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1/01 11:29:02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

一、会议背景


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和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区分自然源和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二、目的

1)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

2)研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

3)推动中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和应用

三、会议主要信息

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8至19日

注册时间:2023年11月17日14:00-20:00

会议地点:粤海酒店 牡丹厅(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28号)

交通和住宿指南见下文


image.png

image.png

五、组委会

姚波(联合主席,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曾宁、刘毅、韩鹏飞(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辉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刘诚(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吕洪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牛振川(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孙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绍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六、会议内容

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

专题2: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

专题3: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

七、会议日程

11月17日

下午:会议报到、注册

11月18日

上午:开幕式及特邀报告

下午:专题1报告及集体讨论

11月19日

上午:专题2及集体讨论

下午:专题3及集体讨论、闭幕总结

报告形式:口头报告或快闪

八、会务费用

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来源:华纳创新(苏州)先进制造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华纳创新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