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好书推荐】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 LCD)技术原理与应用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2/28 11:24:47
导读: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产业在中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人才进入该产业。

微信图片_20221228111752.jpg

内容简介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产业在中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人才进入该产业。本书基于作者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领域的开发实践与理解,并结合液晶显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首先介绍了光的偏振性及液晶基本特点,然后依次介绍了主流的广视角液晶显示技术的光学特点与补偿技术、薄膜晶体管器件的SPICE模型、液晶取向技术、液晶面板与电路驱动的常见不良与解析,最后介绍了新兴的低蓝光显示技术、电竞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Mini LED和Micro LED技术及触控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作者简介

  邵喜斌博士从20世纪90年代初即从事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领域涉及液晶显示技术、a-Si 及p-Si TFT技术、OLED技术和电子纸显示技术,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专利授权150余项,其中海外专利40余项。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偏振光学基础与应用

1.1 光的偏振性

1.1.1 自然光与部分偏振光

1.1.2 偏振光

1.2 光偏振态的表示方法

1.2.1 三角函数表示法

1.2.2 庞加莱球图示法

1.3 各向异性介质中光传播的偏振性

1.3.1 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性

1.3.2 晶体的双折射

1.3.3 单轴晶体中的折射率

1.4 相位片

1.4.1 相位片的定义

1.4.2 相位片在偏光片系统中

1.4.3 相位片的特点

1.4.4 相位片的分类

1.4.5 相位片的制备与应用

1.5 波片

1.5.1 快轴与慢轴

1.5.2 λ/4波片

1.5.3 λ/2波片

1.5.4 λ波片

1.5.5 光波在金属表面的反射

1.5.6 波片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液晶基本特点与应用

2.1 液晶发展简史

2.1.1 液晶的发现

2.1.2 理论研究

2.1.3 应用研究

2.2 液晶分类

2.2.1 热致液晶

2.2.2 溶致液晶

2.3 液晶特性

2.3.1 光学各向异性

2.3.2 电学各向异性

2.3.3 力学特性

2.3.4 黏度

2.3.5 电阻率

2.4 液晶分子合成与性能

2.4.1 单体的合成

2.4.2 混合液晶

2.4.3 单体液晶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

2.5 混合液晶材料参数及对显示性能的影响

2.5.1 工作温度范围的影响

2.5.2 黏度的影响

2.5.3 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影响

2.5.4 介电各向异性的影响

2.5.5 弹性常数的影响

2.5.6 电阻率的影响

2.6 液晶的应用

2.6.1 显示领域应用

2.6.2 非显示领域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广视角液晶显示技术

3.1 显示模式概述

3.2 TN模式

3.2.1 显示原理

3.2.2 视角特性

3.2.3 视角改善

3.2.4 响应时间影响因素与改善

3.3 VA模式

3.3.1 显示原理

3.3.2 视角特性

3.3.3 视角改善

3.4 IPS与FFS模式

3.4.1 显示原理

3.4.2 视角特性

3.5 偏光片视角补偿技术

3.5.1 偏振矢量的庞加莱球表示方法

3.5.2 VA模式的漏光补偿方法

3.5.3 IPS模式的漏光补偿方法

3.6 响应时间

3.6.1 开态与关态响应时间特性

3.6.2 灰阶之间的响应时间特性

3.7 对比度

参考文献

第4章 薄膜晶体管器件SPICE模型

4.1 MOSFET器件模型

4.1.1 器件结构

4.1.2 MOSFET器件电流特性

4.1.3 MOSFET器件SPICE模型

4.2 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模型

4.2.1 a-Si:H理论基础

4.2.2 a-Si:H TFT器件电流特性

4.2.3 a-Si:H TFT器件SPICE模型

4.3 LTPS TFT器件模型

4.3.1 LTPS理论基础

4.3.2 LTPS TFT器件电流特性

4.3.3 LTPS TFT器件SPICE模型

4.4 IGZO TFT器件模型

4.4.1 IGZO理论基础

4.4.2 IGZO TFT器件电流特性

4.4.3 IGZO TFT器件SPICE模型

4.5 薄膜晶体管的应力老化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 液晶取向技术原理与应用

5.1 聚酰亚胺

5.1.1 分子特点

5.1.2 聚酰亚胺的性能

5.1.3 聚酰亚胺的合成

5.1.4 聚酰亚胺的分类

5.1.5 取向剂的特点

5.2 取向层制作工艺

5.2.1 涂布工艺

5.2.2 热固化

5.3 摩擦取向

5.3.1 工艺特点

5.3.2 摩擦强度定义

5.3.3 摩擦取向机理

5.3.4 预倾角机理

5.3.5 PI结构对VHR和预倾角的影响

5.3.6 摩擦取向的常见不良

5.4 光控取向

5.4.1 取向原理

5.4.2 光控取向的光源特点与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章 面板驱动原理与常见不良解析

6.1 液晶面板驱动概述

6.1.1 像素结构与等效电容

6.1.2 像素阵列的电路驱动结构

6.1.3 极性反转驱动方式

6.1.4 电容耦合效应

6.1.5 驱动电压的均方根

6.2 串扰

6.2.1 定义与测试方法

6.2.2 垂直串扰

6.2.3 水平串扰

6.3 闪烁

6.3.1 定义与测试方法

6.3.2 引起闪烁的因素

6.4 残像

6.4.1 定义与测试方法

6.4.2 引起残像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7章 电路驱动原理与常见不良解析

7.1 液晶模组驱动电路概述

7.1.1 行扫描驱动电路

7.1.2 列扫描驱动电路

7.1.3 电源管理电路

7.2 眼图

7.2.1 差分信号

7.2.2 如何认识眼图

7.2.3 眼图质量改善

7.3 电磁兼容性

7.3.1 EMI简介

7.3.2 EMI测试

7.3.3 模组中的EMI及改善措施

7.4 ESD与EOS防护

7.4.1 ESD与EOS产生机理

7.4.2 防护措施

7.4.3 ESD防护性能测试

7.4.4 EOS防护性能测试

7.5 开关机时序

7.5.1 驱动模块的电源连接方式

7.5.2 电路模块的时序

7.5.3 电源开关机时序

7.5.4 时序不匹配的显示不良举例

7.6 驱动补偿技术

7.6.1 过驱动技术

7.6.2 行过驱动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低蓝光显示技术

8.1 视觉的生理基础

8.1.1 人眼的生理结构

8.1.2 感光原理说明

8.1.3 光谱介绍

8.2 蓝光对健康的影响

8.2.1 光谱各波段光作用人眼部位

8.2.2 蓝光对人体的影响

8.3 LCD产品如何防护蓝光伤害

8.3.1 LCD基本显示原理

8.3.2 低蓝光方案介绍

8.3.3 低蓝光显示器产品

参考文献

第9章 电竞显示技术

9.1 电竞游戏应用瓶颈

9.1.1 画面拖影

9.1.2 画面卡顿和撕裂

9.2 电竞显示器的性能优势

9.2.1 高刷新率

9.2.2 快速响应时间

9.3 画面撕裂与卡顿的解决方案

9.4 电竞显示器认证标准

9.4.1 AMD Free-Sync标准

9.4.2 NVIDA G-Sync标准

参考文献

第10章 量子点材料特点与显示应用

10.1 引言

10.2 量子点材料基本特点

10.2.1 量子点材料独特效应

10.2.2 量子点材料发光特性

10.3 量子点材料分类与合成

10.3.1 Ⅱ-Ⅵ族量子点材料

10.3.2 Ⅲ-Ⅴ族量子点材料

10.3.3 钙钛矿量子点材料

10.3.4 其他量子点材料

10.4 量子点显示技术

10.4.1 光致发光量子点显示技术

10.4.2 电致发光量子点显示技术

参考文献

第11章 Mini LED和Micro LED原理与显示应用

11.1 概述

11.2 LED发光原理

11.2.1 器件特点

11.2.2 器件电极的接触方式

11.2.3 器件光谱特点

11.3 LED直显应用特点

11.3.1 尺寸效应

11.3.2 外量子效应

11.3.3 温度效应

11.4 巨量转移技术

11.4.1 PDMS弹性印章转移技术

11.4.2 静电吸附转移技术

参考文献

第12章 触控技术原理与应用

12.1 触控技术分类

12.1.1 从技术原理上分类

12.1.2 从显示集成方式上分类

12.1.3 从电极材料上分类

12.2 触控技术原理介绍

12.2.1 电阻触控技术

12.2.2 光学触控技术

12.2.3 表面声波触控技术

12.2.4 电磁共振触控技术

12.2.5 电容触控技术

12.3 投射电容触控技术

12.3.1 互容触控技术

12.3.2 自容触控技术

12.3.3 FIC触控技术

12.4 FIC触控的驱动原理

12.4.1 电路驱动系统架构

12.4.2 FIC触控屏的两种驱动方式

12.4.3 触控通信协议

12.4.4 触控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

附录A MOSFET的Level 1模型参数

附录B a-Si:H TFT的Level 35模型参数

附录C LTPS TFT的Level 36模型参数

附录D IGZO TFT的Level 301模型参数(完善中)

反侵权盗版声明

封底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显示技术
用户头像

作者:陈东川

总阅读量 780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