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从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2/21 14:42:31
导读: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如何发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促进绿色转型的总揽全局、牵引各方这一重要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发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促进绿色转型的总揽全局、牵引各方这一重要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深入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减污和降碳等多目标的“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具体需要从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

第一个维度是环境维度。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且相互作用,化石燃料燃烧不但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也产生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这一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指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减少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例如SO2,NOx,CO,VOC及PM等),或者是在控制局域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同时减少/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状态或效果。推动“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就属于这个范畴。国际上与环境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类似的词为“协同效应”或“协同效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协同效益/协同效应的概念,即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非气候效益。

第二个维度是经济维度。这意味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仅是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环境效益的协同,也包括经济层面的协同增效。这里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无论是减污对降碳产生的协同效益还是降碳对减污产生的协同效益,都是附属效益,不用支付额外的成本,或者说是为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节约了总成本;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和产品属于国家政策鼓励的绿色低碳产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开展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三是实现减污和降碳都要求能源和经济结构调整因而可以扩大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总之,减污降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降碳、减污,而且要扩绿、增长。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也指出,综合减少大气污染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单独的那些政策相比,可以提供大幅度削减成本的潜力。

第三个维度是社会维度。由于可以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从人体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减少患者人数、减少病假天数、减少急性或者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增加预期寿命;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看,可以降低气候破坏风险,总之能降低社会支付和管理成本。我们所说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等,就包括社会维度和经济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

第四个维度是国际维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我国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工作和成就也是对全球的贡献,国际上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验也可以为我国借鉴。我国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将直接减少全球的排放量;我国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帮助其他国家减污降碳,也会对全球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产生贡献;我国的减污降碳法律政策可以为减污降碳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参考或发挥作用;国际环境公约之间的协同增效,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间的协同增效,也对我国国际环境履约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不是彼此分离的,是相互关联和递进的关系。其中,环境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基础也是目标,在实现减污降碳环境协同效益的基础上产生经济和社会维度的协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更高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国际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国际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反过来又会影响和促进环境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充分认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特点

笔者认为,我国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正处于最好的机遇期,也是实现效果最好的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发展阶段使然。与发达国家先解决了国内污染问题再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发展阶段不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与此同时,近年来地球环境正面临气候变化威胁,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而且,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就决定了在这个阶段,我国既要减污,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又要降碳,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打好坚实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也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对发展的倒逼和牵引力将越来越强,生态环保在发展全局中的位置将越来越突出,发展与保护将深度融合,碳减排将成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包含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成为国家意志,而且也有比较具体的国家行动。我国已按下降碳加速键,将有力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此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还处于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地位。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就是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第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减污与降碳融为一体,同频同效同路径,同时同步同目标,将形成更大合力,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有效传导,从而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

用户头像

作者:离离

总阅读量 3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