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北理工张韫宏教授:关于拉曼光谱技术运用的几个故事-从入门到应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2/09 09:54:34
导读: “拉曼研究光散射,诺奖成果应用多,无奈信号很微弱,发展路上多坎坷。激光问世启新程,拉曼光谱获新生,共焦技术显神威,收集效率倍增多,表面增强谱新曲,针尖拉曼唱高歌。”

1988年9月,在梁映秋先生指导下,我开始在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也就开始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入门学习。当时我们使用的拉曼光谱仪器是从世界银行贷款购置的,是法国生产的Jobin Yvon HG2S,配置的是Spectra-Physics 171型Ar+激光器,它是一台从国外进口、国内少有高的端仪器设备。光谱仪的体积很大,是一种长光栅系统,激光器功率也很大,需要内外双循环冷却水对激光管进行冷却,仪器占据了一间40平米实验室的整个房间,拉曼光谱的强度由光电倍增管测量,X-Y记录纸输出拉曼光谱。实验需要在黑屋中进行,一开启仪器,首先听到的是内外循环冷却水泵的轰鸣声,点燃激光器后,绿色激光多次反射的光路,引起的光散射光线,映照在暗室房间的墙壁上,形成斑斓图案,水泵的轰鸣声、光栅扫描的马达声与玄妙的绿光散射图案相互呼应,真有科幻大片中魔幻实验室的感觉。我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黑皂膜的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黑皂膜只有两个单分子层的厚度,想获得它的拉曼光谱谈何容易。但是,把染料探针分子,引入黑皂膜的夹心水层中,通过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居然神奇地实现了黑皂膜的拉曼光谱测量,这是梁老师课题组开创的黑皂膜的共振拉曼测量方法,当时有田永池、江渊做了前期的研究,我也就换了探针分子,顺其自然地开展了进一步的工作。仪器的维护和使用是件难缠的事,好在王宇天老师,徐蔚青老师负责维护仪器,以及整个课题组配合默契,也给我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记得当时台式电脑刚刚兴起,我们给这台大型仪器设备配备了一台电脑,是PE公司的Unix系统产品,想将它和拉曼光谱仪联接,实现光谱仪的自动控制和光谱数据的采集。由于没有现成的控制软件,电脑与光栅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通讯接口,只有几个简单的控制指令,为了解决电脑控制光栅扫描,实现光电倍增管自动数据采集,我开始了程序编写的工作,用FORTRAN 77语言编写了控制程序。我和徐老师讨论如何控制积分时间,如何实现特定波段自动重复扫描,如何实现偏振拉曼光谱的半自动化测量,经过我们的不断摸索,我们的程序可以直接测量特定波长拉曼信号偏振强度的比值,把分子取向模型融入程序,直接测量得到染料分子在黑皂膜中的分子取向,以及分子取向分布,我记得光电倍增管的曝光时间,也就是拉曼信号的积分时间,是在控制程序中加入一个循环计算套实现的,用完成这个循环计算套花费的时间,来确定光电倍增管的开门和关门时刻。

另外一个记忆深刻的拉曼故事是对CCD检测器的认识。1997年,我到香港科技大学陈泽强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主要工作是测量悬浮液滴的拉曼光谱。利用电悬浮技术,悬浮半径只有几十微米的无机盐液滴。实验中要控制悬浮液滴环境的相对湿度,用514.5nm Ar+的激发线垂直入射悬浮液滴,沿水平方向接收90度的拉曼散射信号。这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是液滴悬浮在空中,尺寸小,信号弱;其次是激光照射到液滴上,对它的拉曼测量是通过调节宏观光路完成的。但主要困难是杂散光信号干扰的问题。当时的光谱仪是Acton 500 mm焦距的三光栅系统(Acton Spectra Pro 500),配备的是Princeton低温CCD检测器(TE/CCD-1100PFUV)),我摸索光路设计,尝试多种调节方案,可以从光谱中分辨出硫酸镁液滴的弱拉曼光谱信号了,但杂峰很多而且很强,常常会掩盖硫酸根在981 cm-1(硫酸根的最强峰)位置的对称伸缩振动信号。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仔细分析杂散光的来源,发现它主要是由样品池四周金属铝表面引起的,起初我想通过对样品池铝表面涂抹特殊材料来避免表面杂散光,但是效果不好。我又开始学习CCD手册,了解到CCD的成像功能和Binning功能,当我获取全幅成像光谱时,突然看到比较微弱的一条很窄的信号带出现,这时我意识到这条光谱带才是悬浮液滴的信号,对这条谱带进行binning,果然得到了硫酸根的拉曼信号,消除了杂散光信号,我为此兴奋了很久。即使这样,得到一个湿度条件下的拉曼光谱,也需要很长的积分时间和多次累加,一般是40秒积分时间,测量50张光谱,从这50张光谱中选出5张信号最好的进行加和平均。这里还要提一下球形液滴的米氏散射共振问题,当拉曼散射信号在球形液滴中形成驻波时,就会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受激拉曼,干扰拉曼谱带的峰形,影响分子结构的分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需要在50张光谱中,选择硫酸根峰形最漂亮的5张光谱进行加和平均,进一步得到不同相对湿度下硫酸镁的拉曼光谱,提供了过饱和状态下超浓硫酸镁液滴中离子对的结构信息。凭借这个研究成果,在2000年,我们在美国化学会志物理化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硫酸镁悬浮液滴的拉曼光谱研究论文(J. Phys. Chem. A 2000, 104, 9191-9196),虽然很高兴,但有个问题一直悬在我心里,从若干个光谱中,选出来自己满意的,进行加和数学处理,结果可靠吗?这个问题在5年后得到了新的实验验证。

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要从从实验室建设开始说起,1992年到1995年,我在厦门大学田昭武先生指导下做博士后,开展用LB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在田中群老师课题组开展了一些电解质水溶液的拉曼光谱研究,从这以后,开启了由稀溶液、浓溶液到过饱和溶液的分子光谱学研究路程。出站后,我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当时学校的条件很差,又赶上改革开放的艰难期,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让路,学校的仪器设备极其匮乏。一直到了2002年,我担任理学院化学系主任,参与了北京理工大学985二期建设,每个博士点有2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北理工的物理化学博士点,是在李前树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申报成功的,我们也因此得到了这个经费的支持。我负责的光谱学方向得到的经费最多,有100万,我用这些钱买到了英国雷尼绍公司的Renishaw-Invia共焦拉曼光谱仪,当时是濮玉梅负责签订的合同,后来她对我说,真是不容易,我盯了你十多年,本以为你会很快能搭建共焦拉曼技术平台呢。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用共焦拉曼技术测量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第一个工作,就是测量硫酸镁液滴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拉曼光谱,我们自制样品池,通过改变相对湿度,测量石英基底上微米尺度的硫酸镁液滴的共焦拉曼光谱,得到了过饱和状态下信噪比很高的拉曼光谱数据,这个结果不仅验证了五年前电悬浮液滴的拉曼结果,还让我们对共焦拉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论文在2005年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杂志上(Anal. Chem. 2005, 77, 7148-7155),随后开辟了过饱和状态下液滴溶液中离子对结构研究的一个新领地。

第四个故事就是受激拉曼技术的学习。实际上,关于电悬浮液滴的拉曼测量,米氏散射共振引起的受激拉曼信号,虽然干扰液滴化学结构的分析,但受激拉曼信号也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如果能对其加以利用,可以得到液滴折射率、半径的数据。可惜的是,电悬浮的液滴半径大,环境湿度控制精度不够,受激拉曼信号的共振峰繁多,变化又十分复杂,导致我们无法对其加以利用。幸运的是,我注意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Jonathan Reid教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他利用光镊技术对液滴进行进行光悬浮,液滴的半径为5-10微米,这个尺度的液滴,在水的伸缩振动拉曼光谱区域中,刚好可以出现4-8个受激拉曼峰,这十分有助于利用米氏散射理论对其进行处理,进而获得液滴的半径和折射率精确数据。我由此获得启发,申报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高访资助计划,2007年11月,来到了布里斯托大学,跟Jonathan Reid学习光镊受激拉曼技术,利用受激拉曼共振峰信号,测量液滴的半径和折射率。经过半年的学习,回国后我开始带领课题组搭建光镊受激拉曼平台,先后派出两名博士生到国外学习,并且邀请Jonathan Reid教授来北理工指导我们的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利用光镊受激拉曼技术,我们课题组在低挥发性有机物的饱和蒸气压测量、高粘态液滴的传质系数测量、液液相分离测量、痕量气体与液滴反应动力学测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几年,中科院物理所刘玉龙老师多次来到我的实验室进行指导,也与我进行了多次讨论,他鼓励我搭建自发拉曼、受激拉曼和瑞利散射三合一的平台,发挥各个测试技术的优势,互相补充,构造新型仪器,专门对悬浮液滴进行高时间分辨和高空间分辨的测量,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微米尺度液滴的表面结构、内部结构、及其与环境痕量气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揭示这个尺度液滴表现出来的多方面的特殊性的本质。这是我的新任务,我下决心一定担当好,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拉曼研究光散射,诺奖成果应用多,无奈信号很微弱,发展路上多坎坷。激光问世启新程,拉曼光谱获新生,共焦技术显神威,收集效率倍增多,表面增强谱新曲,针尖拉曼唱高歌。

01.png

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测得的硫酸镁液滴在不同湿度过条件下(换算出对应平衡条件下的水与盐的摩尔比)的拉曼光谱,测量条件:激光器功率1.4 W,积分时间40秒,5张谱累加(相当于200s积分时间) (J. Phys. Chem. A 2000, 104, 9191-9196)

02.png

2005年利用共焦拉曼技术测得的硫酸镁液滴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拉曼光谱,激光功率20mw,积分时间10秒,累积扫描5次。(Anal. Chem. 2005, 77, 7148-7155)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张韫宏教授,

2021年11月于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工业生态楼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张韫宏教授课题组

总阅读量 7203 查看ta的文章

相关专题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