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聚焦核磁共振(NMR)技术,这些专家的汇报干货满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9/19 14:47:49
导读: 即将召开的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中特别设置了“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专场,本专场特别邀请了6位专家进行报告分享。

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磁共振技术已经经历了八十年有余的蓬勃发展,从一开始的物理、化学领域,到后来的医疗、生物领域,磁共振技术已经成长为人类科学发展史中最被倚重的科研技术之一。自1953年出现第一台核磁共振商品仪器以来,核磁共振在仪器、实验方法、理论和应用等方面有着飞跃的进步。随着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其可以为人类解决的技术难题也在不断更替,不断地向更新领域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更多的灵感创意应用其中。

即将召开的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中特别设置了“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专场,本专场特别邀请了6位专家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在核磁共振领域耕耘多年,均有着海外科研或求学背景,汲取了多种多样的技术经验,本次会议中他们将怎样分享的研究成果呢?部分报告预告如下:  (点击报名)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雷新响

《各向异性参数的测定及在有机小分子构型分析中的应用》 (点击报名)

雷新响目前供职于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从事基于核磁共振的药物分析及药物筛选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和湖北省杰青项目。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ACS,《德国应用化学》,《核酸研究》,Chemical Science, ACS Nano, ACS Catalysis, Organic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欧洲化学》,《磁共振化学》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任《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国际编委,《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编委;《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编委和《波谱学杂志》青年编委。组织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余次。本次报告,雷新响教授围绕在有机分子结构鉴定领域,主要分享各种定向介质的使用及若干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实例。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曾丹云

《液体核磁共振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结合机制中的应用》 (点击报名)

曾丹云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2年初获“湖北省百人”引才计划支持回国,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液体核磁共振研究领域有十来年学习与工作经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识别机制的判定、生物体系的液体核磁共振新方法研究等。nSH3结构域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多结构域蛋白质中的功能结构域,本次会议中,曾丹云副研究员将就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对nSH3结构域与Poly-Proline多肽片段的结合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d097533f-669e-4f6f-817d-7181f4bfbc78.jpg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AI事业部NMR技术总监,叶跃奇

日本电子最新核磁技术》 (点击报名)

叶跃奇2006-2011年在日本理化研究所分子结构解析团队任研究员及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加入日本电子公司总部核磁共振应用部,2013年进入JEOL Beijing 支持中国区核磁工作,长期致力于NMR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在OL、JOC、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日本电子从1956开始生产核磁,是全球现存核磁生产历史最长的公司,叶跃奇技术总监本次报告会详细介绍日本电子核磁独有的特点,以及最新的谱仪技术和探头技术。

南开大学副教授,徐骏

《MOF材料中金属离子分布的解析》 (点击报名)

徐骏现为天津市稀土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成员,长期从事以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无机及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工作,在固体材料结构解析、主客体相互作用、动态与相变过程、表面及无序结构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已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Chem.、J. Am. Chem. Soc.、Chem. Rev.、Chem. Soc. Rev.、J. Phys. Chem. Lett.、Chem. Mater.等知名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并于2015年荣获中华海外磁共振协会(OCMRS)“Jinshan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MOF(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在气体吸附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徐骏副教授首次建立了混合金属MOF中原子尺度离子分布与宏观吸附性能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优化MOF材料性能和设计新MOF材料提供了指导。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黄重阳

《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谱仪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点击报名)

黄重阳,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组学。毕业后加入磁共振仪器组从事核磁共振谱仪的应用开发研究工作。于2019年至2021年在美国国家强磁场中心、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博士后交流,从事基于液体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及溶解动态核极化技术的代谢流研究。2022年初回到磁共振仪器组,主要研究工作及兴趣是dDNP关键技术的开发以及其in vivo代谢流检测。本次会议中,黄重阳助理研究员将就《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谱仪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进行汇报。

山东大学高级实验师,王姝麒

《液体核磁技术在天然产物识别中的应用》 (点击报名)

王姝麒,山东大学高级实验师,2011年7月至今在山东大学药学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活性成分与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NMR研究;生物NMR波谱学基础和方法的研究;基于NMR的代谢组学研究;天然产物结构和活性研究。本次王姝麒高级实验师的汇报主题是《液体核磁技术在天然产物识别中的应用》


会议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22/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离离

总阅读量 3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