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撑

仪器信息网技术支撑专题为您整合技术支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技术支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技术支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技术支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技术支撑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支撑相关的资讯

  • 加快先进碳测量技术创新 有力支撑“双碳”战略
    2020年9月,自中国向世界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双碳”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核心是加快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计量与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24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和4项行动,对统筹推进“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总量,摸清碳排放底数,是科学决策、成效评估和国际谈判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中,计量技术是“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计量技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计量技术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是实施检验检测的技术基础,在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运行中发挥核心功能。《方案》秉承“科技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全面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一、夯实基础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是确保测量器具溯源性、测量过程有效性、测量数据准确一致性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加强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制,开发高精度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在这方面,美欧国家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未来法案》授权NIST开发准确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和标准。NIST在化石和替代燃料、初级气体混合物领域研制了原油、含水甲醇、氮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标准物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目前正研制低成本环境传感器,以构建大型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密集监测数据。NPL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合作开展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技术研究,解决开阔空间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精准测量和计量溯源难题,实现对分散污染源排放量的高精准测量。因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开展碳计量核心器件和高精度仪器研制,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硬件支撑。二、聚焦前沿创新,攻克“碳计量”关键技术难题绿色低碳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涵盖从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到测量不确定度多个方面,在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能够解决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公约数”。近年来,美欧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碳数据的准确性,逐步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欧盟为欧洲全部大型火电厂和部分小型机组装备CO2浓度测量装置和烟气流量计,对温室气体进行直接测定。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强制条例》规定,所有年排放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必须全部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并将数据在线上报美国环保署。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BEIS)定期通过大气测量和反演模型相结合对碳排放清单进行外部验证,及时查找和减少核算误差。NPL目前正针对全球性大气监测网络开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增强监测活动的可追溯性。因此,《方案》提出开展碳计量学、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监测、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关键共性测量难题。三、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碳计量”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发展大趋势,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经济发展大局随着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在线、动态、远程、虚拟作业场景越来越成为行业常态,新型测量情景和参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对新型测量器具的需求。同时,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要素,在碳排放智能监测、反演、预警、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更可以作为“数字测量标准”直接服务行业,避免重复性测量并减少由于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造成的损失。美国占据全球标准参考数据垄断地位,在服务低碳方面,NIST已建立碳氢化合物光谱数据库、碳氢化合物热物理性能数据库、二氧化碳光化电离参数数据库、燃烧量热法工具库等标准参考数据库,为全球低碳行动提供权威数据参考。《方案》对碳计量数字化转型做出部署,强调推动相关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全面助力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双碳”战略目标。四、加强领域应用,实现重点行业精准“碳计量”计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根基,将计量技术创新融入产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将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注入长久的动力。《方案》秉承“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原则,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双碳”计量技术体系,实现各行业低碳标准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通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有效新动能,是新形势下计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和机遇。国际上,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下的《企业碳核算与报告标准》主要对于不同行业内的企业计算温室气体的方式、汇报责任、碳排放核查、减排核算、目标设定、库存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统一要求。美国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采用的是以烟道流量数据和烟道温室气体的浓度数据排放端直接测量为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企业碳排放监测工作做了很多努力,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完善的碳交易市场,都在碳核查中明确了数据准确度的要求。欧盟碳交易市场是燃料端核算与排放端直接测量并行的方式,并且通过建立统一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RV)制度,促进核查、认证服务形成内部市场。因此,《方案》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和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实现精准“碳计量”。五、下一步工作建议第一,尽快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企业试点。制定核算报告国家标准,推行采用直接测量对间接核算数据进行验证,对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可比,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同时,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对先进碳计量技术和高端碳测量仪器研发应用实施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与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提升统计监测能力。第二,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双碳”战略提供先进测量技术支撑。加快构建支撑“双碳”战略的标准计量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核心引领作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作为中国的国家计量技术机构,担负着先进碳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时代使命。国家碳标尺建立、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碳排放清单编制及未来应对碳关税等具体工作要积极吸纳碳计量技术力量更多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计量“度量衡”的保障作用,提升我国碳数据的可信度,为实现“双碳”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计量科技支撑。第三,健全完善“碳计量”国家标准,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制定基于直接测量为基础的核算报告国家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层面实现测量和核算方法学的统一,完成碳数据准确性的国际互认和接轨。通过主导或积极参与国家间碳数据测量国际比对,以国际互认的碳排放数据测量体系为支撑,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工作,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加强区域标准化合作,融入国际能效、碳排放标准和规则体系,加强国际标准协调。加快转化碳足迹、碳核算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谈判能力。第四,统筹NQI协同发展,释放全链条应用最大效能。在顶层设计层面,系统研究NQI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同步推进、协同建设和融合发展。在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建立支撑“双碳”目标的“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制定—认证认可实施—示范推广应用—事后监管评估”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最大效能。在建设实施层面,依托重点工程和行动,探索NQI要素融合发展及效能评价的基础理论,创新以单要素为支撑、多要素协同建设的工作机理。研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质量基础能力再造路径,全面夯实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质量基础能力。(方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 加快先进碳测量技术创新 有力支撑“双碳”战略
    2020年9月,自中国向世界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双碳”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核心是加快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计量与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24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和4项行动,对统筹推进“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总量,摸清碳排放底数,是科学决策、成效评估和国际谈判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中,计量技术是“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计量技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计量技术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是实施检验检测的技术基础,在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运行中发挥核心功能。《方案》秉承“科技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全面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   一、夯实基础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   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是确保测量器具溯源性、测量过程有效性、测量数据准确一致性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加强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制,开发高精度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在这方面,美欧国家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未来法案》授权NIST开发准确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和标准。NIST在化石和替代燃料、初级气体混合物领域研制了原油、含水甲醇、氮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标准物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目前正研制低成本环境传感器,以构建大型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密集监测数据。NPL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合作开展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技术研究,解决开阔空间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精准测量和计量溯源难题,实现对分散污染源排放量的高精准测量。因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开展碳计量核心器件和高精度仪器研制,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硬件支撑。   二、聚焦前沿创新,攻克“碳计量”关键技术难题   绿色低碳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涵盖从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到测量不确定度多个方面,在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能够解决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公约数”。近年来,美欧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碳数据的准确性,逐步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欧盟为欧洲全部大型火电厂和部分小型机组装备CO2浓度测量装置和烟气流量计,对温室气体进行直接测定。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强制条例》规定,所有年排放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必须全部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并将数据在线上报美国环保署。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BEIS)定期通过大气测量和反演模型相结合对碳排放清单进行外部验证,及时查找和减少核算误差。NPL目前正针对全球性大气监测网络开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增强监测活动的可追溯性。因此,《方案》提出开展碳计量学、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监测、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关键共性测量难题。   三、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碳计量”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发展大趋势,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经济发展大局随着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在线、动态、远程、虚拟作业场景越来越成为行业常态,新型测量情景和参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对新型测量器具的需求。同时,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要素,在碳排放智能监测、反演、预警、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更可以作为“数字测量标准”直接服务行业,避免重复性测量并减少由于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造成的损失。美国占据全球标准参考数据垄断地位,在服务低碳方面,NIST已建立碳氢化合物光谱数据库、碳氢化合物热物理性能数据库、二氧化碳光化电离参数数据库、燃烧量热法工具库等标准参考数据库,为全球低碳行动提供权威数据参考。《方案》对碳计量数字化转型做出部署,强调推动相关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全面助力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双碳”战略目标。   四、加强领域应用,实现重点行业精准“碳计量”   计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根基,将计量技术创新融入产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将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注入长久的动力。《方案》秉承“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原则,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双碳”计量技术体系,实现各行业低碳标准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通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有效新动能,是新形势下计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和机遇。国际上,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下的《企业碳核算与报告标准》主要对于不同行业内的企业计算温室气体的方式、汇报责任、碳排放核查、减排核算、目标设定、库存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统一要求。美国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采用的是以烟道流量数据和烟道温室气体的浓度数据排放端直接测量为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企业碳排放监测工作做了很多努力,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完善的碳交易市场,都在碳核查中明确了数据准确度的要求。欧盟碳交易市场是燃料端核算与排放端直接测量并行的方式,并且通过建立统一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RV)制度,促进核查、认证服务形成内部市场。因此,《方案》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和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实现精准“碳计量”。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一,尽快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企业试点。制定核算报告国家标准,推行采用直接测量对间接核算数据进行验证,对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可比,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同时,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对先进碳计量技术和高端碳测量仪器研发应用实施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与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提升统计监测能力。   第二,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双碳”战略提供先进测量技术支撑。加快构建支撑“双碳”战略的标准计量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核心引领作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作为中国的国家计量技术机构,担负着先进碳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时代使命。国家碳标尺建立、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碳排放清单编制及未来应对碳关税等具体工作要积极吸纳碳计量技术力量更多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计量“度量衡”的保障作用,提升我国碳数据的可信度,为实现“双碳”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计量科技支撑。   第三,健全完善“碳计量”国家标准,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制定基于直接测量为基础的核算报告国家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层面实现测量和核算方法学的统一,完成碳数据准确性的国际互认和接轨。通过主导或积极参与国家间碳数据测量国际比对,以国际互认的碳排放数据测量体系为支撑,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工作,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加强区域标准化合作,融入国际能效、碳排放标准和规则体系,加强国际标准协调。加快转化碳足迹、碳核算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谈判能力。   第四,统筹NQI协同发展,释放全链条应用最大效能。在顶层设计层面,系统研究NQI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同步推进、协同建设和融合发展。在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建立支撑“双碳”目标的“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制定—认证认可实施—示范推广应用—事后监管评估”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最大效能。在建设实施层面,依托重点工程和行动,探索NQI要素融合发展及效能评价的基础理论,创新以单要素为支撑、多要素协同建设的工作机理。研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质量基础能力再造路径,全面夯实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质量基础能力。
  • 东深电子技术入选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
    3月13日,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组织遴选的《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正式发布,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深圳市东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深电子”)《泵(闸)联合优化调度系统》入选推荐短名单。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文件部分入选名单背景:  根据《雄安新区建设水资源保障技术遴选工作大纲》,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开展了雄安新区建设水资源保障技术遴选活动。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单位工作委员会评议和公示,确定139项技术列入《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  东深电子产品本次入选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是对东深电子在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应用的肯定,同时也代表东深电子在联合优化调度方面的重要地位。东深电子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根水行业,潜心钻研水资源先进应用,为水资源保障技术应用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技术支撑相关的方案

技术支撑相关的论坛

  • 技术职称的问题

    我是一名才工作的大学生,现在在自来水公司从事水质分析工作~我想问一下哪位前辈,我从事这个工作以后应该去评定哪个方面的技术职称?评定职称的步骤是哪些?谢谢~!

  • 【原创】技术单位的职称够吗?

    又逢一次人事制度度改革,单位的编制变少了,相应的职称岗位也变少了。虽然说维持不变(多的暂时不减),只是有人退休后再减去相应的职称岗位。感觉对于原来进了职称的人,影响不大,可对于还未进职称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苦盼的职称不仅更觉遥遥无期,甚至有可能等一辈子也只是妄想了。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人才的发展受到阻碍。改革的初衷是好的,能上能下,积极竞争。但实际是,因为各种原因晋级时间本相近但职称不同的,大家都差不多,你也不比我高多少,我也没少干多少活,一样的辛勤和付出,回报却差了十万八千里。严重打击个人积极性,不利于人才发展。有了职称的,做的很好,也没犯错,固然下不来;没职称的干的也不错,但没机会。以前还可以盼着有人退休接个岗位,等几年还是有盼头的;现在想接都没得接了。有人本该可以更进一步了,却无望了;有人等了十几年,只等来了一场空……一个上不去,个个上不去。不是说都晋级才是好的,但一些本该晋级的却进不了,被堵在了晋级的路上,阻碍了人才的发展。难免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凭什么干一样的活拿不一样的钱和待遇? 2、技术单位的领导岗位。对于技术单位,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级别比较低的技术部门,领导的岗位职称要求有些苛刻又无奈。一般的技术单位行政级别比较低,领导走行政级别跟群众没两样。而且为了技术的管理要求一般有对技术职称的最低要求。因此,一些领导必须拥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才能胜任。不是说领导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行,而是,级别高的职称岗位有限,给了领导就满足不了群众了,甚至有可能连领导都满足不了。由此造成了这样的情景:专业人才为领导让出职称,领导职称不足身兼数职疲惫不堪……又懂技术又善于管理固然很厉害,但专业技术人才也很重要,干活的没动力,工作怎么能做好呢。领导也是人,一人多职,太累了也会效率不高或无法兼顾吧。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管理体系,多出了不少管理上的记录与监管工作,需要的管理者与参与者越来越多,但实际能参与的人却越来越少。对于一个简单的技术部门来说,真是不堪重负。 综上,虽然简编减岗有利于消除机构臃肿,但却不利于人才和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期待更好的机制。 以上仅是我跟人的观点,但我想也代表了很多人。真希望职称的评聘能更合理化、人性化一些。

  • 工程技术质量(工程师)职称评定感悟

    作为一名工作五年的老司机,在2020年取得工程技术质量(助理工程师)职称,今年到了自己评工程技术质量(工程师)职称的时候,很遗憾,没达到分控限,只有等到明年了。我们为什么要评职称,评职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需要什么条件呢? 职称是对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学术水平、技术能力和业绩的一种认可,有助于提高个人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地位。在职业晋升过程中,职称是一个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才更有可能获得管理职位或领导岗位。职称评定通过后,单位会根据职称等级调整工资水平。 职称评定过程要求申报人具备一定的学术成果、项目经验,需要符合国家和当地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职业资格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评职称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本地政府评职称的要求,在官方网站都可以查到相关要求,还有就是你们单位对职称的要求,这些要求每年都有变化,还有业绩认定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经常去了解这些政策要求。以免发生条件不满足延迟的情况。 工程技术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和助理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我申报工程师的条件需要满足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4年。我们单位还需要满足在取得助理工程师后业绩分数不得低于17分,业绩认定的标准对于我的工作性质主要来源于参加项目、写文章、职业资格考试、专利、平时工作业绩认定等。 在今年,我评工程技术质量(工程师)职称如果加上单位工作业绩认定是能够满足要求的,但是在去业务部盖章的时候说没有证明材料业绩是不给认可的,我也就老老实实的没有交资料,最后发现交了资料的是给与认可的,还是有点小失望了,当然自己还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明年再战了。 总之,职称评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不仅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助力。希望你们在评职称的路上策马奔腾了。

技术支撑相关的资料

技术支撑相关的仪器

  • 基础支撑底座产品特点:材质:6061-T6 铝合金 产品介绍:OMTOOLS基础支撑底座适用于同轴光路系统结构的跨界连接。将形状特殊的光学光电器件通过传统支撑架形式,与30mm杆间距的标准同轴光路体系安装在一起,或可以将X、Y互相垂直的两组标准同轴支杆固插接在一起。 选型表: 型号材质主体高度表面处理LDB42A6061-T6 铝合金32mm黑色阳极氧化LDB42C6061-T6 铝合金60mm黑色阳极氧化
    留言咨询
  • 30mm多功能支撑架产品特点:材质:6061-T6 铝合金 产品介绍:OMTOOLS 30mm多功能支撑架适用于对同轴精准度要求不太高但希望快速插接起来使用的光路系统。该多功能支撑架属于同轴光路系统结构的底层支撑器件,起到将30mm间距的同轴支杆以一个固定中心光轴高度,与光学平台或其他安装平面牢固连接成一个整体。 选型表:型号材质主体高度表面处理LDB30A6061-T6 铝合金31mm黑色阳极氧化LDB30B6061-T6 铝合金31mm黑色阳极氧化LDB30C6061-T6 铝合金61mm黑色阳极氧化LDB30D6061-T6 铝合金91mm黑色阳极氧化LDB30E6061-T6 铝合金121mm黑色阳极氧化
    留言咨询
  • GAOJ-K螺杆支撑座介绍: 结构与特长:支承单元有6个型号,对标准滚珠丝杆库存品的轴端、成品,提供有标准化的支承单元EK、FK、EF和FF型,对一般滚珠丝杆提供有标准化的支承单元BK和BF型。固定侧的支承单元装有经预压调整的JIS5级的角接触轴承。特别是在EK/FK4、5和6型的微型型号中,装有专为微型滚珠丝杆所开发的45度接触角的微型角接触轴承,可获得具有高刚性、高精度的稳定旋转性能。 体积小且安装简便:体积小且安装简便:支承单元为考虑了周围安装空间的小型构造。同时,由于装入了经过调整预压的轴承,直接就可以进行装配,不需要进一步加工。因此,既降低了装配工时,又可提高装配精度。 支承侧的支承单元使用深沟滚珠轴承:支承单元EK、FK和BK型的内部轴承中封入适量的锂皂基润滑脂,用特殊密封垫圈进行密封,所以能够长期使用。 较佳轴承的采用:考虑到与滚珠丝杆在刚性上的均衡,使用了高刚性低扭矩的角接触轴承(接触 30度、DF组合)。另外,在EK/FK4、5和6型的微型型号中装有专为微型滚珠丝杆所开发的微型角接触轴承。此轴承接触角为45度,球径小且钢球数量多,是具有高刚性、高精度的微型角接触轴承,可获得稳定的旋转性能。 支承单元的形状:支承单元有方形和圆形系列,可根据用途进行选择。 GAOJ-K螺杆支撑座结构:螺杆支撑座可分为BK方型固定、BF方型支撑侧、EK凸型固定侧、EF凸型支撑侧、FF圆型支撑侧、FK圆型固定侧、AK方型固定侧、AF方型支撑侧 BK方型固定系列:BK10、BK12、BK15、BK17、BK20、BK25、BK30、BK35、BK40 BF方型支撑侧系列:BF10、BF12、BF15、BF17、BF20、BF25、BF30、BF35、BF40 EK凸型固定侧系列:EK4、EK5、EK6、EK8、EK10、EK12、EK15、EK20、EK25 EF凸型支撑侧系列:EF4、EF5、EF6、EF8、EF10、EF12、EF15、EF20、EF25、EF1022、EF1223、EF1526、EF1528 FF圆型支撑侧系列:FF6、FF10、FF12、FF15、FF17、FF20、FF25、FF30 FK圆型固定侧系列:FK4、FK5、FK6、FK8、FK10、FK12、FK15、FK17、FK20、FK25、FK30 AK方型固定侧系列:AK10、AK12、AK15、AK20、AK25、AK1022、AK1223、AK1526、AK1528 AF方型支撑侧系列:AF10、AF12、AF15、AF20、AF25
    留言咨询

技术支撑相关的耗材

技术支撑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