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类微观表征技术云端碰撞!中科大·牛津仪器微观分析论坛成功举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4/21 13:44:00
导读: 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DS、EBSD、原子力显微镜等近20类主流微观表征技术与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等热点领域应用在云端展开思维碰撞。

仪器信息网讯 4月20日,由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科大·牛津仪器微观分析论坛”线上成功举办,中科大多位微观分析专家及牛津仪器的应用工程师们依次分享了近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DS、EBSD、原子力显微镜等近20类主流微观表征技术及在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等热点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为同期重要内容,论坛也进行了明日之星奖学金颁奖仪式,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栏目实时转播了本次论坛。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 何峻 致辞

开幕致辞中,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首先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在线各位同仁的参加及对牛津仪器的支持表示感谢。接着,分享了牛津仪器的发展历程,从六十余年前的马丁·伍德爵士在英国创建,到发展成为一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从二十多年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再到业务的飞速发展等。同时,牛津仪器也在不断履行对中国客户的承诺,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在过去一年里,通过加强应用、服务团队,成立专业的维修服务团队等措施大幅提升了对中国用户的支持能力。最后向获得本次“明日之星奖学金”的各位同学表示祝贺,希望籍此为各位同学的学业成功略尽绵薄之力,预祝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取得佳绩。

据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办公室主任周宏敏介绍,牛津仪器和中科大已有近八年的紧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帮助中科大在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牛津仪器2014年在中科大设立“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至今,已有四十多位同学获得奖学金,获奖者涵盖了理化中心、工程与材料中心和微纳中心,去年也覆盖到了生命中心。本年度“明日之星奖学金”,经过评委的严格评审,最终颁发给8位同学,活动现场,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主任侯中怀教授为获奖者进行了颁奖。

中科大校公共实验中心主任侯中怀教授为获奖学生颁发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证书

颁奖仪式后,围绕材料/半导体微观分析技术、生命科学微观分析技术两大主题,10位中科大微观分析专家、牛津仪器应用专家分别分享了精彩报告,近20类主流微观表征技术与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等热点领域应用在云端展开思维碰撞。以下为报告内容摘要,详细精彩内容,点击查看报告回放视频(回放视频即将上传)

材料/半导体微观分析技术系列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工程师孙梅概要分享了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技术。技术概要方面主要列举了不同液体池构造基及其优缺点,组装方法。电子束的影响方面,主要介绍了化学成分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基于原位液体电镜刻蚀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采用非原位手段来证明原位结果有效性的相关案例。

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马岚介绍了牛津仪器材料制备与材料表征技术。材料微纳加工制备方面,针对大尺寸样品,牛津仪器相关技术包括晶圆级别刻蚀、气体沉积等设备;针对小尺寸样品,则包括OmniProbe系列纳米操纵手等技术。材料表征方面,则主要分享了成分分析的EDS技术、结构表征的Raman、EBSD、物理性能的AFM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工程师王秀霞分享了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及在微纳米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在目标功能材料的表面进行选择性去除,最终形成所需的特定结构,是微纳加工技术中微纳米图形结构转移的主要方法。报告依次分享了等离子体刻蚀的基本原理、NRFC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与工艺,最后详细展示了等离子体刻蚀相关加工案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田杰详细分享了扫描电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电子波长远小于可见光波长,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源,可极大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这成为电镜的理论基础。报告从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讲起,通过对比光镜与电镜的比较,讲解了电镜的原理及结构。接着依次介绍了扫描电镜的形貌分析、扫描电镜的能谱应用、扫描电镜的EBSD应用等。

生命科学微观分析技术系列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晶体学平台主管朱中良分享了基于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薄膜样品自动测试平台的研制进展。薄膜样品自动测试平台的研制目的主要是基于现有X-射线单晶衍射仪实现生物结构组织晶体种类和晶体取向的分析。报告主要分享了该研制平台的空间匹配、精度、适应性控制程序等技术难点与对应解决方案、研制成果,以及研制测试平台的实际应用案例。

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潘茗茗介绍了牛津仪器弱光检测及三维成像解决方案。牛津仪器旗下Andor拥有全球弱光探测、解析及成像系统制造技术,报告首先介绍了Andor弱光成像与光谱技术、Dragonfly高速显微成像系统、BC43台式共聚焦等产品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接着介绍了WITec生物拉曼快速成像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优势与应用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显微成像平台主管刘振邦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及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必备工具。报告依次分享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接着分别介绍了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的各自优势及应用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工程师唐培萍介绍了前沿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经典生物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方面,报告主要分享了负染色体制样技术、常温超薄切片技术的技术进展及对应技术流程。现代前沿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方面,主要分享了时下应用火热的高分辨冷冻电镜技术和冷冻电镜断层成像与关联显微成像技术,并分享了两种技术优势、成像实验流程,以及系列典型应用案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分子互作分析平台主管欧惠超分享了基于SPR技术的传感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SPR技术几乎可以检测多有的生物分子,而芯片则是SPR分子互相分析的关键载体。报告从rBSA羧基芯片制备与测试、高亲和力NTA芯片研究、高载量CN5芯片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团队基于SPR技术的传感芯片的研制及应用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质谱平台主管吴高分享了纳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纳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适用微量甚至痕量样品的分析。而仪器的日程维护保养对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报告分别针对色谱和质谱常见故障分别进行了解读,并逐一给出解决方案。相关经验包括样品前处理、使用的试剂纯度可以减少仪器发生堵塞几率;时刻观察仪器状态,对故障进行预排,可以极大降低故障率等。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牛津仪器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