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模拟台

仪器信息网多轴模拟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多轴模拟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多轴模拟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多轴模拟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多轴模拟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多轴模拟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多轴模拟台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厂商

  • 广州泰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TAIDETEST)是专业生产氙灯耐候试验箱、紫外线耐气候老化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人工气候箱、HAST快速高温高湿高压试验机、加速老化试验机、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IP外壳防护试验箱、砂尘试验箱、淋淋雨试验箱、精密恒温槽、精密烤箱、电热鼓风干燥箱、盐雾腐蚀试验机及其它步入式综合试验室等试验设备的公司。  TAIDETEST生产的试验设备适用于五金、电子、橡胶、塑料、PCB、涂料、纺织、医疗、科研等产品试验要求,并符合GB、GJB、ISO、ASTM、DIN、JIS、AATCC、UL、IEC、VDE、CSA、TAPPI等标准要求。   广州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环境试验设备研究开发、加工制作、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专业环境试验设备生产公司。为适应国际相关试验标准及检测技术之发展,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用多年时间来设计、制作和验证,重点开发了模拟阳光辐照、高温、高压等加速老化试验设备;TAIDETEST生产紫外线加速老化试验机、PCB加速老化试验机,改变了国内用户依赖进口该类产品的格局,完全满足用户的各类试验标准要求。   TAIDETEST有多年的综合性试验设备的生产经验,如果你有相关的检测试验设备需求,请来电来函。我们将尽力和您一起解决各类试验室设备方案。 公司本着“专业、创新、服务”的宗旨,以专业的技术和产品,用创新的思维和行动,竭诚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留言咨询
  • 400-860-5168转1021
    广州市科唯仪器有限公司(Team Testing Equipment Co.,Ltd)于2003年在广州成立,并在上海成立子公司、北京设立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是专门从事高端检测设备的技术型公司。公司产品涉及到的行业遍布汽车、钢铁、石化、电子、塑料、橡胶、管材、建材、鞋类、皮革、纺织等各大领域。 科唯公司代理和销售的产品均由国际顶级专业厂商设计制造,部分产品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产历史,服务对象为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等,在可靠性专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美国CSZ--环境可靠性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温度/湿度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HALT/HASS高加速寿命试验箱,三综合试验箱,整车步入式试验箱等。德国Zwick Roell--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万能材料试验机、摆锤冲击试验机、熔融指数仪和硬度计等。美国Shore Western--伺服液压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移动式六自由度液压加载振动台,汽车四立柱道路模拟系统,作动器,伺服阀、液压源、分油器等一系列伺服测试系统和主要构成部件等。德国Coesfeld--材料物性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热变形维卡试验机、蠕变试验机、多轴冲击试验机、平面拉伸试验机、动态疲劳试验机、自动化制样机等。德国IPT--管材耐静压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管材耐静压试验机,冷热循环试验机,全切口蠕变试验机,快速裂纹扩展试验机、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机等。英国SATRA--臭氧/鞋类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臭氧老化试验箱、鞋类防滑试验机、高级湿度管理试验机、生物力学磨损试验机、防切割试验机、磨耗试验机等。美国L.A.B.--包装运输测试专家主要产品有:液压振动台、冲击试验机、跌落试验机、模拟运输振动试验机等。西班牙TLS主要产品有:纸箱抗压试验机,TLS 压溃试验机、TLS 戳穿强度试验机等。
    留言咨询
  • 朗铎科技作为材料分析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朗铎科技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专业的应用支持、优质的技术服务等系统的解决方案。朗铎科技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手持式合金光谱仪、手持式矿石光谱仪、手持式三元催化光谱仪、手持式不锈钢光谱仪、手持式锂电池光谱仪、手持式贵金属光谱仪、手持式文博考古光谱仪、手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直读光谱仪等系列产品,是赛默飞世尔尼通(Niton)手持式光谱仪在合金/地矿行业的中国区的总经销商,同时也是赛默飞世尔ARL全谱直读光谱仪中国区的总经销商。朗铎科技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北京。经过近8年的发展,目前朗铎科技已拥有北京、上海、鞍山3大综合服务中心,河北沧州、河北邢台、江苏兴化、河南许昌、湖南郴州等7个全国客户体验中心,以及覆盖广州、上海、南京、泰州、嘉兴、济南、武汉、郑州、许昌、西安、成都、昆明等17个全国主要城市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点。朗铎科技拥有30余名原厂授权认证的专业工程师,可提供远程技术支持、专业技能培训、上门调试校准等服务。朗铎科技始终践行“成就客户,以人为本,专业高效,创新共赢”的核心企业价值观,在不断推动行业发展、追逐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与各行业头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分别在机械制造、金属加工、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电力、资源回收、地质地矿、航空航天、文博考古等众多行业与领域深耕细作。依托专业的技术工程师队伍,朗铎科技将高品质产品、创新技术和优质服务相结合,为数以万计的国内外用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国家工业发展创造价值。
    留言咨询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仪器

  • 该产品适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讯、电子、汽车、家电、等行业。该类型设备用于发现早期故障,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和结构强度试验,产品应用范围广泛、适用面宽、试验效果显著、可靠。正弦波、调频、扫频、可程式、倍频、对数、最大加速度调幅时间控制全功能电脑控制简易定加速度/定振幅。型号HK-5000HZ主要功能:(半全)正弦波、调频振动、扫频振动、可程式振动、倍频振动、对数振动、定振幅定振幅±25%内、三轴X.Y.Z可各别单独振动、三轴连续振动:六种模式、随机振动:亦可(振动方向模式)(频率模式川(波形模式)测试台尺寸500×500mm(宽*深)可订做台体面积外形尺寸500×500×550mm(深x宽X高)频率范围0.5-600HZ控制方式全功能电脑振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振动方式六度空间一体机随机正弦]、(同一台面三轴(同时个别连续)振动]振动波形半波或全波最大试验负载100KG台面结构频率共振最好增加1倍稳定性台面特殊铝合金台面上通孔(以实体为主)a:有28个(10m)b:绑带通孔一-*24个c:夹具(具通孔一-24个量测试螺丝孔-----*4个(5mm)防磁漏地带面積(30cm):让磁漏减50-70%振幅0-5.0mm(可调)0-50kg(振幅:0-7/最大加速度:0-22g)0-100kg(振幅:0-5.0mm/最大加速度:0-20g)0-150kg(振幅:0-4mm最大加速度:0-15g)
    留言咨询
  • 该产品适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讯、电子、汽车、家电、等行业。该类型设备用于发现早期故障,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和结构强度试验,产品应用范围广泛、适用面宽、试验效果显著、可靠。正弦波、调频、扫频、可程式、倍频、对数、最大加速度调幅时间控制全功能电脑控制简易定加速度/定振幅。型号HK-600HZ主要功能:(半全)正弦波、调频振动、扫频振动、可程式振动、倍频振动、对数振动、定振幅定振幅±25%内、三轴X.Y.Z可各别单独振动、三轴连续振动:六种模式、随机振动:亦可(振动方向模式)(频率模式川(波形模式)测试台尺寸500×500mm(宽*深)可订做台体面积外形尺寸500×500×550mm(深x宽X高)频率范围0.5-600HZ控制方式全功能电脑振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振动方式六度空间一体机随机正弦]、(同一台面三轴(同时个别连续)振动]振动波形半波或全波最大试验负载100KG台面结构频率共振最好增加1倍稳定性台面特殊铝合金台面上通孔(以实体为主)a:有28个(10m)b:绑带通孔一-*24个c:夹具(具通孔一-24个量测试螺丝孔-----*4个(5mm)防磁漏地带面積(30cm):让磁漏减50-70%振幅0-5.0mm(可调)0-50kg(振幅:0-7/最大加速度:0-22g)0-100kg(振幅:0-5.0mm/最大加速度:0-20g)0-150kg(振幅:0-4mm最大加速度:0-15g)
    留言咨询
  • Sim SOFT的3D Tower模拟器可以在非操作环境中为塔式空中交通管制员提供逼真的培训。3D塔模拟器是一个全面的空中交通管制塔模拟器,为控制器培训提供了一个交互式,高度真实的环境。 它真实地复制了能够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培训的操作。除了初始训练之外,3D Tower模拟器还提供进修培训,以提高管制员对重复暴露在很少见到的操作和机场条件的认识。在转换任务之前,转移经过认证的控制员可以准备并实际训练他们在新任务中遇到的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他们到达时所需的培训时间。 3D塔模拟器可用于非训练应用。它有助于在机场上或附近提出新建筑的现场勘测,并协助规划新的跑道或在准确和安全的模拟环境中改变当地的到达或离开程序。 该模拟器将由当地设施的空中交通人员操作,因为其设计用于最小限度的支持。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模拟器,教练可以启动,选择培训场景并进行培训。模拟器没有以任何方式连接到操作系统。这是一个独立的仿真系统,只需要ATC设备的电源插座即可运行。 概观 复杂和现实的情景 ATC友好的数据准备 涵盖所有层次和类型的培训 易于学习和使用 用户友好的伪导频接口 轻松的系统扩展 与雷达模拟器集成 主要特点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复制任何塔楼环境,并以实时精确的方式显示窗外的模拟景观信息 风景包括机场布局,天气和季节环境在一个完整的昼夜周期中的变化,雷达信息数据和语音通信系统 视觉系统将允许学生在足以满足训练要求的距离上检测,识别和识别飞机和车辆 提供30度垂直,360度水平视野的视觉显示 包括民用和军用飞机库(固定翼,旋转翼),所有飞机3D模型都有移动部件,如门,装备,方向舵和副翼 车辆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地面车辆:皮卡车,随从车辆,机场消防响应车辆(救护车,消防车,皮卡),雪犁,轿车,踏板车,割草机,行李车,加油车,拖船,餐饮服务车和拖车 提供每个控制塔地理位置的可视化表示和可编程级别的天气现象特征。还包括各种高度的变化天花板的表示以及显示清晰,分散,破碎和阴天的条件的能力 提供从清零到零的可编程可视级别。以下和任何可能的组合:雾,阴霾,雨,雪,细雨,沙尘暴等可用 ATMIS天气信息和预报是一个天气显示,将显示与情景相关的天气状况,并提供30分钟的天气更新,METAR编码中的风/高度计/可视性 实时动态模拟,允许:飞行路径变化,错过的进近,跑道变化,270度转弯,触摸和走,跑道出口和阵容变化 地面交通管理与动态控制飞机和车辆 锻炼管理工具,为学员简报模拟暂停,记录和重放锻炼,以获得更好的受训者视觉概念,包括所有语音通信和实时行动 提供的运动准备工具,以便可以加载不同机场布局和机场条件的不同练习。 部署 支持的硬件范围允许系统适应任何预算 不同的视觉系统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大型LCD显示器,大型平面分段式屏幕或宽屏幕式屏幕 可以提供不同尺寸的360度全景窗外图像
    留言咨询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资讯

  • 英斯特朗 -- 【案例分享】采埃孚6自由度轴耦合道路模拟试验台
    采埃孚“底盘系统”业务部的轴耦合车桥试验台以其优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车辆类型的试验,从小型车辆,如大众Polo,到SUV,如戴姆勒M级,宝马X5,以及厢型车辆,如戴姆勒Sprinter,大众Crafter等车型车桥的测试中。轴耦合试验台对于车桥道路数据的模拟试验使设计人员能够在台架试验中获得实际路况条件下载荷时间函数。车轴的耐久性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汽车制造商指定的放行试验试验场进行的道路试验,另外一种是轴耦合试验台进行的车桥道路谱模拟试验(车桥试验台简称“SSP”=道路模拟试验台),道路谱是利用记录在汽车制造商指定的测试路段上的实际采集数据。道路模拟试验可以代替驾驶试验,并且具备以下几个重要优势:1.节省试验时间 (因为24小时连续试验,使得测试时间减少到20%以下) 2.试验不受天气影响3.可过滤掉不会造成损伤的测试路段,以缩短测试时间4.载荷试验的可重复性精度提高轴耦合试验台由两个对称的加载单元组成,分别布置在静压支撑旋转平台上,这样的设计使得车桥在试验中可以转向。纵向、横向、垂直作用力以及制动、转向、外倾和动力输入等力矩可以被导入到车桥结构当中。方向盘的旋转由伺服控制液压马达完成。同时试验台也可以进行不带转向的试验。
  • 锂电池安全性多尺度研究策略:实验与模拟方法
    作者:甘露雨 1,2 陈汝颂 1,2潘弘毅 1,2吴思远 1,2禹习谦 1,2 李泓 1,2第一作者:甘露雨(199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E-mail:ganluyu@qq.com;通讯作者:禹习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比能锂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先进表征与失效分析,E-mail:xyu@iphy.ac.cn。单位: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 10004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2.0047摘 要 作为新一代电化学储能体系,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交通动力系统、电网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在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本文从电池安全性的三个研究尺度:材料、电芯、系统,综述了与之对应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每个尺度均包括基于物理样品的实验方法和基于计算机数学模型的模拟方法。本文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安全性研究中的适用场景和作用,并探讨了实验和模拟方法之间的联系,着重介绍了材料热分析、材料加热过程中结构分析、电芯加速度量热分析、电芯安全性数值模拟等方法。基于对多尺度研究策略的系统综述,认为安全性研究需要在各个尺度联合同步开展。最后,展望了下一代锂电池,如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可能面临的电池安全性问题。这些新体系的安全性研究仍处于早期,其材料和验证型电芯的安全性研究是当前阶段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实验方法;数值模拟;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1972年Armand等提出的摇椅式电池概念,商业化始于1991年SONY公司推出的钴酸锂电池,经历超过三十年的迭代升级,已经成熟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等小容量电池市场,并在电动汽车、储能、通信、国防、航空航天等需要大容量储能设备的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自锂离子电池诞生开始,安全性便一直是限制其使用场景的重要问题。早在1987年,加拿大公司Moli Energy基于金属锂负极和MoS2正极推出了第一款商业化的金属锂电池,该款电池在1989年春末发生了多起爆炸事件,直接导致了公司破产,也促使行业转向发展更稳定地使用插层化合物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后,多次出现了因电池火灾隐患而开展的大规模召回计划,2016年韩国三星公司的Note7手机在全球发生多起火灾和爆炸事故,除了引起全球性的召回计划外,“锂电池安全性”再次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电动交通领域,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事故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提升逐渐增加,据统计,中国在2021年有报道的电动车火灾、燃烧事故超过200起,电动汽车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和电动车企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储能领域,韩国在2017—2021年期间发生了超过30起储能电站事故,2021年4月16日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爆炸事故除导致整个电站烧毁外还造成2名消防员牺牲、1名员工失踪。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日益扩大,其安全性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图1 锂离子电池近年引起的安全事故在锂电池发展的早期阶段,产业界和学术界更关注锂电池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本质原因,基于长期的认识积累,锂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本质可以总结为:电池在过充、过热、撞击、短路等异常使用条件下温度异常升高,引发内部一系列化学反应,引起电池胀气、冒烟、安全阀打开,同时这些反应会大量释放热量使整个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最终各个化学反应剧烈发生,电池温度不可控地迅速上升,引起燃烧或爆炸,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电池的“热失控”。电池从异常升温到热失控过程中存在多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图2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诱发机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逐渐深入,从早期简单的描述现象和定性预测,发展为在多个尺度、采用多种手段研究安全性机理,基于精准测量和数值化模型准确预测电池安全性表现,最终提出应用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性研究策略。如图3所示,目前对于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一般从理解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热行为出发,包括利用各类滥用条件测试确定电池的安全使用极限和失效表现,利用绝热量热等手段具体分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和特征温度,以及利用热失控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电池的热失控表现;在认识电芯热行为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材料本质,利用热分析、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理解电芯发生热失控在材料层面的反应机制,从而为设计制造高安全性的电池提供基础理论的指导;此外,电芯作为电池系统的基础,其热失控行为的精准测量和准确模拟也为在系统层面设计更高安全性的电池系统和管理预警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从材料热稳定性、电芯热安全性和大型电池系统热安全性三个尺度介绍安全性研究策略,着重介绍几种实验和模拟方法。基于商用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策略和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方法对于产学研各界研发下一代锂电池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图3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策略1 材料热稳定性研究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电池中的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不稳定,从而发生不可控的放热反应。目前商业化使用的电池材料中,与安全性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充电态(脱锂态)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充电态(嵌锂态)石墨负极、碳酸酯类电解液和隔膜,其中前三者在高温下均不稳定且会发生相互作用,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现行常用的聚合物隔膜则会在140~150 ℃熔融皱缩,导致电池中的正负极直接接触,以内短路的形式快速放热。研究人员自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量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发展了以热分析认识材料热行为,结合形貌、结构、元素成分和价态表征综合研究内在机理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计算材料学的发展也为从原子尺度模拟预测材料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1.1 热分析方法热分析是最直接和直观认识材料热行为的方法,指在一定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对于电池材料来说,一般关注其质量、成分、吸放热行为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可通过热重分析获得,吸放热与温度的关系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TG和DSC可以设计在同一台仪器中同步测试,该种方法又被称为同步热分析。TG、DSC、STA等仪器通常采用线性升温程序,通过热天平、热流传感器等记录样品的质量、吸放热变化,由于发展时间较早,测试技术和设备工程化水平较为成熟,已成为认识材料稳定性最重要的测试手段之一。基于热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材料发生相变、分解或化学反应的起始温度、反应量和放热量,但在锂离子电池中,往往更关心充电态材料在电解液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反应热。良好的热稳定性是电池材料进入应用的必要条件,而产热量和产热速度则影响电池热失控的剧烈程度。用于常规热分析样品的坩埚一般为敞口氧化铝材质或开孔的铝金属材质,为了研究材料在易挥发电解液中的热表现,需要使用自制或设备厂商专门提供的密封容器。Maleki等通过STA系统研究了钴酸锂/石墨圆柱电池中各种材料的热分解行为,由于电解液采用高沸点的EC溶剂,所以仅在敞口容器中便可以测试,研究发现全电池截止电压4.15 V时,脱锂态钴酸锂在178 ℃发生分解,产生的氧气和电解液反应释放大量热量,释放的能量达到407 J/g,嵌锂态负极的SEI会优先分解,温度在125 ℃之前,之后会出现持续的放热反应,释放能量为697 J/g,而当负极发生析锂后释放能量会上升到827 J/g,这一结论有力支持了近年来析锂电池安全性下降的报道。Yamada等利用DSC确认了充电态磷酸铁锂(LiFePO4)的稳定性很好,与电解液的反应温度大于250 ℃,放热量仅为147 J/g,显著低于层状氧化物材料。Noh等利用密封容器系统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z)O2,比较热分析结果发现脱锂态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与Ni含量呈现负相关性,且在x0.6之后加速下降。材料经过改性后,其稳定性需要通过热分析进行确认,研究人员基于DSC发现核壳浓度、包覆等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热分析的数据质量与实验条件、样品制备方法密切相关,目前并没有严格一致的测试规范,文献中不同单位之间的测试结果横向对比性很差,很多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尚缺乏准确定量的结论。除了DSC、TG外,还有一类特殊的热分析方法是利用加速度量热仪研究反应的起始温度。与常规热分析采用线性升温不同,ARC使用的升温程序是加热-等待-检索模式,即步进式地在每个温度点保持恒温,如果检索程序发现样品的升温速率超过0.02 K/min,则通过同步样品的升温速率保持样品处于绝热状态,从而跟踪样品的自加热升温过程,否则开始加热至下一个温度点进行恒温、检索。不难发现,ARC获取的是样品近似热力学上的失稳温度,由于检测精度高,获得的失稳温度往往比DSC、TG等方法获得的低很多。Dahn课题组基于ARC测试了大量材料-电解液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基本均低于DSC数据中的放热主峰。事实上,Wang等在低升温速率的DSC测试中也发现充电态材料与电解液的放热起始点远早于剧烈的放热峰。这些信息表明材料失稳到完全失控的过程并不是突变式的,整个体系动态演变的过程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认识。图4 (a) DSC基本原理;(b) 脱锂态正极-电解液的DSC测试结果1.2 物相分析技术电池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相变和化学反应,其形貌、结构、成分和元素价态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基于对应的方法进行表征分析,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热分解前后的形貌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和光谱学研究材料结构和元素价态演变。由于材料热分解和热反应存在显著的动力学效应,在加热过程中原位测试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物相变化的真实过程。目前较为成熟的原位表征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热分析仪器串联使用的质谱、红外光谱等,可以实时监测物质分解产生的气体类型,判断材料加热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另一类是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通过特制的样品台,可以在升温过程中实时、原位测定材料的结构变化,目前全球多数同步辐射光源和一些实验室级的X射线衍射仪上都可以实现原位变温XRD测试。Nam等利用变温XRD发现脱锂态LiNi1/3Co1/3Mn1/3O2结构在350 ℃向尖晶石转变,而加入电解液后该转变温度会下降至304 ℃。Yoon等在LiNi0.8Co0.2O2中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并发现MgO包覆可以改善脱锂态正极在电解液中的相变。图5展示了变温XRD和MS的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脱锂态NCM三元正极在升温过程中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研究发现三元正极失稳释放氧气的过程与结构在高温下转化为尖晶石相的行为直接对应,且这一过程的起始温度随镍含量的上升显著下降,NCM523的起始相变温度约为240 ℃,NCM811则小于150 ℃,从体相结构的本征变化解释了高镍正极在电池应用中热安全性差的原因。以上工作都是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实现的,由于同步辐射提供的光源质量高、扫谱速度快,更适用于研究与时间相关的动力学问题。除此之外,近年来基于X射线谱学以及拉曼光谱实现同步表征的方法均有所发展。结合通过热分析手段观察得到的材料热行为信息,并对升温过程中材料物相变化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材料演变以及电池体系热失稳的动力学过程,为材料的安全性改良提供理论指导。图5 基于原位XRD和质谱对镍钴锰酸锂结构稳定性的研究1.3 计算材料学基于材料原子结构计算预测材料的全部性质是计算材料学家的终极追求。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可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中判断材料稳定性的依据是反应前后的能量差ΔE是否小于0,如果ΔE小于0,反应能发生,则反应物不稳定,反之同理。Ceder等在1998年就计算了LiCoO2脱锂过程结构相变的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然而目前大多数热力学计算不考虑温度效应,且热力学只能作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无法预测反应速率等动力学问题,考虑温度和动力学计算则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或者过渡态搜索方法。相对于材料本身的稳定性,计算材料学对于计算预测两种材料间的界面稳定性存在一定优势。Ceder等计算了不同正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稳定性,为选取界面包覆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Cheng等利用AIMD模拟Li6PS5Cl|Li界面,发现界面副反应会持续发生,材料界面之间的副反应是自发发生的,与通常认为的界面钝化效应有所差异。此外,正极材料中的相变析氧、过渡金属迁移等问题的计算模拟也都处于初期开发阶段,仍需持续探索。总的来说,目前阶段材料层级的理论模拟技术与实验技术的差距仍然较远,需要研究人员的持续努力。2 电芯热安全性研究电芯指电池单体,是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电芯的热安全性特征是电池工业界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它是电池材料热稳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制定规模化电池系统安全预警和防护策略的基础。由于电芯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其安全性会呈现一些在纯材料研究中不被讨论的特点,使得电芯安全性具有更广泛的外延和认识角度。工业上一般通过滥用实验来研究和验证电芯产品的安全性,近年来基于扩展体积加速度量热仪(又称EV-ARC)的安全性测试方法有较快发展,此外电芯安全性模拟方法也从早期的定性分析发展到可以准确仿真预测热失控进展的水平。2.1 滥用测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险商实验室(UL)和日本蓄电池协会(JSBA)最初定义了消费电子产品电芯的滥用测试,模拟电芯工作可能遇到的极端条件,通常分为热滥用、电滥用和机械滥用。常见的热滥用为热箱实验,电滥用包括过充电和外部短路实验,机械滥用包括针刺、挤压、冲击和振动等。企业和行业标准一般将电池对滥用测试的响应描述为无变化、泄漏、燃烧、爆炸等,也可基于附加的传感器和检测系统记录温度、气体、电压对滥用的响应。电芯通过滥用测试的标准是不燃烧、不爆炸。锂电池应用早期研究人员大量研究了电池对各类滥用测试的响应与使用条件、材料体系、充电电量等的影响,提出了各类滥用机制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机理。滥用测试中最难通过的项目是针刺测试,近年来关于针刺测试的存废引起了较大争议,但提高电芯的针刺通过率仍是锂电池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滥用测试针对的是商用成品电芯和贴近真实的使用条件,目前更多作为电池行业的安全测试标准而非研究手段。2.2 EV-ARC测试早期的ARC只适用于研究少量材料样品的热失控行为,Feng等发展了利用EV-ARC研究大体积电芯绝热热失控行为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原理和结论如图6所示,由于EV-ARC的加热腔更大,所以需要更精准的控温技术和更严格的校准方案。基于EV-ARC测试可以定量标定出电芯热失控的特征温度T1、T2和T3,分别对应电芯自放热起始温度、电芯热失控起始温度和电芯最高温度,为评价电芯安全性提供了更精确定量的评价指标,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以帮助建立统一可靠的电芯热失控行为数据库,分析了不同体系电芯的热失控机理。Feng等利用EV-ARC首次提出正负极之间的化学串扰会引起电芯在不发生大规模内短路的情况下热失控,说明脱锂正极释氧是现阶段影响电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Li等研究快充后的电芯发现快充析锂导致T1大幅下降,说明析锂同样是电芯安全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常规的滥用测试中难以定量验证的。图6 基于EV-ARC对电芯热失控的研究相比于普通的加热滥用实验,EV-ARC实验环境的温度由程序精确控制,获得的测试结果重复性更好、数据可解读性更高,近年来已成为评价和研究电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EV-ARC模拟的绝热热失控环境与真实的电池滥用工况仍有所差异,评价电芯的实际安全性仍需大量模拟真实严苛工况的测试手段。2.3 高速成像技术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物质、结构的演化,研究人员发展了结合红外测温以及原位针刺等辅助功能的透射X射线显微方法如图7(a)~(c)所示。由于热失控往往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反应,同时伴随剧烈的物相、结构变化。这一特点给TXM表征方法提出了相当高的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实验室X光源能够发射出的X射线光电子数量有限,采集一组TXM影像数据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观察剧烈变化的热失控过程,Finegan等在欧洲同步辐射实验室(ESRF)使用同步辐射光源将TXM的曝光时间降低至44 μs,配合针内预埋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针刺发生时电池内部形貌与刺入点温度的同步监控。该团队利用这种手段研究了刺针纵向与径向刺入18650商业圆柱电池时电池内部热失控行为的差异。Yokoshima等采用实验室光源进行连续实时的透射X射线照相技术,也得到了软包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一组透射投影图。该方法以4 ms的时间分辨率较为清晰地观察到了针刺入软包电池后电池内部每一层材料的形变过程,以及针刺深度与热失控程度的对应关系。图7 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对电芯热失控的研究由于透射投影图只能反映某一方向上二维的信息,如果要对真实三维空间中物质的分布做精确地定量,需要借助计算机成像技术。如图7(d)所示,Finegan等利用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高亮度的特征,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的线站上搭建了一套集合原位红外加热、红外测温与高速CT的装置。使用红外加热,实现在线的18650电池升温,同时进行连续的X射线CT成像。连续扫描的TXM投影图能够反映极高时间分辨率的热失控电池内部情形。基于每500张TXM重构得到1个X射线CT结果能够达到2.5帧每秒,实现了一定时间分辨率的电池内部空间分布成像。通过CT结果能够清晰地看到热失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电池材料变化,如电极活性物质层破损、铜集流体融化再团聚等。结合TXM技术获得的投影图和高速X射线CT结果,可以清晰认识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不同位置各个材料的反应、产气、结构破坏等失效行为。另一方面,配合诸如针刺、红外加热、挤压、拉伸等原位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与理解电池的各类宏观失效行为。2.4 电芯热失控数值模拟电芯安全测试的维度广、涉及的测试项目多,通过实验评价电芯安全性需要大量样品和时间成本。同时,产品级电芯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安全性评估往往处于电芯研发周期的后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电芯安全性测试表现可以大幅度降低实验成本,且在产品研发的前期便对体系的安全性做出判断,大大提高研发效率。电芯热失控数值模型的核心是准确描述电芯热失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吸放热量,从而基于能量守恒模拟电池温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化学反应的吸放热一般通过Arrhenius公式描述 (1)式中,图片指反应的产热量;图片为反应物的质量;图片为反应单位质量的吸放热;α为反应的归一化反应量;图片为机理函数;图片为反应的指前因子;图片为反应活化能。通过热分析实验可以测定求解以上参数,这也是热分析动力学的基本问题。电芯升温过程中内部会发生多个反应,它们对电芯升温的贡献可以看作线性叠加,通过准确描述所有反应即能较为精准地预测电芯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行为 (2)上述方程中,图片为电芯密度;图片为等压比热容;图片、图片、图片为电芯中沿各个方向的热导率;图片为对所有化学反应的产热速率求和;图片为电池与环境换热所引起的能量变化。预测温度变化需要求解二阶含时偏微分方程,如果认为电池中的反应和空间无关,电芯温度均匀上升且电芯体系与外界无热交换,也可简化为一阶微分方程 (3)基于该理论,Hatchard等将电池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总结为SEI分解、负极-电解液反应、正极-电解液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计算了方形和圆柱电芯在热箱中的热行为。Spotnitz等总结了早期文献中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基于均一电芯模型系统预测了不同材料体系的电芯在各类滥用测试中的表现。通过理论模拟,可以仅基于少量小规模实验数据对实际电芯的安全性表现进行系统预测。Feng等、Ren等基于热分析动力学和非线性优化算法重新标定了电池中关键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了更准确的热失控模拟,他们的模型利用DSC测试获得的参数准确预测了电池在ARC中的热失控表现,可以进一步用于预测热箱、短路等条件下的安全性。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材料体系、配方和工艺的电芯中涉及的反应机制和动力学可能存在差异,如近年来电芯内短路、正极-电解液反应和正负极化学串扰三者是否均在热失控过程中主导发生的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安全性的数学模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具体实验和对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由于算力的限制,早期的安全性仿真工作大多不考虑温度空间分布或只计算一维分布,而空间分布在大容量电池和真实工况中是不可忽略的,Kim等、Guo等较早提出了描述热失控温度分布的三维电池模型。近年来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和商业计算软件的成熟大幅降低了安全性模拟仿真的难度,Feng等利用商业化的有限元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大容量三元方形锂离子电芯的热失控仿真模型,可以模拟电芯在短路状态下热失控过程和温度的分布,与实测有较好地拟合结果。除了电芯的热行为,电滥用和力学失效对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通过构建电-热耦合模型研究电池非等温电化学性能和短路热失效表现的方法目前已较成熟[59-60],而力学失效如碰撞、针刺等引起热失控的数值模型仍需要持续地开发。3 系统热安全性研究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是目前锂电池应用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其研究重点是系统中热失控的扩展规律与抑制、预警措施。目前商品化电芯的热失控无法完全避免,在系统层面防止热失控扩展是可能的安全性解决方案。在系统层级开展实验研究的成本较高,但难以避免,在模拟仿真的辅助下可以提前预测优化系统设计,降低实验成本。3.1 热失控扩展和火灾危险性测试电池系统热扩展的实验研究成本和危险性较高,主要方法是通过加热、过充、针刺等方式诱发电芯单体的热失控,并利用接触式热电耦、红外测温等手段研究温度在系统中的分布和变化,这种方式只能获得局部多点的热失控信息。Wang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全尺寸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测试平台,用来测量大尺寸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的燃烧特性,除了可以获得电池温度变化外,还可以获得电池组失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火焰温度等信息,同时基于锥形火焰量热等技术可以测定大型电池系统宏观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与电芯EV-ARC等方法获得的信息不同,在真实环境下实验得到的电池系统燃烧行为往往更加复杂,包含多个加速失重和喷射火焰的阶段。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在实用层面评价大型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失控风险,为安全性改良、预警、消防和灾害处置提供重要信息。3.2 灾害气体研究和预警方案设计电池实际使用和安全失效的过程中,气体的成分与生成规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爆炸、火灾蔓延等表现密切相关。从材料本质上看,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气化、活性组分高温副反应均会释放气体,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成分。目前这些气体检测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安全性研究过程中,气体的收集和定量仍需要特制的容器或取样器辅助实现。一般来说,电池热失效气体组分中除了惰性的CO2外还包括大量未完全反应的电解液溶剂、CO、H2和有机小分子,兼具可燃性和生物毒性,Ahmed等发现可燃气体的释放是加剧锂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诱发大规模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气体的扩散速度快,检测手段较成熟,气体监测有望成为电池系统安全预警的关键手段,Cui等利用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发现充电态电池在加热失控的早期负极的SEI分解会产生H2,促进电池的热失控。Jin等发展了一种通过小型MS监测H2实现模组过充热失控早期预警的手段,在8.8 kWh的磷酸铁锂-石墨电池包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可以在产生烟雾的10分钟之前发出安全预警。3.3 系统安全性模拟仿真相对于实验研究,模拟仿真消耗的实物资源少,在系统安全性研究中更具优势。系统热安全模拟一般建立在完备准确的电芯热失控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在由多个电芯单体构成的复杂电池系统中,每个单体内部温度均独立地遵循前文所述的电芯热失控模型,电芯之间交换热量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形式进行,可以分别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描述,电芯热失控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共同构成了描述整个系统空间的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研究系统大小、空间布局、热管理模式等对电池系统稳定性、安全极限温度、热失控扩散表现等的影响。由于电池系统的结构往往较复杂,系统热安全模型往往需要在成熟的商业模拟仿真软件中进行,常用的软件平台有Comsol Multiphysics、ANSYS、Siemens Star-ccm+等。Feng等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了由6个标准方形电芯组成的小型模组的热失控规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热失控扩展的影响,提出了4 种抑制热失控扩展的方案,并对增加隔热层的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Zhai等提出了18650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的多米诺预测模型,在Matlab中构建了较为简化的二维模型,预测模组中热失控传播的路径和概率,解释了模组中不同热失控初始位置对热失控传播行为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型电池系统热安全性的研究仍然较少,作为一个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系统层级的安全性研究需要产学研的深入合作。4 下一代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电池安全的预防、预警、预测依赖对从系统到电芯再到材料热失控构效关系的深刻理解。纵观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锂电池起火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初步应用阶段,如近几年多起采用高镍三元电池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而当大量事故引起广泛关注后,关于该电池体系的安全性研究才随之增多,电池安全研究于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的滞后性是电池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鲜明特点。为了满足电动化浪潮带来的高安全、高能量密度要求,人们期望在锂离子电池中采用不可燃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以彻底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达到高能量密度。然而,电池安全性不仅与电池内部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相关,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池内部的复杂环境息息相关。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Chen等的工作显示,即使是采用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在与金属锂接触的情况下,高温依然会发生热失控,且金属锂会受到温度的驱动,向固态电解质内部生长,进一步降低热失控的临界温度。清华大学Hou等报道了采用不可燃新型电解液的电池,由于锂盐和嵌锂态负极的剧烈反应,电池在高温下依然会发生热失控。这些结果说明,单维度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设想往往是片面的,新体系的引入很有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反应链条的重构,从而使原本的安全预防预警措施不再生效,也很可能是新型锂电池体系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为了在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研究者们需要在优化电芯电化学性能的同时,尽快同步地开展前瞻性电池安全性验证和研究。只有清晰全面地认识电池热失效机制和各个维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才能在应用阶段做好电池的有效安全预防。图8给出了电池领域新材料和新技术从基础研究到规模量产的技术成熟周期。可以看出,一个新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实现量产。然而,电池的安全性验证却往往在电池接近量产的阶段才展开,且往往以通过电池安全测试标准为目的,无法系统深入地了解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实际复杂工况下的安全行为和内在机理,为日后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对于早期的电池体系,由于能量密度不高,安全性问题并不突出,而最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300 Wh/kg以上,产学界广泛关注的锂电池新技术和新体系能量密度更高。这些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的新技术和新体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性挑战,因此,将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验证步骤尽可能提前,在基本确定电芯结构后尽可能早地开展电池安全测试与机理研究工作,才有望在真实量产阶段前期就做好准备,摸清其安全性特征与行为,设计好对应的防护、预警措施。图8 电池领域新技术的成熟周期与高能量密度新体系的安全性研究目前,下一代化学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尚未有定论,可能用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包括富锂材料、无锂高容量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如果考虑使用锂金属负极,锂电池概念的外延还可进一步扩展。然而从学术报道来看,与新材料热行为和新体系实用安全性相关的内容却鲜有报道,目前对绝大部分新型锂电池体系的安全性认知尚处于未知或初期阶段。本文所综述的研究方法既可以用于研究现有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也可以从材料层级提前理解新型锂电池材料体系的热稳定性,并基于模拟仿真方法预测其电芯和系统的安全性,这对选定下一代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保障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新技术平稳落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阿泰可发布阿泰可 四立柱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环境舱(带阳光模拟)新品
    ATEC阿泰可四立柱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环境舱(带阳光模拟)该套整车试验舱为四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系统,主要由气候模拟试验室主体、升降温装置、新风换气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构成。该系统对用于乘用车结构耐久性、驾驶平顺性测试,以及早期模型评估、车身疲劳、异响BSR、噪声振动NVH、乘坐舒适性等测试。可实施整车高低温静态存放试验、如整车除霜、除雾性能试验、整车冷起动性能试验、整车采暖及制冷性能试验、整车热平衡试验、零部件耐高低温试验等。车辆轮距及轴距调整范围大,且采用自动调节,方便快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盖板采用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更好,盖板移动采用自动装置,更加便捷 主要技术指标1 温度指标1. 温度范围:-40℃~+80℃;2. 温度均匀度:≤±2℃(空载);3. 温度偏差:≤±2℃(空载);4. 温度控制精度:≤±0.5℃(无热负荷,稳态)≤±2℃(有热负荷,稳态)5. 升温速度:≥1℃/min(全程平均,带车辆,无热负载,出风口测量);6. 降温速度:≥0.7℃/min(全程平均,带车辆,无热负载,出风口测量);7. 湿度范围:10 %R.H.~95%R.H.8. 阳光模拟:红外线光谱辐射灯9. 辐射强度:600~1200W/㎡(可调节)10. 辐射区域(长×宽)6000×2500mm11. 垂直移动距离:辐射灯下距离舱底表面2.5~4.2m可调依据标准GB/T 2423.1-2008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2008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3-2006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4-2008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1,2QC/T 413-2002、ISO 16750-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QC/T 413-2002中关于3.11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的要求ISO 16750-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4部分:气候负荷》中5.2温度梯度、5.3.1规定变化率的温度循环、5.6湿热循环、5.7稳态湿热对测试的要求GB /T 2423.24-1995太阳辐射试验IEC60068-2-1:2007 低温试验方法AbIEC60068-2-2:2007 高温试验方法BbIEC60068-2-30:2005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DbIEC60068-2-78:2007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CabGJB 150.3A-2009 高温试验GJB 150.4A-2009 低温试验GJB 150.9A-2009 湿热试验的试验标准要求 创新点:该套整车试验舱为四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系统,主要由气候模拟试验室主体、升降温装置、新风换气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构成。该系统对用于乘用车结构耐久性、驾驶平顺性测试,以及早期模型评估、车身疲劳、异响BSR、噪声振动NVH、乘坐舒适性等测试。可实施整车高低温静态存放试验、如整车除霜、除雾性能试验、整车冷起动性能试验、整车采暖及制冷性能试验、整车热平衡试验、零部件耐高低温试验等。车辆轮距及轴距调整范围大,且采用自动调节,方便快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盖板采用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更好,盖板移动采用自动装置,更加便捷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方案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资料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论坛

  • 物理学家拟验证宇宙是否为电脑模拟产物(图)

    2013年04月18日 08:07 新浪科技 http://i0.sinaimg.cn/IT/2013/0418/U7917P2DT20130418080432.jpg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自称发现证据,证明科幻影片《黑客帝国》中描写的景象可能在现实中存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据《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物理学家设计了一项新实验,用以验证宇宙是否为一个电脑模拟产物。一些科学家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哲学观点,认为人类可能生活在一台电脑里面,具体地说,就是电脑模拟出的宇宙。  这一理论认为后人类时代的文明已能够运行规模大到一个宇宙的电脑模拟。他们模拟的宇宙拥有数十亿颗恒星,数十亿颗行星环绕这些恒星运行。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一种猜测,而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如果他们的理论成立,我们不过是电脑模拟的产物,我们所在的宇宙也是如此。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自称发现证据,证明科幻影片《黑客帝国》中描写的景象可能在现实中存在。《黑客帝国》让一些人产生恐惧,认为自己可能生活在一个电脑生成的宇宙。这个虚拟宇宙由一台邪恶的人工智能电脑打造,利用人类充当能量场。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支研究小组设计了一项实验,用以验证这一理论。  华盛顿大学的马丁-萨瓦格教授表示:“虽然我们的电脑模拟只能在一个原子核尺度对宇宙进行建模,但资源限制的信号能够告诉我们更大规模的电脑模拟是否具有可能性。”科学家可以使用电脑进行模拟,执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运算,将宇宙分割成一个四维网格。这种做法允许研究人员分析将亚原子粒子聚合成中子和质子的力,同时允许这些现象在模拟中发生,包括产生复杂的物理学信号,让研究人员无需直接在电脑上进行编程,产生这些信号。通过观察这些信号——例如宇宙射线的能量限制——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我们的宇宙发现类似的现象。  如果这种信号在模拟和现实中都存在,说明我们可能生活在一台电脑里面。萨瓦格在接受华盛顿大学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如果进行规模足够大的模拟,类似我们宇宙的东西便会出现。”萨瓦格的学生佐赫莱赫-达沃迪指出:“问题是,如果在同一个平台运行,你能否与其他宇宙进行通讯?”如果可以的话,这种通讯堪称一种最超级版的长途电话。(孝文)

  • teamcorporation大型地震模拟振动系统

    [cp]TEAM公司?TEAM公司成立于1954年,总部位于美国的西雅图市。它在制造高性能震动试验系统和扭转疲劳试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TEAM在全世界最早推出了6自由度震动台系统。独特的设计和极高的工艺加工精度,使震动台系统有着极好的波形再现精度。TEAM公司也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发动机模拟系统,通过其核心的扭转作动器或电液伺服马达,该系统可精确的模拟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曲线,为发动机整机及辅助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手段。50年来,TEAM公司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应用从航空航天到汽车,从电子设备的震动试验到建筑物的抗震模拟,从噪音激励系统到冲击研究。TEAM公司的努力,为我们在提高研究能力改善产品品质方面提供了信心和保障。单轴震动台高性能垂向震动台- 0到500Hz- 1kN 到250kN推力。- 50到250mm行程。-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 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高性能水平向震动台- 0到500Hz- 1kN 到250kN推力。- 50到250mm行程。-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T-Film 静压支撑台面系统。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高性能X-Y双向震动台 ( NEBS GR-63)- X-Y双向快速调整机构,可抵抗高冲击力无间隙。- 0到500Hz- 1kN 到250kN推力。- 50到250mm行程。-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T-Film静压支撑台面系统。 - 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满足NEBS GR63震动试验标准。高性能座椅俯仰震动台- 用于桌椅的震动噪音评估。- 满足各汽车公司对座椅的震动试验标准-IP试验(如福特汽车公司的 ES-F58B-1600034-A的标准)。- 垂向和俯仰耦合运动.-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 全数字控制系统。- 手动控制模式,用于发现噪音源。- 方便用户二次编程,适合特殊试验标准。单轴及多轴耦合振动试验MANTIS系统高性能6自由度电液伺服震动台- 0到100Hz- 至150kN推力。- 150mm行程。-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 静压支撑球铰。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CUBE 系统高性能6 自由度电液伺服震动台- 0到250Hz- 至60kN推力。- 100mm行程。-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 静压支撑台面系统。- 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TENSOR系统- 高性能6自由度电液伺服震动台- 0到1000Hz- 至30kN推力。- 25mm行程。- 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 静压支撑台面系统。- 专利的ICCU ( Intergrated Cross Coupling Unit-集成式多轴耦合单元),减少了各轴间的交叉影响,提高了系统的相应精度。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Four Post 系统- 高性能汽车整车震动台架- 高性能整车台架试验系统。- 低轮廓无摩擦力静压轴承作动器。- 用于噪音-震动试验,路谱回放、疲劳试验。- 满足正弦、随机、正弦随机叠加、随机叠加、锯齿、冲击、瞬态、波形再现等各种波形震动试验。901发动机模拟系统TEAM公司的901发动机模拟系统利用电液伺服扭转震动装置和电液伺服马达可真实的模拟从单缸到多缸发动机的运动和扭矩输出特性。可用以研究新发动机前置装置(如压缩机、发电机、皮带轮、机油泵等)和驱动传动系统(如变速器、离合器等)的运动和震动特性。转速可达10000RPM,输出扭矩可达4500NM,扭震频率可达600Hz.发动机气阀运动模拟系统TEAM公司的气阀运动模拟系统用来研究活塞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它取代了发动机气缸头上的凸轮轴和凸轮,直接安装在燃烧的活塞缸上。气门和模拟系统中的电液伺服作动器联接,通过数字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直接编程定义气门的运动轨迹,用以寻找最佳的凸轮外廓和研究可变正时特性。气门运动模拟系统帮助研究人员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R10高性能电液伺服扭转作动器TEAM公司可提供R10系列的电液伺服扭转作动器,最大输出扭矩可至20000NM, 摆动角度达+/-50度,扭转频率可达250Hz。它广泛的运用在结构和材料的疲劳扭转和扭转震动研究,如驱动系统、耦合系统等。它采用静压轴承支撑,无摩擦损耗,可抗大的轴向推力。单轴及多轴耦合振动试验发动机模拟系统与扭转疲劳系统噪音激励振动台离心机静压轴承[/cp][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71431428260_9592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71431445362_9706_1602049_3.png[/img]

多轴模拟台相关的耗材

  • 汽车传感器模拟测试仪 传感器 型号:ZRX-24250
    传感器产品介绍:ZRX-24250是一套专门为汽车维修技师而设计的具有卓越性能的汽车故障诊断工具,主要用来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各种传感器进行测试和模拟。准确判断传感器的好坏,减少盲目更换配件,保证维修技在购买配件之前,可以准确判断该配件的好坏。ZRX-24250传感器模拟测试仪具有四大功能:万用表,氧传感器信号模拟 传感器信号模拟,传感器信号测试.技术指标模拟功能:电阻信号,电压信号,频率信号测试功能:电阻,电压,电流,频率,占空比, 电容,二级管,通断应用:1、测试汽车传感器信号 2、模拟汽车传感器信号3、检查汽车电脑故障 4、减少盲目更换汽车传感器技术指标:1、模拟电阻:0-5K 0-200K2、模拟电压:0-1V 0-5V 0-12V3、模拟频率信号:电压:0-5V /频率:0-4000HZ 占空比:0-99% 电压:0-12V /频率:0-4000HZ 占空比:0-99%主要应用:测试汽车传感器信号:1.最完美的手持诊断工具可以测试检查传感器,线路,电子接头,电脑控制系统,电压信号, lambda信号,频率信号,脉冲信号。数字显示模拟输出信号:频率 0- 4000 Hz, 电压:0-1V / 0-5V / 0-12v, 电阻0-5K / 0-200K.2.测量:直流电压DC:400mV,4V,40V,400V,1000V 交流电压AC:400mV,4V,40V,400V,750V直流电流DC:0mA ,400mA ,10A   交流电流AC:40mA,400mA,10A电阻(Ω):00.4K,40K,400k,4M,40M 电容:40nF,400nF,4uF,40uF,100uF频率:10Hz-10MHz;占空比:0.1% -99.9% 二极管和连续测试模拟汽车传感器:1.模拟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开关,空气流量计,lambda/氧传感器2.模拟车速传感器(VSS), 曲轴位置传感器(CAM),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3.不需要拆下任何传感器模拟传感器实际的工作条件:A.B.S车速,曲轴位置,凸轮轴位置,冷却液温度,氧传感器,进气温度进气压力,进气流量等.检查ECU的工作情况:通过模拟传感器信号,可以在解码器(scan tool)上观察相关参数的变化 检查ECU的反映和运行情况,可以判断汽车故障部位是在ECU 本身,还是ECU与传感器之间的线路
  • CDM模拟量采集模块
    CDM模拟采集模块分为8通道(CDM-A108)和16通道(CDM-A116)版本,可让您轻松扩展Campbell Scientific数据记录系统。 CDM采集模块具有24位AD转换器,可为您提供强大的模拟测量。该模块还支持周期平均测量,包括电流和电压激励通道。CDM-A108具有8个差分(16个单端)输入和两个激励通道。提供12V和12V开关端口,用于为外设供电,2个开关5V端口用于外设控制。CDM-A116具有16个差分(32个单端)输入和四个激励通道。提供12V和12V开关端口,用于为外设供电,2个开关5V端口用于外设控制。CDM采集模块技术参数型号CDM-A108CDM-A116模拟通道8个差分(16个单端)16个差分(32个单端)模拟测量范围±5000mV;±1000mV;±200mV模拟ADC24位模拟测量精度±(0.04%测量值+偏移量) 0° to 40°C±(0.06%测量值+偏移量) -40° to +70°C±(0.08%测量值+偏移量) -55° to +85°C (扩展温度)最大采样速率3KHzBurst采样速率30KHzCPI接口用于连接采集器,速率:50Kbps~1MKbpsUSB接口USB 2.0,用于连接PC激励通道数量2个4个电压激励±5000mV(50mA)电流激励±2.5mASW5V接口2个;输出电阻:30欧姆4个;输出电阻:30欧姆SW12V接口1个;最大电流:200mA2个;最大电流:200mA12V输出接口1个;最大电流:200mA2个;最大电流:200mA供电电压9.6V~32VDC功耗睡眠模式:1mA1Hz采样速率:2mA20Hz采样速率:20mA尺寸20.3 x 12.7 x 5.1 cm重量0.8Kg  产地:美国
  • 瑞思泰康 MXT-2887 模拟蒸馏专用柱
    MXT-2887气相色谱柱(Siltek技术处理过的不锈钢柱)(非极性固定相;Crossbond技术键合100%二甲基聚硅氧烷-用于模拟蒸馏)模拟蒸馏专用柱。最高稳定使用温度可达400℃。类似柱:DB-PS2887订货信息:IDdf温度限10米0.53 mm2.65 μm-60 to 360/400 °C70199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