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合成生物学先进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会议:阵容强大,聚焦新技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0/08 11:09:22
导读: 合成生物学先进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会议的主题设置独特,区别于以往的合成生物学线下会议,本次网络会议将关注点聚焦在上、中游方向;专家阵容强大,邀请到了众多合成生物学行业大咖。还在等什么,快来报名参会吧~

合成生物学成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基因组技术”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该学科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伴随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颁布,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热度高涨,但当前构建合成生物系统的内在逻辑尚处于摸索阶段,整个合成生物学领域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先进的使能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快速发展。

为帮助广大科研用户更深入的了解合成生物学的先进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特于10月10日-11日筹办了“合成生物学先进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会议。本次网络会议有以下两个特点:聚焦新技术,区别于以往的合成生物学线下会议,本次网络会议将关注点聚焦在上、中游方向,专家们将与我们分享先进的、前沿的使能技术及研究进展,以及菌株改造、筛选等合成生物学技术;专家阵容强大,邀请到国内合成生物学主要研究阵地的众多专家学者——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田平芳(北京化工大学)、罗小舟(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王勇(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立即报名<<<

>>>1010 日“合成生物系统设计及构建”专场<<<

袁其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清华大学学士、天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工作,任教授、副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高纯天然产物规模制备及活性研究。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企业合作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先后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他引17000余次,H因子-66),授权PCT、中国发明专利60余项。有多项成果实现工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中国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分会副理事长等。《合成生物学》副主编,Synthetic Biology and Engineering,Bioresource and Bioprocessing,Advanced Biosystems News、Bioprocess、《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学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刊物编委。

方诩:现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兼博士生导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理事,济南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草学会能源草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分会理事、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现代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曾任山东省秸秆生物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国内外20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荣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生物工程学报优秀论文奖、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山东省循环经济十大创新科技成果、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长期致力于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生物降解以及高值化利用。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重大专项等。至今发表了70篇以上的论文,其中SCI论文50篇以上,作为主编编著了Springer-nature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Fungal Cellulolytic Enzymes: Microbi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并且为三本中英文专著编写了章节。本课题组在过去十年中,研究经费高达一千万元,仅2019年,获得各项研究经费500万元。多项科研成果成功产业化,应用在山东省和江苏省的企业。并且和日本京都大学、产业综合研究所等国外著名机构进行合作研究。

罗小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合成生物化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深圳市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副总工艺师,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同时,也是深圳市微生物药物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优青,广东省杰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专家,任《合成生物学》 编委。主要聚焦于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生命体内生物化学过程相关研究,主要结合遗传密码扩充技术,酶的定向进化,基因挖掘和代谢工程等多种化学生物学方法,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及高通量自动化,深入研究多种不同类别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全合成的方法,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将研究成果转化至制药、个性化治疗、新材料等领域。在 Natur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Cell Chemical Biology, PNAS, Angewandte Chemi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19年通过专利及技术入股成立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022年4月,公司已完成由深创投领投、深圳高新投和多家下游产业方跟投的近亿元 A 轮融资,目前公司估值超10亿元。此前公司曾登上工程生物产业数据分析平台 EB Insights 发布的《全球最值得关注的 50 家合成生物学企业》榜单,是上榜的九家中国企业之一。

田平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自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到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访问学者,美国佐治亚大学(UGA)高级研究学者;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其他省市和企业课题10多项,参与课题多项;发表SCI和核心刊物文章150多篇,授权专利16项;开展基因组编辑及3-羟基丙酸、1,3-丙二醇、吡咯喹啉醌、阿克拉霉素等化学品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研究;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多名;研发的生物农药已在全国范围推广;担任Nature Comm, Metab Eng, Appl Envir Microbiol, Biotechnol Adv, Appl Microb Biotechnol等30多个SCI刊物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胡黔楠:博士,针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打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驱动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模式。在医药大数据、合成生物大数据、一系列化学/生物信息学软件工具、基于分子结构转化的酶发现技术、生物合成从头途径设计、生物制造微生物菌株优化、以及一站式设计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胡博士获批了中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成立至今牵头申请的首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从2015年至今主办了面向全国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培训班近10次。现主导在推进GAS(全球AI+合成生物学挑战赛)活动。开发的数据库服务了全球来自80多个国家的50多万用户访问。

杨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201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任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2018年9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任研究员。课题组致力于核酸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设计合成具有明确空间构型的框架核酸结构,指导纳米尺度生物大分子的精确超组装,构建新颖的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开发多功能可调控复合纳米装置,为分子影像、临床检验诊疗、核酸信息存储与计算等提供工具。

>>>1011日“高通量筛选及检测<<<

江晶洁:博士,姑苏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从事合成生物学、医药酶工程、液滴微流控超高通量筛选技术开发等研究,在代谢工程、发酵工程、酶分子改造、酶超高通量筛选、酶结构-功能关系解析、植物天然产物微生物异源合成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年来在《biotechnology adva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10多项。

陈振娅: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及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以生物合成高价值活性天然产物为目标,针对其生物合成过程中遇到如途径未知、代谢调控困难、关键酶活性低及表达量低等问题,分别利用如途径挖掘、蛋白质工程等不同策略解决了相应问题,建立了以不同代谢模块为基础的多种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平台,其中包括木质素单体醇、香草醇、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以异丁醇生物传感器为实例,针对其检测范围窄和响应强度低等问题,采用蛋白质工程的方法改造异丁醇生物传感器,获得了一系列优异性能的生物传感器。依托上述研究,申请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9,包括Metabolic Engineering、ACS Synthetic Biolog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等。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北京理工大学青年学者启动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

王勇:博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现任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200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获得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月~2008年8月在美国Tufts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9月起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10年1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通过解析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基于工程化的设计和建构,改进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效率和其生产方式,开发天然的或非天然的复杂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Nat Commun, Mol Plant, Cell Res, Org Lett, Metab Eng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专利45项(已授权15项),多项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天然产物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推广,推动了行业进步。

郝玉有:博士,现任上海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公共仪器平台常务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石家庄制药集团研发中心生物工程室主任,同联制药集团研究所所长等职。郝玉有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技术、自动化、人工智能和高通量技术的交叉融合,目前领导上海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实验室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发。申请专利70多项,发表学术文章40多篇。

马晓焉: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特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瞄准当前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中的瓶颈技术和重大应用基础科学问题,以国民经济中关键高值产品的生物合成为目标,开创了多项菌株构建和筛选技术,创建了新型生物合成功能元件,构建了具有工业生产潜力的微生物细胞工厂。相关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Trends Biotechnol、Metab Eng、Engineering等顶级期刊发表,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扫码报名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S.H.

总阅读量 2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