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成像分析

仪器信息网红外成像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成像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成像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成像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厂商

  • 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中国广州的民营红外热像仪跨国企业,公司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分别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是中国红外热像仪制造的龙头企业。 飒特企业目前生产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超过11个类别,35种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军事、警务、钢铁石化、水泥、电子制造业、电信、轨道交通、建筑、消防、教育以及医疗行业的发热人群筛查及人体测温等等。只要涉及到测温的领域(尤其是非接触性的状态检测),红外热像仪都能大展身手。 飒特企业是GB/T 1987-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中国红外成像技术的领跑者。公司拥有30几项的国内外专利和独立的知识产权,系列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局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 飒特企业所制造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中东、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海内外用户一致的肯定与好评! 而今,飒特企业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的民用红外热成像研发及生产企业,“飒特红外”已成为了国际著名的红外热像仪品牌。 请即拨打020-82227875飒特企业国内销售部。您的需求,正是飒特企业全力以赴的理由!
    留言咨询
  • 400-860-5168转4405
    “专业专心专注,我们致力于分析检测技术。” 孚禾科技 PHXTEC 是专业的分析检测设备供应商。我们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坚定持续创新、质量至上、客户优先,为各行业提供一系列性能优异、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模块组件、仪器设备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产品包括微型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在线气相色谱仪、电子压力流量控制器模块、检测器模块等,整体性能均为业内领先水平。我们在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煤矿安全等多个领域都有优秀的应用案例,并和国内外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和技术合作关系。 我们积极进取,努力前进。我们也期待着与您的合作,共创互利共赢! 发展历程:2023年 700 Micro GC 微型气相色谱系统2023年 500 TVOC 便携式挥发性有机气体分析仪2023年 630 SCANIR 便携式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2022年 220 ELITE 便携式非甲烷总烃/苯系物分析仪2022年 新一代原子吸收光谱仪 AA68 SERIES2021年 500 TVOC 系列 便携式总烃分析仪2020年 200 PLUS 系列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2020年 新一代微型气相色谱系统 Micro GC PLUS2018年 200 系列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2016年 300 系列 在线式气相色谱仪2015年 301-M 系列 高精度独立电子压力流量控制 EPC/EFC 模块2015年 401-M 系列 高灵敏度独立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 模块2012年 第一代原子吸收光谱仪 6810 SERIES
  • 都泰成像致力于红外测温应用,为生产企业,电力。钢铁企业提供整套的测温方案设备及工业自动化应用、为科研单位提供先进的红外测温仪器等。
    留言咨询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仪器

  • GaiaChem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整合了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和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相机,采用推扫成像技术,可同时对大量的样品进行光谱和影像的测 量,也可对不同形状的样品进行光谱和影像的测量,提供待测样品的详细的光谱及影像信息以供研究人员进行化学成分、成分品质等的分析。 GaiaChem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是一个完整的影像光谱工作站,使用者只需要将待检样品放置在标准的样品台上,通过ChemaDAQ软件进行扫描控制,即可实时的进行光谱和影像信息的获取和保存。 GaiaChem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提供测试的样品的大小从10mm到100mm,可获得30&mu m-300&mu m的空间分辨率;光谱测量范围为:970nm-2500nm(900nm-1700nm),光谱分辨率可达10nm(6nm)。主要应用领域:◆ 农业科学研究,食品品质分析◆ 生命科学研究,脂肪含量分析◆ 医药科学研究,药品品质分析◆ 物质成分鉴别 主要技术规格参数表 GaiaChem-SWIRGaiaChem-NIR操作模式高速推扫型高光谱仪光谱范围(nm)970-2500900-1700光谱分辨率(nm)106光谱通道数256空间像素数(pixels/line)320空间分辨率(&mu m)30-300扫描范围(mm)10-100最大样品尺寸(mm)100× 100× 40(W× L× T)样品扫描速度100 hyperspectral line images/ s (max), corresponding to -3 mm/s with 30 micron pixel -30 mm/s with 300 micron pixel 样品扫描时间(s, 典型)3-10(@320× 320空间像素,256个光谱通道)光源 SPECIM&rsquo s diffused line illumination unit 数据格式 BIL file format, Evince and ENVI compatible 仪器校正光谱校正在出厂时已完成;反射光谱强度校正在每次样品测量时自动完成(比照仪器内部的标准反射板)应用实例:◆ 药品高光谱分析 通过GaiaChem测量得到的不同原料配比的药片的高光谱影像及光谱信息如下图所示,光谱范围为:1000-2500nm,伪彩表示了不同成分的影像信息,可获得256个通道的光谱信息,空间影像信息覆盖了320*430像素,整个采样时间仅需要6秒。 ◆ 农产品高光谱分析 通过GaiaChem测量得到的种子的高光谱影像及光谱信息如下图所示,光谱范围为:1000-2500nm,整个采样时间仅需要11秒。 由于农产品通常都有一定水分含量,在1000-2500nm范围内光源的热效应会造成水分的丢失,所以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光谱测量时,测量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GaiaChem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的影响,通常一个样品的测试时间为十几秒,甚至几秒钟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光源烘干效应对样品的影响。 GaiaChem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信号采集及分析软件 ChemaDAQ软件为GaiaChem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标准的信号采集软件,可进行高光谱影像及光谱数据的采集和简单处理,数据存储格式可被多种第三方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调用,如ENVI和Evince数据分析软件,可进行3D图像分析等。
    留言咨询
  • 仪器简介:Continuμm XL 红外成像系统 采用完全升级的模式,可以从单点分析的显微镜升级配置到目前领先的双排阵列数据采集显微红外成像系统和 FPA 焦平面阵列数据采集显微红外成像系统,它代表着目前红外显微镜的最高水平,提供最高的空间分辨率的快速样品分析与研究。主要特点:1.涵盖 Continuμm 显微镜所有专利技术及强大功能2.软件控制单光阑/双光阑切换,根据样品不同,提供红外成像或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的样品测量3.透射、反射、掠角反射及 ATR 测量,模式齐全4.中/近红外光谱范围,单点测量5种检测器可供选择5.红外成像系统独有高效的双排阵列检测器,两种像素测量尺寸选择6.预览模式下,自动样品台有三种移动速度,快速准确找到测量微区7.高清晰高质量图像采集模式8.USB2.0 高速数据传输接口
    留言咨询
  • 研究微塑料等新兴污染物需要创新的分析技术。Agilent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采用量子级联激光器光谱技术,具有出众的分析速度和易用性以应对此类分析挑战。8700 LDIR 系统的全自动化微塑料工作流程非常适合分析环境样品、食品等样品中的微塑料颗粒。8700 LDIR 处理样品仅需几分钟或几小时(而非几天),能够在极少的操作人员干预下实现更高的样品通量。这一优势可降低成本并避免潜在错误,为您快速提供所需的结果。Agilent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清晰的化学成像和理想的分析速度如果您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获得更出色的结果,那将会怎样?Agilent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为您提供全新的尖端化学成像和光谱分析能力。针对专家和非专家使用而设计的 8700 LDIR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高度自动化方法,能够使表面成分获得可靠的高清化学图像。Agilent 8700 LDIR 采用最新量子级联激光器 (QCL) 技术,结合快速扫描光学元件,可提供快速、清晰的高质量图像和光谱数据。这项技术与直观的 Agilent Clarity 软件相结合,可通过“放置样品-自动运行”的简单方法,以最少的仪器交互实现大样品区域快速、详细的成像。使用 8700 LDIR,您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详细地分析更多样品,这种强大的解决方案为您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统计数据,有助于完成片剂、多层薄膜材料、生物组织、聚合物和纤维的组成分析。借助更有意义的信息,您可以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制定更明智、更快速的决策,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分析时间。(从左到右)安捷伦样品切片机、Agilent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和 Agilent Clarity 软件分析窗口主要优势– 主要应用领域:微塑料测试、制药、科研– 自动完成样品分析– 无需更换任何光学元件,即可分析大样品区域,然后更详细地分析较小的目标区域– 全面软件控制支持自动调节微米级到厘米级的视野范围,或 1 μm 到 40 μm 的像素分辨率– 通过采集像素分辨率小至 0.1 μm 的 ATR 成像数据,可获得无与伦比的图像细节和光谱质量– 借助 ATR 功能,可使用商业或自定义谱库快速鉴定未知物– 无需进行复杂的方法开发,即可获得样品成分的相对定量信息– 无需使用液氮,可降低运行成本并简化维护操作特性:高度自动化的工作流程使您能够从一系列样品基质中定位、描述和鉴定微塑料颗粒无需更换任何光学元件,即可分析大样品区域并成像,然后更详细地分析较小的目标区域。使用 Agilent Clarity 软件实现全面控制,“ 放置样品-自动运行” 方法仅需极少的仪器操作,小巧体积节省了实验台空间用于实时谱图匹配的内置文库。结果随谱图采集持续更新。量子级联激光器 (QCL) 和电冷却检测器无需液氮,降低了运行成本并简化了维护过程。机载 ATR 允许进一步分析未知颗粒,而无需移除样品。谱图可以导出到外部文库用于确认鉴定结果。使专业光谱工作者和受过培训的一般技术人员都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和表征样品。工作原理:8700 LDIR — 量子级联激光器光谱分析在对极小的对象(例如微塑料)进行分析时,保持高水平的精度至关重要。8700 LDIR 使用基于半导体的量子级联激光器 (QCL) 光源替代了传统红外光源。QCL 能够以单波长发射红外光,或是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完成完整光谱的扫描。双线工作模式与大功率信号及精密的波长准确度相结合,实现了超越以往仪器的分析选择和分析性能。应用:表征环境样品中的微塑料LDIR 配备的 Agilent Clarity 软件提供了出色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和灵活的进样选项。了解使用 Agilent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进行微塑料分析的强大工作流程。对滤膜上源自塑料瓶的微塑料进行快速的大面积直接分析由于废弃物管理不当和塑料污染,现在已知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微塑料的膳食暴露途径目前尚不明确。了解 8700 LDIR 如何准确鉴定和定量瓶装饮用水中存在的微塑料。同行评审的 8700 LDIR 出版物LDIR 正在迅速成为分析各种样品类型中微塑料的首选技术。在科学文献和可公开访问的数据库(包括谷歌学术)中,可以找到种类繁多的 8700 LDIR 出版物。
    留言咨询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资讯

  •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市场分析
    根据某知名安防市场调研报告,至2019年全球红外热成像市场将达到8亿美元,在此之前,该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14%,远高于视频监控的复合增长率预期,尤以亚太地区的增长势头最猛。毫无疑问,红外热成像技术蕴藏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根据调研报告,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在2014年即达到约140亿美元,同期红外热成像市场还不足其市场的2%,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到,红外热成像技术还远未得到安防市场的充分认可,市场应用前景可期。在中国乃至全球,红外热成像产业面临的挑战都很相似,这需要相关企业共同解决。首先,如何建立并加深客户对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认知度,如何让客户真正了解其相较于普通视频监控技术的优势。对此,很多厂商已经在产品推广、客户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其次,原有红外厂商仅销售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并不能让客户满意,必须推出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中增加智能分析和功能,提高红外热成像的系统效率,扩大应用范围,真正解决客户的痛点。 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的发展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突破,红外探测器必然向着更小尺寸、更大分辨率、更低功耗的趋势发展,热成像探测器成本的降低,使得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而采用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红外热成像摄像机未来必将大量应用于智能安防监控中,并将在智能分析、多光谱图像融合等技术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未来5~10年间,红外热成像技术将成为与可见光摄像技术相匹敌的热门产业,二者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多光谱全天候视频监控,将安防视频监控行业推向新的高度。 本文来自仪器仪表商情网
  • 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
    在背景与目标红外辐射量差距不大或背景较为复杂等情况下,传统红外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难度较大。而红外偏振探测在采集目标与背景辐射强度的基础上,还获取了多一维度的偏振信息,因此在探测隐藏、伪装和暗弱目标和复杂自然环境中人造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等领域,有着传统红外探测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偏振装置的加入也增加了成像系统的复杂度与制作成本,且对于远距离成像,在红外成像系统前加入偏振装置对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有多大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谭畅,主要从事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为王世勇研究员,主要从事红外光电系统技术、红外图像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将从分析成像系统最远探测距离的角度出发,对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影响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各个因素,参考传统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基于系统的偏振探测能力,建立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讨论了偏振装置非理想性对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并设计实验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靠性。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目前较为公认的对扩展源目标探测距离进行估算的方法是MRTD法。该方法规定,对于空间频率为f的目标,人眼通过红外成像系统能够观察到该目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目标经过大气衰减到达红外成像系统时,其与背景的实际表观温差应大于或等于该频率下的成像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f)。②目标对系统的张角θT应大于或等于相应观察要求所需要的最小视角。只需明确红外成像系统的各项基本参数与观测需求,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与最小可分辨温差,进而求解出它的最远探测距离。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偏振成像根据成像设备的结构特性可分为分振幅探测、分时探测、分焦平面探测和分孔径探测。其中分时探测具有设计简单容易计算等优点,但只适用于静态场景;分振幅探测可同时探测不同偏振方向的辐射,但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计算偏振信息对配准要求高等问题;分孔径探测也是同时探测的一种方式,且光学系统相对稳定,但会带来空间分辨率降低的问题;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度高等优势,可同时获取到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图像,是目前偏振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图1为分焦平面探测系统示意图。图1 分焦平面探测器系统示意图本文仿真的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是在红外焦平面上集成了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微偏振片,一个像元对应着一个微偏振片,其角度分别为 0°、45°、90°和135°,相邻的2×2个微像元组成一个超像元,可同时获取到四种不同的偏振态。图1为分焦平面探测系统结构示意图。传统方法认为在红外成像系统前加入偏振装置后,会对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与调制传递函数MTF(f)产生影响,改变系统的最小可分辨温差,进而改变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本文将从偏振装置的偏振探测能力出发,分析成像系统的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建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模型。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探测器偏振响应模型,该模型将探测器视为一个光子计数器,光子被转换为电子并在电容电路中累积,综合考虑探测器井的大小、偏振片消光比、信号电子与背景电子的比率以及入射辐射的偏振特性,通过应用误差传播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从噪声等效偏振度(NeDoLP)的定义出发,NeDoLP是衡量偏振探测器探测能力的指标,即探测器对均匀极化场景成像时产生的标准差。对其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分析得到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图2 DoLP随光学厚度变化曲线对于探测器来说,积分时间越长,累积的电荷越多,探测器的信噪比(SNR)就越高,但这种增加是有限度的。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光生载流子有更多的时间被收集,增加信号。然而,同时,暗电流及其相关噪声也会增加。对于给定的探测器,最佳积分时间是在最大化信噪比和最小化暗电流及噪声的不利影响之间取得平衡,为方便分析,我们假设探测器工作在“半井”状态下。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a. 根据已知的目标和背景偏振特性以及环境条件,计算在给定距离下,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偏振度差在传输路径上的衰减。b. 结合系统的探测器性能参数,确定目标在给定距离下是否可被观察到。如果不能则减小设定的距离。目标被观察到需同时满足衰减后的偏振度差大于或等于系统对应于该频率的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MRPD,目标对系统的张角θT大于或等于相应观察要求所需要的最小视场角。c. 逐步增加距离,直到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偏振度差不再满足观察要求。这个距离即为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τp (R)为大气对目标偏振度随探测距离的衰减函数,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根据已有的测量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出不同探测距离下大气对目标偏振度的衰减,图4. 5给出了根据文献中测量数据得到的偏振度随光学厚度增加衰减关系图。这里给出的横坐标是光学厚度,不同天气条件下,光学厚度对应的实际传播距离与介质的散射和吸收系数有关。综上,我们建立了传统红外成像系统和考虑了偏振片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下面我们将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分析讨论探测器各参数对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验证与讨论由噪声等效偏振度的定义可知,其数值越小,代表偏振探测器的性能越优秀。下面我们对影响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探测性能的各因素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本文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偏振片消光比消光比是衡量偏振片性能的重要参数,市售的大面积偏振片的消光比可以超过200甚至更多。对其他参数按经验进行赋值,从图3可以看到,对于给定设计参数的探测器,偏振片消光比超过20后,随着偏振片消光比的增加,探测器性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对于分焦平面探测器,为实现更高的消光比,不可避免地要牺牲探测器整体辐射通量。由于辐射通量降低而导致的信噪比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消光比增加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结果同样可以对科研人员研制偏振片提供启发,对需要追求高消光比的偏振片来说,增大透光轴方向的最大透射率要比降低最小透射率更有益于成像系统的性能。图3 偏振片消光比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探测器井容量红外探测器的井容量是指探测器像素在饱和之前能够累积的电荷数量的最大值。井容量是衡量红外探测器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井容量通常以电子数(e-)表示。较大的井容量意味着探测器可以在饱和之前存储更多的电荷,从而能够在更大的亮度范围内准确检测信号。这对于在具有广泛亮度变化的场景中捕获清晰图像至关重要。从图4可以看出,增大探测器井的容量,同样能很好的提高成像系统的偏振探测能力。图4 探测器井容量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然而,井容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像素尺寸增大或探测器面积减小,这可能对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红外探测器时,需要权衡井容量、像素尺寸和其他性能参数,以实现最佳性能。目标偏振度虽然推导出的噪声等效偏振度公式包含目标偏振度这一参量,但目标的偏振度本身对探测器的噪声等效偏振度没有直接影响。NeDolp 是一个衡量探测器性能的参数,它主要受探测器内部噪声、电子学和其他系统组件的影响。然而,目标的偏振度会影响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从而影响信噪比(SNR)。从图5也可以看出,探测器的NeDolp受目标的偏振度影响不大。图5 目标偏振度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读取噪声与产生复合噪声比值读取噪声主要来自于探测器的读出电路、放大器和其他电子元件。它通常在整个光强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产生复合噪声是由光子的随机到达和电荷生成引起的,与光子数成正比。在低光强下,产生复合噪声通常较小;而在高光强下,它会逐渐变大。通过计算读取噪声和产生复合噪声的比值,可以确定系统的性能瓶颈。如果读取噪声远大于产生复合噪声,这意味着系统在低光强下受到读取噪声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优化读出电路和放大器等元件可能会带来性能提升。如果产生复合噪声远大于读取噪声,这意味着系统在高光强下受到产生复合噪声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信号处理和光子探测效率可能有助于改善性能。从图6可以看出,降低读取噪声与产生复合噪声比值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偏振探测能力。图6 δ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信号电子比例综合图4~6可以看出,提升β的数值可有效提高探测器的偏振探测能力,由β的定义可知,对于确定井容量的探测器,β的取值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各种噪声与积分时间,降低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优化探测器结构、减少表面和界面缺陷等途径都可以降低探测器的噪声,调节合适的积分时间也有助于探测系统的性能提升。实验验证根据噪声等效偏振度的定义,利用面源黑体与红外可控部分偏振透射式辐射源创建一组均匀极化场景。如下图7所示,黑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经过两块硅片,发生四次折射,产生了偏振效应,通过调节硅片的角度,即可产生不同线偏振度的红外辐射。以5°为间隔,将面源黑体平面与硅片间的夹角调为10°~40°共七组。每组将面源黑体设置为40℃和70℃两个温度,用国产自主研制的红外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采取不少于128帧图像并取平均,然后将每组两个温度下相同角度获得的图像作差,以减少实验装置自发辐射和反射辐射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差值图像就是透射部分的红外偏振辐射。对差值图像进行校正和去噪后,即可按公式计算出探测器对均匀极化场景产生的偏振度图像。计算出红外辐射的线偏振度,为减小测量误差,仅取图像中心区域的像元进行分析。该区域像元的标准差就是该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偏振度(NeDoLP)。探测器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图7 实验示意图表1 偏振探测器参数利用本文建立的探测器仿真模型计算出硅片的线偏振度仿真值,公式19计算出硅片线偏振度的理论值,与实验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图8展示了三组数据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组数据存在一定偏差,这可能与硅片调节角度误差、面源黑体稳定性、干涉效应、硅片摆放是否平行等因素有关,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验证了偏振探测系统的性能,也证明了本文建立仿真模型的可靠性。NeDoLP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图8 线偏振度理论值、测量值与本文模型仿真值曲线图表2 实验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到NeDoLP的测量值与仿真值的差值基本能控制在5%以内,实验结果再次印证了本文设计的模型的可靠性。实例计算应用建立的模型对高2.3m,宽2.7m,温度47℃,发射率为1的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进行预测,目标差分温度6℃;背景温度27℃;发射率1;目标偏振度30%,背景偏振度1%,使用3.2节中样机的探测器参数,最后,采用文献中介绍的“等效衰减系数-距离”关系的快速逼近法对红外探测系统最远作用距离R进行求解,得到表3的结果。表3 红外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根据红外探测系统最远探测距离,利用本文第二节提出的方法,得到不同探测概率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结果如表4所示。表4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所选例子为目标与背景偏振度差异大于其温差,所以在这种探测场景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要优于红外成像系统。探测器的参数不同,探测场景与目标的变化都会对模型的结果产生影响,但本文提供的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可为实际探测中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成像系统选择提供参考。结论针对不同的探测场景,红外成像系统与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在最远探测距离方面哪个更有优势并没有定论,探测目标的大小,背景与目标的温差与偏振度差,大气透过率,具体探测器的参数等因素都会对成像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产生影响。经实验验证,本文所建立的非理想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响应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估算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针对不同的探测场景,读者可通过实验确定探测器的具体性能参数,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测量的方式获取探测目标的温度与偏振信息,明确探测环境的具体大气参数,利用模型对红外成像系统与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进行预估,选择更具优势的成像系统。这项研究获得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基金(No. 2017xcwzk08)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No. CX-267)的资助和支持。论文链接:http://journal.sitp.ac.cn/hwyhmb/hwyhmbcn/article/abstract/2023041
  • PerkinElmer推出红外成像方法分析大气中PM2.5的成分
    雾霾天气的无疑给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数量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正成为全球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悬浮于大气中的颗粒物(PM),固体和液体小微粒。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空气中的微粒指定为1号致癌物质。由于微粒的吸入,它们有可能导致人类健康问题。微粒越小就越容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根据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可以将它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PM10(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和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PM2.5是受人们特别关注的并且一直是许多健康研究的主题,这些健康研究一般与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的增长有关联。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燃烧、道路运输(燃料排放物),化石燃料燃烧和小规模的垃圾焚烧。同时也有自然来源,比如火山爆发和海洋飞沫。红外显微成像系统结合了红外对成分的定性定量和成像技术直观测试结果的优势,可以对收集在聚碳酸酯过滤器上的颗粒分布和成分进行剖析。红外成像实验所得到的数据不仅能够定性(颗粒物的组成分析),而且还能够通过校正给出现有组分的定量信息。红外成像测量仅仅需要5分钟,然而离子色谱需要溶剂萃取颗粒物,分析一个样品需要大约20-25分钟。点击下载应用文章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方案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资料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试剂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论坛

  • 深度学习算法可用于近红外光谱成像分析领域的哪些方面?

    [font=宋体][font=宋体]卷积神经网络、自适应编码器等可用于特征提取、噪声消除等;此外,卷积神经网络、[/font][font=Times New Roman]LSTM[/font][font=宋体]神经网络等可直接用于模式识别或是定量分析。目前,深度学习算法在农产品近红外成像分析领域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比如输入的选取、深度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等。尽管深度学习在图像、视频、音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光谱成像分析领域,深度学习算法是否一定优于传统方法还有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font][/font]

  • 显微成像近红外技术

    [font=宋体]传统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测量的是平均光谱,反映样本的平均组成,而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增加了光谱的空间分布信息,可以使样品的异质性得到进一步[/font][font=宋体]确定。近红外显微成像系统是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与光学显微镜联用的系统,主要由近红外主机、近红外显微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近红外主机多采用干涉分光原理,主要部件包括迈克尔逊干涉仪、显微镜光学系统、检测器等。显微镜把光束聚焦到测量样品的微区上,可移动镜头从而对样品进行点、线、面的分子水平的扫描,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并把测量点的坐标与对应的红外光谱同时存入计算机,得到不同化合物在微区分布的平面图或立体图。[/font][font='Times New Roman']1. [/font][font=宋体]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的特点[/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样品不需预处理。[/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穿透能力强。[/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水的干扰小,可以对鲜活组织和溶液中的细胞样品直接测定。[/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测定的区域可达到[/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lcm[/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2[/font][/sup][font=宋体]以上,并且可以检测粗糙表面的样品。[/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非接触性、非破坏性、无环境污染。[/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font=宋体])二维光谱可以增强分辨率,展示更多的细节。[/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7[/font][font=宋体])可分析多种物态的样品。[/font][/font][b][font='Times New Roman']2. [/font][font=宋体]成像方式[/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总吸收图像,以每一个的数据点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为基础,宏观显示图像分析区域内的近红外吸收强度。[/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单波长成像,以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吸收强度为特征,显示对应化学官能团在图像分析区域内的分布信息。[/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化学成像,也叫峰面积图像,是以特定吸收峰的峰面积为特征,显示对应化学官能团在图像分析区域内的分布信息。[/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相关谱成像,以某一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为标准,计算出整个图像上的像素点光谱与它的相关性,再以相似度为度量成像。特别适于鉴别纯物质中的零星污染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峰比率成像,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不同吸收峰的峰比率为特征,显示对应化学官能团在图像分析区域内的分布信息。[/font][font=宋体]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在材料、食品、医药等行业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利用其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及微区分析,快速、简单、直观。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font][font='Times New Roman']X[/font][font=宋体]射线衍射等其他微区分析技术相比,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具有制样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定量、无损分析的优点。因此,作为现代分析技术,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建立适用性、稳定性更好的数学模型,实现不同仪器之间、同一仪器不同条件下的定标模型的转移,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将是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font]

红外成像分析相关的耗材

  • 红外热成像系统配件
    红外热成像系统配件是经济型的红外热成像系统,以超低的价格提供多样的热成像功能。它能够提供电路板,电子元器件,芯片等样品的精确而详细的温度信息和温度分布。红外热成像系统配件可以用于实验室研发,检测,产品设计,电路失效分析等领域,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最佳选择。远远超过传统的温度探测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RTD之类的测温能力。红外热成像系统配件应用热点Hot spot和短路探测电路板失效分析产品研发和检测评估医学研究材料分析红外热成像系统配件特色实时热图像分析软件精准的热点/hot spot 探测功能-20到500°C测温范围0.08°C的热灵敏度30幅/秒的热图像拍摄能力探测器分辨率高达320x240像素具有广角镜头增大拍摄面积
  • 红外热成像仪配件MTI384
    红外热成像仪配件MTI384是全球领先的红外热像仪,具有65mk的超高热灵敏度,红外热成像仪MTI384可以识别物体的最小温差并用超清晰的热图像显示温差。红外热成像仪配件MTI384特色可以立刻确定过热/过冷的部分,使用我们专业的热分析软件可以获取有关故障的更多细节。 红外热成像仪配件MTI384特点高度清晰的热图像和高精度的温度测量,精度±2%,热灵敏度为65mk。宽大的温度测量范围,标准范围是从-20°C至350°C,可以选择高达1200℃。激光指示器帮助用户在操作时轻松定位目标。内置麦克风将录制40秒语音注释,用户可以使用麦克风对每一个热图像进行快速语音注释,语音注释将和热图像一起存储。摄像机有可更换IR 镜头,设计更灵活,MTI160和 MTI384可以采用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使用可更换镜头设计,MTI系列可呈现更大的图像部分和用广角镜头进行快速概述,以及使用长焦镜头测量物体对象的更多细节。高温测量选项。将一个高温过滤器透镜安装到原始摄像机镜头上,MTI 160和MTI 384摄像机的温度测量范围可以扩展到1200℃。自动热/冷/平均点识别装置会显示自动热/冷/平均点识别的临界温度条件。确保不间断地错误识别。提供单手操作的直观简单操作菜单,快速简单地对明确的维护应用进行操作。MTI160和MTI384摄像机自带多功能电脑分析软件 IRSee Free IRSee。用户可以使用IRSee软件分析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以及将所有信息导出到微软办公软件中,方便进行编辑报告。 红外热成像仪配件MTI384应用建立诊断电气/机械检验研究与开发自动化应用预防和预测性维护
  • testo 875-1i 全新升级,经济型红外热成像仪
    testo 875-1i 全新升级,经济型红外热成像仪产品参数:红外探测器尺寸160×120像素SUPER 红外超像素功能,优化像素至320×240高热灵敏度 标配广角镜32° x 23°冷/热点自动追踪功能手动调焦温度量程至 -20 to +350°C仪器配置:专业版的分析软件SD储存卡USB连接线主机可充电锂电池三脚架连接件防尘,坚固型仪器箱订货号:0563 8751testo 875-1i 全新升级,经济型红外热成像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