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新型光催化反应器实现高效数据驱动化学合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10/13 18:30:58
导读: 浙大团队开发新型机器人系统,结合液核波导、微流体与AI,实现超高通量光催化反应,每日可处理10,000种反应条件,显著提升效率与数据质量,推动AI在化学合成应用。

研究背景

光催化反应是一种利用光照激发反应物分子或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因其在环境治理、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批量光催化反应器相比,流动光催化微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反应速度和效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这得益于微流体技术所带来的优良质量和热传递特性。然而,尽管现有流动光催化系统的反应速度有了显著改善,但其通量依然低于当前化学合成研究中对数据量的需求,这制约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缺乏大量可靠的高质量数据成为了主要挑战之一。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化学系陆展、方群教授(杰青)、潘建章课题组以及Guang-Yong Chen携手在光催化反应的自动化高通量系统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设计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系统,结合了液核波导、微流体液体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超高通量的化学合成与在线表征。该系统能够自动执行反应物混合物的制备和引入,并在几秒钟内完成超快速的光催化反应,同时进行在线光谱检测以获取反应产物的信息。这项创新的工作使得系统的通量达到每天高达10,000种反应条件的水平。

利用该高通量系统,研究团队在光催化 [2+2] 环加成反应的条件筛选中,成功筛选了12,000种不同的反应条件,显著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基于这些丰富的数据,研究人员还进行了AI辅助的跨底物/光催化剂预测。这项研究不仅为化学合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A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表征解读

本文通过在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结合流体动力学的基础,首次研发了在线UV-Vis吸收光谱检测模块。该模块利用一根6 cm长的熔融石英毛细管作为检测流动池,具有效的检测光程为240 μm,成功地实现了对光催化[2+2]环加成反应的在线实时监测,从而表征发现了反应过程中底物和产物之间的明显吸收变化。这一成果最终揭示了反应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和反应机制。

针对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传统10 mm比色皿和250 μm毛细管中的吸收光谱,验证了所研发模块的可行性,得到了260 nm以上波长处良好的一致性。这表明,该毛细管可以有效用于在线UV-Vis吸收光谱检测,尤其是在大多数有机合成混合物在260 nm以上的显著吸收特性下,增强了反应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通过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底物S-1和产物P-1的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发现随着底物的消耗,293.3 nm处的吸收值逐渐降低,揭示了反应的转化过程和产物生成的动态信息。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稳态吸收数据进行了处理与预测。利用12,000个样本的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种回归模型(如XGB回归、支持向量回归等),实现了对稳态吸收数据的预测。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为理解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通过Mordred分子描述符的计算,实现了不同底物和光催化剂之间的交叉预测,进一步拓展了仪器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文的仪器研发与数据分析手段相结合,为光催化反应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揭示了反应的复杂机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种新的在线监测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也为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自动化超高通量光催化合成与筛选系统的流体通道和设置

参考文献Lu, JM., Wang, HF., Guo, QH. et al. Roboticized AI-assisted microfluidic photocatalytic synthesis and screening up to 10,000 reactions per day. Nat Commun 15, 8826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204-6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仪器 Go

总阅读量 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