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1/19 16:00:29
导读: 该研究发现将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分子机制解析提供重要依据。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遗传率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报道了上百个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其中2q33.1风险基因座中遗传变异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
  近日,我国科学家团队基于已报道的108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座开展鉴别研究工作,发现132个功能SNPs中的2个功能SNPs(rs796364、rs281759)位于2q33.1区域,其在东亚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突破性发现这2个功能SNPs可能通过干扰转录因子(CTCF、RAD21和FOXP2)的结合来调控远端基因TYW5表达,进而影响神经发育和树突棘形态发生,导致精神分裂症易感。该研究发现将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分子机制解析提供重要依据。相关研究结果于9月28日以“Regulatory variants at 2q33.1 confer schizophrenia risk by modulating distal gene TYW5 expression”为题发表在《Brain》杂志上。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Brain》,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dvance-article/doi/10.1093/brain/awab357/6377331


[来源:科技部生物中心]

用户头像

作者:dahua1981

总阅读量 15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