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微生物仪

仪器信息网富微生物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富微生物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富微生物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富微生物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富微生物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富微生物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富微生物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厂商

  • 上海富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销售和自产多种医学科研用试剂 , 专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所需要的科研试剂、耗材、仪器以及技术服务。产品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蛋白质学等相关产品。 自研产品和合 作研发产品主要有原代细胞、细胞株、ELSIA试剂盒、蛋白、抗体、感受态细胞和分子类试剂盒。
    留言咨询
  • 深圳市富彻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德国POLYGEN授权的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商,现诚征区域内各省市合作经销商!公司位于深圳市,是一家全球性的以生物科技为基础的公司,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有活力。公司配备专业人员,为经销商提供安装、培训、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富彻尔生物在2014年创建于深圳市,公司一直稳步发展,有坎坷,有喜悦。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拓展全球业务,一定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公司主要分两大业务:生化实验类产品;药品(精麻类)进口。目前已与国内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留言咨询
  • 上海富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ww.yiqibank.com (手机13901982038)是一家技术服务型的公司,提供肖特Schott DURAN、KIMBLE、康宁、Brand普兰德、Nalgene、IKA、sartorius赛多利斯、Millipore密理博、Whatman、Pall、VITLAB、3M、Lovibond、GAST、肖特SI Analytics等众多品牌实验室产品。
    留言咨询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仪器

  • 液样微生物采集富集仪(Capturer-Concentrater-1)可迅速的对水中微生物进行过滤和富集回收。液样微生物采集富集仪可实现将大体积液体中的微生物富在小体积液体中,提高液体中微生物的浓度,使得由“检不出”做到“检得出”。应用场景:用于环境监测中水样富集浓缩。如湖水、饮用水、洗浴水等液体中生物粒子的广谱富集浓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衣原体、寄生虫等)。解决了病原检测的几大难题:(1)大体积液体样本待测微生物浓度非常低,大体积液体样品的处理操作性麻烦。水样微生物采集富集仪使用特制滤膜结合磁珠法,捕获微生物粒子,自动浓缩到小体积(1mL),更符合免疫分析、PCR和其他快检方法的要求。(2)小孔径滤膜的过滤速度慢。利用磁珠对极小体积生物粒子进行吸附,使得液样富集仪所用滤膜孔径可适当提高(截留磁珠),极大的提高了过滤速度和过滤效率。产品更多资讯,欢迎搜索【纳全生物】,进入官网,技术客服24小时为你服务。
    留言咨询
  • 浮游菌采样器HKM-ⅢA??用途:??浮游菌采样器主要用于制药GMP厂房、乳制品厂房、医院手术室、生物洁净、发酵工业等洁净室和无菌环境中的空气微生物检测以及有关研究教学部门作空气微生物的采样研究。??原理:??HKM-ⅢA型浮游菌采样器基于安德森撞击原理(撞击法),采集口风速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一致的等速采样理论设计,直接采样,空气浮游菌高速通过微孔被撞击在培养皿内的琼脂表面,保证大于1 微米的颗粒全被捕获收集。??操作方法:??使用浮游菌采样器前先用浸湿 75%乙醇的医用脱脂棉花擦拭采样器表面、培养皿托座和采样头等位置,启动仪器空转运行不少于 5 min, 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根据洁净度级别设定采样量等参数,放入含培养基的培养皿,盖上多孔采样头,放置离地面0.8m--1.5m高度的水平面上,启动仪器直接采样。??产品特点:??1)等速采样设计:采集口风速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一致,能更准确地反映洁净室内的微生物浓度。优化了撞击速度,使假阳性结果得到控制,从而保证了微生物采集效率 ??2)操作界面友好直观:全中文显示菜单,高清触控屏,显示采样量(0.01-6.0m3)、设置采样地点代码、采样延迟时间、屏幕背光时间、语言(中、英文)、日期,轻触式键盘及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 ??3)高效开放性系统:无需购买特殊的试纸平板或滤纸;??4)采样方向可调:采样头可从水平到直立90度调整,满足多角度取样,也可安装三角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三脚架支撑模块为选配件) ??5)多孔采样头:采样时有效减少了尘菌重叠的可能,降低了微生物计数误差。通过Feller校验,开孔数量越多,则平皿上的菌落数越接近于实际空气中的含菌量 ??6)强可追溯性:每次采样运行后都自动生成唯一的记录储存在采样器,最多可储存8000页数据,可快速查询采样记录:时间、地点、采样量等参数。HKM-ⅡA型浮游菌采样器还可以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通过HKM采样器软件允许数据下载到电脑上,用于报告和采样分析 ??7)超长使用时间:可连续使用约长达15小时,大容量、可充电聚合物锂电池,无容量记忆效应、安全、耐用 8)手机小程序:可通过手机蓝牙远距离控制采样器,设置采样量等参数,随时切换动、静态采样;??9)95%的采样效率:跟据ISO14698-1附录B和附录C,建立一个物理采样效率实验,对于直径从0.8到19.0微米粒子的物理采样效率可达95%以上。如下:??9)仪器符合标准:??GMP 药品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ISO14698-1/2 洁净室及相关控制环境的生物污染控制??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10)性能稳定可靠:主要元件为进口元件。 技术参数:型号HKM-IIIA流量100升/分钟设定体积范围10-6000升流量监测传感器无电脑数据传输HKM采样器软件程序循环采样有手机小程序有适用培养皿直径90mm误差范围2.5%重量2.6KG尺寸110×115×330mm外壳材质银白,亮蓝色铝合金显示器3.5寸高清液晶触控屏幕电池可充电聚合物锂电池(连续使用长达8小时)充电器110-240V,50-60Hz(全球通用电压锂电池专用充电器)
    留言咨询
  • 浮游微生物采样器 400-860-5168转2689
    浮游微生物采样器  浮游微生物采样器/浮游菌采样用途:  用于制药GMP厂房、乳制品厂房、医院手术室、生物洁净、发酵工业等洁净室和无菌环境中的空气微生物检测以及有关研究教学部门作空气微生物的采样研究。  浮游微生物采样器/浮游菌采样原理:  HKM-Ⅲ型浮游微生物采样器基于安德森撞击原理(撞击法),采集口风速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一致的等速采样理论设计,直接采样,空气浮游微生物高速通过微孔被撞击在培养皿内的琼脂表面,保证大于1 微米的颗粒全被捕获收集。  浮游微生物采样器/浮游菌采样操作方法:  使用前先用浸湿 75%乙醇的医用脱脂棉花擦拭采样器表面、培养皿托座和采样头等位置,启动仪器空转运行不少于 5 min, 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根据洁净度级别设定采样量等参数,放入含培养基的培养皿,盖上多孔采样头,放置离地面0.8m--1.5m高度的水平面上,启动仪器直接采样。  浮游微生物采样器/浮游菌采样特点:  1)自动流量补偿:内置实时流量监测传感器,全自动流量补偿,避免因培养皿倾注培养基高低引起的流量偏差。(HKM-ⅢB型)  2)等速采样设计:采集口风速与洁净室内风速基本一致,能更准确地反映洁净室内的微生物浓度。优化了撞击速度,使假阳性结果得到控制,从而保证了微生物采集效率   3)操作界面友好直观:全中文显示菜单,大屏幕LCD显示采样量(0.01-6.0m³ )、设置采样地点代码、采样延迟时间、屏幕背光时间、语言(中、英文)、日期,轻触式键盘及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   4)高效开放性系统:无需购买特殊的试纸平板或滤纸;  5)采样方向可调:采样头可从水平到直立90度调整,满足多角度取样,也可安装三角架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三脚架支撑模块为选配件)   6)多孔采样头:采样时有效减少了尘菌重叠的可能,降低了微生物计数误差。通过Feller校验,开孔数量越多,则平皿上的菌落数越接近于实际空气中的含菌量   7)强可追溯性:每次采样运行后都自动生成的记录储存在采样器,最多可储存8000页数据,可快速查询采样记录:时间、地点、采样量等参数。HKM-ⅢA型采样器还可以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通过HKM采样器软件允许数据下载到电脑上,用于报告和采样分析   8)超长使用时间:可连续使用约长达15小时,大容量、可充电聚合物锂电池,无容量记忆效应、安全、耐用   9)95%的采样效率:跟据ISO14698-1附录B和附录C,建立一个物理采样效率实验,对于直径从0.8到19.0微米粒子的物理采样效率可达95%以上。如下:  10)仪器符合标准:   GMP 药品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ISO14698-1/2 洁净室及相关控制环境的生物污染控制   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11)性能稳定可靠:主要元件为进口元件。技术参数:型号HKM-III-100HKM-IIIA-100HKM-IIIB-100流量100升/分钟设定体积范围10-6000升流量监测传感器无全自动流量补偿电脑数据传输无HKM采样器软件程序循环采样有手机小程序有适用培养皿直径90mm误差范围2.5%2%重量2.6KG尺寸110×115×330mm外壳材质银白,亮蓝色铝合金显示器3.5寸高清液晶触控屏幕电池可充电聚合物锂电池(连续使用长达8小时)充电器110-240V,50-60Hz(全球通用电压锂电池专用充电器)
    留言咨询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资讯

  • 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换届名单公布 高福任主任委员、陈薇任副主任委员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换届的通知。第三届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由176位专家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并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1人、评审秘书20人。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管理,并组织开展我委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室相关审批的专家评审工作。以下是第三届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名单: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专业方向担任职务1高 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主任、院士疾控、保藏、管理、生物安全主任委员2陈 薇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院士病毒、细菌副主任委员3王健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校长、研究员病毒、保藏、管理副主任委员4武桂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研究员疾控、保藏、管理、生物安全副主任委员5赵赤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长、研究员生物安全、疾控、管理、认证认可秘书长实验室组(病毒、细菌、实验动物、保藏)6鲍琳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病毒、实验动物、保藏、管理委员7蔡 霞复旦大学高级实验师病毒、细菌、管理委员8曹晓梅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研究所研究员病毒、保藏委员9曹玉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主任技师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0陈经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技师病毒、细菌、BSL-3实验室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1陈 静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科长、研究员病毒、细菌、管理委员12陈丽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医师传染病地方病控制、认证认可委员13陈新文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病毒、细菌、实验动物、疾控、认证认可委员14陈毅歆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委员15程 功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病原生物学委员16丛显斌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细菌、保藏委员17崔晓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实验动物、认证认可委员18戴 俊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病毒、管理委员19董 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病毒委员20董小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21鄂 爽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技师病毒委员22范雄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室主任、教授细菌、病毒委员23高 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处长、研究员实验动物、管理委员24高光侠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25高玉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病毒委员26耿文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教授病毒委员27顾 兵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处长、教授细菌、临床、保藏、管理委员28顾贵波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病毒、细菌、疫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29郭建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30韩 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研究员病毒、疾控、保藏委员31何 军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副主任、副主任技师病毒委员32侯配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副主任技师病毒、细菌委员33胡孔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病毒、保藏委员34胡云章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副处长、研究员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35黄维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室副主任、研究员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36贾晓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3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及相关环评、认可等委员37姜一峰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副处长、副研究员传染病学,疫苗学委员38金 奇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病毒、细菌、疾控、保藏委员39阚 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研究员细菌、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40柯昌文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调研员、主任技师病毒、保藏委员41李 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病毒、疾控委员42李 莉福建省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副主任技师病毒、细菌、疾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43李崇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副主任技师病毒、疾控、管理委员44李振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室主任、研究员细菌、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45梁 浩广西医科大学院长、教授病毒、管理委员46梁米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病毒委员47廖玲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病毒、疾控委员48刘 敏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技师细菌委员49刘 倜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副主任技师病毒、细菌委员50刘东立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医师细菌委员51刘红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培训部主任、研究员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52刘华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处长、研究员病毒委员53刘丽娟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病毒、保藏委员54柳金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处长、研究员病毒、管理委员55卢金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细菌、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56卢锦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研究员细菌、实验动物委员57鲁凤民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学系主任、教授病原生物学委员58鲁帅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任、副主任技师实验动物、管理、认证认可委员59罗燕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主任技师细菌、病毒委员60马春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病毒、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设备委员61马丽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病毒委员62马 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主任、主任医师细菌、病毒、疾控委员63毛玲玲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技师病毒、细菌委员64茅海燕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副主任技师病毒委员65潘彦舒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管理办主任、教授实验动物、设备、环评、管理委员66彭小忠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67戚中田海军军医大学教授病毒委员68钱 军中山大学医学院筹建办主任、教授病毒、疾控委员69秦 川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实验动物、管理委员70瞿 涤复旦大学研究员病毒、细菌、实验动物委员71任丽丽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病毒、细菌、疾控、保藏委员72邵奎东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技师细菌、保藏委员73沈小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病毒、细菌、疾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74师永霞广州海关技术中心部长、主任医师病毒、管理委员75施 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76史丽云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教授病毒、细菌、管理委员77史智扬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病毒、细菌委员78孙强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病原生物学、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79孙岩松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病毒、细菌、实验动物、疾控、认证认可委员80唐 宏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病毒、细菌、实验动物、设备、建筑、管理委员81陶泽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副主任医师病毒、细菌委员82田克恭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病毒、实验动物、管理、认证认可委员83童 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病毒、设备、管理、认证认可委员84万康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研究员细菌、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85王 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处长、副研究员病毒、实验动物、管理委员86王 照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细菌、保藏委员87危宏平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P3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病毒、疾控委员88魏 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实验动物委员89魏 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处长、研究员病毒、疾控、保藏、管理委员90魏 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细菌、实验动物委员91吴 佳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实验动物管理、设备委员92吴春利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技师病毒学委员93吴东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病毒、管理、认证认可委员94吴东林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技师病毒委员95夏 菡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员病毒、设备、认证认可委员96夏连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主任医师细菌、疾控委员97邢 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免室副主任、研究员病毒、疾控委员98徐 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细菌、保藏委员99徐 辉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100徐建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院士细菌、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01徐 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教授病毒委员102徐艺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正高级实验师实验动物、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03徐颖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细菌委员104许文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研究员病毒委员105杨瑞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细菌委员106杨修军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技师细菌、疾控、认证认可委员107杨章女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副主任技师病毒委员108姚航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P3负责人、研究员病毒委员109叶 力广西医科大学系主任、教授病毒、管理委员110叶 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室主任、研究员细菌、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11袁正宏复旦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委员112袁志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分院院长、研究员病毒、设备、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13张 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医师病毒、细菌、疾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14张明霞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所办主任、主任技师病毒、细菌、实验动物、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15张青雯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细菌鉴定、实验动物委员116张仁利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医师病毒学委员117张 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心主任、教授实验动物、设备、管理委员118张晓敏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病毒学委员119张严峻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研究员病毒委员120赵 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病毒,疾控委员121赵启祖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室主任、研究员病毒、认证认可委员122郑 靖福建省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病毒、细菌、疾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23郑爱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病毒委员124郑永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病毒、实验动物委员125周为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室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126朱 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学院副院长、教授病毒、细菌、免疫委员127朱元源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副研究员细菌、保藏委员128左建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病毒委员疾控与临床组129陈 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疾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30贾雷立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科主任、研究员疾控委员131揭育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委员132李国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门主任、主任技师疾控、细菌委员133林 仲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技师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34凌 华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检所所长、主任技师疾控、病毒、细菌委员135刘剑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疾控、保藏、管理、生物安全委员136刘琳琳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门主任、副主任医师疾控、病毒委员137孙 永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室主任、副主任技师疾控、细菌委员138唐文革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疾控、管理委员139王 岙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 疾控、管理委员140袁 平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41臧希卉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副主任技师疾控、管理、认证认可、病毒委员142张欣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所长、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委员143宗志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部长、教授感染性疾病委员管理及其他组144曹 振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设备委员145曾 政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疫控(兽医)委员146陈 茶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科主任、研究员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委员147次 旺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办主任、检验师实验室管理委员148代 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心副主任、副主任技师设备、建筑、认证认可委员149龚 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室负责人、副研究员真菌、疾控委员150黄吉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管理、细菌、病毒委员151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院士管理委员152李 婵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设备、建筑、疾控、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53李 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管理、细菌、生物安全委员154李劲松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安全、生物防护研究委员155李晓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设备、建筑、认证认可委员156梁 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设备、建筑、认证认可委员157刘万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建筑、疾控、认证认可委员158陆 兵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设备、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59裴红生北京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四级调研员、副主任医师卫生监督委员160祁建成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设备委员161曲凤宏中国药学会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62斯兰兰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副主任检验师实验室管理委员163王 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设备、建筑、认证认可委员164王贵杰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安全、管理委员165王衍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生物安全委员166韦 明江苏省常州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卫生监督委员167谢景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建筑、疾控、生物安全、认证认可委员168于学东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生物安全、管理委员169余 书重庆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一级调研员、主任医师卫生监督委员170俞 汀浙江省卫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心三级调研员、主任医师管理委员171袁青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执法监察局二级调研员、主任医师卫生监督委员172张 勇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技师实验室管理、微生物检验委员173张必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处长、主任技师应急、管理、生物安全委员174张 磊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处长、研究员管理委员175赵四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正高级实验师设备、建筑、保藏、管理、认证认可委员176朱以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安全委员评审秘书177蔡高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疾控、生物安全评审秘书178蔡 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主管技师检验、病理评审秘书179崔艳梅中国医学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评审秘书180代 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细菌、管理、保藏评审秘书181国原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实习员实验室管理、资质认定管理评审秘书182郝彦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病毒学评审秘书183侯雪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疾控、保藏、管理、认证认可评审秘书184黄 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实验室管理评审秘书185贾瑞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检验技师管理评审秘书186姜孟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生物安全、保藏评审秘书187李 超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师生物安全、管理评审秘书188李思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研究员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评审秘书189李棹圻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管理、流行病学评审秘书190刘培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疾控评审秘书191刘 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疾控、实验室管理评审秘书192王 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验与检疫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风险分析评审秘书193王远清徐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管理评审秘书194向 尧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技师实验室检测评审秘书195占 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技师微生物学、生物学评审秘书196朱一剑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遗传学评审秘书
  • 食品安全中 不可“微”观的微生物—访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杨瑞馥
    作为中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平台,CBIFS食品安全论坛以为中国食品安全提供出色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宗旨。CBIFS汇聚了众多行业内专家及企业代表,,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既是行业的技术创新研讨会,更是我国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的盛会。  为了更好的服务参会嘉宾,更全面的推动食品安全技术应用与发展,为食品行业提供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的行业资讯,CBIFS食品安全论坛大会组委会与《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合作开设CBIFS2014嘉宾会客室栏目。会客厅邀请食品安全领域专家以及优秀的企业代表,加强技术交流和互动,共同助力食品安全新景象。  杨瑞馥 军事医学科学院,理学博士,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致病菌微进化与致病机制、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 (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 ) 以及微生物法医学溯源的研究。  记者: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有多大?由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有何特点?  杨瑞馥: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从导致食品安全的众多因素来看,微生物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从我国食品安全案例来看,似乎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化学添加剂成为食品安全的洪水猛兽,但就临床与疾病控制处理来讲,危害更严重、影响较大、控制处理难度较大的还是微生物问题。这可以从微生物的特点来理解。对于化学添加剂,可以通过立法控制添加量,只要生产企业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标准,控制其摄入量,便可以消除其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但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命特征,即便食品污染或摄入很少,其自身也可以通过繁殖来增强其威胁程度,因此很难通过定量标准来完全控制微生物的危害。另外,微生物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又会污染环境,进而污染食品,不仅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微生物或毒素的污染,还会引发新一轮传播。例如2011年在德国发生的大肠杆菌事件,疫病从德国扩散到多个欧洲国家,甚至蔓延至美国、加拿大,影响极大。因此,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从其发生来看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 从其所致危害产生来看,具有扩展性和循环性 从其监测与控制来看,也存在较大复杂性和难度。微生物的变化性也使得国家对微生物标准的制定要随着时间、技术的发展和对微生物及其毒素的认识深入,不断调整,而不能一成不变。  记者:近年来,我国对由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及控制力度怎样?  杨瑞馥:从民众和媒体角度来看,对微生物的认识不足。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曝光更多的是化学物质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化学物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一旦暴露问题就会引起轩然大波。而对于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在&ldquo 默默无闻&rdquo 中解决,公众的了解程度较低。另外,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着准入门槛较低的弊端,对一些小企业及作坊生产监管不足,也使得化学添加剂问题相对突出。而且,百姓往往对于饮食中有微生物导致的腹泻不以为然,国家很难获得准确的微生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统计数据。从国家层面来看,其实对微生物监管控制的投入还是很大的。早在食品安全评估中心成立之前,就已开始对常见微生物污染及危害进行评估,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微生物的检测能力、溯源能力建设都在不断推进。就其整体状况来看,我国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相关微生物研究的课题,如刘秀梅老师承担的食品安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溯源系统鉴定,CD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沙门氏菌信息的收集整理、对霍乱弧菌的持续研究等。但是这些课题仍过于分散,缺乏针对食品安全相关微生物研究的长远规划,还没有形成规模、系统。设立一个食品安全专项,可以让大家在同一目标下齐心协力,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微生物研究、检测与监测的发展。  记者:针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目前主要采用哪些检测方法,最新的检测技术有哪些,发展趋势如何?  杨瑞馥:从检测对象角度来看,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是进行培养拿到微生物,确定其存在并进行定量。另外,还有间接的方法,即利用试纸、培养基,通过颜色变化的观察,间接指示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检测应用相对广泛的是免疫学方法。从检测仪器的角度来看,包括培养仪、免疫检测系统、核酸检测系统、PCR仪、酶联仪、生物传感器等。从近年来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来看,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而且成为迫切需求 其次,检测能力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不仅需要检测出有什么,还要检测出有多少 再次,检测仪器操作由复杂化到&ldquo 傻瓜式&rdquo 的趋向,操作的便捷化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微生物由肉眼判定到仪器判定的趋向,检测仪器不仅要准确判定,还需要对定量结果进行储存、调出、打印、传输,从而实现检测的完整性。最后,从表型鉴定、到蛋白图谱、再到解码微生物基因序列,也反映出微生物检测&ldquo 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rdquo 的趋向。认识了微生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了解其蛋白、毒性、基因从而掌握其致病机理、耐药性等特性。在技术并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只能通过间接方法了解其基本特性,发展到质谱技术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如今的基因测序技术更加先进,价格也易于接受,逐步&ldquo 服务于百姓&rdquo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微生物检测的新方向,即微生物的精确溯源,建立蛋白指纹、基因指纹图谱数据库,让微生物检测有源可寻、有根可求。溯源,不仅仅是对微生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更是对所有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与发展方向,从田间到餐桌的溯源能力,有助于从食品加工与销售各个环节对微生物危害进行控制。  记者:您自80年代末就一直致力于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我国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在这20多年间有何发展变化?与国际水平相比,有何差距?  杨瑞馥:我国在这20年间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基础科研能力,应用研究水平的提高,到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都卓有成效。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技术已经可以和国际先进技术分庭抗礼,例如核酸测序技术,我国的华大基因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测序中心,虽然目前使用的是国外的测序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推出自己的平台技术。其他国内相关单位也具备各种检测技术,只是转化速度稍嫌慢,且不系统。目前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仍是在理念与管理上,百姓对政府监管体系缺乏信任度。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食品检测比较分散,缺乏一个从田间到餐桌标准化的检测、监测及控制体系。各部门利益仍需协调,形成和谐统一完善的体系,各司其职而团结协作。我国新一届政府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整合与改善,也赋予了行业协会更多机会与权力,这正体现了国家在管理体系上的努力。  记者:您所研究的《致病菌微进化与致病机制》课题,应用情况如何?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方面的启示与指导?  杨瑞馥:目前我们研究的《致病菌微进化与致病机制》课题,主要是通过核酸测序来研究微生物的进化,即微生物之间的亲属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以基因关系为依据,建立核酸指纹数据库,这为食品安全相关微生物的溯源奠定了基础。另外是对于个体识别技术的意义,通过基因测序,理清基因关系,根据其基因差异设计实验从而进行快速个体或群体的检测。通过亲属关系,可以更集中、准确地锁定污染范围,更加省时、便捷、高效地而有针对性地控制微生物的危害。从其应用情况来看,我们以鼠疫菌为模型研发的溯源系统,获得大部分地区的核酸指纹数据库,也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此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启动了一个&ldquo 五年计划&rdquo ,收集10万株食品安全相关细菌基因组序,从而建立数据库用以溯源。这是微生物溯源的先行者,也是我国食品微生物溯源的努力方向。  记者:对于2014年3月18 ~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CBIFS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您如何看待其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的作用?您对此论坛有何期待?  杨瑞馥:CBIFS论坛是很有远见的,在我国食品安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之时就已经启动,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而且第七届也正在筹备当中。CBIFS最重要的作用便是桥梁的作用,把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企业及检测部门聚集在一起,了解国内外行业进展、先进理念、并寻找合作契机。一个论坛可以连续办这么多年,而且参与者越来越多、场地越来越高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CBIFS是一个&ldquo 有人气儿&rdquo 的论坛,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作为食品安全行业的论坛,CBIFS对于技术的沟通交流与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论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国家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制定。食品安全的很多问题是由于沟通不畅、相互误解造成的,而论坛通过政策制定者与专家对话,上行下达,有利于食品安全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我们期待的,CBIFS为创造专家建言献策、政府科学引导、企业理解、百姓宽容的和谐发展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CBIFS2014食品安全技术论坛介绍  作为中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平台,由太平洋国际展览公司创办的&ldquo CBIFS食品安全论坛&rdquo 在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会议规模和规格每年都在逐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交流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ldquo CBIFS2014&rdquo 将于2014年3月18~20日继续在国家会议中心(CNCC)举办。详情见大会官方网站:www.cbifs.net
  • 扫描电镜在微生物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需求不断深入。而船舶是海上运输的主要工具,由于海上环境的复杂性,对船舶所用钢材的结构性能及耐腐蚀性的要求极高,不但要耐大气腐蚀、耐海水腐蚀,还要耐微生物腐蚀(microbi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MIC)[1,2]。 1891年Garrett提出微生物腐蚀后,Gaines于1910年从埋设地下管线的腐蚀产物中提取出铁嘉氏杆菌,指出了细菌参与管道腐蚀的证据[3] 。荷兰学者Von Wlzoge K ü hr自1922年开始,做了大量关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研究工作,并于1934年提出了著名的阴极去极化理论,自此,科技界才开始关注微生物作用下的腐蚀。 腐蚀微生物主要是在自然界中参与硫、铁元素循环的菌类,包括好氧菌和厌氧菌。好氧菌有硫杆菌属,如氧化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排硫杆菌等。它们分布于含硫的酸性矿水、土壤及海洋淤泥中,通过氧化元素硫和还原性硫化物,产生硫酸而腐蚀金属、混凝土构件等。厌氧菌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SRB),广泛分布于pH6~9的土壤、淡水、海水、淤泥中。微生物腐蚀常给地下管线、海底电缆、工业注水系统等工业设施带来严重危害,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图1 管线钢的微生物腐蚀 微生物腐蚀都是电化学过程,要对所得的电化学数据和腐蚀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必须借助于表面分析技术。在微生物腐蚀的研究中,常用的表面分析技术有:环境扫描电镜(E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本文对微生物腐蚀的样品制备及检测进行了简要介绍。 图2 微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 扫描电镜可以观察生物样品的种类繁多,特异性很大,制备的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对于含水较多的样品通常可采用如上方法。 本文所用到的样品制样过程如下:1、钢铁样品在含有SRB的培养基中培养数日;2、浸入含有缓蚀剂的酸洗溶液中去除样品观察表面的腐蚀产物及杂质;3、在2%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h;4、分别用25%、50%、75%、100%的乙醇溶液进行脱水,脱水时间各15min;5、样品在空气中干燥。 图3扫描电镜下的硫酸盐还原菌(SRB) 离子溅射仪镀膜后放入赛默飞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Apreo 2S内进行检测。如图3所示,在SEM下可清晰观察到SRB在样品表面的附着状态,研究人员往往可通过SRB的附着数量、附着位置及附近的腐蚀情况等进一步研究。 注:SEM/EDS 由于在高真空下进行测试 ,需要对试样进行固定、脱水和喷导电涂层,试样制备过程较复杂,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因此,SEM形成的图象具有一定的误差,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1. 安闻迅. 船用钢海水腐蚀与检测研究。2. 陈鸿海. 金属腐蚀学。3. 凌云, 陈志刚. 材料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与进展。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方案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资料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论坛

  • 微生物可以复验吗

    最近一份江苏的官司显示,监督抽查微生物不合格不可复检,但是需要复验。江苏省监管总局出的涵显示微生物不用复验,但是没有法律依据,未被法院采信,且由于检验院对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不规范,检验程序违法,导致败诉。 难道说微生物可以复验吗?

  • 【讨论】如何看待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作用?

    曾经做过一段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感觉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其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比如环境保护,金属冶炼,金属提纯等。先介绍一下其吸附的原理:生物吸附是指生物体从溶液中吸附金属离子、非金属化合物和固体颗粒的过程,是个吸附-解吸的可逆过程,被吸附的离子可被其他离子、螯合剂或酸解吸下来。这其中就分为两种情况:非活性生物的吸附作用和活性生物的吸附作用(也称为生物累积)生物吸附主要是生物体细胞壁表面的一些具有络合、配为能力的基团起作用,如巯基、羧基、羟基等基团,这些基团通过与所吸附的金属离子形成离子或共价键来达到吸附金属离子的目的;生物累积主要是利用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能量,通过单价或二价的离子的离子转移系统把金属离子输送到细胞内部。因此生物累积受温度、pH、能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限制。

富微生物仪相关的耗材

  • 皮肤微生物样本采集盒
    样本类型:人类皮肤微生物样本 产品特点:&bull 适用于皮肤微生物样本的保存&bull 采集耗材均为无菌产品&bull 样本在保存液中常温(25℃)存储可长达30天&bull 保存液有效防止样本中微生物发生改变&bull 带折断点的拭子杆配备植绒拭子头,采样方便,富集样本效果更好&bull 配备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效果更好 应用场景:该产品可用于实验室、科研院所及家庭等皮肤微生物的采集和储存 产品构成:&bull 5ml生理盐水×1&bull 5ml采样管(含保存液)×1&bull 采样拭子×8&bull 样本回寄袋×1&bull 使用说明×1&bull 一次性手套×1
  •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件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件用于原位表征和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和医疗应用中的微生物检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件结合了高通量光学放大倍数和与样本的广范围光谱学分析。 孚光精仪是全球领先的进口精密科学仪器领导品牌服务商,拥有包括菌落计数器,菌落计数仪在内的齐全精密科学仪器品类,具有全球领先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 我们国外工厂拥有超过3000种仪器的大型现代化仓库,可在下单后12小时内从国外直接空运发货,我们位于天津保税区的进口公司众邦企业(天津)国际贸易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球零延误的进口通关服务。 更多关于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价格等诸多信息,孚光精仪会在第一时间更新并呈现出来,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孚光精仪官方网站方便获取!
  • 微生物限度检验仪配件滤杯
    微生物限度检验仪/薄膜过滤装置 型号:HAD-Y302HAD-Y302型微生物限度检验仪是符合药典相关规定设计制造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专用设备,可通过不同泵头配合专用的滤杯或限度培养器,形成完整的薄膜过滤装置。检测时将供试液通过薄膜过滤,将供试液内的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并冲洗去除供试液抑菌性,然后培养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并进行计数,以检测供试品内的含菌量。此类产品广泛适用于制药、疾控、食品、化工、化妆品等行业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特点:1. 内置真空泵负压抽滤,减少了对操作台空间的占用;2. 按钮开关控制,操作简单直观;3. 一台主机可配合两种泵头使用,选择空间更大,性价比更高;4. 三个泵头可同时操作,也可独立控制,工作效率高;5. 泵头可快速拆装,能单独121℃湿热灭菌;6. 泵头可用火焰快速灭菌,方便连续实验操作;7. 不锈钢机壳经镜面抛光,表面光洁平整,便于清洁消毒;技术参数1. 适用耗材:S60微生物限度培养器、F47滤杯(Φ47mm微孔滤膜)2. 培养器或滤杯容积:100ml3. 电源:AC 220V/50Hz4. 功率:30W5. 抽气速度:25L/min6. 流量:优于300ml/min7. 真空度:30KPa(绝对压力)、-70KPa(相对压力)8. 噪音:≤65dB(A)9. 重量:8kg(配PF47泵头)/10kg(配PS60泵头)10. 外形尺寸(长*宽*高):40.5×23×12cm应用领域1. 制药:纯化水、注射用水、原料药及口服液、片剂、胶囊、生物制品及制剂的微 生物限度检查;2. 疾控:空调冷凝水、生活饮用水等水质的细菌总数检查,致病菌检测;3. 食品: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的菌落总数检查;4. 化工:各种需测试微生物的水样检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