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请选择进入的厂商展位
开通仪会通服务,请联系客服人员
刘老师13717560883(微信同号)
企业微信二维码
仪器信息网 3i讲堂 专家详情
王雪璐 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王雪璐,2018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导。一直从事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方面的机理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适合光电材料催化的原位核磁共振技术的研发,并探索材料光响应中的新物理化学现象和催化化学过程。包括可通光/气/电原位核磁共振设备的开发、光催化体系中催化剂表面、溶剂/水不同比例对产物的影响及催化过程中各组分作用机理的研究、不同空间维度中离子浓度的定量检测、围绕催化剂的可控合成、结构分析、活性位点和光解水制氢领域反应机理探索,并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对光催化体系中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复杂非均相反应过程中溶液间相互作用以及氮化碳光催化剂为代表的系列光催化材料优化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共发表论文3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Matter, J. Am. Chem. Soc., NPG Asia Mater.,J.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J. Mater. Chem. A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4篇被编辑推荐为封面文章。由于在原位核磁共振研究方面的特色成果,受邀在2020年ACS秋季国际会议做了邀请报告,并收到著名物理化学期刊J. Phys. Chem. C 2次邀稿。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2项;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国内的多个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一、通过原位核磁技术揭示了固液真实反应条件下光催化剂表面各种化学物质的演变轨迹;二、通过原位核磁技术成功揭示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对光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三、将上述原位核磁技术移植到低场核磁(LF-NMR),首次在低场核磁上实现了对固液样品不同空间中Cr(III)离子浓度的定量检测。上述研究工作实例展示了申请人团队开发的新型原位核磁检测方法在光电材料性能转化机制研究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有望成为光电材料微观机制研究的通用性平台技术。此外,针对光电材料光响应过程的原位核磁探测难题,所在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磁共振信号探测装置。该装置创新性地将不同波长和功率的光导入固体磁共振探测装置,实现了固态待测样品在各种光照条件下的原位磁共振探测。利用该装置,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对各类光电材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诱导的本征暂态结构和变化进行原位核磁探测,解决了光诱导暂态结构和变化的观测难题。利用所研发的新型磁共振探测装置,对新型钙钛矿光电材料(MAPbI3)中Pb-I键受光激发导致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测。建立了材料中分子层次的光诱导暂态变化与光电器件光响应的关联性,成功揭示了钙钛矿光电材料研究中长期未获理解的光电流稳定性与MA阳离子取向调整及材料晶格中的Pb-I键形变之间内在的构效关系,为提升相关光学器件的光电流稳定性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会议赞助:13717560883(微信同号)刘老师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

关注微服务 参会不迷路

下载app 回看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