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会议通知 |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8/14 16:55:32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

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

参会方式:线上

承办单位

主办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方:‍‍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美国Picarro公司

01 背景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

02 会议目的

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

03 会议内容

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

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04 会议日程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

张宇清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

9:00~9:05

致辞

孙宝宇 总经理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9:05~9:10

致辞

周金星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

9:10~9:50

喀斯特区岩溶碳汇及其动态过程初探

周文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9:50~10:30

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研究

10:30~10:40

休息时间

巩晓颖 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

10:40~11:20

气体交换和同位素联合测定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严堇纾 应用科学家

美国Picarro公司

11:20~12:00

CRDS激光光谱技术在大气科学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休息时间

肖薇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3:30~14:10

长三角典型水体温室气体通量和蒸发研究进展

胡中民 教授

海南大学

14:10~14:50

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与驱动机制

郑宁 应用科学家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14:50~15:30

涡动通量研究最新进展及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方法简介

15:30~15:40

休息时间

高添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5:40~16:20

基于科尔塔群的复杂地形下森林碳通量监测研究(初步进展)

李鹏 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

16:20~17:00

陕西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

孙宝宇 总经理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17:00~17:40

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

05 会议时间、形式

1.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

2.会议形式:网络线上直播

06 注意事项

本次研讨会不收取费用。

07 报名方式

关注“理加联合”微信公众号,回复“碳中和”



[来源: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理加联合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