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三部委联合发文!“双碳”+工业互联网加速落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8/01 21:09:57
导读: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落地双碳的核心数字化路径,将支撑制造业能源双碳管理的整体运营分析和能源双碳消耗“可视、可知、可控”的智能化管理。

      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指出,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包括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以及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 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双碳”相关政策频出。6月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提高数字化节能提效技术水平,提高“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也重点强调,聚焦钢铁、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双碳”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智能制造。

       多名业内专家说,高能耗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不仅节能减碳,还可在能耗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碳交易变现。通过把节约下来的排放指标转化为真金白银,每年可产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收益

双碳政策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

全应科技董事长夏建涛对记者表示,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对促进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真正落地,起到很好的引领性作用。作为一家聚焦热电能源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全应科技此前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

       “我们从2018年开始为第一个热电厂做智能化升级,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了60多家。而在双碳政策发布后,客户的热情度明显提高。近年来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煤炭使用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重可达到80%。对企业来说节能降耗,既能带来成本效益,同时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夏建涛说。

目前,不少上市企业、初创公司积极入局“工业互联网+双碳”。记者获悉,由TCL集团战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TCL创格东智,近日与浪潮信息联合推出了能源双碳解决方案。

       TCL创格东智能源双碳事业部总经理王辉向记者介绍: “TCL集团旗下的半导体显示材料等核心产业,具有高耗能特性和节能降碳的迫切需求,因而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一系列能源双碳方面的数字化应用。此外,集团又布局了新能源光伏等清洁能源赛道,基于以上多方面原因,由此也衍生了基于数字化的能源双碳事业部。

“一方面从内部能源提效、碳资产优化的角度,打造能源双碳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赋能外部客户。不仅有助于内外部企业践行节能降碳的企业责任,更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资产收益和无形价值。”

王辉称,工业互联网已成为落地双碳的核心数字化路径,将支撑制造业能源双碳管理的整体运营分析和能源双碳消耗“可视、可知、可控”的智能化管理。

减排不白干 “卖碳”有钱赚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江山美指出,低碳、双碳目标,会推动企业寻求效率提升和绿色环保升级,工业互联网能给企业提供实时监控、流程优化和管理升级,让企业更好地节能减排,更快实现绿色转型。

“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可以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开展节能减碳,降低碳排放。” IDC中国研究经理崔粲说,“此外,双碳的推进促进新建清洁能源产能的投资和建设,新建的清洁能源项目,也都需要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也将带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王辉认为,利用工业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撑,融合能源双碳智能应用进行高效、精准减排,可从能源管理、碳管理以及环境安全健康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能源管理,最直接的价值是降本,通过能源数字化来降低能源的消耗。碳管理则是从碳资产管理和优化的角度,实现碳中和的规划和管理,更多是资产的增值和价值的提升。而环境安全健康管理,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安全、环保的角度去做企业的管理。”

现如今,节能降耗不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也是提升收益的途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

浪潮信息企业推进部总经理刘志勇对记者表示,绿色低碳建设拥有长期的战略价值,不仅是管理效益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随着碳市场逐渐的成熟和开放,提前做好相关布局,有更加有助于实现碳资产的收益。

       “如果把碳资产管理好,完全可通过碳交易的方式,以另一种形式盈利,这不是省多少钱的问题,是挣多少钱的问题。”

夏建涛向记者介绍,不少电厂已经通过智能化升级后节省了碳排放,甚至实现碳排放量低于碳额,从而卖“碳权”获得收益。

       “我国发电行业全年碳排放总量约为42亿吨,在工业行业里排第一。我接触的很多热电厂,早期碳排放量很大,有的一年要花70多万买碳权。现在经过节能降耗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一年大概省了几万吨的碳排放,还可以反向卖碳权,产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收益。”夏建涛如是说。

“双碳”认知仍有待提升

在政策驱动及产业界各方努力下,“工业互联网+双碳”的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旧面临众多挑战。夏建涛认为,工业企业对双碳的认知不够是一大难点。

       “双碳还处于概念落地期,很多企业并没有高度重视,不把其视为最重要的考量点。如果碳排放高的话,一些企业更愿意花点钱,通过买碳权来解决。”

此外,在降碳的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去年一些地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比如拉闸限电,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可取。”

夏建涛认为,应进一步推广科学降碳理念,利用数字化科技来实现工业领域的产业革命。

“数字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作用于工业,怎么把工业生产过程变得更高效,怎么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工业生产力的提升。”

       刘志勇则向记者指出,工业设备的标准不统一,是影响数字化应用落地的一道坎

“信息化是高度统一标准的行业,数据标准、数据格式都比较容易统一,这使得数据在各个机器、操作系统上都可以读取和使用。但是不同工业设备的制造商,本身用的标准就不一样。未来工业标准要想统一的话,可能还需要挺长的时间,这并非一两个企业能解决的问题,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


[来源:科创板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情绪波动

总阅读量 6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