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直播预告!iCEM 2022之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专场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7/22 12:19:11
导读: 2022年7月26-29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八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2)”

2022年7月26-29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八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2)”。

iCEM 2022将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线上分享精彩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先进材料中的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诚邀业界人士报名参会。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参会方式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2

图片3.png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以下为“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专场预告

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发布为准

专场五: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7月28日全天)

上午专场主持人:葛炳辉 安徽大学 教授

09:00--09:30

高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全寿命”的微观结构演化规律

赵新宝(浙江大学 研究员)

09:30--10:00

布鲁克全新一代电制冷能谱仪

陈剑峰(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0:00--10:30

水氧敏感二维材料的本征缺陷原子尺度研究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学 研究员)

10:30--11:00

跨尺度高通量定量统计表征方法研究及其在GH4096高温合金中γ´相的表征应用

卢毓华(钢铁研究总院/纳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科学家)

11:00--11:30

高强韧铝合金纳米析出强化机理研究及高效设计

李凯(中南大学 副教授)

11:30--12:00

显微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葛炳辉(安徽大学 教授)

下午专场主持人:谷猛 南方科技大学 研究员

14:00--14:30

具有离子导电性的半导体材料电致相变及阻变的电镜研究

吴劲松(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14:30--15:00

徕卡电镜制样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与介绍

武素芳(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

15:00--15:30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形变机理

丁青青(浙江大学 副研究员)

15:30--16:00

COXEM台式扫描电镜在材料显微表征领域的应用

沈宁(COXEM库赛姆台式电镜 产品应用专家)

16:00--16:30

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多孔金属材料

刘攀(上海交通大学 特别研究员)

16:30--17:00

用原位电镜研究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质

鞠晶(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17:00--17:30

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冷冻电镜研究

谷猛(南方科技大学 研究员)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

浙江大学研究员 赵新宝

【个人简介】

赵新宝,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高温合金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火力和燃气发电、舰船动力等领域用高温合金、耐热钢材料的研发、制备和产业化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JWKJW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课题、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20余项;参与国家973、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能集团高精尖科研项目等10余项。先后获得某创新团队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浙江大学2021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在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金属材料顶级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

报告题目:高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全寿命”的微观结构演化规律

【摘要】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的重要制备材料,其微观结构特征是影响合金关键性能的重要因素。以一种新型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为对象,考察了合金铸态、热处理态和高温低应力蠕变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特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铸态组织为“十字”的枝晶结构,枝晶间和枝晶干存在尺寸不均匀的粗大γ′相和γ/γ′相共晶组织。通过多步阶梯固溶处理,回溶粗大γ′相和γ/γ′相共晶组织并减小偏析,通过两步时效处理获得组织均匀、立方度好的γ′相。在1100℃/137MPa蠕变条件下,获得了合金在不同变形过程中γ′相的筏排化过程、位错网的演化规律,结合断口裂纹的扩展规律,明确了其微观结构演化与蠕变性能的关联关系。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员 林君浩

【个人简介】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新型量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博士毕业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物理系,后赴日本任JSPS特聘研究员。林君浩博士主要利用高分辨扫描透射电镜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作为研究工具,致力于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二维材料中原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联,以期通过结构工程获得性能更优异的新型材料。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兴趣为透射电子显微学新技的发展,以及新型二维铁磁与铁电材料缺陷的精确测量及其对磁性与极化的影响。近5年来,在Nature, PRL,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等高影响期刊发表80余篇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9700多次,H因子36。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及高校论坛做邀请报告,担任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审稿人,承担多项国家与省市级科研攻关项目。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1中国区榜单。

报告题目:水氧敏感二维材料的本征缺陷原子尺度研究

【摘要】 二维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层间耦合效应和量子效应的减弱,大量新奇的物理现象在二维材料中被发现。其中,二维材料中的缺陷对其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理解本征缺陷的原子结构对二维材料功能器件的改进与性能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少数几种二维材料在单层极限下在大气环境中是稳定,大部分新型二维材料,如单层铁电,单层铁磁,单层超导材料在大气环境下会迅速劣化,无法表征其本征缺陷。在这个报告中,我将报道定量衬度分析技术在二维材料缺陷表征中的应用,以及我们课题组搭建的大型氛围控制高通量生长与高精度表征联用系统的进展。我们利用该系统在直接观测二维敏感单层材料晶格原子结构与缺陷中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包括单层WTe2的本征褶皱结构、点缺陷的分布,少层卤族铁磁反铁磁材料的直接CVD制备与无损表征,层状拓扑反铁磁绝缘体MnBi2Te4的自发表面重构现象等。


中南大学副教授 李凯

【个人简介】

中南大学材料学博士及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材料微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电镜中心主任助理。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Scripta Materialia等行业高影响力SCI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研发的高强韧铝合金获授权专利2项且其中一项已实现重要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应邀为Taylor&Francis出版社的铝合金专著撰写1章节,所发表SCI论文被引用900余次。

报告题目:高强韧铝合金纳米析出强化机理研究及高效设计

【摘要】 纳米析出相的结构、尺寸、体积分数及力学行为共同影响铝合金强化效果。前期研究及文献报道均发现在200-300 keV的常规高能透射电子束下,铝合金亚稳析出相,如Al-Mg-Si合金的主要强化相β″,在几分钟内即发生结构损坏。为解决该问题,本工作提出了耦合低能量/低剂量球差矫正透射电镜观察和能量-错配度理论计算的系统方法,为不耐电子束辐照的铝合金纳米析出相的晶体结构构建及界面、缺陷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构建的Al-Mg-Si(-Cu)体系若干重要析出相如GP区、β″、B′的晶体结构模型夯实了铝合金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的晶体结构基础,为析出相力学性质、热物理性质及力学行为的理论模拟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另一方面,本工作通过原位TEM纳米力学实验、离位TEM及三维原子探针(3DAP)表征,从实验角度系统揭示了主强化相β″及次强化相β′被位错切过、碎片化及旋转等不同力学行为,并与多尺度微结构定量表征一起,为屈服强度模型提供了关键精准输入,实现了同时析出的不同强化相的强化效果的精确模拟预测。在以上实验研究及文献研究基础上,本工作抓住铝合金实际工业设计中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应用相图热力学计算指导高强韧铝合金高效设计的三个准则,研制的高性能铝合金得到重要应用。


安徽大学教授 葛炳辉

【个人简介】

安徽大学教授,电镜中心主任,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2018 Nature Index Rising Star, Research杂志(Science合作期刊)副主编。主要从事:1)球差矫正电子显微学方法,像衬理论,电子晶体学方法研究;2)原位电子显微学:3)利用球差矫正电镜表征催化剂,热电材料和高温合金等材料微观结构,探索材料构效关系。近五年材料表征方面研究工作主要发表在EES,Joule,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等顶级杂志;另外,电镜方面工作发表在Ultramicroscopy,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Microscopy等期刊。应邀编写电镜类相关书籍2章(节)。

报告题目:显微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摘要】 报告主要介绍三方面工作 1、iDPC技术在轻元素成像中的应用及其最佳成像条件的探索 2、Bi2Te3基热电器件断裂机制的原位研究 3、重型燃气轮机中雀斑缺陷形成机制的探索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吴劲松

【个人简介】

吴劲松博士师从郭可信院士在中科院北京电镜实验室学习。随后在欧美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包括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工作。吴劲松于2018年全职回国工作。他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纳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共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 (2), Nature Nanotechnology (1), Nature Materials (1),Nature Communication (2), JACS (10), Advanced Materials (5), Nano Letters (4),ACS Nano (9)等。他曾获国际电镜学会、日本电镜学会、德国洪堡奖金等多项奖励。

报告题目:具有离子导电性的半导体材料电致相变及阻变的电镜研究

【摘要】 具有快离子导体特征的半导体材料如Cu2Se,Ag2Se等在外温度场和电场的作用下会由于铜和银离子的快速迁移,而产生独特的相变特征和物理性能。得益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的迅速发展,能够对材料在外场作用下的结构动态演变进行直接观察。我们利用原位电子显微学来研究了具有离子导体特征的半导体材料在温度、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的相变和电阻变化,以探索它们的电阻变化机理。


浙江大学副研究员 丁青青

【个人简介】

丁青青博士以浙江大学全链条高温合金研究平台和先进电子显微技术为依托,从事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特别是应用于极端条件下合金的研发。研究方向包括合金成分设计及制备、显微结构和形变机理与性能的关系。申请人主持和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 在金属材料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发表于Nature、Materials Today、Applied Materials Today、Acta Materialia、Materials Today Nano等顶级期刊,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论文被引用2600余次)。

报告题目: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形变机理

【摘要】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目前唯一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材料,而理解不同力热耦合条件下镍基单晶合金的形变机理是优化单晶合金成分和性能的前提。结合利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我们将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不同力热耦合条件下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相关联,从原子到微米跨尺度揭示了不同力热耦合条件下二代镍基单晶合金的形变机理,阐明了形变过程中合金两相的竞争关系,发现高温形变时基体相是单晶合金的薄弱环节。因此,发展高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需重点提高基体相强度。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 刘攀

【个人简介】

刘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的原位/非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主要研究功能导向三维微纳结构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相变热/动力学、表/界面结构特性、弹塑性行为的微观机制、设计制备及应用。累计发表论文114篇,其中包括第一/通讯作者论文Nat. Commun., Adv. Mater., Nano Lett.,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cta Mater.等31篇。论文共获SCI他引6718次,个人H指数42,ESI高被引论文16篇。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3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课题等6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浦江人才和东方学者。

报告题目: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多孔金属材料


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 鞠晶

【个人简介】

1996年获吉林大学理学学士,1999年获吉林大学理学硕士, 2003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2003-200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9年加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并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1. 无机固体结构化学2. 原位电镜技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

报告题目:用原位电镜研究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质

【摘要】 NaYF4是重要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成像和防伪技术等领域。本文利用原位电镜方法,系统研究了NaYF4纳米颗粒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连续的氧化反应,结构从六方相向立方相转变的过程。利用SEM-CL方法研究了结构变化过程中纳米材料发光性能的变化。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员 谷猛

【个人简介】

谷猛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曾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和陶氏化学公司任职。主要从事能源反应机理的显微学研究,共发表英文SCI论文170篇,引用超过12000次。2015年,由于谷教授在电子显微分析方面的突出贡献,被美国电镜协会授予Albert CREWE award奖项。2019年入选深圳市青年科技奖。

报告题目: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冷冻电镜研究

【摘要】 包括锂钠钾在内的碱金属是相应电池体系热力学上最理想的负极,但碱金属与电解液之间的不稳定性以及枝晶生长,会导致严重的电池容量衰减甚至内部短路。研究碱金属电化学沉积的行为,理清碱金属与电解液副反应的化学过程,对发展高容量锂电池和低成本钠/钾电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碱金属及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因为对水氧和电子束的敏感性而难以表征,无法得到原子尺度的精确分析。我们将深度结合冷冻电镜的制样与成像技术,系统研究电化学沉积碱金属的微观形态和SEI在原子尺度的精细结构,探索调控碱金属沉积行为和SEI结构的有效策略。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陈剑峰

【个人简介】

毕业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在聚烯烃类高分子结晶中的应用,毕业即加入FEI中国,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市场和应用等工作,后在安捷伦及赛默飞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工作,2021年加入布鲁克公司,主要负责EDS,EBSD,Micro-XRF等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对扫描电子显微镜有多年的实操经验和工作经历。

报告题目:布鲁克全新一代电制冷能谱仪

【摘要】 2022年布鲁克发布全新一代电制冷能谱仪,具有更高的输出计数和最优的结构设计,与WDS,EBSD和Micro-XRF一起高度集成于ESPRIT软件系统,为业界提供了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分析解决方案。本次报告我们主要为大家讲解XFlash 7最新的技术和功能模块,以及在几个领域里的突出优势。


钢铁研究总院/纳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卢毓华

【个人简介】

卢毓华,男,博士。毕业于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名:钢铁研究总院),硕、博期间在王海舟院士创新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高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博士期间采用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镜建立了跨尺度γ´相的定量统计表征方法,并在GH4096高温合金中进行应用。对扫描电镜等设备具有多年的实操经验和使用经历,目前主要进行高通量电镜的应用开发方面的工作。

报告题目:跨尺度高通量定量统计表征方法研究及其在GH4096高温合金中γ´相的表征应用

【摘要】 基于材料基因高通量表征的思想,采用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镜,建立了跨尺度γ´相的定量统计表征高通量扫描电镜法,解决了多晶高温合金中一次、二次和三次γ´相的高通量获取、识别和表征问题。首次实现了采用高通量扫描电镜单次实验获得大尺寸高温合金部件的一次、二次和三次γ´相多参量跨尺度的定量统计信息。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 武素芳

【个人简介】

武素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材料电镜制样高级应用工程师(Senior Application Specialist),从事电镜应用操作和电镜样品制备工作10年有余,具有丰富的电镜观察和样品制备经验,制备及观察样品种类繁多,对样品制备观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具有丰富的样品制备问题方案解决经验,曾为全国各地区高校、研究所、企业检测、研发中心及生产线产品问题缺陷检测、第三方检测等提供解决方案,培训相关技术及操作人员数千人。

报告题目:徕卡电镜制样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与介绍

【摘要】  徕卡电镜制样在材料行业提供整套技术路线产品。样品表现出的性能往往不是表层或宏观能看到的,电镜观察是了解微观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专业的电镜制样可以将样品制备为符合电镜测试要求的状态,如200纳米以内薄片,无应力平整断面,含水样品的冷冻处理后样品的原位观察等。故好的制样是电镜成功的一半。


COXEM库赛姆台式电镜产品应用专家 沈宁

【个人简介】

沈宁,库赛姆产品应用专家 ,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量子点及其修饰物的应用,期间负责研究所内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的使用,培训和维护,硕士期间参与发表四篇专利,两篇SCI学术论文。现负责库赛姆台式电镜市场的开发,对设备选型、技术应用、市场需求有着丰富的经验。

报告题目:COXEM台式扫描电镜在材料显微表征领域的应用

【摘要】 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商业化以来,由于其景深大、分辨率高,有利于观察物体的表面结构,越来越多的科研检测机构或企业将其应用在材料的分析表征。COXEM( 库赛姆)EM系列高分辨率台式( 桌面式)扫描电镜在1~30KV范围内连续可调,采用双聚光镜成像技术,与大型扫描电镜的成像方式一致,使用二次电子探测器作为基础成像单元,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5nm),图像表面信息更丰富细腻,此外还可配置多种附件,例如EDS、EBSD、STEM、冷台和大面积拼图软件等,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分辨率综合分析型台式扫描电镜。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管晨光

总阅读量 13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