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十大代表马瑜婷:在医药创新上,循序渐进地实现弯道超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1/16 16:18:04
导读: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马瑜婷的主攻方向是肿瘤免疫学。肿瘤是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高质量生活需求的重大疾病。

代表简介: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马瑜婷的主攻方向是肿瘤免疫学。肿瘤是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高质量生活需求的重大疾病。这10年,她和团队成员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逐步阐明了放化疗导致的细胞应激、严重压力导致的精神应激如何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探索了制备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新策略,找到了压力应激阻碍肿瘤治疗效果的“帮凶”——糖皮质激素-TSC22D3通路和潜在的干预策略,填补了国际上的一些空白。


“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我坚定选择了回国,加入医学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在苏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扎根成长。在我看来,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目前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执行副院长马瑜婷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执行副院长马瑜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医药创新发展这十年,给您感受最大的变化有哪些?能否结合和您经历举例说明?


马瑜婷:我国的医药研发越来越重视全新靶点的发现、全新机理的挖掘、全新药物分子的研制,已经由生产化学原料药或仿制药,过渡到研制生物类似药、自行开发创新药的阶段。

过去10年,从理论突破、靶点验证、先导药物筛选、临床前实验到临床试验,药物研发周期呈现出显著加速的态势,这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举例来说,在我所从事的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倡导按照“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科学属性分类评审,有很大比例鼓励自由探索,且人人都有均等的申请机会。和我读研究生时相比,国自然的立项数目和资助金额都有跨越式的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广泛征集意见编写指南,聚焦重点领域和核心方向,优中选优,将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凝聚起来联合攻关,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充足的经费保障,也促进了深度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2008年,当我刚到巴黎求学时,第一印象是当地的基础设施比国内陈旧,但科研平台和学术交流机遇都有一定的优势。如今,我回国建立实验室已有7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飞速进展,实验室硬件条件、优秀人才招募和培养、科研投入和产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等各方面都大幅跃升。这让我们深感骄傲自豪,我的导师和长期合作者来中国交流的时候都会感叹“未来在东方,希望在中国”。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认为,国产创新医药目前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马瑜婷: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健康,优先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是国产创新药的良好发展契机。


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投入,业界估算一个药物往往需要花费10年10亿美元。这一方面是因为研发环节较多、风险叠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药物将直接用来治病救人,需要慎之又慎、反复验证。因此,积极拓展资金链渠道、优化配置产业链资源尤为重要。


我所工作和生活的苏州市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努力打造“中国药谷”。28年前,我们研究院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还是乡村水田。现在,这里已经孵育出612家上市企业,其中24家生物医药企业,已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创新创业热土。在这里,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整体氛围朝气蓬勃,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创新链和人才链的区域优势逐步得到显现。


未来,在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牵引下,有效整合高科技人才智慧和经验,国家、工业界、投资界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协作机制上注重产业布局的错落有致、优势互补,避免扎堆内耗,必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认为,目前从政策,研发环境等方面,如何做好医药创新研究?


马瑜婷: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实现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也步入了更高水平。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更要紧跟需求导向,把珍贵的科研资源用在“刀刃”上。我研究的领域属于免疫学,肿瘤、感染病、炎症、自身免疫病等都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这些年,中国免疫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前辈们和优秀的同行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科研成果已经从量的积累逐步转变为质的飞跃。我在和学生们讨论课题、设计实验时,总是强调“端正态度,把每次预实验都当作正式实验,想在前、准备充分、注重技术细节和对照设置,避免反复无谓的浪费”。这样,才有可能尽早把科研条件转化成有用的知识,再把知识变为治疗靶点、生物标志物,最后推动药物和诊断试剂的开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我们的青春和创造力转变为真正有效的产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有一种提法叫进口替代,您认为,进口与国产应该如何保持良性的平衡?


马瑜婷:优先发展国产创新药,支持我们国家的药物能够进入医保,让老百姓更早的受惠,我觉得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个举措。进口替代不是完全排斥进口的药物,而是针对安全性、有效性上一致,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药物。

例如PD-1单抗,当有国产创新药之后,也倒逼了进口药降价。药品进入了医保,以价换量,销售会更稳定,我国的医药企业也能腾出精力、挤出资源继续推进管线上的新药研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认为真正使国产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强大起来,还需要哪些支持?未来十年,如何实现优质发展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马瑜婷:临床医学人才、生物医药研究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除了引进相关人才,也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通过不断优化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选好人,留得住,用的好。鼓励年轻人在最有创造力的年华,愉悦而满怀激情地做对国家有意义的研究。生物医药研发的周期也相对较长,这是客观规律,希望能给研发人员、研发企业多一点耐心,积极引导从临床问题来、到临床实践去的出发点。此外,如能设立专门的医学研究基金,持续支持医学健康相关的研究,将为医药创新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源头活水。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用户头像

作者:YOLO

总阅读量 21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