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 加州大学Science,先进成像技术揭秘维格纳分子晶体的新视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7/22 16:12:48
导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莫尔超晶格中观察到多电子人工原子形成的维格纳分子晶体,通过STM证实了理论预测,这为理解复杂电荷分布与相互作用及设计新型量子材料提供了有力工具。

科学背景】

随着纳米技术和量子材料科学的进展,二维(2D)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TMDC)莫尔超晶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材料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用于模拟每个莫尔晶胞包含一个或几个人工原子的强关联量子固体。这种模拟不仅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了量子相变和电子关联效应,还揭示了许多新奇的量子现象和材料特性,例如莫特绝缘体、广义维格纳晶体和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

然而,在研究TMDC莫尔超晶格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面临着一些挑战。传统上,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模拟费米-哈伯德模型,这种模型通过单一的在位排斥能U描述原子内相互作用,忽略了原子内部的自由度。这种简化虽然有助于理解基本的量子相互作用,但无法全面描述多电子系统中复杂的电荷分布和相互作用。最近的理论研究预测,在莫尔超晶格中的多电子人工原子中,由于单粒子能级间隔Δ和原子内部库仑排斥能U之间的竞争,可以产生显示出不寻常电荷密度分布的量子态。然而,这些理论预测缺乏实验验证,尤其是在直接成像和观察这些维格纳分子的长程有序排列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王枫、Hongyuan Li、Michael F. Crommie及麻省理工Liang Fu等人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Wigner molecular crystals from multielectron moiré artificial atoms”的最新论文。他们开发了一种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像方案,以实验证明在扭曲的二硫化钨(tWS2)莫尔超晶格中多电子人工原子中维格纳分子晶体的存在。他们的研究不仅验证了理论预测,还展示了这些维格纳分子晶体如何通过机械应变、莫尔周期和载流子类型进行调节。这些发现为理解多电子系统中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设计和控制新型量子材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科学亮点

(1)实验首次在扭曲双层二硫化钨(tWS2)莫尔超晶格中观察到了多电子人工原子中的维格纳分子晶体。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像,作者实验证明了在这些多电子人工原子中,维格纳分子晶体的形成。这些晶体结构代表了一种电子的晶体相,展示了电子在不同位置的强局部化现象,以最小化库仑能量。


(2)实验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重要结果:

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到了多电子人工原子中维格纳分子的出现。当库仑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时,这些维格纳分子在多电子人工原子中形成。

实验结果展示了维格纳分子晶体的高度可调性。通过调整机械应变、莫尔周期和载流子类型,可以调节这些维格纳分子的排列和特性。

理论模拟进一步解释了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和莫尔势在导致维格纳分子晶体形成中的作用。这些模拟结果明确了单粒子能级间隔Δ和原子内部库仑排斥能U之间的竞争对电子态的影响,并展示了在不同维格纳参数RW下电子配置的变化。

研究表明,在小RW值时,多电子莫尔原子的基态可以通过简单地填充非相互作用轨道来近似,形成中心峰值的电荷分布。然而,在足够大的RW值时,电子会强烈局部化,形成维格纳分子,展示了相互作用主导的电子结构和轨道重构。

科学图文

图1: 莫尔超晶格中的多电子人造原子。

图2:Wigner分子的CBE和VBE隧道电流测量。

图3: Wigner分子晶体结构工程。

图4:Wigner分子晶体的数值模拟。

科学启迪

本研究揭示了在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TMDC)莫尔超晶格中,多电子人工原子可以形成维格纳分子晶体这一独特的电子晶体相。这种相对传统量子固体的革新在于其来源于人工设计的原子结构,而非自然存在的原子。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隧道电流测量方案,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这一电子晶体相的形成过程,为理解和利用强关联电子系统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

此外,研究还展示了通过调节电荷载流子类型、莫尔周期和机械应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维格纳分子晶体的性质。这种可控性不仅为量子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策略,还为探索在维格纳分子晶体内部产生的自旋、电荷和拓扑现象打开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不仅在实验上验证了理论预测,还为开发新型量子材料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推动了强关联量子系统研究的前沿进展。

文献详情:HONGYUAN LI. et al. Wigner molecular crystals from multielectron moiré artificial atoms. Science, 2024, 385(6704): 86-9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1348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仪器 Go

总阅读量 1650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