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国产仪器发展路径中的问题及对策:从商育人 成就未来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9/17 10:07:33
导读: 目前,我国没有生产透射电镜的厂商,扫描电镜厂家屈指可数,甚至于电镜附带的周边设备和耗材也需要大量进口。

——中镜科仪集团教育中心总监  张康

科学仪器是支撑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地产业。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科技“卡脖子”事件,使我国学界、商界、以及政府和民众,都越来越认识到精密仪器国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5月,习总书记在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提出“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统计,我国现有从事仪器行业的企业超过319万家,营收达到7660亿元,这个数字是十分庞大的。但同时问题也十分明显:目前国内对科学仪器的需求与科学仪器的生产、研发技术水平远不成正比,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大而不强的态势,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计划实施“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安排国拨经费概算5.39亿元,说明国家已经开始有决心、有计划地加速推进科学仪器的发展。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精密科学仪器,对探索微观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没有生产透射电镜的厂商,扫描电镜厂家屈指可数,甚至于电镜附带的周边设备和耗材也需要大量进口。从市场层面来看,我国2020年仅采购电镜主机的资金就超过30亿元,这么庞大的市场,只有很小份额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依赖进口导致该领域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仪器功能开发滞后、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透射电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我国透射电镜的研发制造能力还处在世界前列,后来由于多种因素,透射电镜的自主研发制造工作中断,直到现在全部依赖进口。如今,高端的冷冻电镜和球差矫正电镜,一台动辄数千万元,每年的实验成本和技术维护费用亦是不菲。那么,难道我国就没有一家企业看到这块大蛋糕吗?很显然不是的,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 关键技术积累不足,仅靠市场手段难以突破

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整个科研和仪器体系的源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工程加速渗透与融合,科学研究的模式不断重构,学科交叉、跨界合作、产学研协同成为趋势,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技术的问题映射到仪器行业尤其突出: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研发力量分散,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一直卡着我们的脖子,加上科学仪器本身单价高、数量少、高投入、慢回报特性,使得仪器企业突围十分困难。

2、 科技体制不完善,“技术”重视程度不够

了解一下我国的体制变化,就能看到我国“科学与技术”之间在体制上存在的历史问题。1956年我国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这是非常清晰的发展思路,符合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规律。1958年,两个委员会合并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年,改名为科学技术部。这种发展思路就不免造成“忽视一方”。实际上,从1958年到1998年的40年间,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影响,科学技术委员会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自1978年首次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技术部开始“去技术化”,改革开放后的40年,科学技术部就披着“科学与技术”的外衣,只干了“科学”的事,基本没有管“技术”的事。因此,如何再次重视“技术”,不仅要从培养“工匠精神”做起,还要从体制着手,重视技术发展。最近大家热议的《技术史》((全八卷),[英]查尔斯·辛格等主编,姜振寰等主译,工人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科学与技术要不要分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在仪器行业这个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3、 实验技术人才不足,培养规模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根据《2020年中国R&D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R&D人员数量为403.36万人,其中基础研究人员为29.01万人(研究员系列),应用研究人员为48.96万人(工程技术系列),试验发展人员为325.39万人(实验技术系列)。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不仅需要通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实验技术系列”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全国R&D人员数量统计表

统计年度

R&D人员全时当量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2013

353.3

22.32

39.56

291.4

2014

371.06

23.54

40.7

306.82

2015

375.88

25.32

43.04

307.53

2016

387.81

27.47

43.89

316.44

2017

403.36

29.01

48.96

325.39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从另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实验技术人才培养渠道的缺口。对比国家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国家各系列(专业)职称资格分类一览表》两个文件中关于实验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和职称评定相关条目得知,职称资格分类一览表所对应的教师系列中,高校实验技术专业、中专实验技术专业、技工实习指导教师都没有对应的学历教育和相应的科班专业。换言之,数百万目前从事实验技术岗位工作,需要评定实验系列职称的这些人员,从来都没有接受过对口的学历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在仪器研发制造方面尚有“精密仪器”等一些专业对口,但在仪器的使用和功能开发上,却没有相应的“实验技术”专业人才支撑,这就是仪器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2年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突破传统观念,尝试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技工院校)联合创办了国内首个全日制(高中起点四年制)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会同河南大学(普通高等学校)探索学历教育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目前已经培养出200多名电镜专业的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其中包括:电镜操作方向(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电镜样品制备方向(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电镜维护维修方向(大型仪器维护)等。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高校、中科院研究所、仪器制造和分析检测等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都很满意,学生自己也很自豪。他们经常戏说:“我们不能到清华、北大上学,我们能来北大、清华工作”。目前电镜专业虽然已经升格为“实验技术学院”,为我国实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开了一个先河,但对于我国庞大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需求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按照现在的培养能力估算,全国需要开设500个相关专业,才能满足我国实验技术人才年需求量。

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实习就业情况表

就业单位

人数

就业单位

人数

就业单位

人数

北京大学

34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

2

上海交通大学

1

浙江大学

16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

2

河北医科大学

1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14

中科院青藏所

2

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

1

西安交通大学

8

厦门大学

2

北京科荟测试

1

中科院化学所

7

南方科技大学

2

深圳善时仪器

1

中科院自动化所

6

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

2

浙江省农科院

1

河南大学

6

科学指南针

2

山东微亚实验室

1

清华大学

5

中科百测

2

徐州医科大学

1

中国疾控中心

4

河大科技

2

同济大学

1

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3

核工业北京地质所

1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1

中科院动物所

3

天坛医院

1

北京元芯电路研究院

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3

湖南大学

1

长沙理工大学

1

武汉赛维尔

3

北京化工大学

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1

中镜科仪

3

福建省农科院

1

空军工程大学

1

扬州大学

2

中国计量院

1

国家纳米中心

1

医科院基础所

2

TESCAN公司

1

中国科技大学

1

军事医学科学院

2

EMSIS公司

1

重庆大学

1

农科院上海兽医所

2

中国计量院

1

天津工业大学

1

云南省农科院

2

福建农林大学

1

廊坊诚谱检测

1

沈阳农业大学

2

北大华东产业研究院

1

合计

175

统计数据截至于2021年7月

北京大学电镜专业学生合影

通过回顾电镜专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从培人才层面,学校开始重视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实训和理论并重;从人才发展层面,用人单位也开始重视专岗技能人才的配置,而不再“唯学历”,这些都给我们注入了信心。电镜行业是仪器行业的一个缩影,人才问题存在一定共通性。对此,国家和行业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0年,科技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的通知(国科办基〔2020〕38号)中明确提出: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支持机制的要求。而加强基础研究不但要创造环境,更要注重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要求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今后评职称将不做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坚持服务发展、激励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实验技术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发实验技术人才创新活力,服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支撑团队建设。这无疑对仪器行业也是福音。

4、 缺乏科技文化积淀,培养大国工匠和担当历史责任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以“技术”为主的科技史,在几千年中全面领先于世界。自1840年以后,我们开始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和体系,忽略了我们几千年的自主科技体系。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而言,那些真正改变历史和生活的其实都是技术。仔细想想,从我们的“四大发明”到高铁、5G、北斗、手机、两弹一星……哪一样不是技术?和许多科学理论不同,技术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然而,技术需要传承,也要形成相应的文化来沉淀。例如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了很多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在1966年将“移动式变压器、电子显微镜、仿型车床、立式车床、齿轮磨床、自由锻造水压机、双柱铣床、静电加速器”等制造成果发行了8枚邮票(工业新产品-特62)。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就是因为没有技术传承,导致目前被国外“卡脖子”。

合并2.png

1966年发行的一组“工业新产品-62”邮票

2016年中镜科仪与河南化院在创办电镜专业的同时,将国内仅存为数不多的几十台“功勋”电镜搜集起来(含与邮票上同款电镜),创办了“电子显微镜博物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世界瞩目的“中国电镜博物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到访博物馆时说“感谢你们给我这么大的惊喜”。

电子显微镜博物馆部分藏品

实验技术学院院长管铮(中)和名誉院长郭新勇(左1)给弗兰克(右1)颁发聘书

从校企合作的效果来看,能把电镜专业和电镜博物馆关联起来,开展实验技术人才培养,不仅体现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文化传承。只有这样的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实用人才。才能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科技支撑和文化支撑。

技术的积累就是人才的积累,仪器仪表行业作为技术和创造力非常密集的行业,其人才积累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国产仪器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国家和行业能够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校企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由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由教育、科研等领域积极引领,社会资本充分参与,具有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行业生态,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开拓市场主导下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我国仪器行业在国际市场的伟大复兴。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 #扫描电镜(SEM)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中镜科仪
网友评论  3
全部评论(3条)
用户头像
kinkioo2021-09-18 08:23:34
我觉得不错
0回复
用户头像
Jalen2021-09-18 08:13:49
关键技术积累不足,仅靠市场手段难以突破
0回复
用户头像
1232021-09-18 07:03:58
了解一下啊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