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6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4246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LMAI-BIO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Nature:错了!将多个基因错误识别为非蛋白编码的

人类基因组包含编码蛋白的区域,这意味着它们具有产生在体内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的指令。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家Richard Flavell及其团队发现几个蛋白编码基因被错误识别为非蛋白编码的,特别地,其中的一个基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translation of non-canonical open reading frames controls mucosal immunity”。这些研究人员猜测对在基因组中的基因进行注释或分类的方式限制了对具有编码蛋白潜力的基因的鉴定。为了测试这一猜测,他们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RNA和核糖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核糖体是将RNA转化为蛋白的微小结构。他们还使用了一种称为核糖体分析(ribosome profiling)的技术来研究核糖体如何与RNA存在关联。通过将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他们发现了多个之前被鉴定为非蛋白编码的基因积极地表达蛋白。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这些研究人员着重专注于一个这样的基因:Aw112010:当小鼠被细菌感染时,这个基因就被激活。通过使用CRISPR基因编辑,他们证实免疫细胞强有力地合成由Aw112010基因表达的蛋白来应对沙门氏菌感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蛋白编码基因和功能。论文第一作者Ruaidhri Jackson 说,“一大部分重要的蛋白编码基因因基因组注释而被遗漏掉。”在没有研究和识别出这些基因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蛋白编码基因组,也无法充分地为了健康和疾病目的开展基因筛选。”

厂商

2018.12.18

Immunity:肠道菌群竟会诱发机体衰老?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栖息于人类机体肠道中的不同细菌群落是如何对机体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包括机体免疫系统等;肠道菌群有时被称为“共生菌”,其存在于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动物机体中,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就会诱发宿主机体出现共生失调(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现,比如疾病或药物,这常常与一系列疾病有关,甚至会降低机体的寿命,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他们仍然并不清楚肠道菌群是如何影响机体健康的。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后如何诱发宿主机体发生共生失调,从而促进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文章中,研究者对黑腹果蝇进行了相关研究,黑腹果蝇是一种常用来研究肠道菌群生物学特征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员想通过研究阐明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重点对一种名为肽多糖识别蛋白SD(PGRP-SD)的受体蛋白进行研究,这种蛋白属于一类模式识别受体,2016年研究人员发现,PGRP-SD能够检测外源性细菌病原体,并刺激果蝇机体中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感染。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关闭了PGRP-SD基因,随后制造出了免疫系统受到感染的果蝇模型,相比正常果蝇而言,这些果蝇的寿命缩短了,而且研究者还发现,这些果蝇机体中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肠道菌群的水平异常高。深入阐明其所带来的生物学效应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些肠道菌群会产生过量的乳酸,随后诱发活性氧的产生,促进对细胞的损伤并诱发组织衰老;相比之下,当研究者增加果蝇机体中PGRP-SD的产生后,他们发现,PGRP-SD能够抑制共生失调的发生,甚至还会延长果蝇的寿命。研究者Bruno Lemaitre说道,机体中的共生细菌和宿主之前或许存在一种代谢相互作用,而且植物乳杆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乳酸也会参与其中,并被果蝇肠道所加工处理,而其所诱发的副作用就是活性氧的产生,其会促进上皮组织的损伤,研究者推测,类似的机制或许在哺乳动物的肠道组织中也存在。最后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中我们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群落成员及其代谢产物或会影响宿主机体的衰老过程;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深入理解宿主-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代谢互作关系,未来或有望帮助开发抵御年龄相关疾病发生的新型策略。

厂商

2018.12.18

Science: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型进行分类,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可能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患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2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echanistic classification of clinical phenotypes in neuroblastoma”。神经母细胞瘤包括在某些类型的神经组织中形成的肿瘤。它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最为常见,并且通常导致肿瘤在肾上腺中形成,不过有时肿瘤也会在颈部、脊柱或骨盆中产生。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中第三种最常见的癌症,约占所有确诊的儿科癌症病的7.5%。之前的研究已发现,在一些情形下,它更具侵袭性,在另一些情形下,它实际上会自行消失,然而在最坏的情形下,它会导致患者死亡。鉴于如果医生在初步诊断时知道肿瘤可能具有多大的侵袭性,那么这将对他们非常有帮助,科学家们已经设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找到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多地了解神经母细胞瘤侵袭性背后的原因,这些研究人员收集了400多个神经母细胞瘤样品,分析它们的DNA,包括寻找参与维持染色体端粒的基因突变。他们发现这些基因突变与神经母细胞瘤的侵袭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低风险的神经母细胞瘤经常缺乏此类基因突变。中度风险的神经母细胞瘤更可能具有此类基因突变。高风险的神经母细胞瘤也具有此类基因突变,但是它们在其他的关键基因通路(比如RAS和/或p53通路)中发生突变。这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新的方法,从而为医生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用于在初步诊断时确定侵袭性肿瘤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厂商

2018.12.14

Nature:利用单细胞谱系图谱追踪细胞直接重编程

直接细胞谱系重编程涉及细胞身份转换,比如Fábio F. Rosa等人近期发现让小鼠成纤维细胞表达三种转录因子PU.1、IRF8和BATF3就可直接将它们重编程为呈递抗原的树突细胞,此外,让人类成纤维细胞表达这三种转录因子也可实现这一点(Science Immunology, 07 Dec 2018, doi:10.1126/sciimmunol.aau4292)。单细胞技术可用于破解细胞谱系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相当大的异质性。然而,在细胞处理期间,细胞谱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通常会丢失,这就使得重建这种转换轨迹复杂化。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葡萄牙、俄罗斯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称为CellTagging的组合细胞索引技术,它能够平行捕获细胞克隆历史和细胞身份。在这种技术中,连续多轮细胞标记使得这些研究人员能够重建多层细胞谱系树。在将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诱导性的内胚层祖细胞(endoderm progenitor)的过程中,通过对成纤维细胞进行CellTagging分析和纵向追踪,这些研究人员揭示出两个不同的转换轨迹:一种转换轨迹导致成功的重编程细胞产生,另一种转换轨迹导致“死端(dead-end)”状态,这两种转换轨迹在细胞谱系转换的最早阶段就已得到确定。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潜在的甲基转移酶--- Mettl7a1---的表达与成功的重编程轨迹相关联;将Mettl7a1加入到重编程混合物中可增加诱导性内胚层祖细胞的产率。综上所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细胞谱系追踪方法可用于揭示直接重编程的动态变化。

厂商

2018.12.14

PNAS:出生前的环境或会影响机体的基因组印记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丹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出生前的环境或许会调节机体基因组印记的证据,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他们对此前多项研究中基因组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的基因组印记等信息。基因组印记是指基因表达会被限定在单一的等位基因中,即基因的替代形式,比如参与编码眼睛颜色的基因;基因组印记的发生被认为是参与单亲发生过程的一部分,其通常由甲基化所介导,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个体的出生前环境在基因组印记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他们还分析了包括甲基化作用在内的多项遗传研究中的数据。在其中一项全表观基因组学关联研究(EWAS)中,研究人员对来自冈比亚的114名儿童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发现,在异常干旱的生长季节及所导致的食物短缺时期受孕出生的儿童中,nc886基因的差异甲基化区域被印在了78%的儿童机体中,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在雨季受孕出生的儿童机体中,有93%的儿童机体中都出现了同样的基因印记。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状况在机体基因印记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对来自EWAS研究计划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者发现,孕妇生育时的年龄或许在基因组印记发生上也扮演着关键角色,20岁以下母亲所生的孩子机体中发生基因印记的比例为47%,而目前年龄大约20岁时,这一比例会达到75%。最后研究者总结道,他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或许能将表观遗传信息从孕妇机体传递给胚胎或胎儿,后期研究人员在进行EWAS时将会考虑基因印记对孕妇及其后代所产生的影响。

厂商

2018.12.10

eLife: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高血压的新型靶向性药物疗法

http://1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血压调节过程中鉴别出了一种关键分子,通过关闭该分子的功能就能够有效降低小鼠机体的血压。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这项研究结束了科学家们关于这种分子对高血压影响的不确定性,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高血压药物;如今高血压在全球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其也是引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血压受到了机体血管壁肌肉细胞的部分控制,这些肌肉细胞表面携带有名为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通道)的特殊蛋白,其能促进钠和钙移动;动脉肌肉细胞中存在有大约13种不同的TRP通道,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这些通道控制着机体正常的血压或帮助促进高血压的发生。研究者Jonathan Jaggar教授说道,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TRP通道会促进正常血压还是改变正常血压,同时他们也不知道不同器官中不同类型的通道是否会以相似的方式被控制;随后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种名为PKD2的TRP通道进行研究,因为该蛋白发生遗传突变的患者常常患有高血压,而且此前研究结果在动脉肌肉细胞的相关功能上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中,研究者关闭了小鼠平滑肌细胞中的PKD2,随后发现,相比正常小鼠而言,这些小鼠机体的血压发生下降了,随后研究者通过增加小鼠下肢血管中的压力来观察小鼠机体血管的收缩情况,他们发现,血压的升高增加了功能性PKD2小鼠机体的血管收缩,但对于不携带PKD2的小鼠却没有影响,PKD2并不会诱发两种血管收缩分子的效应(去氧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II)。相比之下,当研究人员观察小鼠下腹部的动脉时他们发现,PKD2会促进去氧肾上腺素所诱发的血管收缩,这就表明,特殊的血管收缩刺激剂会激活机体不同组织动脉中的PKD2通道;PKD2的激活能够促进钠离子进入细胞,从而改变肌肉细胞的膜电位,并诱发血管发生收缩。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检测一种假设,即移除PKD2是否会降低小鼠机体中的高血压,随后研究者给予正常和PKD2缺陷小鼠注入血管紧张素II(其能帮助升高血压),结果发现,正常小鼠机体中动脉血压的增加比PKD2缺失小鼠低26%,而且高血压小鼠机体的动脉肌肉细胞表面的PKD2水平较高。当利用去氧肾上腺素治疗后,研究人员测定了处于高血压状态下机体血管的收缩特性,结果表明,PKD2缺失的小鼠机体血管收缩仅为正常小鼠大约70%,这就证实,PKD2缺失的小鼠机体中血压的降低或许源于血管的松弛,最后研究者Jaggar总结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能够激活PKD2通道的刺激剂或许具有血管特异性,这就表明,在所有动脉中并没有一种单一的机制能够调节肌肉细胞的收缩性。阐明肌肉细胞PKD2通道能够调节血压或许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离子通道靶点在正常心血管生理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其或许还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药物靶点帮助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疗法。

厂商

2018.12.10

EMBO Rep:移除特殊基因有望帮助人类攻克肥胖

未来研究人员可能会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让你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而且还不会增加体重,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当名为RCAN1的单一基因从小鼠机体中移除后,再给予小鼠喂食高脂肪饮食,结果发现小鼠的体重并不会增加,即使是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饮食后。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找到类似的方法,通过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帮助人类有效抵御肥胖和诸如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MBO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福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就通过对啮齿类动物进行大规模的遗传筛查,鉴别出了促进机体肥胖的新型遗传候选基因,或为后期开发新型药物疗法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者Damien Keating表示,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在减肥路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本文研究结果或许就能帮助开发一种新型药物靶向作用RCAN1基因并导致机体体重下降。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会导致人群严重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比如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没有开发出针对这些疾病的有效疗法。人类机体中有两种类型的脂肪,棕色脂肪负责 燃烧能量,而白色脂肪则负责储存能量。研究者表示,阻断RCAN1基因的功能或能帮助将不健康的白色脂肪转化为健康的棕色脂肪,从而就能为抵御肥胖提供一种新型潜在的疗法。如今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药物来靶向作用RCAN1基因制造的蛋白,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药物进行检测来观察是否能够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以及是否能够帮助后期开发出新型的抗肥胖药物。基于本文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所开发的靶向作用RCAN1基因的新型药物或能燃烧更多热量,同时还能让人们处于静息状态下(不用运动),也就意味着,个体在并不需要减少食物摄入或加强锻炼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机体脂肪水平较低。目前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亚成年人以及四分之一的儿童都处于过重或肥胖状态,而且英美的统计数据也让人非常担忧。文章中,研究人员在时间跨度8周至6个月不等的时间里对不同饮食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每一种情况下,研究人员都观察到了RCAN1基因的缺失对机体健康所带来的益处。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后期开发一种潜在的新型疗法,但后期他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确定是否相同的研究结果能够转化到人类机体中去。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对细胞彼此之间发送信号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如何影响机体健康和疾病的扩散进行了相关研究,后期研究人员还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开发出有效抵御肥胖等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

厂商

2018.12.07

细菌调控元件资源应用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组首次发现原核生物别构转录因子(allosteric transcription factor,aTF)在体外能够结合缺刻的DNA结合序列,并利用这一发现建立全新的小分子检测方法平台。相关工作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这是该研究组在这一研究方向连续发表两篇Chem Commun (2017;2018) 的back-cover文章和一篇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8)文章后取得的又一进展。微生物无处不在,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感知各种环境因子的遗传元件。其中,aTF集小分子效应物结合结构域与DNA结合结构域于一身,能够通过结合效应物触发别构效应,进而精准地调控靶基因的转录。aTF元件已经在合成生物学遗传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发掘这一元件特异识别小分子的应用潜力,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组首次发现aTF普遍能够结合缺刻的DNA结合位点(图A)。基于这一发现,该研究组大胆设想:如果aTF在体外能和T4 DNA连接酶竞争缺刻的DNA结合位点,小分子效应物则能够调节这一竞争关系。利用这一设计恰恰能实现:将aTF感应小分子的信号转换为DNA信号(模板是否被T4 DNA连接酶连接,图B)。更为精巧的是:这一模块化设计可以偶联各种成熟的DNA检测方法,在体外实现对不同小分子的检测。换句话说:这一方法平台实现了将各种成熟的DNA检测方法拓展到小分子检测领域(图C)。该团队将这一方法平台分别偶联DNA检测领域广泛使用的RT-qPCR,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和滚环扩增(RCA),对3种小分子(对羟基苯甲酸、尿酸和四环素)建立9个灵敏、便捷的小分子检测方法,充分证实了该方法的巨大潜力。目前,大量的感应各种小分子aTF已经被鉴定,同时日益增长的基因组数据也进一步提供了aTF的发掘空间,另外蛋白质定向进化也能够产生感应特定小分子的aTF。因此,该研究为小分子检测方法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途径,特别是对那些传统识别元件不能识别的小分子。同时该研究也为微生物调控元件资源开发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

厂商

2018.12.07

ABMgood货期短,价格优

ABMgood  国别:加拿大ABMgoodABMgood经营范围:全基因生物材料生物分子材料(1万种): PCR酶类,RT-PCR,qPCR,转染试剂 ;细胞材料(30万种):原生代细胞,永生化细胞,稳定细胞系,抗体;世界范围内独特: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Rat Kupffer Cells;基因材料(70万种):全基因ORF,siRNA,miRNA,3’ –UTR,腺病毒,慢病毒,AAV及蛋白载体;微生物类(5 万种):细菌及各类耐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等。ABMgood项目研发:全基因生物材料研发加拿大abm研发技术平台平台间无缝对接ABMgood科研成果专利:公开三项基于双链DNA结合荧光染料EvaGreen qPCR的特异性HPV检测试剂盒,专利号:201510026814.7一种结核菌检测试剂盒,专利号:CN104611420 A提取结核菌DNA的方法及多重耐药的试剂盒,专利号:2014102501227.9论文:SCI核心杂志17篇ABMgood发展历史:Applied Biological Materials (abm) Inc.于2005年在加拿大成立。abm 的 research & develop 团队现拥有14名北美博士及博士后,R&D研发中心坐落于加拿大城市Vancouver,占地20,000平方尺,现已独立开发生物材料上百种。abm主要服务于全世界的高等院校,生物研究所,十余年来已与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多伦多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ABMgood英文简介Applied Biological Materials (ABM) Inc. is a Canadian company that is constantly on the lookout for the latest innovations for life science research and drug development. ABM Inc. develops and markets nove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researchers who want the highest quality at the most competitive pricing. Our numerous product lines comprehensively cover many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uch as RT-PCR, antibodies, siRNA, cell immortalization, and adenoviral and lentiviral expression systems. We also offer various custom services to create novel solutions to experimental challenges and to help you maximize your time by minimizing your research workload.   Please call us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any of our products and services. ABM Inc.'s focus is 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ife and we know that our products can assist your life research. ABM公司进入中国,不断寻找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蕞新产品。ABM的产品线涵盖了RT-PCR,抗体,RNA干扰,细胞永生化,腺病毒和慢病毒表达系统等。 ABMgood System - Adenovirus(腺病毒系统)   Adeno DNA Adeno-2 expression system Kit pShuttle Vector(+) Adeno-3 expression system Kit pshuttle Vector(-) Adeno-4 expression system Kit pShuttle-Laz control vector Adeno-5 expression system Kit Enzyme pack Adenovirus Mega Purification Kit Recombinant Adenovirus PCR Screening set Adenovirus Mega Purification Kit 293 cells Adenovirus Giga Purification Kit pShuttle-His pShuttle (+/-) pShuttle-HA pShuttle primer pPromoter pSiShuttle pShuttle-EGFP control vector pRetro-Combo Mix pSiShuttle Pack-Easy Cells  Glycogen 20mg/ml pRetro-Easy1 kit Ad-competent cells pREtro-Easy2 kit pLuc vector pRetro-E1 pAdLenti-His pRetro-E2 pAdLenti-HA pRetro-E1-HA pAdRetro-Shuttle pRetro-E2-His pAdLenti-EGFP pRetro-Easy-HA kit Adeno-1 expression system Kit pRetro-Easy-His kit Adenovector Rapid Titer Kit Custom Rec. EGFP retrovirus B-gal Control Retrovirus       ABMgood Antibody against Tag(抗标签蛋白抗体)   Anti-GST Tag Mouse Monoclonal Anti-TSPY Mouse Monoclonal Anti-Myc Tag Mouse Monoclonal Anti-Human IgG Goat Polyclonal Antibody Anti-His Tag Mouse Monoclonal Anti-LPL Mouse Monoclonal GAPDH Mouse Monoclonal ACAT1 Mouse Monoclonal Anti-GFAP Mouse Monoclonal ACAT2 Mouse Monoclonal Anti-β-Actin Mouse Monoclonal GnRHR Mouse Monoclonal Anti-β-Gal Rabbit Polyclonal MCL1 Mouse Monoclonal Anti-β-Actin rabbit polyclonal UL94 Mouse Monoclonal Anti-GFAP 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y ABCA1 Mouse Monoclonal Anti-Myelin Basic Protein Mouse Monoclonal Mad I Cytomegalovirus IE1 72 antibody [IE1.G10] Anti-Ezrin Mouse Monoclonal Anti-SRY Mouse Monoclonal Anti-RFP Mouse Monoclonal Anti-Huntingtin Mouse Monoclonal Anti-α-Tubulin Mouse Monoclonal SCD1 Mouse Monoclonal Anti-GFP antibody, Goat polyclonal Anti-Myc Tag Rabbit Polyclonal Anti-GFP antibody Mouse Monoclonal Anti-Maltose Binding Protein Rabbit Polyclonal Anti-Adenovirus Hexon Mouse Monoclonal Caspase 6 Rabbit Monoclonal Anti-b-Tubulin Mouse Monoclonal T Plastin I Rabbit Polyclonal Anti-ARHI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ALS2 Mouse Monoclonal Anti-CNV-p20     ABMgood Stem Cell(表达干细胞因子病毒)   Lenti-III-UBC-KLF4 Virus Lenti-III-PGK Yamanaka Set Lenti-III-UBC-Lin28 Virus Lenti-III-UbC Yamanaka Set Lenti-III-UBC-Nanog Virus Lenti-III-EF1α Yamanaka Set Lenti-III-UBC-Oct4 Virus Lenti-III-TET Yamanaka Set pLenti-III-PGK-KLF4 Virus Lenti-III-EF1α-mKLF4 Virus Lenti-III-PGK-Lin28 Virus Lenti-III-EF1α-mLin28 Virus Lenti-III-PGK-Nanog Virus Lenti-III-EF1α-mMyc Virus Lenti-III-PGK-Oct4 Virus Lenti-III-EF1α-mNanog Virus Lenti-III-CMV-KLF4 Virus Lenti-III-EF1α-mOct4 Virus Lenti-III-CMV-Lin28 Virus Lenti-III-EF1α-mSox2 Virus Lenti-III-CMV-Nanog Virus Lenti-III-EF1α-Polytronic mOSNL Lenti-III-CMV-Oct4 Virus Lenti-III-EF1α-Polytronic mOSKM Lenti-III-EF1α-KLF4  Virus Lenti-III-EF1α Mouse Thompson Set Lenti-III-EF1α-Lin28 Virus Lenti-III-EF1α Mouse Yamanaka Set Lenti-III-EF1α-Nanog Virus Lenti-III-CMV-GFP Virus Lenti-III-EF1α-Oct4 Virus Lenti-III-TET-GFP Virus Lenti-III-EF1α-Myc Virus Lenti-III-TET-mKLF4 Virus Lenti-III-EF1α-Sox2 Virus Lenti-III-TET-mLin28 Virus Lenti-III-CMV-Myc Virus Lenti-III-TET-mMyc Virus Lenti-III-CMV-Sox2 Virus Lenti-III-TET-mNanog Virus Lenti-III-PGK-Myc Virus Lenti-III-TET-mOct4 Virus Lenti-III-PGK-Sox2 Virus Lenti-III-TET-mSox2 Virus Lenti-III-UbC-Myc Virus Lenti-III-TET Mouse Thompson Set Lenti-III-UbC-Sox2 Virus Lenti-III-TET Mouse Yamanaka Set Lenti-III-TET-KLF4 Virus Lenti-III-UbC-GFP Virus Lenti-III-TET-Lin28 Virus Lenti-III-PGK-GFP Virus Lenti-III-TET-Myc Virus Lenti-III-EF1α-GFP Virus Lenti-III-TET-Nanog Virus Lenti-III-EF1α-h-OKS (Oct4, KLF4, Sox2) Virus Lenti-III-TET-Oct4 Virus Minicircle-hOKSM (EF1-alpha promoter) Lenti-III-TET-Sox2 Virus Minicircle-hOSLN (EF1-alpha promoter) Lenti-III-Polytronic OSNL Minicircle-mOKSM (EF1-alpha promoter) Lenti-III-Polytronic OSKM Minicircle-mOSLN (EF1-alpha promoter) Lenti-III-CMV Thompson Set Minicircle-hOKSM (CMV promoter) Lenti-III-PGK Thompson Set Minicircle-hOSLN (CMV promoter) Lenti-III-UbC Thompson Set Minicircle-mOKSM (CMV promoter) Lenti-III-EF1α Thompson Set Minicircle-mOSLN (CMV promoter) Lenti-III-TET Thompson Set pOriP/EBNA1 Lenti-III-CMV Yamanaka Set pPiggyBac-Yamanaka     ABMgood Cell Lysate(细胞裂解产物)   Myc Lysates Lysates - JEG-13 HA Lysates Lysates - WEHI-274.1 His Lysates Lysates - THP1 GST Lysates Lysates - CB3 YouSelect Lysates Lysates - K562 Lysates - Neuro 2A Lysates - Jurkat Lysates - NIE 115 Lysates - EL-4 Lysates -  SH-Sy5y Lysates - HEL  Lysates -  U87MG Lysates - Raji Lysates -  TE671 Lysates - NIH3T3 Lysates -  SHEP Lysates - Rat2 Lysates -  ABMC1 Lysates - MES-13 Lysates -  IMR-90 Lysates - C2C12 Lysates -  MRC-5 Lysates - L6 Lysates -  Wl38 Lysates - SKMC Lysates -  LLC1 Lysates - HUVEC Lysates - H441 Lysates - Y1 Lysates -  Calu-6 Lysates - TM3 Lysates -  MDA-MB-468 Flag Lysates Lysates -  MDA-MB-231 MDA-435 Lysates - MCF7 SK-BR3 Lysates -  SW-48 A549 Lysates -  T-47D WI38 Lysates -  Hep3B GFP Lysate Lysates - HepG2 Lysates-VSVG Lysates - HCT115 Lysates-B Gal Lysates - HCT116 Lysates-V5 Lysates - HT29 RFP Lysate Lysates - MDCK Lysates - ABMC2 Lysates - Cos1 Lysates - A2780 Lysates - BOSC23 Lysates - BG1 Lysates - 293 Lysates - Skov3  Lysates - 293T Lysates - Ovcar3  Lysates - PC-3  Lysates - Ovcar5 Lysates - HeLa  Lysates - Ovcar8 Lysates - C33A Lysates - Ovcar10 Lysates - SIHA Lysates - DU145 Lysates - USO2 Lysates - HTB-81  Lysates - U2OS       ABMgood System - Lentivirus Expression(慢病毒表达系统)   2nd Generation pLenti-Combo Mix Lenti-III-GFP(N-term) Part. Kit Lenti-easy HA tag Vector Lenti-III-GFP(C-term) Part. Kit Lenti-CMV GFP Virus Lenti-III-Bicistronic Vector Lenti-CMV-B-Gal Control Lenti-III-Tricistronic Vector Lenti-Easy-His vector Lenti-III-Bicistronic Complete Kit 293T cells Lenti-III-Tricistronic Complete Kit Lenti-EGFP vector Lenti-III-Bicistronic Part. Kit Lenti-B-gal vector Lenti-III-Tricistronic Part. Kit Lenti Sequencing Primers Lenti-III-EF1a Vector Lenti-promoter Vector 10ug, 0.2ug/uL, 200uL Lenti-III-EF1a Complete Kit Lenti-RNAi Vector Linearized Lenti-III-EF1a Part. Kit Lenti-RNAi Scramble Vector Lenti-III-EF1a-GFP Control Virus Lenti-RNAi Scramble Vector with GFP Lenti-III-HSVtk Vector Lenti-EGFP RNAi Vector Linearized Lenti-III-HSVtk Virus Lenti-III/HA CMV Expression Vector Lenti-III-CD Vector siRNA Negative Control Lentivirus Lenti-III-CD Virus Lentivral Bidirectional minCMV/PGK Expression Vector Lenti-III-UbC-Luc Control Virus Lentivral Bidirectional minCMV/PGK Expression Vector with GFP Lenti-III-CMV-Luc-IRES-GFP Control Virus Lenti-CMV-RFP (mKate2) Virus 3rd Generation pLenti-Combo Mix Lenti-III-UbC-GFP Control Virus pLenti-III-Promoter-GFP Vector Lenti-III-PGK GFP Control Virus Lenti-Promoter-GFP Complete Kit Lenti Empty (no GFP) Virus Lenti-Promoter-GFP Part. Kit Lenti-III-GFP(N-term) Vector Lenti kit 98 Lenti-III-GFP(C-term) Vector Lenti kit 99 Lenti-III-GFP(N-term) Complete Kit Lenti-easy-his kit 100 Lenti-III-GFP(C-term) Complete Kit Lenti-easy-his kit 110 Lenti-easy-ha kit 200 I-Lenti kit 310 Lenti-easy-ha kit 210 iLenti EGFP kit 311 I-Lenti kit 300 Lenti-promoter 400 iLenti EGFP kit 301 Lenti-promoter 410 Lentiviral qPCR Titration Kit       ABMgood miRNA(miRNA表达载体)   pLenti-III-mir-GFP Vector Human miRNA Lenti Off Virus pLenti-III-mir-GFP Virus Mouse miRNA Adeno pLenti-III-mir Vector Mouse miRNA Adeno Off pLenti-III-mir Virus Mouse miRNA Lenti Vector pLenti-III-TET-mir Vector Mouse miRNA Lenti Virus pLenti-III-TET-mir Virus Mouse miRNA Lenti TET Vector pLenti-III-mir-Off Vector Mouse miRNA Lenti TET Virus pLenti-III-mir-Off Virus Mouse miRNA Lenti Off Vector AdmiRa Control Virus Mouse miRNA Lenti Off Virus AdmiRa-Off Control Virus Human miRNA Primers Human Whole Genome miRNA Profiling Kit Mouse miRNA Primers Mouse Whole Genome miRNA Profiling Kit Rat miRNA Primers Human miRNA Adeno Rat miRNA Adeno Human miRNA Adeno Off Rat miRNA Adeno Off Human miRNA Lenti Vector Rat miRNA Lenti Vector Human miRNA Lenti Virus Rat miRNA Lenti Virus Human miRNA Lenti TET Vector Rat miRNA Lenti TET Vector Human miRNA Lenti TET Virus Rat miRNA Lenti TET Virus Human miRNA Lenti Off Vector Rat miRNA Lenti Off Vector Human 3'UTR Rat miRNA Lenti Off Virus Mouse 3'UTR Rat 3'UTR     ABMgood Signaling Ab(信号蛋白抗体)   c-Jun (Phospho-Ser63) Antibody HDAC2 (Ab-394) Antibody  GSK3?2 (Phospho-Ser9) Antibody HDAC4 (Ab-632) Antibody  c-Jun (Phospho-Ser73) Antibody HDAC5 (Ab-498) Antibody  Elk-1 (Phospho-Ser383) Antibody  HDAC8 (Ab-39) Antibody PDK1 (Phospho-Ser241) Antibody HSP27 (Ab-15) Antibody Raf1 (Phospho-Ser259) Antibody  cdc25C (Ab16) Antibody GSK3α (Phospho-Ser21) Antibody  ATM (Ab-1981) Antibody MEK2 (Phospho-Thr394) Antibody FAK (Ab-925) Antibody PTEN (Phospho-Ser380) Antibody  p21Cip1 (Ab-145) Antibody NF-kB p65 (Phospho-Thr254) Antibody p27Kip1 (Ab-10) Antibody Rel (Phospho-Ser503) Antibody CDC2 (Ab-161) Antibody c-Jun (Phospho-Thr91) Antibody MKK6 (Ab-207) Antibody JunB (Phospho-Ser79) Antibody  LIMK2 (Ab-505) Antibody ATF2 (Phospho-Ser44[Ser62]) Antibody Akt2 (Ab-474) Antibody Myc (Phospho-Ser373) Antibody c-Abl (Ab-412) Antibody Elk-1 (Phospho-Ser389) Antibody Myosin Light Chain 2 (Ab-18) Antibody MEF2A (Phospho-Thr319) Antibody NMDAR2B (Ab-1474) antibody GATA1 (Phospho-Ser142) Antibody nNOS (Ab-852) Antibody GATA1 (Phospho-Ser310) Antibody PAK1 (Ab-212) Antibody STAT3 (Phospho-Ser727) Antibody FKHR (Ab-319) Antibody STAT4 (Phospho-Tyr693) Antibody AFX(Ab-197)Antibody  STAT5A (Phospho-Tyr694) Antibody cdc25A (Ab-75) Antibody STAT6 (Phospho-Thr645) Antibody Cofilin (Ab-3) Antibody CREB (Phospho-Ser133) Antibody Vav (Ab-174) Antibody ATF4 (Phospho-Ser245) Antibody  IRS-1 (Ab-312) Antibody Akt (Phospho-Ser473) Antibody Src(Ab-529)Antibody Akt (Phospho-Thr308) Antibody PAK1/PAK2/PAK3 (Ab-423/402/421) Antibody PTEN (Phospho-Ser380/Thr382/Thr383) Antibody eNOS (Ab-1177) Antibody p95/NBS1 (Phospho-Ser343) Antibody FKHRL1 (Ab-253) Antibody p73 (Phospho-Tyr99) Antibody VASP (Ab-239) Antibody  FAK (Phospho-Tyr861) Antibody Zap-70 (Ab-319) Antibody Integrin ?23 (Phospho-Tyr773) Antibody Zap-70 (Ab-493) Antibody Chk2 (Phospho-Thr68) Antibody MEK1 (Ab-221) Antibody PTEN (Phospho-Ser370) Antibody IkB-α (Ab-42) Antibody Ezrin (Phospho-Tyr353) Antibody STAT1 (Ab-727) Antibody BCL (Phospho-Thr56) Antibody  DNA PKcs (Ab-2609) Antibody BCL (Phospho-Ser70) Antibody  p70 S6 Kinase (Ab-389) Antibody BCL-XL (Phospho-Ser62) Antibody ?±-Synuclein (Ab-129) Antibody BAD (Phospho-Ser112) Antibody PKCβ (Ab-641) Antibody BAD (Phospho-Ser136) Antibody PKCθ (Ab-695) Antibody BAD (Phospho-Ser155) Antibody PLCγ2 (Ab-753) Antibody Estrogen Receptor-α (Phospho-Ser104) Antibody FLT3 (Ab-591) Antibody Estrogen Receptor-α (Phospho-Ser106) Antibody 14-3-3 ζ (Ab-58) Antibody Estrogen Receptor-?± (Phospho-Ser118) Antibody ADD1 (Ab-726) Antibody Progesterone Receptor (Phospho-Ser190) Antibody SMC1 (Ab-957) Antibody HER2 (Phospho-Tyr877) Antibody AMPK1 (Ab-174) Antibody HER2 (Phospho-Tyr1221/Tyr1222) Antibody EGFR (Ab-678) Antibody MyoD (Phospho-Ser200) Antibody  EGFR (Ab-693) Antibody PKD/PKCμ (Phospho-Ser738) Antibody Ephrin-B2 (Ab-316) Antibody HER2 (Phospho-Tyr1248) Antibody  Bcr (Ab-177) Antibody EGFR (Phospho-Ser1070) Antibody MSK1 (Ab-376) Antibody EGFR (Phospho-Tyr1092) Antibody Paxillin (Ab-31) Antibody

厂商

2018.12.06

Lee Biosolutions货期短,价格优

lee BioSolutionsLee Biosolutions所有产品目录国别:美国Lee BioSolutionslee BioSolutions公司 lee BioSolutions代理 lee BioSolutions一级代理 lee BioSolutions授权签约代理Lee Biosolutions是IVD和研究市场的原材料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蛋白质,酶,抗体,生物化学和生物制剂。Lee Biosolutions致力于通过为学术研究人员和机构提供特殊折扣来支持和推进研究与创新。大宗胆固醇产品生产商我们是人和动物来源的胆固醇产品,HDL,LDL,甘油三酯和脱脂血清的商业诊断行业中的首选制造商。立即订购或询问您的自定义要求。Lee Biosolutions公司专门为免疫诊断,临床诊断和制药领域提供开发高纯度的生物标志物。提供高品质的人类和动物的酶和蛋白质,心脏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凝血蛋白和免疫生物标志物。Lee Biosolutions是用于血脂,尿常规,胆红素检测和多因子检测校准品用的人和动物的酶和蛋白质的主要生产商之一。Lee Biosolutions产品类目:Antigens | Proteins | EnzymesWe produce and manufacture high quality proteins and enzymes for a wide range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through novel extraction methodologies and classical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AntigensEnzymesNative ProteinsStandards | ControlsConjugatesHuman BiologicalsUsing advance techniques in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our high quality biological samples and specimens play a vital role i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SerumPlasmaWhole BloodSemenUrineSalivaSwabsProcessed BiologicalsOther BiologicalsAntibodiesOur affinity purified antibodies are generated and produced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reactivity for use in labeling and immobilizations for ELISAs, Western blotting, RIA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pplications worldwide.MonoclonalPolyclonalAntiseraBiochemicalsOur high purity products are used as critical raw materials in biopharmaceutical, cell culture media, clinical diagnostic manufacturing and life science research applications worldwide.ChemicalsBuffers | Diluents天然蛋白质和酶我们专注于制造高纯度的本地动物和人类蛋白质和酶,用于临床诊断制造,分析研究,抗体生产,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药物研发等等。查看产品人体液体和组织采用先进的收集,保存和储存技术,我们高质量的生物样品和标本在研究,开发和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制或验证的集合是可用的。查看产品试剂,化学品和解决方案我们的高纯度试剂被用作生物制药,细胞培养基,诊断,应用和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全球特种化学品市场的组件。查看产品抗体我们生产的亲和纯化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反应性,可用于全世界ELISA,Western blotting,RIA和免疫组化应用的标记和固定化。查看产品蛋白质/酶我们通过新颖的提取方法和经典的色谱技术,为广泛的生命科学研究和诊断应用生产和制造高质量的蛋白质和酶。抗原酶天然蛋白质标准/控制重组蛋白生物制品采用先进的收集,保存和储存技术,我们高质量的生物样品和标本在研究,开发和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制或验证的集合是可用的。正常的流体特种流体临床样品加工流体人类的棉签人体组织/提取物细胞分离抗体我们生产的亲和纯化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反应性,可用于全世界ELISA,Western blotting,RIA和免疫组化应用的标记和固定化。单克隆多克隆抗血清试剂/稀释剂我们的高纯度试剂被用作生物制药,细胞培养基,诊断,应用和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全球特种化学品市场的组件。试剂/化学品缓冲液/稀释剂

厂商

2018.12.06

Probetex授权签约代理

ProbetexProbetex所有产品目录Probetex公司 Probetex代理 Probetex一级代理 Probetex授权签约代理主营抗血清,动物细胞,动物组织,荧光标记抗体。Probetex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生命科学与合同研究机构(CRO),公司列举了6个专业领域,包括:1)成*人和胚胎肾细胞系的细胞库; 2)产生和销售绵羊肾毒性抗体以诱导抗肾小球基底膜(抗GBM)肾小球肾炎,膜性(抗-Fx1A)肾病和系膜增殖性(抗-Thy1)肾小球肾炎。3)来自肾病模型的组织产品; 4)提供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的组织病理学服务; 5)专门从事上述模型的定制合同研究,以及其他20多种急,慢性实验性肾病,心血管肝,肺疾病模型; Probetex还协助评估和开发罕见疾病模型。Probetex提供广泛的组织病理学产品,包括肾毒性抗体以诱导肾小球疾病的三种经典模型,成*人和胚胎肾祖细胞,源自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的组织产品和BioScout *免疫荧光参考抗体以帮助结构定位在黑暗的背景中的抗原。肾毒性抗体(抗GBM,抗Fx1A,抗Thy-1)组织产品细胞(成*人和胚胎肾)BioScout *参考抗体实验病理资源学术和商业方法的生命科学和疾病研究肾毒性抗血清组织病理学疾病模型[R细胞和细胞培养再生医学客户支持血管炎研究计划Probetex, Inc. is a life science and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founded in 1997, The company lists six specialization areas including 1) A cell bank of a/dult and embryonic kidney cell lines; 2) Production and sale of sheep nephrotoxic antibodies to induce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GBM)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us (anti-Fx1A) nephropathy, and mesangioproliferative (anti-Thy1) glomerulonephritis. 3) Tissue products from renal disease models; 4) Histopathology services providing routine hist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mage analysis; 5) Custom contract research specializing in the above models as well as over 20 other models of  acute and chronic experimental kidney disease, cardiovascular liver and lung disease; and 6) other specialty areas such as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a new initiative to raise f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odels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vasculitis. Probetex also assists in the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of rare disease models. MissionAwards & RecognitionVasculitis InitiativeRegenerative Medicine

厂商

2018.12.06

Science:科学家揭示为何不同人群机体伤口愈合方式不同?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机体伤口修复过程中,赋予皮肤弹性和强度的细胞间的差异或许能够帮助解释为何不同个体的伤口愈合方式不同。成纤维细胞是形成皮肤下蛋白结构的主要细胞,此前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是一样的,然而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纤维细胞亚群或能解释为何老年人的皮肤再生能力较弱,以及机体特殊类型疤痕的形成方式。研究者Valerie Horsley教授说道,这些细胞亚群或能解释不同个体机体所具有的不同愈合潜能。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成纤维细胞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观察了其在小鼠和人类机体中的功能及效应,结果发现,在机体老化过程中这些细胞对损伤和改变的反应会表现出多种差异;比如当机体出现损伤后,一类在正常情况下产生脂肪细胞的成纤维细胞亚群就会开始形成疤痕组织用以修复皮肤组织,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还发现,相比小鼠皮肤而言,这些成纤维细胞在人类皮肤组织中的水平会发生下降,这或许就能够解释为何人类身上的疤痕要比小鼠多。此外,研究人员还阐明了巨噬细胞在帮助机体抵御感染、伤口愈合以及疤痕形成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在组织再生高峰期出现的巨噬细胞会选择性地向成纤维细胞亚群发送信号,人类机体的疤痕组织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亚群,而这些细胞都会因老年小鼠机体伤口愈合不良而发生减少。最后研究者Shook说道,通过阐明在功能上不同的皮肤细胞群体,并揭示控制机体行为的特殊信号,我们希望后期能够开发出新型靶向疗法来治疗人类机体的伤口愈合不良以及疤痕的形成。

厂商

2018.12.03

Science:发现蛋白Myo1D足以诱导身体不对称性

不对称性在各个尺度的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考虑一下DNA螺旋、人类心脏位于左侧的事实和我们倾向于使用我们的左手或右手。但这些不对称性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单个蛋白如何诱导另一个分子发生螺旋运动。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会导致细胞、器官甚至整个身体发生卷曲,从而触发偏侧行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23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lecular to organismal chirality is induced by the conserved myosin 1D”。多年来,为了解决这些谜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Stéphane Noselli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左右不对称性。他们已鉴定出第一个控制着果蝇不对称性的基因,其中果蝇是生物学家青睐的模式生物之一。近期,Noselli团队发现这个基因在脊椎动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它产生的蛋白,即肌球蛋白1D(Myosin 1D, Myo1D),控制着器官在同一方向的卷绕或旋转。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果蝇的正常情形下是保持对称状态的器官(比如呼吸气管)中诱导Myo1D产生。令人吃惊的是,这足以引起各个层面的不对称性:让细胞变形,气管缠绕在自身周围,整个身体发生扭曲,以及果蝇幼虫出现螺旋运动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的不对称性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产生。为了鉴定出这些级联效应的起源,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化学家也为这个研究项目做出了贡献:在玻璃盖玻片上,他们让Myo1D与细胞骨架的一个组成部分---肌动蛋白---接触。他们能够观察到这种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肌动蛋白呈现螺旋形状。除了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左右不对称中发挥的作用之外,Myo1D似乎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能够在所有尺度上诱导不对称性并且诱导它的自身出现不对称性:首先是在分子水平上,然后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细胞、组织和行为水平上诱导不对称性。这些结果提示着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导致新的形态特征(比如,蜗牛身体的卷曲)突然出现的潜在机制。因此,Myo1D似乎是这种新的形态特征出现的所有必要特征,这是因为它的表达足以引起所有尺度的卷曲。

厂商

2018.11.30

Nature:意外!细胞有时表现出超弹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细胞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表现出超弹性(superelasticity)。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8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ctive superelasticity in three-dimensional epithelia of controlled shape”。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针对上皮细胞的研究及其发现。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ManuelThéry和Atef Asnacios针对这项研究在同期Nature期刊上撰写了一篇标题为“Cellular stretch reveals superelastic powers”的新闻与观点(News and Views)类型文章。之前的研究已表明某些身体部位存在张力---皮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遭受切割时出现的很深伤口中,它的张力表现得比较明显。器官中的张力是由细胞中的张力引起的。之前的证据还表明由于传递力量的细胞骨架细丝的存在,细胞内的组分可以引起和抵抗张力。由肌动蛋白形成的细丝(即肌动蛋白丝)赋予细胞的形状。细胞之间的粘附位点能够传递这样的力量,从而导致张力在整个器官(比如皮肤)中堆积。之前的研究还表明,当细胞经历小的变形时,它们通常是有弹性的,这意味着当导致变形的原因被移除后,细胞能够恢复它们的正常形状。然而,当发生大规模变形时,细胞经拉伸后超出它们能够承受的极限,此时它们彼此之间在粘附位点上被拉开,这就导致永久性变形。但是如今看来,细胞有时变得超弹性---经拉伸后超出它们能够承受的极限,随后发生反弹恢复它们的正常形状而不存在任何永久性损伤的迹象。这些研究人员对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胞的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变成超弹性,即便在张力在没有增加的情形下,也是如此。在细胞恢复到正常状态后,它并未显示出存在超弹性的迹象。Théry和Asnacios指出这些研究结果是特别令人吃惊的,这是因为皮肤已经过几十年的广泛研究,并且没有观察到存在超弹性的其他证据。他们认为这归因于传统上测试弹性的方式---以短暂爆发的形式进行测试。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几个小时内研究了单层上皮细胞。不幸的是,在仔细研究细胞中的超弹性特性后,他们仍然无法解释它是如何发生的。

厂商

2018.11.30

更多内幕曝光!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是科学突破还是噱头?

2018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在11月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引发千层浪。有部分科学家支持贺建奎的研究,但是更多的是质疑,甚至是谴责。一名美国科学家说,他参与了中国的这项研究,但是这类的基因编辑在美国是被禁止的,这是因为DNA变化能够传递到下一代,因而有风险伤害其他的基因。但是,许多主流科学家认为这种尝试太不安全了,而且有些科学家谴责中国的这项研究是人体实验。贺建奎说,他在生育治疗期间改变了7对夫妇的胚胎,到目前为止仅导致一次成功的怀孕。他说,他的目标不是治愈或预防遗传疾病,而是试图赋予人们很少天然具有的特性---抵抗在未来可能发生的HIV(即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能力。他说,所涉及的成功怀孕的夫妇拒绝透露姓名或接受采访,而且他也不会透露他们住在哪里或在哪里工作。图片来源:ep.bmj.com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独立证实贺建奎的研究结果,而且他也没有在期刊上发表,因而也不会受到其他专家的审查。他周一(即2018年11月26日)在中国香港向周二开始的国际基因编辑会议的组织者之一透露了他的研究结果,而且稍早前在接受美联社的独家采访中也透露了这一点。他告诉美联社,“我感到有责任不仅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要做一个榜样。社会将会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一些科学家对听到这一说法感到震惊并对这一点进行了强烈谴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和Genetics期刊编辑Kiran Musunuru博士说,这是“不合情理的......在人类身上开展在道德或伦理上站不住脚的的实验”。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主任Eric Topol博士说,“这太不成熟了。我们正在处理人类的操作指令。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过,作为一名知名的遗传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为试图进行阻止HIV感染的基因编辑进行辩护,他将HIV称为“一种主要的不断增加的公共卫生威胁”。在谈及这种目标时,他说道,“我认为这是合理的。”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来编辑基因---一段具有特定功能的DNA链。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使得通过操纵DNA来提供所需的基因或者让致病性的基因失去功能成为可能。它仅在近期才被尝试着用于治疗成年人所患的致命性疾病,而且所产生的DNA变化仅限于那个接受基因编辑的人。对精子、卵子或胚胎进行编辑则不同---所产生的DNA变化是可遗传的。在美国,除在实验室研究外,进行这样的基因编辑是不允许的。中国禁止人类克隆,但并不特别禁止基因编辑。贺建奎在美国赖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深造过,然后返回祖国在深圳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成立了一家实验室。他在深圳还创建了两家遗传公司。在贺建奎返回中国后,与他一起工作的这名美国科学家是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教授Michael Deem,Deem是贺建奎在赖斯大学求学时的学业导师。Deem在贺建奎创建的这两家遗传公司中拥有“少数股权”,而且还是这两家遗传公司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贺建奎表示,多年来,他在实验室中已对小鼠、猴子和人类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并且针对他的方法申请了专利。贺建奎说,他选择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是为了阻止HIV感染,这是因为HIV感染在中国是个大问题。他试图让一个称为CCR5的基因失去功能,这是因为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导致艾滋病(AIDS)的HIV病毒侵入人类免疫细胞的门户。他说,这个研究项目中的所有男性都感染上HIV,所有女性都没有,不过开展这种基因编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阻止较低的传播风险。这些男性体内的HIV感染受到标准HIV药物的深度抑制,并且有一些简单的不涉及改变基因的方法来阻止他们携带的HIV病毒感染他们的后代。相反,他开展这种基因编辑的目的是给受HIV影响的夫妇提供一个可能保护孩子免受类似命运的机会。为此,他通过北京艾滋病公益组织“白桦林(Baihualin)”招募了一对夫妇。该组织的化名为“Bai Hua”的负责人告诉美联社,HIV感染者在他们的感染被发现后失去工作或很难得到医疗救助的情形并不少见。以下是贺建奎描述这项研究是如何开展的:这种基因编辑发生在体外受精(IVF)或者说实验室培养皿受精期间。首先,精子经“清洗”后与它的精液分离开,这是因为HIV有可能潜伏在精液中。将单个精子放入单个卵子中,从而产生胚胎。随后往所产生的胚胎中添加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当胚胎3~5天大时,取出胚胎中的一些细胞以便检查基因编辑情况。参加这项研究的夫妇可选择是否使用经过基因编辑或未经过基因编辑的胚胎进行怀孕尝试。贺建奎说,总共在22个胚胎中,有16个发生了基因编辑,在6次植入尝试中使用了11个胚胎,最终成功实现了这个双胎妊娠。 贺建奎说,测试结果表明在这对双胞胎婴儿中,一名婴儿的两个CCR5基因拷贝都被改变,另一名婴儿的仅一个CCR5基因拷贝被改变,不过没有证据表明这会对其他基因造成伤害。有一个CCR5基因拷贝的人仍然能够感染上HIV,尽管一些非常有限的研究指出一旦遭受HIV感染,他们的健康状况可能会下滑得更慢。一些科学家审查了贺建奎向美联社提供的材料,并说道迄今为止的测试结果不足以说明这种基因编辑发挥了作用或者不会对其他的基因带来伤害。他们还注意到,有证据表明这种基因编辑并不充分,而且在这对双胞胎婴儿中,至少有一名婴儿看起来是由携带着发生不同DNA变化的细胞拼凑而成的。Church说,如果仅有一些细胞发生改变,那么“这几乎就像没有发生基因编辑一样”,这是因为HIV感染仍然会发生。Church和Musunuru质疑允许其中的一个胚胎用于怀孕尝试的决定,这是因为贺建奎及其团队表示他们事先知道存在两个CCR5基因拷贝都没有被改变的情况。Musunuru说,“在那名婴儿身上,在阻止HIV感染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收获,但是你却让那名婴儿处于全所未知的安全风险之中。”Church说,使用这个胚胎(指的是两个CCR5基因拷贝都没有被改变的胚胎)表明这些研究人员的“主要重点是测试基因编辑,而不是避免这种疾病”。即使这种基因编辑表现完美,缺乏正常CCR5基因的人也会面临着感染上某些其他病毒(如西尼罗河病毒)和死于流感的风险。Musunuru说,鉴于有很多方法来阻止HIV感染,而且如果发生HIV感染,它也是可以治疗的,因此,因缺乏正常CCR5基因而产生的其他医疗风险也是令人担忧的。人们对贺建奎提及他取得进展的方式也存在疑问。在开展他的研究很久后,他于2018年11月8日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登记处,正式通报了他的研究。迄今为止,人们尚不清楚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是否完全理解它的目的以及它的潜在风险和益处。比如,知情同意书将这个研究项目称为“艾滋病疫苗开发(AIDS vaccine development)”计划。Deem说,当候选参与者表示同意并且他“绝对”认为他们能够理解这些风险时,他就在中国。Deem说,他曾与贺建奎在赖斯大学一起从事疫苗研究,并认为这种基因编辑类似于疫苗。他说,“这可能是外行人描述它的方式。” Deem和贺建奎都是物理专家,没有开展人体临床试验的经验。贺建奎说,他个人明确了这些目标,并告诉参与者,胚胎基因编辑之前从未尝试过,而且存在风险。他说,他还为这个研究项目中怀上的任何婴儿提供医学保险,并且计划对这些婴儿进行随访,直到他们年满18岁甚至更长时间(如果他们成年后同意的话)。贺建奎承认,在当前的怀孕尝试安全性得到分析和这个领域的专家进行权衡之前,进一步的怀孕尝试暂停了,不过的确没有提前告知这些参与者一旦获得“第一次怀孕尝试”后,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尝试他们签约的内容。免费生育治疗是他们达成的交易的一部分。贺建奎说,针对他的研究项目,他寻求并获得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Shenzhen Harmonicare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的批准,不过这家该医院不是他所说的为他的研究或怀孕尝试提供胚胎的四家医院之一。在提供胚胎的四家医院中,几家医院的一些工作人员对这项研究的性质一无所知,贺建奎和Deem说,这样做是为了阻止一些参与者的HIV感染被披露。作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小组的负责人,Lin Zhitong说,“我们认为这是合乎道德的。”贺建奎说,任何处理样本的医务人员都知道样本中可能含有HIV。作为贺建奎实验室的一名胚胎学家,Qin Jinzhou向美联社证实,他做过精子清洗,并且在一些怀孕尝试中注射了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贺建奎说,这项研究的参与者虽然不是伦理学家,但是“针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他们也有同样的发言权,这是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贺建奎说,“我相信这将有助于这些家庭及其子女。”如果它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或伤害,“我会感受到与他们一样的痛苦,这将是我自己的责任。”

厂商

2018.11.27

Science:发现蛋白Myo1D足以诱导身体不对称性

不对称性在各个尺度的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考虑一下DNA螺旋、人类心脏位于左侧的事实和我们倾向于使用我们的左手或右手。但这些不对称性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单个蛋白如何诱导另一个分子发生螺旋运动。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会导致细胞、器官甚至整个身体发生卷曲,从而触发偏侧行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23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lecular to organismal chirality is induced by the conserved myosin 1D”。多年来,为了解决这些谜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Stéphane Noselli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左右不对称性。他们已鉴定出第一个控制着果蝇不对称性的基因,其中果蝇是生物学家青睐的模式生物之一。近期,Noselli团队发现这个基因在脊椎动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它产生的蛋白,即肌球蛋白1D(Myosin 1D, Myo1D),控制着器官在同一方向的卷绕或旋转。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果蝇的正常情形下是保持对称状态的器官(比如呼吸气管)中诱导Myo1D产生。令人吃惊的是,这足以引起各个层面的不对称性:让细胞变形,气管缠绕在自身周围,整个身体发生扭曲,以及果蝇幼虫出现螺旋运动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的不对称性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产生。为了鉴定出这些级联效应的起源,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化学家也为这个研究项目做出了贡献:在玻璃盖玻片上,他们让Myo1D与细胞骨架的一个组成部分---肌动蛋白---接触。他们能够观察到这种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肌动蛋白呈现螺旋形状。除了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左右不对称中发挥的作用之外,Myo1D似乎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能够在所有尺度上诱导不对称性并且诱导它的自身出现不对称性:首先是在分子水平上,然后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细胞、组织和行为水平上诱导不对称性。这些结果提示着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导致新的形态特征(比如,蜗牛身体的卷曲)突然出现的潜在机制。因此,Myo1D似乎是这种新的形态特征出现的所有必要特征,这是因为它的表达足以引起所有尺度的卷曲。

厂商

2018.11.27

PNAS:新研究揭示HIV具有传染性的细节

尽管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阻止HIV感染者患上艾滋病(AIDS),但是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3700万HIV感染者,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者大约有200万。此外,每年大约有100万例HIV/AIDS相关死亡。此外,HIV成熟和具有传染性的很多方面仍然困扰着科学家。HIV衣壳是由不同形状的蛋白组成的锥形外壳。它是由衣壳蛋白(CA)形成的大约200个具有6个边的六聚体和12个具有5个边的五聚体所构成。这些衣壳蛋白六聚体和五聚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外壳,包围并保护HIV病毒,直到这种病毒能够感染健康细胞。如果这种衣壳结构过早地裂解,那么这种感染就不会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了关于HIV衣壳结构的新见解。他们利用多种高科技方法研究了HIV衣壳及其与蛋白TRIM5-α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作为一种限制因子,TRIM5-α会破坏这种衣壳结构,因而限制这种病毒具有传染性的能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6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ynamic regulation of HIV-1 capsid interaction with the restriction factor TRIM5α identified by magic-angle spinning NMR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他们之所以关注TRIM5-α,是因为诸如恒河猴之类的旧大陆猴具有TRIM5-α,在这些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它阻止HIV感染。人类也有这种蛋白,但是具有不同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一些主要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这就使得人TRIM5-α不会破坏HIV衣壳,因而就不会阻止HIV感染。这些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观察HIV衣壳与蛋白TRIM5-α之间的相互作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可在原子水平下揭示出关于这种衣壳结构的细节和分子运动。此外,他们利用匹兹堡超级计算中心的Bridges超级计算机进行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这种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允许人们研究分子运动的方式以便了解它们如何在自然中执行它们的功能。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蛋白TRIM5-α结合到HIV衣壳的外面上,影响它的硬度。他们吃惊地发现即便在不与TRIM5-α直接相互作用的HIV衣壳区域中,也会对HIV衣壳结构产生影响。这些研究人员认为TRIM5-α利用多种机制让HIV衣壳的晶格状结构变得不稳定,导致它过早地裂解,然而在缺乏TRIM5-α的情形下,这种衣壳并不那么容易地裂解。HIV衣壳本身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实体,而且它的蛋白组成分子的运动时间尺度跨度很大,从皮秒到秒,甚至更慢。这些运动在HIV衣壳的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实验中独立地观察到。近期最令人吃惊的发现在于HIV衣壳中的五聚体和六聚体似乎具有不同的运动行为,这可能在这种衣壳的裂解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这些影响,而这正是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所能预测的。这些研究发现进一步证实了HIV成熟和感染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过去,人们认为病毒具有静态的衣壳结构:这些构建模块结合在一起就形成封闭的衣壳。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HIV衣壳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实体。TRIM5-α蛋白让这种衣壳裂解,而且它确定通过一种非常复杂的机制来实现这一点,这涉及干扰这种衣壳的内在运动性质。

厂商

2018.11.19

PNAS:利用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外显子跳读有望治疗肾脏疾病

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是一种脑部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和精神障碍,有时还引起视觉障碍。在新生儿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为1/80000,而且三分之一的患者也会遭受肾功能衰竭。并非所有的Joubert综合征患者都携带发生G1890*突变的CEP290基因,其中G1890*突变会导致肾脏遭受损伤。那些出现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肾脏移植或透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的John Sayer教授及其同事们在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中,发现使用一条称为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可诱导患者细胞发生选择性剪接,跳过CEP290基因中发生G1890*突变的外显子41,这种方法称为“外显子跳读(exon-skipping)”。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1月15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ed exon skipping of a CEP290 mutation rescues Joubert syndrome phenotypes in vitro and in a murine model”。这是首次在肾脏(尽管是小鼠肾脏)中开展基因编辑,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将用于基因编辑的反义寡核苷酸运送到肾脏中被认为是非常困难的。这项研究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如今知道他们如何可能能够提供一种校正肾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并阻止遗传性肾脏疾病产生的疗法。它为在患有遗传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中开展个性化基因治疗铺平了道路。

厂商

2018.11.19

古DNA揭示美洲人的“根”

    大约1.3万年前,古人类在美洲迅速扩张。而且,这个故事延续了数千年,人类在北美和南美之间进行了数次大规模迁徙。然而,并没有文献记录下这些历史。  几十年来,科学家只能笼统地描述美洲人的历史演变情况,但这些古老人类何时以及如何分布在这片大陆上一直成谜。  近日,发表在《细胞》和《科学》的两项独立研究称,研究人员利用最先进的古代DNA研究方法,分析了来自美洲各地的大量新样本,万余年的美洲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实际上,“人类在美洲的定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科学》论文第一作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质遗传学研究中心的José Víctor Moreno Mayar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该研究描摹出美洲祖先变迁的大致轮廓。美洲原住民分裂为古代的贝林加人和其他美洲原住民,后者又分裂为南北美洲原住民分支。后来,南印第安人向南扩张,北印第安人向北迁移。“但这只是粗略轮廓,美国原住民的人口历史要复杂得多。”Moreno Mayar说。  此外,“新研究在为从北美洲到中南美洲的人口流动提供新见解的同时,还确定了中南美洲两个先前未知的基因流事件。”《细胞》论文通讯作者、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学研究所考古遗传学部研究员Cosimo Posth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样本更丰富  新研究涉及的数据包括64个新测序的古代DNA样本,它们跨越了从美国阿拉斯加州到巴塔哥尼亚的广阔区域,记录了1万多年的遗传历史。阿拉斯加大学考古学家Ben Potter说:“这些样本的数量非常惊人。”  在此之前,只有6个来自美洲的超过6000年的基因组被测序。堪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家Jennifer Raff直指,研究者用来解释美洲人演化的遗传模型被过度简化了。  为填补美洲人演化的空白,《科学》杂志论文通讯作者、哥本哈根大学进化遗传学家Eske Willerslev领导团队与美国内华达州法伦·帕尤特—休休尼部落开展了合作。  该部落一直在努力保护在内华达州Spirit洞穴中发现的具有10700年历史的遗骨,并抵制破坏性的基因测试。  “我们与土着社区和地方政府协商,对骨骼材料进行DNA提取和遗传分析。重点是试图减少抽样过程的破坏性,同时获得宝贵的遗传信息。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以便从如此古老的标本中提取出真正的古代DNA。”Posth说。  Willerslev将Spirit洞穴的数据加入到另外14个新的完整基因组中,这些基因组样本来自从阿拉斯加到智利的10700年前到500年前的时空范围内。  另一方面,Posth及哈佛医学院人口遗传学家David Reich团队同期在《细胞》发表了更大数据集。  “我们的工作使这些地区可获得的古代基因组数量涨了大约20倍,让我们对美洲土着历史有了更全面了解。”Reich说,“这个更广泛的数据集揭示了北美、中美和南美的共同起源,以及北美和南美之间两种此前未知的基因交换。”  “印第安人确实起源于美洲,作为一个具有遗传和文化独特性的群体,他们绝对是这个大陆的原住民。”Raff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在冰原南部旅行的人分成了两组——“南部美洲原住民”和“北部美洲原住民”。  复杂的迁移  这些基因证据揭示了人类在美洲的复杂定居过程,南北美洲首批定居者的人群动态无法用简单的人口模型或播散模式进行解释。  之前的基因组研究提出,首批美洲人是在近2.5万年前与其西伯利亚及东亚祖先分道扬镳的,并在大约1万年后分成不同的北美和南美人群。然而,首批美洲人的扩展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仅通过分析当今人口难以理解。  Moreno-Mayar提到,尽管遗传学上已经证明美洲人祖先在更新世末期通过白令陆桥来到这里,但关于美洲最初是否还有其他族群仍有争议。“这个论点是建立在对早期人类遗骸(古美洲人)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遗骸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发现它们与现代本土美洲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他说。  对此,Moreno-Mayar和同事对跨越南北美洲的15个远古美洲人(他们中的6个距今超过1万年)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结果揭示了美洲人口扩张和多元化的复杂画面。  “美洲人迁移的经典模式是南北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一些人定居在一个地区后就会留下来,而其余的人则会继续迁移。”Moreno-Mayar 说,“我们的新研究显示,从北到南的第一次迁移是非常快的,它不像树枝分叉,更像一种辐射,其中种群迅速分化。”  此外,研究显示,这些早期居民经多样化后成为不同的人群,其中有些人群是先前未知的,仅见于遗传记录。“在北美北部的冰川向南移动之前,这里生活着许多美洲土着族群,但我们以前没有从基因上记录下来。”Willerslev说。  而且,不同人群似乎有进一步的接触,这些接触既在局部范围内发生,也在长距离范围内发生。研究人员表示,有趣的是,在晚更新世(距今约11700年)存在一个只在南美洲显现的具有澳大拉西亚人血统的人群。  而这些遥远样本之间的基因相似,也描绘了令人惊讶的历史画面。一名来自蒙大拿州的12700年前的安吉克儿童,与狩猎猛犸象的克洛维斯文化有关。而这一联系可能与两个先前未知的基因流事件有关联。  未知流动成纽带  Posth等人分析了49个古老样本的DNA,这些个体的时间跨度约为1万年,生活范围在伯利兹、巴西、中央安第斯山脉和南美洲南部,结果显示中南美洲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至少三种不同的人流,但都起源于一个祖先血统——他们在1.5万年前越过白令海峡来到这里。  Posth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中南美洲人的祖先都来自同一个族群,尽管这个族群在传入南美洲之前就已经多样化了。“由于之前研究使用的DNA证据主要基于现代人,这些多基因流动事件无法被察觉,我们的研究突显了古代DNA数据的力量。”他说。  第一个基因流事件将智利、巴西和伯利兹11000年前到9000年前的最古老人群,与美国最古老个体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克洛维斯人的遗传祖先进一步向南扩展。但他们至少在9000年前被另一种世系所取代,这使南美洲多个地区的人口保持了长久的连续性。  第二次不为人知的人口迁徙,让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居民的遗传祖先与来自加利福尼亚河间岛的远古个体有了关联。“这可能与考古记录中该地区当时的人口膨胀有关。”Posth说。  另一方面,Moreno Mayar提到,该团队研究受到了基因序列的限制。人类至少在14600年前就存在于美洲,但研究中测序的最古老基因组只有10700年历史。“因此,只有获得更古老基因组,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直接证据。”他说。此外,研究人员表示,在北美中部和东部的抽样记录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些论文不是最后的结论。”Posth说。

厂商

2018.11.16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症(肝血亏虚证)的有效性评价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症(肝血亏虚证)的有效性评价失眠症(肝血亏虚证)应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失眠症(肝血亏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与综合组。西药组30例,予用常规西药治疗,综合组30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增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单胺类递质水平、睡眠质量评分、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H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厂商

2018.11.08

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变化

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变化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意义,以及胰岛素治疗对PEDF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95例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20例,2型糖尿病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75例,2型糖尿病组中分为各亚组,即单纯糖尿病组(single diabetes,SD)18例,糖尿病肾病Ⅱ期患者组(diabetic nephropathy,DNⅡ)22例、Ⅲ期患者组(diabetic nephropathy,DNⅢ)19例、Ⅳ期患者组(diabetic nephropathyⅣ,DNⅣ)16例,给予糖尿病组14 d的胰岛素治疗,采用ELISA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第1日血清PEDF水平,以及第15天的所有糖尿病组血清PEDF水平。结果:T2DM组血清PEDF高于NC组(P

厂商

2018.11.08

ESM-1和β-arrestin-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ESM-1和β-arrestin-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ESM-1和β-arrestin-2蛋白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标本资料选自我院病理科存档的石蜡标本,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SM-1和β-arrestin-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SM-1和β-arrestin-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子宫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腺癌组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厂商

2018.11.08

Nature & Cell:中美科学家重磅级发现!RNA甲基化修饰或能促进机体学习和记忆过程

RNA携带着DNA编码的指令片段,其能携带蛋白质的产生从而完成细胞内的工作,但这一过程并不总是简单明了,DNA或RNA的化学修饰会在不改变实际遗传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的表达状况,这种表观遗传学修饰会影响机体许多生物学过程,比如免疫系统反应、神经细胞发育、多种人类癌症甚至肥胖等。其中很多改变实际上是通过甲基化作用来发生的,甲基化作用即将甲基化基团添加到DNA或R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的蛋白质被称为“书写者”,而移除甲基化基团的蛋白质被称为“橡皮擦”,要使得甲基化能够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就必须有“解读器”蛋白质来识别这种变化并与之相结合。哺乳动物机体中信使RNA最常见的修饰就是N6-甲基腺苷(m6A)修饰,m6A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其能帮助协调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并能通过YTH蛋白家族中的阅读蛋白来发挥作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大学、滨州大学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联合研究发现,YTH蛋白家族成员—Ythdf1在机体学习和记忆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YTH蛋白家族能够特异性地识别m6A,研究者表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小鼠机体中的Ythdf1后,就能够促进m6A修饰的信使RNA对机体的学习活动产生反应,并直接引起神经细胞刺激。研究者Chuan He教授表示,本文研究为我们理解机体学习和记忆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正常和敲除小鼠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了其在长期记忆和学习能力上的很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m6A甲基化作用能通过Ythdf1蛋白发挥重要的作用。2015年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就指出,Ythdf1能识别m6A所修饰的mRNAs,并且能促进其翻译为蛋白质;而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则发现,这种翻译过程会专门响应机体神经系统的刺激而增加。研究者指出,小鼠的海马体中能表达大量Ythdf1 mRNAs,而海马体是对机体空间学习记忆非常重要的大脑组织,因此研究人员就利用正常小鼠和缺失Ythdf1的小鼠进行多项实验来检测小鼠的经历对其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一种名为“Morris水迷宫”的场景中来测试小鼠的空间记忆,研究者使用了一种带有水下平台的水箱以便小鼠可以站立而避免游泳。小鼠会进行多次尝试,根据检测室内的视觉线索来学习平台所处的位置,随后研究者将平台移除,相比敲除小鼠而言,正常小鼠能够更好地记住平台的位置。此外,研究者利用电击与特定环境下的特性声音进行结合,来检测不同组小鼠所处的情境和听觉恐惧记忆,相比敲除小鼠而言,正常小鼠能够表现出更好的情境记忆;当将小鼠置于相同环境并没有相关声音,但在不同环境下也并未听到声音后,小鼠就会表现出恐惧反应。研究者指出,这种记忆和学习的缺陷能被逆转,当将携带Ythdf1的病毒注入敲除小鼠机体后,敲除小鼠在记忆和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就会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者还在实验室中对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细胞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当正常细胞被刺激时,其就会增加新生蛋白的产生(相比敲除小鼠而言)。研究者Shi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阐明了特殊蛋白如何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从而控制蛋白的翻译。这或许是一种刺激依赖性的翻译上调机制。当前研究中,研究人员鉴别出了YTHDF1的一个重要功能,其或许在机体生物学过程中还扮演着其它关键角色。最后研究者Chuan He教授表示,这或许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记忆,这种刺激诱导翻译的机制或许还能运用到许多其它系统中,当机体处于感染或细胞被移动到机体其它位置时,相同的m6A修饰被认为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探索RNA的修饰如何促进机体学习和记忆能力。

厂商

2018.11.05

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2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与健康院)尹慧勇组的研究论文“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Interactions with LDLR and AMPK Regulate Foam Cell Formation”,并为该工作配发了相关评论。该研究通过细胞、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2,ALDH2)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 LDLR)和AMPK相互作用,调控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巨噬细胞主要通过摄取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形成泡沫细胞沉积在血管内膜从而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ALDH2是一种依赖NAD(P)+的醛类脱氢酶,30-50%左右的东亚人群携带ALDH2*2突变(rs671),这些SNP携带者ALDH2酶的活性大大降低,以饮酒后脸红为特征。近年来,有研究报道ALDH2rs671位点突变的人群具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ALDH2以及rs67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博士研究生仲珊珊等在研究员尹慧勇的指导下,发现与LDLR敲除的小鼠比,ALDH2和LDLR双敲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反而降低,其表型与ALDH2和ApoE双敲的小鼠表型相反。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在巨噬细胞中AMPK磷酸化激活rs671位点突变的ALDH2使其从线粒体进入细胞核和HDAC3蛋白结合,抑制调控溶酶体功能和细胞自噬的氢离子泵ATP6V0E2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对oxLDL水解从而造成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堆积,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通常情况下LDLR与ALDH2蛋白相互作用阻断这个过程,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该研究发现了ALDH2调控泡沫细胞形成的新机制,解释了ALDH2 rs671位点突变人群心血管疾病增加的现象,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工作得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吴云成课题组、加拿大Alberta 大学教授Dawei Zhang等的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的经费支持。

厂商

2018.11.05

Sci Rep:可怕!单个基因缺失就会导致流产!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波鸿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一种来自母体的单个基因在胎盘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基因的功能异常会导致流产的发生;研究者表示,这些小鼠缺失编码转录因子Math6的基因,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者希望能够阐明该基因在人类习惯性流产过程中扮演的关键作用。由于胎盘问题导致的胚胎死亡转录因子能够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在胚胎发育期间及成年有机体中,Math6在多个器官的功能发挥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缺少转录因子Math6的敲除小鼠,研究者Beate Brand-Saberi解释道,考虑到由缺失基因所造成的后果,或许就能够得出关于该基因功能的结论。本文中,研究者所得到的结论与之前的假设相反,此前研究人员指出,当Math6处于关闭状态时胚胎的发育并不会被干扰;然而本文中研究者却发现,胚胎和胎儿或会因为胎盘问题而死亡,由母体和胚胎组织所组成的胎盘的发育对于胚胎的营养供应至关重要。胎盘的物质部分血管较少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妊娠不同阶段成功对小鼠胎盘中Math6进行了局部表达,并且测定了其含量,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孕早期基因的活性会激增。在Math6缺失的小鼠中,尤其是胎盘的母体部分容易出现缺陷,研究者Marion Boing说道,胎盘的形状会发生改变,而且会形成较少的血管,因此出血常常会发生在孕早期,从而就会导致胎儿死亡。母亲的遗传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杂交小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注意到,仅当怀孕小鼠缺少Math6基因的双亲拷贝时就会出现上述障碍,当研究者让仅缺少一个基因拷贝的雌性与缺少两个基因拷贝的雄性交配时,受孕后雌性机体中的胎盘就会以正常方式形成。研究者指出,这种障碍的发生依赖于母亲的遗传组成,而并不是胚胎自身,雌性机体中Math6基因的表达似乎对于维持妊娠并且向胎儿供给营养至关重要,母亲体内单一的Math6基因在胎盘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但也是研究人员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流产原因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后期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人类胎盘的形成即流产发生原因非常重要,未来研究人员还希望能够深度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机制,来深入理解人类习惯性流产发生及并发症出现的分子机制。

厂商

2018.11.02

CDC:很多孕妇或许并未进行孕期相应疫苗的接种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上的题为“Influenza and Tdap Vaccination Coverage Among Pregnant Wome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CDC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很多孕妇或许并没有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    研究者表示,许多孕妇在孕期并没有进行推荐疫苗的接种,而且在2017年至2018年流感疫苗接种高峰期,仅有不到一半的女性报告在孕前或孕期进行了流感疫苗的接种。文章中,研究者Katherine E. Kahn及其同事利用互联网小组调查的数据,分析了2017-2018年流感季孕妇进行流感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减毒白喉类毒素和百日咳疫苗(Tdap,破伤风、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接种的覆盖率。  研究者发现,在流感疫苗接种高峰期调查的1771名孕妇中,有49.1%的孕妇表示在孕前和孕期接种过流感疫苗,在700名活产的调查者中有54.4%的个体表示在孕期接种过Tdap疫苗;相比收到疫苗推荐但并未被提供或并未接受疫苗推荐的孕妇而言,报告接受疫苗提供的孕妇进行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往往更高。  很多女性选择不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是担心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他们也缺乏妊娠期间需要接种Tdap疫苗相关的知识。后研究者表示,将供应商提供或进行推荐疫苗的接种,结合对患者的教育或许就能够减少孕妇错过接种疫苗的合适时机,同时也能够增加孕妇疫苗接种的覆盖率。

厂商

2018.11.02

CDC:很多孕妇或许并未进行孕期相应疫苗的接种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上的题为“Influenza and Tdap Vaccination Coverage Among Pregnant Wome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CDC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很多孕妇或许并没有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    研究者表示,许多孕妇在孕期并没有进行推荐疫苗的接种,而且在2017年至2018年流感疫苗接种高峰期,仅有不到一半的女性报告在孕前或孕期进行了流感疫苗的接种。文章中,研究者Katherine E. Kahn及其同事利用互联网小组调查的数据,分析了2017-2018年流感季孕妇进行流感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减毒白喉类毒素和百日咳疫苗(Tdap,破伤风、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接种的覆盖率。  研究者发现,在流感疫苗接种高峰期调查的1771名孕妇中,有49.1%的孕妇表示在孕前和孕期接种过流感疫苗,在700名活产的调查者中有54.4%的个体表示在孕期接种过Tdap疫苗;相比收到疫苗推荐但并未被提供或并未接受疫苗推荐的孕妇而言,报告接受疫苗提供的孕妇进行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往往更高。  很多女性选择不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是担心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他们也缺乏妊娠期间需要接种Tdap疫苗相关的知识。最后研究者表示,将供应商提供或进行推荐疫苗的接种,结合对患者的教育或许就能够减少孕妇错过接种疫苗的合适时机,同时也能够增加孕妇疫苗接种的覆盖率。

厂商

2018.11.02

遗传工程让蚊子走向灭亡

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  一种新的基因驱动可以导致携带疟疾的笼养蚊子种群完全崩溃。在实验中,没有发生突变阻止基因驱动的传播,使其成为一个有望在野外生效的基因驱动。  构建基因驱动的目的是让特定基因产生遗传优势,经过几代繁殖后传播到整个种群中。就蚊子而言,基于CRISPR的基因驱动可以将特定基因遗传给99%的后代,而常规基因的遗传率为50%。之前有实验表明,一种旨在降低雌蚊繁殖能力的基因驱动可以在笼养蚊子中传播,缩小其种群规模。然而,后续实验发现,蚊子最终对该基因驱动产生了抗性,阻止了进一步的传播,这意味着该策略不适用于在野外消灭蚊子。  在近日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文章中,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Andrea Crisanti及同事报告了一种新的基于CRISPR的基因驱动,靶向冈比亚按蚊体内高度保守的性别决定通路。结果发现该基因驱动在笼养蚊子中迅速传播开来,而且蚊子没有对其产生抗性,这一蚊子种群完全崩溃——这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该基因驱动不仅可以快速完整地传播,而且不会出现抗性,因此下一步将开展有限的田间试验。

厂商

2018.10.30

汗蜂揭示社会行为基因基础

生物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谜题是一些动物——从人类到蜜蜂——是如何变得很会社交的。如今,一项研究表明,在不起眼的汗蜂中,一个单独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或许决定了哪些汗蜂是独居者,哪些擅长社交。这个此前同人类自闭症联系在一起的基因,还同诸如小鼠、蝗虫等动物的社交行为存在关联。新发现使科学家朝展示社会行为的共同进化基石更进了一步。  上世纪5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Cécile Plateaux-Quénu记录了一种汗蜂——隧蜂的两种不同行为。生活在法国较冷地区的雌性隧蜂通常并没有“助手”,较温暖地区的雌性隧蜂则拥有“助手”。同时,在较温暖地区,雌性隧蜂会产下两组卵——一组孵化的隧蜂会照料第二组卵。Plateaux-Quénu的研究还证实,这种差异会被继承。  20年后,如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进化遗传学家Sarah Kocher决定追踪Plateaux-Quénu的开创性研究。她从法国3个寒冷地区和3个温暖地区收集了150只蜜蜂。当时还是哈佛大学博士后的Kocher和同事分析了这些蜜蜂的DNA,以寻找可能解释上述两种行为的遗传差异。  在测序并比较了6组隧蜂的基因组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以62种基因为核心的200处差异。其中,一个被称为syntaxin 1a的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负责创建突触融合蛋白—— 一种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时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Kocher介绍说,这个同诸多动物社会行为联系起来的基因,将群居和独居汗蜂好地区分开来。  随后,Kocher测量了这个基因在群居和独居汗蜂中的活跃性。该基因在群居汗蜂中的活跃度约是独居汗蜂的15倍。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了这一成果。

厂商

2018.10.30

Cell & Nat Genet:首次阐明癌症相关蛋白复合体的结构 有望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疗法

2013年刊登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约20%的人类癌症都与一类名为BAF的蛋白发生突变有关,BAF是一种特殊的蛋白复合体,其与机体智力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生直接相关,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种蛋白复合体的精细结构以及其如何诱发人类疾病的。    图片来源:Susanna M. Hamilton, Broad Communications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BAF蛋白复合体各个部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相关研究或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治疗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和希望。  研究者Kadoch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克服了科学家们在人类疾病突变以及药物发现上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文章中我们解析了BAF复合体的结构特性和组装机制,而了解该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BAF复合体能控制染色质的结构并且调节基因的活性,研究人员首次在酵母中发现BAF复合体,随后在果蝇和哺乳动物机体中相继发现该复合体。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多个BAF复合体蛋白组分的结合模式,以及其如何在细胞中组成三种不同的复合体,研究者Kadoch说道,如果你不得不组装一套宜家夹具的话,你或许需要将各个零配件按照一定的装配顺序进行组合,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提供了BAF复合体的组装路线图,并且列出了单独的元件,也就是说,按照既定的路线图对单独的元件进行组装就能构建出BAF复合体。  除了阐明BAF的具体结构外,研究人员还阐明了与该复合体相关的一系列致病突变给人类机体带来的生化效应;研究者Nazar Mashtalir表示,组成BAF复合体的单一蛋白的结构错误会干扰复合体的组装,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导致疾病发生;我们希望后期能够基于本文研究结果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一系列与疾病相关的突变,并且为开发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厂商

2018.10.29

< 1 ••• 2 3 4 5 > 前往 GO

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立即咨询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新车公路185号上海莘莘学子创业园 联系人: 周兰 邮编: 201611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4246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