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

仪器信息网健康服务业专题为您整合健康服务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健康服务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健康服务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健康服务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健康服务业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资讯

  • 重庆将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发布《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重庆将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现状西部唯一国家级示范区和集聚区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产品质量、卫生医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交通运输等门类齐全的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体系,检验检测产业链上、中、下游集群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截至2022年,重庆检验检测全产业链规模突破450亿元,其中上游检验检测装备制造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中游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链营收突破300亿元、下游延伸技术服务链营收突破50亿元。重庆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机构(CMA机构)689家,营收93亿元,涌现出川仪股份、中国汽研、招商车研、凯瑞机器人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头部企业和知名品牌,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部分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重庆已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批同时建设检验检测国家级示范区与集聚区的省级区域。目标到2027年全产业链规模达千亿级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提出一系列目标。到2027年,初步形成检验检测服务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检验检测体系,形成“两区五群多基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基本建成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规模实现倍增,初步建成国家中西部检验检测服务业高地。到2027年,检验检测服务业全产业链规模达到千亿级,其中上游年产值达到250亿元,中、下游年营收分别达到700亿元、150亿元。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CMA机构营收在全市占比分别达到40%、25%,初步建成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群、中心城区检验检测服务群、渝西地区检验检测服务群、生态三峡检验检测服务群、绿色武陵检验检测服务群等5个市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CMA机构达到800家,新培育3个全国知名的检验检测品牌,基本形成适应重庆产业发展的检验检测新格局。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重庆城市发展定位相契合、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举措聚焦“33618”上中下游齐发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检验检测服务业上游,《规划》提出,加强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例如,锚定世界500强、全国100强检验检测装备制造企业,招引一批虚拟检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量子计算、北斗导航、生物医药等前沿检验检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同时,打造一批“业务流程信息化、关键检验环节可视化、主要检测项目自动化、记录与报告电子化”的数字化智能化实验室。力争到2027年,重庆CMA机构基本实现“通用+专用”相结合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系统)全覆盖应用。针对检验检测服务业中游,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求,持续巩固汽车(摩托车)、先进材料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的领先优势,服务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尽快补齐电子信息、智能装备、食品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短板,支撑产业健康发展;超前谋划布局软件与信通服务、新能源、新型储能及前沿新材料、动力装备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例如,汽摩检验检测领域,引导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检验检测机构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质检中心、国家氢能动力质检中心、国家级车联网先导试验区、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比亚迪电池研究院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2—3家机动车产品进口国权威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助力重庆汽车、摩托车产品出口。力争到2027年,汽车(摩托车)检验检测年营收达150亿元。在检验检测服务业下游,鼓励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软件及信通服务、普通工业产品(消费品)等重点产业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支持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态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产品、铁路产品、无人机、智能家电,以及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碳足迹、碳标签、“同线同标同质”等高端品质认证;支持开展富硒认证、无抗认证、辣度认证等地方特色认证;探索开展新型储能、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等认证。推进“两区五群多基地”建设《规划》还提出,统筹推进“两区五群多基地”建设,优化检验检测全链空间布局。“两区”:即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五群”:即一个市级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群和四个市级检验检测服务群。“多基地”:即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检验检测服务基地。其中,持续打造国家级集聚区、示范区。围绕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优势产业和重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服务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重点提升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检验检测能力。到2027年,实现检验检测服务业年营收(产值)300亿元,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持续提升两江新区“一园三区八平台”检验检测能力,新建涉外商务专业服务集聚区、检测认证产业园,重点提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前沿新材料、AI及机器人等检验检测能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智慧运营中心建设。到2027年,实现检验检测认证年营收(产值)400亿元,检验检测能力和营收居全国示范区前列。
  • 华盛检测入驻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
    近日,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检测)总部搬迁至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并正式对外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检验检测产业再添新引擎据了解,华盛检测是一家具有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资质、建筑工程质量专项检测资质、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综合甲级资质和桥梁隧道专项检测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科学城总部。华盛检测供图华盛检测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检测和交通工程检测等领域。华盛检测总经理张雪松表示,企业在大中型桥梁、隧道相关的检测,钢结构、道路检测等相关领域具有行业优势,在企业资质、仪器设备、实操项目经验等方面,华盛检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松。华盛检测供图据悉,重庆市仅有6家企业拥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综合甲级资质,华盛检测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至2023年,华盛检测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建筑类AAA企业”。企业拥有包括机器人全自动混凝土压力试验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环刚度试验机、26m工作平台桥梁检测车等多项先进智能检测设备,总投入超过千万元。目前,企业经营项目1000余个,其中包含桥梁及相关类103个、隧道及相关类28个。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验检测设备。华盛检测供图据悉,郭家沱长江大桥建筑材料的交工验收、白沙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及成桥荷载试验、白沙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同茂隧道定期检查等项目检测工作均由华盛检测承担。搬迁至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后,华盛检测科学城总部办公场地和检测区域达9000平方米,在重庆市同类检测企业中集中面积最大。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验检测设备。华盛检测供图检验检测产业加快集聚按照《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做大做强国家质检基地,加快培育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地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以国家质检基地为核心,集聚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地,国家电梯、升降机质检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检测中心,国家笔记本电脑质检中心,国家客车、摩托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国家消防及阻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6个国家级质量基础服务平台,技术能力覆盖相应产业90%以上的产品或参数,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磁兼容、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能效测试等多个项目检测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技术基础的内涵集成,有效助推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质检基地。华盛检测供图据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集聚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和检验检测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据悉,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专门出台了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对落户集聚区的检验检测机构,在支持企业购置和租用重大设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按照重庆市检测检验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规划,接下来我们也会朝着横向和纵向进行发展,横向包括开拓水利、铁路、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检测;纵向包括参与检测仪器设备、软件的研发等。”说到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张雪松满怀信心。
  •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印发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十二五”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自2006年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应用示范,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多个重要领域和方向,突破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技术,制定了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通过应用示范,创新了一批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企业。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有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18家,一批现代服务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在服务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颁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纲要》,举办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系列论坛。在现代服务业相关领域支持建设了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机构,加大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了有关各方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将加工制造中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服务业的快速细分不断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推动新兴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全球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国际化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服务业提高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共同选择。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技支撑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需求。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使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以应用性、系统性、集成性为主要特征的支撑技术成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国际产业科技竞争,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还处于低端位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发展新兴服务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力资源密集、高成长性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也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文化、数字旅游、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社区等依托信息与网络技术,从传统公共服务业衍生出来的新业态。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不但通过其创新支持产业的发展,其本身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培育科技服务产业新模式,壮大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科技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 未来五年,为应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挑战,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必须迎难而上,突破制约,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强化部署,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技规划纲要》要求,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战略目标,以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部门和地方资源,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与水平。 (二)基本原则 ——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产学研用的结合,统筹项目、基地、人才、政策以及创新体系建设,全链条布局发展模式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试点示范,充分依靠地方和部门,从主要依靠项目推动转向从工作层面系统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市场牵引,政府推动: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关产业、领域的要素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实现高效、集约的服务过程和倍增的服务效果。 ——模式创新,技术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在重视共性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高度重视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带动已有成熟技术成果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确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格局。 (三)发展目标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开展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应用,培育一批现代服务新业态,打造一批知名服务品牌。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三、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的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 (一)加强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提高全程服务能力 加强完全网络化条件下高效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结构及其演化机理与过程研究,探索网络化生产经营、消费方式与行为规律,为发展高效电子商务服务形态提供科学依据。突破智慧电子商务云服务等技术,发展新一代电子商务服务技术架构及解决方案。加强电子商务市场可信交易服务技术与系统研发,推进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满足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国际贸易、旅游、移动商务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行业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全程电子商务服务解决方案研发,推进示范应用,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重点领域全程服务能力。 专栏:电子商务 开展电子商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电子商务云服务技术与平台研发,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技术与平台研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生活资料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二)加强集成技术支撑,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物流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探索物流发展新模式。面向国内外贸易需求,加强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智能运输组织、业务过程协同控制、信息共享与集成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服务机制与模式,建设海铁公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体化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强化物流射频识别、物流过程信息感知、可视化及智能决策等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形成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框架和综合服务方案。结合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创新网购物流服务模式,加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的信息共享技术和标准、网购物流服务网络和业务流程研究,积极实施网购物流示范工程。 专栏:现代物流 开展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网购物流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供应链全程第三方物流服务技术与示范应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三)加强系统外包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 加强软件服务化应用技术研究,探索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新模式,为发展可信系统外包服务形态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可配置系统架构技术、安全可靠服务质量保障技术、高效运行平台技术、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开发系统外包服务平台,提高系统外包服务技术支撑能力。建立信息系统服务外包标准和管理体系,形成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保障支撑体系。面向大型骨干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信息化需求,鼓励其信息化机构与主营业务分离,创新信息系统服务模式,为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服务支撑。面向非机要政府部门电子政务需求,鼓励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运营外包,发展社会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服务产业。 四、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培训与就业、社保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 (一)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专栏:数字文化 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二)加强融合网络技术攻关,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 加强新兴生活消费服务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突破服务集成接入与应用托管、资源聚合管理、业务监管、结算与信用评估等数字生活平台关键技术。制定服务资源互联交换、服务质量评价等重要技术和服务标准,形成现代数字生活消费服务平台集成应用解决方案。重点围绕数字社区(家庭)服务、移动生活服务、数字学习、数字娱乐、数字休闲旅游服务、虚拟社会互动服务、空间位置综合信息服务等数字生活服务领域,构建一批数字生活服务运营平台,开展应用聚合开放服务平台运营示范。打造现代数字生活运营服务品牌,引领新兴数字生活消费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专栏:数字生活 开展数字生活服务共性技术支撑及聚合服务平台与示范,移动生活服务云聚合平台与示范,数字生活信息精准搜索聚合服务平台与示范,社区生活圈互动服务平台与示范,协同式多语言云翻译专业服务平台与示范,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托管平台与示范,数字生活创新技术与服务试点城市典型应用与集成示范等。 (三)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培育社会化公共服务业 加强农村与城市社区协同医疗服务,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第三方医疗与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合理分工的服务网络格局。突破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普适服务等关键技术,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形成个人、医院及相关部门一体化的医疗健康保健系统。构建老年人和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与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加强知识获取、知识交易与支付、数字化智能教室、移动学习、沉浸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开放式知识服务公共体系,实现从课程与学分交易到知识交易的升级。建立开放式教育知识服务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服务质量。构建开放教育云服务平台,支撑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促进大学、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规模和水平。突破海量资源存储和网络信任服务支撑技术,创新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服务模式,构建一体化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开展就业、社会保险、养老和残疾人服务示范,培育第三方服务企业,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 专栏:社会化公共服务 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与标准规范研究、农村与城市跨域协同医疗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老年人及慢性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基于健康档案的居民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感知与普适服务技术平台研发及示范、面向医疗健康的政府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第三方医疗健康服务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研制开放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海量教育资源云存储与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开放教育服务信誉与绩效评估系统。开展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社会保险服务模式创新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残疾人服务模式创新及示范应用。 (四)加强新技术与新模式研究,引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促进物联网、智慧技术架构、云计算的技术研发、应用模式创新和示范应用,支持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主导和参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加强节能服务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研究和应用,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网络经济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兴服务技术与服务模式发展之路。 五、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产业化,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一)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引导科技资源密集区域,将研发设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鼓励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等研发服务新业态的发展,培育集聚一批社会化投资、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研发机构,形成研发服务集群。面向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需求,整合建设一批专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仪器、数据、文献共享和专业技术服务。鼓励成立研发服务联盟,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制订行业技术标准。积极培育第三方工业设计机构,将工业设计服务支撑范围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建立重点行业产品设计通用数据库、试验平台及设计服务平台,促进设计资源的共享利用。建立专业化设计服务标准和管理体系,促进各类专业性设计机构的集聚发展。推进检测服务市场化进程,积极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规范检测服务,研究制定技术检测服务行业标准。吸引国外检测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加强品牌建设。 (二)发展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定价和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等问题。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加强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优化成果转移转化环境。积极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强同有关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际技术收购、技术与知识产权入股等业务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培育和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搭建专业化服务体系,面向全球跨区域创业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性、带动性的“源头”企业。扩大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大与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 (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提高投融资服务能力 进一步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企业群体,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定制开发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新模式。推动“国家高新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建设国家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为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科技保险、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开发科技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分析系统,为科技金融项目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业风险。 (五)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研究。加强产业研究和竞争情报服务,深入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把握产业主导权。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推动本土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支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投资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咨询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科技咨询业信息化水平,建设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应用的服务平台,形成科技咨询业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专栏:科技服务业 开展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委托研发、检验测试、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重点行业设计能力,加强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点行业共享平台建设,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开展技术转移“金桥”工程,大力开展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加强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搭建基于SAAS技术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服务主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开展科技服务业统计和监测研究,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六、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围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需求,与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在配置产业资源和引导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适当加强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 (一)以示范城市为核心,形成现代服务业增长极 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促进大中城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或重点区域的城市,加强现代服务业管理机构、政策法规、技术设施、支撑体系、人才培养、需求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依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产业,带动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二)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形成特色服务产业聚集区 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依托,在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领域,认定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提高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链协同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引导产业集聚,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和技术标准的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以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提升服务业行业发展水平。 (三)以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形成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动力源 (三)切实加强评估,做好规划的动态调整 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科技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要通过监测评估,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尤其是对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查评估,为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附录: 专业名词和术语解释 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是基于信息网络、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配套服务、高度依赖先进科技的服务行业。 新兴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产生的新的服务形态。 科技服务业:是基于信息网络、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撑的产业。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方案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论坛

  • 【转帖】关于推进商业 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提高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管理水平,引导行业自律,营造行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和谐市场计量环境,根据全国整规办等10部委联合发起的关于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和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专项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总局公布了《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第162号),现就做好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意义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商业、服务业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从这些领域着手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探索和建立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经营者计量行为、提高经营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商业、服务业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从而最终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制度。二、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围(一)基本思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律调整为保障,以建立信用制度为核心,坚持“经营者自律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市场有效调节”的原则,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当前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百姓信赖的诚信计量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二)工作目标。通过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守信自律,诚信计量,认真遵守《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诚信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计量保证能力,提高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和合格率,确保商品量和服务量的计量准确,为全面实施计量放心工程、计量安全工程奠定基础,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商店(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业、医疗卫生机构、眼镜制配场所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加油站加油机受检率达到10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各类计量违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市场计量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性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网点的总体目标,为社会营造诚信、公正、和谐的计量环境和“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市场氛围。(三)工作范围。商业、服务业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很多,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可以先从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超市)、眼镜制配场所、医院等与老百姓生活最密切、最直接的重要领域做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三、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倡导诚信计量信用观念,引导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加强信用管理。要积极引导商业、服务业经营者认真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从社会舆论、新闻宣传等各方面积极引导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增强诚信计量意识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诚信计量信誉意识,提高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诚信计量道德观念。二是要加快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信用制度建设,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涉及制度诚信、人员诚信、行为诚信、服务诚信、措施诚信等方方面面,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结合《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引导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诚信计量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诚信计量行为准则以及诚信计量服务公约,建立健全诚信计量承诺机制以及计量纠纷投诉处理机制。加速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的建设步伐。三是要积极开展各类诚信计量活动,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要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作用,采取经营者自愿为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动为辅的工作方式,并结合广泛宣传动员、经营者自我承诺、社会参与监督、守信情况公布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类诚信计量活动,并尽快建立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档案和诚信计量信息库,适时发布“诚信计量红、黑名单”等。各地也可将诚信计量活动与诚信兴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四是要加强诚信计量信用监管,促进诚信计量体系和信用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商业、服务业经营者的诚信计量监管,尽快建立健全商业、服务业日常信用信息搜集整理制度,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信用记录制度,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信用分类管理和公告制度,以及商业、服务业社会投诉举报制度等。对守法经营、诚信计量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诚信意识差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各类计量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及时向社会曝光。通过对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制度和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并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沟通配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四、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要求(一)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将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安排。要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行业组织的协调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要加大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宣传力度,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增加活动的透明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二)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要坚持以经营者自我承诺和社会参与监督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原则,不搞任何形式的乱评比,乱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牌匾,对经营者诚信计量观念强,社会监督反映结果好的单位,要通过守信激励制度对其给予一定形式的公开表扬,也可给予一定的鼓励措施;对经营者诚信计量意识薄弱,存在各类计量违法案件的,要通过一定的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失信惩戒机制。(三)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于2008年11月底前将本行政区域内一年来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报总局计量司,工作总结应包括商业、服务业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的情况及开展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组织部署情况,采取的主要工作方式,取得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八日

  • 检验检测产业再添新引擎!华盛检测入驻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

    日,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检测)总部搬迁至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并正式对外开展检验检测业务。[size=18px][color=#ff0000]检验检测产业再添新引擎[/color][/size]据了解,华盛检测是一家具有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资质、建筑工程质量专项检测资质、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综合甲级资质和桥梁隧道专项检测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align=center][img=1科学城总部.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wycimg/296c0ed2-6d42-45a2-a521-e2fdfbea0edb.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科学城总部。华盛检测供图[/size][/align]华盛检测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检测和交通工程检测等领域。华盛检测总经理张雪松表示,企业在大中型桥梁、隧道相关的检测,钢结构、道路检测等相关领域具有行业优势,在企业资质、仪器设备、实操项目经验等方面,华盛检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align=center][img=2总经理张雪松.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wycimg/4dd95f46-75e8-47a1-8011-eb19956863d3.jpg[/img][/align][align=center]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松。华盛检测供图[/align]据悉,重庆市仅有6家企业拥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综合甲级资质,华盛检测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至2023年,华盛检测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建筑类AAA企业”。企业拥有包括机器人全自动混凝土压力试验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环刚度试验机、26m工作平台桥梁检测车等多项先进智能检测设备,总投入超过千万元。目前,企业经营项目1000余个,其中包含桥梁及相关类103个、隧道及相关类28个。据悉,郭家沱长江大桥建筑材料的交工验收、白沙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及成桥荷载试验、白沙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同茂隧道定期检查等项目检测工作均由华盛检测承担。搬迁至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后,华盛检测科学城总部办公场地和检测区域达9000平方米,在重庆市同类检测企业中集中面积最大。[size=18px][color=#ff0000]检验检测产业加快集聚[/color][/size]按照《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做大做强国家质检基地,加快培育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地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以国家质检基地为核心,集聚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地,国家电梯、升降机质检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检测中心,国家笔记本电脑质检中心,国家客车、摩托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国家消防及阻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6个国家级质量基础服务平台,技术能力覆盖相应产业90%以上的产品或参数,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磁兼容、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能效测试等多个项目检测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技术基础的内涵集成,有效助推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据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集聚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和检验检测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据悉,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专门出台了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对落户集聚区的检验检测机构,在支持企业购置和租用重大设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按照重庆市检测检验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规划,接下来我们也会朝着横向和纵向进行发展,横向包括开拓水利、铁路、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检测;纵向包括参与检测仪器设备、软件的研发等。”说到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张雪松满怀信心。[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人民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涂润林[/i][/color][/size]

  • 关于做强做大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思考

    检测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式方法对各种产品及其他需要鉴定的物品进行检验、鉴定的活动。近年来,检测行业先后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在推进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国内检验检测行业概况  (一)国际知名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国际检验检测行业的四大巨头为瑞士SGS、法国BV、英国天祥Intertek、欧陆科技集团EUR,四巨头都是全球布局。SGS在全球有2600个实验室,全球员工约9.7万人,全球业务收入折合人民币381亿元 在中国有78个分支机构,员工1.5万名。BV在全球有1600个实验室、78000名员工,全球收入折合人民币319亿元等。  (二)国内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同比增长1.5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业人员154.16万人,同比增长2.07%。检验检测行业呈现集约趋势。营业收入前10名的省市收入总额占全国营业收入比重达到67.96%。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达到7088家,占比13.43% 营业收入3364.31亿元 占比78.68%。年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62家,1亿元以上机构609家。  上海检验检测行业现状  (一)检验检测行业概况和行业地位  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305家,实现行业收入325.6亿元,利润37.37亿元。以全国2.5%的机构数量,创造了全国7.6%的行业收入。上海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机构数量增幅6.4%,高于全国1.58%的平均增幅。  在北上广深四大中心城市对比中(2022年数据),广州市具有明显优势。北京有机构1159家,行业收入336.4亿元。广州有机构1039家,行业收入355.14亿元。深圳有机构896家,行业收入153.5亿元。广州市的收入总额、行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均居第一位。这与广州很早就重视检验检测行业有关。2013年,广州率先启动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拥有35个国家质检中心,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培育了业内首家上市公司华测检测,2022年营收51.31亿元,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北京有国检集团、谱尼测试两家综合型检测机构。  (二)检验检测行业的优势和不足  检验检测服务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行业。上海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有其区位优势。一是人才供给优势。上海的众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提供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二是资金优势。开展实验室建设、购置科学仪器,需要大量投入。上海是金融中心,大量资本在上海寻找投资机会。三是有良好的产业支撑。检验检测伴生于大工业,上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周边长三角地区是“世界工厂”之一。四是有良好的技术底蕴。上海市拥有5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上海市质检院、上海市计量院都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上海市一些龙头企业也具备很强的检验检测能力。  但是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缺乏本土知名品牌。上海目前还没有一家在本土诞生的国内知名的检测机构总部,更谈不上国际知名。二是外资机构抢占市场的态势明显。上海目前有外资检验检测机构91家,比2021年43家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9.09%)。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上海(或华东)市场。三是高端供给不足,与新兴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上海市检验检测机构多集中在机动车、环境、食品、建设工程等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检测能力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例如车规级芯片检测还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高端检测仪器被国外品牌垄断等。  做强做大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建议  发展壮大上海市检验检测性服务业,既要政府重视,也要企业主体积极进取,共同谋划行业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检验检测行业的必要性  壮大检验检测行业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就业都有很大裨益。一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需要。上海是国际贸易重要港口。2019~2020年,很多防疫物资出口到欧美,有不少物资出口合同因未能完成对方要求的检验检测手续而搁浅。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检测服务机构,对于贸易便利化、提高港口周转率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二是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需要。优质的检测公司可以参与企业的研发过程,提供研发、设计过程中的计量、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质量控制装备和体系 参与高科技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方法的制定,帮助创新企业取得行业话语权。三是吸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检验检测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实验室检测需要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实施集聚发展策略,提高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能力  检验检测服务具有规模效应。同一个实验室,随着检测业务量的增长,单位检测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为提高品牌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宜采取集聚化、共享化、平台化的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已有广州等九个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本市检测机构集中地主要在浦东、徐汇、静安、闵行等区,也可以考虑进一步实施集聚发展。将大型实验室作为共享资源,由大型检测机构统一管理、统筹布局,专心致志做好资产管理和检测质量控制。  (三)实施高端发展策略,提高标准引领能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勇于进入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无人区。尤其是在国家战略先导产业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一是要紧跟科技创新步伐,研究制定新兴领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汽车芯片产业需求旺盛,上海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聚集地。2024年1月,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揭牌启用,这也是国内率先开展建设车规级芯片检测认证的公共实验室。二是要积极参与战略先导产业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的制定。产品标准既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抵制恶性竞争的屏障。检测机构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协同送检企业一起制定行业标准。三是要积极研发高端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目前,我国很多精密检测仪器需要从国外进口,进入高端产业检测服务的“无人区”,也要同时开展精密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为行业向高端发展提供物资基础。  (四)实施外向发展策略,提升国际影响力  商品检测是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上海,理应诞生一批国际性的检验检测机构。很多境外采购商要求我国出口商须持有SGS等具有国际公信力机构出具的报告,这使得我国约73.6%的与贸易相关的检验检测市场长期被外资占领。广州已经有一批检测机构与境外机构建立了实验室检测结果采信合作关系。如赛宝实验室认证中心与白俄罗斯认证机构Bellis签署备忘录,其电子产品测试报告获Bellis直接采信,便利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搭建了中国与东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与信息衔接枢纽,收集10个东盟国家标准题录3万多条,与8个东盟国家建立了标准、认证、计量合作机制。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为检验检测行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宽广舞台。上海的本土检测机构要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外检测机构、合格评定机构合作,取得实验室结果互认协议,更好服务国内进出口商,积极拓展国际检测服务市场。[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size=14px]关键词:[/size] [size=14px][url=https://www.woyaoce.cn/searchv2/news?keywords=%e6%a3%80%e9%aa%8c%e6%a3%80%e6%b5%8b]检验检测[/url][/size]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资料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仪器

  • 梅特勒托利多移液器校准实验室通过了 CNAS 认可,可为您提供符合各种法规(JJG646 国家标准和 ISO8655 国际标准)的标准服务,同时也可为您提供专属定制的校准方案。1. 移液器的性能测试、校准与预防性维护针对工艺允差的性能测试是一个定期操作,通常由用户进行,用来确保移液器的性能位于预先指定的可接受限值范围内。定期移液器性能检查(通常称为移液器检查或快速检查)对于确保正确的功能、准确度和保持数据完整性来说至关重要。而校准则必须由经认证的服务供应商按照制造商的规格测试移液器,计算结果的测量不确定性,将预期量与移液器转移的实际量相比较并考虑相关的测量不确定性。只有评定出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才能完整建立已知量值与测得值之间的关系。预防性维护与校准的作用同等重要,两者都包括在移液器的生命周期中。预防性维护对于保持峰值移液性能以及减少或防止校准之间测量值超出允差来说至关重要。通常,预防性维护可以消除 97%的错误,而 3%的错误可以通过校准服务修正。2. 良好的移液管理规范™ (GPP™ ):提高数据质量良好的移液管理规范™ (GPP™ )- 梅特勒托利多用来较大程度提高移液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全面系统的方法。GPP™ 涵盖了与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或经常使用移液器的任何人员相关的多个主题:■ 了解一系列移液器和液体处理仪器以及可用选件■ 了解如何优化您的移液工作流程■ 掌握生成可靠数据必需的各种移液技能■ 了解移液人体工程学如何影响数据生成及您自身的健康■ 认识与校准不当移液器相关的风险以及常规移液器检查与专业移液器服务的作用对比——————————————————————————————————————————————————如果您有任何移液器设备的服务需求,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提交您的服务需求。您还可以通过“梅特勒托利多服务在线”公众号,与我们进行图文咨询。
    留言咨询
  • OEAI欧医精灵为您定制Switzerland OEAL intelligent cloud medicine health systemOEAI智能全息健康管理软件系统 定制嵌入方案: 源头软件研发企业,软件系统均支持源码定制服务,支持SDK嵌入平台服务,根据集团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软件系统定制!
    留言咨询
  • 智慧健康驿站体检一体机产品简介SH-P10智慧健康驿站采用24寸显示触摸屏,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测量项目,智能语音播报结果,数据传输电脑存储记录等工作,其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方式赢得了广大医疗服务机构的青睐,目前已成为医院、体检中心、健康小屋、康养中心的体检设备。智慧健康驿站体检一体机产品特点1.精准测量:采用高精度超声波探头和精密平衡梁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全程自助式高效测量,全流程语音引导,便捷操作,3分钟即可搞定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脂肪量等多项健康指标; 2.智能系统:采用最新智能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自检系统 3.HD大屏:采用高清液晶24寸显示屏,测量过程中可触屏操作辅助测量,智能引导语音/动画提示测量流程,待机状态下可播放宣传视频、图片等 4.智能互联:支持RS-232串口、4G、WiFi、云接口等各种数据通信方式,可对接HIS/LIS等第三方系统,测量数据可上传到电脑,APP等智慧健康驿站体检一体机技术参数型号 SH-P10基础款智能系统 最新智能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自检系统身份识别 支持输入识别,人脸识别(选配)等多种方式进行登录体检 身高测量20~210cm;测量精度:±0.5cm;分度值:0.5cm或0.1m(可调)体重测量2.0~500kg;测量精度:±0.1kg 分度值:0.1kg或0.01kg(可调)BMI测量采用最新WHO标准或者中国九城市标准(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由调整)脂肪测量5%-75%血压测量0-299mmHg,压力:±3mmHg(±0.4kPa);脉搏:40-180跳/分,精度为±5%选配拓展体温仪、血氧仪、血糖仪、心理测评、视力、散光、色弱,中医体质辨识,酒精检测,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等拓展液晶屏幕高清液晶24寸显示触摸系统及安卓6.0以上操作系统、智能引导语音/动画提示、多媒体播放微信推广支持微信推广,快速长期吸粉(选配)数据通信RS232串口(标配),RJ45接口(选配),WiFi、蓝牙(选配)、3G/4G(选配)、云接口(选配)等发送手机无绑定直接快速发送数据存储可存储100万条以上测量数据,并支持U盘导出系统兼容HIS系统等打印输出日期、时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体型)、理想体重、健康体重范围 健康指导、饮食建议电源电压AC100V-240V(50Hz/60Hz)额定功率≤15W(大约连续工作60个小时一度电)设备规格606*415*2340/长*宽*高(单位mm)智慧健康驿站体检一体机应用领域SH-P10智慧健康驿站体检一体机广泛应用于健康小屋、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养老机构、疾控中心、体检中心等部门和单位。
    留言咨询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耗材

  • 艺达思健康与科学 高压管路
    强大的高压管路专门为高压和超高压的应用设计,例如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我们还提供各种材质、内外径以及不同类型的管路,来满足您特定的应用。同时也可提供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材料和耐用的不锈钢材质。 常用的管路类型有:PEEK内衬的不锈钢管路,PEEK管路,不锈钢管路,PEEKsil管路, Radel管路和Elbow折弯型管路。
  • 艺达思健康与科学 制备级 进样阀
    该制备级进样阀带有MBB“Make-Before-Break”结构设计,即在切换中仍然保持液路的稳定。由生物兼容性的PEEK材料制成,实现耐溶剂性。样品通过注射器载入阀的进口。由一个10mL的定量环连接端口1和4。该阀带有一个位置感应开关。用于较大孔径的流路,为2位6通。
  • 艺达思健康与科学 进样阀 进样阀
    Titan HP阀由集成式驱动器/执行器和可拆卸的液体端组成,提供了灵活单一且小巧精致的设计。我们的阀有多位置多端口配置,用于流路的切换、进样以及选向,并有多种化学和生物兼容性的材料可供选择。

健康服务业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