳腺癌病人中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图3:C26-A6增强anti-PD-1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康毅滨教授团队研究发现MTDH通过与SND1形成复合物从而结合抗原呈递关键性元件TAP1/2并促进其降解,从而抑制肿瘤抗原呈递。这也使得乳腺癌细胞能够成功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并最终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筛选并得到了MTDH-SND1复合物的有效小分子抑制剂。该抑制剂通过阻碍MTDH-SND1复合物的形成,成果恢复了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该抑制剂也显著增强了转移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这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途径。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1-00279-5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1-00280-y
  • 1.1类乳腺癌新药吡咯替尼获批,凭借2期研究获SDA优先审批上市
    p  今日,业内传来重磅新药上市消息,江苏恒瑞医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吡咯替尼(商品名:艾瑞妮® )凭借2期临床研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SDA”)优先审批上市,目前状态为审批完成,待制证。吡咯替尼是一种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凭借1期研究结果登上全球顶级期刊《JCO》,又凭借2期临床获得SDA的优先审评上市,回顾整个过程可谓是中国自主研发创新药物优先审批的典范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276" height="184" title="2018.8.14 2-1.jpg" style="width: 329px height: 15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6cc6de8-0bf7-44f9-a99f-9a447161c25c.jpg"//pp  吡咯替尼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作为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靶向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HER4),其疗效显著优于多个小分子抗HER2药物。/pp  · 2017年5月,《JCO》杂志首次全文发表了吡咯替尼的1期研究结果,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仅凭1期研究就登上全球知名期刊十分难得。/pp  · 2017年8月,吡咯替尼凭借2期研究结果中极为出色的疗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下称:CDE)列为优先审评创新药物。同年12月,2期临床研究结果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报道,并被列入2017年乳腺癌重大事件年度回顾。/pp  · 2018年8月, SDA正式批准吡咯替尼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吡咯替尼凭借2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即获得优先审批,且从递交临床数据报告及上市申请到正式获得上市批准仅历时10个月。/pp  吡咯替尼是一款不可逆的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HER2、EGFR和HER4。吡咯替尼与EGFR、HER2和HER4的胞内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阻止同/异源二聚体形成,不可逆的抑制自身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pp  据了解,吡咯替尼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1b期临床研究旨在确定最大耐受剂量,评估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出其极为出色的抗肿瘤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1b期研究结果全文发表在全球顶级期刊《JCO》,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仅仅凭借I期研究就登上全球知名期刊十分难得。同期,另一肿瘤领域顶级期刊《Lancet Oncology》杂志也对吡咯替尼的1b期研究发表点评,对该新药出色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做出了高度评价。/pp  基于1b期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恒瑞迅速开展了2期临床研究,评估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对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临床获益,且较现有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这一结果首次在2017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报告。/pp  由于研究结果与现有治疗相比存在重大突破,吡咯替尼仅凭2期临床研究结果即被CDE列入优先审评。由于其临床获益且较现有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国家对临床急需药品(指对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创新药)有条件批准上市的相关要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416" title="2018.8.14 2-2.jpg" style="width: 445px height: 238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74fb1a4-8553-4941-950d-0fd1e9f386a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 恒瑞吡咯替尼获批状态/span/pp  2018年8月,吡咯替尼已经进入审批完毕,待制证状态。这是自1998年抗HER2治疗开始以来,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HER2靶向药物。/pp /p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方案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资料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论坛

  • 《自然》公布乳腺癌耐药性与FOXA1相关

    《自然》公布乳腺癌耐药性与FOXA1相关最近一期的生命科学前沿杂志《自然》公布了一项乳腺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部分乳腺癌患者对常规乳腺癌标准激素治疗产生极强的耐药性,是因为雌激素受体在受到一种名为FOXAI蛋白质的干扰,在这种蛋白的感受下雌激素受体“工作路线”发生改变,导致雌激素受体与DNA链条上的基因结合紊乱,这一紊乱造成了乳腺癌激素治疗的耐受。  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  ER影响基因引发连锁致癌  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告诉我们雌激素作为一种生理性激素,一旦水平升高,会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导致细胞恶变,从而造成乳腺癌发生。因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1896年,Bentson就发现乳腺细胞的增生及癌变与激素密切相关,并观察到切除卵巢可使进展期乳腺癌消退。  1967年,Jensen发现人类乳腺癌细胞中含有雌激素受体(ER),这是一种能与基因结合的物质,通过与基因结合,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  大多乳腺癌患者,由于雌激素受体(ER)影响DNA的正常表达,引发了癌症的连锁反应。这种不正常的受体与DNA的结合物随后移位到细胞核与成千上万的基因结合并激活它们,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肿瘤生产的帕多啦从此被打开。  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细胞会保留正常的受体系统,肿瘤细胞含有激素受体的功能与正常细胞相似,该肿瘤细胞的生长,仍然依赖原来的激素环境调节,这类肿瘤称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临床上称为ER阳性肿瘤;相反,有些肿瘤在癌变过程中,其受体系统保留很少或完全丧失,不能再作为激素的靶细胞,其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此乃非激素依赖性肿瘤。  新桥医院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的专家说:临床上我们把这种肿瘤细胞内激素受体含量水平,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预后的指标,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中约有60%—70%的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如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被认为是激素依赖性肿瘤,此类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可达30%—50%,早期术后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可以减少约二分之一的复发危险和三分之一的死亡危险。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结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可起到巩固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FOXA1的研究 揭示乳腺癌耐受的根源  对FOXA1蛋白质的研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可能揭示一些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为何产生耐药。  一般来说,雌激素受体会和基因组上固定的一些位点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一些药物就是抑制这种结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根据研究报告,在FOXA1蛋白的作用下,雌激素受体改变了“工作线路”,不再结合到常规的基因组位点上,而与其他基因组位点结合,这样就导致了原本针对性的药物作用降低甚至失去效应,导致药物无效。了解了这一原理,对乳腺癌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从FOXA1入手 能够攻克乳腺癌  能否针对FOXA1蛋白,开发出特定的药物,改善乳腺癌治疗效果?  新桥医院肿瘤专家表示有这个可能,但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从细胞学研究到临床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在这段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患者的耐受情况,发现耐受应迅速更换方案,寻求一种肿瘤标志物引导的更科学的生物治疗方案。

  • 中医药可整体布局防乳腺癌转移

    中医药可整体布局防乳腺癌转移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身体健康。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的并发症、复发或转移是威胁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扶正固本、祛邪,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运用,在改善术后患者体力、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在乳腺癌手术前给予患者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增强体质,调理因疾病引起的脏腑功能障碍,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有利于手术进行,对控制肿瘤的发展和潜在的转移及术后患者体质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  在乳腺癌手术中,由于麻醉、创伤出血等易导致机体耗气伤阴、气血两虚,中医常予益气滋阴、清热养血、健脾益气等方法治疗,使手术造成的损伤尽早康复,以利于接受其他治疗。  乳腺癌手术后,通过中药辅助治疗,可防止和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临床与实验研究初步证实,长期使用中药治疗可达到这一目的。扶正中药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活血化瘀中药可降低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灶周围新生血管形成,使癌细胞不能集聚停留,增加了宿主细胞的杀灭机会。其他如对肿瘤基质降解酶、血小板黏附蛋白表达等的研究也显示了中药抗浸润、抗转移作用的可能性。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转移是多步骤、多环节与多途径的整体防治,不同于西医仅是单环节的阻断某一个转移步骤或途径,相比之下,有着整体的优势和丰富的治疗途径。中药在抗乳腺癌复发转移方面首先表现在改变癌毒特性,最大限度杀灭癌毒;其次能整体调控,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又能改善病理瘀滞,阻断转移途径,是从肿瘤病因病理基础上起效。如对肝转移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物,通过扶正与祛邪结合,既有支持强壮作用,又有明显的抗癌效果,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疗效,对化疗减毒亦有较好的作用。摘自人民网

  • 【转帖】美研究人员发现两项乳腺癌风险因素

    美国梅奥诊所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拥有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提高。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NCI)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2666名年龄在18至85岁患有良性乳腺病的妇女进行了超过13年的追踪调查,其间共有172名妇女患上乳腺癌。结果发现,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是诱发乳腺癌的两项独立风险因素。与拥有非致密型乳腺以及乳腺小叶完全退化的妇女相比,同时具有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两项风险因素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显著提高。据介绍,致密型乳腺是指乳房拥有较多的胸腺组织和导管,而脂肪含量较少,这意味着癌细胞将有更多发展和隐藏区域;乳腺小叶退化是乳腺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萎缩,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在此前一项研究中发现,乳腺癌变通常发生在乳腺小叶,如果乳腺小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将会降低。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相关的耗材

  • 人乳腺癌细胞(通过STR鉴定)
    人乳腺癌细胞(通过STR鉴定)一、细胞简介平台编号:bio-73188拉丁属名:ZR-75-1细胞名称:人乳腺癌细胞种属:人 年龄(性别):女 组织来源:乳腺癌 生长特性:贴壁 细胞形态:上皮细胞样 背景描述:ZR-75-1细胞产生高水平的黏液素MUC-1 mRNA,低水平的MUC-2 mRNA,但不表达MUC-3基因;ZR-75-1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 生长培养基:RPMI-1640(货号:PM150110)+10% FBS(货号:164210-500)+1% P/S(货号:PB180120) 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CO2,5% 温度:37℃细胞用途:仅供科研使用。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二、细胞接受后的处理方法1)收到细胞后,请检查是否漏液,如果漏液,请拍照片发给我们。2)请先在显微镜下确认细胞生长状态,去掉封口膜并将T25瓶置于37℃培养约2-3h。3)弃去T25瓶中的培养基,添加6ml新的完全培养基。4)如果细胞长满(80%-90%)请及时进行细胞传代。5)接到细胞次日,请检查细胞是否污染,若发现污染或疑似污染,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三、ZR-75-1人乳腺癌细胞培养步骤1、培养基及培养冻存条件准备:1)准备RPMI-1640培养基;优质胎牛血清,10%;添加0.01mg/ml胰岛素;双抗,1%。2)培养条件: 气相:空气,95%;二氧化碳,5%。 温度:37摄氏度,培养箱湿度为70%-80%。3)冻存液:90%血清,10%DMSO,现用现配。2、细胞处理:1)复苏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加入4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培养过夜(或将细胞悬液加入250px皿中,加入约8ml培养基,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2)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四、细胞的运输和保存可选择干冰运输及发送复苏存活细胞方式:(1)干冰运输,收到后立即转入液氮或者-80度冰箱冻存或直接复苏;(2)存活细胞,收到后应继续生长,传代达到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再进行冻存。具体操作见细胞培养步骤。(3)收到细胞后请拍照,3天内如果发现污染,请及时拍照与我们联系。五、ZR-75-1人乳腺癌细胞实验要点及说明:1、本方法适用于贴壁细胞培养,而不适用于悬浮细胞培养,悬浮细胞可使用滴片法; 2、所使用的盖玻片应该为优质玻璃制造,并经过铬酸洗液处理; 3、盖玻片非常薄,易碎,取放盖玻片时动作要轻; 4、如果需要更多生长状态一致的细胞,可以使用较大的培养皿,但不宜过大,以避免培养液的浪费和增加污染机率; 5、如果细胞贴壁生长能力较差,可将盖玻片在0.5%多聚赖氨酸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并自然晾干。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自设细胞系板块,是细胞株提供中心,专业提供代次低、周期短、活性好的细胞株。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新羿 人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
    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检测成人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DNA及血浆样本游离DNA中PIK3CA 基因9、20密码子上的5种(H1047R、H1047L、E542K、E545K、E545D)突变类型。目前已发现在多种癌症中(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存在PIK3CA基因突变。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与患者的临床用药(如爱必妥、帕尼单抗等靶向药物和阿司匹林)及预后有关。同时,PIK3CA基因突变的HER2阳性/HR阳性乳腺癌患者会对抗HER2治疗产生耐药。订购信息产品名称目录号规格人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1224524测试
  • 百欧博伟生物 Capan-1 人胰腺癌细胞
    百欧博伟生物 Capan-1 人胰腺癌细胞 一、细胞简介平台编号:bio-106177拉丁属名:Capan-1(人胰腺癌细胞)规格:1ml/T25细胞名称:人胰腺癌细胞种属:人源细胞系/甲状腺、胰腺、垂体、肾上腺、扁桃体、胸腺到货周期:10-15个工作日细胞用途:仅供科研使用。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二、细胞介绍该细胞来源于一位40岁白人男性患者的肝转移。细胞表达粘液素,Rh+, HLA A2,,A9,B13,B17。含有刺激素受体和乙二醇激素受体。 三、细胞特性1)来源:胰腺癌,肝转移2)形态:上皮细胞样,贴壁生长3)含量:1x106 个/mL4)污染: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检测为阴性5)规格:T25瓶或者1mL冻存管包装 四、细胞接受后的处理:1)收到细胞后,请检查是否漏液,如果漏液,请拍照片发给我们。2)请先在显微镜下确认细胞生长状态,去掉封口膜并将T25瓶置于37℃培养约2-3h。3)弃去T25瓶中的培养基,添加6ml本公司附带的完全培养基。4)如果细胞长满(90%以上)请及时进行细胞传代,传代培养用6ml本公司附带的完全培养基。5)接到细胞次日,请检查细胞是否污染,若发现污染或疑似污染,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五、本公司的细胞培养操作规程,供参考1、培养基及培养冻存条件准备:1)准备IMDM培养基(IMDM,GIBCO,货号C12440500BT),80%;优质胎牛血清,20%。 。2)培养条件: 气相:空气,95%;二氧化碳,5%。 温度:37℃,培养箱湿度为70%-80%。3)冻存液:90%血清,10%DMSO,现用现配。液氮储存。2、细胞处理:1)复苏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迅速放入37℃水浴中(水面要低于冻存管盖部)摇晃解冻,移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4mL培养基的15ml离心管中混合均匀。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加入1mL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移入含有5ml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2)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对于贴壁细胞,传代可参考以下方法:1、弃去培养上清,用不含钙、镁离子的PBS润洗细胞1-2次。2、加2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 EDTA)于培养瓶中,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1-2分钟,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并脱落,迅速拿回操作台,轻敲几下培养瓶后加入3ml此细胞的培养基终止消化。3、轻轻吹打后吸出,移入15ml离心管中,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加入1mL培养液后吹匀。4、移入到事先准备好的含有5ml培养基的T-25培养瓶中或含有14ml培养基的T-75培养瓶中培养。3)细胞冻存: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可进行细胞冻存。贴壁细胞冻存时,先要消化处理并进行细胞计数。消化方法按照细胞传代方法的1-3步骤进行,最后的重悬液使用血清。悬浮细胞直接计数后离心,用血清重悬浮,加DMSO至最终浓度为10%。加入DMSO后迅速混匀,按每1ml的数量分配到冻存管中。本公司按每个冻存管细胞数目大于1X106个细胞冻存。 六、运输和保存:可选择干冰运输及发送复苏存活细胞方式:(1)干冰运输,收到后立即转入液氮或者-80 度冰箱冻存或直接复苏;(2)存活细胞,收到后应继续生长,传代达到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再进行冻存。具体操作见细胞培养步骤。收到细胞后请拍照,3 天内如果发现污染,请及时拍照与我们联系。 七、注意事项:1、收到细胞后,若发现干冰已挥发干净、冻存管瓶盖脱落、破损及细胞有污染,请立即与我们联系。2、所有动物细胞均视为有潜在的生物危害性,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台内操作,并请注意防护,所有废液及接触过此细胞的器皿需要灭菌后方能丢弃。 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自设细胞系板块,是细胞株提供中心,专业提供代次低、周期短、活性好的细胞株。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